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顧旅遊組織及旅遊業
㈠ 非中央機構的旅遊組織和民間旅遊組織有什麼區別
第五節 旅遊的類型 鄉村旅遊 工業旅遊 第六節 旅遊組織 一、政府在旅遊業中的地位: 二、旅遊組織的分類 三、旅遊行政管理機構 四、旅遊行業組織 五、我國的旅遊組織 案例導入 警惕零負團費游陷阱。 從全球看,旅遊組織種類繁多、大小不一、職能有分、許可權有別。 旅遊行政管理組織(如各國政府的旅遊行政管理部門) 旅遊行業協調組織(如中國旅遊飯店協會) 旅遊民間組織(如中國旅遊文學研究會) 旅遊教育及科研組織 旅遊經營組織 廣義旅遊組織 狹義旅遊組織 第六節 旅遊組織 旅遊組織的分類 旅遊行業組織 是非官方組織,各成員採取自願加入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行業組織所制定的規章、制度和章程對於非會員單位不具有約束力。 服務和管理兩種功能,但它不帶有任何行政指令性和法規性,其有效性取決於行業組織本身的權威性和凝聚力。 國際性的旅遊行業組織 1、世界旅遊組織(WTO) 宗旨:推動和發展旅遊與旅遊業,促進世界經濟的繁榮與國家間的相互了解,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每年9月27日為世界旅遊日,提出了一個宣傳口號,各國根據這一口號的精神,開展旅遊宣傳,從而推動世界旅遊業的共同發展。 每年世界旅遊日宣傳口號 1999年:為新世紀保護世界遺產; 2000年:技術和自然:21世紀到來之際旅遊業面臨的新挑戰; 2001年:旅遊:文明社會里和平與對話的工具; 2002年: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2003年:旅遊:消除貧困、創造就業與社會和諧的推動力; 2004年:體育與旅遊—促進相互理解、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兩大動力。旅遊拉動就業。 第六節 旅遊組織 2005年:旅遊和交通——從儒勒·凡爾納的幻想到21世紀的現實。是為了紀念法國科幻小說家凡爾納去世100周年。2006年:旅遊讓世界受益;2007年:旅遊為婦女敞開大門。 第六節 旅遊組織 2、國際旅遊科學專家協會(AIEST): 是一個民間性的
㈡ 世界三大旅遊組織包括哪三個
世界三大旅遊組織是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世界旅遊業理事會和亞太旅遊協會。
㈢ 如何把旅遊與企業文化組織起來
1、帶薪假期、旅遊常常是企業為員工設置的福利內容,這種制度本身就體現了關愛員工、以員工為本的企業人才理念;旅遊活動開始前通過發通知、展示旅遊過程、描繪旅遊目的地等氛圍營造,讓員工感受到公司活動組織的精心、細致,讓大家感興趣、嚮往參加,並做好出發前分組、專題會議、交通食宿安排等工作;
2、旅遊目的地的選擇滲透著企業文化的理念,比如西柏坡、張家界、麗江,地點不同、寓意有別,讓大家在游覽的同時還能對企業文化的不同方面有所體悟;
3、旅遊過程中,設計員工參與的活動項目,比如沙灘排球(團隊競爭)、競猜(題目與企業行業相關,情趣樂趣)、文藝表演、篝火晚會、撲克比賽,等等。可以事先在線路的節點處令人意外地出現,也可以事先組織好利用專門場地開展;
4、旅遊過後,可以舉辦攝影展、旅遊心得專欄,展示回顧旅遊過程,重溫並加深活動印象。好的旅遊活動其實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種有效手段,會讓員工增強凝聚力、培養互助友愛的團隊精神、鍛煉員工創新性地處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㈣ 請問我國旅遊行政管理模式是什麼
