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中國經濟下行旅遊業

中國經濟下行旅遊業

發布時間: 2021-01-11 11:10:33

A. 經濟危機對旅遊業的發展

旅行社抱團過冬 ---淺談經濟危機對旅遊業的影響

山雨欲來風滿樓,在經濟危機「風聲四起」的情況下,不知道「經濟的冬天」會持續到什麼時候,各行各業都在相繼准備過冬,那麼作為旅遊領域的旅行社同仁們除了等待,我們又應該如何「過冬」呢?單兵作戰還是抱團過冬,這,值得所有人深思...
一、分析當前旅遊形勢
在經濟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沒有那個部門能給旅行社「發錢,減息,免稅」, 也許這個冬天不太冷,也許出奇的冷甚至意想不到的長,那我們該怎麼辦?
目前旅行社面臨的市場壓力愈加嚴重,可以說是內外交困,內憂外患同時襲來。內憂方面:旅行社低位運行,慘烈的惡性低價競爭,使整個行業陷入微利的深淵,受經濟危機影響,國際線路風光不再,國際旅行社也轉戰國內,爭搶國內客源市場份額,造成更大的競爭壓力。另外旅行社的實際操作業務又有多少被搶走?包括:會議市場、自駕游、網路旅遊。。。。可以說原屬於旅行社分內的業務,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其它機構搶走,可很多旅行社目前大部分眼裡看到的還只是傳統組接業務。外患方面:經濟危機等負面效應導致經營業績下滑, 旅遊業負面效應連續疊加,從春節前後的雪災,到 「5·12」大地震,再到目前全球經濟危機,直接影響了旅行社的業務。

二、傳統防「狼」招數是否能應對危機

旅遊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目前很多旅行社也都找到了一些方式應對以及解決日益緊張的危機,比如在國內、省內遊方面,大小旅行社都認為這是一塊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很有做頭的市場,也坦言會繼續花大力氣提升國內、省內游。雖說這一變通相當迅速,但國內、省內游空間畢竟有限,如果大家都只能想到為這一塊蛋糕爭破頭,恐怕也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還好,各大旅行社也都有了「練好內功」的意識,加強內部培訓,提升導游素質,但僅僅是如此而已嗎?
1.苦練內功,單打獨斗是否就能化解風險?
旅行社練好內功在資金、線路、服務等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備,採取加強內部控製成本、加大直接采購力度、優化營銷格局、提升產品服務等種種措施,應對未來可能的打擊和競爭。同時穩固現有市場,再開拓自駕游、攝影游、高爾夫游、家庭游等分眾市場,拓寬網路銷售等銷售渠道,降低營運成本,這些都是化解風險的有效手段。
2.低價是否是救市的唯一出路?
旅遊市場低迷,旅行社首先會調低線路價格,打出「降價牌」。不少線路創下了近幾年的新低。要救旅遊行業,大規模的低價格線路推出,只能是「救市」 的一條出路,在短期內有效,並非唯一的出路。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在輿論的恐慌下,國內消費者也進入了持幣觀望的態勢。單靠低價旅遊產品只能調動起一部分消費者的出遊意願,這個份額還是太小了,不足以為旅遊業帶來春天,若想恢復廣大消費者積極的旅遊情緒,還是應當以更高的品質、更新鮮的模式給消費者信心才是。
3.各類聯合體是否就能提高整體防禦能力?
目前行業內的聯合體眾多,但是大多數還只是停留在對於地接社、景區、車隊、等簡單的價格統一采購方面,只不過是由原來的一家旅行社采購調整為十家或者二十家去購買而已,沒有形成氣候性,而且不團結,各自為政,沒有相關的體制和約束力。前幾年就有同行朋友說過,目前這樣的聯合採購加大了旅行社之間價格戰,因為你只要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就可以被采購到。所以新的危機之下,我們的聯合採購是否能讓我們抱團過冬哪???
二、尋找救市之路
1. 新市場、新營銷,啟動09年地接市場
有危機也有機遇,關鍵是如何轉變應對的思路,對產品結構有針對性的改變,並重新組合產品,探索新的、經營模式。以我們旅行社為例,在保持原有傳統團隊地接服務的基礎上,又加大了對特色線路市場的投入。憑借常年做組團業務的營銷經驗,結合各地組團社實際情況,我社特色策劃部專門為各地區組團社設計策劃了特色旅遊主題,力求產品差異化。如針對冬季地接旅遊市場推出了:逍遙爸媽樂溫泉之旅
相約中國拉斯維加斯---青島天幕美食城之旅
海誓山盟浪漫情侶游
圓夢青島奧運之旅等

