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展貴州旅遊事業演講稿
① 貴州是如何發展旅遊的
貴州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盤活廣泛分布於農村地區、貧困山區、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發展污染小、收益好的旅遊產業,成為貴州脫貧攻堅的「看家法寶」。
② 貴州省旅遊發展的論文2000千字
貴州省本身就是旅遊大省,因地理環境決定了貴州以山、水、石、林為主線的旅遊環境,而紅軍長征更是為貴州旅遊增添了不少旅遊聖地。
古鎮、紅色旅遊、自然融洞、瀑布景觀、民族文化等組成了貴州旅遊的特色,貴州旅遊發展這個做論文,這個課題就太廣了,建議會貴州的某一個旅遊點上去以小見大吧,多在網上查查資料!
③ 如何加快貴州旅遊業發展和提高假日經濟
首先必須是旅遊產品的豐富,貴州自然觀光豐富,利用好這些資專源做休閑游、體屬驗游產品。同時開放獨特的旅遊產品,如:景區景色明信片、特產再加工(梵凈山的石頭做成小蘑菇雲假山、金絲猴玩具、妥樂的銀杏乾果、銀杏營養粥、銀杏葉書簽、黃果樹瀑布假山模型、黃果做的小橘燈、瀑布魚、以黃果樹景區旅遊地圖為背景的尋寶樂園游戲產品)
還有就是宣傳,從內向外的爆發式推廣
④ 關於風土人情多彩貴州的演講稿怎麼寫
蓮花又叫荷花,是一種水生植物.根系生於污泥之中,綠葉浮於水面.夏日,蓮就搖曳於清水、綠葉之間,似九天仙姝,或玉潔冰清,或高貴艷麗.美、妙,清香,使人愛慕之心油然而生,尊敬之情從心而發,自然而成.蓮,花中之君子也,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也.這是宋朝大儒周敦頤先生在《愛蓮說》一文中對蓮花的描寫與評價.如果說這幾句話是先生對蓮的風韻、風骨的描寫與評價,那麼下面這段話則當是對蓮之神韻,蓮之本質最透徹最精闢的描寫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出於污濁而不污濁,長於淤泥而無污垢,生出的是清香,是美麗,這就是蓮.蓮是美麗的,蓮是高貴的.正因為如此,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士大夫、英雄豪傑,都把蓮看做自己嚮往的一種人生境界.把蓮作為自己人生修養的楷模.在污濁的社會,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蓮給了人們多少信心、勇氣,使人們勇於堅守真、善、美,抗擊假丑惡.有多少人像蓮一樣在污濁中,在黑暗中,放出清香、美麗,放出光明,放出心香一縷,心光一片,照亮一片世界,造就一片清涼.世人愛蓮之美,敬蓮之風雅與氣質,又稱它為出水芙蓉.如果說蓮在俗世生活中為人們所愛.那麼蓮花在東方的佛教中就更為人所稱道.蓮花的完美,超凡脫俗之氣被視為永恆超越的精神象徵.在廟堂的壁畫,雕塑與典籍中,諸佛與大菩薩常常端坐於蓮花之上.在此,蓮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象徵.它寄託著人們對永恆,對未來,對超越而美好世界的渴望與理想.朋友,或許我們並不是一個佛門的修行者,就如席慕蓉所說:「不能像佛陀般靜坐於蓮花之上,我是凡人,我的生命就是這滾滾凡塵,這人世的一切我都希求,快樂啊憂傷啊,是我的擔子我都想承受……」但是既然我們是人,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幸福美好世界與生活的渴望卻都應一致的,那麼,願我們每個人都能象蓮花一樣給世界放出一縷清香,裝點一分美麗.
⑤ 貴州旅遊事業的發展有哪些優勢,又有哪些不足
分析南方地區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⑥ 結合貴州省情,為貴州省旅遊發展獻計獻策
對於貴州旅遊的發展來說,這就要內外一起努力了,怎麼說呢:
對內,各旅遊目的地要加強素質教育宣傳和基礎設施建設。可能你認為我說的有點虛,但事實確是如此,你到各旅遊景點看下,到處都是垃圾,怎麼看都不爽。
像茂蘭自然保護區,那邊的旅遊景點確實很好,但路都不好走,到裡麵食宿都很固難,在好又有幾個人會走呢。
在說對外吧,對外的宣傳得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了,這個不是某個人或某個團體能幹得了的事。還有在宣傳的時候要把文化也融入進去,這才是重點,要不然別人也不知道你的獨特之處。
為什麼埃菲爾鐵塔那麼出名,不就是一個鐵架子嗎,哪裡沒有呢,大家想過這個問題嗎?
