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發展中國家擴大旅遊業

發展中國家擴大旅遊業

發布時間: 2021-01-10 11:00:07

❶ 發展旅遊業對發展中國家有什麼不利因素

國內旅遊只有好處而幾乎沒有不利因素.入境游能夠增加外匯收入,而出境游則對我國的經濟沒有什麼好處了.

❷ 醫療旅遊在中國的前景怎麼樣

中國未來五年會有更抄多的市場份襲額
醫療旅遊也是最近這么多年發展快速增長的一個新領域
近年來全球醫療旅遊業發展的非常迅速,泰國、印度、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處於領先地位。中國的醫療旅遊業正在興起,目前上海和海南等地正在大力發展,中國未來五年會有更多的市場份額,但要想很快地超越前面這些對手還任重而道遠。

❸ 中國的旅遊業的開發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主要體現在旅遊設施與管理體系等方面

❹ 發展中國家旅遊業在國際貿易中所佔份額相對較低的原因是什麼

文化旅遊需求旺盛是消費分類中,消費升級的結果。
發展中國家旅遊業份額高低取決於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

❺ 為什麼發展中國家不能過分依靠旅遊業舉例說明

因為過分依靠旅遊業的話,如果有一天旅遊的地方都已經被旅遊完了,那麼旅遊業就會走下坡路而沒有其他的依靠。

❻ 發展中國家發展旅遊業利弊

從GDP和GNP來說利大於弊
從自然環境、文化等方面來說弊端也不少

看看現在的麗江跟以前的麗江,利和弊都很好從這可以見到

❼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旅遊經濟發展模式的主要區別有哪些

第一部分:定義「旅遊」一詞的研究范圍,並提出本文所涉及的范圍 旅遊是人類活動中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隨著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的出現,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使國內、洲際,乃至環球旅遊都從理想變為現實,從而使旅遊成為人民大眾中極為普遍的社會活動,旅遊業也逐漸成為經濟領域內十分重要的新的支柱產業。為此,世界旅遊組織在1991年特地對旅遊的基本概念重新作了定義:旅遊「包括人們為了休閑、商務和其他目的,離開他們慣常的環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某些地方停留,但連續不超過一年的活動」,顯然,「旅遊」的概念,以及世界旅遊組織對旅遊所作的新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其內容涉及旅遊交通、旅館設施、景觀園林、旅遊文學、旅遊思想、旅遊習俗、著名旅遊旅行家等各個方面。 因此,就「旅遊」一詞的定義而言,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界定。其一是把「旅遊」看作一種個體的活動(PERSONAL ACTIVITY);其二是把「旅遊」看作國民經濟中的一門產業(INDUSTRY);其三是把「旅遊」看作一門學科(SUBJECT)來進行研究。 就本文題目而言,文章將主要圍繞前兩部分展開論述。即主要探討旅遊作為一種個人活動和產業時,在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中旅遊發展的特點比較。 第二部分:就旅遊作為一種「個體活動」而言,進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旅遊發展特點的比較。1、人口統計因素: 從人口統計因素入手,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中,「旅遊」這一個體活動的實施者,即旅遊者之間的差別。如:收入、年齡、受教育程度、閑暇時間等等。其中主要是收入和閑暇時間的多少。一般而言,在發達國家中,國民人均收入要比發展中國家高出很多,國民生活水平普遍較高,擁有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較發展中國家國民而言,相對較多。同時,由於發達國家經濟的發達,相對應的社會服務保障體系比較健全,國民社會福利待遇、帶薪休假、人生保險、失業救濟等等多方面發展較完善,國民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時間來選擇不同的度假方式。而以上提到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以及可自由支配時間是人們成為旅遊者所首先應該必備的條件。相對而言,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國民收入偏低,社會保障體系、福利制度不是完善發展,因此與發達國家相比,國民成為旅遊者的可能性較低。