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旅遊業發展規劃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是未來五年我國旅遊業發展的行動綱領和基本遵循。勇先創景專發現屬,「十三五」期間,在我國旅遊業實現的四大目標中,鄉村旅遊放在了推動發展八項之一,與精品景區、紅色旅遊等並列其中。而在優化空間布局時,古村落旅遊目的地和民俗風情旅遊目的地也列在推進八大類特色旅遊目的地的建設之內。從中可以體味國家對鄉村旅遊的重點關注。提到鄉村旅遊的主要有:1. 實施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推進農副土特產品通過旅遊渠道銷售,增加農民收入;2. 實施鄉村旅遊創客行動計劃,推出一批鄉村旅遊創客基地和以鄉情教育為特色的研學旅行示範基地;3. 開發連接旅遊景區、運動基地、特色小鎮的低空旅遊線路,等等。
『貳』 如何實現我國旅遊業發展的目標,你認為政府、旅遊企業、旅遊院校及旅遊從業人
如果實現我國旅遊業的發展目標,因為這一政府旅遊一體也越發越是正常,不做的應該旅遊行業是挺好的,旅遊行業這湯不錯,旅遊企業是不錯的啊!
『叄』 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1 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1)要切實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力爭全國人口2000年要控制在13億以內,2010年要控制在14億以內。
(2)要認真執行計劃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一對夫妻只生育一個孩子,嚴格控制多胎生育,並把控制農村和流動人口作為計劃生育工作的重點,積極推行計劃生育同發展農村經濟、脫貧致富和建立文明幸福家庭三者相結合。
(3)要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觀察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逐步建立起適應老齡化社會所需要的養老保障體系,提倡家庭子女贍養和組織老年自養。
1.2 堅持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
(1)堅持資源開發和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2)統籌規劃國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3)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治理。目前危害我國生態環境的因素有:土地退化、林草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礦產資源不合理開發、生物多樣性銳減。故要努力改善生態環境。
2.制定經濟、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規劃
2.1 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面臨著發展經濟和改善環境的雙重任務。對於我國來說,可持續發展的第一位任務是發展,既要滿足當代人的基本需求,還要為子孫後代著想。在當前以及今後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我們都必須毫不動搖地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各項工作都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來開展。因為無論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質的提高,還是資源的有效利用,環境和生態的保護,都有賴於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是我們辦一切事情的基礎,也是實現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根本出路。同時,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人以及資源、環境的支持。高素質的人、豐富的資源和優化的環境是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基礎和條件。經濟發展要受到人口、資源、環境的制約,經濟發展必須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否則,經濟發展難以持久,甚至人類生存將受到威脅。因此,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只有把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起來,把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才能使國民經濟逐步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達到可持續發展。
2.2 人口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從長期和總體上觀察,人口與資源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制約可持續發展的終極因素。就短期(一定歷史階段)和個案(具體國家或地區)說來,資源豐富不等於發展快,資源貧乏不等於發展慢,甚至可能出現相反情況;但將人類社會作為長期歷史過程和將世界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則人口、經濟、社會的發展最終都離不開自然資源,一切發展都是資源的物質變換。發展同資源緊密相聯,是自己已有資源或通過貿易等手段取得所需資源的物質變換過程,直接或間接受制於資源的供給。
我國在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人口增長與資源短缺的矛盾決定了我們必須走節約資源消耗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2.3 人口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從一個特定角度觀察,一部人類發展史就是人口與環境互相作用的歷史。一方面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一定的環境,環境質量對人口的數量、質量、分布等產生重要影響;另一方面人口數量、質量和結構的變動直接作用於環境,尤其是人口數量長期持續的增長,引起不同程度的環境惡化,已經開始危及到人口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我國已經摒棄了先建設、後治理,以犧牲環境質量為代價的發展模式,確立了先治理、後建設的方針,保護環境與控制人口一樣並駕齊驅於基本國策之列。
3.選擇有利於節約資源的產業結構和消費方式,建立資源節約型的國民經濟體系。
3.1 制定和實施有利於節約資源的產業政策,通過產業政策的調整,減少對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破壞。要嚴格限制那些能源消耗高、資源浪費大、環境污染嚴重的產業和企業的發展,大力發展質量效益型、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產業,要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限制發展污染嚴重的產業,對污染危害較大的企業限期治理,合理布局工業生產力,合理利用自然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增強企業防治污染的能力。
3.2 合理布局工業生產力,根據優化資源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原則,制定工業發展的地區布局規劃。要在不同地區建立起符合國家總體發展要求的合理利用資源的主導產業,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
3.3 提倡崇尚節儉的消費方式。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少,不僅決定了我國居民食物和衣著的消費要節儉,而且人均居住面積和人均道路都不能太寬綽。總之,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費應當是方便實惠型的。
