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溫州旅遊發展報告
『壹』 杭州,寧波,溫州這三大城市中,你覺得旅遊發展水平較高的是哪座城市
旅遊發展水平較高的是杭州,因為杭州的旅遊資源更加豐富。
『貳』 溫州江心嶼每年的旅遊人數
應該超過10萬。
『叄』 溫州的旅遊業怎麼樣
溫州,如它的名字一般,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溫潤。雁盪的雄奇,楠溪的清粼,麂島的浩瀚,孤嶼的空靈,為溫州這座濱海城市構築了瑰麗的旅遊風景線。溫州的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旅遊景區面積廣、密度大、種類多、品位高,集山、江、海、湖、島、泉之大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溫州擁有1個2處世界地質公園,3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5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3個6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8處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6家全國工業旅遊示範企業,1個旅遊經濟強區,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5處國家級森林公園、9處省級森林公園,2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5處國家重點文保單位、50處省級文保單位、1個國家歷史文化名鎮、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1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村鎮),100家星級飯店、148家旅行社。旅遊資源要有特色、有差異性才有吸引力。現代遊客求新、求異、求奇,溫州的旅遊產品恰好具備了這種特質,因此無論在旅遊市場的春天還是嚴冬,溫州總能以自身的魅力讓無數外地遊客心馳神往。「人無我有」,始終是溫州的法寶。在旅遊景區同質化愈加嚴重的今天,來溫州的遊人卻不覺得審美疲勞,因為這里帶給遊客的是一種獨特的全新的體驗。全國名山都適合遊客白天觀賞,溫州的雁盪山卻以夜遊遐邇聞名;內地無海,溫州則以美艷妖嬈的南麂列島和極具詩情畫意的百島洞頭征服了遠近遊人;旅遊勝地多為窮鄉僻壤,但溫州的民營經濟名揚四海,百姓富裕。這種差異性使溫州城市和旅遊資源的格調顯得高雅大氣,也是溫州旅遊真正的閃光點。溫州旅遊業應該有較大的潛力
『肆』 2018年中國在線旅遊度假行業研究報告
旅遊度假主要特點是什麼?_?
『伍』 溫州鄉村旅遊發展趨勢
發展城郊鄉村旅遊業的思考</b> 近幾年,溫州城市近郊的「鄉村旅遊」處於快速增長時期,對豐富城市居民閑暇生活,發展近郊農村特色經濟,拓寬致富門路,盤活地方資源,激活消費市場無疑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自發增長期的鄉村旅遊尚存在遍地開花、良莠不齊、特色不顯、內容不豐、規范不力、服務不周、規模不大、品牌不響等諸多問題。所以,政府要引導郊區鄉村旅遊成規模上檔次,培育城郊區農村多種經濟形式的重要力量,為城區市民提供豐富、舒適的休閑場所。本文對溫州城郊鄉村旅遊的現狀進行科學的調查和客觀的評價,為發展城郊鄉村旅遊業開拓新途徑作了積極的探索和思考。一、 城郊鄉村旅遊業發展的背景分析 「鄉村旅遊」有多種定義。在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實際上還處於起步階段,專家們對此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委員會對鄉村旅遊的定義是:在鄉村開展的旅遊,田園風味是鄉村旅遊的中心和獨特的賣點。在法國,這種與鄉村緊密結合的旅遊被稱為「綠色旅遊」、生態旅遊」或「可持續性旅遊」。在我國,學者們對鄉村旅遊比較普遍的認同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農民所擁有的土地、庭院、經濟作物和地方資源為特色,以為遊客服務為經營手段的農村家庭經營方式。這實際上只是一種「農家樂」的概念。