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旅遊發展大會
⑴ 阜新的旅遊景點有幾個
查海遺址!
海棠山!萬人坑
烏蘭穆圖山
佛寺水庫
⑵ 阜新周邊一日游哪裡好玩
阜新位於
遼寧省的西部,是我國著名的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電之城」的美譽。這座美麗富饒的城市在綠意掩映之中,透出不同於大東北的人文氣息與自然風貌。阜新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查海遺址證明早在八千年前,就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這里還是
黃教的東方中心,其寺廟文化及摩崖造像堪稱中國佛教文化的瑰寶。氣魄雄偉的瑞應寺,在民間素有「東藏」之稱;建於遼代的懿州古塔靜靜地矗立在蒼茫大地之上;海棠山風光秀麗,山高谷深,峻石嶙峋。此外,阜新瑪瑙儲量豐富,質地純正,是全國三大瑪瑙石產地之一。
阜新好玩的地方推薦
大清溝
素有「
」、「沙海明珠」和「天然野生動植物基因庫」等諸多美譽。大青溝及大青溝地區原始完好的自然生態狀況,是億萬年來地殼運動、
、生態衍進、人類活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保護區內大小青溝縱貫南北,呈「y」 字型分布,長達24公里,深約100米,寬200-300米。這里地貌怪異,溝深林密,景觀奇特。溝外氣溫乾燥,植被稀少,溝內則綠樹繁茂,冬暖夏涼。這里共有植物740多種,動物39種,堪稱天然的動植物寶庫。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
境內,距沈陽200公里,距通遼市區80公里,總面積12.5萬畝。1980年經
批准建立,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乾旱地區珍貴闊葉林。
瑞應寺
瑞應寺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自治縣佛寺鎮佛寺村,始建於清康熙八年(1699年),屬
格魯派,素有「東藏」之稱,有滿、蒙、藏、漢四種文字雕刻的金龍鑲邊的瑞應寺大匾是
所賜,鼎盛時期有喇嘛三千多人,寺廟建築方圓十里有餘,其中有
、祈願殿、九大臣祈願殿及東西配殿,
外有四大扎會和德丹闕凌及活佛殿,周圍有五座廟宇分別建在東西南北山頂或山坡上,白傘廟在東北山頂,護法殿在東南山頂、面北而坐,度母廟在西南山頭,關帝廟在西南山坡,舍利廟在西北山頂。
門票價格:20元/位
烏蘭木圖山
國家AA級旅遊風景區。位於遼寧省
八家子鄉。距阜新市區35公里,距省會沈陽200公里。是集生物科考、旅遊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旅遊景區。始建於2000 年,原名阿力瑪圖山,蒙古語意為「梨山」,後改名為烏蘭木圖山,蒙古語意為「紅樹之山」。 總面積30.8平方公里,系努魯兒虎山脈,主峰海拔831.4米,是阜新地區第一高峰。
千佛山
千佛山處於群山環抱之中,以峰巒、峭壁、古楓、怪石等
為特色,佛、洞、水享有盛名,是集宗教祭祀、
藝術與自然風光於一體的旅遊景區。
相傳清光緒年間,五台山和尚朱溫久募化至此,見此山突兀而起,山石林立,便立誓要摩刻佛像一千尊,後因戰亂而中斷,但千佛山因此得名。現保存完好的摩崖造像158尊,是佛教石刻藝術瑰寶。阿古廟活佛在此山修煉,每逢祭祀活動,前來拜佛、祈求活佛摩頂的信徒絡繹不絕。
交通:從縣城到千佛山的柏油路已經開通,可以從縣城包車前往
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
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是亞洲第一、世界聞名的現代化大型露天煤礦,在公園游覽時也能領略大規模現代化煤炭生產的壯觀場面。置身其間,不能不為大自然的神秘而驚嘆。
