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文化的旅遊前景
① 淺析古鎮旅遊發展現狀 以烏鎮為例怎麼寫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旅遊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顯示,近幾年來,古鎮旅遊受到越來越多旅遊者的喜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現代化的景觀、景物隨處可見,中國各地各具特色的傳統景觀卻十分罕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鎮以其獨特的建築風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深厚的人文內涵以及特有的古樸環境氛圍受到了人們的青睞,成為旅遊市場中的一支新生力量,那些保存較完整、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古鎮吸引著大批的旅遊者前去觀賞。近幾年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安徽幾處民居宅院、雲南麗江古城以及未被列入世界遺產的江蘇周庄等地在旅遊黃金周期間,遊人如織,其數量直追山水風光景區的客源。由此可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古鎮旅遊,其市場前景不可低估。
②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去古城、古鎮和古村旅遊
古城、古鎮和古村是一種有別於自然景物的旅遊形態。不管是古城、古鎮還是古村都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去古城、古鎮和古村旅遊既是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學習,也是一種民族情結。去古城、古鎮、古村旅遊可以感受到與眾不同的自然風光,能夠感受到數千年前的文化,能夠帶來不同的感受。
1、在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而經過了無數天災人禍依然能被保存下來的古城、古鎮和古村都是歷史文化的見證者。這種被保存下來的都是擁有非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對於研究和了解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文歷史、民俗風情等等都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去古城、古鎮和古村旅遊,有助於我們了解當地的美食,感受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古城、古鎮和古村是休閑品味地方美食的好去處,既可以享受古樸文化的美好,還可以淘到極具特色的小玩意兒,遠離城市,遠離現代人的急躁,給人帶來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③ 古鎮文化與旅遊
古鎮是世界文化遺產的瑰寶,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見證,是世界人民共同擁有的財富,人們有責任和義務加以保護,並繼承發展。
在21世紀社會我們越來越重視古鎮文化與民俗民風的建設,人們開始由現代文明走向古俗文化。在節假日離開鋼鐵城市去尋找一份寧靜。一個古鎮的文化怎麼在現代旅遊業蓬勃生在發揚廣大,並創造很多的價值這是各個古鎮都在思考的問題,有些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而有些盲目的跟風卻並沒有達到想要的目的。
