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業分布

旅遊業分布

發布時間: 2021-01-13 06:06:59

❶ 中國自然旅遊資源的分布特點,景觀特色以及對旅遊業發展的意義

(一)廣泛性:旅遊資源的廣泛性主要表現在品種的多樣性,類型的復雜性,分布的多域性。我們在前面講旅遊資源分類時,已經從不同角度羅列了它的類型,其中既有看得見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實物,又有看不見、摸不著、只能體驗感受的風俗民情、傳說典故。有古代的,也有現實的和新生的;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有經濟的,也有文化的。它們從不同的形式,滲透於各個領域、各個地區。有的在天上,有的在地下,有的在海洋,有的在陸地,有的在都市,有的在鄉村。總之,幾乎所有領域都有它們的「形跡」。

(二)時代性:旅遊資源具有鮮明的時代內容。主要表現在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和不同的時代,有的現象可以做為旅遊資源,有的則不能做為旅遊資源,同一種東西,卻有兩種不同的利用價值。這是因為不同性質的國家、不同階層的人們,道德觀念和審美觀念是不同的。如賭場、妓院,在資本主義社會可以用來吸引遊客,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裡是絕對不能允許的。又如有的革命紀念地,象德國法西斯屠殺愛國人士的集中營、萬人坑,在當時是殺人場,在今天是人們憑吊革命先烈的紀念館,是法西斯罪行的有力罪證。還有封建時代的宮闕,過去是皇家貴族淫樂的巢穴,平民百姓根本不可能出入,現在卻成了人民游樂觀覽的地方,成了控訴封建統治者血腥鎮壓人民的教育陣地。類似這樣變化的例子很多,說明旅遊資源具有隨時代而變化的特點。這種變化的本質,就是社會時代性的差異。

(三)變異性:旅遊資源還有變異性的特點。所謂變異性,就是它產生時並非具有旅遊的屬性,後來因某種原因,使它發生了質的變化,形成了旅遊資源。相對於它初生的用途,發生本質的變異。這種例子也多得很。如名人故居,在主人還未變為名家時,他的住宅不過為幾間普通的房子,後來他成了名人,房子也變為旅遊資源。房子前後並未變,變化的是房子的不同性質的用途。又如美國華盛頓州的海聖倫斯火山,1980年5月18日大爆發,噴出的1400億立方英尺的火山灰、石(其威力相當於美國投向日本廣島的原子彈500多倍),給附近造成近百人的死亡和失蹤,全部經濟損失達10億美元。當時的美國總統巡察了災區之後說:「從長遠觀點看來,火山爆發將會使人們對它產生巨大的科學興趣,甚至使這個地區變成旅遊區,……可能成為一個可與大峽谷比美的遊客吸引地」。可見,火山也會變成一座引人注目的旅遊資源。再如我國1976年唐山——豐潤大地震,從性質上講,這是一次大災難,使幾十萬人民死亡,造成的財產損失就更難以計算。可是,震後許多地方保留的現場遺址,卻成了人們參觀和科學考察的基地。唐山冶金設計院有座四層樓房,受猛烈的地震破壞,上兩層被甩在樓側空地上,整整齊齊地聳立在那裡。這種奇怪的地震破壞現場,深深吸引了許多遊客和科學研究者。從旅遊角度看,它原為非旅遊資源的普通樓房建築,後來只因地震破壞,出奇不意地變成了旅遊資源,這種變異差別多大啊。