買這本書看看吧
旅遊產業轉型時期,是旅遊產業發育時期與旅遊產業演進期的結合點。它既有發育期所具有的模式特徵,同時也帶有演進期的變化特點,具有發展模式上的承前啟後的性質。因此,科學地研究中國旅遊產業轉型時期的旅遊發展的特點,把握其發展運動規律,按照科學發展觀來指導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轉型時期中國旅遊產業環境、制度與模式研究》專著,正是在這一目標下展開研究的。經過三年時間的多次調查研究以及科學分析論證,課題組提出了我國旅遊產業四個方面的轉型,中國旅遊產業發展要從「點線旅遊」體系轉向「棉板塊旅遊」體系,實現運行方式上的重新調整;旅遊產業發展要從單體企業組織轉向鏈條企業組織,實現旅遊產業市場組織結構的調整;旅遊產業發展要從一地經營轉向跨地區和跨國經營,實現旅遊企業經營方式的轉型;旅遊產業發展要從觀光產品為主轉向觀光產品、度假產品和主題產品共同發展,實現旅遊產品形式的轉型。
# 【圖書目錄】 - 轉型時期中國旅遊產業環境制度與模式研究
第一章 中國旅遊產業發展歷程回顧
第一節 旅遊產業的定義與構成
第二節 中國旅遊市場的需求特徵
第三節 中國旅遊產業供給發展概述
第四節 中國旅遊產業發展的成就與問題
第五節 中國旅遊產業供給與市場需求矛盾解析
第二章 中國旅遊產業發展進入轉型期
第一節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旅遊產業轉型
第二節 三大旅遊市場與旅遊產業轉型
第三節 旅遊發展背景對旅遊產業提出了轉型要求
第四節 轉型時期的中國旅遊產業
第三章 中國旅遊產業
第一節 中國旅遊產業的歷史定位:促進經濟增長
第二節 中國旅遊產業的轉型定位:擴大社會就業(一)
第三節 中國旅遊產業的轉型定位:擴大社會就業(二)
第四節 轉型期中國旅遊產業的民營化
第五節 轉型期旅遊經濟發展的制度供給建議
第四章 轉型時期旅遊產業運行與成長方式
第一節 轉型時期中國旅遊產業成長模式
第二節 發育時期旅遊產業運行方式
第三節 轉型時期旅遊產業運行方式
第五章 旅遊中間商的轉型研究
第一節 中間商與旅遊中間商
第二節 我國旅遊中間商的業務運作與行業特徵
第三節 我國旅遊中間商轉型的原因與目標模式
第六章 中國旅遊產業轉型的產品創新
第一節 轉型期旅遊經濟深化的產品約束
第二節 轉型期旅遊產品創新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轉型期旅遊產品的創新發展
第七章 轉型時期的中國旅遊企業集團構造
第一節 我國旅遊企業集團的進行回顧
第二節 轉型時期我國旅遊企業集團的理論分析
第三節 轉型時期我國旅遊企業集團構造的一個理論框架
第四節 轉型時期的旅遊企業集團發展:特徵、問題及趨勢
第八章 轉型時期的旅遊產業運行機制
第一節 市場化發展是轉型期旅遊產業運行機制演變的最主要特徵
第二節 政府旅遊主管部門:強化核心功能
第三節 旅遊行業協會組織:角色定位與調整
第九章 轉型時期的中國旅遊產業發展制度與政策
第一節 休假制度與旅遊產業的發展
第二節 旅遊發展政策的調整
第三節 轉型時期的旅遊產業政策
參考文獻
#
# 同主題相關書籍
# ·觀光行銷學:供...
# ·觀光事業發展:...
# ·遊憩規則中遊客...
# ·現代旅遊經濟
# ·遊憩機會序列研...
# ·旅遊經濟學:模...
# ·基礎旅遊學
# ·E時代旅遊產業?...
全部圖書可讀圖書可購圖書
從這本書應該可以找到
㈤ 旅遊組織給旅遊業帶來了什麼弊端
我這么理解吧,你所說的旅遊組織是旅行社吧,就是帶團的!