2強強聯合,打造全新贏利模式
旅行社之間的聯合,同行之間共同采購,盡可能的降低企業的操作成本,在危機面前我們更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缺陷。同心協力共同引導市場,引領消費群體。近期我社就與山東多傢具有各自優勢的旅行社進行了經營合作,相互借鑒,共同打造地接旅遊聯盟,
相對於旅遊業的其它環節來說旅行社的力量較薄弱,利潤點低不能與景區、酒店、航空公司等相比。我們的工作是在最上游,利潤基本上是在最下游。這個問題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在這里大家可以盡量的把思路放的更遠一些,在去與同行「抱團取暖」這個時期,我想信任勝過一切,我們應該去調整過去越聯合越打價格戰的局面(要想明白如果市場疲軟你就是價格再低也不見的你就有多大的業務量) 我們要整合優勢,首先避免的就是同行之間的撕殺(比如組與組的、接與接的、組與接的)組接社本就是兄弟關系(左右手的關系,咱們在這里撕殺只能讓旅行社繼續留在利潤的最下游)我們想到利潤的上游去,應該借這次危機調整好自身,與旅遊上下游產業相聯合,加強行業間的互動,加大行業整體聯合力度,整合資源,優勢互補, 共同拓展市場,共同抵禦『寒冬』的襲擊,共同尋找救市之路。不久前,重慶機場、航空公司和旅行社三方結盟共同開拓市場,共同啟動了「2008暖冬航空游」,並聯手推出一系列優惠措施吸引市民出遊,抱團過冬,很值得我們行業內共同借鑒。
三、經濟危機中的中小旅行社路在何方?
有的同行說這次經濟危機是又一次洗牌,也有的直接說是清洗。那麼不管洗什麼?洗的還是中小旅行社,全國的旅行社大部分是中小旅行社,咱們的中小旅行社對行業做的貢獻最大,那麼如果我們都不做了,大的旅行社會怎麼樣?也不見的日子好過多少吧?多少市場是我們中小旅行社的老總親自帶著員工一點點去拼出來的,沒有中小旅行社哪來的批發商?大的旅行社和批發商能夠把銷售渠道鋪設到每一個縣級市場嗎?所以我們自己就坐在蛋糕上卻不知道,我們應該去采購什麼樣的產品?我們應該如何去采購?我們采購的產品是否能夠引導消費?而不是跟著消費群體後面跑

我們只是局限在同行之間的聯合嗎?能不能跨行業聯合?能不能跨地區聯合?能不能把旅行社的業務盡可能的最大化發展?能不能在有利益的同時把目光在放的遠一些?能不能把原本就屬於我們的業務范圍鞏固好?我想這些問題不是一家旅行社或者一個聯合就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你去做、我去做、他去做了。大家都去鞏固好自己的業務堡壘,那麼也就是說我們的業務水平升級、服務水平升級、整體行業升級。經濟危機就沒有那麼容易打垮我們,所以提醒大家的是應該在咱們傳統業務疲軟的時期,咱們是不是應該「抱著團」,去把你平時一直沒有顧及的業務拿回來,要向市場要效益,要向之前沒有關注的信息和沒有顧及的領域多注意,合適的時候就共同進軍!
此次危機也為我們企業確立了中長期的奮斗目標:更加註重自身品牌的維護,及時做好員工的培訓工作、提升服務品質;同時加強跟同行業、及其他相關行業緊密的合作,走聯合發展的道路,通過通力合作實現共贏、多贏,大家攜手共同發展。如果大家有福時能達到「雙贏」,有難時能抱團取暖,我們就能很快的走出「冬天」,迎來陽光燦爛的「春天」!

B. 經濟危機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

挑戰與機遇並存,首先長線和出入境影響最大,業務萎縮比列大,但是國內旅遊和省專內旅遊增長比屬較大,還是有的做的.
幾票便宜了,出火車票旅行社沒有利潤,現在是幾票經常比火車票還便宜,所以幾票很快成為旅行社的一個利潤點了.

