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旅遊文化的特色
『壹』 五台山旅遊宣傳語
五台山抄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襲首,稱為「金五台」,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台山並非一座山,它是坐落於「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區總面積達2837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東台望海峰、南台錦綉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掛月峰、北台葉斗峰)環抱整片區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據傳擁有寺廟128座,現存寺院共47處,台內39處,台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
『貳』 五台山的特點。
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築最早地方之一。自東漢起,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內,殿宇巍峨,金壁容輝煌,是中國歷代建築薈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畫、書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五台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海拔達3061米,為華北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台頂雄曠,層巒疊嶂,峰嶺交錯,挺拔壯麗,大自然為其造就了許多獨特的景觀。1982年,五台山以山西五台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歷年來獲得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等榮譽。世界遺產。五台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勝地,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而五台山又以建寺歷史悠久和規模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稱,在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尼泊爾等國享有盛名。
『叄』 五台山特產有哪些
五台山裡正復宗的特產有下面制這些:台黨參、台金蓮花、台藜麥,台豆腐丸子、台蘑菇、台蘑醬(這里要重點說明,大多數台蘑醬其實是五台山以外地區人工種植的次品口菇和香菇做成的,打著台蘑醬的名字在山裡賣而已,因為適合做成醬的台蘑成本很高)
『肆』 楚雄五台山有什麼好玩的特點
祿豐縣旅遊資源概覽 祿豐縣位於雲南省中部,東鄰昆明市富民縣、安寧市、西山區,南接易門縣、雙柏縣,西壤牟定縣、楚雄市,北連武定縣、元謀縣。 素有「恐龍之鄉」、「化石之倉」、「滇西咽喉」之稱,以恐龍、臘瑪古猿化石享譽海內外,是雲南省「古」(古生物、古文化)、「彝」文化的重要展示基地。總面積3536平方千米, 總人口42萬。祿豐縣風景名勝資源豐富,類型齊全、容量大、科考價值高,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景點,獨特的古生物化石遺跡,眾多的人文景觀和豐富多採的歷史文化。據舊志載, 祿豐有金寺晴霞、西河煙柳、萬融春雨、龍頂秋蟬、石門天塹、白雲夕照、九石攢梅、春燈映月8景。羅次有玉龍吐珠、溫泉漱玉、北寺曉鍾、西樓夜月、一村煙雨、萬樹松濤、飛泉瀑布、昆石朝霞8景。廣通有東崗魚躍、野鶴沖霄、天馬行空、北麓龍蟠、回蹬朝陽、象山夜月、古剎靈湫、鳥道九盤、屏山古跡、東橋煙柳、西浦桃溪11景。黑鹽井有煙溪疊翠、仙潭馬跡、金榜堆霞、半空鍾聲、天台老樹、東山大石、石門瀑布、雲野樵歌、春圃桃花、龍江夜月、絕峰砥柱、夾岩飛虹、石橋紅葉、南浦飛雲、佛塔龍吟、巨浪驚天、鳳嶺朝暉 17景。琅鹽井有曲川煙柳、琅溪夜潮、鰲峰東鎖、天馬西朝、翠嶂含煙、浮圖倒影、神祠古柏、肅寺奇梅、山橫玉帶、月掛金輪10景。上述大部分景點現已基本無存,新的景點不斷開辟,組成了新的旅遊網。 