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發展現狀分析論文

旅遊發展現狀分析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1-13 07:23:27

A. 急求 我國生態旅遊的現狀及其發展的論文參考文獻

1/35
【題 名】社會責任視角下的景區公司成長模式研究——以天龍旅遊開發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為例
【作 者】李樂京 陳志永 梁玉華
【刊 名】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0).-6263-6265

2/35
【題 名】以六大轉變推進我省旅遊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作 者】紀根立
【刊 名】今日浙江.2007(11).-50-51

3/35
【題 名】25年來秦俑館旅遊生命周期與結構變化研究
【作 者】孫根年 薛剛
【刊 名】乾旱區地理.2007,30(2).-283-288

4/35
【題 名】山東省旅遊飯店人才對策深層透視
【作 者】孫鳳芝[1] 秦緒霞[2]
【刊 名】集團經濟研究.2007(02Z).-275-275

5/35
【題 名】從概念到實證:中國旅遊研究的未來
【作 者】馬聰玲
【刊 名】旅遊學刊.2007,22(3).-6-7

6/35
【題 名】西部旅遊企業高成長的影響因素分析
【作 者】王香茜
【刊 名】商業時代.2007(6).-104-105

7/35
【題 名】中國六大遺產地旅遊非線性成長及比較研究
【作 者】孫根年 吳曉娟
【刊 名】陝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5(1).-107-111

8/35
【題 名】我國旅遊產業集群研究
【作 者】強亦銳
【刊 名】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03S).-43-44

9/35
【題 名】成長期的自助旅遊與迎合策略
【作 者】曹宇
【刊 名】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7(6).-657-660

10/35
【題 名】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生命周期成長研究
【作 者】何喜剛 高亞芳
【刊 名】開發研究.2006(5).-85-86,73

11/35
【題 名】旅遊是重心 文化是品位——答龍源期刊網記者問
【作 者】季成家
【刊 名】絲綢之路.2006(9).-66-73

12/35
【題 名】試論環鄱陽湖旅遊成長三角的構建
【作 者】馮淑華
【刊 名】商業研究.2006(14).-165-168

13/35
【題 名】甘肅省旅遊產業中的市場成長問題研究
【作 者】彭睿娟
【刊 名】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2(3).-48-51

14/35
【題 名】制度、技術、管理:中國旅遊產業化成長的制度安排
【作 者】沈和江
【刊 名】石家莊學院學報.2006,8(3).-90-94

15/35
【題 名】企業成長理論與我國旅遊企業並購的路徑策略
【作 者】胡春林
【刊 名】特區經濟.2006(4).-195-196

16/35
【題 名】旅遊與家教
【作 者】裴毅然
【刊 名】家庭教育.2006(02S).-22-23

17/35
【題 名】數字化與企業持續成長的戰略選擇——以溫州旅遊企業為例
【作 者】汪升華[1] 劉洋[2] 顧文靜[2]
【刊 名】經濟管理.2006(3).-64-66

18/35
【題 名】淺議中等職業學校旅遊專業職業技能的培養
【作 者】楊亞娟
【刊 名】農業職業教育.2005(6).-26-26

19/35
【題 名】對發展蘇州博物館旅遊的思考
【作 者】於萍
【刊 名】蘇南科技開發.2005(11).-39-40

20/35
【題 名】旅遊管理專業本科實踐教學規律與體系
【作 者】譚白英
【刊 名】理工高教研究.2005,24(5).-118-119

21/35
【題 名】我國主題旅遊集群的成長及其空間特徵研究
【作 者】聶獻忠[1,2] 張捷[1] 劉澤華[1] 章錦河[1]
【刊 名】人文地理.2005,20(4).-65-68

22/35
【題 名】我國旅遊企業並購混合路徑偏好的實證研究
【作 者】胡春林
【刊 名】旅遊學刊.2005,20(3).-48-52

23/35
【題 名】淺析假期旅遊對青少年學生成長的積極影響
【作 者】鄧宇凡
【刊 名】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5,25(1).-59-60

24/35
【題 名】旅遊社營銷中心的成長檔案
【作 者】韓陽
【刊 名】出版參考:業內資訊版.2005(04X).-22-23

25/35
【題 名】推動旅遊學科發展與中國旅遊產業共同成長——著名旅遊學者杜江教授評介
【作 者】文武
【刊 名】生產力研究.2005(3).-220-223

26/35
【題 名】旅遊業區域合作機制創新研究——以成長中的「泛珠三角」為例
【作 者】秦學 張偉強
【刊 名】思想戰線.2005,31(2).-128-133

27/35
【題 名】基於戰略聯盟的旅遊企業組織創新
【作 者】張顯春
【刊 名】商場現代化.2005(1).-28-29

28/35
【題 名】淺議旅遊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作 者】王旭科 宋健
【刊 名】中國成人教育.2005(1).-56-57

29/35
【題 名】國外自助旅遊圖書的細分市場策略
【作 者】易曉春
【刊 名】編輯學刊.2004(6).-72-76

30/35
【題 名】區域旅遊業時空演變形式與機制探析
【作 者】秦學 鄒春洋
【刊 名】學術交流.2004(11).-83-88

31/35
【題 名】旅遊市場呼喚品牌和聲譽投資
【作 者】符國群
【刊 名】銷售與市場.2002(01S).-31-31

32/35
【題 名】制度變遷與中國旅遊產業的成長階段和發展對策
【作 者】賈生華 鄔愛其
【刊 名】旅遊學刊.2002,17(4).-19-22

33/35
【題 名】城市旅遊空間成長及其空間結構演變機制分析
【作 者】卞顯紅
【刊 名】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3(3).-30-35

34/35
【題 名】實施六大戰略 培育支柱產業——關於建設旅遊經濟強省的思考
【作 者】薛榮哲
【刊 名】山西旅遊.2001(6).-4-7

35/35
【題 名】過渡區旅遊空間成長初步研究
【作 者】衛旭東
【刊 名】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1(3).-223-225,229

B. 急求 我國生態旅遊的現狀及其發展的論文參考文獻

1/35
【題 名】社會責任視角下的景區公司成長模式研究——以天龍旅遊開發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為例
【作 者】李樂京 陳志永 梁玉華
【刊 名】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0).-6263-6265

2/35
【題 名】以六大轉變推進我省旅遊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作 者】紀根立
【刊 名】今日浙江.2007(11).-50-51

3/35
【題 名】25年來秦俑館旅遊生命周期與結構變化研究
【作 者】孫根年 薛剛
【刊 名】乾旱區地理.2007,30(2).-283-288

4/35
【題 名】山東省旅遊飯店人才對策深層透視
【作 者】孫鳳芝[1] 秦緒霞[2]
【刊 名】集團經濟研究.2007(02Z).-275-275

5/35
【題 名】從概念到實證:中國旅遊研究的未來
【作 者】馬聰玲
【刊 名】旅遊學刊.2007,22(3).-6-7

6/35
【題 名】西部旅遊企業高成長的影響因素分析
【作 者】王香茜
【刊 名】商業時代.2007(6).-104-105

7/35
【題 名】中國六大遺產地旅遊非線性成長及比較研究
【作 者】孫根年 吳曉娟
【刊 名】陝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5(1).-107-111

8/35
【題 名】我國旅遊產業集群研究
【作 者】強亦銳
【刊 名】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03S).-43-44

9/35
【題 名】成長期的自助旅遊與迎合策略
【作 者】曹宇
【刊 名】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7(6).-657-660

10/35
【題 名】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生命周期成長研究
【作 者】何喜剛 高亞芳
【刊 名】開發研究.2006(5).-85-86,73

