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旅遊中的飲食文化
Ⅰ 自古被譽為「天府之國」成都,究竟有何獨特的文化魅力
說起成都,我們應該都聽過之前的一首歌《成都》,這首歌讓它瞬間火遍全國,也讓很多朋友很好奇它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城市。成都作為一代古城,有很多古文明的留存,古往今來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往,是一個非常神秘、特別的存在,也被稱為“天府”。天府成都是有很多文化魅力的,比如飲食方面、旅遊方面以及考古文學方面,都是非常有特色、有魅力的文化所在。
除了飲食和旅遊,四川的考古文化也是聞名於耳的。四川有著名的,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等,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的源頭,所以有很多的,考古學家去成都這邊去探索以前的奧秘,天府成都因此吸引了很多古學家的目光。
Ⅱ 為什麼說「少不入蜀,老不出川」有出處嗎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是一句俗語,流傳在四川省境內,並沒有具體的典故出處。
少不入川:有兩種說法。一是在古代,四川在未開發之前,是蠻荒之地,是各朝各代朝廷流放犯人的地方。皇帝用此以來懲罰有重大過錯的犯人。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會勸誡,不要在年少的時候就去四川,這里信息閉塞,文化落後,想成就一番事業很難。
(2)成都旅遊中的飲食文化擴展閱讀:
四川在古代,尚未開發之前,是蠻荒之地。各朝各代,朝廷都會將重刑犯流放到此。據說,秦始皇當年,就想把呂不韋旅放到四川,結果在半道就病死了。
由於當時的四川,交通和環境惡劣,那些不肯趨炎附勢、得罪達官顯貴的文人或官員,很多都流放到了蜀地。這些文人的生存能力和心態,常常直呼他們的想像,很快就在這里快樂地生活下來,還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著名的大詩人杜甫,為了躲避戰亂就逃到了四川的成都。在這里,他生活了下來,如今他的故居,已被改造和開發,成為成都的著名旅遊景點——杜甫草堂。
Ⅲ 什麼是杭幫菜
杭幫菜,是浙江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浙江菜的重要流派,它與寧波菜、溫州專菜、紹興菜共屬同構成傳統的浙江菜系。
杭幫菜的口味以咸為主,略有甜頭。「清淡」是杭幫菜的一個象徵性特點。特色菜品有西湖醋魚、東坡肉、龍井蝦仁、筍干老鴨煲、八寶豆腐等。
杭州菜分為「湖上」、「城廂」兩個流派。前者用料以魚蝦和禽類為主,擅長生炒、清燉、嫩熘等技法,講究清、鮮、脆、嫩的口味,注重保留原汁原味。
後者用料以肉類居多, 杭幫菜烹調方法以蒸、燴、氽、燒為主,講究輕油、輕漿、清淡鮮嫩的口味,注重鮮咸合一。
杭幫菜的口味以咸為主,略有甜頭,但不像蘇州菜那麼甜,也不像上海菜那麼濃重,容易被人接受。「清淡」是杭幫菜的一個象徵性特點,這個特點恰恰順應了菜餚要向「清淡」化發展的趨勢。
另外,杭幫菜清淡平和,「搶味」的元素不多,這一特點使它容易吸收南北各地菜餚的精華,所以杭幫菜更像是 「萬能菜」,容易博得南北食客的喜愛。
Ⅳ 成都飲食文化資源的旅遊開發屬於哪一類論文參考文獻標識
成都的飲食文化的話還是很多的,畢竟四川有這么多個地方。
Ⅳ 成都一年四季都不缺遊客,它是如何成為國內「回頭客」最多的三座城市之一
旅遊是如今很多人首選的休閑方式,一方面可以見識到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同時也可以將自己從匆忙紛繁的生活中剝離出來,平靜的享受屬於自己的安逸時光,也可以說是給自己心靈的一次升華與洗禮,讓自己可以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未來,在我看來真正的旅行一定要是這樣才是有意義的,世界上旅遊城市有很多,每一處都擁有著獨屬於它的魅力,今天我想我想跟大家說說中國著名旅遊城市——成都,了解一下,為什麼它讓很多人流連忘返,甚至多次來到這里。
成都的一切都讓人非常的喜歡,就像趙雷的那首《成都》一樣,所以希望大家有空來成都看一看,在成都的街頭好好的走一走。
Ⅵ 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阿昌族: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五日、會街節農歷九月初十、潑水節農歷二月二十九日、撒神農歷七月初一、嘗新節農歷八月十五日。
2、白族:三月街農歷三月十五日、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漁潭會農歷八月十五日、保安族、聖紀節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開齋節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古爾邦節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3、布郎族:開門節傣歷十二月十五日、關門節傣歷九月十五日、潑火節農歷二月十九日。
4、布依族:六月六農歷六月初六、三月三農歷三月初三、四月八農歷四月初八。
5、朝鮮族:元日農歷正月初一、上元節農歷正月初五、寒食節農歷四月初五、 端午農歷五月初五。
6、赫哲族:赫哲年農歷正月初一。
7、回族:聖紀節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開齋節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古爾邦節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8、基諾族:打鐵節農歷一月、火把節農歷六月。
9、京族:哈節農歷六月初十。
10、德昂族:潑水節農歷四月十五日。
11、東鄉族:聖紀節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開齋節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古爾邦節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12、侗族:蘆笙節農歷六月至九月、侗年農歷十一月十九日、鬥牛節農歷二月、吃新節農歷六月至七月。
13、獨龍族:卡崔哇農歷十月中下旬。
14、俄羅斯族:復活節公歷三、四月。
15、鄂倫春族: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
16、鄂溫克族:米闊魯節農歷五月二十二日。
17、高山族:新年祭農歷十二月。
18、仡佬族:燈桿節農歷正月初一、仡佬節農歷三月初三、嘗新節農歷六、七月。
