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陽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局長農
1. 清豐縣幹部
對不起 ,我不是,我是清豐縣百姓
2. 西雙版納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雲南西雙版納磨憨經濟開發區
一、黨委書記 刀 文
主持磨憨經濟開發區全面工作。
二、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馬正雲
負責磨憨經濟開發區政務工作,並完成區黨委交辦的其他事項。
三、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張志印
負責日常黨務、區紀委、機關黨建、組織人事、紀檢監察、督查等工作,並完成區黨委交辦的其他事項。
分管紀檢監察室、黨政綜合辦公室、磨憨鎮。
聯系州縣紀委、組織部、政策研究室、編辦、審計局、監察局、督查室、保密局、檔案局、史志辦、機要局、接待處(辦)、駐區部隊和黨委辦、人大辦、政府辦、政協辦。
四、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羅 駿
負責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統計、招商、商務、外事僑務等工作,並完成區黨委交辦的其他事項。
分管經濟發展局、商務外事局。
聯系州縣發改委、工信委、統計局、商務局、招商局、外辦、僑聯、工商聯、台辦、統戰、邊防、海關、動植物檢驗檢疫局、供銷聯社、煙草專賣局、郵政局、電信局、移動公司、聯通公司。
五、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浦 翔
負責住建、安監、環保、規劃、城市監察、市政工程項目、人力資源保障等工作,並完成區黨委交辦的其他事項。
分管安監建設環保局(含水廠)、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聯系州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環保局、安監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供電局、消防大隊、質量技術監督局、氣象局、人防辦、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六、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胡平傑
負責社會事業、農業、林業、水務、交通、國土資源、新農村建設等工作,並完成區黨委交辦的其他事項。
分管社會事業局、農業水務交通局、林業局、國土資源分局。
聯系州縣農委辦、政務局、林業局、森林公安局、農業局、水務局、交通局、國土局、科技局、扶貧辦、農墾局、教育局、民政局、民宗局、衛生局、計生委、地震局、移民開發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老齡辦、殘聯。
七、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岩臘香
負責宣傳思想、政法、財稅、司法、應急、信訪、創新社會管理、文化旅遊、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國防動員、人武、群團組織等工作,並完成區黨委交辦的其他事項。
分管財政局、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辦公室、文體廣電旅遊局、工會、共青團、婦聯、投資公司、擔保公司。
聯系州縣委宣傳部、政法委、財政局、公安局、司法局、稅務局、工商局、新聞辦、文體新聞出版局、廣電局、旅遊局、報社、文聯、社科聯、法制辦、信訪局、應急辦和駐區公安分局、邊防派出所、交警。
八、黨委委員、磨憨鎮黨委書記、文體廣電旅遊局局長 郭江生
主持磨憨鎮全面工作,協助張志印副書記、岩臘香副主任工作,並完成區黨委交辦的其他事項。
九、黨委委員、磨憨鎮人大主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桃 忠
分管鎮人大工作,協助浦翔副主任工作,並完成區黨委交辦的其他事項。
班子成員既有明確分工,又有協作配合,互相補台。分工協作關系如下:張志印—羅駿—岩臘香,浦翔—胡平傑。
按照以上分工,所涉及到的議事協調機構負責人相應進行調整。
3. 勐臘縣副縣長名單有幾位名字順序
勐海縣政府領導成員工作分工
縣長 岩 總
主持縣人民政府全面工作,聯系縣人武部工作。
常務副縣長 岩三叫
負責縣人民政府常務工作,負責政策研究、農業、科技、林業、水務、安全生產、自然保護、農業綜合開發、重大動物疫情防控、防汛抗旱、護林防火等工作。
分管縣政府研究室、縣農業和科技局、縣林業局、縣水務局、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縣森林公安局。
聯系農委辦、氣象、電力等單位。
副縣長 李志偉
負責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地震、移民開發、人民防空等工作。
分管縣國土資源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人防辦)、縣移民開發局、縣地震局等部門。
副縣長 譚介名
負責民族宗教、公安、司法、法制、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等工作。
分管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縣公安局、縣司法局、縣政府法制辦等部門。
聯系縣法院、縣檢察院、縣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縣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聯席會議辦公室、國家安全局、駐縣軍警部隊等單位。
副縣長 方忠
負責發展和改革、財政、審計、統計、糧食、扶貧開發、旅遊、監察等工作
分管縣發展改革和工業信息化局(糧食局、扶貧辦)、縣財政局、縣審計局、縣統計局、縣旅遊局、縣監察局等部門。
聯系金融、保險、稅務等單位。
副縣長 鋼圖