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是在露天采礦遺址上建立的集旅遊觀光、商務休閑、科普實踐、傳統教育、工業憶舊、探險體驗於一體的世界現代工業遺產旅遊項目。
交通:在阜新火車站可以租車前往。
⑶ 阜新旅遊景點大全排名
海棠山風景區位於阜蒙縣大板鎮,地處醫巫閭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遼寧省十佳森林公園之一,是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巧妙結合、融為一體的典範。普安寺始建於清康熙十二年(1683),道光賜匾額,與瑞應寺並稱藏傳佛教東方中心。現保存完好的摩崖造像267尊,最高的5米,最小的僅30厘米,姿態殊異,影像傳神,鬼斧神工,曠古奇絕,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譽為中國東方「民族文化瑰寶」。由三座山峰形成的999米卧佛形象逼真,其軀幹上由裸岩組成的「壽」字線條清晰,遒勁有力,為「東藏」名山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海棠山四季分明,風光旖旎,春賞山花,夏觀雲海,秋看紅葉,冬踏瓊雪,四時景各異,其樂俱無窮。
國家AAA-旅遊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十大優秀景區之一。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大板鎮大板村西北2公里處。距阜新市區22公里,距省會沈陽160公里。海棠山海拔高度715.5米,山高谷深,怪石嶙峋,植被豐富,氣候宜人,風光秀麗,是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有機結合、融為一體的典範。
⑷ 阜新周邊五一遊玩的去處
阜新也有八大景點你可以看看。
阜新境內有多處頗具特色的旅遊景點:有被考古專家譽為「玉龍故鄉、文明發端」的8000年前查海文化遺址,1996年被國務院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堪稱「東北一絕」的海棠山國家森林公園,那裡有260多尊藏傳佛教摩崖造像;有以沙山、碧水、森林而聞名遐邇的大清溝風景區;有濃郁民族特色的風情和風俗及素稱「東藏」的瑞應寺。
1,玉龍古村
查海遺址位於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且沙拉鎮查海村西南約2.5公里處,屬繞陽河支流源地,系丘陵地帶,溝壑發育。遺址即座落在一自然坡度約5—7度左右的漫丘南坡上。遺址時代大約為公元前六世紀初或五世紀末。它是中國北方目前發現時代最早、保存較完整的一處史前新石器時代早期階段聚落址。
查海文化是一批全新的考古學材料。它是中國北方遼河流域農業重要發源地,是紅山文化的源頭之一。它是中華民族龍形象形成及作為原始字教圖騰崇拜的誕生地。已故中國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珍教授為查海遺址題詞:「玉龍故鄉,文明發端」。國家科委主任宋健1996年視察查海時題詞「查海文化,文明之源」。1996年12月25日,查海遺址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文物局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海棠摩崖
海棠山摩崖造像(俗稱喇嘛洞)位一阜新市東南,坐座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大板鄉境內,距市區22.5公里。其以獨特的民間藝術風格石刻造像堪稱中國一大奇觀,1998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摩崖造像在海棠山游覽區內,這里風景秀麗、山勢險峻、峰巒疊障、松柏青翠、古松參天、怪石嶙峋,野生杜鵑和奇花異草與精美神奇的摩崖造像互相渾映,別有情趣,更為獨具特色。