縣內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0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臘瑪古猿化石遺址)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黑井古鎮)、名村(腰站煉象關)、自然保護點(鵰翎山自然保護點)各1個。據調查統計祿豐共有旅遊資源點598個,其中自然旅遊資源點184個,人文旅遊資源點414個,尤其是古跡與建築類共有17型 314點,佔全區總數的52.5%。 據《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全部旅遊資源基本類型74種,祿豐縣就有51種,佔69%。類型豐富的旅遊資源為祿豐縣開發旅遊資源和大力發展旅遊業奠定了良好的資源基礎。 祿豐縣的自然旅遊資源以地文景觀類和水域風光類為主體特色,從全縣 4大類自然旅遊資源的類型結構看,地文景觀類資源景點最多,共有64處,佔10.7%; 水域風光類資源景點其次,有63處,佔10.5%;其它二類57處,佔9.5%。由此表明祿豐縣自然旅遊資源中地文景觀類資源景點數量最多,地文景觀類和水域風光類是其自然旅遊資源的主體。在地文景觀亞類中,名山3處,洞穴6處,地層剖面10處,古生物化石點33處,奇特與象形山石11處,峽谷1處, 因而在地文景觀類中又以古生物化石點旅遊資源占絕大多數。 從祿豐人文旅遊資源的類型結構看,古跡建築類314處,佔52.5%;民俗民情類42個,佔7%;商品購物類40個佔6.6%。由此表明祿豐縣人文旅遊資源以古跡建築類為主體。在古跡建築類中又以宗教建築、古橋、古鹽井、古墓、碑碣的旅遊資源景點最多, 因而, 祿豐縣人文旅遊資源開發應突出宗教建築、古橋、古鹽井、古墓、碑碣幾大方面。同時祿豐的民俗風情類在人文旅遊資源中也佔有明顯的優勢,在民俗風情類又以節日慶典所佔比重較大。 祿豐縣旅遊資源文化內涵豐富,從旅遊資源的類型統計看,祿豐縣人文旅遊資源點414處,占資源點總數的69.2%,自然旅遊資源的資源點有184處,占資源點總數的30.8%。人文旅遊資源的資源點占資源點總數的一半以上。因而祿豐縣旅遊資源文化內涵極為豐富, 從全縣旅遊資源看,以恐龍文化、鹽文化、高峰彝鄉文化等為代表的文化系列,以恐龍文化旅遊節、高峰彝族火把節等為代表的節日慶典文化活動系列,以開寧寺、飛來寺、真武宮、黑井文廟等為代表的宗教建築系列,以星宿橋、五馬橋、豐裕橋、啟明橋、通迎橋等為代表的古橋文化系列,以黑井古鎮、煉象關歷史文化名村等為代表的民俗街區村落系列等等,表明其旅遊資 源富含文化內涵,品位極高,有著廣闊的開發前景。另外,黑井鎮是研究西南地區鹽文化的難得之地;祿豐境內的「茶馬古道」的研究,有助於了解當時的經濟、政治、軍事的發展。總之,境內的人文景觀資源,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對一些問題的研究起著關鍵作用, 是開展古文化旅遊的寶貴之地。 在觀賞這些珍奇資源的同時,您還可以領略原始、神奇而濃郁的民族風情 。
『伍』 五台山的地理位置與自然資源以及風土人情
五台山的地理位置
五台山(Mount Wutai)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境內,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隸屬忻州市五台縣,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五台山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台縣、繁峙縣、代縣、原平市、定襄縣,周五百餘里。在北緯38°50'~39°05'、東經113°29'~113°44'之間,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勢雄偉,連綿環抱,方圓達250公里,總面積592.88平方公里。
五台山的自然資源
五台山與眾不同的五個台頂,形成獨特的自然奇觀,並且由於類型繁多的冰緣地貌、地質地貌的多樣性,造就了五台山生物的多樣化,其植被分布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形成罕見的自然美地帶。
區域內植物五百九十五種,種類繁多。金蓮花、迎紅杜鵑,被專家認定為中國獨有。山中活動著眾多的動物飛禽,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雕等。昆蟲學家還在這里發現了二十多種昆蟲新種。
