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旅遊發展策略
1. 焦作市的旅遊資源及開發和利用
焦作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數千年歷史文化的積淀,造就了這里豐富而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現已開發建成雲台山國家級風景區,青天河、神農山、青龍峽省級風景區和峰林峽、青龍峽、月山寺市級風景名勝區,以及中央電視台焦作影視城、龍源湖樂園等現代休閑娛樂場所。由雲台山、青龍峽、峰林峽、神農山、青天河五大園區組成的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首批28個世界地質公園之一;歷史積蘊豐厚,擁有府城遺址、嘉應觀等6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焦作市進入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焦作山水品牌開始在全國叫響,目前已成為一個全國新興的旅遊熱點城市,雲台山景區已連續六個黃金周占據全省景區遊客人數、門票收入雙第一的龍頭地位,2004年「五一」黃金周,雲台山景區在國家監測的99個重點景區中,又取得了遊客人數第8、門票收入第5的良好佳績。2006年全年全市共接待海內外遊客950.35萬人,比上年增長18.0%,其中,接待國際遊客9.00萬人,增長30.9%;接待國內遊客941.35萬人,增長17.9%。旅遊總收入73.97億元,增長54.9%。全市共有A級旅遊景區6處,其中4A級以上景區3處。擁有星級酒店19家,旅行社92家。
2. 焦作30年來的變化
「『焦作現象』不僅是旅遊現象,更主要的是借旅遊促進城市職能、產業轉型的綜合現象,是多種轉型成功實施的結果。」接受采訪時,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方創琳一再強調。
方創琳認為,焦作的城市轉型主要通過了「四條路徑」:一是資源開發由地下轉為地上,走綜合開發之路;二是經濟結構由「黑」變「綠」,走新型工業化之路;三是旅遊發展由溫冷變為火暴,走旅遊旺市之路;四是廢物利用由廢變寶,走循環經濟之路。通過「四條路徑」的轉型,焦作產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焦作的城市地位從單純的煤炭中心向區域經濟中心轉變,城市經濟基礎從以煤炭為單一主導的資源型經濟向以多元主導的綜合性現代工業城市轉變,城市人口主體從以工礦職工為主體向以現代城市居民為主體轉變,城市性質由原來的煤礦工業城市向綜合性工業城市、山水旅遊城市等綜合發展轉變。
新世紀以來,我國旅遊界最值得關注的事件之一就是「焦作現象」。在中文搜索引擎「網路」上搜索「焦作現象」,可以找到大約18萬篇相關報道,在量級上幾乎可以與我國最知名的旅遊景點相比,其被關注程度可見一斑。「焦作現象」就是以發展自然山水旅遊,代替將要枯竭的煤炭資源開發,實現社會經濟全面轉型,並取得成功的現象。「焦作現象」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社會經濟轉型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
對於焦作旅遊今後的發展,方創琳建議,一是堅持不懈地做強、做精、做好;二是將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有機結合起來,搞綜合開發,發掘文化底蘊,提升焦作旅遊的文化品位;三是在旅遊開發中注重生態保護,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四是加強中心城區服務設施的改善,為遊客提供高水平的服務。
著力打造配套旅遊產品
——訪中國社科院財貿經濟研究所旅遊室主任王誠慶
「『焦作現象』是一個充滿魅力的話題,是與時俱進、謀求科學發展的範例,是努力拚搏、開拓創新的碩果。」中國社科院財貿經濟研究所旅遊室主任王誠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解讀「焦作現象」。
王誠慶說,溫飽問題的基本解決使國民得以跳過無彈性的生存門檻,開始追求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支付能力增強,發展旅遊業具備了初步的需求條件。「焦作現象」出現的根本保證,就在於焦作市委、市政府創造性地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將高層戰略決策精神和本地實際以及當地各部門的集體智慧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地區全面發展的系統性指導思想和操作辦法,使焦作旅遊業走上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王誠慶說,「焦作現象」的寶貴之處就在於,對外地發展旅遊業的成功經驗既借鑒又創新,而隱藏在這背後的是全市上下牢固樹立的遊客至上的觀念、強烈的進取意識和孜孜不倦的創新追求。焦作的旅遊營銷工作做得非常精彩,對傳統營銷手段不斷進行再研究、再比較、再評價,進而充分發揮想像力,形成了新的營銷手段。旅遊行為的發生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即有錢、有閑、有情,只有打動了旅遊者的「情」,才能激發旅遊者將「錢」和「閑」投向旅遊目的地。焦作市的許多創新思路和創新舉措,正是瞄準並牢牢抓住了旅遊者的「情」這個關鍵因素。