⑦ 簡要論述貴州旅遊業的發展變化
貴州旅遊業的發展變化:
產業規模呈現投資提速、主體壯大、實力增強的良好態勢。
2013年實施「100個旅遊景區建設工程」以來,全省「100個旅遊景區」累計簽約建設項目477個,簽約金額2063.09億元,到位資金622.95億元,完成投資689.71億元,建成旅遊項目2018個。
「十二五」以來,全省5A級景區從2家增至4家,4A級以上景區從18家增至61家,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3家。旅行社從260家增至356家,星級酒店增至349家,旅遊客運車輛增至1500餘輛,持證導游突破1.2萬人。
「十二五」前4年,我省旅遊業主要指標實現了年均23%左右的增長,預計2015年全省接待遊客可實現3.6億人次左右,旅遊總收入可達3500億元左右,分別是2010年的2.79倍和3.3倍,旅遊業主要指標綜合排位列全國15位,實現了旅遊大省的階段性發展目標。
(7)如何發展貴州旅遊事業演講稿擴展閱讀:
貴州省旅遊業的優勢——旅遊資源的種類多樣:
貴州省在旅遊方面的資源很多,貴州是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風光,有大量的具有開發價值的旅遊景點,擁有多個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地質保護公園、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主要旅遊資源包括梵凈山、雷公山、雲霧山、黔靈山、石林、黃果樹瀑布、赤水十丈洞瀑布、荔波小七孔、威寧草海、清鎮紅楓湖、織金洞、興義萬峰林等。同
⑧ 關於遵義的歷史,旅遊景點和名人演講稿
今遵義市,春秋戰國時期,曾是巴、蜀、夜郎等邦國的領地。秦漢時期置犍為郡。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為播州。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州改置遵義軍民府(隸四川)、平越軍民府(隸貴州)。清初,遵義府改屬貴州省。辛亥革命後,廢棄府的建置。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貴州省設11個行政督察區,黔北為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先設桐梓,後遷遵義縣城(即今紅花崗區)。1949年11月黔北各縣先後解放,設置遵義專區後,稱遵義地區,今為遵義市。
遵義因其歷史和地域獨特的原因,而形成了以酒文化和長徵文化為主線的獨特地方文化藝術,在其文化的深層里,依稀可以看到巴蜀文化睿智休閑的靈氣,和本土少數民族勤勞、質朴、驍勇的銳氣。從現存文物上看,位於紅花崗南郊的楊粲墓,其墓室石刻工藝精湛,結構規模宏大,墓內殘存的銅鼓,陶器等物都工藝精細,文飾雕鐫,其與其他中原同時代文物相比,並不遜色,可見當時遵義的文化藝術已相當發達。到近現代,更是名人輩出,鄭珍、莫友芝並稱西南儒宗,名重晚清儒林;黎庶昌兩度出使日本,至今飲譽扶桑;殿試探花楊兆麟,可惜未展英才而卒;活躍於30年代文壇的才女盧葆華,雖英年早逝,卻才華橫溢;國內近代文壇前輩,著名文學家蹇先艾等都是出自遵義。綜觀遵義歷史與文化,從漢代「三賢」盛覽、舍人、尹珍,清代「三儒」鄭珍、莫友芝、黎庶昌,到瓶底會議和抗戰期間浙江大學的遷臨,遵義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以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和長征精神為文化依託,融時代精神,形成了與時俱進的遵義文化藝術,她是黔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遵義會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黔北小城遵義一幢兩層灰磚小樓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
會議內容
會議首先由在中央負總責的博古代表中央作反對敵人第五次「圍剿」的總結報告,史稱正報告。
博古的報告稱中央紅軍在根據地反對敵人第五次「圍剿」失利的原因,主要歸咎於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力量的強大,強調當時白區反帝反蔣運動沒有顯著進步,瓦獾芯墓ぷ髯齙貌睿位髡秸溝貌還唬韝蕕鞀ハ嗯浜喜還幻芮校約案蕕氐暮蠓轎鎰使┯ぷ髏揮凶齪玫瓤凸墼頡6浴叭送擰痹誥輪富由系拇砦笤蚯崦璧矗傅煤萇伲負趺揮猩婕啊?博古作報告時,毛澤東用一支白桿子的鉛筆將不同意報告的意見,記在裁好的一疊毛邊紙上。