(四)地域性:主要表現在旅遊資源的地方和民族特色上。所謂地方特色指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景觀。如北歐挪威海岸,有許多伸入內陸的峽江景觀,地中海沿岸有「三S」景觀,非洲東部有「天然動物園」景觀,中國西南有大面積岩溶地貌景觀,長江中下游有水鄉景觀,熱帶海岸有紅樹林景觀,這些都是大尺度自然景觀。地域繼續縮小,還有中、小尺度景觀。這里地方特色就更濃郁,如四川盆地的方山景觀,江南丘陵的紅層和丹霞景觀,羅布泊濱區的雅丹景觀,柴達木的鹽湖和風蝕地貌景觀,雲南元謀盆地的土林景觀,黑龍江五大蓮池的熔岩火山景觀等等。民族特色的景觀也有大、中、小尺度的區別,大者象中華民族,阿拉伯民族這樣超級民族區內的景觀特色。如中國的園林、廟觀、古建築(亭、台、樓、榭……)等在世界很有特色,它是中華民族古老歷史文化的結晶。中、小范圍的民族景觀,主要指各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和風俗習慣。如蒙古族的「那達慕」節日,傣族的「潑水節」,壯族的賽山歌,高山族的杵舞等,民族風情十分濃厚,富有巨大的吸引性。從世界而言,這種異族風情、異國情調更是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總之,這些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和風俗民情,都是具有地域活動局限的人們經過長期的歷史活動形成的,地方和民族色彩在地域上的差異變化十分鮮明。

(五)交叉性:旅遊資源的交叉性主要表現在同一地區多種類型的交錯分布。世界上的主要旅遊地區,幾乎都是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交叉分布的綜合體。自然和人文諸景觀要素又往往在互相聯系和制約的環境中,不斷產生和發展著。很少存在孤立的、與周圍其它景觀要素互不聯系的單一景象。從大尺度景觀類型而言,任何人文旅遊資源總是發育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中,其觀賞價值也常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如南方地區開展滑冰運動,就比北方地區少,而北方地區搞游樂設施,在冬半年會長時間地處於淡季狀態。這種情況都是與氣候條件分不開。反過來,自然旅遊環境亦需要人工的規劃、建設和開發,需要人文經濟景觀和條件的配合。如交通路線、旅館設施以及一些人工景觀建築的點綴。沒有這些條件,自然旅遊資源也無法開發利用,自然景觀的美學價值也不能獲得更高級的發展。其實,這種旅遊資源的交叉性,對一個風景區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因為遊人的動機往往是多種多樣的,他們的出遊大多數都想看到更多的景觀類型。所以旅遊資源的交叉性,更能適應遊人的觀景要求,是旅遊活動豐富多彩的決定性因素,也是一個旅遊區開發的優勢所在。

(六)永續性:綜觀旅遊的發展史,人們不難發現大多數旅遊資源具有無限重復使用的價值。盡管有部分旅遊資源,如狩獵、垂釣、採集、購物、品嘗風味等,會被旅遊者消耗掉的,需要自然繁殖、人工飼養、栽培和再生產來補充,但是多數旅遊資源是不會被遊客消耗掉的,如參觀展覽、泛舟、滑冰、海水浴、太陽浴等,都具有永續使用的特點。對於這些旅遊資源,遊人只能帶走各種印象和美感,而不能帶走旅遊資源本身。旅遊資源的永續性,正是形成旅遊業投資小、收益大、利用時間長等優點的基本原因。但是,旅遊資源也有一個保護問題,其中包括自然環境和地方風格的保護。只有加強旅遊環境的保護,才能使這種資源的永續性得到充分的利用。

(七)季節性:旅遊資源的季節性是由緯度和地勢、氣候、日、月運動等因素決定的。緯度的高度,使地面獲得的熱量出現了差異。高緯度地帶,太陽高度角低,地面接受的太陽能少,因此出現了一年四季景觀的變化。嚴寒而漫長的冬季,使河湖封凍,樹葉枯落,以綠色旅遊為內容的觀光業出現淡季,而以滑雪、滑冰為內容的體育旅遊進入旺季。除了地理緯度的因素外,地勢的高低、坡向等,也會直接影響自然景觀發生季節變化和垂直變化。高山峽谷區,即使在適於旅遊的旺季,也會出現從山麓至山頂的景觀四季變化。總之,這種自然景觀的季節性變化使旅遊業出現了淡季旺季。比如錢塘觀潮,因日、月起潮力的變化和杭州灣口的喇叭狀構造,使最大的涌潮出現在農歷八月十六至十八幾日,觀潮者若錯過「潮生日」,就不能看到有「天下壯觀無」之稱的錢塘秋潮勝景。又如北京香山紅葉觀賞,也出現在秋天很短一個時間,錯過這個機會,紅葉景象就失去了觀賞的價值。