摩崖造像雕刻在陡峭巨石之上,且種類繁多,從山間到山嶺,在大小不等的花崗岩石上,到處雕刻著千變萬化的佛像。現保存完好的佛像260多尊,它們最高為5米,最不僅0.3米,多為明末清初所造,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為中國藏傳佛教東方中心的現存典範。這些造像無論工藝、刀法,還是造型、彩繪,都是寶貴的藝術珍品,堪稱中國民間藝術的傑作,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
3,沙海碧波
大清溝水庫旅遊景區,位於彰武縣境內的西北部,距縣城五十公里。與內蒙古哲里木盟庫倫旗相鄰,北與內蒙古大清溝自然保護區接壤,東與省級彰武縣清溝自然保護區相接南與彰武縣大冷鄉程溝村相連,總面積9448畝,其中水面2600畝,海拔高度為130--235之間。這條溝長幾十里,溝深五十到一百五十米,溝的波度二十到二十六度,溝底五十到一百五十米,溝頂寬二百到八百米。這條溝的源頭在內蒙古哲盟科左右旗。大清溝水庫始建於一九五八年,一九七三年又進行了擴建匯水面積286.6平方公里,粉沙築壩一座,壩長320米,堤高23.3米,總庫容量1015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28000畝,養魚水面1400畝,目前世界尚不多見,人們稱贊為「大旱不幹大澇不淹,水清如鏡,魚肥肉鮮」。她是鑲在科爾沁沙地南端的一顆明珠。
4,瑞應佛光
瑞應寺,蒙古族人稱「葛根蘇木」,俗稱佛喇嘛寺。位於阜新市西南22公里處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佛寺鎮佛寺村。該寺始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到康熙四十四年初具規模。皇帝賜滿、蒙、藏、漢四種文字「瑞應寺」匾額。該寺歷經三個世紀的建設,築有大雄寶殿、祈願殿,活佛宮,四大扎倉和外五廟,並建有萬尊萬佛林環立於寺區的傳經道。在方圓十餘里的山谷中,遍布樓台殿閣,松柏參天,寺院錯落,街道縱橫,布局合理,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喇嘛寺院,其間有六代活佛相傳,實行了政教合一的管理體制,最興盛時期喇嘛達八百多戶,三千多名,與普安寺並列稱藏傳佛教東方中心,民間素有「東藏」之稱。
5,大漠林海
此景觀位於彰武縣章古台鎮境內的萬畝松林,距阜新市160公里。
章古台地處號稱「八百里瀚海」的科爾沁沙地南緣。建國初期,這里沙海茫茫,沙丘滾滾,流動沙丘侵蝕著大片良田。50年代初期,國家在這里成立了固沙造林研究所,經固沙所同志30多年來的努力,終於在大漠中開墾出一片綠洲──萬頃人工防風固沙林。這一奇異的景觀,彷彿象一顆綠色的寶石鑲嵌在金色的沙海之中,萬頃林海,翠色慾滴,鳥語花香,獸走禽飛,松濤如泣如訴。
6,海州露天礦
海州露天礦曾是亞洲第一大露天煤礦,它距市中心3公里處。該礦東西長4公里,南北寬2公里,現垂深250米,總面積30平方公里。站在該礦調度大平台上,遠眺醫巫閭山,山勢逶拖,綠色蔥蔥,宛若一條巨龍盤亘於露天礦南緣。若天氣睛朗,俯瞰剝采現場,機車轟轟而過,尤如兒童玩具火車穿梭不止;大型電鎬上下飛舞,滾滾原煤如飛爆而瀉。月光皎潔之夜,海州露天礦更是別有一番滋味,串串燈光層層疊疊,機車駛過若隱若現,彷彿一個巨大的光環籠罩著神秘的礦山。
7,梨山讀畫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八家子鄉境內的烏蘭木圖山,早年叫阿力瑪圖山。兩個名都是蒙語的音譯,前者漢譯為「有紅色樹木之山」,後者譯為「有梨之山」。梨山之名更久。
這座山的主峰叫鍋底山,海撥高度831.4米,是阜新市第一高峰。站在主峰上近觀遠眺,收入眼簾的處處是美麗的圖畫。看近處,只見18個山頭兀立,岩壁陡峭,溝谷幽深,峰峰形狀各異,有的如萬仞城牆,有的象摩天大樓,有的峻峭像華山遷來,有的雄偉似泰山移至。老頭山、長蛇山、虎頭山,像人形,類獸狀。鬼斧神工,令人叫絕。
⑸ 遼寧阜新旅遊景點都有那些
