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旅遊特色小鎮
① 如何打造特色旅遊小鎮
近些年,關於特色城鎮打造的項目都是一躍而起,頗有要成為我國產業發展的最熱門之勢,社會資金不斷湧入,以各類名義想要在特色城鎮建設上面分一杯羹,然而因為從小鎮建設到實施方案落地是一套相當專業且很復雜的流程,也迫使部分資本保持觀望,特色文化旅遊小鎮是諸多業態中最受大眾青睞的
文化小鎮
打造文旅特色小鎮的五大關鍵因素
1.找準定位與特色
尋找大IP:IP對文旅小鎮來說格外重要,可以說IP就是文旅小鎮的靈魂。迪士尼擁有無數大IP,所以迪士尼樂園在全世界長盛不衰。
開發與「IP」相應的產品:運營文旅小鎮一定要從當地特色入手,確定當地某一文化或景觀特色為核心IP,加以延伸擴展,如果沒有一定資源基礎,盲目引進外來文化,很可能是沙地上蓋樓,IP沒法為文旅小鎮賦能,最後成了徒有建築的殼。
找到大IP,圍繞IP,進行包裝升級,開發相應的產品。以北京古北水鎮為例,坐落在司馬台長城腳下,水鎮依託司馬台遺留的歷史文化,打造出長城腳下的夜遊「八大名玩」,如登長城,提燈夜遊司馬台;聆長城,浪漫水舞秀。2016年升級改造後,根據資料,2017
年古北水鎮營業收入9.79 億元,同比增長35.16% ,足見挖掘IP的效果。
文化小鎮
2.交通便利
毗鄰大城市、高鐵火車站等大型交通樞紐。文旅小鎮中很大一部分是親子游,家庭普遍採用駕車的出行方式,交通便捷可成為小鎮的一大優勢。
3.打造完善的配套服務設施
特色小鎮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小鎮猶如一個小型城市,本地居民與遊客共生。針對兩者,應該建設相應配套服務,讓小鎮的生態鏈完整。
商業配套
在IP的打造過程中,文旅越原始越好,越民族的越好。可是遊客選擇體驗原汁原味文化,卻不會願意接受原始的住宿環境。
隨著國內旅遊消費升級,遊客的旅遊需求也會越來越高,在小鎮建設完善的配套措施,如商業配套酒店、餐館、商店、民宿等,引進的配套業態越豐富,遊客的體驗感越好,與此同時,配套措施的綜合收益也會提高小鎮的贏利點。
生活配套
搭建醫療、教育、行政管理等小鎮公共設施體系,服務本地居民。如萬科良渚文化村以五分鍾的步行速度建立生活配套體系,生活配套上建設學校、幼兒園、圖書館、門診等,商業配套上建設創意街區、食街、酒店等,將良渚文化村的日常生活與詩意遠方融合。
文化小鎮
4.做好OTA營銷,打造網紅景點
無朋友圈不旅行,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APP和社交網路是現代人必不可少的兩樣。特色小鎮運營,一是要在OTA上建立完整的預訂網路,爭奪客源;另一方面要主動營銷,打造網紅景點,藉助遊客的二次擴散,提升文旅小鎮的知名度,形成正循環,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打卡。
② 國內旅遊特色小鎮都有哪些類型
旅遊特色小鎮是以文旅產業植入為特色的小鎮,前瞻產業研究院根據文旅產業在小鎮當中的地位不同,將文旅特色小鎮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旅遊驅動型。旅遊產業佔主導地位,在資源方面有獨特性和吸引力,其他產業發展不充分,烏鎮和古北水鎮是典型代表,需要以全域化的理念打造,實現從景點旅遊到全域旅遊。
第二,雙產業型。即旅遊產業和特色產業疊加融合,旅遊功能比較完善,屬於復合型特色小鎮,以影視和旅遊為主導的橫店影視城是典型代表,該類型需要充分發掘和放大主題特色,拓展要素,延伸功能。
第三,旅遊從屬型。即鮮明的特色產業基礎,旅遊產業為從屬產業,旅遊功能相對薄弱,屬於生產型特色小鎮,目前的基金小鎮、襪業小鎮等都屬於該類型,需要利用已有經濟基礎,推進城旅共融、主客共享。
③ 如何建立兼具觀光旅遊與文化傳統意義的特色小鎮
這類小鎮是利用原有的生態景觀進行科學選址,深度打造,充分發掘當地旅遊資源,把山水風光與當地人文文化聯系起來,把民風民俗聯系起來,通過研究升華,使之發揚光大,讓遊客不僅觀賞了山美水美,還能享受到極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文化。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如何打造旅遊類特色小鎮,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或花團錦簇,或湖光山色。一切景區的開發與挖掘都建立在自身資源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避免了景區雷同化。
二、依託當地悠久的歷史資源,增加了景區的文化內涵。如埃吉桑鎮保持完好的中世紀建築,以及盧塞恩的教堂橋、文藝復興時期的老店等。
三、充分挖掘當地的文化特色,通過大型節慶等增加景區吸引力。如埃吉桑小鎮當地的葡萄酒文化、葡萄酒節慶,以及音樂小城盧塞恩的國際音樂節等。
四、濃郁的藝術氛圍。如突尼西亞的畫家、藝術家,以及波西塔諾小鎮的電影作品。
五、避免過度商業化。
對於旅遊小鎮,不僅僅是旅遊產業的集聚和融合,其所具有的特色文化魅力,也是特色小鎮的重要元素。必須注重營造生態、環保、養生、宜人的休閑文化。
④ 中國著名特色小鎮有哪些
特色小鎮所包涵的內容無非是四個方面:產業、文化、旅遊、社區。這四個方面中,社區一定不能遺漏,小城鎮里一定要有社區,因為小鎮必須是有人居住才有生命。一定要把當地居民和社群留下來,才叫城鎮。
特色小鎮都「特」在哪裡?