日前,在鄉村旅遊國際論壇上,專家們形成了一個比較統一的意見,認為我國的鄉村旅遊至少應包含以下內容:一是以獨具特色的鄉村民俗民族文化為靈魂,以此提高鄉村旅遊的品位和豐富性;二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充分體現「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民俗特色;三是鄉村旅遊的目標市場應主要定位為城市居民,滿足都市人享受田園風光、回歸淳樸民俗的願望。中國社會科學院魏小安研究員認為,我國的鄉村旅遊目前已形成5種模式:一是大城市近郊的「農家樂」;二是高科技農業觀光園;三是農業新村,特點是經濟發達、鄉村城鎮化,在發展中有意識地使本村成為有特色的目的地;四是古村落的開發;五是農業的絕景和勝景,如桂林的龍勝梯田和雲南的元陽梯田等。我國擁有56個民族,尤其是西部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獨具特色,保存也比較完好,具有發展高端鄉村旅遊的良好條件。貴州的國際合作鄉村旅遊示範項目已開始啟動,將與紐西蘭、愛爾蘭等專家一道,在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實施反貧困戰略、鄉村旅遊的標准化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以尋求本土化、中國化的鄉村旅遊發展之路。以農庄度假和民俗節日為主題的鄉村旅遊,在歐洲、美洲開展的歷史達百年以上。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鄉村旅遊也已具相當規模,並走上了規范發展軌道。在紐西蘭、愛爾蘭、法國等國家,政府把鄉村旅遊作為穩定農村,避免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的重要手段,在資金、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政府也從中也得到了豐厚回報。凡是在開發鄉村旅遊方面有成功經驗的國家,均制定了專門的鄉村旅遊質量標准,產品、管理和市場開發都比較成熟。二、 發展城郊鄉村旅遊業的條件。城郊鄉村旅遊是農民利用自家院落以及依傍的田園風光、自然景點,以低廉的價格吸引市民前來吃、住、游、玩、購的旅遊形式。生活在現代都市的人們最關心的是健康,都願意到郊區回歸自然,體驗一種純朴、天然的生活情趣。這就決定了鄉村旅遊不僅是都市人追逐的一種時尚,也是一種朝陽產業。因此,鄉村旅遊的發展必須依賴「三大外部條件要素」和「三大內部環境要素」。三大外部條件要素:1、良好的區位條件。一般來講,能夠形成農家樂專業村的,要麼是沿路(省級以上的主幹道),要麼是傍城(毗鄰人口稠密的縣城或大城市),要麼是靠近自然、人文景區。這種區位優勢,可以為農家樂經營提供相對充足、穩定的客源市場。2、便利的交通條件。鄉村旅遊是一種休閑旅遊模式,遊客一般都將出遊時間放在雙休日或節假日。這就要求發展這種旅遊產業,必須具備相對便利的交通條件。這種便利的交通條件正好符合人們駕車出行的心理,是農家樂發展興旺的基礎。3、安定的社會條件。平安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的心理底線要求。如果一個地方事故不斷,社會治安環境不好,缺乏安全感,就是生態環境再好,交通再便利,也不會引起人們的興趣。三大內部環境要素:1、干凈衛生的生活環境。鄉村旅遊的客源主體是都市人。因此,鄉村旅遊的經營首先必須能夠提供符合都市人習慣的生活環境。其中包括整潔的住宿環境、干凈的洗漱環境、衛生的飲食環境等等。這就對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個人素質提出了嚴格要求。2、舒適便捷的硬體環境。這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村內公用設施比較健全,有公共活動場所、公共娛樂設施、硬化道路等;二是從業戶自身硬體設施比較到位,有標准客房、取暖降溫設備、洗澡間、水廁等。3、健康文明的人文環境。從一定意義上講,城市人之所以選擇鄉村旅遊,除了對於回歸自然的追求,關鍵還在於對農村淳樸、和諧的生活環境的嚮往。三、發展城郊鄉村旅遊業的重要意義鄉村旅遊作為城市周邊短程度假,將是相當長時期內城市居民旅遊休閑的時尚。而且,這種方式彈性小,重遊率高,市場相對穩定。為「離土不離鄉」的近郊農民提供了一條新的致富的道路。對農村的綜合帶動功能遠遠大於其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旅遊業不僅可輻射周邊農民致富,還可拉動較遠距離的農民從事旅遊運輸、種植養殖和商品生產。