負責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交通運輸、環境保護、農場、住房公積金、保密、檔案、史志、老齡等工作。
分管縣民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交通運輸局、縣環境保護局、黎明農場管委會、縣農墾局、縣檔案局、縣史志辦、縣老齡辦等部門。
聯系縣委編辦、縣殘聯、公路管理段、公路路政管理大隊、郵政、電信、移動、聯通等單位。兼行政學校校長(民幹校校長)。
副縣長 玉帕新
負責衛生、人口和計劃生育、外事僑務、食品葯品監督管理、供銷等工作。
分管縣衛生局、縣人口與計劃生育局、縣外事僑務辦、縣政務服務管理局、縣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縣供銷聯社等部門。
聯系縣僑聯、縣工商聯、質量技術監督局、打洛海關、檢驗檢疫打洛辦事處、工商局、煙草專賣局等單位。
副縣長 董國昌
負責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教育等工作。
分管縣政府辦公室、縣教育局、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縣政府督查室、縣政府新聞辦公室等部門。
聯系工會、共青團、婦聯、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副縣長 何青元
負責生物產業開發、工業園區等工作。
分管縣發展生物產業辦公室、工業園區管委會。
聯系省茶科所。
副縣長 謝雨珂
負責商務(口岸)、招商、保健品示範園區建設、打洛橋頭堡建設等工作。
分管縣商務局(縣口岸辦公室)、縣招商合作局等部門。
辦公室主任 王明飛
負責政府辦、信訪、駐昆辦等工作。聯系縣委辦公室、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縣政協辦公室、縣紀委辦公室工作。
縣人民政府領導的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協作配合,分工協作關系如下:岩三叫——方忠,李志偉——鋼圖,譚介名——玉帕新,何青元——謝雨珂,董國昌協作關系暫定。
原各類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及組成人員,按分管工作而變更。請各鄉鎮、各部門按此分工范圍聯系工作。
4. 文廣局全稱是什麼
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
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上海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廳字〔2008〕17號)的規定,設立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為市政府組成部門。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掛上海市文物局牌子。
(4)田陽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局長農擴展閱讀
主要職責:
(一)貫徹黨和國家關於文化藝術、廣播影視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研究起草本市文化藝術、廣播影視管理方面的有關法規、規章草案和政策,並組織實施有關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擬訂全市文化藝術、廣播影視事業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實施全市文化藝術和廣播影視事業的行業管理,擬訂文化廣播影視事業和產業發展規劃,指導、協調文化廣播影視事業和產業發展。
(三)推動全市重點藝術創作和藝術思想的研究,擬訂廣播電影電視宣傳、創作的方針政策,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對全市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媒體的宣傳、發展、傳輸覆蓋進行指導、協調和管理。
5. 旅遊局和農業局哪個單位好
照現在社會的發展 我比較傾向農業局 要看你能做什麼樣崗位啊
6. 2020年東莞市委領導班子成員
2020年東莞市委領導班子成員:
1、梁維東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東莞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主持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全面工作。
2、肖亞非
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黨組書記。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負責審計方面工作。分管市政府辦公室、市審計局。
3、白濤
市委副書記。協助梁維東同志抓黨的建設工作。分管濱海灣新區(東莞港)、維護社會穩定、工會、共青團、婦聯工作。分管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聯系市政協、濱海灣片區。
4、戚優華
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察委員會主任,負責紀檢監察、黨風廉政建設、巡察工作和反腐敗工作、巡察工作。分管市委巡察辦和市委巡察組。
5、鄭琳
市委常委,兼任市委組織部部長、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校(院)長,負責組織、基層黨建、幹部、人才和機構編制、老幹部工作。分管市委編辦、市直機關工委、市委老幹部局。
6、楊曉棠
市委常委,兼任市委宣傳部部長,負責宣傳思想、文化建設、意識形態、網路信息安全、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體育、旅遊、國防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分管市委網信辦、市委黨史研究室、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文聯、市社科聯(社科院)、市直新聞單位。
