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文化旅遊產業無質量無創意的看法
Ⅰ 如何加速發展生態旅遊,文化旅遊,提高旅遊消費的層次和質量
其實做生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的工程,並不是種幾棵樹,栽幾朵花那麼簡單。要從了解生態系統結構,層次,從而去保護它,增加生物多樣性出發,這樣才是真正做生態。生態旅遊也不僅僅是呼吸呼吸新鮮空氣,看看🌸,拍拍照那麼淺層次,可以讓旅遊者了解這片生態系統的結構,成分等等,以增長知識。
Ⅱ 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如何選擇
專家預測:未來,文化旅遊的市場空間將有望達到2萬億元。在這個背景下,把文化與旅遊攥成「拳頭」,既抓住了文化與旅遊的內在聯系,又順應了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相融合的規律。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應在以下四個方面發力。
1、聚焦「大融合」,在統籌兼顧上發力。推動文化旅遊產業提速增效,必須以統籌全局的視野加快推進「三個融合」,充實完善旅遊產業內容、促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撬動地方經濟騰飛。
2、規劃「大項目」,在強化支撐上發力。文化旅遊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一個個項目的支撐。當前,正從點狀開發、線路統籌向區域聯動轉變,必須通過區域內規劃布局和實施重大項目,充分發揮項目建設在優化結構中的強大引擎作用,推進文化旅遊產業聚集發展,在更大時空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發休閑、體驗和度假型產品。
3、開發「大產品」,在有效供給上發力。需求決定供給,供給引領消費。當前,我國文化旅遊產品「有效供給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旅遊領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問題。為此,必須以「用戶為王、體驗至上」為核心,充實完善旅遊產品供給、優化旅遊產品結構,更好地順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滿足快速增長的大眾化、個性化旅遊消費需求。
Ⅲ 文化旅遊如何提升品質
(一)旅遊產品人性化
旅遊產品人性化就是要求旅遊企業提供以人為本的服務,在這里旅遊產品已不僅僅局限於有形產品,還包括無形的服務、管理等。這就要求旅遊企業在旅遊硬體和軟體是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
1、硬體上,根據旅遊者的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人性化的旅遊設施。旅遊硬體設施是人們用肉眼所能觀看到的,而且也是人們在最短時間內能對它做出反應的,也就是人們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對於旅遊者是重要的,它能決定人們用怎樣的心態完成這次旅遊經歷。舒適、醒目的設施會給旅遊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預示著潛在的、長遠的效益;相反,則會是短期的效益。在這里,旅遊者的滿意度取決於旅遊者對硬體設施的第一美好印象,因
此對旅遊硬體設施要做長遠的規劃。
2、軟體上,根據旅遊者的感受提供符合人性需求的無形的旅遊產品(服務)。無形產品往往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易被忽視,但事實上,較之於有形產品,無形產品對旅遊者更有深遠的影響力,而旅遊企業履行道德的行為是這些無形的旅遊產品真正體現人性化的前提和必由之路。所謂道德的行為,在倫理學意義上,就是在一定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為有利於他人和社會的道德行為。也就是說,旅遊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履行其有利於旅遊者和社會的道德行為。道德的行為和不道德的行為對旅遊企業來說只是一念之差,但這一念之差完全可能導致企業不同的發展道路和發展狀況。道德的行為可以使企業走向良性的循環,而不道德的行為會使企業走向惡性循環,也就是僵死的邊緣。道德的行為具體表現為:對旅遊者要誠實守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曾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同樣,對企業而言也是如此,企業的信譽是深入人心的廣告,是不屬廣告的廣告。企業信譽的建立和信譽度的不斷增強靠的是產品質量,更要靠樹立高質量產品的生產全過程的責任心,靠全方位的服務承諾的兌現。服務承諾是企業信譽的直接張揚,在激烈的國際經貿活動的競爭中,服務承諾是增強信譽度的重要舉措。這里的產品即旅遊產品,也就是旅遊服務。因此,旅遊企業要對旅遊者堅決地履行其服務承諾,具體表現為旅遊企業不降格服務,即不降低原來約定的等級標准;不擅自增減旅遊項目;不延誤游覽日程和時間;不以次充好欺騙旅遊者等等。對社會要有責任心。不要為了局部的利益而損壞社會整體的利益。比如說生態環境問題,旅遊企業不應為了自己的利益需求而破壞自然資源。否則,是不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