博古後來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會上的發言中說:「在這個會議上,我個人是不認識錯誤的,同時不了解錯誤,我只承認在蘇區工作的政策上有個別的錯誤,在軍事指導上有個別政策的錯誤,不承認是路線的錯誤,不承認軍事領導上的錯誤。」
博古報告完畢後,周恩來代表軍委作關於反對敵人第五次「圍剿」的軍事工作報告。
周恩來的報告,較客觀地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戰爭以來的全部情況,實事求是地談到此次反「圍剿」紅軍在戰略戰術諸方面存在的問題,並主動承擔了個人在指揮戰爭中應負的責任.周恩來報告完後,由洛甫根據會前所寫的提綱,作批判「左」傾機會主義錯誤軍事路線的報告,史稱反報告。
洛甫的報告批評「三人團」在指揮紅軍反對敵人第五次「圍剿」中錯誤的戰略戰術原則。這些錯誤表現為:堡壘對堡壘;兵力分散;在軍事上不知利用十九路軍事變,打擊蔣介石;在戰略轉移與突圍行動上犯了逃跑主義錯誤;在部隊不利的情況下,仍堅持去湘西會合紅二、紅六軍團,是機械的戰略方針作祟的結果。
洛甫的報告,實際上代表了毛澤東、王稼祥的意見,更多的是毛澤東的意思。因為長征出發後,他們三人較多的時間住在一起,經常交談。毛澤東經常向他們解釋五次反「圍剿」中紅軍應該運用怎樣的戰略戰術去打破敵人的「圍剿」。由於洛甫當時是政治局常委,他來作報告是較為合適的。
三個報告作完後,第一個發言的是毛澤東。毛澤東首先表態不同意博古的報告。他指出,博古的報告對第五次反「圍剿」受挫的原因,在政策與策略方面的失誤談得少,甚至迴避,目的是為自己的錯誤辯護(其中也包含博古當時未能認識清楚的有些問題)。毛澤東指出,「三人團」在指揮紅軍對付敵人的第五次進攻時,其錯誤歸納起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進攻中的冒險主義。第二階段是防禦中的保守主義。第三階段則是退卻中的逃跑主義。
接著毛澤東具體分析了敵人的一、二、三、四次進攻時一紅軍為什麼能夠取勝,而敵人第五次進攻時紅軍失利的原因。
毛澤東說,第一次反「圍剿」時,敵軍是10萬,而紅軍只有4萬,是2.5比1;第二次反「圍剿」時,敵軍20萬,紅軍4萬,是5比1;第三次反「圍剿」時,敵軍30萬,紅軍3萬,是10比1:第四次反「圍剿」時,敵軍50萬,紅軍5萬,仍是10比1:第五次反「圍剿」時,敵軍50萬,紅軍5萬余,不包括地方武裝,仍然是10比1,為什麼這次反「圍剿」紅軍會失敗得那麼慘?前四次反「圍剿」,各根據地同樣是被敵人分割的,根據地范圍比第五次反「圍剿」時還要小,瓦解敵軍白區工作的開展也很有限,為什麼我們卻贏得了勝利?其實,根據地人民經過四次反「圍剿」斗爭的勝利,後方支前的工作是做得很出色的,根據地內的土地革命、經濟建設的開展也是好的:在「一切為了前線上的勝利」的口號下,廣大群眾參軍參戰,革命積極性空前高漲;擴紅運動形成熱潮,10萬工農積極分子武裝上前線,紅軍力量空前擴大;前方紅軍的財政、糧食和其他物質上的需要,都得到了供應和保證,這些都是粉碎敵人進攻的有利條件。
毛澤東還批評了李德的錯誤指揮:只知道紙上談兵,不考慮戰士要走路,要吃飯,也要睡覺,也不問走的是山地、平原還是河道,只知道在戰略圖上用筆一劃,限定時間打。這實際上是一種瞎指揮。
朱德發言說,如果再繼續這樣的領導,我們就不能再跟著走下去。
周恩來在發言中堅決支持毛澤東對「左」傾軍事路線的批判,全力推舉毛澤東為黨和紅軍的領本由。
出席會議的人,大多贊同洛甫的報告和毛澤東的發言,不同意博古的報告。只有凱豐替博古辯護,他在會上狂妄地對毛澤東說:「你懂得什麼馬列主義,你頂多是多看了些《孫子兵法》!」
毛澤東認為,《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軍事著作,借鑒它並沒有什麼壞處,他估計凱豐連這本著名的兵書都沒有看過,只知道崇尚外國的東西。和博古一樣,只會生吞活剝地照搬馬列主義的字句,教條主義地對待中國革命。於是,他在會上反問凱豐:「你讀過《孫子兵法》沒有?你知道《孫子兵法》一共有幾章?」問得凱豐啞口無言,因為他根本沒有看過《孫子兵法》。
會議決議
(1) 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
(2) 指定洛甫同志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中去討論。
(3) 常委中再進行適當的分工。
(4) 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為軍事指揮者,而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遵義會議完畢後,中常委即分工,以「澤東同志為恩來同志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 遵義會議之後,洛甫在黨中央負總責,處理中央日常工作,但黨的政治領導主要由毛澤東負責。鄧小平曾經指出:「遵義會議以後,毛澤東同志對全黨起了領導作用……盡管名義上沒有當什麼總書記或軍委主席,但實際上他對軍隊的指揮以及重大問題上的決策,都為別的領導人所承認。」