7、楊東來
市委常委,兼任市委政法委書記,負責政法、維護社會穩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東莞「智網工程」建設、「三農」、鄉村振興、經濟協作、精準扶貧及東西部扶貧協作、省內對口幫扶和市內幫扶工作。
分管退役軍人事務工作。分管市農業農村局(市委農辦)、市經協辦。聯系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
8、劉松濤
市委常委、東莞軍分區政治委員。負責武裝、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工作。
9、陳志偉
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市政協黨組副書記。負責統一戰線和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事務工作。分管市委外辦(市外事局)、市委台港澳辦、市工商聯、市僑聯。
10、劉煒
市委常委、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主持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面工作,主持松山湖科學城開發建設工作。負責科技、深莞合作工作。分管全市園區統籌發展、建設省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工作。分管市科技局、市科協。聯系松山湖片區。
11、喻麗君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黨組副書記,市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市紅十字會會長。協助肖亞非同志負責市政府日常工作。負責軍民融合發展、發展改革、援疆援藏和市際對口合作、財政、稅務、應急管理、消防、國有資產、統計、市重大項目招商、軌道交通工作。
分管市大灣區辦、市發展改革局、市財政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國資委、市統計局、市投資促進局、市軌道交通局。聯系東莞市稅務局、東莞市消防救援支隊、國家統計局東莞調查隊、東莞供電局。
12、吳志剛
市委秘書長,主持市委辦公室全面工作,負責駐京駐穗機構工作。分管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改革辦、市委機要保密局、市接待辦、市政府駐北京聯絡處、市政府駐廣州辦事處、市檔案館。
(6)田陽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局長農擴展閱讀:
據東莞市政府網消息,2018年3月5日,廣東省委決定:梁維東同志任東莞市委書記,呂業升同志不再擔任東莞市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
此外,東莞市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召開。會議表決通過了梁維東辭去東莞市人民政府市長職務的請求,表決任命肖亞非為東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決定其擔任東莞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長。
7. 文山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1年5月)
富寧縣是雲南省12個國家級一類防洪縣之一,「防大洪,搶大險,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任務艱巨。舉行此次演練旨在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洪防災方針,檢驗各防災減災指揮部成員單位在富寧縣城遇到暴雨引發洪水並發突發性滑坡地質災害時對防洪搶險調度、險情搶護、群眾轉移、安置維穩工作協調和執行能力,克服麻痹和僥幸心理,進一步建立統一、快速、協調、高效的防洪搶險和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機制機制,確保富寧縣城安全度汛,提高應對災害和搶險救災能力。為此,在2011年5月12日「防災減災日」文山防災減災演練在富寧縣舉行。此次演練,省、州及8縣(市)組織了觀摩團進行全程觀摩。文山人民政府副州長親臨現場,並宣布演習開始。現將綜合演練中的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情況報告如下。
一、目的意義
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甚至不可預見性。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基本要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保障,是履行政府社會職責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一項歷史使命。近年來,特別是「5·12」地震之後,各級黨委人民政府以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民生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更加註重提升國土資源部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水平和提高地質災害臨災狀態下責任部門搶險救災應急反應能力,更加關心縣、鄉(鎮)、村、組四級群測群防體系的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富寧縣是文山州地質災害重災區之一,全縣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17處,對住戶存在威脅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共54處,共威脅到745戶2884人,其中2011年度重要監測隱患點29個。