4.要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同依法治國、加強法制建設結合起來。
4.1 要加快控制人口、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立法工作。
4.2 開展各種形式的執法監督,建立和完善法律監督、行政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相結合的監督體系和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協調管理機制和執法監督機制。
『肆』 十二五旅遊規劃的十一五時期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旅遊業取得明顯突破的時期。主要表現為: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結構逐漸優化,產業素質明顯提升,產業功能有效釋放。
在經受四川汶川地震、國際金融危機、甲型H1N1流感等諸多不利因素沖擊下,旅遊業表現出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調控能力,通過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化危機為轉機,我國旅遊業在各行業中率先實現復甦和增長,旅遊業總收入首次突破一萬億元,國內旅遊總人數首次突破20億人次,入境旅遊人數、旅遊外匯收入首次進入全球前五位。在全國旅遊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確立的總體發展目標。
旅遊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明顯突破,基本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旅遊產品結構,相對完善的旅遊服務功能、具有競爭力的現代化旅遊產業體系,並形成了以國內市場為主體、三大市場協調發展的格局。
產業競爭力明顯提升,旅遊要素發育更加成熟,旅遊投融資體系不斷完善。度假產品、專項旅遊產品、旅遊新業態成為投資熱點,海外上市成為新興旅遊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其他產業開始介入旅遊業,加速了旅遊產業的市場化進程。
旅遊業日益受到社會關注,成為擴內需、調結構、促增長、惠民生的重要力量,在旅遊產業地位上取得重大突破,全面融入國家戰略體系。國務院明確要求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陸續實施了《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加快發展旅遊業促進就業的指導意見、加快發展鄉村旅遊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戰略措施。
服務國家外交戰略取得明顯突破,積極實施對外開放,國際旅遊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進一步確立了世界旅遊大國地位。
『伍』 (2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我國政府制定的旅遊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旅遊業增
(1)①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消費水平會不斷提高。發展旅遊產業能滿足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改善消費結構;(5分) ②消費是生產發展的目的和動力。滿足群眾的旅遊消費需求,有利於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5分) ③擴大內需特別是國內消費需求是我國的重要方針。滿足人民群眾的旅遊需求,有利於協調投資與消費的關系,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4分) (2)①該市政府通過舉辦座談會等方式,對決策加以研究,聽取專家的意見,集中學者的智慧,這是公民通過專家咨詢制度參與民主決策,有利於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從這個意義上,題中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4分) ②另外,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途徑還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從這個意義上說,題中觀點是片面的。(4分) ③當然,公民參與民主決策,還有助於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有利於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實施;有利於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4分) 『陸』 新中國旅遊業發展可分為幾個階段,每個時期有什麼特點 旅遊業40年經歷了四大階段: 一、初創階段(1978-1986年) 1978年、1979年,國家為改革開放大局所需提出「大力發展旅遊事業」。 國家第一個關於旅遊業發展的戰略性文件——《國務院關於加強旅遊工作的決定》(1981年國務院80號文件)有兩個定位: 1、雙重性質雙重目標,「旅遊事業在我國既是經濟事業的一部分,又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旅遊業發展要「政治經濟雙豐收」,這是用以確定旅遊業「中國式道路」特徵的定位; 2、把旅遊放在經濟領域中比較、調試後的定位,「旅遊事業是一項綜合性事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一項不可缺少的事業」。 這也是第一次關於產業重要性的精準定位,為旅遊業在40年「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大發展中「選對跑道」「對上表」。 二、產業化進程階段(1986-1998年) 從1986年國民經濟「七五」計劃,到199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旅遊業明確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1981年,國務院主持制定了旅遊業第一個發展規劃,在5年後列入國家第七個國民經濟發展計劃。5年實踐、5年探索有多難可以想見,最終這個《規劃》敲定了作為「國民經濟一個組成部分」的產業應該有的基本政策體制保證,旅遊業在國民經濟的軌道上開始了產業化進程。 (6)我國旅遊業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 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 旅遊業從業務種類劃分看,主要有3種類型 : 1、組織國內旅客在本國進行旅行游覽活動 。 2、組織國內旅客到國外進行旅行游覽活動。 3、接待或招徠外國人到自己國家進行旅行游覽活動。 『柒』 我國的旅遊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有本書叫做《旅遊地產改變中國》 對於趨勢的發展有多的介紹,可以關注下: 『捌』 我國旅遊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有哪些 中國旅遊業的現狀及問題、新形勢下中國旅遊 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新形勢下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對策.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相關對策:一、各級政府應高屋建瓴,制定更有利於新形勢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及發 展規劃,加強宏觀管理.二、旅遊產業要摒棄固有的個別利益觀念,放棄惡性競爭,高瞻遠矚,做大做強,以適應新形勢的挑戰.三、從中國旅遊業的弱項入手,積 極開展旅遊商品的開發與研製,加大旅遊購物收入在旅遊總收入中所佔的比例,以適應旅遊者對旅遊商品需求差別化的新形勢.四、樹立中國良好的旅遊形象,加大 旅遊促銷比例,擴大國際知名度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