因此,鄉村旅遊業作為關聯帶動性強、拉動內需明顯的新興產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通過實施「以旅助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1、發展鄉村旅遊有助於推動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伴隨著現代農業、科技農業興起的農業旅遊,拓寬了傳統農業的內涵與外延,促進了現代農業體系建設,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可促使千百萬農民實現向非農領域的轉化,部分農民的家庭住房變成了旅遊接待的家庭旅館,山場、農田、果園、池塘、老屋成為旅遊吸引物,傳統的農村種植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首先,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可以形成以農家樂為中心的產業鏈,推動農村產業分工。由農家樂延伸開的產業鏈包括:農家樂經營;種、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運輸業,甚至包括農家樂裝修、建設的人員。其次,農家樂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以農村風貌、農業生產、農民生活、民俗文化、自然生態等為旅遊內容的鄉村旅遊,使很多農民成為旅遊從業者。一個年接待10萬人次的農村旅遊景點,可直接和間接安置300位農民從業,直接和間接為1000個家庭增加收入;鄉村旅遊的從業人員沒有年齡限制,實際操作中大多以50歲左右的人為主。這部分人往往處於「種地難增收,出門無技術」的境地。鄉村旅遊不僅給他們提供了就業的舞台,而且讓他們不出家門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鄉村旅遊作為一種超越工業化路徑、直接進入三產服務業的新的產業形態,已成為城鄉經濟、文化一體化的重要紐帶。2、發展鄉村旅遊有助於加快群眾增收,走向生活寬裕。鄉村旅遊的出現是對傳統旅遊景點建設的一種補充,每個農家樂戶就如同一個小型旅行社。所不同的是,農家樂的經營方式更加靈活。一般來講,一戶投資2-3萬元就可以營業,成本少,見效快,回報高。而且,他們置辦的設施也是自己改善生活所必要的設施,有顧客時用於經營,沒有顧客時自己使用,不存在閑置和浪費的問題。3、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改善村容村貌,促進鄉風文明。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和健康文明的人文環境是鄉村旅遊吸引遊客的基本條件。隨著鄉村旅遊農家樂的開展,文明的語言、舉止以及對衛生、環境的講究正通過經營實踐言傳身教於農村和農民。許多農民的衛生意識已經滲透到他們接待客人的每一個細節之中。從業戶對自身生活環境衛生的講究,也極大地推進了全村內部環境的改善。另外,通過農家樂經營活動,有效地消化了農村剩餘勞動力,也減少了家庭矛盾,促進了鄰里和睦。4、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推進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鄉村旅遊業對於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應該說作用很大。據調查,所有發展旅遊的農村鄉鎮,普遍整修了道路,裝修了住房,修建了水沖廁所等,實現了環境衛生、村容整潔;城鄉之間、城鎮居民與農民之間,通過旅遊加強了交流和溝通,既促進了城鎮居民了解國情民情,也有利於農民開闊眼界、更新觀念、變革生活方式,加速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此外,還促進了農民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強了農民主體意識,提升管理民主。對於鄉村旅遊從業人員來講,他們直接面對遊客、面對市場,是經營的主體,也是參與競爭的主體。他們需要在競爭中生存,就必須主動適應市場,強化主體意識。另外,由於鄉村旅遊經營活動和周邊環境息息相關,這就迫使農民群眾更加關注集體事業,更加致力於在參與集體活動中表達自身的意願和要求。鄉村旅遊開展較好的村子往往也是管理比較規范、民主的村子。四、 溫州鄉村旅遊業的現狀分析1、溫州旅遊產業概況。