目前,正值地質災害多發的主汛期,開展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富寧縣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滑坡隱患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滑坡有可能產生的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富寧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通過防災減災演練,進一步提高富寧縣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一旦臨災能迅速有序安全撤離避讓,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進一步完善各部門的公共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演練的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四、演練背景
新華鎮仁和村小組滑坡位於該村左側,該滑坡形成於2006年6月,在村子左側可見明顯拉張裂縫組,且裂縫已基本貫通,裂縫總體走向210°,長約320米,寬10~50毫米;2010年9月以來,遇連續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導致裂縫擴展明顯加劇,目前該項滑坡處於加速變形過程中,有整體失穩的可能性,直接威脅著滑坡體上仁和村小組和滑坡體下方富寧縣高速公路收費站共計287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該山體滑坡隱患點編制有「防災方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避險明白卡」。
五、演練時間
2011年5月12日9:00~11:30。
六、預警演練准備
(一)預演
時間:2011年5月11日15:00。
(二)演練指揮部組成人員及各工作組職責
1.防災減災演練總指揮:王毅(縣委書記、縣長);指揮長:崔同富(縣委副書記)
主要職責:
(1)審查批准防災減災演練方案;
(2)發布防災減災演練命令;
(3)主持一級預警會商;
(4)簽發一級預警通知。
2.演練常務副指揮長:楊秀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
主要職責:
(1)負責演練全面工作;
(2)主持二級預警會商;
(3)簽發二級預警通知。
3.演練副指揮長及其職責
韋勝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負責受災群眾轉移到安全地點。
韋思亮(縣委常委、副縣長):負責搶險救災物資供應,做好受災群眾善後安置等工作。
孟軍(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負責搶險救災各項工作的綜合協調,督促檢查救災工作。
李艷紅(副縣長):負責受災群眾及搶險隊伍的醫療救治及衛生防疫。
張泉龍(副縣長):負責預警系統電力、通訊搶修維護,保障電力供應、通訊暢通。
蔣捷(副縣長、公安局局長):負責社會治安、交通管制及現場應急搶險等工作。
陳宗友(某部隊領導):負責駐富部隊搶險隊伍的調集指揮。
張國林(縣人武部部長):負責組織民兵應急分隊投入搶險救災。
李思學(縣公安邊防大隊大隊長):負責組織邊防大隊官兵及時深入受災現場開展搶險救災任務。
穆雪鋒(縣公安消防大隊大隊長):負責組織消防大隊官兵及時深入受災一線開展搶險救災任務。
黃志宏(縣國土資源局局長):負責演練具體工作;報告地質災害情況;協調州局及上級有關部門。
4.9個應急工作組及其演練職責
(1)綜合協調聯絡組(車輛3輛,15人)
組長:孟軍(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
副組長:蒙俊生(縣政府辦主任);
成員:毛啟光(縣委辦副主任、縣委農辦主任);
肖平永(縣政府辦副主任);
黃晶(縣委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王炳旭(縣委辦信息股股長);
彭華勇(縣政府辦綜合股股長);
黃仕剛(縣政府辦綜合股副股長);
陸仕標(縣民政局辦公室主任);
夏振東(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
夏振東(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
張永周(縣民政局救災股股長);
李金毅(縣林業局辦公室主任);
李連紅(縣農業局辦公室主任);
攝像記者:韋榮;
照相人員:王炳旭;
聯絡員:徐加俊。
職責: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協調和督查各組演練;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2)群眾轉移組(50人)
受災群眾安置點設置在:縣第一中學操場。
組長:韋勝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副組長:杜卓春(新華鎮人民政府鎮長);
梁富(縣公安局副局長);
曾正廷(縣人武部副部長);
肖平永(縣政府辦副主任);
鄧發東(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局長);
成員:各部門人員;
攝像記者:李芳晶;
照相人員:新華鎮一名幹部;
聯絡員:韋登格。
職責:組織被圍困人員轉移到指定安置點,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應急搶險組(消防車輛2輛,電力搶修車1輛,裝載機4台,人員150餘人)
組長:楊秀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副組長:張國林(縣人武部部長);
成員:由縣公安、交通、水務、教育局,邊防一團,縣人武部,縣公安消防大隊,縣公安邊防大隊,新華鎮,電力公司工作人員組成;
總聯絡員:徐加俊。