11/35
【題 名】旅遊是重心 文化是品位——答龍源期刊網記者問
【作 者】季成家
【刊 名】絲綢之路.2006(9).-66-73

12/35
【題 名】試論環鄱陽湖旅遊成長三角的構建
【作 者】馮淑華
【刊 名】商業研究.2006(14).-165-168

13/35
【題 名】甘肅省旅遊產業中的市場成長問題研究
【作 者】彭睿娟
【刊 名】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2(3).-48-51

14/35
【題 名】制度、技術、管理:中國旅遊產業化成長的制度安排
【作 者】沈和江
【刊 名】石家莊學院學報.2006,8(3).-90-94

15/35
【題 名】企業成長理論與我國旅遊企業並購的路徑策略
【作 者】胡春林
【刊 名】特區經濟.2006(4).-195-196

16/35
【題 名】旅遊與家教
【作 者】裴毅然
【刊 名】家庭教育.2006(02S).-22-23

17/35
【題 名】數字化與企業持續成長的戰略選擇——以溫州旅遊企業為例
【作 者】汪升華[1] 劉洋[2] 顧文靜[2]
【刊 名】經濟管理.2006(3).-64-66

18/35
【題 名】淺議中等職業學校旅遊專業職業技能的培養
【作 者】楊亞娟
【刊 名】農業職業教育.2005(6).-26-26

19/35
【題 名】對發展蘇州博物館旅遊的思考
【作 者】於萍
【刊 名】蘇南科技開發.2005(11).-39-40

20/35
【題 名】旅遊管理專業本科實踐教學規律與體系
【作 者】譚白英
【刊 名】理工高教研究.2005,24(5).-118-119

21/35
【題 名】我國主題旅遊集群的成長及其空間特徵研究
【作 者】聶獻忠[1,2] 張捷[1] 劉澤華[1] 章錦河[1]
【刊 名】人文地理.2005,20(4).-65-68

22/35
【題 名】我國旅遊企業並購混合路徑偏好的實證研究
【作 者】胡春林
【刊 名】旅遊學刊.2005,20(3).-48-52

23/35
【題 名】淺析假期旅遊對青少年學生成長的積極影響
【作 者】鄧宇凡
【刊 名】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5,25(1).-59-60

24/35
【題 名】旅遊社營銷中心的成長檔案
【作 者】韓陽
【刊 名】出版參考:業內資訊版.2005(04X).-22-23

25/35
【題 名】推動旅遊學科發展與中國旅遊產業共同成長——著名旅遊學者杜江教授評介
【作 者】文武
【刊 名】生產力研究.2005(3).-220-223

26/35
【題 名】旅遊業區域合作機制創新研究——以成長中的「泛珠三角」為例
【作 者】秦學 張偉強
【刊 名】思想戰線.2005,31(2).-128-133

27/35
【題 名】基於戰略聯盟的旅遊企業組織創新
【作 者】張顯春
【刊 名】商場現代化.2005(1).-28-29

28/35
【題 名】淺議旅遊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作 者】王旭科 宋健
【刊 名】中國成人教育.2005(1).-56-57

29/35
【題 名】國外自助旅遊圖書的細分市場策略
【作 者】易曉春
【刊 名】編輯學刊.2004(6).-72-76

30/35
【題 名】區域旅遊業時空演變形式與機制探析
【作 者】秦學 鄒春洋
【刊 名】學術交流.2004(11).-83-88

31/35
【題 名】旅遊市場呼喚品牌和聲譽投資
【作 者】符國群
【刊 名】銷售與市場.2002(01S).-31-31

32/35
【題 名】制度變遷與中國旅遊產業的成長階段和發展對策
【作 者】賈生華 鄔愛其
【刊 名】旅遊學刊.2002,17(4).-19-22

33/35
【題 名】城市旅遊空間成長及其空間結構演變機制分析
【作 者】卞顯紅
【刊 名】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3(3).-30-35

34/35
【題 名】實施六大戰略 培育支柱產業——關於建設旅遊經濟強省的思考
【作 者】薛榮哲
【刊 名】山西旅遊.2001(6).-4-7

35/35
【題 名】過渡區旅遊空間成長初步研究
【作 者】衛旭東
【刊 名】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1(3).-223-225,229

C. 一篇有關蕪湖方特的旅遊現狀及發展前景的調研論文

蕪湖方特現象帶來的思考與啟示
【來源:蕪湖統計局】 【日期:2008-12-01】 【瀏覽次數:463】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蕪湖市統計局 王松
(2009年4月28日)