C. 後經濟危機時期中國旅遊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挑戰與機遇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中國旅遊業專的不確定因素將屬增多,面臨的挑戰將更加嚴峻。一是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對旅遊業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二是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影響,居民旅遊消費預期減弱。三是海內外市場激烈變動,旅遊企業困難加劇。同時,當前我國旅遊業發展仍然局有諸多的有利條件和機遇。首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旅遊業的動力依然強勁。第二,改革開放30年奠定的堅實基礎,將有力的支撐中國旅遊業發展。第三,國家宏觀政策對旅遊業發展十分有利,中國旅遊業發展環境良好。第四,國內旅遊需求穩定增長,將有效緩解入境遊客增幅下降的壓力。第五,我國入境旅遊仍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他要求,面對當前我國旅遊業發展中的困難,要善於在危機中尋找機會,善於化挑戰為機遇,善於准確把握市場變化特點和規律,抓住時機,積極應對,推動發展。要充分認識提振市場信心、確保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有充分認識擴大國內需求、兼顧三大市場發展的必要性,要充分認識抓住調整機遇、實現旅遊業轉型的緊迫性,繼續保持旅遊業的良好發展勢頭。

D. 中國旅遊經濟

旅遊經濟(Tourism Economy)是指由旅遊者的旅遊活動引起的,旅遊者同旅

旅遊經濟
游企業之間以及旅遊企業同相關企業之間的經濟聯系。旅遊企業為旅遊者提供相應吃、住、行、游、購、娛樂等服務,而旅遊者給付一定報酬,從而形成了旅遊者與旅遊企業之間的經濟聯系。旅遊企業為安排好旅遊者的旅遊活動,需要同有關其他企業或部門發生經濟聯系。這些經濟聯系便構成了旅遊經濟的內容,它是國民經濟運行的一部分。
寬松的經濟條件
隨著近幾年的經濟改革和發展,國家和地方的財政收入有了較大的增長,人民收入也在不斷提高,因此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資金用於發展旅遊業所需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居民的旅遊

旅遊經濟論壇大會現場
消費支出也有很大的增長潛力,這些良好的市場條件為今後幾年中國的旅遊業提供了較為寬松的發展空間。
成熟的經濟政策
國家近幾年大力支持和推動旅遊業的發展,各地政府也積極維護和推進旅遊產業的發展。大西部開發戰略,更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為根本點和切入點。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同時也為旅遊經濟發展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導方向。
快速的環境建設

婺源縣旅遊經濟
這幾年,國家把生態環境建設、結構調整和資源開發結合起來,不斷加強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制定了《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並要求各級地方政府,明確建設目標、任務和重點,全面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精心組織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實施退耕還林等工程。堅持生態環境建設與水利、水電資源開發相結合,與發展林業、畜牧業相結合,與旅遊資源開發相結合的原則,從根本上保證了旅遊業的發展。
地方旅遊經濟
以深圳為代表的國內旅遊經濟產業,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迅猛發展。具有原創風格的世界文化主體公園、世界之窗等優秀旅遊景點,為國內旅遊業發展起了創新和帶頭作用。每年接待大批國內外遊客,為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也使人們看到旅遊經濟在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沿海經濟發達地帶,無一不是旅遊業發達地帶。海南、深圳、珠海、東莞、上海、大連、青島等著名旅遊地區,積極維護和培育旅遊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大連在近幾年聲名日盛,被譽為「北方的香港」。
全國的旅遊市場
近幾年國家將繼續加快和發展旅遊產業,完善旅遊市場法制建設,依法治理和規范旅遊市場秩序。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航空業的投入和標准化管理工作;對鐵路系統進行提速和電氣化改造,並在西部地區增加了許多支線;高速公路的建設也加快了步伐。與此同時,大力整頓旅遊公司及中介機構,以提高服務質量,保護消費者權益。這些措施對於開發旅遊資源,促進全國旅遊市場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編輯本段投資方向
基礎設施
中國的基礎設施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差太遠,無論是硬體設施,還是軟體服務方面都應加大投資力度。必須繼續在交通運輸、城市規劃建設、改善衛生條件、信息服務設施等方面上一台階才行。
生態環境建設
可持續發展是旅遊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國在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方面,需要大量的投資。中國正急需解決的生態問題有如下幾點:

安徽「兩山一湖」旅遊經濟圈
(1)森林面積由於過度的濫砍濫伐,中國的森林面積每年以5000KM2的速度減少,森林覆蓋面積僅為14%,遠遠低於世界平均的25%的水平。
(2)草原面積中中國草原的1/3由於過度放牧,只放牧不養草,許多草原被毀於一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警告稱,再不採取緊急措施,中國草原的沙化率將上升30%,勢必嚴重破壞在西部地區的部分自然景觀和人文古跡。
(3)珍稀動植物保護由於人口的增長,不斷侵佔動物棲息地,在國際上登記的630種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中,中國有56種。
(4)垃圾處理中國各旅遊城市及景區的垃圾處理尚未有一完善的處理方法和流程,每到旅遊旺季,人多之時,漫山遍野,人過之處,垃圾成堆,有待制定措施採用法律形式加以規范。
(5)大氣污染許多城市的空氣污染嚴重到令人害怕的程度。例如北京,這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前不久據BBC報道的消息稱:由於嚴重的污染,北京很難看到藍天。許多外國遊客一提到北京的環境問題,都為之可惜。又如山西的著名旅遊景點,從市區到景點的途中,一路煙霧騰騰,日本遊客不得不戴著口罩坐在封閉的旅遊車里,怨聲四起。
服務意識
服務意識的培養,關繫到一個地區旅遊市場的興旺發達,沿海旅遊城市無不將此視為重要環節。中國旅遊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之一就是缺乏服務意識,遊客所到之處,常常被欺騙和挨宰,導致遊客也不愛護當地的風景和設施,亂扔垃圾,亂割亂劃,破壞設施,形成惡性循環。優良的服務意識和水平是保持和維護旅遊市場健康發展的源泉。
古建築保護
中國在推行城市化建設的進程中,應小心謹慎地保護古代文明遺址與周邊生態環境,不可因城市建設而損壞和毀滅古代建築及遺跡。當地政府要切實採取措施使城市建設與文物古跡的保護協調一致。
咨詢和中介業
隨著旅遊市場的發展,咨詢業和中介業將大力發展。同時,完善的咨詢和中介業有賴於當地政府的培育和規范管理,唯此方能確保遊客在當地的旅遊過程中,得到詳盡和正確的信息服務,從而加大對遊客的吸引力。
編輯本段調整重點
旅遊經濟發展應以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為中心。在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後,旅遊市場服務質量和水平必須相應提高,才能實現旅遊業的較快增長,而這種提高不是很容易實現的,往往需要對旅遊市場中的各個環節加以規范和管理。在旅遊市場的培育和建設方面,要以提高

中國旅遊經濟
服務質量和水平為中心,注重服務意識和服務效率的提高。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把重點放在提高服務質量上。服務質量的提高主要表現在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方面的均衡提高。在投入有限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通過服務質量的提高,來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保持旅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注重提高旅遊市場發展的水平。長期以來,中國由於經濟落後和生活水平較低,基礎設施較差,旅遊環境和旅遊市場的整體服務水平一直處於一種臟亂差的狀況,對旅遊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如果各地的服務水平總是如此,旅遊經濟的發展將很難提高。中國的各地旅遊市場環境狀況不佳,並存在亂投資,低水平模仿建設、製造人文景點的現象(例如北京的世界公園)。只有在創新和管理上有較大提高,才能保證旅遊經濟的適當發展。
編輯本段影響
美國紐約擁有數不盡的博物館、旅遊勝地、餐廳、酒店、劇院、娛樂場所和商場。這使得紐約的旅遊業經久不衰,即使經濟不景氣,也沒法撼動紐約作為全球旅遊者最嚮往都市的地位。
本文顯示的數據證明美國最近的兩次經濟危機沒有對紐約的旅遊業造成很大的影響。
其中,發生在2011年的911恐怖分子對紐約著名的世貿大廈的毀滅性的攻擊,是對紐約本市的直接攻擊,這一攻擊造成了美國兩年的經濟衰退,但沒有能對紐約的旅遊造成持續的沖擊。從下面的數據中可以看到,紐約的總遊客數量在2002年小幅下降後,很快就恢復了上漲的趨勢。並隨後保持了持續的增長。
即使在2008年至2010年期間發生的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紐約的遊客總數都沒有根本的下滑。實際上,在2009年的小幅調整後,很快又恢復了增長。[1]
編輯本段作用
增加外匯
隨著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發展,作為國家支付手段的外匯,其作用日益顯著。作為外匯收入的旅遊業在國家創匯,平衡國際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已經為各國實踐所證明,為人們所認識。人口3900萬,面積50平方公里的西班牙,是世界第一個旅遊大國,被稱為「旅遊王國」。它充分利用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陽光、海水、沙灘的優勢以及一流的服務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1972年至1977年,該國旅遊收入平均佔全部出口收入的26%,其中1975年,西班牙進出口貿易逆差達78億美元,而旅遊收入31億美元,補償了40%貿易逆差。旅遊業發達的瑞士也如此。
回籠貨幣
旅遊收入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國內旅遊收入。國內旅遊收入對於國家回籠貨幣,積累資金起著積極的作用。據統計,我國在群眾手裡的節余資金超過2萬億人民幣,而且每年以30%左右幅度增長。如何引導消費,更有效地回籠貨幣,渠道很多,而旅遊就是一個新的渠道。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閑假時間的增多,人們對精神的需求和消費日益迫切。
事實上,我國國內旅遊業已經出現了迅猛發展的勢頭,其經濟作用也日益顯著。據統計,1985年,我國國內旅遊人數約2.4億人次,總收入80億元,到94年,國內旅遊點人數上升到5.24億人次,總消費為1023.5億人民幣。
發展地區經濟
據法國旅遊業協會主席菲利普·邦貝爾熱分析:「43%的旅館、咖啡店和飯店的收益,同旅遊直接有關;航空運輸收益的42%同旅遊有關,鐵路運輸收益的23%、汽車的12%、農業的8