溫州旅遊業發展經歷了由政府接待到產業化經營的轉變,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8年以來,堅持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旅遊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1998年至2002年,全市接待海內外遊客數量每年以近100萬人次遞增,2002年,溫州全市共接待海內外遊客810.5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74.82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7.09%。排除2003年受到SARS的不利影響之外,溫州旅遊總收入和旅遊總收入佔GDP比重都呈逐年增長趨勢(見表3-1)。但是也要看到與浙江省內其他城市比較,溫州旅遊業產業地位偏低,旅遊總收入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一直低於浙江省內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左右(見表3-2)。而且,從旅遊增長速度來看,國內旅遊增長態勢平穩,且近年增長速度有所降緩。溫州旅遊接待總人數在浙江省內的名次不斷下降,由1997年的第3位下降為2003年的第7位(見表3-3)。國內旅遊收入在省內的排名由1997年的第3位下降為2003年的第5位;國際旅遊收入在省內的排名也有所下滑,由1997年的第4位下降為2003年的第5位(見表3-3)。
『陸』 就是溫州旅遊的發展現狀 還有存在的問題,以及研究對策
1、管理體制不順。溫州擁有國家級旅遊風景區北雁盪山和中雁盪山,但目前卻連一個市級風景旅遊管理局也未成立,只有北雁有中雁兩個景區管理局分管兩個景區,而大荊、虹橋、樂成、城北、柳市、七里港、北白象等絕大多數集鎮的旅遊管理沒有主管局,其旅遊社等旅遊服務和餐飲賓館服務更是缺乏統一管理,成為全市旅遊管理的盲區和死角,在樂清經濟最為發達的四大集鎮,旅遊管理一片空白。
2、交通不便。旅遊交通線路的開發尚不完善,景區的公路路況較差,很不適應旅遊發展的需求,且各景區間尚未構成旅遊交通迴路,以便利通車。
3、規劃滯後。規劃是龍頭,建設緊跟走。該市目前毫無旅遊發展規劃動作,以至各景區欲編制次總體規劃、詳細規劃或旅遊發展局部規劃等都無「規」(全市總規劃)可依。
4、經費投入不足。風景區的開發、管理和保護工作,需要投入大批資金,而全市旅遊業收入僅為5.1億元, 僅佔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3.1%,沒有引起市政府的高度興趣和重視,加之其他客觀原因,市政府全年對旅遊業的投入更是少得可憐,而在基礎設施建設如通信、保險、金融、飲食、住宿、導游、娛樂及購物等方面,也沒有形成配套服務需要水平,旅遊業的行業帶動功效和勞動力就業吸納等社會效應性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開發。
5、開發利用乏力。溫州的旅遊資源在世界范圍內可屬佳品,但由於開發利用不力,溫州至今未評出旅遊景點質量等級評定AAAA級、AAA級、AA級和A級風景區。至於星級賓館飯店更是少得可憐,三星級僅兩家,且檔次不高規模過小。溫州的各旅遊社也習慣於各自為政,不走集團化、規模化經營之路,出團業務多,接團業務少,使本地財源大量流往外地,缺乏匯聚外地客源來旅遊消費的能力和機制。
6、旅遊體系不健全。旅遊景觀以峰、洞、水、瀑等特色為主景觀的觀賞性旅遊是明顯的,但也明顯缺乏以知識傳播精神文化享受為內容的參與性休閑旅遊要素,包括佛教道教等傳統文化、區域民俗活動和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藝品、旅遊紀念品、土特產品的開發,以及觀光農業(觀賞、勞作、品嘗等項目)的開發等。
7、隊伍結構不合理。旅遊業各管理機構人員配備不合理,其中行政人員多,專業技術人員少;不懂專業的多,懂專業的少;年齡偏大的多,中青年幹部少;從業人員半路出家的多,旅遊科班出身愛崗敬業的少。旅遊管理和服務人員隊伍素質普遍低,知識結構單一,服務質量和效益難盡人意。
8、宣傳重點不突出。旅遊業在經費短缺的情況下,宣傳策略出現偏差,犯了「面面俱到」的毛病。沒有抓住重點,而是四面出擊,「天女散花」,全國市場眉毛鬍子一把抓。沒有以滬寧杭、粵閩和港澳台市場為中心,細分「銀發市場」、「中年市場」、「青少年市場」、「婦女市場」和「僑屬市場「,也沒有根據目標市場的對象特徵,以針對性較強的宣傳方式和手段吸引各方客源。
『柒』 溫州市旅遊
溫州的旅遊景點
