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游輪旅遊發展示範區
A. 中國首艘豪華游輪開建,是否有望打破國內游輪旅遊市場僵局
目前國內游輪市場增比迅速,在國家財力資本的支持下,有望在二十年後成為游輪旅遊市場的龍頭老大,打破當前市場僵局是遲早的事情。早期國內的游輪都是清一色國外控股建造的,所有權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上,獲得的利益大部分給國外控股公司拿走,國內公司獲得的利益比較少,由於這件事實在是太過於重要,目前國家已經制定相關優惠政策給造船廠,鼓勵他們生產國產游輪以方便在未來旅遊市場上分得一杯羹,目前該艘船已經開始建造,預測工期為四年。
以上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多謝閱讀。
B. 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都有哪幾個城市
上海,天津,廣州,上海,舟山,大連,廈門.......
C. 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區域格局是什麼
區域旅遊業的發展水平與國民經濟的發達程度有較強的正相關性,不管版是國內旅遊還是入境旅權游,我國旅遊業的區域格局呈明顯的東、中、西部梯度推移態勢。就旅遊經濟規模和效益來說,東部沿海特別是珠三角的廣東省,長三角的浙江省、江蘇省,環渤海的山東省明顯高於其他省份,年旅遊總收入均超過100億元,是我國旅遊經濟效益最好的地區。這些省區經濟較發達,區位條件較好,旅遊交通與賓館飯店等設施完善,因而在我國旅遊業中居主導與核心地位,是我國的旅遊大省。中部的北京、河南和四川、湖南、湖北也是我國國內旅遊收入較多的城市和省份,其效益與規模在全國居中間水平和過渡地位。旅遊經濟效益較低的省份大多分布在我國的西部地區,這些省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旅遊業配套條件較差,因而旅遊產業規模較小。但西部地區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旅遊產業發展空間較大。
D. 我國將在哪裡設立首批邊境旅遊試驗區
我國將設立內蒙古滿洲里、廣西防城港邊境旅遊試驗區,這是我國首批設立的內邊境旅遊試驗區容。為解決目前邊境旅遊面臨的困境和問題,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支持沿邊重點地區開發開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 提出研究設立邊境旅遊試驗區。
在內蒙古滿洲里、廣西防城港開展試點試驗的基礎上,將根據改革舉措落實情況和試驗任務需要,適時選擇不同類型、具有代表性的邊境地區開展試驗,對試點效果好、風險可控且可復制可推廣的成果,及時復制推廣,推動建設一批邊境旅遊目的地。
(4)中國首個游輪旅遊發展示範區擴展閱讀:
文化和旅遊部有關負責人2018年4月13日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將堅持「分批實施,成熟一個推出一個」的原則設立邊境旅遊試驗區,首先選擇旅遊資源稟賦較高、旅遊產業發展較為成型、口岸通關綜合條件較好、與毗鄰國家旅遊合作相對成熟的邊境城市率先開展改革探索,並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做法,之後再逐步推廣。
下一步,文化和旅遊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推動試驗區改革探索邊境旅遊制度,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重點改革創新人員、自駕車、團體旅遊便利化等制度,形成推動邊境旅遊蓬勃發展的制度保障。
E. 中國的11個旅遊文化區
中國可以劃分為11個旅遊大區,依次是新蒙風沙草原區、
、陝甘寧地區、
、
、四川巴蜀、華東長江中下游、贛湘革命勝跡、閩台僑鄉、西南熔岩風光區、粵瓊港澳區。
F. 郵輪旅遊的歷史發展狀況
中國游輪起步較晚20世紀50年代在國內剛出現游輪。
20世紀50-70年代都屬於中國游輪的萌芽階段。
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上半期都屬於起步階段。
從90年代後半期到現在,游輪在國內都屬於加速發展期。
郵輪在國外已經有100多年歷史。19世紀初,由於飛機技術還不成熟,一些人開始登上郵輪漂洋過海,郵輪旅遊開始發展;但是郵輪最重要的功能還是運載郵件和移民。但飛機技術日益成熟的時候,那些有錢有閑的貴族喜歡上這種休閑快速的旅行方式;移民則選擇這種快速經濟舒適的橫渡大洋的方式。於是乎,1985年法國的法蘭西號郵輪退出大西洋航線,郵輪退出歷史舞台,標志著一個偉大的航海時代的結束。現在那些豪華客輪嚴格意義上只能算游輪。史上最後一艘郵輪是伊麗莎白皇後2號(Queen Elizabeth 2),另有一說是瑪麗王後2號(Queen Mary 2)。
趣郵輪網,開始您的海上假期!