由深圳華強投資的蕪湖方特歡樂世界開業一年多來,在省內及華東地區乃至全國的名氣急劇上升,經營業績斐然,並正在努力打造為中國旅遊「名牌」;同時,蕪湖方特的興起,也提升了蕪湖城市的知名度,帶動了地方旅遊業以及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蕪湖方特的形成及其未來發展走向,以及對蕪湖經濟的影響已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同時,其統計以及相應增加值核算的缺位也引發了業內人員的思考。按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要求,本文在調研的基礎上,就蕪湖方特現象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相應的分析,期望能對推動蕪湖旅遊業以及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統計制度有所貢獻。
一、蕪湖方特的形成與發展
1.蕪湖華強及蕪湖方特的基本情況。蕪湖方特的投資主體是深圳華強公司,由長江大橋綜合經濟開發區在2004年引進。2006年在蕪設立了蕪湖華強旅遊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注冊資本3億元。目前在蕪有兩大投資板塊,一是旅遊,二是房地產。截至2008年末,旅遊板塊已累計完成投資17.42億元,其中方特歡樂世界主題公園投資15.92億元,佔地125萬平方米;房地產板塊累計完成投資6.58億元,開發面積逾25萬平方米,有醇美華城和澳然天成2個項目。現旅遊板塊旗下有3家企業,分別是:蕪湖方特歡樂世界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方特歡樂世界主題公園經營管理企業)、蕪湖方特假日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蕪湖華強文化科技產業有限責任公司(方特夢幻王國主題公園經營管理企業);房地產板塊有4家企業,為華強旅遊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方特假日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華強旅遊城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華強城市廣場商鋪租賃經營管理企業)和華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蕪湖分公司。從經營內容和行業性質上看,其商業管理公司、方特假日酒店也應劃歸為旅遊版塊。2008年末,華強在蕪企業全部從業人員1377人,總資產36.46億元;其中方特歡樂世界旅遊發展公司從業人員990人,總資產13.59億元。
2.蕪湖方特及其發展現狀。蕪湖方特歡樂世界(以下簡稱蕪湖方特)坐落於蕪湖長江大橋綜合經濟開發區,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第四代主題公園,總面積約125萬平方米,其中陸地面積約53萬平方米,水面面積約72萬平方米。文化旅遊項目已建成「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蕪湖方特歡樂世界主題公園,包括15個主題項目及各種游樂、休閑及景觀項目300多個,年接待遊客能力達300萬人次。2007年10月18日試營業,2008年4月18日正式營業,至2008年末,累計接待遊客208.64萬人次,門票收入2.79億元;其中2008年,接待遊客180.64萬人次,門票收入2.37億元,稅收總額1511萬元,當年虧損855萬元(虧損原因主要是當年提取折舊達9310萬元)。由於經營時間較短或經營戶較少並施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方特假日酒店、商業管理公司、方特假日旅行社營業績效並不太好,其中,方特假日酒店主營營業收入326萬元,商業管理公司主營營業收入20萬元,方特假日旅行社尚未開張,且3家企業全部虧損。
2008年1-11月,省內黃山景點門票收入3.88億元,九華山景點門票收入1.90億元;與之相比,蕪湖方特同期門票收入低於黃山而高於九華山。在正式開業的第一年,蕪湖方特即一躍成為安徽旅遊的第二大景點。其以全年主營營業收入23719萬元、年末資產13.59萬元、從業人員990人的經營規模,參照其他行業的劃型標准(目前旅遊業暫無企業劃型標准),已為名符其實的大型旅遊業企業。現其年末尚無負債,按主營營業收入計算的勞動生產率達23.96萬元,起步之初,即表現出良好的運營業績、優良的經營效率。
二、對蕪湖經濟的影響
2008年,我市共接待國內遊客541.6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3.4%;這其中,蕪湖方特貢獻了180.64萬人次,佔33.4%,增長貢獻率更是達到了139.0%,拉動32.5個百分點。實現旅遊總收入48.81億元,比上年增長28.8%;這其中,蕪湖方特貢獻了2.37億元,佔4.9%,增長貢獻率達18.3%,拉動5.2個百分點。當然,蕪湖方特的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與其他地方和方面的遊客人數和相應收入並不是簡單疊加匯總的關系,但上述數字也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方特對蕪湖旅遊業的影響力和貢獻度。此外,蕪湖方特創造的403萬元營業稅,佔全市文化、體育娛樂業營業稅的36.9%、整個服務業營業稅的0.4%,對兩個營業稅的增長貢獻率分別為83.5%和1.8%。年末990人的從業人員,佔全市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應當從屬的行業)單位從業人員的50.9%,占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54.4%(稅收暫行劃歸的行業),占整個服務業單位從業人員的1.0%;雖然單位從業人員的統計口徑不全,也未包括方特的從業人員,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蕪湖方特的影響力和帶動力。
在2008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中,按GDP初步核算口徑,依據營業稅發展速度推算的蕪湖方特增加值為6035萬元,占信息傳輸業外的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的2.1%、第三產業增加值的0.2%,相應的兩個增長貢獻率為11.6%和2.2%。目前,蕪湖方特的營業稅按文化業3%的稅率徵收,應徵收711.6萬元,而實際只徵收403萬元;而一般服務業的稅率為5%,所以上述推算結果偏小。如果按5%的稅率徵收並到位,而其他情況不變,則推算的蕪湖方特增加值為11020萬元,分別占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第三產業增加值的3.9%和0.4%,相應的增長貢獻率為21.3%和4.0%。而使用2008年其上報的經濟普查數據資料直接核算,則蕪湖方特的增加值為11253萬元,分別占上述兩個行業增加值的3.9%和0.4%,增長貢獻率為21.7%和4.1%,與按5%的稅率推算結果基本相近,而大於實際推算結果,對蕪湖經濟的影響和貢獻也就更大一些。
此外,蕪湖方特還對交通運輸業、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商務服務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產生了間接的帶動作用。2007年10月-2008年年底,蕪湖市有新開業的快捷酒店等住宿業企業 10家,餐飲企業40家;其中2008年住宿業企業新開業6家,餐飲業企業29家。一些知名的餐飲業和娛樂業企業,如耿福興、金寶、醬出名門酒店和巴比倫KTV等紛紛在其附近開設分店或連鎖店。離其不遠的漢爵陽明大酒店,2008年營業收入達11200萬元,比上年增長63.1%。
三、方特現象帶來的思考與啟示
蕪湖方特的興起,為蕪湖旅遊業及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同時,也給統計工作帶來了現實的挑戰。我們既要抓住機遇,促進蕪湖的發展;亦必須迎接挑戰,破解服務業統計的難題。
1.借力壯大本地旅遊產業,努力構築區域旅遊中心。蕪湖方特的橫空出世,使蕪湖旅遊景觀資源從匱乏走向豐富,並將使蕪湖由旅遊弱市逐步變為旅遊強市。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好蕪湖方特這個題材,認真做好蕪湖旅遊這篇文章,努力將蕪湖建成區域旅遊中心;並藉此壯大蕪湖第三產業發展規模,提升服務業層次水平。
第一,積極拓展旅遊資源。一是加快方特夢幻王國建設步伐,使之與方特歡樂世界相互映稱、共同發展。在建的方特夢幻王國,佔地面積約130萬平方米,投資規模約25億元,年接待能力250萬人次,集動漫產品、數字電影、游戲軟體、文化衍生產品等多個文化產業研發、生產基地為一體,以發展體驗旅遊為中心,兼有研究、生產、旅遊、休閑、住宿等多種功能。此項目的建成,必將進一步延展蕪湖旅遊的產業鏈,豐富蕪湖的旅遊資源,壯大蕪湖的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二是進一步豐富方特歡樂世界的游樂方式,使廣大遊客能玩得好、留得住。目前蕪湖方特基本上以一日游為主,不管是散客、還是團隊,絕大多數都是當天來、當天走,很少有停留二日及以上的,這樣遊客在蕪湖就難以有更多的消費;並且在旅遊旺季,由於項目較多、排隊時間較長,使遊客能真正遊玩的項目較少,高峰期甚至只能遊玩二、三個項目。如果方特門票能夠象九寨溝等景區一樣,二日內有效,則可以留下更多人在蕪消費,並可以使遊客玩得相對盡興,而吸引更多的遊客來蕪旅遊。此外,在旅遊淡季,還可以發展短時間、少項目的商務旅遊、兒童旅遊,使由於受時間、年齡等限制而只能遊玩少數幾個項目的人群,如因公出差來蕪人員、幼兒園或小學低年級兒童等,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少花一部分錢體驗一下在方特歡樂世界裡的快樂。
第二,加大配套設施、配套產品建設開發力度。一方面,要加快發展住宿和餐飲業。雖然近一、二年我市快捷酒店發展較快,也誕生了五星級酒店;但快捷酒店規模總體偏小,整體接待能力還是不足。據不完全統計,節假日大部分星級賓館的入住率基本上在100%,2008年全年星級賓館入住率也達到了70%以上。此外,蕪湖目前最缺乏的還是能夠承辦大中小型各類會議的中低檔賓館酒店,快捷酒店大多沒有會議室,餐飲接待能力也不足,而三星級以上賓館酒店費用又過高,由此而影響蕪湖旅遊業、會展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要積極開發旅遊產品。首先,要把方特嘟嚕嘟比娃娃推介出去,並且後期還要不斷推出更新更好的形象產品,使之能夠象迪斯尼的米老鼠、唐老鴨那樣深入人心,廣為流傳。其次,要努力開發其他旅遊產品,蕪湖目前真正的旅遊產品很少,只有傻子瓜子、鐵畫(大多還不便攜帶),還有才開發的裕溪口香菜,而且銷售網點很少、渠道十分狹窄,遠不能滿足發展旅遊業的需要。為此,要開發賞、用、吃等各類具有蕪湖地方特色的旅遊產品,包括有一定知名度的鐵畫、腌菜苔、小籠湯包等,並使之生產產業化、包裝精品化、攜帶便捷化。
2.積極建立統計調查制度,努力完善行業核算方法。目前,在國家和省級的層面上,第三產業中除了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開發業有一定的統計調查制度,其中限額以上(或有資質等級)企業統計調查較為全面外,其他行業均沒有建立完整的統計調查制度,其行業增加值也只能藉助於部門等相關數據進行推算,包括蕪湖方特所屬的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也是如此。為改變統計缺位的狀況,我市在2008年初步建立了其他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對一些重點服務業企業、單位進行調查;雖然調查搜集了蕪湖方特等重點企業、單位的一些數據,但還遠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為此,必須建立全面的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服務業增加值的核算方法。一是要在廣泛深入學習調研的基礎上,利用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成果,建立以重點調查為基礎的、覆蓋整個第三產業的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二是要針對調查單位眾多(我市服務業單位約佔全市單位總數的60%)、人力嚴重不足(市區街道目前尚沒有專職的統計人員)、統計網路不全(市區統計機構設立只到縣級)的實際,加強統計機構和統計網路建設,在縣、區普遍建立服務業調查中心,建立健全市、區(縣)、街道(鎮)、社區(村)四級統計網路。三是要積極爭取上級統計部門支持,在建立全面的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的核算方法,努力改變服務業增加值核算現狀,由按部門等相關數據間接推算的核算方法,最終轉變為按服務業企業、單位活動的實際數據進行直接核算的方法。