職責:迅速組織各專業應急小組趕赴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搶救遇險人員;保障電力供應;掌握災情並報告指揮部;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4)災險情調查監測組(車輛2輛,人員10人)
組長:蔣捷(副縣長、公安局局長);
副組長:黃志宏(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成員:由縣國土局、縣氣象局、縣安監局和新華鎮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
總聯絡員:夏振東。
任務: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5)交通治安秩序維護組(車輛5輛,人員40人)
組長:蔣捷(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
副組長:張恃海(縣公安局副局長、交警大隊大隊長);
成員:由縣公安、交警大隊、新華鎮政府工作人員組成;
攝像記者:吳光斌;
照相人員:縣公安交警大隊一名幹警;
聯絡員:楊禮貴。
職責: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對搶險救災現場實施交通管制;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現場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下設交通管制、治安巡邏兩個專業小組)。
(6)網路通訊技術保障組(20人)
組長:張泉龍(副縣長);
副組長:龍源濤(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旅遊局副局長);
周招祥(縣電子信息管理局局長);
成員:趙祖旭(電信富寧分公司經理);
馮天文(移動富寧分公司經理);
張兵(聯通富寧分公司經理);
攝像記者:婁芳華;
照相人員:縣國土資源局局、電信局各一名幹部;
聯絡員:儂科偉。
下設網路技術保障、通訊保通保障兩個小組。
職責:負責提供演練所需對講機,並充足電量、編排序號;負責演練期間通訊暢通,安排1~2輛通信搶修車對通信基站進行搶修;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7)醫療救護組(人員20人)
組長:李艷紅(副縣長);
副組長:楊靜珍(縣衛生局局長);
成員:班峰(縣衛生局副局長);
農光城(縣衛生局副局長);
張金龍(縣醫院副院長);
徐文善(縣疾控中心副主任);
醫護工作人員15人;
攝像記者:劉剛;
照相人員:縣衛生局一名幹部;
聯絡員:李代艷。
職責: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現場緊急救治和衛生防疫;安排2輛救護車開展救護,同時在團部附近搭建臨時救護所;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8)物資保障及善後安置組(車輛4輛,其中部隊2輛、地方2輛,人員20人)
組長:韋思亮(縣委常委、副縣長);
副組長:肖義慶(縣民政局局長);
陳明抒(縣財政局局長);
付聯翔(縣發改局局長);
龍源飛(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潘文明(縣經濟商務和外事局局長);
柏祖斌(縣民政局副局長);
成員:由以上單位工作人員組成;
攝像記者:翟正文;
照相人員:縣民政局一名幹部;
聯絡員:農榮。
職責: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防汛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9)新聞采訪發言組(人員10人)
組長:肖義雄(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副組長:龍原濤(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旅遊局副局長);
成員:由宣傳部、廣電局記者組成。
職責:負責防災減災演練的現場報道、采訪等工作,負責演練對外宣傳、報道,並明確新聞發言人發布新聞;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七、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縣人民政府召集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相關部門領導、仁和村小組村小組長等參加。
(會議時間:定於5月11日9時。會議地點:江口縣政府會堂)。
會議內容:
(1)縣人民政府王毅縣長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2.參演單位專業隊伍、人數以及演練前需准備的物品
(1)縣人武部、民兵應急分隊、武警中隊共40人。負責其他參演單位所需迷彩服、十字鎬、鏟子、鋼釺等器材的准備。
(2)消防武警官兵6人。負責消防車輛、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生命探測儀等設備的准備。
(3)縣公安及交警20人。負責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標志。
(4)縣國土資源局30人。負責宣傳資料、標語、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的准備,各應急分隊隊旗等工作。
(5)縣衛生局20人。負責2輛120急救車輛以及急救器材、衛生防疫消殺和演練災民的傷病檢查治療器材的准備。
(6)縣交通局20人。保證至少2台以上交通標志車輛的准備。
(7)縣民政局12人。負責救災、慰問物資、安置災民相關表卡的填報准備,其中帳篷至少准備3頂以上。
(8)仁和村小組180人。富寧縣高速公路收費站10人負責演練前組織、宣傳發動、群眾轉移。
(9)縣建設局4人。負責組織指揮演練場地平整和觀摩台搭建。
(10)縣教育局3人。負責參演學生60人的組織和動員。
(11)縣電信公司5人。負責准備電話機10部,現場的通信保障。