(八)增智性:旅遊資源一般具有文化屬性。遊人通過游覽、參觀,可以獲得豐富的知識,增加智力,啟迪美感,是人類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陣地,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重要渠道。例如北京延慶的木化石是獲取古生物知識的旅遊園地;西安碑林是研究古代書法的理想地方;倫敦蠟人館是研究美術繪畫的場所;北京圓明園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課堂。

❷ 簡述當代世界旅遊市場的分布

世界旅遊業從形成到發展,現在進入了穩定發展時期,21世紀將是旅遊業的第二個黃金時代。旅遊業將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業,旅遊者將達到空前的規模,來自各個國家、各個階層的旅遊者將把他們的足跡印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盡管各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情況以及旅遊業的發展模式不同,但就整個國際旅遊業來看,將出現下列發展趨勢。
一、旅遊業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業
旅遊業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興產業,每年國際旅遊業的交易額已超過3000億美元。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00年底,國際旅遊人次可望達到6.6億,相當於世界總人口的10%左右。旅遊收入將增至5000 億美元,旅遊業將取代石油工業、汽車工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創匯產業。1992年世界旅遊與觀光理事會根據總收入、就業、增值、投資及納稅等幾個方面的分析,證明旅遊業作為世界上最大產業的態勢正在形成。因此,世界旅遊與觀光理事會指出:旅遊業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旅遊業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就業部門,共產生1.27億個工作崗位,約佔世界勞動力總數的6.7%;旅遊業是創造高附加值的產業, 其增值額已達到14490億美元;旅遊是各國財政中主要的納稅產業之一, 全世界的旅遊企業及從業人員的納稅總額高達3030億美元。旅遊業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不僅是產生的產值和提供就業崗位的貢獻,它同時還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帶來一系列的經濟效益。
二、國際旅遊區域的重心將向東轉移
歐洲和北美是現代國際旅遊業的兩大傳統市場。在80年代以前,它們幾乎壟斷了國際旅遊市場,接待人數和收入都佔世界總數的90%左右。80年代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區一批新興市場的崛起,使國際旅遊業在世界各個地區的市場份額出現了新的分配組合。尤其是東亞、太平洋地區,近些年來,國際旅遊增長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達到7.5%。預計到2010年國際旅遊者人數將達到1,9億。 在邁向21世紀的發展中,歐洲和北美地區國際旅遊市場上的份額將呈進一步縮小之勢,旅遊重心由傳統市場向新興市場轉移的速度將會加快。隨著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繁榮,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居民去鄰國度假者必定會增加,區域性國際旅遊將大大發展。特別是隨著全球經濟重心也相應東移,使亞太地區成為未來國際旅遊業的「熱點」區域。從中國的情況看,1996年至1998年三年間來華旅遊入境人數平均每年以11%的幅度增長。1998年旅遊入境人數達6347.84萬人, 顯示出非常強勁的增長勢頭。
三、國際旅遊客源市場趨向分散化
