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文化旅遊產品設計開發

文化旅遊產品設計開發

發布時間: 2021-01-10 21:21:39

❶ 旅遊開發的旅遊規劃

新思考:旅遊業呼喚「人本學」的回歸
旅遊業怎麼做,要把握好旅遊的脈絡和本質。在經歷了從經濟、文化的視點之後,旅遊應該回歸到對人的需求本質的滿足上來,旅遊開發也應以人為本,從人本主義的角度把握方向。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近三十年的快速發展,旅遊成為了人們的時代需求,成為政府的關注產業,也成為企業的投資熱點。的確,旅遊具有強大的經濟作用,能夠促進消費、帶動經濟結構轉型、增加地區稅收、促進就業並有利當地居民增收、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旅遊因成為一個龐大的經濟產業而備受關注。
人們對旅遊行為及旅遊產業的廣泛關注正是緣於其突出的經濟效應,但旅遊的本質屬性在於其文化性。正是人們准確認識到了這一點,各地在發展旅遊經濟時,都不約而同地強調了特色文化的重要性。各地旅遊開發沿著各自文化的特質屬性在發展,旅遊產品百花齊放,人們的旅遊過程也著著實實變成了一次與居住地或同或異的文化大餐。旅遊開發規劃的文化導向,引領全國各地旅遊產業走向了輝煌與浪漫。
但同時,過於強調文化及文化的再現又會走入一種極端的泛文化誤區中!旅遊業的發展必須回到其根本的出發點,即人的需求的滿足上。這里,我們不必再從哲學、心理學或經濟學的意義上去探討為什麼應該堅持以人為本或人本主義去發展旅遊業,只談在經歷了從經濟學、文化學對旅遊認識的階段後,從人本學的角度來思考旅遊業的發展。
從這個角度看,旅遊,其實是做人的文章!
新角度:旅遊規劃應著眼「人居與人性」
從人本學的角度思考旅遊業的發展,必須圍繞旅遊行為中的核心主體——旅遊者——來構建人本主義的旅遊開發理念體系。如果從客體與主體兩方面來思考,旅遊其實是在編織並訴說兩個「人」的故事,即人居與人性。
人居,打造我們共同的家園
家鄉或客居,人們始終離不開選擇其一作為為生活空間。一個旅遊地的建設,首先是建成一個優質的人居環境。但這里的人,既包括旅遊者,也包括當地居民,還包括政府及經營者,當然,前兩者尤其重要。
從當地居民角度,旅遊地應是當地居民安居樂業的家園。在人居環境建設時,第一要考慮當地居民問題,使其安居樂業是必須的也是最好的處理方式。隨著旅遊地的開發推進,項目建設需要佔用大量的用地,對於當地居民,如何安排其居所,又如何使其就業,是旅遊開發初期就要處理好的重大問題。有的政府及開發者只是搬遷、補償,沒考慮其持續生活與發展,這顯然是不可取的。將居民也能納入旅遊系統中綜合考慮,才是正確的解決辦法。
從旅遊者角度,旅遊地應是其第二生活空間。旅遊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但不是一種常態的生活方式。作為生活方式之重要組成,旅遊地應該滿足旅遊者追求差異與特色、體驗邂逅與逃離的要求。這樣的生活空間,才具有使旅遊者具有重復消費的休閑度假訴求。
不管是安居樂業之所,還是第二生活空間。旅遊地作為人居環境的建設,其自然環境、社會經濟區位是十分重要的先天因素。通常距離大中城市1-2小時或小城市周邊自然環境好的旅遊地會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人性,怎麼玩的思考與註解
由於特定的內斂性格及其它種種因素,東方人對人性的研究與評說含蓄隱忍又曲徑通幽。然後,浪漫閑適的旅遊需要我們直面人性。食、色、貪玩、追求自由,皆人之本性。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盡可能的發現並滿足人性需求便是旅遊創意、旅遊項目設計的核心內容。其實這一人性的滿足,可謂一個「玩「字了得。旅遊開發也就是要應對」怎麼玩「的問題。
第一,吃、住、行、游、購、娛,都可做很好的註解,尤其是後三者,是純玩;前三者是人的基本需求,但在旅遊開發中,吃、住、行都是有特色的,也逐漸上升到值得玩味和考究的層面了;
第二,人們喜歡玩新、奇、特的東西,在旅遊開發中可異地引入,也可創新開發;
第三,人們「玩」,是要有特色文化品味的。在旅遊開發中,要有文化的深度,對地方特色文化要深刻玩味,把歷史的地方的深厚文化挖掘出來,做到雅俗共賞的程度。旅遊產品,只有做到這種特色文化的深度,才是有核心競爭力與持續生命力的。近十來年,旅遊本質的文化論和旅遊開發的特色文化導向,正是把握了人們對特色文化品味的需求;
第四,」怎麼玩「也包括與什麼人玩,即玩的群體問題。人是社會的人,在旅遊開發中,有針對性地開發特定團體旅遊,打造特定的社交環境與產品,精準定位與滿足分眾市場要求,自然能起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溫泉旅遊產品設計中的秘湯、各旅遊地的會所等等,都考慮了這種分眾市場問題。
新觀點:旅遊解決「人之需」
旅遊業是對一種服務產業,首先是對人的研究,人本主義的開發思想是旅遊開發中的重要導向之一。我們要思考與旅遊相關的各類人,旅遊者、開發商、當地居民、政府、其它各類組織以及我們這些從事旅遊咨詢與規劃工作的人等,也從各類人的角度去思考我們的旅遊項目、旅遊規劃方案,以期這些項目與方案能真正滿足各類人之各類需求。
旅遊規劃首先應該研究各類人之需求,並站在其角度設計產品,做足人的文章,才能做好旅遊規劃。