(12)縣氣象局2人、縣移動公司2人、縣供電公司8人、縣自來水公司3人、縣水利局4人、縣安監局3人、縣環保局3人,按各自工作職能准備相應器材。
(13)新華鎮幹部15人。負責演練前演練區域村民的動員和群眾會的召集。
(14)參演師生60人。由縣第一中學(縣教育局局負責組織落實好人員及演練服裝的准備。)
參演隊伍共計440人。
3.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管理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定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全站儀監測安置地點和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其他各組做好相關准備工作
(二)演練工作程序
1.2011年5月12日9:00時全體演練單位在縣第一中學操場待命
9:10接新華鎮人民政府報告:「因昨夜連續大雨,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出現嚴重險情,簡易監測資料表明滑坡體與後緣母體裂縫加寬,滑坡隨時可能發生,要求縣國土局盡快派人調查處理。」
9:15縣國土局領導:
(1)向縣人民政府匯報;
(2)縣國土局派出應急小分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設立全站儀監測點。
9:25縣國土局領導接應急小分隊報告:「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滑坡活動性增強,寬度已增大到0.2米,滑坡體處於臨滑狀態。建議盡快報告縣人民政府,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9:30縣國土局領導向縣人民政府報告情況,建議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通知縣地質災害防災應急指揮部的各成員單位立即趕赴仁和村小組集中待命。
9:40指揮部設在太平中學會議室,太平中學體育場為集合地點,各組長向指揮部報到,原地待命。
9:50縣國土局局長向指揮部介紹該滑坡地質災害有關情況。
縣氣象局局長報告天氣情況。
縣國土局局長匯報災情態勢、發展趨勢,提出防患對策及建議。
10:00指揮部:下達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管理組:封鎖進入危險區的縣鄉公路、進入滑坡危險區的村道;同時設置警戒,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對災區實施治安巡邏,保證災區安全。
群眾轉移組:使用音響設備放警報信息或鳴鑼緊急通知危險區域的群眾按原定路線有序安全轉移;應急搶險組,要組織的民兵預備役人員和其他搶險救災人員一共計150人火速趕往災區,按照原定的編制序列目標任務快速趕到災區實施搶救,迅速組織災區師生和物資快速有序安全撤離到安置點。
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跟蹤監測災情,有情況及時報告。
醫療衛生組:組織醫療衛生緊急搶救隊伍進入災區,進行傷、病員的搶救及轉移工作。
後勤物資保障組:負責轉移到各臨時安置點的受災群眾安置工作,認真做好各安置點受災群眾的宣傳思想鞏固工作,解決好災民的吃、穿、住等問題,確保救災搶險指揮通訊與聯絡的暢通。
10:10撤離開始。
10:25撤離完畢。
10:30應急搶險組報告:全線撤離完畢。已設好警界、切斷電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組報告: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已封鎖,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後勤物資保障組報告:撤離群眾基本安置妥當。
醫療衛生組報告:撤離過程中只有兩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滑坡變化已趨穩定,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戒。
10:35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鎖、警戒。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災後重建組負責對危房進行鑒定,提出受災群眾回遷和重建方案,報政府批准實施。
10:40指揮部領導到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看望受災群眾撤離安置情況。
10:45演練工作講評會。總指揮作演練講評。
10:55宣布演練結束。
11:10各搶險救災工作組在現場進行自我總結。
11:20召開演練總結會議。
緊急運送救災物資
救災物資
8. 樂東縣人民政府各職能部門機構人員各局局長名單
1、中共樂東縣委員會:
書記:吳井光
副書記:黃嘉琪(黎族)陳宗賢
常委:林山韋忠清(黎族)吳海鷗符興勇(任職至2月)
鄭文權(2月任職)吳坤寧陳求妹(女)蘭嘉雄(8月任職)
王華(任職至8月)翁朝健(6月掛職)
2、中共樂東縣紀律檢查委員會:
書記:吳海鷗(兼)
紀委副書記:麥篤強劉文生(黎族)
紀委常委:陳建帥蔡開芬陳紀瓊(女)石大平
3、樂東縣委工作部門
縣委辦公窒
主任:彭文澤
副主任:何生聰(4月任職)林木林(黎族)梁小明邢益王
4、機要局(縣委內設機構)
局長:邢福庄
保密局(縣委內設機構)
局長:邢孔發
5、督查室(縣委辦內設機構)
主任:蔡堯青
6、縣委組織部
部長:符興勇(兼,任職至2月)鄭文權(兼,2月任職)
副部長:林丹華顏禮夫(1月任職)李雄(4月任職)邢達韓冠群
7、縣委老幹部局
局長:韓冠群(兼)
副局長:周發葵(女)楊大清(黎族)
8、縣委宣傳部
部長:吳坤寧(兼)
副部長:楊生平(常務副部長)
潘文俊(任職至6月)羅才平符天(7月任職)
9、文明辦(宣傳部掛靠單位)
主任:黃宗標(任職至6月)陳人德(6月任職)
10、縣委統戰部
部長:林智勇(黎族)
副部長:周澤陳明忠(黎族,任職至4月)王永鳳(女)劉江興(7月任職)
11、縣直屬單位工委
書記:林丹華(兼,任職至4月)何生聰(4月任職)
副書記:吉向陽
12、縣委政法委
書記:林山(兼)