聖經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蒙古族喇嘛教寺廟。位於彰武縣城東北百華里的大四家子鄉扎蘭營子村。東北與康平、東南與法庫居鄰。始建於清道光21年(1841年)。坐基於龜山山脊之上,四周八山環繞。
瑞應寺,蒙古族人稱「葛根蘇木」,俗稱佛喇嘛寺。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自治縣佛寺鎮佛寺村。該寺始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到康熙四十四年初具規模。道光年間,寺院達到鼎盛時期。康熙帝賜名題字,贈刻有滿、蒙、藏、漢四種文字的瑞應寺匾額,並稱瑞應寺一世活佛桑丹桑布為「大清東部蒙古老佛爺」。瑞應寺是國家2A級旅遊風景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查(chá)海遺址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沙拉鄉查海村西五里當地稱為"泉水溝"北坡的向陽扇面台地上,距阜新市區25公里。1982年發現,到2010已進行過7次發掘,發掘7600平方米。揭露出遺跡、遺物有房址、陶器、石器、玉器等。經測定,這個遺址,年代為距今7600±95年,加樹輪較正,已超過8000年,是目前東北地區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
⑹ 阜新周邊旅遊景點大全
海棠山,據龍湖,大青溝,丁香湖,玉龍湖,瑞應寺,三塔溝,寶力根寺,細河等等,市內也是遼寧城市綠化典範
⑺ 阜新市都有什麼可以旅遊的景點
1、萬人坑
阜新「萬人坑」坐落在阜新市太平區孫家灣南山,佔地五平方公里,埋葬著七萬礦工的遺骸。
2、瑞應寺
瑞應寺,蒙古族人稱「葛根蘇木」,俗稱佛喇嘛寺。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自治縣佛寺鎮佛寺村。該寺始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到康熙四十四年初具規模。
道光年間,寺院達到鼎盛時期
。康熙帝賜名題字,贈刻有滿、蒙、藏、漢四種文字的瑞應寺匾額,並稱瑞應寺一世活佛桑丹桑布為「大清東部蒙古老佛爺」。瑞應寺是國家2A級旅遊風景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海棠山
海棠山位於遼寧省阜蒙縣大板鎮大板村西北2公里處,主峰海拔高度715.5米,利用海棠山的天然岩石崖壁主持鐫刻摩崖造像,其文字有蒙、藏、滿、漢四種,50餘處,在國內罕見。
4、阜新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
海州露天礦距阜新市中心3公里處。站在該礦調度大平台上,遠眺醫巫閭山,山勢逶迤,綠色蔥蔥,宛若一條巨龍盤亘於露天礦南緣。
5、塔子溝
南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北至西水泉村,東至大巴溝村,西至五家子村,距阜新市區和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城均為9公里。塔子溝不但風景秀麗,而且歷史悠久,有秦漢時期的遺址、遼代古塔古廟、清代的藏傳佛教寺院——積慶寺及摩崖造像,濃縮了阜新地區自然生態景觀和宗教文化景觀,是我市近郊拜佛、觀光、度假的理想之地。
6、烏蘭山
烏蘭山,原名北山,位於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青年大街北端,是一座和縣城融為一體的孤山。2002年縣政府決定傾力鼎建北山公園時,徵集山名後改為烏蘭山。經過近四年的建設,山中有園,園中有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成為人們休閑、健身、游覽之佳境。
7、大清溝風景區