《中國旅遊經濟藍皮書》成果發布會
%、建築業的6%同旅遊業有關。」
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產業,吃、住、行、游、購、娛是旅遊的六大要素。要有吃、有住、進得來,出得去,有物可購,有處去樂。因此,旅遊的發展,必然不斷帶動與這要素直接相關的飲食、建築、交通、郵電通訊、園林、商業、輕紡、保險等行業的發展。
據澳大利亞官方統計,旅遊業涉及29個經濟部門中的108個行業。僅以建築業為例,十多年前,住店難在我國許多城市是普遍現象,那時人們在外有個地方住就算不錯,有的甚至在車站過夜。但短短十幾年,到1998年底我國已有各類旅店21萬家,涉外飯店約4000家,星級飯店2000多家,其中五星級45家,四星級117家,三星級近1000多家,二星級和一星級1000多家。遊客住的地方數量多,檔次全,再已不是原來的情景了。期間建築業獲得的發展可以想像。
美國夏威夷的瓦胡島,開發前是一片荒涼的海灘,五十年代為旅遊區後,建成的旅遊、商業街,密布小島。該島已成為年接待世界旅遊者約400萬人次的世界著名旅遊區。建築業的發展,又帶動與之相配套的水、電、煤氣、曖氣、通訊等行業,飯店內的裝飾、傢俱、餐飲、衛生用品等等,工業及所需的農產品的生產自然也相應地發展起來,其連鎖效應是巨大的。
遊客每到一地總要買些紀念品、土特產等帶回去。即旅遊要素中的「購」,旅遊對商品的需求帶動了工藝品、紀念品及有民族特色的產品的生產與開發。據測算一位旅客在異國旅行購物所花費用一般約全部旅費的1/2。旅遊業的發展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可用一句話來概括,即「一業興百業旺」。
增加就業機會
由於旅遊業促進了許多行業的發展,使整個社會就業機會增多。旅遊業是一種綜合性的行業,它不但能直接向社會提供就業機會,而且能間接地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按國際的習慣測算,旅遊業直接就業與間接就業的人員比例大約為1:5。每增加旅遊業的一間客房,可以直接提供0.75的就業機會,並間接地為2.5人在有關部門(飯店、商業、交通業)提供就業機會。目前,我市直接從事旅遊業工作的人數已達3萬之多,間接的達20萬,佔全市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旅遊經濟的扶貧
旅遊業是見效快、永久性的扶貧開發項目。從國際國內旅遊業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旅遊業發展的速度,遠遠快於各種產業發展的速度。旅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成為一個產業的,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就迅速發展成世界第一大產業。這種發展速度,是任何一個產業都難以比擬的。鄰近我們國家的新加坡和泰國,經過不到20年的苦心經營,就發展成為亞洲的旅遊強國,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許多旅遊點,也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熱起來的。如雲南的西雙版納和德宏,四川的九寨溝,湖南的張家界,貴州的龍宮,從開發、宣傳到變成熱點,都只有幾年的時間。廣西的北海更快,僅兩、三年就熱起來了,1992年遊客已達150萬人。較小的旅遊點如龍勝的一個溫泉,一片梯田;融水的一段貝江,開發一、兩年就分別引來了十餘萬遊客。由於人們旅遊慾望的強烈,信息傳遞的現代化和交通工具的發達,所開發的旅遊區只要有獨特的景觀和豐富的內容,能滿足人們要求,並把宣傳工作做到五洲四海,千家萬戶,就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大見成效,並且變成永久性的財源。因此,旅遊業是短、平、快,永久性的扶貧開發項目。
編輯本段發展前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旅遊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四川樂山大佛旅遊區
作為國民經濟的新興行業,中國旅遊業在發展初期就明確了開發建設的基本方針。一方面堅持對外開放,廣泛吸引海內外各界資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鼓勵國家、集體、個人投資建設旅遊項目。這種開放的投資方針推動了中國旅遊投資市場的活躍和旅遊接待能力的提高,為旅遊業的繁榮發展創造了條件。盡管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和障礙,特別是旅遊業管理體制和投資機制的市場化程度較低,但總體上看,中國旅遊業的投資環境呈不斷優化的趨勢。
未來10年間,中國旅遊業將保持年均10.4%的增長速度,其中個人旅遊消費將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長,企業/政府旅遊的增長速度將達到10.9%,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到2010年中國旅遊總收入佔GDP的比例將從2002年的5.44%達到8%。因此,作為六大新興消費熱點行業之一的旅遊行業,在今後幾年內將存在重大的投資機會。