黃龍溪「蜀漢第一古鎮」。也是這千萬古鎮中一座。也為打造不同的有自身特色的旅遊業而不斷開拓進去。2006年與【雨濃國際】品牌策劃公司合作在古鎮建設與文化推廣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浪網通過一組數字報道了【雨濃國際】為黃龍溪帶來的效果,8月17日到10月7日風情節舉辦期間,景區共接待遊客50萬人次以上。僅風情節期間,景區旅遊直接收入已經超過3000萬元。風情節的延續效應還使得同年春節遊客人次達到了80萬,與06年之前每年僅30萬遊客量形成鮮明對比,黃龍溪迎來了久違「旅遊年」,景區內的經營戶一個黃金周的收入比以往全年還要多。
④ 如何挖掘文化,發展古村古鎮旅遊
一個地區的旅遊吸引力主要來自其旅遊資源的特色,而這種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 這里挖掘的旅遊資源主要針對的是人文類的資源,例如古跡建築類旅遊資源和民族風情類旅遊資源。
⑤ 古鎮的利弊
古鎮和古村的旅遊業快速地發展著,但在這良好發展態勢的背後,古鎮面臨的旅遊壓力亦逐漸顯露出來,旅遊開發為古鎮保護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很多面臨的最大的壓力便是遊客流量增加迅速,超過了古鎮旅遊容量允許的限度。尤其在旅遊旺季,古鎮內經常處於擁擠混亂的場面:幽靜閑適的生活氛圍被破壞,這不僅使遊客無法正常游覽。甚至對古跡、建築等造成了破壞,即所謂「旅遊公害問題」。其中,垃圾污染和水污染是兩個比較嚴峻的問題。
隨著雙休日和「黃金周」帶來的旅遊熱,不少地方把開發旅遊資源作為經濟的增長點,遺產旅遊更成為熱中之熱。旅遊業的發展直接造成了商業網點的大幅增加,特別是在主要游線上各類商店的開設及現代裝修材料的採用,導致了建築用途的改變和傳統風貌的消退。同時,不斷膨脹的旅遊業正在排擠著大量的有地方特色的小本生意,致使受保護街區的風貌日趨千篇一律,旅遊設施的充斥、無特色旅遊商品的泛濫以及「人人皆商」的濃重的商業氣息都在不知不覺中侵蝕著古鎮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氛圍。開發與保護雖然是一對矛盾,但並非不可調和。 1.首先,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各主管部門應嚴格依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與歷史城鎮旅遊發展規劃,同時依據相關政策法規與管理條理及轉讓合同等,規范政府部門、旅遊投資商等的開發經營行為;
2.其次,可考慮建立起由人大、政協和當地居民代表組成的社會監督組織評估機制,形成社會監督組織對政府和旅遊企業的有效約束監督鏈;
3.有必要建立科學的利益協調與整合機制,充分挖掘旅遊地各利益主體的共同點和平衡點,形成良好的利 益互動,以調動各方的積極性,最終促使旅遊企業的利益與旅遊地其他主體的利益統一於旅遊地社區的經濟、文化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之中;
4.完善社區參與機制,減少負面影響政府和企業應進一步完善社區居民參與機制,廣泛吸納當地居民的意見,切實處理好各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
為此,政府和企業要提高其行為的公開度和透明度,對景區經營中的重要項目的審批建設以及影響到居民利益的開發經營行為實行公示制,以發揮社區居民的監督作用,增強旅遊項目建設和環保措施的合理性和社會可接受性。同時,有必要建立目的地居民關於區域旅遊業發展的代言機構,從而實現公平對話,保證居民對旅遊業發展的決策擁有發言權,從而有效防範旅遊發展的負面影響;再次,應有針對性地開展旅遊發展意識、旅遊就業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與培訓,全方位提高居民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5.開發過程中注重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對於歷史遺存的保護,並不僅僅是對遺址遺跡的原樣保護、修舊如舊,更要注重歷史傳統的保護和文脈的延續。正如麗江、江南水鄉古鎮之所以有如此強的吸引力,不僅僅由於小橋、流水,更在於生活在那裡的人家,有了生活在那裡的人家,文化才是鮮活的,才是有真正魅力的。只有充分調動起居民保護古鎮的積極性,讓其能夠從旅遊發展中得到相應的收益,並且樂於生活在世代居住的古鎮,為自己的古鎮與文化傳統感到自豪,古鎮的意蘊與文脈才能真正延續下去;6.樹立主題化開發理念通過主題城鎮的建設樹立在區域形象中的獨特形象,值得注意的是主題並非僅僅是單一主題,也可以是一個或幾個主題的組合。古鎮旅遊開發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古鎮之間特別是