G. 你知道的咱中國製造的高端游輪有哪些
從2011年開始,我國造船三大指標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雖然在建造高端船舶方面積累和掌版握了先進技權術和經驗,但國產郵輪仍是一片空白。盡管如此,我國對郵輪自主建造的時機和技術儲備等條件還是比較成熟的。為了摘下造船業皇冠上的最後一顆「明珠」,國務院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研究大型郵輪本土設計建造。一系列國家戰略和政策的密集出台,也為大型郵輪本土建造提供了「加速度」。
尤其是自2015 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等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提出要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遊合作,並發布《中國製造2025》,將海工裝備及高技術船舶作為十大重點發展的領域之一,明確提出要突破豪華郵輪設計建造技術。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旅遊局原局長邵琪偉說:「目前,我國的郵輪遊艇業總體而言處在一個快速發展期,尤其是海洋郵輪及長江游輪。我國應當盡快建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郵輪。」
H. 中國有那些生態旅遊示範區
深圳東部華僑城被授予首個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 人工瀑布、空中纜車、森林小火車、歐式小鎮、濕地公園、茶園、竹徑,一處處美景在群山谷壑間錯落有致,妙趣橫生,令人流連忘返。華僑城集團投資35億元精心打造的休閑度假景區——深圳東部華僑城,在山海間建造了一個像童話世界般美麗的山地生態旅遊度假區。 東部華僑城7月28日向遊客開放,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吳曉青,向東部華僑城頒發由兩家單位共同授予的「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牌匾。這是中國首個獲得此項殊榮的旅遊區。深圳市人民政府同時授予東部華僑城「循環經濟標兵單位」稱號。 據介紹,東部華僑城是一個全新的山地生態旅遊度假區:既有完全保留原生態的自然植被和山地景觀,也有經過人工化方法充分美化和精化的原生態型景觀,還有用現代手段打造、融入區內生態環境的現代生態景觀。在整體規劃中突出生態環境的本體價值,體現「讓都市人回歸自然」的人性關懷和構築理念。 「生態保護大於天!」這是華僑城集團總裁任克雷在進行景區開發建設時反復強調的一句話。東部華僑城做足了生態保護的大文章。任克雷說:「東部華僑城開發建設是否成功,就在於生態環境保護做得如何。」東部華僑城一直堅持在項目建設中實現景觀和生態平衡,從規劃、設計、建設和經營管理方面入手,做好對山、水、植被的保護。建設近50萬平方米的人工濕地,為所在地區水庫提供天然生態過濾網;建設10個分散式污水處理站,每天可進行35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對邊坡進行綠化種植復綠工程;充分利用無污染、可循環的能源進行產品設置和開發;利用雲中風車、水能、太陽能發電;利用空調余熱為酒店用水加熱;所有物料均用再生紙製成等。
I. 未來幾年世界郵輪發展趨勢
郵輪旅遊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整體實現平穩有序發展
2017年全球郵輪旅遊將會是豐收之年:大量郵輪將載客入海,高達68億美元的總額將全力投入全新的生產與服務。同時,全球郵輪公司計劃在2017年推出26艘遠洋郵輪、河輪及特色游輪,其中包括兩艘即將在中國巡航的郵輪。我們認為,行業或將在明年迎來不凡表現。為貫徹落實市委關於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要求,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全力打響「四大品牌」。
全球郵輪遊行業增長穩健,經濟帶動效應強大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郵輪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共有2320萬旅客選擇郵輪旅遊,全行業收入規模達到385.9億美元,同比增長5.9%,增速有一定程度放緩(近十年收入CAGR在8.0%水平),但相對於全球旅遊業3.6%的規模增速仍然領先,體現行業欣欣向榮狀態。且游輪游擁有非常強大的就業及經濟帶動效益(來自船上及岸上服務、餐飲、娛樂、購物需求),根據國際郵輪協會估算,2015年全球郵輪行業提供了93.9萬工作機會,帶來了1199億美元的整體經濟效益。
郵輪旅遊產業實現平穩有序發展