讓我說說他的弊端吧。
其一,走馬觀花,難得觀賞到名勝之全貌。旅遊者要游歷的是名山大川,故都古跡,觀賞觀賞祖國的大好風光,了解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但隨團旅遊,為了節省時間,往往一天要走好幾個景點,只能是走馬觀花,到這個景點還沒站穩腳,就要到下個景點。雖有導游解說,但解說速度太快,人也太多,即跟不上導游的腳步,也跟不上導游的聲音。每個景點只能留下一些零碎印象,知道個大概情況,無法觀賞到景觀的全貌。
其二,勞苦奔波,難得體會到旅遊之樂趣。跟團旅遊是件很辛苦的事。時間有限,每個景點停留的時間很短,總是跟著導游的小旗馬不停蹄地跑來跑去,根本沒有休息及自由觀光的時間。年輕一點的還好,年紀大一點的,只好放棄該去的一些小景觀,自找機會休息。一天下來,疲憊不堪。如果到張家界等地去游山,從山上下來,腰酸腿疼,還沒等休息過來,第二天還得拖著僵硬的雙腿繼續攀登,不難得出「花錢買罪受」的結論。
其三,喧鬧混亂,難得求一時心耳之清凈。節日休假,應是在長時間繁忙的工作之後,找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休息休息,調整一下緊張的神經。比如在湖邊山中沐浴一下清風,在海邊沙灘享受一下海水陽光。跟團旅遊這一切都無法做到。每個景點都是一片喧囂和忙亂,只見一群一群的人奔來跑去,一些舉著小旗的人用喇叭筒不停地高喊:「某某團的到這里集合!」「某某團五分鍾後出發!」「某某團開始點名,趙某某、錢某某……」本來是很清凈的風景區搞得比鬧市還喧囂。眼前鬧哄哄,耳邊鬧嚷嚷,只有回到住地才能得到暫時的寧靜。
其四,購物受騙,難得使內心快樂平衡。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旅遊和購物聯系在了一起,走了幾個景點之後,必然拉你去購物。購物點一般建在旅遊景點附近或來去的路上。先是導游用花言巧語來哄騙,說本地特產如何好,要去的商店東西如何真,價錢如何便宜,其他地方都是如何騙人。後是購物點用各種手段來引誘,或者小姐先生煞有介事地搞點驗證真偽的表演,或者讓你免費品點茶、嘗幾口特產,吊足你的胃口,然後讓你去購物。凡旅遊者,都想帶點土特產回去孝敬老人或贈送親友,但你一買必定上當無疑。其不知旅行社和購物商店是一家,導游好心的回報就是從你被騙的錢中得回扣。等你發現同樣的物品旅遊商店比街里一般商店要貴得多時,已悔之晚矣。旅遊本是快樂的事,卻因為購物受騙惹出了種種不快。
其五,大路飯菜,難得品嘗到真正的地方風味。出去旅遊,除了看看風景名勝外,每到一地,都想品嘗品嘗地方小吃,體味一下地方風味。隨團旅遊,都是集體安排飯菜,量足可以裹腹,質沒有中毒之虞,價錢也不算高,但都是大路飯菜,也常有一兩盤帶點地方特色的東西,因為是大鍋炒燉,難得地方真味。如果你想品嘗品嘗地方風味,另拉山頭,到別家去吃,絕對不被允許。所謂定點飯店,是旅行社所定之點,旅行社和導游都有切身利益在。旅遊回來,說是去了某地某地,但提起某地的什麼名菜名吃,自己沒有品嘗過,不能不是個遺憾。
當然,隨團旅遊方便,緊湊,也比較省錢,對於人地兩生的外地遊客無疑還是首選。但其弊端也十分明顯,實際是有旅無游,有觀無償。提起某地,只能說我去過,深入了解則無從說起。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和票子,還是全家或三五知己搭伴自主隨意旅遊為佳,線路不要太長,一次只去那麼三兩個地方,游一個地方就游足游夠。人文地理,風土人情,多看多聽多問。而且隨性之所至,情之所生,想看就看,想吃就吃,想玩就玩,使旅遊真正成為一種休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㈥ 「據世界旅遊組織研究,旅遊業可以拉動29個部門、109個行業」的文獻來源是哪個文件或研究報告
您好,來2003tianhua
如果要選擇跟團自游的話可以到茄子絲旅遊網上去預定,價格便宜,而且還有抵用券送,我訂過了,還是滿不錯的啦!