長期以來,國際旅遊的主要客源市場在地區結構上一直以西歐、北歐和北美為主。這兩個地區作為現代國際旅遊的發源地,其出國旅遊人數幾乎占國際旅遊總人數的四分之三左右。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旅遊客源國中,除亞洲的日本、大洋州的澳大利亞外,其餘大都集中在上述兩個地區,其中僅德國和美國兩個國家,就占國際旅遊消費總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國際旅遊客源市場在地區分布上畸形集中的局面,同樣也面臨著嚴重的挑戰,特別是當代世界經濟正在迅速分化和重新改組,初步形成了北美、西歐、日本、獨聯體、東歐和第三世界等6 大經濟力量相抗衡的態勢,直接影響各地區國際旅遊客源的發生、發展、消長和轉移,從而導致客源市場分布格局由目前的集中漸漸走向分散。到21世紀初,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脫穎而出的新興工業國,隨著人均國民收入的增加,可能逐漸取代傳統的旅遊客源國,而成為國際旅遊的主體市場。中國目前私人出境旅遊人數較少,但增長速度較快。 1994 年至1998年五年間,私人出境旅遊人數平均年增長18.6%。出境旅遊正在逐漸形成規模。
四、國際旅遊方式趨向多樣化
從近年來國際旅遊業發展的特點看,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眾多旅遊者越來越不滿足多年一貫制的觀光旅遊,而希望能夠在旅遊中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積極的探索、參與和休息,人們將更加重視精神疲勞的消除,這樣就要求旅遊企業推出豐富多彩的旅遊產品。那些單純遊山玩水的消遣觀光,將逐漸為多樣化的旅遊方式和項目所取代。國際上傳統的旅遊方式分為四種,即娛樂型、觀光型、療養型和商務型,大多數旅遊活動更多的是各種方式特徵兼而有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旅遊方式是由其資源條件、地理位置、市場條件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不同的旅遊方式也有不同的產品、價格、市場對策等,同時旅遊者也有不同的消費要求和消費特點。當今,國際旅遊消費動向的重大變化是消費由「目的」變為「手段」,人們消費是為了實現自我愛好,為了自由娛樂,表現豐富的感情等。傳統的觀光、娛樂等旅遊方式已不能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旅遊方式朝著個性化、多樣化、文化化的方向發展,各種內容豐富、新穎獨特的旅遊方式和旅遊項目將應運而生。
五、中遠程旅遊漸趨興旺
旅遊距離的遠近受限於時間和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在本世紀上半葉,人們大都只能藉助於火車和汽車進行旅遊活動。當時飛機速度既慢且票價昂貴,還很不安全。因此,那個時代的人一般只能作短程旅遊。中、遠程旅遊,特別是橫渡大洋的國際旅遊的興起,是二戰後航空運輸大發展的直接結果。目前,飛機的飛行速度越來越快,續航技術日新月異,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小,距離在旅遊限制因素中的作用日趨減弱,人們外出旅遊將乘坐更快捷的飛機和高速火車。據專家預測,到2010年,新一代的超音速飛機,從倫敦飛到東京,航程9585千米,只需3小時; 短途旅行可坐時速550千米的超導火車, 速度比現在的高速火車快近一倍。加之閑暇時間增多,今後將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中、遠程旅遊的行列中來。1983年,歐洲共同體國家出國旅遊者中,79.7%的人是到毗鄰國作短程旅遊,中、遠程旅遊者僅佔20.3%;到1995年,出國作短程旅遊的那部分人數下降到72.7%,中、遠程旅遊人數升至27.3%。另據國際航空協會估計,世界航空運輸中,長途航運將成為主要手段,距離在2400千米以上的長途客運量可能從目前占航空客運量6%劇增至40%。因此,隨著更加快捷、安全、舒適、經濟的新型航空客機投入運營,全球性大規模的中、遠程旅遊將成為可能。
六、國際旅遊對旅遊安全更為重視
世界局勢的緩和,使世界避免爆發全球性毀滅戰爭成為可能,但世界上局部戰爭和沖突時有發生。民族沖突、宗教沖突、國際恐怖主義將隨時對國際旅遊業的發展形成局部威脅。在具備閑暇時間和支付能力的條件下,惟一能使旅遊者放棄旅遊計劃的因素就是對安全的顧慮。旅遊者考慮的安全因素主要有:局部戰爭和沖突,恐怖主義活動;旅遊目的地政局不穩定,傳染性疾病流行,惡性交通事故的發生,社會治安狀況惡化等。旅遊者只有對各方面的安全因素確定無疑後才會啟程。因此,各旅遊接待國或地區都愈來愈重視安全因素對市場營銷的影響,力求從每一個環節把好安全關。針對一些不可預測的不安全因素為遊客預先代辦保險,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減輕遊客的後顧之憂,另一方面,一旦事故發生,可以將其對市場的沖擊力減少到最低程度。