同一區域內古鎮之間共性明顯,自身特徵區別較小。作為擁有悠久歷史,區域特色明顯的古鎮,如何在眾多的古鎮旅遊開發熱潮中脫穎而出,筆者以為實行主題化開發是一條比較明智的選擇,即實行主題城鎮的發展。把整個古鎮作為一個整體來開發,根據主題公園的理念來開發來經營,提升出一個主題,結合古鎮的歷史文脈與特色等,將城區內的居民、建築、氛圍都作為景觀的組成部分,給予遊客在古鎮中的最好體驗;7.大力挖掘當地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資源內涵,從理論上分析,古鎮旅遊的類型是存在梯層結構的,以文化為主要內涵的體驗旅遊是古鎮旅遊的最高層次。同時,需要指出,歷史城鎮的旅遊並不是要禁止商業化,而是要控制過度商業化,尋求傳統與旅遊商品的最佳契合點。旅遊商品銷售是旅遊業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商品銷售與古鎮旅遊的開發和保護不存在本質上的沖突,其關鍵就在於如何在商品銷售中融入古鎮所特有的文化氣息。因此,古鎮旅遊商品的開發要求進行准確的規劃、協調,要根據每個古鎮的特點,大力發展有地方韻味、反映各地風土人情旅遊商品。這樣不僅能夠豐富旅遊產品內容,提升旅遊產品質量,豐富遊客體驗。還可以促進當地居民參與當地旅遊開發,增加旅遊就業,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提高當地居民參加旅遊的積極性,從而促進旅遊的可持續發展;8.古鎮要注重實現與周邊景區共贏研究發現,像麗江、周庄、鳳凰等這些高品位的古鎮在旅遊開發與市場營銷等過程中
都不是單個進行的,都是與周邊景區在開發、線路整合、市場營銷、形象塑造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聯合,從而實現了共贏。這正符合旅遊學中的旅遊時間比理論,只有旅遊地能夠提供一定量的旅遊活動時間與活動內容才能夠吸引大量遊客的到來,因此,旅遊開發的項目選擇,市場分析,以及產品開發與營銷過程中都要注意區域的聯合;9.注重生態資源保護和環境容量的控制旅遊是一項相對高耗量的活動,伴隨著水,電等資源的消耗,同時還會產生垃圾、環境污染、破壞等問題。特別是一些稀缺資源分布地區,如果破壞力長期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將會對旅遊地產生不可挽回的損失。
⑥ 談談你對旅遊發展和古鎮保護的認識
從計劃進行古鎮旅遊開發時就無可避免的面臨著古鎮開發與保護的矛盾,有些地方做專得好,而更多的是屬過度商業化導致古鎮文化內涵的流失。遠景設計研究院古鎮旅遊規劃專家道:旅遊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活動,古鎮則是歷史文化的遺存,兩者的有效結合可充分釋放古鎮旅遊資源的效用。發展旅遊是弘揚古鎮文化價值並為保護古鎮提供經濟支撐的重要途徑,兩者不應該對立,而應該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將對古鎮的有效保護放在第一位,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古鎮旅遊才有可能持續發展,古鎮保護也才真正落到實地。
⑦ 運用經濟生活有關知識分子古鎮發展旅遊業的意義
①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們的生活質版量和生活水平。
②有利於擴大權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③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④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⑧ 關於古鎮旅遊的探析
你這問題太大,爾等自知愚蠢,只能借知他人,且看聽之!願對爾之有用!