大清溝風景區地處彰武縣西北大冷蒙古族自治鄉,距阜新市區110公里,距省會沈陽市170公里,101、304國道從這里穿過,是集山、水、沙、林於一體的自然風光旅遊景區。大清溝水庫始建於1958年,1973年進行了擴建,水庫壩長320米、寬33米、高23.3米,水庫以粉沙築壩,堪稱「世界之最」。大清溝南依松遼平原,東、西、北三面被號稱「八百里瀚海」的科爾沁沙漠包圍,南北長5.4公里,東西寬0.4公里,佔地6.29平方公里,總庫容量1025萬立方米,是典型的沙漠斷裂峽谷地帶,具有獨特的地域特徵,是沙海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曾被遼寧省旅遊局評為遼寧「五十佳景」之一,2003年被評為國家2A級旅遊風景區。這里是蒙漢混居地區,民風朴實,既有蒙古人的豪爽,又有漢族人的含蓄,兼容著蒙漢雙重風土人情。
8、巨龍湖
位於彰武縣城東北後新秋鎮的巨龍湖,距阜新市140公里。1959年以混沌河改修建成水庫,湖岸有沙底淺灘,是天然浴場。
9、烏蘭木圖山風景區
烏蘭木圖山風景區位於遼寧省阜蒙縣八家子鄉,以烏蘭木圖山為主體。烏蘭木圖山是阜新境內第一高峰,屬怒魯爾虎山余脈。山形詭奇,怪石林立,一峰一態,一石一姿,各具特色,將軍峰昂首挺立,石椅子巧奪天工,懸空寺陡峭奇絕,三天門鬼斧神工,登山龜緩緩欲動,望天蛙栩栩如生,梨山讀畫幽美恬靜,孝女登山萬古揚名。山的上部以天然次生灌木林為主,山的腹地以人工油松林為主,盛產五味子、知母等中葯材及松蘑、白蘑。山上有梯子廟和炮手廟古剎遺址。八大窪景觀,窪窪有別,獨立成景。這里動植物種類繁多,景色優美,每年金秋十月,山上山下一片紅,十里八村聞果香。具有神功奇效的麥飯石泉水在山腳下汩汩流淌,叮咚作響,不僅滋潤著這里的花草樹木,還哺育著山下居民健康長壽,使此地成為遠近聞名的長壽村。
10、千佛山
千佛山東臨卧佛山,西鄰龜山,南鄰鵬鳥山,北鄰鈴山,好比眾星捧月般,構成最為聖潔的佛之凈地。千佛山現存摩崖造像158尊,有些佛像還依稀可辨其彩繪痕跡。1988年,千佛山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1、三塔溝風景區
三塔溝風景區位於海棠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內,地處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大板鎮境內,是國家2A級旅遊風景區,距阜蒙縣城25公里處,東與海棠山風景區相鄰,南與排山樓金礦通達,面積為19.1平方公里。
12、寶力根寺特色旅遊風景區
寶力根寺始建於清嘉慶六年(1801年)。相傳普安寺四世活佛受達賴喇嘛指派,長途跋涉來到海棠山,因過度勞累而染病,便到此地休養,每天用聖澗泉水洗漱、飲用,疾患竟不治而愈。於是,活佛便在此修建寺廟,作為避暑休假的行宮。
13、查海遺址博物館
查海遺址位於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沙拉鎮查海村,地處東北三大名山之一的醫巫閭山西麓。查海,是蒙語「查哈爾」的轉音,是明代初期的北元察哈爾部東遷至此的部落名稱。
查海遺址在查海村西五華里的水泉溝北坡上,是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原始部落遺址,距今已有7600年,加樹輪校正超過8000年,被考古學界稱為「中華第一村」。
14、那木斯萊自然保護區
那木斯萊又叫「那木斯蓮矮」,蒙語意為「開蓮花的泡子」或「蓮花盛開的湖」。位於阜新市彰武縣東部四合城鄉,地理坐標為東經122°24′--122°32′,北緯42°10′——42°28′。總面積7103公頃,其中核心區716公頃,蓮花泡76.7公頃。
15、章古台沙地國家森林公園
章古台沙地森林公園位於章古台沙地國家森林公園,章古台沙地國家森林公園,是東北唯一的國家沙地森林公園,是沙漠奇觀與人工林海巧妙結合的生態景觀。章古台沙地森林公園,位於遼寧省彰武縣章古台鎮,距阜新市區160公里,
距省會沈陽市126公里,總面積11341公頃,林地面積7684公頃,國家森林公園達68%以上。章古台地處「八百里瀚海」的科爾沁沙地南部。章古台,是蒙古語,原名章古塔拉,「章古」漢譯為「蒼耳」,