❸ 世界旅遊客流分布格局中什麼市場第一大旅遊客源市場幾乎佔全球一半

旅遊業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已發展成為超過石油工業、汽車工業的世界第一大產業,也是世界經濟中持續高速穩定增長的重要戰略性、支柱性、綜合性產業。當今,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世界旅遊業更是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發布的《2011-2021旅遊業經濟影響報告》認為,盡管目前世界經濟增長遇到了很多挑戰和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但旅遊業卻一直是增長速度最快的部門之一,而且成為推動經濟和就業增長的主要力量。預計未來10年裡,世界旅遊業對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每年將達到4.2%,總額為9.2萬億美元,並創造6500萬個就業機會。准確把握世界及我國旅遊業的發展特點和主流趨勢,對於我國確立旅遊業發展戰略,提升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實現由旅遊大國向旅遊強國的邁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❹ 中國人旅遊需求主要分布在哪幾個階層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一句「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因為滿足了很多人逃離當下的魅惑,一度引爆中國人的網路和微信朋友圈!隨著近年在國內外的中國遊客數字頻繁刷新,各種與中國有關的旅遊場景和相關新聞生生把「中國遊客」四個字推送成了褒貶不一的網路熱詞!中國人的旅遊現狀究竟如何?近年遊客的心理需求與行為方式呈現什麼樣的特點?過去國人習以為常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停車尿尿」的旅遊方式今天有了哪些不同?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旅遊的精神訴求有何變化?和互聯網同步生長的90後新人類與小時候有飢餒記憶的父母爺爺輩對旅遊的評價和訴求又有何不同?
「我們已經幾乎快成世界上最大的旅遊王國了,我們會玩兒嗎?真的會玩兒嗎?」著名媒體人白岩松的文藝范追問不是我們的重點,今天我們要踏上的數據之旅,是由羊城晚報智慧信息研究中心,華南理工大學數據新聞研究中心、中山大學心理學系聯合發布的「智慧信息大數據」系列之八——《旅遊不是Play——中國人旅遊需求與行為方式調查》,揭示在旅遊大熱的今天,國人旅遊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訴求、旅途中的行為方式和選擇偏好、旅遊後的感受與評價等相關情況。
本報告將大數據挖掘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調查統計結果繪製成可視化圖形,並形成三個分報告:
數說旅遊——2016年國慶節旅遊指數調查報告
民調報告——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旅遊新生代——90後群體分析
數據報告結果顯示:
不事生產不事研發,中國人到處走走,這里看看那裡看看,迄今為止創造的財富已超乎你想像——到2015年底,整個旅遊產業產值已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1%,超過了與民生領域關聯最高的教育、銀行和汽車產業。高達1.2億人次的中國出境游讓中國人在數字上又「雄居世界第一」並在全球許多國家颳起「中國旋風」,在地緣上接近的日本、韓國、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成為2015年和2016年國慶境外游熱點外,遠一些的如俄羅斯和澳大利亞旅遊熱度也增長迅猛,成為了2016年度十一黃金周期間第3和第6熱門的境外游目的地。
根據我們對搜狗、微信搜索今年國慶旅遊關鍵詞繪制的情緒指數圖,可以看出:雖然經濟高速發展了三十年,中國民眾大多數仍是「食色」動物,美食、美景成為今年國慶節期間人們最為關注的關鍵詞,而讓人們產生負面情緒和焦慮的,也不過是「台風、加班、景區破壞」等的影響,小Case,對一到假期就蠢蠢欲動的上億中國人而言,這些都不算個事。
在旅遊目的和心理訴求上,人們體現出了承壓現代城市快節奏生活的典型「代償」需求:選擇休閑度假和解脫疲憊的多,選擇自然風光而非名勝古跡的多。
年齡層次對人們的選擇也有影響:工作生活壓力大的青壯年出遊主要是為了休閑和「解脫疲憊身心」,還沒正式步入職場的00後旅遊的最大心理訴求是「擁有值得分享的經歷」,盼望旅遊可以帶來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沒有的「炫耀感」和「新奇感」。
旅遊也有城鄉差別。數據結果顯示:城裡人旅遊傾向真的「休閑」,鄉鎮人很多是為了滿足「看世界」的需要;中等收入者出遊是為解除疲勞,高收入人群則更訴諸情感聯絡,希望通過旅遊來「享受和親友旅遊的感覺」,家庭年收入較低者要求則很簡單,就是希望通過旅遊來「炫」一下,以期獲得「值得分享」的經歷。事實上,收入水平也決定人們的旅遊頻次和旅遊消費、食宿價位等的選擇。從數字來看,雖然酒店住宿仍是主流,但近年民宿開始遠超青旅遊,成為國內新流行起來的熱門選擇,而且對民宿的青睞具有普遍性,並不受遊客的收入高低影響。
對旅遊細節的偏好也有性別差異。比如女性更小資,偏愛「感受當地文化」,更愛拍照,與男性比,更像一個分享狂人,更追求紀念價值等等。而男性遊客則更愛開車、冒險,更愛野遊,也更有精力。女性則比男性更傾向於靜態旅遊、邊打工邊旅遊和一邊做志願者一邊旅遊。在自助游和自駕游方面則無分男女,成為出遊的熱門新選擇。
以家庭為單位的旅遊選擇近來則出現一些新趨勢: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受訪者,選擇享受私人訂制服務的旅遊的佔比就越大。家庭年收入越低的受訪者,選擇邊做志願者邊旅遊和邊打工邊旅遊方式的佔比則越大。
本次報告對90後人群樣本也做了專門的分析,數據結果顯示:90後偏愛自然風光多於名勝古跡,這個年齡段人群因為暫時還沒有經濟壓力,對世界充滿強烈的好奇與探索欲,而且對自己親身體驗的旅遊場景、評價和情感喜歡分享到自己的好友圈,邊游邊「曬」成為90後旅途中的主流行為。與長一點的人喜歡成群結隊旅遊不同,超過半數的90後受訪者選擇自助游,並且喜歡獨自旅遊,與上一代的人比,90後更體現出「我的主張我做主」,是一個追求「真自由」和身心獨立的新新人群。
從本次發布的數據報告結果來看,不管社會怎麼變化,科技進步如何一年一個樣,人性的進化很慢,千年難變,在旅遊的最本質需求方面,在旅遊行為和心理滿足方面,亦是如是。