❷ 文化旅遊產品設計需求

文化旅遊產品是指以文化旅遊資源為支撐,旅遊者以獲取文化印象、增智為目的的旅遊產品,旅遊者在旅遊期間進行歷史、文化或自然科學的考察與交流、學習等活動。旅遊是一種文化現象,是社會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文化旅遊的實質就是文化

❸ 設計一個旅遊文化項目大概是做什麼

你要不然大概是怎麼做這個設計一個旅遊文化項目大概怎麼做這個你就按照自己設計的計劃去做就可以了,希望能幫助到你。

❹ 文化旅遊規劃設計主要是做什麼的

文化旅遊規劃設計是以旅遊文化的地域差異性為誘因,以文化的碰撞與互動為過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為結果的,它具有民族性、藝術性、神秘性、多樣性、互動性等特徵。

❺ 文化旅遊設計的原則有哪些

文化旅遊設計原則有哪些
對於文化旅遊設計項目,文化旅遊設計專家遠景設計院認為:「文化旅遊策劃的原則主要有六個方面,分別是持續原則、精品原則、市場原則、特色原則、網路原則和滾動原則。生態優先、保護第一,旅遊區的開發建設必須建立在對區內自然和人文資源充分保護的基礎上,做到嚴格保護、合理開發、科學經營、永續利用;在生態質量與其他方面發生沖突時,包括與景觀質量發生沖突時,以生態質量優先;整體優化、容量控制:對區域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進行全面規劃,接待容量不超過生態承載力。
對於旅遊規劃項目的建設一定要有精品意識,主動營造旅遊精品,做到「精心規劃、精心策劃、精心設計、精心建設、精心服務、精心管理」六個「精」,向高品位要效益,向高質量要市場,向品牌要競爭力,達到一流水平,重要的景觀既要求第一,又要求唯一。以區域的相應吸引力研究市場范圍與層次,以市場導向為基礎規劃建設項目。貫穿以人為本的精神,使旅遊區無論從硬質景觀環境,還是軟性動態項目,都著意於情景性、歸屬感、親和力的營造,使遊客在體驗觀覽的同時,享受到高品質的游歷體驗。
特色是旅遊目的地吸引力、競爭力和生命力的所在,要從「中國三皇五帝游」、全省旅遊大系統的全局出發,突出特色,力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體現區域互補、項目互補、功能互補、產業聯動的戰略思想。旅遊景點的開發不能單獨考慮,要與 周邊的景區景點配套,積極參與省內外旅遊協作體,形成優勢互補的旅遊網路系統。一次規劃,分步建設,動態調整,逐步到位。邊開發,邊運營,根據資金和市場的狀況,分期逐步實施。旅遊區的硬體與軟體相匹配,行、游、住、食、購、娛與安全、衛生設施,旅遊資源開發與客源市場開發,旅遊設施建設與旅遊人才培養等均需統籌安排,協調發展。要留有充裕的建設空地,以備將來發展需要。

❻ 如何進行主題公園旅遊規劃和開發

如何進行主題公園旅遊規劃和開發?艾肯機構主題公園規劃設計院認為有這幾點
一、主題選擇與定位
主題公園是依靠創意來推動的旅遊產品,因此,主題公園的主題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世界上成功的主題公園,都是個性鮮明、各有千秋,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反觀中國的主題公園,大多是主題重復、缺乏個性,以照搬照抄、模擬仿效居多,內容相差無幾,缺乏科學性、真實性、藝術性和趣味性,缺乏認真的市場分析和真正的創意,為造景觀建造景觀,結果當然是慘淡經營或倉促收場,並且造成財力、人力、物力的浪費。
二、主題公園區位選擇
選址好壞是影響主題公園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主題公園園址的確定必須根基於對周邊客源市場的詳盡分析和實地考察基礎上,而絕對不能憑空想像,輕率拍板。建設一個好的主題公園,應充分重視市場分析定位和市場佔有,對文化內涵做出正確的商業價值判斷,提高重遊率和投資收益比,並通過旅遊乘數效應帶動當地其他行業的發展。
三、主題創意
主題公園的主題選擇需要創新思維,主題公園的經營更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只有這樣,主題公園才能永遠保持對遊客的新鮮感,生命周期得以延長。在進行主題創意與策劃時,要緊緊圍繞「旅遊者的需求」,突出休閑娛樂的特性,表現「旅遊新形態」。為此,發展商在主題公園的景觀設計、旅遊產品後續更新方面必須走在市場前列。
四、主題產品開發與更新
我們認為,旅遊市場競爭的結果是名牌旅遊產品最終吸引、招徠更多的客源,一個主題公園要在市場中佔有一定的份額,必須實現旅遊產品的品牌化,並努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從而形成旅遊品牌,樹立起名牌形象。
五、主題公園文化內涵
一個主題公園有沒有發展潛力,有沒有生命力,其蘊涵的文化內涵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將旅遊業和文化緊密地糅合在一起,將文化作為旅遊來經營,通過發掘和宣揚文化來綜合地發展旅遊,以經營旅遊的方式多方位的展示文化,賦予主題公園以豐富的文化內涵,從而創造出具有鮮明特色的旅遊文化。
六、營銷策略
如何提高主題公園的重遊率,是現代主題公園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也是主題公園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有效客源半徑內的潛在消費者是最有條件和最有可能進行再次游覽消費的群體,有效客源市場半徑一般指在主題公園周邊200——300公里的范圍內。主題公園發展商需要針對有效客源半徑市場採用靈活的營銷策略,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改變營銷策略。