去年以來,實驗區努力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完善郵輪港口設施,提升管理服務水平,郵輪旅遊產業實現平穩有序發展。2017年,上海郵輪港共接待郵輪512艘次,佔全國總量的43.3%;接待旅客吞吐量近300萬人次,佔全國總量的60%,繼續保持「亞洲第一、全球第四」的領先水平。截至2018年6月底,上海港接待國際郵輪177艘次,郵輪旅客吞吐量達110.58萬人次,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
郵輪旅遊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加快集聚產業要素,延伸郵輪產業鏈
上游推動浦東重點發展郵輪製造,實現郵輪產業新突破;中游推進上海國際郵輪服務貿易示範基地建設,擴大產業總部經濟;下游著力打造郵輪服務品牌,不斷激發郵輪帶動效應。鼓勵各區合理布局,差異化發展船舶製造、港口服務、後勤保障、交通運輸、游覽觀光、餐飲購物等郵輪上下游產業,加快建設成為引領長三角郵輪產業鏈協同創新基地。
全面提升郵輪港口管理與服務水平
進一步嚴格管理措施、優化服務流程,著力推進上海郵輪船票試點、上海郵輪口岸誠信體系建設、長江口區郵輪氣象觀測數據共享平台建設、郵輪氣象智能化預報預警保障系統建設、推進郵輪旅遊服務貿易特色示範區創建等工作。
激發市場需求,推進國際郵輪消費品集聚地建設
推動郵輪產業品牌發展,爭創市級知名品牌示範區,培育郵輪服務和節慶品牌,舉辦「2018
Seatrade亞太郵輪大會」、上海郵輪旅遊節等活動。依託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加快上海郵輪航線向北、向南進一步延伸,豐富郵輪旅遊產品。四是完善郵輪產業政策體系,自上而下突破發展瓶頸。
加強與上海自貿區對接聯動,為郵輪船供、維修製造、融資租賃、跨境電商、保稅展示交易等關聯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創新載體。進一步完善郵輪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在規范市場發展、豐富郵輪航線、提升旅遊體驗、培育本土郵輪、降低企業經營稅負等方面實現突破,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郵輪旅遊獲政策紅利支持
國家不斷出台利好政策,加大對郵輪支持力度。審批了關於加快推動上海市郵輪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將上海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郵輪中心、郵輪母港接待量躋身世界郵輪港口第一方陣、郵輪旅遊經濟貢獻顯著增效、國際郵輪遊客比例明顯提升等發展目標,內容涵蓋推動郵輪旅遊市場培育、打造國際一流郵輪旅遊產品、建立良好郵輪旅遊市場秩序、提升郵輪旅遊社會經濟貢獻等方面。
同時,明確將在郵輪簽證便利化、通關便捷化、多港掛靠、無目的地游、船票船舶供應、購置稅補貼、國際郵輪注冊、郵輪綜合保稅區、航線審批等方面,積極爭取郵輪發展政策創新。
J. 郵輪產業經濟貢獻值有哪些
郵輪經濟風口將至
在我國新一輪的消費升級下,郵輪產業正受到市場的關注。10月10日,中國首個郵輪旅遊發展示範區在上海寶山揭牌,千億級郵輪產業鏈浮出水面。寶山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在歷經6年試驗建設後,將邁入更高質量發展階段,其背後的促動意義不言而喻。
目前,基於郵輪母港建設,我國已形成了三大郵輪圈: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郵輪圈、以天津為中心的環渤海郵輪圈、以廣州為中心的南海郵輪圈。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我國郵輪產業正處於動態調整期,並將在下階段邁入高質量發展期。我國郵輪發展10年來,出境人數由1萬多人發展到239萬人,年均增長40%~50%。
2018年,我國港口郵輪接待量和遊客量出現雙降。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CCYIA)和中國港口協會郵輪遊艇碼頭分會聯合統計顯示,2018年,國內13個郵輪港(上海、天津、廈門、廣州、深圳、海口、青島、大連、三亞、連雲港、溫州、威海、舟山)共接待郵輪969艘次,同比下降17.95%;其中,母港郵輪889艘次,同比下降19.03%;訪問港郵輪80艘次,同比下降3.61%。
而港口遊客接待量方面,2018年,我國郵輪出入境旅客合計490.7萬人次,同比下降0.98%。其中母港旅客472.8萬人次,同比下降1.10%;訪問港旅客17.8萬人次,同比增長2.32%。
2009-2018年中國郵輪港共接待郵輪次數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郵輪經濟風口將至。更多國內本土公司將參與到郵輪設計、建造、運營等環節中;而這也將極大地助推該領域人才、教育、文化和配套設施的發展。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郵輪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