19、哈薩克族:聖紀節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開齋節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古爾邦節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20、拉祜族:庫扎節傣歷三月、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嘗新節傣歷十二月。
21、黎族:三月三農歷三月初三。
22、傈僳族:收獲節農歷九月、澡塘節農歷正月初三、過年節農歷正月初一、刀桿節農歷二月初八
23、珞巴族:旭獨龍節藏歷二月、隆德節藏歷四月。
24、滿族:頒金節陰歷十一月十三日、廟會農歷四月。
25、景頗族:目腦節農歷正月十五日。
26、柯爾克孜族:聖紀節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開齋節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古爾邦節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諾勞孜農歷正月初一。
27、達斡爾族:春節(阿涅)農歷正月初一 。
28、傣族:潑水節傣歷六月六日、開門節傣歷十二月十五日、關門節傣歷九月十五日 。
29、苗族:龍船節農歷五月二十四、吃新節農歷六月初六、趕秋節農歷九月。
30、仫佬族:依飯節農歷十月、後生節農歷正月或七月。
31、納西族:正月農具會農歷正月二十日、三月龍王廟會農歷三月十五日、七月騾馬會農歷七月十五日。
32、怒族:鮮花節農歷三月十五日。
33、普米族:大過年農歷正月初七、大十五節農歷十二月十五日、嘗新節農歷九月、轉山節農歷七月十五日。
34、土家族:過趕節農歷十二月二十九日、祈禳節農歷正月初三、牛王會農歷八月初八、擂台會農歷二月初二。
35、土族:火神節農歷正月二十九日、端陽農歷五月初五。
36、佤族: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播種節農歷三月十五日、新米節農歷七、八月。
37、維吾爾族:古爾邦節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開齋節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努魯斯節伊斯蘭教歷八月十四日。
38、烏孜別克族:古爾邦節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開齋節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聖紀節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39、錫伯族:春節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至次年正月初二。
40、毛南族:廟節農歷五月、南瓜節農歷九月初九。
41、蒙古族:蒙古族新年農歷正月初一、那達慕大會農歷七~八月。
42、苗族:苗年節農歷十月初五、四月八農歷四月初八。
43、門巴族:藏歷年藏歷正月初一、望果節藏歷八月間。
44、羌族:羌族大年農歷正月初一、青苗會農歷三月十二日、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日。
45、撒拉族:開齋節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聖紀節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古爾邦節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46、畲族:分龍節農歷五月十五日。
47、水族:借額節農歷九月、卯節農歷五、六月。
48、塔吉克族:古爾邦節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迄脫迄迪爾愛脫節農歷三月間。
49、塔塔爾族:肉孜節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古爾邦節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開齋節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50、瑤族:聖紀節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盤王節農歷十月十六日、嘗新節農歷八、九月。
51、彝族:歌節農歷三月初三、二月八農歷二月初八。
52、裕固族:送年節農歷三月初七、春節農歷正月初五、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53、藏族: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藏歷年藏歷正月初一、望果節藏歷八月間、雪頓節藏歷七月一日。
54、壯族:三月三農歷三月初三、中元節農歷七月十四日。
55、哈尼族:十月節農歷十月初一、六月節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6)成都旅遊中的飲食文化擴展閱讀:
部分民族節日介紹:
1、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每年農歷6月初四開始的為期5天的那達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會。
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籃球等體育項目。 2006年5月20日,那達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3、月亮節
月亮節是拉祜族農事節日,又叫「哈巴節」。拉祜語音「哈巴」,意為月亮,在拉祜年歷八月十五舉行,原為祭獻月亮,歡慶豐收。
祭禮在晚上月出時舉行,各家挑選最好瓜果作為祭品,用篾桌擺設,抬到祭山神的地方(寨子後面)祭獻為人們分出了耕種節令的月亮。在月光下,全寨男女老少圍著篾桌跳蘆笙舞,歡度節日。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少數民族節日
中央人民政府--中國少數民族主要節日
Ⅶ 吃辣椒你們覺得最佩服哪個地方
辣椒是菜的調味品之一,但是在大部分中國地區,很是偏愛吃辣,辣椒在飲食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高,每餐都離不開辣椒,人們常自詡「無辣不歡」,在四川、湖南等地更是如此,坊間早就流傳著「四川人不怕辣,貴州人怕不辣,湖南人辣不怕」的俗語,對於吃辣這事,似乎就沒有誰服過誰。總而言之,這三省能吃辣是名聲在外的。據說辣椒原產地來自墨西哥,明朝末年傳入中國後,人們就愛上了辣椒,辣椒以開胃排除體寒的特性點,深受廣大群眾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