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區發展原則
⑴ 旅遊資源開發應遵循的原則
旅遊資源的開發原則
1、永續利用原則
「永續利用」是時代的產物,它是一種使人類在開發旅遊資源時不但顧及到當代人的經濟需要,而且還顧及到不對後代人進一步需要構成威脅和危害的發展策略。盡管它不意味著為後代和將來提供一切,造就一切,但它卻通過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的協調,使當代人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旅遊資源利用,造福子孫後代。
2、保護性開發原則
要使旅遊資源可持續利用,就必須加強對旅遊資源的保護。針對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而言,開發和保護的關系應體現的總的原則是:開發應服從保護,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開發。資源得到妥善保護,開發才能得到收益;開發取得收益,反過來可促進保護工作。但是,一旦開發與保護出現矛盾,保護對開發擁有絕對否決權。
3、特色性原則
旅遊資源貴在稀有,其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與眾不同的獨特程度,即特色。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有競爭力。特色是旅遊資源的靈魂。
4、協調性原則
生態旅遊資源開發必須與整個生態區的環境相協調,既有利於突出各旅遊資源的特色,又可以構成集聚旅遊資源的整體美,使遊客觀後感到舒適、自然。
5、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
市場經濟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生態旅遊作為旅遊的一種形式,也追求效益最大化,但這個效益不僅是指經濟效益,還包括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者必須高度地協調統一。而當三者出現矛盾時,以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高於一切為指導原則,即經濟效益必須從屬於上述兩種效益。實際上,當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達到最大化、最優化時,其經濟效益肯定也是相當可觀的。
⑵ 旅遊景區策劃的根本原則
但是為什麼現在很多旅遊景區的旅遊規劃都無法凸顯項目本身優勢呢呢?其實原因就在於規劃的時候漏洞百出,出現了很多不切實際、不符合當下旅遊景區發展形勢的內容。
01
規劃混亂,策略不當
策劃和規劃有什麼區別?「策」是策動、策略,是無中生有。「規」是規矩、規定,是按規定辦事。策劃就是戰略、創意、策略,規劃就是根據策劃的規定思路畫圖畫線。很多旅遊規劃公司做的方案策劃嚴重缺失,只有規劃沒有策劃所以導致景區毫無吸引力。
反而在不動腦筋的事上大費周章,比如停車場要有幾個車位、游步道要多寬等,反復糾結於這種全國有統一標准答案的地方。旅遊策劃和旅遊規劃是來解決問題的,不是來賣圖表和理論體系的,景區永遠只用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把大量遊客吸引過來。
一個旅遊規劃方案,如果沒有兩三個大創意能夠出乎意料、讓人震撼,那這個方案基本就是毫無意義方案。
02
販賣模式,不會思考
很多旅遊規劃方案一上來就總結模式,假設項目是湖泊旅遊,就把全世界各種湖的旅遊模式總結一遍,十幾個模式一擺,佔了三分之一的篇幅,這些模式,大部分有兩種成功的原因,一是天罩著,二是錢罩著,參考意義並不大。
說白了就是資源太好了、投錢太多了。好的策劃和規劃需要做的是研究自己,考察學習的結果往往帶來的是抄襲模仿,考察學習不僅要學習別人好的,更要思考我怎麼跟你不同。
還有理論越多離題越遠,景區怎麼賺錢?有什麼景觀是遊客沒有見過很想見的?有什麼項目是遊客沒有玩過很想玩的?什麼樣宣傳口號會讓遊客有重遊的沖動?這些問題才是最實際和有用的。
03
濫用文化,實則空洞無物
一提到旅遊策劃人人都會說要挖掘歷史文化,突出地方特色,這是對的。但很多時候,大家會為文化而文化,忘記了根本目的是吸引遊客、發展經濟。任何一個景區或城市的文化都有其特點,但是這個特點不一定是賣點。特點是與眾不同之處,賣點是消費者願意掏錢買單的特點。
消費者不願意買單,再特別也沒用。消費者願意為什麼樣的文化掏錢呢?那就是世界級的文化、獨一無二特別有吸引力的文化、數一數二的文化。但是很多城市和景區根本不具備這種量級的文化。
北京、西安、洛陽是千年古都,這就是一流的文化,這些城市搞旅遊靠古人就可以賺錢了。絕大多數城市和景區的文化是有特點,但缺乏足夠的量級和吸引力。
所以,做旅遊策劃和規劃時,不能僅僅反映地方歷史文化,更要根據旅遊市場和遊客的需求來提煉和升華。
04
復製成風,毫無特色
絕大多數旅遊規劃公司的第一招就是:把別人的項目創意拿過來套到項目上,抄襲復制相似的項目就能矇混過關。最後,導致中國旅遊景區千景一面,高度同質化。
這就是中國80%的旅遊景區賺不到錢的根本原因。不是投資不到位,不是設施不完善,是被平庸的旅遊規劃方案限制了,定位、產品全部是平淡無奇的、全是雷同的。其實,旅遊就是販賣差異性,旅遊就是販賣新奇特。
旅遊規劃方案需要新思路,並且符合旅遊景區自身特點和消費者心理需求,不能盲目跟從和只做不切實際的東西。
旅遊景區的規劃需要根據區位等資源要素進行綜合分析,找出自身特色,精準定位。對於小鎮名稱、組織規劃、建設運營及管理模式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定位和策劃。