2、文化因素: 發達國家大都經歷了一次次的思想解放運動,原有的封建思想、小農思想、宗教思想經過一次次的思想洗禮,取而代之的是「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思想,開拓進取的精神、不斷探索的勇氣。國家鼓勵國民探索未知世界、例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受到歐洲皇室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大力支持。文藝復興以來,歐洲貴族都會送自己子女游歷世界,增長見識,這一行為甚至成為當時社會的流行時尚。相反,發展中國家所受封建殘餘思想的影響嚴重,特別是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圈」,即環太平洋遠東地區。儒家文化崇尚「禮」、「仁」不主張創新開拓,要求人們言行規范、勤儉置業、安分守己、孝敬父母。甚至有「父母在,不遠游」的訓誡。在這種大的社會文化氛圍的影響下,人們進行旅遊活動的可能隨之降低了。 第三部分:就旅遊作為一種「產業」而言,進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旅遊發展特點的比較 旅遊業是一個新興的行業,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旅遊業發展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僅以國際旅遊的發展為例,無論是從旅遊人次,還是從旅遊收入而言平均每十年翻一番(參見表1)。 二戰後國際旅遊發展情況年份 旅遊人數 增長率 旅遊收入 增長率 (億人次) (%) (億美元)(%) 1950 0.25 - 21 - 1960 0.73 183 68 224 1970 1.59 121 179 163 1980 2.80 76 949 430 1990 4.15 48 2300 142 1998 6.25 51 4447 93 旅遊業的繁榮,有懶於內外多種因素的共同發展,旅遊業三大支柱產業:酒店、交通、旅行社,各自在旅遊業的發展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本部分將就這三大支柱產業來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各自不同特點的比較。(發展中國家以中國為例)一、酒店業的比較: 1、經營理念的差異: 我國的酒店管理者主要是以自己的產品或能提供的服務為市場導向,即以我為主,我有什麼就賣什麼,我有什麼水平的服務你就得接受什麼水平的服務。發達國家的酒店管理者倡導堅持以消費者的需要為核心,以滿足客人的一切需要為企業管理和經營的導向,在產品、服務質量、價格水平等方面的設計均採取從外向內的模式。 2、員工配置的差異: 我國酒店從業人員較多,勞動效率較低。其原因主要有:我國人力資源廉價;員工的素質偏低,服務意識、服務技能不強;一專多能的人才偏少;酒店設施現代化程度低。國外酒店總服務台利用先進的預定網路、財務系統進行訂房、結賬等項服務,僅需一、二名員工,而我國卻需四、五名員工來完成相同的工作量。發達國家基本上採用人力資源節約模式,用工少。其飯店的員工大多是「一專多能」,素質較高。二、交通業的比較 發達國家到目前為止大都已經建成了完善的道路系統、航空、運輸等方面配套設施齊全,發達的交通業不但大大增強了發達國家作為旅遊資源國的可進入性,而且為本國國民外出旅遊創造了優越的先天條件。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起步較晚,交通、運輸以及各項配套設施設備的提供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這無疑對本國的旅遊業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既影響本國居民的外出旅遊,又影響入境遊客的來訪。三、旅行社業的比較 1、投資經營理念的比較 發達國家中,進入旅行社業的資金主要是在資本尋求最大化收益的內在規律作用下,由資本的人格化主體――企業家投入的。在資本的進入與退出方面,政府很少干預,主要由市場機制本身發揮對資源的調節作用。此外,投資者進入旅行社業可以由多種選擇方式,如直接投資、收購與兼並、合資與合作、戰略聯盟。中國旅行社業中,投資主體的行業進入帶有明顯的政府行為背景。在經營運作方面,還處於「小、散、亂、差」的發展時期。各旅行社之間存在相互扯皮、惡性競爭的局面。 2、發展進程的比較 發達國家的旅行社業發展是隨著其國內旅遊市場的需求增長,而自然而然產生的,從1845年托馬斯庫克旅行社的成立到大眾旅遊時期大批旅行社的涌現,都是順應了市場的需求,是一個自然演進的過程。政府的作用只是在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下進行規范管理等宏觀性的工作。中國最初的旅行社是以一些國外旅遊服務機構為方便其本國居民來中國旅行而設立的分支服務機構。建國後旅行社業的發展是由政府主導的、出於政治目的的發展,主要為接待歸國華僑和宣傳新中國的建設成就。直至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旅行社開始由事業單位向企業單位轉型,由國家壟斷走向市場競爭階段。