對焦作旅遊業的下一步發展,王誠慶說,國內旅遊市場的空間還很大,需要進一步開發和挖掘。焦作應該在穩定和鞏固國內市場上下功夫,同時對國際市場進行有針對性的開發。焦作目前形成的核心競爭力是以焦作山水為主題的觀光游,而這種觀光游發展雖然迅速,但市場終究會趨於飽和,應著力打造休閑娛樂游、體育健身游、工業參觀游、歷史文化游、黃河濕地游等多種配套旅遊產品,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
在細節上豐富旅遊內涵
——訪上海復旦大學旅遊系主任夏林根
「焦作旅遊業,正在從爭取大客流量向爭取高端遊客群體發展,從簡單粗放型向高質優質型轉變,從政府主導行政管理型向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型轉變。」這是上海復旦大學旅遊系主任夏林根教授對「焦作現象」的最新認識。
作為「焦作現象」課題研究組組長,夏林根在當初焦作旅遊異軍突起、很多學者懷疑「焦作現象」到底能否持續時,就撰文提出了「焦作現象」是中國旅遊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
夏林根說,在2004年「焦作現象」國際研討會上,「焦作現象」的基本內涵是速度。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焦作現象」也在發展中嬗變,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具體來說,其本質意義在於為經濟轉型、發展旅遊業建立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現實標本,一些有益、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在促進焦作旅遊業發展的同時,也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鑒、仿效、應用的經驗。
夏林根說,注重細節,把焦作打造成遊客心目中的旅遊目的地,是焦作旅遊未來的發展方向。焦作山水已經成為一個世界知名旅遊品牌,但還應不斷深化主題,不斷開拓市場,增強焦作山水的競爭力。同時,焦作旅遊要取得持續發展,應在自然觀光旅遊的基礎上,開發鄉村旅遊、文化休閑等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旅遊產品,並把旅遊市場放在東南沿海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佔領最有消費潛力的遊客市場。
夏林根說,旅遊是游、購、娛、吃、住、行六大要素的綜合性體驗。為此,應有專門的機構、人員來編制完整的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立足旅遊消費市場的需求,打造旅遊產品的特色,拉長旅遊產品的鏈條,並對遊客的不同層次、客流來源、消費水平等結構進行細化分析,指導旅遊產品開發、賓館基礎建設等,以保證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做到既「賣」山水又「賣」健康 ——訪北京交通大學旅遊管理系主任王衍用
「焦作旅遊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根本性變化,不但打造了世界地質公園、焦作山水、太極拳三大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主題品牌,而且成功創建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樹立了焦作新的對外形象。業內外人士把這種變化稱之為『焦作現象』。在我看來,『焦作現象』其實是一種精神體現,即敢為人先、真抓實干、精益求精、永不滿足的精神。」這是北京交通大學旅遊管理系主任王衍用對焦作旅遊業快速發展最直接的感受。
王衍用說,焦作地理位置優越,北依太行,南鄰黃河,不僅有獨特的自然景觀,而且還有濃厚的文化資源。通過兩天的了解和考察發現,焦作旅遊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確實不簡單,但是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首先是城市建築沒有特色,沒有自己的個性,個別地方比較臟、比較亂;其次是通往景區的道路綠化還不夠,路兩側建築比較亂;第三是景區內設施規劃也不太合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焦作要想建成一座新興的旅遊城市,還必須努力,進一步加以改進。