❺ 中國旅遊景點分布特點

1、自然旅遊資源集中分布在第一、第二級階梯間的過渡地帶—高原、盆地之間的山區
2、自然旅遊資源富集區往往為生態脆弱區和貧困區
3、現代人造旅遊資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周邊地區

❻ 中國旅遊資源的特點及分布是什麼

(1)旅遊資源為中國十大資源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全國委員會出版的《中國資源》一書指出,中國有十大資源即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氣候資源、森林資源、草地資源、物種資源、海洋資源和旅遊資源。報告認為,中國旅遊資源在全球具有明顯優勢,有巨大吸引力。中國國土廣袤,山川錦綉,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在漫長的歷史中和遼闊的國土上,形成了無比豐厚的旅遊資源,為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潛力。

(2)中國旅遊資源四大特徵

①多樣性 中國是世界上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資源種類繁多,類型多樣,具備各種功能。中國擁有類型多樣、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風景地貌景觀,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從海平面以下155米處的吐魯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撥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絕對高差達9003米。中國不僅有緯向地帶性的多樣氣候帶變化,還有鮮明的立體氣候效應,尤其在橫斷山脈地區,即所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國不論南北東西都有繁花似錦的美景,不僅有類型多樣的海濱、山地、高原、高緯度地區的避暑勝地,而且還有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閑度假勝地海南島。多樣的風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氣候資源,為生物界提供了優越的生存棲息環境,使自然景觀更加多姿多彩。

不論是從旅遊資源供給的角度還是從旅遊消費的角度看,中國擁有世界旅遊活動的各種資源和要素,可以開發成為適合現代旅遊趨勢的各種旅遊產品。很少有像中國這樣的國傢具有如此多樣和復雜的旅遊資源系統,這一方面是由於中國的國土遼闊,地質復雜,氣候多樣,另一方面也與中國歷史悠久、文明發達有關。資源種類的豐富度和多樣性是中國旅遊資源的一大重要特徵。

②豐厚性中國旅遊資源不僅種類多樣,而且每種資源的積淀豐厚,擁有各種規模、年代、形態、規制、品類的資源特徵。不論是古代建築、古城遺址、帝都王陵、禪林道觀、園林藝術、民俗風情,還是自然山水風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都多姿多彩,不可勝數,其資源之豐厚足以位於世界各國前列。以花崗岩山景為例,既有節理發育又經風雨剝蝕塑造的,以奇峰怪石、辟天摩地而著稱的黃山;也有因斷層發育使巨大花崗岩體突兀凌空,以險稱絕的華山;還有因花崗岩主峰特性而導致球狀分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異的各種小尺度的風景地貌散見各地。