❽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旅遊經濟發展模式的主要區別有哪些

第一部分:定義「旅遊」一詞的研究范圍,並提出本文所涉及的范圍
旅遊是人類活動中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隨著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的出現,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使國內、洲際,乃至環球旅遊都從理想變為現實,從而使旅遊成為人民大眾中極為普遍的社會活動,旅遊業也逐漸成為經濟領域內十分重要的新的支柱產業。為此,世界旅遊組織在1991年特地對旅遊的基本概念重新作了定義:旅遊「包括人們為了休閑、商務和其他目的,離開他們慣常的環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某些地方停留,但連續不超過一年的活動」,顯然,「旅遊」的概念,以及世界旅遊組織對旅遊所作的新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其內容涉及旅遊交通、旅館設施、景觀園林、旅遊文學、旅遊思想、旅遊習俗、著名旅遊旅行家等各個方面。 因此,就「旅遊」一詞的定義而言,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界定。其一是把「旅遊」看作一種個體的活動(PERSONAL ACTIVITY);其二是把「旅遊」看作國民經濟中的一門產業(INDUSTRY);其三是把「旅遊」看作一門學科(SUBJECT)來進行研究。
就本文題目而言,文章將主要圍繞前兩部分展開論述。即主要探討旅遊作為一種個人活動和產業時,在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中旅遊發展的特點比較。 第二部分:就旅遊作為一種「個體活動」而言,進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旅遊發展特點的比較。1、人口統計因素:
從人口統計因素入手,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中,「旅遊」這一個體活動的實施者,即旅遊者之間的差別。如:收入、年齡、受教育程度、閑暇時間等等。其中主要是收入和閑暇時間的多少。一般而言,在發達國家中,國民人均收入要比發展中國家高出很多,國民生活水平普遍較高,擁有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較發展中國家國民而言,相對較多。同時,由於發達國家經濟的發達,相對應的社會服務保障體系比較健全,國民社會福利待遇、帶薪休假、人生保險、失業救濟等等多方面發展較完善,國民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時間來選擇不同的度假方式。而以上提到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以及可自由支配時間是人們成為旅遊者所首先應該必備的條件。相對而言,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國民收入偏低,社會保障體系、福利制度不是完善發展,因此與發達國家相比,國民成為旅遊者的可能性較低。2、文化因素:
發達國家大都經歷了一次次的思想解放運動,原有的封建思想、小農思想、宗教思想經過一次次的思想洗禮,取而代之的是「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思想,開拓進取的精神、不斷探索的勇氣。國家鼓勵國民探索未知世界、例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受到歐洲皇室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大力支持。文藝復興以來,歐洲貴族都會送自己子女游歷世界,增長見識,這一行為甚至成為當時社會的流行時尚。相反,發展中國家所受封建殘餘思想的影響嚴重,特別是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圈」,即環太平洋遠東地區。儒家文化崇尚「禮」、「仁」不主張創新開拓,要求人們言行規范、勤儉置業、安分守己、孝敬父母。甚至有「父母在,不遠游」的訓誡。在這種大的社會文化氛圍的影響下,人們進行旅遊活動的可能隨之降低了。 第三部分:就旅遊作為一種「產業」而言,進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旅遊發展特點的比較