為什麼能「特」起來?自然資源、歷史傳承、區域經濟支持、政府推動、領袖人物?
這些「特」以及「特」的緣由具有可復制性嗎?值得學習和借鑒的點在哪裡?比如傳統歷史和資源型旅遊小鎮如何升級?
⑤ 特色小鎮和旅遊小鎮,你分得清它們的區別嗎
作為與古鎮有很大相似性的特色小鎮,其首先注重的是生產和生活,然後才是文化和旅遊,文化與旅遊只是特色小鎮生產與生活的衍生品。
特色小鎮規劃機構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特色小(城)鎮主要指聚焦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不同於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台;目的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並發揮城鎮化對新農村建設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小(城)鎮發展與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區功能相結合、與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與服務「三農」相結合;形成一批集聚高端要素、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特色鮮明、富有活力和競爭力的新型小城鎮。
對於旅遊特色小鎮,旅遊產品、產業乃重中之重。首先在小鎮區域內或附近要有旅遊核心吸引物,然後圍繞旅遊及相關文化設計產品,布設業態,這種業態當然也以休閑旅遊產業為主。對於旅遊小鎮,不僅僅是旅遊產業的集聚和融合,其所具有的特色文化魅力,也是特色小鎮的重要元素。
⑥ 現在有什麼文化類的特色小鎮
根據主導產業定位,文化類特色小鎮是擁有大遺址、傳統村落、文物建築、特色傳統工藝、傳統戲曲、紅色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等獨特文化資源,能夠提供文化創意產業、傳統工藝、藝術品、創意設計、文化旅遊等具有鮮明區域特點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特色小鎮。
⑦ 旅遊特色小鎮策劃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特色抄小鎮是面向未來的新產業襲生態和成長空間,新常態下建設「特色小鎮」,主要是融合產業轉型升級、文化資源挖掘、旅遊品牌打造等功能,成為傳承文化和推進城鄉統籌的平台,實現產業、文化、旅遊、生態、社區功能的疊加,做到「特而強」「聚而合」「小而美」。
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小城鎮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一是農民收入提高帶來機遇,二是產業轉移和農民工回鄉創業帶來機遇,三是高鐵、公路、橋梁、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成和完善帶來機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變化帶來機遇。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鎮建設理當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突破口。
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基於多年農業農村規劃設計經驗和實踐案例,認為特色小城鎮的規劃設計,要根據區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自身核心競爭力進行規劃設計,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游則游是根本原則。對於一些距離大中城市比較近的城郊地區,具備交通方便快捷、區域旅遊要素多、民俗文化深厚、主題特色鮮明、地形地貌獨特等條件的,在規劃設計和後期建設運營上,應大力結合鄉村旅遊發展,通過鄉村旅遊帶動特色農產品銷售,解決農村就業,提供回鄉創業空間,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特色小城鎮。
⑧ 終於搞清楚,特色小鎮,文旅小鎮是什麼,怎麼做了
特色來旅遊小鎮建設源於19世紀中期源國外的鄉村旅遊。來自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的專家稱,近年來,鄉村旅遊在我國悄然興起,已成為旅遊業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成為拉動假日經濟的新增長點。旅遊小鎮開發豐富了旅遊地產開發的內涵,拓展旅遊資源開發形式,促進旅遊業的轉型升級。
旅遊小鎮的開發一定要堅持小型化、慢節奏、景觀性、可持續發展、低能耗、景觀多樣化、理性開發的理念,旅遊小鎮在開發時要注意打造生態人居型、歷史文化型、民族民俗型、特色產業型、旅遊接待型、主題創意型、復合型等不同類型特色突出的旅遊小鎮。
⑨ 全國特色小鎮 和中國特色小鎮的區別
特色旅遊小鎮建設源於19世紀中期國外的鄉村旅遊。來自山合水易規劃設專計院的專屬家稱,近年來,鄉村旅遊在我國悄然興起,已成為旅遊業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成為拉動假日經濟的新增長點。旅遊小鎮開發豐富了旅遊地產開發的內涵,拓展旅遊資源開發形式,促進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旅遊小鎮的開發一定要堅持小型化、慢節奏、景觀性、可持續發展、低能耗、景觀多樣化、理性開發的理念,旅遊小鎮在開發時要注意打造生態人居型、歷史文化型、民族民俗型、特色產業型、旅遊接待型、主題創意型、復合型等不同類型特色突出的旅遊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