作為中國知名旅遊規劃專家,王衍用對焦作旅遊今後的發展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一是深化經濟類型,實現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區域經濟轉化。每年來焦作旅遊的人不少,但是真正在焦作當地吃、住、娛的人卻非常少,要拉長產業鏈,打造特色旅遊產品,帶動旅遊業全方位、多角度發展。二是進一步加強營銷宣傳,實現從資源營銷到景觀營銷再到環境營銷、文化營銷。焦作山水要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可以打出太行山水、太極文化的品牌, 形成從地下到地上、從大山到大河、從太行到太極、從山水到文化營銷的模式。三是要既「賣」山水又「賣」健康。焦作山水在全國也不多見,焦作要將山水與太極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做到既「賣」山水又「賣」健康。此外,焦作發展旅遊業不能停留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要深化「焦作現象」,讓焦作人游焦作、河南人游焦作、外地人游焦作、外國人游焦作,這將有力地促使焦作的社會經濟再創輝煌。
旅遊特色的靈魂是文化 ——訪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德
「山水也是一種文化,既包括古代名人雅士對山水的理解,又包括現代人對山水的認識。焦作在發展山水旅遊的同時,要將對山水景觀的科學解釋、幽默解釋、趣味解釋融入山水文化中,因為旅遊特色的靈魂是文化。」談到焦作旅遊未來的發展,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德中肯地對記者說。
作為資深的旅遊研究專家,李明德在講到增強焦作旅遊文化內涵時說:「目前,焦作已經充分認識到以名人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對旅遊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但主要問題是還沒有找到更好的表現形式和展現手段。」
「文化資源不僅僅指的是歷史文化資源。因為有些文化現象已經融入歷史,還有相當多的文化現象是一種現實存在,正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生活品位、生活情趣。這些新文化現象也應該作為新的資源來對待,尤其是在發展具有時代特徵和時尚魅力的旅遊業時。所以,焦作旅遊的發展還應該瞄向近代、現代社會產生的大量新的文化資源。」談到如何利用文化資源發展焦作旅遊時李明德說。
當談到焦作旅遊的品牌時,李明德說:「焦作最為寶貴的是山水品牌和服務品牌。但是,品牌的意義不僅僅是每個旅遊者的體驗和感受,還更應該體現在市場意義的層面。所以,焦作品牌應該發展的方向有三個方面:一是企業品牌。焦作應鼓勵更多的企業創造自己的品牌,與山水品牌和服務品牌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二是社會品牌。焦作要提升社會公共服務產品的品質,讓外來旅遊者和本地居住者都能感受到方便舒適。三是城市品牌。焦作應努力使城市的旅遊功能更加完備、休閑氛圍更加濃郁、區域地位更加突出、文化品位更加獨特、自然環境更加生態,讓城市真正成為旅遊業生存和發展的依託。」
3. 焦作旅遊景點排名是怎樣的
1、雲台山風景名勝區:雲台山主要有小寨溝景區(包含泉瀑峽、潭瀑峽、獼猴谷)、紅石峽、萬善寺、疊彩洞、茱萸峰、峰林峽、青龍峽、子房湖等主要景點。其中紅石峽、小寨溝和茱萸峰是遊客最為常去的景區(點),而疊彩洞則是通往茱萸峰的必經之路,遊客是在觀光車上觀賞這段風景。
這里有著完善的拍攝設施,很多劇組都在這里留下了拍攝的足跡,影視城內曾拍攝過新版《水滸傳》、新版《三國演義》、《大秦帝國》、《秦始皇》,電影《戰國》、《刺客》等影視作品。
4. 焦作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焦作哪裡好玩 焦作好玩的旅遊
焦作依山而建,頭枕太行,腳踏黃河,有山有水,可謂旅遊資源豐富。在這里向大家推薦幾處好玩的地點,供有需之士參考。
一、 雲台山(大景區進不去)約40KM
焦作市太行路向東北直到方庄轉盤,向北進入雲台山後一直往事里走(是個通往山西銅陵的省道,雲台山管不著)到子良湖向北往茱萸峰方向前進。沿路景點有:老大門口,紅石峽入口處,子良湖邊購物,快艇,疊彩洞(180度大轉彎),茱萸峰。再向里開是山西境內,可看到梯田。
二、 青天河約60KM
焦作解放路行到中站,從多氟多門口直向西到柏山西頭丁字路口,向北進山,沿路直行到青天河岔路口(有路標),向南(下)行,過了丹河電廠山洞向左急轉,沿路直行到達青天河。把車停好後沿停車場東側小路南下,過鐵路南邊有小路下到河底(有螃蟹,野鴨,魚),再向右轉順路通到青天河大壩(一般無人看守,如遇到就說到下面漂流了)。
三、 丹河峽谷 約50KM
焦作解放路行到中站,從多氟多門口直向西到柏山西頭丁字路口,向北進山,沿路直行到青天河岔路口(有路標),向南(下)行,過了丹河電廠山洞向南(下)行,,可到丹河峽谷(如果從南門進要收費)漂流,劃竹筏,捉螃蟹。回來時可向南到大路向東進市。
四、 靳家嶺紅葉 約40km