D. 我的論文是旅遊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怎麼寫選題依據 意義 實用性好心人幫忙!代寫勿擾

選題可以從宏觀和微觀上來選。宏觀就是從國內國外旅遊市場整體來寫,微觀就是以個別地方的旅遊市場為例來寫

E. 長隆景區旅遊娛樂發展現狀調查論文

學術論文具有四大特點:①學術性 ②科學性 ③創造性 ④理論性
一、學術性
學術論文的科學性,要求作者在立論上不得帶有個人好惡的偏見,不得主觀臆造,必須切實地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符合實際的結論。在論據上,應盡可能多地佔有資料,以最充分的、確鑿有力的論據作為立論的依據。在論證時,必須經過周密的思考,進行嚴謹的論證。
二、科學性
科學研究是對新知識的探求。創造性是科學研究的生命。學術論文的創造性在於作者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能提出新的觀點、新的理論。這是因為科學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統的」,「科學方法主要是發現新現象、制定新理論的一種手段,舊的科學理論就必然會不斷地為新理論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沒有創造性,學術論文就沒有科學價值。
三、創造性
學術論文在形式上是屬於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羅列,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一般來說,學術論文具有論證色彩,或具有論辯色彩。論文的內容必須符合歷史 唯物主義和 唯物辯證法,符合「實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綜合」 的科學研究方法。
四、理論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科學道理,不僅要做到文從字順,而且要准確、鮮明、和諧、力求生動。
1.表論文的過程 投稿-審稿-用稿通知-辦理相關費用-出刊-郵遞樣刊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選定期刊後,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書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採用電子稿件形式。 2.發表論文審核時間一般普通刊物(省級、國家級)審核時間為一周,高質量的雜志,審核時間為14-20天。 核心期刊審核時間一般為4個月,須經過初審、復審、終審三道程序。 3.期刊的級別問題 國家沒有對期刊進行級別劃分。但各單位一般根據期刊的主管單位的級別來對期刊劃為省級期刊和國家級期刊。省級期刊主管單位是省級單位。國家級期刊主管單位是國家部門或直屬部門。

F. 一篇關於我國發展旅遊業的意義的論文

我國發展旅遊業的意義
仔細研究發現,在當今的世界經濟地圖上,那些具有國際或區域競爭優勢的產業,大多是集聚於某些特定區域而發展起來。如在美國,汽車產業主要集中於密歇根的底特律;在德國,鋼鐵生產主要集中於多特蒙特、埃森和杜塞爾多夫;在我國,海寧的皮革、東莞虎門的服裝、溫州柳市鎮的低壓電器等等。理論界把這種集聚於某些特定區域,依託比較穩定的分工協作,形成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業集聚空間稱為產業集聚。當然,產業集聚的這種經濟現象不只限於製造業領域,在服務業中也同樣存在。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服務業也是最大的產業的旅遊業,也不例外同樣也存在著顯著的產業集聚現象。

一、旅遊業產業集聚

產業集聚是當今產業組織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美國哈佛大學的波特教授在對10個工業化國家的考察中發現,一國有競爭力的產業具有明顯的產業集聚特徵。波特指出,產業集聚是提高產業競爭力的基本因素。並認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過程中,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國際競爭力,關鍵取決於其產業集聚的競爭力。國外學者Donald (2004)等人根據波特的產業集聚理論從產業鏈和提高競爭優勢的角度來界定旅遊產業集聚,提出了「旅遊競爭集聚」的概念(見圖1),他們認為:旅遊集聚是由有效的旅遊供應鏈組織起來的一系列旅遊活動和旅遊服務,其目的是旅遊目的地所有單位協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競爭力。

二、我國旅遊業產業集聚的現狀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旅遊業的發展非常的迅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中國旅遊業在未來幾年到十幾年的發展目標,就是向世界旅遊強國邁進,達到和超過現在一流世界旅遊強國的發展水平。建設世界旅遊強國是中國旅遊業發展歷史上的新轉折期。在這一轉折期中國的旅遊業要想實現對旅遊資源的有效整合,提升旅遊業的競爭力,促進其產業集聚式發展是其必然選擇的發展戰略。

目前我國的旅遊業的產業集聚已經初現端倪。被譽為拉動中國經濟起飛的「三駕馬車」蘇滬杭、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國內城市群落已經開始了一輪全新的合縱連橫,以建立超級都市圈的方式提升區域競爭力。與之相對應,活躍在三大都市經濟圈內的熱點產業旅遊業,也積極表現著不同程度的一體化發展態勢,並逐漸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向構建大都市旅遊圈的目標迅速跟進。蘇滬杭長三角旅遊協作區以上海市為龍頭,依靠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和完善的城市旅遊集散功能,率先實現了連橫資源的重新整合和區域旅遊功能要素的配套,一躍成為中國旅遊業最大的經濟產出地。自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面積僅佔中國1%的長三角地區接待海外旅遊者600多萬人次,佔全國的16.53%;旅遊創匯40億美元,佔全國的19.68%;接待國內旅遊者2億4千多萬人次,佔全國的27.66%。廣東省則利用珠三角的城市集群品牌優勢和港澳市場的輻射作用,也爭先做「大旅遊」 的文章,同樣獲得了1260.83億元的豐厚回報,表現了不可替代的大區域旅遊的優勢。目前,泛三角旅遊區域旅遊也逐步形成,旅遊業將會在更大區域和更多企業間集聚。與此同時,一個以京津兩大巨型城市為「雙核」,以河北省的11個城市為衛星環繞的大北京旅遊圈正在加速形成。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旅遊圈將形成 「三足鼎立」之勢。

但是由於我國目前正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舊的體制在一些領域還在繼續發揮作用,旅遊的綜合經濟就同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政區域管理、行業管理的條塊分割、自成體系分割發生了矛盾。這種矛盾阻礙了旅遊業的行業集聚的形成。所以雖然我國旅遊業的產業集聚化非常的迅速,並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但是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集聚並未最終形成。

三、提高我國旅遊業產業集聚的對策

(一)制定區域旅遊市場開發專項規劃,促進區域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旅遊發展,規劃先行。旅遊發展需要有一個整體的發展思路作為指導,即需要編制一個跨越行政區劃的區域旅遊規劃,對於區域內旅遊發展的方向和目標進行統籌安排。旅遊發展規劃的編制和實施能夠有效整合區域旅遊經濟資源,形成區域旅遊特色,並促進區域內部有序發展、避免出現內部競爭的混亂局面。編制規劃時應立意高遠,站在國內、國際旅遊市場競爭的角度,以提升區域旅遊產業競爭力為導向,通過大思維、大手筆、大創意為旅遊的發展描繪出一幅宏偉藍圖。