也可以去美麗的雲南、海南島、三亞、香港、澳門、這些地方也不錯的。 香格里拉實際並不如它名字般好聽,原因其實是歷史上真正的香格里拉是在甘孜州,而不是雲南迪慶自治州的中甸。縣城略顯土氣,食宿都比較便宜,藏民不少。我們在香格里拉的行程主要是走團,旅館也是團里訂的,叫做卓瑪商務酒店,不知道具體多少錢,但是條件不錯,估計價格也不高,因為這邊物價都比較便宜。。。不僅房間大,廁所也巨大無比,還有立式空調以及電腦。。。香格里拉下起雨來可比麗江冷多了,住好點也對,在高原上感冒和拉肚是最麻煩的,很難好起來
懷
現在工作壓力比較大,旅遊是一種比較好的減壓方式之一,我也是這樣的。
咐
駛
㈦ 中小城市的團隊旅遊業務應該用怎樣市場運作模式旅遊業前輩請幫忙。
朋友, 你的問題比較復雜。
首先,要看你的城市在哪裡,中國太大我無法一一列舉, 有的城市消費水準很高但有的卻水準一般或低下,你要抓住你的城市的特點根據人們的消費趨向擇定自己組織的旅遊線路(也就是旅遊產品);城市人群的旅遊方向也是有多種多樣的旅遊目的,在運作旅遊業務之前要做市場調查,這個非常重要,沒有市場調查乃是盲目的運作是不可取的,所以選擇好的項目是第一位的。
其二,銷售人員的積極性的調動主要是他們的興趣, 有了銷售興趣再加公司的一定壓力就會有成績,這牽扯到銷售管理的范疇,可以看看企業管理的書籍
祝你成功,
小小建議
㈧ 國際旅遊業組織形式有哪幾種
(1)按地域劃分
旅遊行業組織按地域可分為全球性旅遊行業組織、世界區域性旅遊組織、全國性旅遊組織和國內區域組織等。
(2)按會員性質劃分
按會員性質劃分,旅遊行業組織可分為旅遊交通機構或企業組織、飯店與餐飲業組織、旅行社協會組織,以及由旅遊專家和研究人員組成的旅遊學會等。
世界性的旅遊行業組織主要有以下幾個:
1.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UNWTO)
2.世界旅行社協會(WATA)
3.世界旅行社協會聯合會(UFTAA)
4.國際飯店協會(International Hotel Association——IHA)
我國組織旅遊行業主要有以下幾個:
1.中國旅遊協會
2.中國旅行社協會
3.中國旅遊飯店業協會
4.中國旅遊車船協會
5.中國鄉村旅遊協會
(8)請回顧旅遊組織及旅遊業擴展閱讀:
旅遊行業組織是指為加強行業間及旅遊行業內部的溝通與協作,實現行業自律,保護消費者權益,同時促進旅遊行業及行業內部各單位的發展而形成的各類組織。
旅遊行業組織通常是一種非官方組織,各成員採取自願加入的原則,行業組織所制定的規章、制度和章程對於非會員單位不具有約束力。
旅遊行業組織具有服務和管理兩種職能。但需要指出的是,行業組織的管理職能不同於政府旅遊管理機構的職能,它不帶有任何行政指令性和法規性,其有效性取決於行業組織本身的權威性和凝聚力。
具體而言,旅遊行業組織具有以下基本職能:
(1)作為行業代表,與政府機構或其他行業組織商談有關事宜。
(2)加強成員間的信息溝通,通過出版刊物等手段,定期發布行業發展的有關統計分析資料。
(3)開展聯合推銷和市場開拓活動。
(4)組織專業研討會,為行業成員開展培訓班和專業咨詢業務。
(5)制定成員共同遵循的經營標准、行規會約,並據此進行仲裁與調解。
(6)對行業的經營管理和發展問題進行調查研究,並採取相應措施加以解決。
(7)阻止行業內部的不合理競爭。
參考資料:旅遊行業組織-網路
㈨ 2011年世界旅遊組織的口號是什麼
世界旅遊日及中國年度旅遊主題 一、世界旅遊日 世界旅遊組織的前身------國際官方旅遊宣傳組織聯盟在1971就提出創立「世界旅遊日」的設想,並於1979年9月世界旅遊組織第三次代表大會上正式通過每年9月27日為「世界旅遊日」。 創立「世界旅遊日」的目的在於給旅遊宣傳提供一個機會,引起人們對旅遊的重視,促進各國在旅遊領域的合作,促進各國政府、社會團體和旅遊界重視旅遊的發展,要求各國運用不同的傳統、文化、地理環境對旅遊業發展作出貢獻。 世界旅遊組織每年都為「世界旅遊日」提供一個新的口號。 二、中國年度旅遊主題 從1992年起,國家旅遊局借鑒國際上舉辦大型主題年活動的成功經驗,開始舉辦系列旅遊年活動,在推動旅遊資源的深層次開發、增強我國旅遊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9月27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旅遊日。這是由世界旅遊組織(WTO)確定的旅遊工作者和旅遊者的節日。創立該節日的目的在於給旅遊宣傳提供一個機會,引起人們對旅遊的重視,促進各國在旅遊領域的合作。 今年的主題是「旅遊??連接不同文化的紐帶」,強調旅遊在促進國際了解和相互尊重方面的重要作用。2011年世界旅遊日世界主會場設在馬來西亞,中國主會場設在山東曲阜,慶祝活動在孔子文化節期間進行。 1979年9月27日世界旅遊組織第三次代表大會決定9月27日為世界旅遊日。一是為了紀念1970年9月27日通過將成立世界旅遊組織的章程,二是因為這段時間都是旅遊的最佳時間。此外,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的旅遊高峰剛過去,南半球的旅遊旺季剛到來的相互交接時間。 世界旅遊組織都會為每年的世界旅遊日提出一個宣傳口號,以便突出旅遊宣傳的重點。基於此,我們不妨來回顧下歷年世界旅遊日的主題口號—— 1980年:旅遊業的貢獻:文化遺產的保護與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 (Tourism's contribu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heritage and to peace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1981年:旅遊業與生活質量。 (Tourism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1982年:旅遊業的驕傲:好的客人與好的主人。 (Pride in travel: good guests and good hosts) 1983年:旅遊和假日對每個人來說既是權利也是責任。 (Travel and holidays are a right but also a responsibility forall) 1984年:為了國際間的理解、和平與合作的旅遊。 (Tourism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peace andcooperation) 1985年:年輕的旅遊業:文化和歷史遺產幸了和平與友誼。 (Youth tourism: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heritage for peace andfriendship) 1986年:旅遊: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Tourism: a vital force for world peace) 1987年:旅遊與發展。 (Tourism for development) 1988年:旅遊教育。 (Tourism: ecation for all) 1989年:施行者的自由活動創造了一個共融的世界。 (The free movement of tourists creates one world) 1990年:認識旅遊事業,發展旅遊事業 (Tourism: an unrecognized instry, a service to be released)("the hague declaration on tourism") 1991年:通信、信息和教育:旅遊發展的動力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ecation: powerlines oftourism development) 1992年:旅遊促進社會經濟一體化,是各國人民相互了解的途徑 (Tourism: a factor of growing social and economic solidarityand of encounter between people) 1993年:爭取旅遊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和諧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wards alasting harmony) 1994年:高質量的服務、高質量的員工、高質量的旅遊 (Quality staff, quality tourism) 1995年:通過負起責任而受益 (WTO: serving world tourism for twenty years) 1996年:旅遊業:寬容與和平的因素 (Tourism: a factor of tolerance andpeace) 1997年:旅遊業:21世紀創造就業和倡導環境保護的先導產業 (Tourism: aleading activit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for job creation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998年:政府與企業的夥伴關系:旅遊開發和促銷的關鍵 (Public-privatesector partnership: the key to tourism development andpromotion) 1999年:旅遊業:為新千年保護世界遺產 (Tourism: preserving worldheritage for the new millennium) 2000年:技術和自然:21世紀旅遊業的雙重挑戰 (Technology and nature:two challenges for tourism at the start of the 21st century) 2001年: 旅遊業: 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間對話服務的工具。 (Tourism:instrument at the service of peace and dialogue betweencivilizations) 2002年: 經濟旅遊: 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Ecotourism, the key to sustainabledevelopment) 2003年: 旅遊:消除貧困,創造就業和社會和諧的推動力。 (Tourism: a driving force forpoverty alleviation, job creationand social harmony) 2004年:旅遊拉動就業 2005年:旅遊與交通——從儒勒-凡爾納的幻想到 21 世紀的現實 2006 年:旅遊讓世界受益 (Tourism Enriches) 2007年:旅遊為婦女敞開大門 (Tourism opens doors for women) 2008年:對氣候變遷挑戰的旅遊回應 (Tourism Responding to the Challenge of Climate Change) 2009年:旅遊:慶祝多樣性 (Tourism - Celebrating Diversity) 2010年:旅遊與生物多樣性 (Tourism and biological diversity) 2011年:旅遊??連接不同文化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