http://www.17lai.com/jingddy/zhejiang/wenzhou/wenzhou_jingdianfenbutu.htm
http://www.ugongshe.com/holidays/zhejiang/wenzhou/
小吃:
***永強泥蒜糕:吃過的人沒說不好的,好就好在土得有特色。泥蒜是一種產在灘塗上的軟體動物,其貌不揚,泥蒜是當地漁民的叫法。要說清泥蒜的形狀還真有點困難,反正海邊的人可能都見過,對了,就象肥肥的蚯蚓。泥蒜泥蒜顧名思義,全身都是泥,要用力搗、踩,才能洗干凈,這樣說吧,一斤的活泥蒜也就能洗回一二兩凈物,可想而知它有多少泥了。煩是煩了點,可這東西實在是鮮啊,鮮得人不知他味了,把它和糯米糕一炒,滑嫩鮮香,幾乎不用咀嚼就順著喉舌滑到胃裡去了,等你回過味的時候,只有滿口的鮮香了。
***洞頭的帶魚番薯粉:直至今日,我還沒有吃到過有比洞頭的帶魚番薯粉這樣把海鮮和山土貨結合的如此美妙的小吃。山蛋蛋和帶魚是如此差異,卻又如此美妙的融合在一起,山番薯的純朴和海帶魚的生猛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就如同冰與火的奇異約會,使普通的東西具備了獨特的魅力。
*永嘉黃田的黃牛骨:永嘉黃田的黃牛是溫州的地方名品,那兒的黃牛既帥氣又膘肥,文火老湯滋潤下的黃田黃牛骨真是滋味可人,富有嚼頭而又不噻牙。再來幾罐冰鎮啤酒,不由感嘆這就是幸福生活啊。
*蒼南的黃牛雜: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有嚼頭,越嚼越香,越香越嚼。這和我們閱人是一樣,我們也喜歡有嚼頭的人,不是嗎?
***西郭的羊肉煲:這是一條即將被改造的路。街邊冒著熱氣的熟食攤,當然少不了,著名的鴨舌,蔥花牛肉鹵面,有在鍋里冒著熱氣的蔥煎包與白豆腐腦,平陽炒粉干、肥腸粉。在溫州,一條街上保持著那麼多高水準的小吃已經不多了。城西,溫州主人習慣地稱它為「西郭」,這里的原住民都是一些底層手藝人。早時西郭民風剽悍,與「東門」一樣出名。當時二邊青年為宣洩過盛的血性而時常火並,也就是黑社會的打打殺殺。現在看起來東門頂多是一個魚市場,而西郭完整地保留著溫州的許多小吃。這是它的福份,「西門」人氣最旺的當屬「金龍羊肉煲」。店主其貌不揚,說有點木吶也不為過,可他對泰順的山羊肉有獨特的心得,肥瘦相宜的泰順山羊肉,在有獨特佐料的老湯里文火慢煲,最佐以青蒜段、紅羅卜,就那股香氣就夠誘人的了。(後記:西城路幾乎已改建完了,再也找不到民俗氣這樣濃郁的地方了,也找不到匯聚這樣老道小吃的地方了。)
**縣前頭的湯圓:說起溫州小吃,就不能不說縣前頭的湯圓。那湯圓潔白晶瑩、滑糯爽口、湯清香馨、入口即化。記得我在溫州讀書的時候,時常逃課偷跑到縣前頭去吃湯圓,至今想起還不禁使人莞然。
當然溫州還有許多經典小吃,如李大同的雙炊糕、楠溪江大媽麥餅、鼓樓街知味燈盞糕、小南門長人敲魚湯等等,我不能再說下去了,不然有人會流哈拉滋了,哈哈。
『捌』 溫州調查報告
◎ 地理環境
溫州市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東瀕東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市相連,北和東北部與台州市接壤。全境介於北緯27度03分-28度36分、東經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間。
全市陸域面積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187平方公里。
境內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呈現梯形傾斜。綿亘有洞宮、括蒼、雁盪諸山脈,泰順的白雲尖,海拔1611米,為全市最高峰。東部平原地區,人工河道縱橫交錯。
主要水系有甌江、飛雲江、螯江,境內大小河流150餘條。溫州陸地海岸線長355公里,有島嶼436個。海岸線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
◎ 氣候特徵
溫州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交替顯著,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3-19.4攝氏度,1月份平均氣溫4.9-9.9攝氏度,7月份平均氣溫26.7-29.6攝氏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間。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間有熱帶氣旋,無霜期為241-326天。全年日照數在1442-2264小時之間。