五台有多種顏色的黑曜石礦山,確定是多種顏色曜石,已經開采,且儲量驚人 。有重大經濟價值。
五台山的風土人情
五台山氣候寒冷,又被稱作「清涼山」。雖然處於與北京大致相同的緯度,但氣候特徵卻和中國東北部的大興安嶺差不多。全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度,7至8月最熱,分別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零下18.8度。台懷地區比台頂早一個月入春,遲一個月入秋,溫度相差6度左右,全年平均氣溫2-3度,最低氣溫零下30度,最高氣溫為30度。台懷地區夏季空中雲層較低,濕度大,常有雨水。
五台山地區夏季濕度大,常有雨水,4月以前和11月以後,高入雲端的公路有可能被積雪封堵,難以通行。冬季的五台山,既冰凍雪寒,又寧靜美麗,與其他季節截然不同,充滿另外一種風情,雖然時有風暴、大雪。
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築最早的建造地之一。自五台山中的寺院東漢永平(公元58年~75年)年間起,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輝煌,是中國歷代建築薈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畫、書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佛事活動
跳布扎
跳布扎是每年的農歷六月十五前後,起源於西藏,是五台山黃教舉行的重大佛事活動。在活動前一天,寺內喇嘛就開始念護法經,跳金剛舞,在菩薩頂「鎮鬼」;十五日,百餘名有身份的喇嘛走出菩薩頂,穿街繞巷,最前邊架著彌勒菩薩像,其後大喇嘛坐轎,二喇嘛騎馬,其餘僧眾吹奏廟堂音樂,浩浩盪盪的往羅睺寺去「跳神」;十六日,又在菩薩頂「斬鬼」,大、二喇嘛穿戴皇賜服飾,外列僧人頭戴面具裝扮28宿,就地畫圓,按圓行步,並輔以身形手勢。通過此活動以驅除邪惡,迎來吉祥安泰。
騾馬大會
每年農歷六月舉辦,期間舉行大型佛事活動、民間文化活動、騾馬牲畜交易大會。朝會活動內容豐富,其主要一項是四方僧侶雲集台懷鎮做道場、誦經,使五台山充滿了神秘的宗教色彩。[3]
五台山佛教文化節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終年香火繚繞、梵音不斷,宗教氣氛濃厚。每年8月,這里舉行盛大的旅遊節慶——「五台山佛教文化節」,屆時各方賓客和僧眾雲集,舉行盛大的佛事活動,盛況空前。期間舉行大型佛事活動、民間文藝活動。
其他
九項特色旅遊活動:佛國聖地採摘游、朝台登山健身游、佛教文藝欣賞游、鎮海松濤紅葉游、秋冬美景攝影游、金色世界生態游、銀色五台踏雪游、寺廟法會祈福游、佛法禪宗探訪游。
美食
五台山地區有許多獨具特色的菜餚和風味小吃,在這里可以品嘗到肉片熗香蘑、清炒台蘑、小雞燉台蘑等傳統名菜,口味清香而不油膩。
過年
「五台山上過大年」受到了海內外佛教界、旅遊界等社會各界的歡迎與青睞,北京、廣東、福建等地的遊客信士把五台山當作度假首選樂園,不僅有效地繼承和弘揚了區域文化,更重要的是拓展了五台山冬季旅遊發展新路。
自2002年五台山首屆佛俗民情年成功舉辦以來,五台山景區已經連續如期舉行了十屆該項活動。活動集中展示佛教聖地禪門僧尼過年習俗和特有的地方「兩節」風情的創意,極大迎合了很多中國人「逃離」緊張而喧鬧的城市生活、追尋古樸而純正的過年過節情趣的心理需求。
資料來源:網路知道
『陸』 五台山的旅遊景點及其歷史,文化意義
主要景點
五爺廟是必去的,還有大螺頂和北台頂。
其他有:
南山寺
南山寺始建於元代,整個寺院共7層,下三層名為極樂寺,中間一層名為善德堂,上三層稱作佑國寺。寺內的石雕和泥塑內容包括佛教傳說、道教典故以及林木花草等圖案,堪稱五台山一絕。站在佑國寺最高層可以遠眺五台山的其他四台。
顯通寺
顯通寺是五台山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寺院,和洛陽的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廟,該寺位於五台山中心區。顯通寺的大雄寶殿是舉行佛事活動的主要場所,殿內供奉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葯師佛的塑像,整座大殿開闊疏朗,古色古香。無量殿為磚砌結構,裡面供奉有銅鑄毗盧佛,該殿沒有房梁,形制非常獨特,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銅殿是一座青銅建築物,殿內有上萬尊小佛像,是罕見的銅制文物。顯通寺前的鍾樓里有五台山最大的銅鍾——長鳴鍾,鍾的表面刻有一部萬余字的楷書佛經。