旅遊業是一個新興的行業,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旅遊業發展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僅以國際旅遊的發展為例,無論是從旅遊人次,還是從旅遊收入而言平均每十年翻一番(參見表1)。 二戰後國際旅遊發展情況年份 旅遊人數 增長率 旅遊收入 增長率
(億人次) (%) (億美元)(%)
1950 0.25 - 21 -
1960 0.73 183 68 224
1970 1.59 121 179 163
1980 2.80 76 949 430
1990 4.15 48 2300 142
1998 6.25 51 4447 93
旅遊業的繁榮,有懶於內外多種因素的共同發展,旅遊業三大支柱產業:酒店、交通、旅行社,各自在旅遊業的發展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本部分將就這三大支柱產業來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各自不同特點的比較。(發展中國家以中國為例)一、酒店業的比較:
1、經營理念的差異:
我國的酒店管理者主要是以自己的產品或能提供的服務為市場導向,即以我為主,我有什麼就賣什麼,我有什麼水平的服務你就得接受什麼水平的服務。發達國家的酒店管理者倡導堅持以消費者的需要為核心,以滿足客人的一切需要為企業管理和經營的導向,在產品、服務質量、價格水平等方面的設計均採取從外向內的模式。 2、員工配置的差異:
我國酒店從業人員較多,勞動效率較低。其原因主要有:我國人力資源廉價;員工的素質偏低,服務意識、服務技能不強;一專多能的人才偏少;酒店設施現代化程度低。國外酒店總服務台利用先進的預定網路、財務系統進行訂房、結賬等項服務,僅需一、二名員工,而我國卻需四、五名員工來完成相同的工作量。發達國家基本上採用人力資源節約模式,用工少。其飯店的員工大多是「一專多能」,素質較高。二、交通業的比較
發達國家到目前為止大都已經建成了完善的道路系統、航空、運輸等方面配套設施齊全,發達的交通業不但大大增強了發達國家作為旅遊資源國的可進入性,而且為本國國民外出旅遊創造了優越的先天條件。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起步較晚,交通、運輸以及各項配套設施設備的提供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這無疑對本國的旅遊業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既影響本國居民的外出旅遊,又影響入境遊客的來訪。三、旅行社業的比較
1、投資經營理念的比較
發達國家中,進入旅行社業的資金主要是在資本尋求最大化收益的內在規律作用下,由資本的人格化主體――企業家投入的。在資本的進入與退出方面,政府很少干預,主要由市場機制本身發揮對資源的調節作用。此外,投資者進入旅行社業可以由多種選擇方式,如直接投資、收購與兼並、合資與合作、戰略聯盟。中國旅行社業中,投資主體的行業進入帶有明顯的政府行為背景。在經營運作方面,還處於「小、散、亂、差」的發展時期。各旅行社之間存在相互扯皮、惡性競爭的局面。 2、發展進程的比較
發達國家的旅行社業發展是隨著其國內旅遊市場的需求增長,而自然而然產生的,從1845年托馬斯•庫克旅行社的成立到大眾旅遊時期大批旅行社的涌現,都是順應了市場的需求,是一個自然演進的過程。政府的作用只是在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下進行規范管理等宏觀性的工作。中國最初的旅行社是以一些國外旅遊服務機構為方便其本國居民來中國旅行而設立的分支服務機構。建國後旅行社業的發展是由政府主導的、出於政治目的的發展,主要為接待歸國華僑和宣傳新中國的建設成就。直至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旅行社開始由事業單位向企業單位轉型,由國家壟斷走向市場競爭階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成熟與完善,中國旅行社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將加強。

❾ 很多發展中國家在擴大他們的旅遊產業,為什麼這是好的發展么

當然是好的發展。
發展旅遊產業,符合世界經濟發展大趨勢。
一來挖掘旅遊資源,這是一本萬利的事,回報率無可限量;
二來促進當地知名度、美譽度,提升綜合競爭力;
三來旅遊業大量吸引消費,那就是錢,商家、政府都得益;
四來大大促進當地居民就業,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人力資源;
......

好處太多,說都說不完
總之成為旅遊熱點城市之後,政府富了,百姓富了,大家都好了

惟一一點就是環境要保護好
治安要管理好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