G. 跪求一篇旅遊系畢業論文:論旅遊飯店發展戰略分析

目 錄
CONTENTS

引言………………………………………………Ⅰ

第一部分 定義及投資特性分析
第一章 旅遊產業相關概念及行業投資特性分析 1
第一節 旅遊產業相關概念及旅遊類型劃分 1
第二節 旅遊產業的特徵 3
一、綜合性 3
二、關聯性 3
三、敏感性 4
四、季節性 4
第三節 旅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5
一、國際旅遊業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5
二、旅遊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先導部門 6
三、旅遊業正逐漸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 6
第四節 行業的投資特性分析 8
一、我國旅遊業正步入快速成長期 8
二、旅遊行業前景看好 9
三、行業的贏利性分析 10
四、旅遊業進入壁壘和退出機制 12
第二章 中國發展旅遊業的優越條件 15
第一節 國民經濟結構與旅遊業發展的關系 15
第二節 GDP增長與旅遊業發展的關系 18
第三節 我國自然旅遊資源分類 19
第四節 我國人文旅遊資源分類 26
一、古人類遺址 26
二、古代偉大工程旅遊資源 26
三、歷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築旅遊資源 27
四、宗教旅遊資源 29
五、陵墓旅遊資源 34
六、古典園林旅遊資源 36
七、民族習俗資源 36
第五節 中國旅遊資源綜合評價 37
一、多樣性 37
二、豐厚性 38
三、古老性 38
四、奇特性 39

第二部分 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第三章 國際旅遊產業的發展現狀 40
第一節 世界旅遊業現狀 40
一、國際旅遊業狀況 40
二、2001年世界旅遊業整體規模狀況 42
三、世界旅遊業的發展前景 44
四、世界旅遊業的變化趨勢 45
第二節 9.11事件對全球旅遊業的影響分析 46
第三節 世界主要旅遊地區市場分析 47
一、法國 47
二、西班牙 50
三、美國 51
四、英國 52
五、義大利 54
六、德國 54
七、澳大利亞 55
八、澳門 59
九、香港 61
第四章 中國旅遊產業的發展現狀 66
第一節 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歷史 66
第二節 中國旅遊產業鏈組成分析 103
一、產業概況 103
二、國內旅行社經營情況分析 111
三、國內旅遊飯店業發展現狀分析 140
四、旅遊交通業 154
五、旅遊餐飲業 161
六、旅遊商貿業 164
第三節 我國旅遊業的發展特點及前景分析 168
一、我國旅遊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168
二、現階段我國旅遊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70
三、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前景預測 176
第四節 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國際比較與差別分析 178
一、我國旅行社同外國旅行社相比差距明顯 179
二、各國的旅遊管理體制的比較研究 180
三、與國際比較我國旅遊管理體制的差距 184
第五章 2002年國內旅遊市場分析 186
第一節 2002年國內旅遊市場分析 186
一、國內旅遊市場概況 186
二、城鎮居民國內旅遊市場分析 190
三、農村居民國內旅遊市場分析 197
四、國內旅遊服務質量現狀評價 198
第二節 2002年各地旅遊接待情況 199
一、華東旅遊區 199
二、華北旅遊區 201
三、中原旅遊區 203
四、中南旅遊區 204
五、西南旅遊區 205
六、華南旅遊區 207
七、東北旅遊區 207
八、青藏旅遊區 209
九、北疆旅遊區 210
十、西北旅遊區 210
第三節 各地旅遊接待情況比較分析 211
一、各地區旅遊業呈不同的發展階段 211
二、各旅遊區國內旅遊收入受該地區經濟實力的影響
較明顯 211
三、各地區國際旅遊收入受該地區經濟實力和地理
環境、歷史背景等多重因素影響 212
第六章 入境旅遊市場分析 214
第一節 我國入境旅遊基本情況 214
一、2001年全國接待總量及歷年的增長變化情況 214
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入境旅遊接待和收入
情況 216
三、主要城市入境旅遊接待和收入情況 218
第二節 我國入境旅遊市場分析 220
一、入境旅遊客源資源市場情況 220
二、入境旅遊者在華花費及構成情況 224
三、入境過夜旅遊者在華停留時間 225
四、入境旅遊者來華次數 226
五、入境旅遊者流向 227
六、入境過夜旅遊者行程 228
七、入境過夜旅遊者在華住宿的設施選擇 229
八、入境旅遊者對我國旅遊服務質量的評價 230
九、入境旅遊者對我國旅遊接待設施的評價 231
十、入境旅遊者對我國旅遊價格的評價 232
十一、入境旅遊者感興趣的旅遊景點 233
十二、入境旅遊者感興趣的旅遊商品 233
第三節 日本旅華市場及其開發策略 234
一、日本海外旅遊市場格局 234
二、日本海外旅行的流向變化 235
三、日本旅華市場的近期前景及開發策略 235
第四節 韓國旅華市場分析 237
一、韓國旅華市場現狀及特點 237
二、旅華市場的促進與制約 238
三、旅華市場趨勢與展望 239
第五節 台灣入境旅遊市場分析 240
一、台灣客源市場的特徵 240
二、台灣客源市場的基本走向和旅遊產品開發 242
第六節 入境旅遊的特徵及發展趨勢預測 246
一、2001年全年入境旅遊市場的主要特徵 246
二、現階段入境旅遊市場的主要特徵 247
三、入境旅遊市場趨勢與展望 249
第七章 出境旅遊市場分析 250
第一節 出境旅遊市場概況 250
一、出境旅遊市場概況 250
二、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市場概況 255
三、出境旅遊主要方式 255
四、出境旅遊目的地概況 256
五、出境旅遊主要客源地 259
第八章 假日旅遊市場分析 260
第一節 假日旅遊基本情況 260
一、2002年春節旅遊市場 260
二、2002年「五一」黃金周旅遊市場 260
三、2002年「十一」黃金周旅遊市場 261
第二節 2002年「五一」旅遊市場分析 262
一、2002年「五一」黃金周著名旅遊景區接待情況分析 262
二、2002年「五一」黃金周酒店接待情況分析 263
第三節 假日旅遊的滿意度調查 265
一、過去一年人們大多外出旅遊過 265
二、旅遊多選在節假日和休假日 265
三、風光、費用、交通等是決定消費者是否旅遊的
關鍵因素 266
四、名氣、收費和景點安排是消費者旅遊選擇旅行社
的主要條件 267
五、旅行社報價懸殊使消費者心有不滿 267
第四節 假日旅遊市場特點及發展對策 268
一、2002年假日旅遊市場特點 268
二、假日旅遊發展存在問題 271
三、假日旅遊發展對策 271
第九章 國內旅遊資源與旅遊環境分析 273
第一節 西南市場(四川、貴州等) 273
第二節 華東市場(江浙水鄉、蘇杭等) 275
第三節 東北市場 279
第四節 華南市場(珠三角) 281
第五節 華北市場(山東、北京等) 283
第六節 國內典型旅遊景點分析 286
一、歷史文化類 286
二、杭州未來世界 288
三、海濱旅遊區 289
四、深圳微縮景區--錦綉中華 294
五、豐都鬼文化主題樂園 296
六、自然風景游覽區 297
第十章 主題公園在我國的發展 299
第一節 世界主題公園的發展歷程與趨勢分析 299
一、主題公園的定義 299
二、世界主題公園的產生及發展 299
三、世界主題公園發展的主要特徵及發展趨勢 303
四、世界著名主題公園的經營管理模式分析 310
第二節 我國主題公園的發展回顧與現狀分析 317
一、我國主題公園的發展回顧 317
二、中國主題公園產業特性分析 319
三、中國主題公園產業存在問題 321
四、中國主題公園產業前景分析 323
第三節 我國典型主題公園比較 325
一、我國主題公園的經營模式 325
二、蘇州樂園競爭取勝之道 325
三、深圳三景區成功的奧秘 330
四、主題公園上市公司比較分析 333
第四節 我國主題公園發展存在問題 338
一、我國主題公園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339
二、主題公園經營成敗的要素 339
第五節 我國主題公園發展的營銷策略 340
一、中國主題公園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要素 340
二、准確的細分市場 341
三、獨特的主題創意 341
四、品牌的快速滲透 343
五、與旅行社的合作營銷 343
六、靈活定價 344
第六節 旅遊項目投資方向建議 344
一、准確的主題選擇 344
二、恰當的園址選擇 345
三、主題公園選址實例分析 347
第十一章 影響旅遊消費的因素分析 349
第一節 經濟和社會因素分析 349
一、經濟發展程度決定旅遊消費水平 349
二、生活方式變動拉動旅遊消費 351
三、國家城市化水平決定旅遊消費潛量的形成和釋放 354
第二節 申奧成功對旅遊業的影響分析 357
第三節 WTO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分析 359
一、WTO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 359
二、加入WTO後,我國旅遊業的對策建議 365