古鎮旅遊概況及選擇的原因
鎮是以非農業活動為主的人口居住區,其規模小於城市而大於村落,是介於鄉村與城市之間的過渡性聚落。城鎮(鎮)的出現是社會分工發展的結果,其文化形式以商貿為核心。
古老的歷史,優美的風景,營造了古鎮濃郁的文化氛圍。古鎮的斗拱飛檐,雕梁畫棟,滿載往日歲月的留影,也蘊含著都市裡少有的寧靜。古鎮觀光是品味古鎮旅遊文化最好的方式。古鎮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由民居、街道、店鋪、城池等眾多要素組成。古鎮作為一種聚落形式,蘊含著豐富的文化遺存,是一種文化資源,代表了人類歷史的縮影和文明的結晶。
古鎮以其閑適的文化、恬淡的生活態度和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正成為人們主要的旅遊目的地,經過20多年的發展歷程,古鎮旅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舉世矚目的成績。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的不僅是物質結果,而是一種伴隨旅遊產品帶來的不同尋常的經歷或感受。目前,中國古鎮旅遊產品設計較多停留在觀光層面,缺乏深度旅遊產品,滿足不了旅遊者的深層次需求,因此古鎮旅遊產品迫切需要轉型和提升。
體驗經濟時代來臨。它的出現展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孕育著消費方式及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適應體驗經濟的快慢將成為企業競爭勝負的關鍵。目前體驗經濟在經濟發達國家是備受關注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旅遊業作為最適合「體驗經濟」的生產和消費工具,其產品也趨向體驗化發展,人們對旅遊消費過程及其結果的體驗都非常重視,旅遊消費本質表現為旅遊者追求旅遊體驗,帶來旅遊消費動機、消費結構、消費水平、出遊方式等方面的變化。目前體驗式旅遊市場尚不成熟,但旅遊者、旅遊活動以及旅遊開發都表現出一些與以往不同的特點,以觀光為主流的旅遊產品正逐漸讓位於新、奇、特的感同身受的參與性體驗。
古鎮旅遊的體驗化趨勢。古鎮旅遊涉及面較廣,主要包括古鎮旅遊產品設計、營銷策略、資源保護、可持續發展對策等。鄰近大中城市或著名景區的古鎮具備了旅遊開發的資源、區位條件,在開發時既要研究旅遊者心理,又要提高旅遊地本身的吸引力,要針對不同需求的旅遊者設計出不同的旅遊產品。
古鎮旅遊的形式
古鎮旅遊的形式和內容應多種多樣,向文化性和體驗性趨勢發展;古鎮旅遊的類型存在梯層結構,在時序上呈現由低到高、由淺到深的發展趨勢,以文化為主要內涵的體驗旅遊是古鎮旅遊的最高層次;要努力實現體驗旅遊的最高層次,根據不同的旅遊者提供不同的體驗旅遊項目。
1、以水鄉特色為主。此類古鎮的典型代表為江浙一帶的水鄉古鎮如烏鎮、南潯、同里等,大自然和歷史共同造就了江南水鄉古鎮。這些古鎮處於太湖流域的江南平原,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江南古鎮建築的親水性,臨水空間別有情趣;湖泊縱橫為耕種漁桑創造了良好的自然條件,經濟發展,人口集聚,從而孕育了繁榮的古鎮文化。古語有雲:「東南財賦地,江浙人文藪。」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鎮之所以有魅力,關鍵是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蘊正是江南古鎮的靈魂。
2、以古建築群為主。如果說江南古鎮是小家碧玉,則此類古鎮是鄰家大哥,充滿了人間煙火的寬容,以古建築群為主要特色,以安徽宏村、西遞、福建泰寧最為典型。皖南古鎮背依黃山余脈,周圍群山環抱,峰巒疊翠,為一個風光秀美的盆地,完好保存著最有特色的明清古民居群,在中國明清建築史上獨樹一幟,有著高超的建築藝術、濃厚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地方特色;福建泰寧保存著完好的古建築群,以明代民居建築真品和尚書第建築群聲名遠揚。