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是我黨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轉折。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的黨走上成熟的黨的標志。
1935年2月5日,紅軍一渡赤水米到雲貴川三省交界的雞嗚三省,洛甫代替博古在中央負總責。3月11日,紅軍在三度赤水途中,中央在遵義縣的苟壩成立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三人軍事小組,全權指揮軍事。在當時一戰爭環境中,它是中央最重要的領導機構。毛澤東進入三人軍事小組,表明了新的中央的領導地位在全黨得到進一步鞏固,也標志著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遵義會議所要解決的組織問題至此才大體完成,從而使紅軍贏得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擺脫數十萬敵軍圍追堵截的巨大勝利。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軍事領導體制的建立,對當時的領導核心來說,有一個認識與加深理解的過程,隨著革命的發展與不斷實踐而為全黨所接受。
⑨ 有關多彩貴州文明與旅遊發展的作文3000字
享受旅遊的樂趣
我非常喜歡去旅遊,特別想去泰山、衡山等大山上去旅遊。俗話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爸爸也經常說黃山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今年暑假我便和爸爸、媽媽去了黃山,去欣賞黃山的特有風光。
到達目的地時,我很激動,希望馬上達到黃山山頂。爸爸想坐纜車上山,被我拒絕了,我對爸爸說:「只有自己爬上去,才會真正感受到樂趣。」
於是,我們便一步步地登上了黃山,黃山的奇松果然是名不虛傳,迎客松像一名威武的士兵站立在山腰上,歡迎我們的到來,我們一家還在迎客松旁邊合影呢。
上山後,我們看到了黃山的怪石,它們形態各異,有的像一隻公雞,正在為人們報曉;有的像一隻只天鵝,在天空中翱翔;有的像兇猛的老虎,正像大家展示著自己的威嚴;還有的像正在含苞欲放的花朵……此時的我被深深陶醉了。
觀賞完千姿百態的怪石後,我們便去了著名的雲海。我們進去之後可以感受到自己簡直成了一個神仙,正在那裡騰雲駕霧,十分瀟灑。
最後,我們去了黃山的溫泉,那裡有許多種類的溫泉,我選擇了那種可以使人消除疲勞的溫泉,剛開始泡的時候還沒有什麼感覺,但慢慢地可以感受到身上的疲勞全都消失了,起來之後,還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下山的時候,我們看到送客松正站在山上,向我們揮手道別。
在山下,我們還買了好多的紀念品,連同照的相片,我都好好保存起來了。
啊,黃山真是太美麗了,太神奇了,我一定會把這次快樂的旅行,牢牢地刻在心中。
⑩ 求一篇關於貴州山水風光的演講稿
貴州山水風光
演講稿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咱們的貴州山川秀麗,溶洞奇特,森林茂盛,她就像一片蔥籠含翠的荷葉,鑲嵌在祖國的西南部。他是祖國西南腹地的一塊寶地,是一塊開發中的沃土。她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自然方面,如雄奇秀麗的風景,舒適宜人氣候和豐富多樣的資源等;在人文方面,貴州各族人民同全國人民在一起,共同締造了燦爛悠久的中華文明,並形成了貴州自己的風士人情和文化特色,獨樹一幟,絢麗多彩。
貴州高原的美是豐富多彩的,無論是尋常的山水、田園,還是特有的瀑布、溶洞,都極富於自然美、生態美、在琦麗中隱著內秀,在粗獷中透著俊逸古老而又交織著年輕,神秘卻又顯露著質朴,如春的宜人氣候,形成了原生態的、豐富的、獨特的,具有鮮明的特色的貴州旅遊資源,因而被世人譽為「公園省」。
貴州真是群山巍峨,眾水秀美啊!什麼都別說,就說山和水吧,山,是貴州的特色,也是貴州人的驕傲。就如詩人曾嘆道的:「如浪卷,似濤翻,濤翻浪卷貴州山。望不斷,數還亂,不知山有幾十萬。」
貴州的山,總是和綠水相伴,貴州的水,總是和青山相依。山因水而靈,水因山而秀。山水相依,構成了一部旋律優美的大自然交響曲;山水交融,組成了一卷優美和諧的山水畫。
貴州的山,是綠色的山,是藏寶的山,是貴州人的脊樑;貴州的水,是清凈的水,是靈動的水,似貴州人的柔情;貴州的人,是勤勞的人,是奮發的人,是貴州山水的主宰,正是他們創造出了這個美好的綠色家園,並又在創造著一個又一個人間的奇跡,改變著貴州的未來,說了這么多,也讓我想起了一句話:貴州的山美、水美、人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