第三部分 中國旅遊市場的行業格局分析
第十二章 中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分析 367
第一節 中國旅遊業競爭力現狀分析 368
第二節 中國旅遊業競爭戰略 373
第三節 中國旅遊市場的對外開放問題分析 376
一、我國旅遊業的對外開放現狀及特點 376
二、加入WTO後,我國旅遊業的機遇和挑戰 377
第十三章 國內旅遊市場競爭分析 380
第一節 國內旅遊業的地區和市場格局 380
第二節 部分重點旅遊地區(城市)競爭策略分析 381
一、深圳150億打造旅遊名城 381
二、上海打造三個旅遊圈 383
三、北京市國內旅遊的市場戰略 384
第三節 旅遊類上市公司分析 388
一、旅遊板塊上市公司業績分析 388
二、國內外典型旅遊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分析 394
第十四章 WTO對我國旅遊市場競爭的影響 401
第一節 我國加入WTO後有關旅遊市場的承諾 401
第二節 入世後我國旅遊市場的競爭新動向 404
一、由國內的局部競爭向全方位、國際化方面轉移 403
二、旅遊企業的市場競爭,將體現為集團化的企業
團體競爭 403
三、旅遊市場競爭將主要體現為對企業品牌的競爭 404
四、旅遊市場競爭將主要體現為對人力資本競爭 405
五、旅遊市場競爭將更注重提升服務質量和檔次的
高層競爭 406
六、旅遊飯店業將在結構、客源、人才等方面遭受
一定沖擊 406

第四部分 旅遊行業發展趨勢及對策
第十五章 旅遊產業大趨勢 408
第一節 旅遊電子商務方興未艾 408
一、歐美旅遊電子商務發展概況 408
二、在線旅遊市場調查 410
三、我國旅遊業電子商務現狀 412
四、市場競爭和WTO的挑戰 414
五、旅遊電子商務的市場定位 415
六、建設中國旅遊電子商務平台 415
七、旅遊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問題 417
第二節 西部大開發機遇 419
一、西部旅遊產業跨越式發展所面臨的主要障礙 419
二、西部旅遊業發展趨勢及對策 422
第三節 國內旅遊市場暗涌並購風潮 426
一、美國小旅行社捲入兼並風潮 426
二、旅行社業內並購不斷升級 427
三、酒店業境外資本群雄逐鹿 428
四、景區資源民營資本大舉進入 430
第四節 生態旅遊將成為旅遊業的新亮點 432
第十六章 旅遊產業的細分與定位策略 434
第一節 旅遊市場細分 434
一、中國旅遊業缺乏市場細分 434
二、市場細分滿足了不同類型旅遊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435
三、旅遊產品開發的創新也要求市場細分 436
第二節 旅遊消費者類型分析 437
一、觀光型旅遊者 437
二、娛樂消遣型旅遊者 438
三、度假保健型旅遊者 438
四、文化教育型旅遊者 439
五、宗教型旅遊者 439
六、尋根、探親、訪友型旅遊者 440
七、購物型旅遊者 440
八、商務/公務型旅遊者 441
九、生態/探險型旅遊者 442
第三節 第四代旅遊與民族文化 442
一、第四代旅遊的產生 442
二、國內外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六種模式 444
三、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兩大原則 446
四、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內容選擇 447
第四節 旅遊業極限容量及其確定 448
一、 旅遊地過度利用和擁擠常態,究竟是旅遊業走向
成功吉兆,還是它陷入困境不能自拔的開始? 449
二、旅遊需求的定量分析方法 451
三、確定旅遊容量的障礙 452
第五節 典型分析 454
一、深圳旅遊景點的形象定位策略 454
二、廣州特色農庄 457

第五部分 附錄
附錄1 中國旅遊業發展「十五」計劃(摘要) 460
附錄2 中國公民自費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家 462
附錄3 重點旅遊景點最佳、最大接待量 463
附錄4 2001年度全國國內旅行社100強名單 465
附錄5 2001年度全國國際旅行社100強名單 468
附錄6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471
附錄7 中國擁有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472
附錄8 2002年國家AAAA級景區(點) 473
附錄9 中國五星級酒店名單 477
附錄10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和副省級城市
旅遊局 478