3、以歷史文化為主。此類古鎮以山西張壁、廣西興安、廣東石灣鎮為典型,除了優美秀麗的古鎮風光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最主要的特點是古鎮依靠人工活動而賦予更多文化和歷史底蘊,資源更注重歷史性,當地遺址就是最好的歷史見證。如張壁是中國現存的保存完好的一座融軍事、生產、居住、宗教為一體的古代「袖珍」城堡,古鎮不大卻集中包容了夏商古文化遺址、隋唐古文化地道、金代墓葬等許多文物古跡。石灣鎮陶瓷文化源遠流長,被稱為「南國陶都」 ,河宕貝丘遺址就是最好的歷史見證。
4、以民族風情為主。此類古鎮與上述類型的最大差別在於文化中融入民俗,以民族風情為主,兼顧秀麗的自然風景,以內蒙古室韋為代表。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周邊鄰里不同民族的相互交往和融匯,導致了悠久的室韋文化,是蒙古族發祥地,中國唯一的俄羅斯民族鄉,如今的室韋還保存著古代蒙古族生活生存風貌,尋根、祭拜、觀光、考察給古鎮旅遊又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古鎮旅遊產品設計
1、古鎮旅遊產品設計現狀。目前古鎮旅遊產品種類多樣,開發日新月異,但仍存在諸多問題,表現為旅遊產品仍以資源型為主,簡單模仿其他地區,導致雷同缺乏特色,如江南水鄉古鎮的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同時古鎮旅遊產品開發缺乏完整規劃的指導,開發粗放、經營粗放,競爭方式還處於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在開發上缺乏深層次的文化性和體驗性,現有許多旅遊產品多為初級觀光型,不能滿足顧客需求,未把旅遊經濟理解為體驗經濟。
2、古鎮旅遊產品設計。古鎮旅遊產品開設計須轉換思路,提倡產品策劃、個性化服務,重視對體驗旅遊活動的開發。根據上文古鎮旅遊的類型和旅遊者的心理需求,古鎮旅遊產品可設計成觀光、休閑度假、修學、科考、養生等多種形式。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旅遊者,應設計多種選擇。
(1)節事體驗游。節事的舉辦涉及面廣,影響力大,有視覺、味覺、嗅覺、聽覺等全方位的參與或體驗,古鎮旅遊產品開發可採用這一方式,如南潯有馳名中外的楫里湖絲,明清時代大批絲商的出現,可舉辦體現絲商文化的節慶,學習前輩們的經商之道,在商品經濟的今天儒商的理念仍具有借鑒意義。
(2)美食養生游。古鎮以閑適恬淡的生活為主,其飲食也以健康、養生、原生態為特色,遊客可以品嘗家常菜,並融入到製作過程中,如江南一帶有吃年糕,清明團,端午粽等習俗,參與其製作過程,別有一番樂趣,體驗古鎮人民的生活生產場景,感受純朴的水鄉文化,將觀光、休閑、娛樂、餐館、體驗等結合融為一體。
(3)文化展示游。各古鎮根據自身文化遺存特色開辟古文化展示區,通過實物或其他方式展示古鎮的歷史、人文、民俗等,引導旅遊者進行古鎮歷史文化、風情民俗鑒賞,讓旅遊者在游覽過程中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如石灣的陶瓷文化等都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展示出來。
(4)探幽訪古游。在古街古巷中進行探幽訪古,感受傳統簡單的飲食起居,品味古鎮的滄桑歲月,感悟人生,發思古探幽之情。如江南水鄉古鎮可採用這一游覽方式,讓遊客自主地漫步在古街上,感受當年古鎮上曾發生過或驚心動魄的事跡,或閑適恬淡的生活氣息。
(5)民俗風情游。品嘗當地風味飲食,參與節慶、廟會、祭祖等民俗活動,或深入當地居民中間,體會民俗風情。具有濃郁俄羅斯風情的古鎮室韋,可舉辦相關節日,讓旅遊者品嘗風味菜,欣賞當地獨特的建築風格,體會少數民族的民俗特色。
(6)藝術逍遙游。古鎮所處環境大多山清水秀,古建築與山光水色結合在一起,自然與人文交相融合,構成一幅幅優美靜寂的圖畫,可以此為基礎,組織開展繪畫、攝影等藝術活動。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的宏村古鎮則應充分發揮其藝術特色,注入體驗元素,吸引愛好藝術的遊客和藝術家們前來旅遊。
(7)輕松度假游。清靜的環境,優美的風光,淳樸的民風,對長期居住在都市裡的人來說,確是輕松度假、調整身心的好去處,選擇有特色的民居客棧住上三五天,在古鎮古樸的環境氛圍之中或玩棋牌,或閉目養神,或在周圍散步、登山,使之達到放鬆心情、舒緩精神的目的。