塔院寺
塔院寺內有五台山的標志性建築物——大白塔,塔高56.4米,通體潔白,被譽為「清涼第一聖境」。塔頂懸有兩百餘個銅鈴,風吹時聲音清脆。白塔的東邊有一座小白塔,相傳此塔內藏有文殊菩薩顯聖時遺留的金發,因此又稱文殊發塔。藏經閣在大白塔北側,為木結構建築,內有用漢、蒙、藏多種文字所寫的經書兩萬多冊。
菩薩頂
菩薩頂是五台山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喇嘛教寺院,這里是每年農歷六月初四到六月十五的黃教法會主場地,在這一時間登山可以看到喇嘛們「鎮魔」的盛況。寺內有天王殿、釋迦牟尼殿、菩薩殿,因歷代皇帝都曾登臨菩薩頂,所以寺內有不少御筆親題的碑和匾。在東院過廳和後院,有兩座漢白玉四稜柱碑,碑身四面分別刻有漢、蒙、滿、藏四種文字所書的碑文,均為清代康熙帝手書。
其它寺院
台內:壽寧寺 碧山寺 普化寺 黛螺頂 棲賢寺 十方堂殊像寺 廣宗寺 圓照寺 觀音洞 龍泉寺 羅睺寺 金閣寺 鎮海寺 萬佛閣 觀海寺 竹林寺 集福寺 等
台外:延慶寺 南禪寺 秘密寺佛光寺 岩山寺 尊勝寺 廣濟寺 等
『柒』 五台山的特色
在萬山叢中聳立著一座巍峨的奇峰,周圍幾立著五座不高不低的石山,互不相連,相距專鄰近,形如曙屬旋塔式的五座平台小山,故名為寶塔式的五台山。山前兩座石山,形如天生一對石獅子,昂首互望,起蹄如奔。山山嶺嶺生長的千年古樹,松柏參天,如筆如扇,如菌如菇,覆蓋著奇山異景,景色宜人。進入景區,便陶醉在幽雅奇林山境中,帶著的人生煩惱頓時消除。由於地質形成,施秉境內奇山甚多,登上五台山,可觀百里風光,東有形如駿馬賓士的馬鞍山,西有奇山絕景的西華山,南有勢如脊樑的架梁山,北有旅遊勝地雲台山。前山可觀到形象逼真的獅子嶺、筆架山、轎頂山等奇特風光。
『捌』 五台山有哪些特產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境內,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素有「金五台、銀峨眉、銅普陀、鐵九華」之說,同時五台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五台山分東南西北中五個台,台頂雄曠,景色秀麗。其中以北台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五台山中氣候寒冷,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為避暑勝地。每年的夏季,國內外眾多遊客來五台山朝山拜佛,順便避暑消夏。
到五台山,購買一些五台山的本地特產品嘗或者回去送親朋好友是必不可少的主題,因為五台山相傳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乃大福大聖之地,所以五台山產地的特產也蘊涵著平安、智慧、添福的吉祥寓意。五台山三寶是最具五台山地域及文化特色的紀念品,也是佛教信眾和遊客們最喜歡的特產,去五台山旅遊必買的特產。五台山三寶分別是:台蘑、禮麥、金蓮花。
台蘑:
台蘑其實是五台山產地食用菌的一個品系的稱呼,主要是指生長在五台山的香蕈( xùn)和銀盤品系,屬南台周邊所產的銀盤蘑菇最佳,夏秋兩季生於針葉林內。古時台蘑還被稱為天花菜,元代吳瑞《日用本草》中有這樣的記述:天花菜出自山西五台山,形如松花而大,香氣如簟,白色,食之甚美。這些品系的菌類在五台山的獨特氣候和生態環境中才能生長出優良品質,唐宋時就被選做宮廷菜,當地群眾有「一家喝其湯,十家聞其香」的說法。台蘑從根部到頂部呈乳白色,隱藏生長在草叢的道圈上,需要仔細尋找才能採到。每年從立秋到白露這段時間,是台蘑生長、採集的旺盛季節,由於台蘑的產量十分有限,在山裡跋涉採集也非常辛苦,正宗的台蘑售價較高。
五台山台蘑的特點:呈傘形,肉質細嫩,色澤乳白,菌體肥大,油性大,香氣極濃,晾乾後仍然有柔性。烹飪後味道鮮美香氣濃烈,口感嫩脆爽滑。
台蘑除了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之外,還有很好的醫療功效,長期食用可延年益壽,增加對感冒等病毒性疾病的抵抗力,還能起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腎臟病、膽結石、糖尿病、肝硬化等作用。
禮麥:
禮麥是對五台山生長的藜麥品系的稱呼,植株成熟後高1.5-2米,屬藜科,雙子葉植物,食用其種子,種子比小米略大。禮麥種植於五台山南台,是天禮之麥的意思,每年秋季是收獲季節,由於成熟後滿山五彩斑斕的麥穗似佛光普照景色甚為壯觀,所以五台山禮麥也被稱作是最有佛緣的食物。禮麥屬藜麥中的獨特品系,藜麥是純自然繁育的類穀物食物,唯一的全谷全營養完全蛋白鹼性食物,以營養全面和食療保健效果卓越而聞名國內外,被選為宇航員的首選食物。藜麥的品系在五台山自成一系,高寒冷涼氣候加上優秀的自然環境,生長出了獨具特色的禮麥,有「營養黃金」「素食之王」的美譽,尤其受到禮佛和素食人士的歡迎。五台山禮麥的產量不高,但是含有極多有益的微量元素,經常食用能促進人體的健康和長壽。當地人喜歡在燜飯或者熬粥的時候與其它穀物摻在一起食用,他們認為「每日一餐禮麥,健康長壽相伴」。
五台山禮麥的特點: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等含量高,籽粒飽滿、營養豐富、香氣彌久、久煮不散、入口勁道。
五台山禮麥具有均衡補充營養,修復體質,增強免疫力,調節內分泌,降三高,抗氧化,抗癌,減肥等效果。特別適合三高、心血管、痛風、貧血、消化等慢性病,及嬰幼兒、孕產婦、兒童、老年人、病患等特殊營養需求人群。
金蓮花:
五台山金蓮花屬毛莨科金蓮花屬多年生草本,冬季抗嚴寒,莖高30-70厘米,不分枝,基生葉長柄,葉片五角。五台山南台由於緩坡多而物產最為豐富,在南台觀野花極具趣味,其中五台山金蓮花是最著名的一種花。《五台山志》和《綱目拾遺》對金蓮花都有記載,金蓮花生長於海拔1500-2000米左右的山地草坡或疏林下,夏季開花,花如小孩手掌大小,形狀似蓮花,通體金黃色,所以稱作金蓮花,又名旱金蓮。因為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蓮花在佛教中被尊為\"聖物,所以五台山的金蓮花與五台山佛教文化有不解之緣。人們通常將花朵採收晾曬干,然後泡水飲用,在氣候乾燥的季節,當地人「寧品三朵花,不飲二兩茶」。
五台山金蓮花的特點:花朵大,氣味清香芬芳,性涼味微苦,干後不變色,色澤金黃,保存時間長。
五台山金蓮花清熱解毒,調理腸胃,消炎止咳,抗病毒,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口瘡、喉腫等功效,還可以養顏潤膚,清咽潤喉,提神醒腦,消食去膩。
五台山出產的「五台山三寶」口味地道,品質可靠,營養豐富。但是因為只產於五台方圓之內的幾座高山,所以產量有限,價格較高。景區內很多外來的類似產品以五台山特產名義用低價吸引遊客,要購買到正宗的特產,還得仔細區分清楚。
『玖』 五台山、喬家大院有什麼特色
五台山(Mount Wutai)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境內,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築最早的建造地之一。五台山中的寺院自東漢永平(公元58年~75年)年間起,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輝煌,是中國歷代建築薈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畫、書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喬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2001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12月27日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喬家大院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總佔地10642平方米,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整個院落是城堡式建築,三面臨街,四周是高達10餘米的全封閉青磚牆,大門為城門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漢族傳統民居建築風格的古宅。
『拾』 五台山有什麼特色
五台山在抄山西省東北部滹沱河的南岸,因有5個平台狀山峰而得名。因無炎夏又名清涼山。主峰北台頂海拔3058米,是華北地區最高峰。五台山以歷史悠久、古跡眾多、規模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寺廟最多時曾達300多座,現存47座,其中南禪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五台山佛塔建築豐富多彩,用料有銅、銀、石、木、鍍金、琉璃等,形狀各不相同,其中舍利大白塔,高56.4米,造型奇特,為五台山的標志。
五台山舍利大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