副書記:馮建文(常務副書記)林智豪(黎族)陳衛華孫器雄(9月掛職)
13、610辦公室
主任:陳衛華(兼)
14、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主任:周才育(黎族)
副主任:何建雲
15、縣委直屬事業單位、縣委黨校
校長:陳宗賢(兼)
副校長:李正安(常務副校長)黃宗佑
16、縣史志工作辦公塞
主任:白麗華(女)
副主任:李澤友(黎族)陳惠苗(女,7月任職)
17、縣人大常委會
主任:林吉文
副主任:鍾靈邢詒全(黎族)林振康吳寧
18、縣人大工作部門、人大辦公室
主任:吉文炳
副主任:林振寧林東敏
19、教科文衛工委
主任:石奇德
副主任:孫有珊(1月任職)
20、農村財經工委
主任:陳才偉
副主任:邢志東
21、法制與民族宗教工委
主任:劉明真(黎族,1月任職)
副主任:符儒魁(黎族)
22、選舉任免聯絡工作室
主任:李海生
副主任:陳海東
23、樂東縣人民政府
縣長:黃嘉琪(黎族)
副縣長:韋忠清(黎族)張國東李永群石春海林秋(女,黎族)
郭勇王成斌(掛職至8月)龍宇宙(8月掛職)李偉黎(8月掛職)
24、縣政府工作部門、政府辦
主任:林貽超
副主任:邢益春(黎族)符策曉黎俊高承興(任職至3月)
25、信訪局(政府辦內設機構)
局長:吳開雄
法制辦(政府辦內設機構)
主任:黎俊(兼)
26、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辦公室(政府辦掛牌機構)
主任:韋忠清(兼)
副主任:周亞典
27、發展和改革局
局長:顏碧透
副局長:陳民忠(黎族)石海華
28、物價局(發展和改革局內設機構)
局長:陳宇
29、交通運輸局
局長:周芳(1月任職)
副局長:陳人福(黎族)郭仁英陳運強(1月任職)
30、商務局
局長:邢孔躍
副局長:陳建光李關彪(黎族)
31、教育局
黨委書記:王漢裕(任職至6月)
尹國龍(6月任職)
局長:蔡文業
副局長:孫鴻睿柯奉豪(黎族,任職至7月)曾鋒韋忠民(黎族,8月任職)
32、科學技術與信息產業局
局長:楊義(黎族,1月任職)
副局長:韋傳華(女)陳澤通
33、民族宗教事務局
局長:王平林(黎族)
副局長:董良光(黎族)林日迅邢麗娟(女,黎族)
34、公安局
黨委書記、局長:覃超
政委:麥贊華
黨委副書記:李子更(8月掛職)
副局長:何榮平陳王東陳人菠羅振詩
35、公安林業分局
局長:謝興偉
教導員:劉日光(黎族)
36、監察局
局長:麥篤強
副局長:蔡開芬陳紀瓊(女)尹菲莉(女,瑤族,5月任職)
37、民政局
局長:邢瓊堯(1月任職)
副局長:陳敏(黎族)潘開代林春梅(女)
38、司法局
局長:李桂容(女,黎族)
副局長:王昌雄關義策
39、財政局
局長:陳永瑞
副局長:盛程恆周亞孝王漢雄徐海峰
40、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局長:邢達
副局長:曾浪陳超林河(黎族)
41、國土環境資源局
局長:林鮮
副局長:徐鴻雁王金虎陳啟波
42、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局長:黎興洪
副局長:吳豪陳澤棟吉志文
43、農業局
局長:林雲(1月任職,7月到省廳掛職)
副局長:陳俊華杜志濤邢衛豪關冰麟(1月任職)龍宇宙(兼,7月代理局長)
44、海洋與漁業局
局長:吳淑健
副局長:王棟龍(任職至7月)高師瓊(黎族,1月任職)陳希才(8月任職)
45、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
局長:林其波(1月任職)
副局長:劉明華(黎族)李克強關義迅
46、衛生局
局長:吳鵬
副局長:容泉周運忠(黎族)吉訓忠陳慶芳
47、審計局
局長:何政欽
副局長:黃槐碧王德茂
48、統計局
局長:尹國龍(任職至6月)王漢裕(6月任職)
副局長:陳燦華(任職至8月)林翠玲(女,黎族)陳澤雄(11月任職)
49、人口和計劃生育局
局長:何生聰(任職至4月)周文安(4月任職)
副局長:韋建勇(黎族)韋海花(女,黎族)邢維科
50、水務局
局長:黃清永
副局長:陳炳忠(黎族)張受智王健(任職至7月)石挺琪(1月任職)
51、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局長:陳發強
副局長:陳哲蘇建林
52、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局長:劉日明(黎族,任職至8月)潘文俊(8月任職)
副局長:黎仕瓊
53、縣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林業局
局長:張紹偉
副局長:洪明俊(黎族)李凌邢福善
54、農稅局
局長:盛程恆(兼)
副局長:陳建鴻王岩(黎族)
55、機關事務管理局
局長:陳庚庚
副局長:陳勇黃麗梅(女)
56、檔案局
局長:陳吾學
副局長:盧秀花(女,黎族)孫麗芳(女,任職至4月)黎興遠(7月任職)
57、招商辦
主任:符華實
副主任:謝輝琴(女)陳穎傑
58、糧食局
局長:王萬照
副局長:陳捷夫陳海
59、扶貧辦
主任:楊紹山(1月任職)
副主任:楊晶(黎族)陳凌
60、移民辦
主任:蔡喆
副主任:王陽英(女,黎族)關義為
61、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主任:關冰麟(兼)
副主任:林日東蔡開炯
62、畜牧獸醫局
局長:陳平
副局長:王國鋒(黎族)蔡穎楊昌南
63、九所新區管委會
主任:石春海(兼)
副主任:周運陸(常務副主任)陳青
64、社會保險費征稽局
局長:李邦權
副局長:陳太堯
65、熱作辦
主任:陳海東(黎族)
副主任:劉友青(黎族)陳求煥(女)
66、廣播電視中心
主任:羅才平
副主任:陳海清陳武黎照程(8月任職)
67、縣城鄉建設綜合行政執法局
局長:黃澤雄(11月任職)
68、住房保障與房產管理局
局長:吳明策(任職至12月)陳澤棟(兼,12月任職)
69、就業局
局長:鄭金榮(女)
70、社會保障局
局長:韓安疇
71、會計管理中心
主任:孫令雄
72、旅遊局
局長:何冬蕊
73、城市管理局
局長:萬小聰
74、園林綠化管理中心
主任:黃宗標(7月任職)
75、愛衛辦
主任:黃垂志
76、廣播電視台
台長:陳海清(兼)
77、農科所
所長:孫鴻蕊(女)
9. 漵浦縣各大局局長名單
漵浦縣各政府機構局長名單介紹如下(截至2020年1月)
審計局(張小鷗)、水利局(劉生善)、教育局(嚴安民)、公安局(賀春鵬);
民政局(張智慧)、科技局(米建華)、財政局(劉小兵)、人社局(張勤煥);