③古老性 中國是古人類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流傳至今的寶貴遺產構成了極為珍貴的旅遊資源,其中許多資源以歷史久遠、文化古老、底蘊深厚而著稱。古老的華夏文明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融合的結晶,又吸取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數不勝數,遍及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雲南開遠小龍潭的古猿化石分屬於森林古猿和臘瑪古猿;雲南祿豐石灰壩發現的古猿化石,據測定距今有800萬年歷史。在眾多的古人類遺存中,以元謀人歷史最早(距今170萬年),周口店龍骨山的古人類遺物最豐富,龍潭洞猿人化石的一具頭蓋骨最完整。中國旅遊資源的古老性還表現在,遠在數千年之前,中國的先人就開發和發明了一系列的工藝藝術、宏大建築,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章。仰韶文化、半坡遺址、安陽殷墟、咸陽秦城、京杭運河、萬里長城、秦兵馬俑坑等,無不以古稱勝。

④奇特性 中國擁有數不盡的特有旅遊資源。在自然奇觀方面,有一年一度的大理蝴蝶泉的蝴蝶盛會,洱源的萬鳥朝山的鳥吊山奇景,能發出不同音符鳴叫的峨眉彈琴蛙,每屆中秋的錢塘大潮,西藏高原上的周期性的水熱爆炸泉,吉林松花江邊的霧淞等。人文方面的奇景更是豐富多彩,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和銅車馬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已建成的兵馬俑博物館每年吸引上百萬遊人。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完整女屍和大量帛書,江陵鳳凰山漢墓保存完好的男屍,滿城陵山漢墓的金縷玉衣,絲綢之路上的樓蘭古城和眾多古跡,徐州的漢墓,這些墓葬地和出土文物珍品成了吸引旅遊者回溯歷史的最佳場所。

敦煌莫高窟被公認為世界藝術寶庫。雄踞凌雲山,俯視三江的樂山大佛,坐像高71米,體寬28米,實屬世界上最大的石像。

❼ 中國旅遊資源的特點及分布是什麼

第一:旅遊資源分布廣泛
第二:集中連片地域特色明顯
第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互映襯緊密結合
第四:景觀奇特引人入勝
第五:歷史悠久觀賞內容豐富

❽  旅遊資源分布特徵

1.自然資源優勢與自然保護區(1)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

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是由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林業局批准建立的。截止到1995年底全省已建成自然保護區23個(表9.2.1),至1 997年底批準的森林公園29處(表9.2.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1997年38號公告,將西峽老界嶺自然保護區、南召寶天曼自然保護區、欒川縣老君山自然保護區、嵩縣龍池曼自然保護區、魯山縣石人山自然保護區統歸屬於伏牛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表9.2.1河南省自然保護區名單

表9.2.2河南省森林公園名單

(2)山水地質風光與地質遺跡保護區

山水風光是構成自然旅遊資源的主體。山川湖海的形成都離不開地質作用。今天我們看到的奇山秀水和開發利用的各種礦產、保存在岩石中的生命遺跡與地質構造遺跡都是地球演化歷史的記錄。它不僅是人類了解地球歷史發展及探討礦產資源的實物資料,也是人類回歸自然、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遊憩資源。根據本次調查研究,建議在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各種類型的地質遺跡保護區及地質公園(表9.2.3)。

表9.2.3河南省地質遺跡保護區地質公園推薦名錄

2.歷史文化遺產及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省現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鄭州、洛陽、開封、安陽、南陽、商丘、浚縣七座,其中安陽、洛陽、開封三市屬中國七大古都之列。河南地下文物全國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國第二,收藏文物佔全國收藏量的1/8(約130萬件)。洛陽龍門石窟申報世界遺產獲得成功,中嶽嵩山、太行雲台山申報世界級地質公園的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構成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其中大多數具有旅遊資源價值(表9.2.4)。

表9.2.4河南省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名錄

續表

續表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