E. 中國旅遊業未來十年將迎來什麼樣的前景

未來我國的旅遊業會得到蓬勃發展,旅遊的業態也會更加豐富,旅遊消費市場也會得到提升。

F. 中國旅遊業發展現狀

國內的旅遊業變態的很多的,我覺得不妨從商業化這方面入手,旅社安排的商業色彩太濃,導致旅遊變態了。

G.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的旅遊行業

「十一五」時期,中國國內旅遊、入境旅遊、出境旅遊三大市場全面繁榮,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和出境旅遊消費國,並形成全球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旅遊業已進入大眾化、產業化發展的新階段。快速發展的出境旅遊使中國成為令人矚目的客源輸出國,已批准開放的中國公民自費出國(境)旅遊目的地國家和地區達146個,其中113個已正式實施。
截至2011年底,中國共發布旅遊業國家標准22項、行業標准18項、地方標准200多項,標准化范圍基本覆蓋旅遊業各主要領域和重點環節。自1992年起,國家旅遊局每年推出不同的旅遊主題,加強旅遊宣傳促銷,2012年的旅遊主題是「中國歡樂健康游」。中央和地方財政加大了對旅遊業的投入,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開通了「12301」全國旅遊服務熱線,建設了一批旅遊咨詢服務或集散中心,旅遊公共信息服務不斷加強。旅遊對外開放步伐加快,2007年底,中國旅遊業全面兌現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賓館(飯店)領域已經全面實現了國民待遇,旅行社和導游領域的開放程度也大幅提升。2010年8月,作為主動開放措施,國家旅遊局和商務部出台《中外合資經營旅行社試點經營出境旅遊業務監管暫行辦法》,在試點基礎上,將逐步對外商投資旅行社開放經營中國內地居民出境旅遊業務。

H. 經濟下行壓力,旅遊業如何應對

其實經濟下行對於旅遊業未必是壞事,因為從歷次經濟衰退的時候,娛樂業都是專向好的屬,旅遊雖然只和娛樂擦邊,但至少經濟衰退初期,相對而言還是利好的。因為經濟萎縮,人們的工資開始下降(不一定是絕對下降,可能是經過CPI等調整後的相對下降),所以人們更加傾向於將時間留給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包括旅遊,所以初期旅遊業還是不用太過擔心。但是隨著經濟進一步走低的話,旅遊業勢必會收到財富縮減的嚴重影響,此時旅遊更加傾向於低價和經濟,不要弄太過土豪式的項目。

I. 中國未來旅遊業發展的前景

1、鄉村+旅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
三、城鎮+旅遊

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雄安新區。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加快邊疆發展,確保邊疆鞏固、邊境安全。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特色小鎮概念仍將持續發酵,此外,依附於北京等一線城市的「衛星城」作為承接養老、旅遊、休閑職能的載體,會催生大量旅遊產業的投資項目。
三、生態+旅遊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