圖表目錄
表1-1 1993-2001年我國旅遊業總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 6
圖1-1 1993-2001年旅遊業總收入佔GDP比重趨勢圖 7
表1-2 1993-2001年旅遊行業總收入逐年增長情況一覽表 7
圖1-2 1993-2001年旅遊行業逐年總收入一覽 8
表3-1 1990-2001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 40
表3-2 2000-2001年世界旅遊者到達的區域和人數一覽表 43
表3-3 世界旅遊勝地國家旅遊者人數前5名一覽 44
表3-4 2001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構成 44
圖3-1 2020世界各地區旅遊人數占潛在旅遊總人數比例
預測 45
圖3-2 「9.11」後4個月世界各地區出境人數與2000年同期
比較 47
圖3-3 1999-2001年法國接待國內外遊客人數示意圖 50
圖3-4 1998年國內外遊客在英國境內的花費情況示意圖 53
表3-5 1995-2001年英國旅華人數一覽表 54
圖3-5 澳大利亞人出境旅遊目的結構圖 56
圖3-6 澳大利亞人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家 56
圖3-7 2001年韓國主要客源地入境人數變化情況 64
表4-1 1978-2001年中國入境旅遊人數和旅遊(外匯)
收入的世界排名 67
表4-2 1993-2001年旅遊行業總收入增長情況一覽表 103
圖4-1 我國旅遊業固定資產分配結構圖 105
表4-3 2000年旅遊行業的平均固定資產規模與行業收益的
比較 105
圖4-2 2000年我國旅遊業從業人員結構 106
表4-4 2001年我國入境旅遊基本情況 106
圖4-3 2001年世界各大洲入境情況 108
表4-5 2001年國內旅遊基本情況統計表 108
表4-6 1990-2001年國內旅遊情況統計表 109
圖4-4 1990-2001年我國入境旅遊業績趨勢圖 110
圖4-5 2001年我國居民出境旅遊目的地分布 111
圖4-6 2001年國內旅行社較上年同期效益增長情況 112
圖4-7 2000年國內旅行社較上年同期效益增長情況 112
表4-7 2001年全國三個市場的接待總量與旅行社接待
數量 114
表4-8 2001年旅行社三個子市場業績比較 114
表4-9 2001年我國旅行社前十強地區分布 115
圖4-8 2001年國內旅行社與國際旅行社效益比較 116
表4-10 2001年我國旅行社雙百強地區分布 117
表4-11 1980-2000中國旅遊涉外飯店座數的增長情況 140
表4-12 1980-2000中國旅遊涉外飯店客房、床位增長 141
圖4-10 不同地區酒店數量和收入之間的關系 145
圖4-12 不同檔次酒店數量與收入之間的關系 147
圖4-13 不同規模酒店數量和收入之間的關系 148
圖4-14 1996-2000年中國涉外飯店行業利潤走勢圖 151
表4-13 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的客運量和旅客周轉量占
全國比重 159
表4-14 近年我國高速公路發展情況 159
表4-15 近年我國高速公路地區分布 160
圖4-15 中國飯店業高層管理者學歷結構 171
圖4-16 中國飯店業中層管理者學歷結構 172
表4-17 2000年旅遊行業勞動生產率與人均佔有固定資產 174
表5-1 2001年華東旅遊區整體接待情況一覽表 201
表5-2 2001年華北旅遊區整體接待情況一覽表 203
表5-3 2001年中原旅遊區整體接待情況一覽表 204
表5-4 2001年中南旅遊區整體接待情況一覽表 205
表5-5 2001年西南旅遊區整體接待情況一覽表 206
表5-6 2001年華南旅遊區整體接待情況一覽表 208
圖5-2 2001年各旅遊區國內旅遊收入平均值比較 212
圖5-3 2001年各旅遊區入境人數情況 212
圖5-4 2001年各旅遊區國際旅遊收入情況 213
表6-1 1978-2001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 214
表6-2 1978-2001年中國入境旅遊人數和旅遊(外匯)
收入世界排名 215
表6-3 2001年各地區接待入境旅遊者情況 216
表6-4 2001年各地區國際旅遊(外匯)收入 217
表6-5 2001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構成 218
圖6-1 2001年珠海入境旅遊業主要客源國情況 220
表6-6 2001年入境外國旅遊者人數 221
圖6-2 2001年入境旅遊者類型 221
圖6-3 2001年入境旅遊者年齡結構 221
表6-7 1987--2001年入境旅遊人數 222
表6-8 2001年入境外國旅遊者人數(按地區分) 222
圖6-4 2001年我國入境旅遊洲際客源情況 223
表6-9 2001年入境外國旅遊者人數(按國籍分) 223
圖6-5 2001年我國入境旅遊主要客源國情況 224
圖6-6 主要客源市場過夜旅遊者在華人均天消費 224
圖6-7 主要客源市場一日游遊客在華人均花費 225
圖6-8 入境遊客在華停留時間 226
圖6-9 入境遊客游覽我國城市數目情況 228
圖6-10 入境過夜遊客在華住宿設施的選擇情況 229
圖6-11 入境遊客對我國旅遊服務質量的評價 230
圖6-12 入境遊客對我國旅遊價格的評價 233
圖6-13 入境遊客感興趣的旅遊資源 單位(%) 233
圖6-14 台灣赴大陸遊客占入境總數的比重趨勢圖 242
表6-10 「五五」~「十五」時期中國旅遊業在世界的位次 248
表7-1 1993~1997年中國公民出境情況統計 254
表7-2 1998年中國公民出境情況統計 254
表7-3 1993~1997年中國公民出境情況統計 255
表7-4 1995~1997年中國公民出境方式統計 256
表7-5 1995~1997年中國公民自費出境旅遊人數 257
表7-6 1995~1997年中國公民自費出境旅遊主要客源地
統計 258
表7-7 1982~1996年中國出境旅遊外匯支出 259
圖8-1 「五一」黃金周著名景區(點)各天接待情況 262
圖8-2 「五一」黃金周著名景區(點)各天門票收入 262
表8-1 25個城市、85個景區(點)黃金周接待、收入
情況匯總表 263
表8-2 2002年「五一」黃金周酒店接待情況 265
圖8-3 2001年大眾外出旅遊頻率 265
圖8-4 旅遊時間選擇 265
圖8-5 旅遊者考慮要素 266
圖8-6 旅遊者選擇旅行社時要考慮要素 267
圖8-7 旅遊者對旅行社報價的評價 268
表8-3 2001-2002年假日黃金周規模比較 268
表10-1 歐洲、美國、日本主題公園的比較(1990) 305
表10-2 日本環球影城入場券種類與價格 316
表10-3 目前我國主題公園按主題類別劃分 319
表10-4 三家主題公園上市公司基本情況比較 333
表10-5 三家企業股東背景比較 334
表10-6 三家企業異同點比較 338
表10-7 三家企業競爭優劣勢比較 338
表11-1 2008年奧運會對中國國際入境旅遊影響預測 358
圖11-1 奧運會對入境旅遊業影響呈現「馬鞍形」 358
表14-1 加入WTO旅遊業承諾文件要點 402
圖15-1 被調查者是否接收過網上旅遊 410
圖15-2 選擇網上旅遊服務最主要的原因 411
圖15-3 被調查者未來用於旅遊的費用 411
表15-2 國內在線旅遊網站種類 413

H. 大家好,我正在寫論文有關旅遊的,寫到旅遊業發展現狀找不到材料,請大家指點一二,

旅遊管理專業出身的。在咱們學的書籍裡面有的
在旅遊管理裡面就有
一般在大一就有

I. 我寫論文 想寫一個城市的旅遊業發展趨勢與研究 。大綱怎樣列比較好

1、中國旅遊業發展環境分析
1.1我國經濟發展趨勢分析
1.2中國旅遊相關產業發展分析
1.2.1國內版旅行社經營情況分權析
1.2.2國內旅遊飯店發展現狀分析
1.2.3我國旅遊交通發展現狀分析
1.2.4中國餐飲業發展狀況分析
1.2.5旅遊商貿業
2、國際旅遊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2.1總體狀況
2.2重點地區區域市場發展狀況
3、世界旅遊總體需求預測
3.1旅遊市場特點的發展趨勢
4、中國旅遊業發展現狀分析
4.1中國旅遊業與國際旅遊強國的比較分析
4.1.1入境旅遊
國內旅遊及總收入
出境旅遊
旅遊住宿和設施
管理體制
5、中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及區域對比分析
5.1中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5.2國內旅遊業的地區和市場格局分析
5.3我國東西部地區旅遊產業開發的比較分析
6、旅遊行業的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經濟發展水平
生活方式拉動旅遊消費
國際城市化水平
7中國旅遊業與WTO
7.1 WTO對旅遊業的影響
8 旅遊產業大趨勢
8.1旅遊電子商務的趨勢和市場定位
建設平台
西部旅遊產業跨越式發展面臨的障礙和對策
民營資本進入景區資源
國內旅遊特的新熱點
9、主題公園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
覺得有用需要的話可以給我郵箱,我發給你