總之,古老的建築,古樸的環境、豐富的文化遺存、閑適恬淡的生活狀態等,是古鎮進行旅遊開發的資源條件。有關旅遊部門應利用古鎮旅遊資源,開發出適銷對路的旅遊產品,採取適宜的體驗旅遊方式,充分展示古鎮旅遊資源的魅力,讓旅遊者更好地對古鎮進行欣賞、理解和品味,融入到古鎮的文化中去,達到滿意的旅遊效果。
⑨ 旅遊的開發對古鎮有什麼意義
從總體規劃來看,古鎮作為歷史文化名鎮展示給世人,將來主要發展特色旅遊產業。而規劃給古鎮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
通過對古鎮的景觀進行規劃與設計,希望能讓人們在看到古鎮真正的美麗和深知古鎮景觀存在的歷史意義的同時,使人們的觀念發生變化,由被動變為主動,讓大家積極參與到古鎮的保護規劃中去,總結先人千百年來的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經驗,謀求現代社會健康持續發展之路,具有重大意義。
(9)古鎮文化的旅遊前景擴展閱讀
從當地居民角度,旅遊地應是當地居民安居樂業的家園。在人居環境建設時,要考慮當地居民問題,使其安居樂業是必須的也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隨著旅遊地的開發推進,項目建設需要佔用大量的用地,對於當地居民,如何安排其居所,又如何使其就業,是旅遊開發初期就要處理好的重大問題。有的政府及開發者只是搬遷、補償,沒考慮其持續生活與發展,這顯然是不可取的。將居民也能納入旅遊系統中綜合考慮,才是正確的解決辦法。
從旅遊者角度,旅遊地應是其第二生活空間。旅遊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但不是一種常態的生活方式。作為生活方式之重要組成,旅遊地應該滿足旅遊者追求差異與特色、體驗邂逅與逃離的要求。這樣的生活空間,才具有使旅遊者具有重復消費的休閑度假訴求。
⑩ 古鎮旅遊開發存在的問題
古鎮旅遊開發存在的問題
目前,江南古鎮的旅遊業正日益快速地發展著,但在這良好發展態勢的背後,古鎮面臨的旅遊壓力亦逐漸顯露出來,旅遊開發為古鎮保護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旅遊承載量過飽和
古鎮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壓力便是遊客流量增加迅速,超過了目前古鎮旅遊容量允許的限度。尤其在旅遊旺季,古鎮內經常處於擁擠混亂的場面:幽靜的水鄉環境氛圍被破壞,不僅無法正常游覽,甚至對古跡、建築等造成了破壞,即所謂「旅遊公害問題」。 其中,垃圾污染和水污染是兩個比較嚴峻的問題。
過度商業化傾向
隨著雙休日和「黃金周」帶來的旅遊熱,不少地方把開發旅遊資源作為經濟的增長點,遺產旅遊更成為熱中之熱。在旅遊業的發展直接造成了商業網點的大幅增加,特別是在主要游線上各類商店的開設及現代裝修材料的採用,導致了建築用途的改變和傳統風貌的消退。同時,近年來不斷膨脹的旅遊業正在排擠著大量的有地方特色的小本生意,致使受保護街區的風貌日趨千篇一律,旅遊設施的充斥、無特色旅遊商品的泛濫以及「人人皆商」的濃重的商業氣息都在不知不覺中侵蝕著古鎮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氛圍。
開發與保護雖然是一對矛盾,但並非不可調和。
旅遊開發與居民生活
旅遊業為古鎮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原先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把發展旅遊當作古鎮保護的主要目的和動力,對於居民的生活質量卻沒有積極改善,因而現存的建築老化,基礎設施不全,具有水災隱患,已不符合現代人的居住要求,許多年輕人也因此不願住在老鎮區而紛紛遷往新區或大中城市。同時,居民自發的建築整修開始使用新的建築材料與工藝,影響了原來傳統風貌的延續。有鑒於此,古鎮紛紛著手此事。而對於居民建築的整修,建議成立專門的修繕隊,採用原結構、原材料和原工藝,以保證恢復其原有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