資源局(舒利軍)、發改局(張克任)、工信局(張穩)、林業局(李平國);
市場局(郭琦)、衛健局(左伯坤)、住建局(扶運長)、旅遊局(金中平);
商糧局(吳怒華)、應急管理局(戴寬國)、環境局(陽中宇)、農業局(向理軍);
運輸局(賀電)、統計局(賀弘衛)、司法局(王光中)、工業區管委會(單海文)。
(9)田陽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局長農擴展閱讀:
漵浦縣政府領導介紹
1、謝商成: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黨組書記、縣長,負責財政、審計工作。
2、馬源: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縣長,負責縣政府常務工作。負責發展和改革、脫貧攻堅、機關事務管理、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重點項目前期及建設協調、統計、審計、財政、稅務、金融、證券、保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國防動員、應急管理等工作。
3、莫百生: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分管縣科學技術局、縣教育局、縣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
4、向宣繪: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分管縣衛生健康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醫療保障局、縣計劃生育協會。 聯系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
5、賀春鵬: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分管縣司法局、縣森林公安局、縣信訪局。 聯系縣消防救援大隊。
6、楊日培: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分管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工業集中區管委會、縣交通運輸局、縣商務局。
7、舒暢: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分管縣自然資源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縣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8、張偉: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分管縣農業農村局、縣林業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漵水灌區管理局、縣水利局、思蒙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縣民政局、縣供銷社、縣殘疾人聯合會。
9、黃波: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掛職),負責協助分管領域的黨風廉政建設、意識形態、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績效評估、美麗鄉村·幸福家園、應急管理、安全生產、計劃生育、綜治維穩等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
漵浦縣人民政府-部門信息公開目錄
漵浦縣人民政府-政府領導
10. 青島市幾位副市長
截至2020年5月,青島市副市長名單如下:
一、副市長薛慶國
薛慶國,男,漢族,1964年1月生,山東青島人,198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1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學位。現任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市政府黨組副書記。
二、副市長王家新
王家新,男,漢族,1967年3月生,遼寧鞍山人。198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8月參加工作,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青島市委常委,青島市副市長、市政府黨組成員(掛職)。
三、副市長欒新
欒新,女,漢族,1969年9月生,山東龍口人,民進會員,1997年4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現任青島市副市長。
四、副市長朱培吉
朱培吉,男,漢族,1963年4月生,山東青島人,198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9月參加工作,山東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學位。現任青島市副市長、市政府黨組成員。
五、副市長閆希軍
閆希軍,男,漢族,1963年10月生,山東德州人,198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7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文學學士學位。現任青島市副市長、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公安局局長、黨委書記、督察長。
六、副市長劉建軍
劉建軍,男,漢族,1968年9月生,山東高密人,198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7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工程碩士學位。現任青島市副市長、市政府黨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