J. 論文求助 淺析我國旅遊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市旅遊業自「九五」以來,我市的旅遊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距離市委、市政府建設旅遊支柱產業,建成極具活力的區域性旅遊中心的要求來衡量,還有較大差距;與周邊地區旅遊業發展相比較,信用仍然比較滯後,豐富的旅遊資源還未能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存在問題:
(一)、認識上不到位,建立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
雖然市委、市政府把旅遊業作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來定位,也成立了全市人文生態旅遊產業協調領導小組,但是還沒有引起各縣(區)和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的發展還未列入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缺乏認真的調查研究,還沒有形成具體有效的政策導向和保障措施。旅遊業具有涉及面寬、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特點,必須實施政府主導性發展戰略,才能夠突破體制局限,取得持續快速發展。實踐證明,凡是政府主導有力,各級各部門配合緊密的地區,旅遊業發展就快、效益就好。例如,寧夏、銀川市的旅遊業發展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於銀川市政府主導有力,成立了跨區域、跨行業的「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打出了大聯合、大開發、大市場的路子,近年來在西部地區異軍突起,收益頗豐。從我市的現狀看,有的縣對旅遊產業定位不明確,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缺乏必要的辦公場所,個別景區(點)連工作人員的工資都無從保障,出現「抱著金飯碗到處討飯吃」的現象。大旅遊、大產業、大市場的觀念在各級領導層還沒有真正樹立,建立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機制多是喊在嘴上,寫在文件上,卻沒有落實在行動上。
(二)、規劃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科學性
旅遊發展規劃是實現旅遊業「六大」要素開發建設、協調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而目前我市還沒有統一的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正在編制之中),這樣勢必在指導旅遊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功能完善方面缺乏指導性和科學性。造成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既浪費了資金又破壞了景區(點)整體形象,甚至造成生態破壞、資源浪費的現象。就我市目前而言,七縣(區)均沒有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有的龍頭景區在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上也不完善,缺乏科學的論證。縣(區)之間,各自為戰,沒有把資源的整合開發納入全市、全省乃至周邊地區的大格局中來考慮。制定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和縣域發展規劃刻不容緩。
(三)、宣傳不到位,旅遊產品的知名度不高,市場開拓緩慢
在整合市內旅遊資源,推介旅遊精品線路,進行整體聯動,宣傳促銷上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認真研究。僅靠參加外省區舉辦的推介會、交易會等進行簡單的散發材料式的宣傳是很多不夠的,各縣(區)景點在宣傳上各自為戰、形不成合力,宣傳手段簡單、科技含量代低,使有限的資金,沒有發揮最佳的效益,形不成握昆拳頭、突出特色、一舉成名的效果。加之旅遊宣傳促銷相對投入資金大,我市財政有比較困難,僅靠政府主導出資開展全方位的宣傳活動,只是杯水車薪。「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宣傳機制在我市還未形成,造成在宣傳促銷上資金短缺乏、力度不大、科技含量不高、手段單一,覆蓋面不廣,市場開拓緩慢。以致很具有競爭力的特色旅遊產品市場佔有率低、形不成買點、知名度不高。
二、發展措施:
(一)、精心編制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
旅遊業發展規劃是指導區域旅遊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獻,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只有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才能實現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一是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使旅遊「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合理配置、協調發展,以有利於提高國民素質,有利於推進民族文化傳播為出發點,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設施配套上,體現人性化特色和細微服務,使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二是要突出可持續發展。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是規劃要體現的重要一環,要處理好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文化文物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堅持「合理開發與保護利用」並重的原則,在開發中保持、在保護中開發、在利用中提升社會經濟效益。三是要體現特色、發揮比較優勢。通過對旅遊資源的普查,要重點突出我市「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壟斷性資源,以全力建設道源聖地崆峒山、西王母降生回中山、伏羲誕生地古成紀、神州祭祀古靈台、帝王祭天上下田寺和百萬畝農業生態梯田以及皇甫謐陵園為重點,發揮資金的集約性作用,整合資源,塊帶結合,塊帶結合,打造精品產品,力爭在較短的時期內,實現「一條龍」布局的騰飛。
(二)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全力培育精品產品
要把跑項目、爭項目、立項目作為提升旅遊景(區)點檔次,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推動建設精品旅遊產品的重要途徑,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狠抓項目建設。一是要加快旅遊項目庫建設。按照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緊緊抓住國家投資導向,篩選一批具有帶動性強、關聯度大,具有開發前景和一定基礎條件的大項目,調研論證搞好前期工作,建立起市縣(區)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庫。積極向省、國家有關部門推介。目前我市要緊緊抓住國家旅遊局實施紅色旅遊的投資導向,加快論證申報紅色旅遊項目,抓住省政府實施「隴東交通會戰」的機遇,加快申報旅遊景區(點)斷頭路的項目,提高景區(點)的可進入性。二是大加招商引資力度,建立多渠道投融資機制。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僅靠政府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范管理」的籌資機制,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採取出讓所有權、出上經營權、實行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吸引外資和民營經濟參與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目前,首先制定全市統一的政策導向,其次要篩選擬定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開發建設項目庫,再次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三是要提高文化內涵,培育精品產品。旅遊景點的建設和產品的開發,要注重文化內涵,彰顯地域特色,要樹立「文化是旅遊的靈魂」的觀念,融文化寓景點、產品之中,增強景點和旅遊產品的生命力。如我市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謐文化、積淀深厚、源遠流長,可成立崆峒文化研究會、崆峒武術學校、西王母文化研究會、皇甫謐文化研究會等形式,加強對區域文化的挖掘整理,提高旅遊景區(點)的文化含量,以文化的提升與傳播推動產品上檔次、上水平。
(三)、多方協作,強化宣傳,努力提高平涼旅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宣傳推介是提高旅遊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重要手段,是推動旅遊經濟產業實現文化傳播和經濟繁榮的重要載體。在對外宣傳上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大力發展入境旅遊,規范發展出境旅遊,全面提升國內旅遊」的方針,按照「穩近拓遠,細分市場,整體聯動,重點突破」的營銷理念,努力開拓三大旅遊市場。
一是要細分市場,有的放矢,集中資金,重點突破。要認真研究分析主流客源市場,瞄準目的,有的放矢,集中有限的資金全力突破主流客源市場,力求發揮較大的效果。可以採取在我市主要旅遊景點、賓館(飯店)和旅行社,對來平遊客進行綜合問卷調查,分析主流客源市場,了解接待服務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做到掌握客源市場,瞄準主攻方向有的放矢量,全力開拓主流客源市場。二是要創新理念,提高手段,多方聯合,整體推進。要採取跨行業聯合,跨區域聯合等多種形式,創新宣傳促銷理念;製作裝幀精美、文化涵量豐富、科技含量高的宣傳畫冊、光碟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世品、紀念品。目前重點要藉助全省旅遊重點宣傳規劃和「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提供的宣傳平台,採取電視、媒體、節會網路等多種形式,整合市內旅遊產品,瞄準市場,提高手段,集中資金重點突破,力求在主流客源市場取得轟動效應。三是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旅遊市場和宣傳推介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這樣既作到了主題突出、內容豐富,也達到了資源區享、效果顯著的目的。要能夠把有限的資金集中起來使用,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率。
(四)、實施依法治旅,全面提升旅遊綜合素質
旅遊業是關聯度高的新型經濟產業,要實現健康有序快速發展,必須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營良好的旅遊環境,努力實現經營有序,市場良好的格局。
一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旅遊業發展有利於傳播祖國優秀文化,提高民國素質,要通過旅遊這個載體,全面提升服務質量,通過文明服務,優質服務,人性化服務和細微服務,提升全行業的文明程度。通過豐富多彩的旅遊活動,滿足遊客的根本利益。二是樹立環境意識。旅遊就是環境,旅遊就是服務,環境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正確處理好營造環境與保護發展的關系,通過保護環境推動發展,通過發展更好的保護旅遊環境,促使建立優美環境、優質服務、優良秩序的行業風尚。三是要誠信經營,依法規范市場秩序。通過大力開展市場整頓、大力宣傳行業法規,在全行業推動「守法誠信經營」活動,倡導誠信經營、遊客明白消費、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達到「秩序、質量、環境、效益」的雙豐收。四是要加快人才培訓,提高旅遊隊伍整體素質。旅遊人才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石,而高級旅遊管理人才就更是旅遊業發展的中流抵柱。要通過參加舉辦各類形式的培訓班,加大對旅遊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現有旅遊隊伍人員素質,並通過多種方式引進人才,提高旅遊業管理水平,以適應大旅遊、大市場、大開發、大發展的需要。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