⑶ 發展休閑農業型旅遊景區的基本設計原則是什麼
生態作為農業和旅遊兩個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核心,全過程體現「田園性」、「鄉村性」和「生態性」,是農家生態旅遊區主題選擇的基本出發點,發展休閑農業型旅遊景區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能源的利用。盡量使用太陽能和沼氣,物資能量大循環,基本實現了污染物零排放。投資建設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水質大部分指標可以達到一級標准。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中水排放到氧化塘,通過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進一步進行生物凈化,從氧化塘出來的水經灌溉明渠引入沙床再次進行過濾,沙濾後的水引到農業區,用於灌溉農田、菜地,養殖魚塘和飼養家畜家禽。還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開發濕地,起到豐富生態多樣性的作用(圖4-5)。
(2)種養的循環圈。水稻收割後,稻草製成蔬菜大棚冬季保溫防凍的草簾,稻穀加工成優質生態大米,稻殼、稻糠釀製成醇酒;酒糟喂豬,豬肉供飯店遊客食用,豬糞運到沼氣池,經高溫發酵後成為無毒、無菌的有機肥。
(3)以園養店,以店促園,旅遊與農業相結合。該農家生態旅遊園區按照「以(農業)園養(旅遊)店、以(旅遊)店促(農業)園」的經營思想,在布局上採取「前店後園」的方式,「園」有種植園區、養殖園區、科技園區;四季可垂釣的區域;綜合性大型康樂宮;特色農家小院客房和仿古農庄;各種動物觀賞的「寵物樂園」;夏日室外沖浪的海景水上樂園以及各類農家民俗表演、農業觀光、採摘、自撿生態蛋等項目。「園」塑造綠色的旅遊環境,提供消費的產品,是成本中心,「店」是消費場所,為園的產品提供顧客,是利潤中心。前店後園的布局格式保證了農業與旅遊的互補與融合。
⑷ 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的基礎原則是什麼
旅遊景區規劃是一個注重人與自然交互關系的過程,在其規劃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的一些原則。這些原則非常重要,可以說是整體景區的設計實際效果的好壞。
第一:強調保護先行的開發原則。
旅遊資源是大自然和人類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一般都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等,但同時這些資源又都具有脆弱性,易遭到破壞,破壞後無法恢復的不可逆性。因此,在規劃設計時首先考慮的是各種資源的保護措施,保證在不影響其長存性的基礎進行合理的開發
第二:景區規劃設計要突出景觀的特色和個性的原則。
旅遊景區品位的高低、品牌的影響大小直接決定於旅遊資源(景觀)的非凡價值,而價值的高低就是景觀是否有特色,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並形成自己的個性特色,景觀的特色是旅遊資源吸引力的根本所在。
第三:景區規劃設計要體現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和諧統一。
和諧生美應該是景區規劃設計的核心,景區中的旅遊資源各具特色、各不相同,單一的組合會使景觀景點顯得單調、無生氣,產生審美疲勞。在景觀設計中應做到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和諧統一。
第四:景區規劃設計要維護生態平衡。
自然生態環境是旅遊資源存在的基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沒有良好的自然風景和較高的旅遊價值,黃山因人滿為患,土壤板結,構成對植被的極大威脅。景區應該能夠提供優美的風景、茂密的森林、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體、和煦的陽光、湛藍的天空、幽幽的鳥鳴等,讓遊客有一個適宜的環境。
第五:景區規劃設計要運用整體性原則,
讓景區的自然、社會、經濟效益達到最完美的統一。旅遊業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具活力的龐大的產業活動和人們最重要的休閑、娛樂活動,同時也是影響環境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景區規劃設計就必須從整體上充分的考慮自然、社會、經濟三者之間的關系,首先,旅遊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有其重要的經濟價值,有必要大力發展旅遊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解決就業,增加人們收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當地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但同時由於旅遊活動的發展會給地理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在規劃時要做到自然、社會、經濟三者兼顧。
以上就是其五大原則,但是卻不只這些,比如旅遊區規劃是為了效益,那麼效益優先原則。還有個性化這些,以上由我們遠景設計研究院(四零零-零二三-二二零六)所總結。
望,採納謝謝!