焦作解放路行到中站,從多氟多門口直向西到柏山西,向北進山,沿路直行到青天河岔路口(有路標),不向南走,直向里,就是靳家嶺。
五、 焦作櫻桃溝,與靳家嶺同路。鄭州也有個櫻桃溝。
六、 摘冬棗 約30KM
焦作解放路行到中站,從多氟多門口直向西到柏山西丁字口,向北進山約1KM即到。一般是國慶節後可採到最好的。
七、 張茹集桃花 約30KM
焦作豐收路至電廠轉盤處向南到寧郭,向西到蘇二庄,向南,可見大片桃花園。因為都是無名路,所以請到那邊多問一下,不好意思。
草長鶯飛春日晴,萬千佳麗郊外行。盛裝結伴竹含羞,嬉笑洋溢鳥無聲。未賞杏花潔若雪,不盼玫瑰現嬌影。
八、 溫縣黃河沙灘 約60KM
向焦作迎賓路一直到西陶還向南,可見新鄉通往溫縣的路(好走),到溫縣過黃河橋(收費)後約行5KM向右轉,標有旅遊區,可游泳。注意:過了溫縣縣城後有好多測速,如遇路邊停有警車就當心,一般是測速。
九、 影寺 約60km
從影視城向西,紅砂嶺向北,三岔口向西,過橋直向北(就一條路),可到青龍峽西,再向里是影寺(現在可能收費30,不過可搞價至10)
青龍峽與影寺同路,向里直行就到了。2010年持焦作身份證門票10元。(五一、十一除外)
十、 寶泉下水庫 約70KM
太行路至方庄向東北走,過了雲台山百家岩停車場一直向東北走約15KM可見北面一座紅色大山,一面有路口向北,標有寶泉下水庫(到里不往上水庫走,那是軍事管理區),向里一直走到無路可走,停車過懸橋,裡面有大瀑布。沿路石頭比紅石峽的還紅,但沒宣傳好。可能是收費10元。
十一、 北山采地皮菜
影視城向西,過了那一片餐館後,可選位置停車,在山裡石頭上可見狀如木耳的東西,便是地皮菜,一般下雨後開始長出來。山裡餐館一份地皮菜炒雞蛋賣28。從縫山針東面向北進山,過了山洞後路邊停車,山坡上也很多。
5. 焦作雲台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河南省注冊資本:10,800萬元法定代表:孟小軍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修武縣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地址:修武縣雲台山莊
法定代表人:馬春明
成立時間:2003-06-18
注冊資本:108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1082100000466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
公司地址:修武縣特色商業區青龍大道和豐收路交叉口西南角
6. 焦作市的基本情況和旅遊業的發展現狀
歷史上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的煤城焦作,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北倚太行與山西接壤,南臨黃河與鄭州、洛陽相望。現轄11個縣(市)區,總面積407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30萬。焦作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這里有雲台山、青天河、神農壇等國家、省級風景名勝區。焦作山水兼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峨嵋之秀、青城之幽。這里是享譽世界的陳氏太極拳的發祥地,也是司馬懿、韓愈、李商隱、許衡、朱載堉等歷史名人的故里。 焦作市是一座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機械、輕紡和食品業為主,綜合發展的新興工業城市。鐵路、公路四通八達,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礦藏資源十分豐富。「南水北調」和「西氣東輸」兩個國家大型工程均經過焦作。這里是全國著名的糧食高產區,享譽海外的「四大懷葯」即產於此。出口產品主要有糧油、食品、服裝、化工、瓷器、機械等200多個品種,遠銷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焦作市作為全國能源基地、重化工基地、鋁工業基地、農副產品創匯基地,已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城市。「十五」期間,焦作將突出結構調整這條主線,調優第一產業,調強第二產業,調大第三產業,打造焦作山水旅遊品牌,建成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7. 地質公園建設助推焦作地方經濟發展
河南省國土資源廳
2004年2月13日,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的一聲宣布,雲台山地質公園以中國第三名的身份成為全球第一批「世界地質公園網路」成員。焦作雲台山通過「地質公園」這個平台,由河南走向了全國,從全國走向了世界,已經成為不僅在國內具有很高知名度、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的公園。自2001年初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的申報啟動到2004年初世界地質公園的申報成功,她僅用3年時間便走完了一般景區10餘年走過的道路,出現了被旅遊界褒稱的「焦作現象」,在地質公園建設和地質遺跡保護中起到了極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一、地質公園建設助推經濟發展