◎ 自然資源
溫州土壤肥沃,河流湖泊眾多,海洋資源豐富,是江南「魚米之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柑橘、茶葉、枇杷、楊梅、甘蔗等160餘種。
海洋魚類有帶魚、黃魚、鰻魚等370餘種、貝類有430餘種。沿海灘塗養殖面積達6.5萬公頃,養殖蟶、蚶、蝦、蟹、蛤等。用材林有松、杉、櫟等280餘種。
非金屬礦產資源有明礬石、花崗石、石英石等,始終明礬石礦儲量佔全國儲量及產品質量、花色品種均居全國前列。
溫州港現有生產性泊位5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7個,洞頭、樂清灣等天然深水良港開發前景很好,可建20萬噸級碼頭泊位10個。
溫州以東近海大陸架盆地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泰順縣烏岩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原生植被,是浙南的綠色寶庫。
◎綜合實力
2006年溫州經濟綜合實力穩步提高,國民經濟呈現「穩健運行。後勁增強、質量提高的特徵」,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3位,經濟綜合實力居全國百強城市行列。
◎工業經濟
我市深入實施工業發展「12345工程」,大力開展企業服務年、項目推進年、標准廠房大建設等活動,加強工業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推進品牌戰略,提升工業經濟增長質量。
至2006年末已擁有30多個國家級生產基地稱號,32個中國馳名商標,32個中國名牌產品,136個國家免檢產品,一大批浙江省著名商標、省級名牌產品。16家企業集團躋身首頁中國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
◎農業經濟
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大力改善農村生活條件,深入實施「139富民攻堅計劃」,繼續推進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積極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推進新農村建設,深入實施農村「千百工程」和鄉村康莊工程。預計全市新增省、市級示範村115個,2573個村實現垃圾統一收集,所有農戶實現通電。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取得新成就,成功舉辦第二屆農博會,進一步打響了溫州優質農產品品牌。
全面實施「百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和「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計劃」,全市共培訓農村勞動力18.94萬人。不斷深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積極探索農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發展模式。
2006年,全市農村經濟繼續保持穩步發展的態勢,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1.36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後與上年基本持平。
溫州,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境內名山秀水眾多,風光旖旎。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有雁盪山、楠溪江、百丈漈-飛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烏岩嶺、南麂島;省級風景區有仙岩、瑤溪、澤雅、濱海玉蒼山、洞頭、寨寮溪、百丈漈等9處,還有茶山、岷崗、天柱寺等12個市級景區和11處縣級景區。風景區陸域總面積達2279平方公里,佔全市陸域面積20%。全市還有5個國家級森林公園,8個省級森林公園。是太平洋西岸最適宜於人類居住的區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