⑸ 旅遊景區規劃的原則
《旅遊規劃通則》(GB/T18971-2003)6部分規定:
「旅遊發展規劃按規劃的范圍和政府管理層次分為全國旅遊業發展規劃、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和地方旅遊業發展規劃。地方旅遊業發展規劃又可分為省級旅遊業發展規劃、地市級旅遊業發展規劃和縣級旅遊業發展規劃等。
地方各級旅遊業發展規劃均依據上一級旅遊業發展規劃、並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編制。
旅遊發展規劃包括近期發展規劃(3-5年)、中期發展規劃(5-10年)或遠期發展規劃(10-20年)。
旅遊發展規劃的主要任務是明確旅遊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提出旅遊業發展目標,優化旅遊業發展的要素結構與空間布局,安排旅遊業發展優先項目,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旅遊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
全面分析規劃區旅遊業發展歷史與現狀、優勢與制約因素,及與相關規劃的銜接。
分析規劃區的客源市場需求總量、地域結構、消費結構及其他結構,預測規劃期內客源市場需求總量、地域結構、消費結構及其他結構。
提出規劃區的旅遊主題形象和發展戰略。
提出旅遊業發展目標及其依據。
明確旅遊產品開發的方向、特色與主要內容。
提出旅遊發展重點項目,對其空間及時序作出安排。
提出要素結構、空間布局及供給要素的原則和辦法。
按照可持續發展原則,注重保護開發利用的關系,提出合理的措施。
提出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對規劃實施的總體投資分析,主要包括旅遊設施建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旅遊市場開發、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的投入與產出方面的分析。
旅遊發展規劃成果包括規劃文本、規劃圖表及附件。規劃圖表包括區位分析圖、旅遊資源分析圖、旅遊客源市場分析圖、旅遊業發展目標圖表、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圖等。附件包括規劃說明和基礎資料等。
旅遊區在開發、建設之前,原則上應當編制總體規劃。小型旅遊區可直接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
旅遊區總體規劃的期限一般為10至20年,同時可根據需要對旅遊區的遠景發展作出輪廓性的規劃安排。對於旅遊區近期的發展布局和主要建設項目,亦應作出近期規劃,期限一般為3至5年。
旅遊區總體規劃的任務,是分析旅遊區客源市場,確定旅遊區的主題形象,劃定旅遊區的用地范圍及空間布局,安排旅遊區基礎設施建設內容,提出開發措施。
旅遊區總體規劃內容
對旅遊區的客源市場的需求總量、地域結構、消費結構等進行全面分析與預測。
界定旅遊區范圍,進行現狀調查和分析,對旅遊資源進行科學評價。
確定旅遊區的性質和主題形象。
確定規劃旅遊區的功能分區和土地利用,提出規劃期內的旅遊容量。
規劃旅遊區的對外交通系統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設施的規模、位置;規劃旅遊區內部的其他道路系統的走向、斷面和交叉形式。
規劃旅遊區的景觀系統和綠地系統的總體布局。
規劃旅遊區其他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和附屬設施的總體布局。
規劃旅遊區的防災系統和安全系統的總體布局。
研究並確定旅遊區資源的保護范圍和保護措施。
規劃旅遊區的環境衛生系統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
提出旅遊區近期建設規劃,進行重點項目策劃。
提出總體規劃的實施步驟、措施和方法,以及規劃、建設、運營中的管理意見。
對旅遊區開發建設進行總體投資分析。
旅遊區總體規劃的成果要求
規劃文本。
圖件,包括旅遊區區點陣圖、綜合現狀圖、旅遊市場分析圖、旅遊資源評價圖、總體規劃圖、道路交通規劃圖、功能分區圖等其他專業規劃圖、近期建設規劃圖等。
附件,包括規劃說明和其他基礎資料等。
圖紙比例,可根據功能需要與可能確定
⑹ 旅遊景區規劃與開發的旅遊景區規劃與開發原則
旅遊規劃專家張燕萍,國家二級注冊建築師,高級建築工程師,現任遠景建築園林設計院副總建築師,她認為旅遊景區規劃的原則生態旅遊必須以旅遊景區內資源為主,貫徹「保護、利用、保護」的方針,堅持以自然為主,景觀協調,工程設施具有特殊性、新奇感,又有天然性、藝術性、科學性、實用性和效益性,以促進景區自然保護與利用的協調發展。具體來說應遵循如下原則:
(一)保護優先原則
任何生態旅遊的規劃開發都必須以保護作為首要的出發點,這是生態旅遊景區別於大眾旅遊旅遊景區的核心所在。
(二)整體優化原則
生態旅遊規劃的場所不僅有生物和環境條件因素,還包括人類活動的社會、政治、經濟條件,是多因子、多層次組成的集食、住、行、游、購、娛等於一體的綜合產業,因此應該從整體}}{發、綜合衡量、全面考慮,實現整體最優化利用。
(三)開發與保護相結合原則
生態旅遊景區規劃開發是以當地自然資和人文資源為依託,要使旅遊資源得到可持續利用就必須加強對其保護。開發應服從保護,在保護前提下進行開發,這是生態旅遊景區規劃的首要原則。
(四)特色原則
生態旅遊景區區別於一股的旅遊景區的特色就是它的原始性和自然性,在景區旅遊規劃中一定要體現這一點。以便在以後的開發中能保持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風土人情。同時也要堅持以自然景觀、人文歷史遺跡等資源的開發為主,充分體現本地特色,挖掘自然景觀的美學、文化及藝術價值,以滿足不同層次遊人的游覽要求。
(五)鼓勵當地居民參與原則
促進當地社區經濟發展,提高當地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是開展生態旅遊規劃設計的重要功能。讓當地居民積極參與生態旅遊景區的規劃,才能使規劃切合實際,才能被當地居民接受。
⑺ 旅遊景區開發的原則有哪些
從某種意義上說,開發抄本身就意味著破壞。就開發對自然原貌的改變而言,開發工作本身就意味著某種破壞則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但是,同樣應該看到的是,在對旅遊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人們完全有可能通過周密的規劃和妥善的管理,將問題發生的可能性減至最小。開發的目的是為了利用,而保護的目的其實也是在於利用。
⑻ 旅遊景區的規劃有什麼原則
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
第一:強調保護先行的開發原則。旅遊資源是大自然和人類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一般都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等,但同時這些資源又都具有脆弱性,易遭到破壞,破壞後無法恢復的不可逆性。因此,在規劃設計時首先考慮的是各種資源的保護措施,保證在不影響其長存性的基礎進行合理的開發,如果發現旅遊資源的開發會遭到破壞應堅決的停止開發。1992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高級督察員桑塞爾在參觀九寨溝之後,留下一句忠告:「旅遊景區最嚴重的挑戰,遊人增加就會損害景觀本身,帶來很多不利影響。所以
旅遊開發要相當謹慎。」
第二:景區規劃設計要突出景觀的特色和個性的原則。旅遊景區品位的高低、品牌的影響大小直接決定於旅遊資源(景觀)的非凡價值,而價值的高低就是景觀是否有特色,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並形成自己的個性特色,景觀的特色是旅遊資源吸引力的根本所在。例如曾經席捲全國的「西遊幻宮」,因其可創造性和雷同而曇花一現,而深圳的「世界公園」和「錦綉中華」,無錫的「三國城」等由其與眾不同而長久的獨領風騷。所以,景區規劃中應大力強化、提高景觀中有特色、有個性的景點,千萬不要面面俱到,沒有重點,或者
所有景點都是重點,要的是綠葉襯托紅花。
第三:景區規劃設計要體現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和諧統一。和諧生美應該是景區規劃設計的核心,景區中的旅遊資源各具特色、各不相同,單一的組合會使景觀景點顯得單調、無生氣,產生審美疲勞。在景觀設計中應做到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和諧統一。在自然景觀為主的景點中要做到將人工設施有機的融入到自然中,因勢、得體,體現「雖由人作,宛自天然」,如深山藏古寺如何藏而不露,和周圍環境協調。再比如,亭台樓閣、橋梁等本來是為了實用,為遊人休憩的,建築者就應該按照和諧美的規律,精心設計、建築、裝飾,或者撰寫楹聯詩文,從而讓它與自然景觀形成統一的整體,構成絢爛多姿、文化品位較高的突出自然美的作用,如泰山的摩崖石刻、廬山三疊泉瀑布的詩句等。但是目前許多景區的索道沒有顧及到與自然的和諧,大煞風景。