建設雲台山國家與世界地質公園大大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是實現地質工作服務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條新路子。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建設,極大地促進了公園的開發力度,使公園的科學品位、旅遊檔次快速提升,客源市場從原來的華北地區拓展到全國范圍,也開始得到國外遊客的青睞。2000年,雲台山公園接待遊客20萬人,旅遊門票收入300萬元。到2004年,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僅雲台山園區就接待遊客125萬人次、門票收入9000萬元;五大園區共接待遊客414.32萬人次、門票收入16442.34萬元,旅遊綜合收入40.32億元,同比增長9%,拉動地方GDP增長4.3%。2010年,全市共接待遊客1958.99萬人次,旅遊門票收入6.0億元,旅遊綜合收入147億元,佔GDP的比例達到11.8%。
二、地質公園建設助推城市轉型
公園所在地——焦作市,是新中國成立後按照「一礦一市」、「一市一業」模式建立起來的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煤炭規模化開采已超過百年,累計開采原煤3億噸,上繳國家利稅50億元,資源型產業所佔比例一度超過90%。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煤炭資源枯竭,經濟結構失衡、社會負擔加重、生態環境破壞加劇等問題集中暴露,「九五」期間全市經濟年均增速只有3.5%,焦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地質公園建設拉動了旅遊經濟,促使焦作市確立「旅遊立市」的戰略,使焦作旅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實現了由「黑色印象」到「綠色主題」的成功轉變,旅遊業已成為支撐焦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組建了雲台山旅遊集團公司,投資近5億元用於旅遊景區精品建設,建成了連接雲台山、青龍峽、峰林峽的青雲大道,初步形成「大雲台山」的旅遊格局;舉辦了三屆焦作山水國際旅遊節,第五屆「中國·焦作太極拳國際交流大賽」升格為由國家體育總局、河南省政府主辦。啟動了太極文化名城建設、打造「太極聖地」品牌,投資2000餘萬元加大以陳家溝為代表的人文景觀開發力度,啟動了投資11億元的焦作市國際太極拳文化交流中心建設。「雲台山」和「焦作旅遊」成為國內知名品牌,旅遊業成為焦作經濟轉型的重要標志。旅遊業的發展,給焦作帶來的不僅僅是GDP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它所帶來的客流和信息流的劇增對焦作人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極大地帶動了其他領域的轉型工作。
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的雲台山懸泉飛瀑、青龍峽深谷幽澗、峰林峽峰叢林立、青天河碧水連天、神農山龍脊長城,共同構成一幅山清水秀、北國江南的錦綉畫卷;她已經成為河南省的一張名片,建設好、發展好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必將有力地促進中原經濟區建設,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做出重要貢獻。
8. 河南焦作旅遊有哪些必去的景點
中國雲台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焦作市的修武縣境內,以獨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名錄。同時又是河南省唯一一個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文明風景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國家獮猴自然保護區七個國家級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峽、潭瀑峽、紅石峽、子房湖、萬善寺、百家岩、仙苑、聖頂、疊彩洞、青龍峽、峰林峽等十一大景點。還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雲台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