「塔拉」漢譯為「甸子」,因有蒼耳的甸子而得名。
⑻ 阜新旅行社有哪些
訂1230吧,阜新始發的,錦州段的乘務員司乘,除了時間慢點,經常正點外沒有什麼缺陷!不過列車也就是再西南運轉時正點兇猛,過了徐州經常飛馳趕點,由於當天早晨21:09改車就要作為1228前往阜新,因此列車必需再那個點之前一段時間抵達上海,因此正點很長時間幾率不大。至於訂票,可以到錦州火車站左近的大廈一層訂票,或許痛快火車站跑對好了,你再戰前廣場漫遊,肯定會有游覽社的問你相關效果的,呵呵!謝謝 回答時間:2011-10-24 6:25:17
⑼ 遼寧省阜新市有什麼旅遊的地方
大清溝水庫旅遊景區
位於彰武縣境內的西北部,距縣城五十公里。與內蒙古哲里木盟庫倫旗相鄰,北與內蒙古大清溝自然保護區接壤,東與省級彰武縣清溝自然保護區相接南與彰武縣大冷鄉程溝村相連,總面積9448畝,其中水面2600畝,海拔高度為130--235之間。這條溝長幾十里,溝深五十到一百五十米,溝的波度二十到二十六度,溝底五十到一百五十米,溝頂寬二百到八百米。這條溝的源頭在內蒙古哲盟科左右旗。大清溝風景宜人,這里珍、奇、古、怪,植物奇特、景色秀麗,多年來吸引著中外遊客、專家和學者宜。大清溝四季長青,花開不斷。溝內百餘種,各種植物達七百種左右,其中木本植物百種以上。按自然分布基本形成了以水曲柳、蒙古櫟、大果榆為代表的三個植物群落。葯植物二百餘種,觀賞植物三四十種以上,一年四季花開不斷,赤橙黃綠青蘭紫真是五彩繽紛、百花齊放。如春夏開花的芍葯、百合香線菊、稠李、野玫瑰、杜娟大葯杓蘭等;碩果滿支的南蛇藤,其紅果黃萼,素有北國梅花之稱。纖維植物分布也很廣。野生果樹資源也不少,生野菜植物資源也較豐富。此外,還有猴頭、雲芝、黑木耳、磨菇等真菌山珍植物資源。
那木斯萊自然保護區
那木斯萊又叫「那木斯蓮矮」,蒙語意為「開蓮花的泡子」。它位於彰武縣四合城鄉境內,是遼寧省彰武縣那木斯萊蓮花泡自然保護區核心部位。這里景色秀麗,尤以盛產蓮花而著稱。來此游覽,既可以飽覽大漠風光的粗獷,又能領略水鄉秀色的嫵媚,真可謂一舉兩得。登上那木斯萊管理所的二層小樓舉目遠眺,可見遠山含黛,沙丘逶迤,過渡地帶特有的自然風光盡收眼底。在綠樹白沙的懷抱中,千餘畝水面波光粼粼,猶如鑲嵌在沙海中的珠璣。當熱心的船工搖動雙槳,小木船咿咿呀呀地把你送向荷花深處,你彷彿進入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境。那一株株從微山湖引進來的紅蓮、白蓮、當地產的古蓮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或怒放、或含苞、或結蓬,千姿百態,煞是好看。
阜新人民公園
阜新市人民公園位於市中心區,是阜新市區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佔地面積24.16公頃,其中綠化面積19.19公頃,林地面積14.28公頃,水上面積1.2公頃,草坪面積2公頃,花草種植面積9000平方米,園內建有花卉觀賞區、動物觀賞區、水上活動區、休閑娛樂區、景園觀賞區、園務管理區等六個景區。公園內植被茂密,花草樹木一百餘種,是市區建園最早的公園,在市中心發揮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公園的年客流量達60餘萬人次,是阜新市人民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
丁香花海
沿三塔溝風景區公路逶迤前行,在東北方向約一公里處,可以看到一座開滿紫丁香的丁香山。數百畝的丁香花海,沿舒緩的 山勢重疊而上,陽春五月,細雨蒙蒙,微風過處,遊人置身花海,相隔數里,便可聞到散發著既甜又苦的丁香花氣。撥開丁香花叢,星星落落的綉線菊點綴其間,給滿山的紫色增添一點點意外。
多功能的鬧德海水庫
彰武縣西北滿堂紅鄉北側與內蒙古接壤處,有個鬧德海水庫,這是一座東南至西北走向的鋼筋水泥建築。壩長160米,滾水壩高32米,壩底至壩頂高41.5米,壩頂寬14米。壩頂是連接遼寧、內蒙古的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