而以人工美的景觀為主的古典園林、古建築、古跡、民俗風情等都要注意如何與自然環境的協調一致,不要產生人工美游離於自然之外的隔閡,例如我國南北園林迥然不同的特色,就直接與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有關,古典園林中的山水林草、建築等應有機的結合起來,創造出優美的理想的深邃意境,看山似山,看水似水,奇峰怪石方顯自然之趣,「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美」。如四川樂山大佛的修建原來是與自然很協調的一個重要景觀,但是現在在其旁修巴米揚大佛,建「東方佛都」,造成對該景區的生態和文化環境的極大的破壞,極不
相稱,何談和諧美。
第四:景區規劃設計要維護生態平衡。自然生態環境是旅遊資源存在的基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沒有良好的自然風景和較高的旅遊價值,黃山因人滿為患,土壤板結,構成對植被的極大威脅。景區應該能夠提供優美的風景、茂密的森林、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體、和煦的陽光、湛藍的天空、幽幽的鳥鳴等,讓遊客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如果大肆修公路、建設賓館等旅遊設施而砍伐森林,會引起水土流失,過度克服導致野生動物的生存或者物種的減少,由於排泄廢棄物過多和不合理的處臵導致水體污染、煙塵彌漫、海灘污染等,直接影響到生態平衡,從而破壞優美和諧的自然風
光。
第五:景區規劃設計要運用整體性原則,讓景區的自然、社會、經濟效益達到最完美的統一。旅遊業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具活力的龐大的產業活動和人們最重要的休閑、娛樂活動,同時也是影響環境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景區規劃設計就必須從整體上充分的考慮自然、社會、經濟三者之間的關系,首先,旅遊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有其重要的經濟價值,有必要大力發展旅遊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解決就業,增加人們收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當地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但同時由於旅遊活動的發展會給地理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比如,由於大力發展經濟,我國的三大石窟由於遊客眾多,在自然風化與人為原因(遊客大量湧入,改變了石窟的小氣候)的雙重作用下,受到的損害極為嚴重。因此,在規劃時要做到自然、社會、經濟三者兼顧,不能因保護環境而不發展經濟,也不能借口發展經濟而不顧環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要做到三者共贏,優先保護,適度開發。
總之,景區規劃設計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在規劃設計還要考慮地域文化的保護與發揚,交通路線的選擇、旅遊資源的進一步挖掘和旅遊形象的創立等等原則,在教學中應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討論、評價。
⑼ 在旅遊景區管理中,景區創新時依據的原則是什麼
一般考慮的是:(一)層次性與整體性原則從空間上考察,一個景區新產品要回經歷從概念答信息到具體投入運行,從產品到產品鏈或群等多個層次;從時間上考察,產品創新要經歷市場研究、功能規劃、成本設計、市場開發等多個階段。因此,景區經營管理創新也必須採用新的方式與手段,從抽象到具體,從簡單到復雜,逐層分析,層層建立評價、優化、決策的創新機制。(二)目的性與開放性原則旅遊景區進行管理創新必須始終圍繞景區發展的目標,並為其服務。景區在各個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目標,如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提高景區利潤、消除競爭對手等,針對不同的目標,景區推出的服務產品是不同的,所以景區管理創新的方法與手段也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