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桑植縣旅遊發展規劃

桑植縣旅遊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 2021-01-08 00:36:53

旅遊發展規劃有那些合理建議

1.必須有特色。現在的旅遊區很多,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很難吸引遊客。版
2.完備的安全保障權制度。不要泛泛的在網上或是完全借鑒他處的制度,應從自己旅遊地區特點考慮如何保障安全,真正的讓遊客感到有安全感。
3.服務區的建設。每一個旅遊點都會有相應的服務區,但是怎樣做到讓遊客打心眼裡感到滿意這是非常重要的。
4.旅遊區內的導游一定要有熱情和耐心,在介紹景點時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要乾巴巴的只講。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引導遊客買東西,一定要帶遊客看些貨真價實的東西否則會影響旅遊區的信譽。
5.遊客意見的回饋。一定要急時的和遊客溝通,不要只是把張表格發給遊客讓他們填寫,其實很多情況下表格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只是發給表格很多遊客會填寫滿意,不會有多大意義。
6.特色文化、飲食、娛樂設施的建設。

㈡ 桑植縣旅遊

㈢ 旅遊給湖南張家界帶來了哪些積極作用

張家界市原名大庸市,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地級市,1994年4月更名為張家界市。它位於湘西北邊陲,澧水中上游,武陵山脈橫亘其中。全市轄永定、武陵源兩區和慈利、桑植兩縣。總面積9516平方公里,總人口160萬,其中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7%。張家界氣候宜人,屬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8℃ ,是旅遊觀光、度假療養的理想之地。

張家界鍾靈毓秀,天工造化,旅遊資源的種類齊全、特色鮮明、品位很高。

張家界是大自然丹青妙手的傑作,是各種野生動植物的天堂。這里擁有天下無雙的自然山水,如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景區內群峰競秀、險峽深澗、飛瀑流泉、崖樹斜逸、靈草遍被、鳥鳴猿啼,融「峰、林、洞、湖、瀑」於一身,集「幽、野、奇、秀、險」為一體,可謂「五步一個景,十步一重天」,「人在山中走、宛如畫中游」,被中外遊人譽為「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真正的「世外桃源」和「中國山水畫的原本」。

在武陵源核心景區的周邊,張家界境內還有眾多各具特色的自然生態景觀與之相呼應。如「亞洲第一溶洞」九天洞、「楚南名山」五雷山、「武陵之魂」天門山、「天然博物館」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與浪共舞」茅岩河漂流等。

得益於曾經的「養在深閨人未識」,得益於張家界人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淳樸天性,在人與自然沖突不斷的現代社會,張家界宛如一塊人間凈土、世外桃源。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7%。景區的森林覆蓋率更高達98%,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這里的大氣中負離子含量比一般環境要高出100到400倍,每年空氣質量達二級以上的天數近90%,其中景區已穩定達到國家一級標准。主要水域90%以上的斷面達到國家地表水的Ⅰ、Ⅱ類標准。

張家界還是「野生動物的樂園」、「植物的基因庫」。這里擁有特有植物15科31種,特有野生動物7種。2006年,生物學家在張家界發現了我國又一大新物種——天門山杜鵑。置身張家界景區,你不難發現雲豹、獼猴、林麝、野豬、靈貓、黃腹角雉、穿山甲等穿行於茂密的林間,大鯢(俗稱娃娃魚)嬉戲於清澈的小溪山澗,有「植物活化石」之稱的鴿子花(學名珙桐)在樹葉的映襯下翩翩起舞,以及長蕊杜鵑、龍蝦花、春蘭等點綴於無垠的綠海。

張家界不僅是國內外知名的風景區,也是紅色革命老區,這里是賀龍元帥的故鄉和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張家界有10萬多人參加紅軍和地方武裝,投身血與火的斗爭,為革命英勇捐軀的烈士多達2萬人。可以說,張家界的山山水水,無處不留有紅軍戰士和革命群眾奮斗的足跡,無處不灑有革命先輩殷紅的熱血。