❼ 進行飲食文化旅遊產品設計與開發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一、飲食文化旅遊
隨著時代的發展,近些年來旅遊業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舌尖上的中國》熱播,使得飲食文化與旅遊業的融合成為一種新的旅遊形式,相關聯的旅遊產品不斷涌現,成為當下線上線下熱門的旅遊話題。學者趙榮光把「飲食文化定義為食物原料開發利用、食品製作和飲食消費過程中的技術、科學、藝術,以及以飲食為基礎的習俗、傳統、思想和哲學」[1],即食生活、食生產、食思想、食事象、食風俗的總稱。
二、南京飲食文化資源
1、南京飲食文化資源類型
南京的飲食文化包括京蘇大菜文化、鴨文化、野菜文化和小吃文化。京蘇大菜歷史悠久,受人文薈萃的熏陶,京蘇大菜名菜眾多,蒸鰣魚、酥鯽魚、鳳菜心、罐罐肉、燉生敲、素什錦菜、燉菜核、八寶一棵松、松子熏肉、扁大肉酥等都非常有名。南京人鴨的消耗量佔全國四分之一,且歷史悠久,有板鴨、烤鴨(北京烤鴨的前身)等,形成鴨文化。南京人素有「一口飯一口草」的傳統習俗,野菜中的馬蘭頭、蘆蒿、菊花腦等十分熱銷,形成野菜文化。南京小吃位列中國四大小吃之首,歷史悠久,風味獨特,品種繁多,著名的夫子廟小吃響徹全國,形成小吃文化。
2、南京飲食文化資源特徵
(1)底蘊深厚的文化歷史。江南自古是人文薈萃之地,不少古詩文中都留下了文人墨客的江南美食情結,讀來令人食指大動。如蘇東坡的《惠崇江上晚景》中描寫到,「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蔞蒿、河豚留下了一段段東坡居士的江鮮情緣。辛棄疾的《鷓鴣天》中描寫的「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率師征陳友諒至瀟湘所寫》中描寫到「馬渡江頭苜蓿香,片雲片雨渡瀟湘」,薺菜、苜蓿頭等自古就是南京人愛吃的野菜。鄭板橋的「江南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可見鮮筍、鰣魚也是鄭先生的最愛。而在文學巨著《紅樓夢》、《儒林外史》、以及《隨園食單》、《白門食譜》等書中都有關於南京美食的記載。(2)原汁原味的清香口味。南京是個包容的城市,接納了五湖四海的人。「南京菜」就是原汁原味、不咸不淡、小資情調。利用時令原材料,體現了菜餚的原汁原味,對成菜的要求是,酥爛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淡而不薄,濃而不膩,突出原材料的本味。其風味特點主要表現在口味醇和、鹹淡適中、適應面廣、原汁原味。(3)出神入化的刀工技藝。南京菜講究刀工,擅長刀技,技藝高超的廚師,用一把普通菜刀,或雕或刻,或鏤或削,可以做出多種花樣造型,如月季、菊花、荷花等,在品味這一道道美味佳餚之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精雕細琢的工藝品,讓人不忍心去下口,不得不感嘆廚師出神入化的刀工技藝。(4)古樸淳厚的食俗風情[2]。南京為十朝都會,擁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當地特有的古樸淳厚的食俗風情。如南京有正月初八上燈,十八落燈,講究「上燈元宵落燈面」,是南京人元宵燈節期間的食俗。三月三這天,南京人用薺菜花煮雞蛋,傳說可治頭痛。四月初八在南京郊區有吃「烏飯」(青精飯)的習俗。飯是以南天燭(一名青精樹)葉搗爛濾汁泡糯米,晾乾蒸煮而成,據說人吃了能強筋骨、益氣力,被譽為「仙家服食」等。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