張家界市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產業的號召,把發展紅色旅遊作為旅遊工作的重點,制訂了《2004-2010年張家界市紅色旅遊發展規劃》,重點打造一批紅色旅遊精品景區和線路,推出紅色旅遊和綠色生態旅遊相結合的產品系列,使遊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獲得真的感悟、善的激勵和美的享受。目前,「張家界-桑植-永順-吉首-銅仁」線路已被編入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名錄;桑植縣賀龍故居和紀念館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永定區湘鄂川黔蘇維埃革命紀念館是全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茅岩河九天洞景區內的苦竹河鎮、茅岩峽谷,核心景區內的天子山賀龍公園、金鞭溪等精品游覽線,都是當年紅軍活動、戰斗過的地方。

張家界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千百年來,土家族、白族、苗族、漢族等33個民族的人民在這片土地上和睦相處。門類眾多的民間文化,古樸濃郁的民俗風情,精彩叫絕的民族體育,別具一格的民族服飾,風味獨特的民族飲食等等,構成了一幅幅獨特而雋美的畫卷,與張家界景區秀麗的自然風光相得益彰。2006年,桑植民歌、土家擺手舞、茅古斯舞、土家織錦技藝均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張家界還擁有異彩紛呈的文物資源。據統計,全市現有國家一級文物41件,二級文物186件,三級文物1183件,文物標本2萬余件,民族文物8000餘件,革命文物3000餘件。全市共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兩處:賀龍紀念館(含賀龍故居)、湘鄂川黔蘇維埃紀念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五處:普光寺、玉皇洞、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興國寺梅花殿、老院子等。這些歷史文化精品,給張家界秀麗壯美的山水賦予了靈魂,使自然的山水變得如夢似幻、越發神奇。

張家界因奇山得名,因旅遊立市。建市以來,張家界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旅遊帶動戰略,全市旅遊產業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近年來,張家界市抓住國家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機遇,積極爭取支持,大力招商引資,加快了水利、能源、交通、通訊、環保以及城區和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如今,全市水電裝機容量達49萬千瓦。郵電通訊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形成了以張家界荷花機場、張家界二級火車客運站、公路網路及標准游路為重點的立體交通體系。擴建了荷花機場,開通了國際航班,旅遊專列朝發夕至,建成了長沙至張家界的高速公路。開發旅遊區(點)12個,建成游覽線30多條,鋪設游道300多公里,先後建成了黃石寨索道、天子山索道、水繞四門觀光電梯和天門山索道,景區道路也已改造升級。市區到各景區公路、連接不同景區的公路均已建成通車。

張家界旅遊產業生機勃勃。幾乎每年都有新的旅遊景點對外開放,每月都有新的賓館、酒店掛牌營業。全市有12個景點被評為「百姓喜愛的湖南百景」。開發了龍王洞、老院子等新景點,修建了江埡水庫旅遊碼頭一期工程,改造茅岩河、索水的漂流碼頭和公路,天門山景區開發、黃龍洞廣場等項目進展順利。全市擁有各類賓館飯店400多家,其中星級酒店73家。旅行社64家,其中國際社14家,各語種導游員3300餘名,日接待能力達8萬人。旅遊運輸公司4家,旅遊車輛673輛。張家界先後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全國文明風景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張家界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勝地。

旅遊業的帶動下,全市的工業、農業和第三產業都有了長足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效益顯著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明顯改善,扶貧攻堅取得重大突破。招商引資也取得了顯著成效,逐步形成了以植物活性提取物為主的綠色生物醫葯、以農林副產品為主的綠色旅遊商品、以水能資源綜合開發為主的綠色清潔能源三大產業。連續幾年舉辦的「國際森林保護節」、「旅遊商品設計大賽」、「旅遊商品博覽會」等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旅遊商品生產發展到140家企業,15大類2220多個品種。此外,依託資源與生態優勢,全市發展反季節蔬菜、葛根、山野菜等旅遊商品生產基地16萬畝,走出了一條前景廣闊、效益可觀的農業產業化新路。

2006年,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在張家界考察時提出「把張家界打造成世界旅遊精品」,這是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標,是從世界旅遊發展高度提出的新要求,它為張家界旅遊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圍繞建設「世界旅遊精品」的宏偉目標,張家界致力於推進旅遊產業的提質升級,致力於城市管理和建設。2006年,全市以創建全國5A級旅遊景區為抓手,進一步加大了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的張家界火車新站已基本竣工並將投入運營,機場、空港口岸正在擴建。倡導為遊客提供人性化服務,先後涌現出了趙明健、黃石寨黨支部和金鞭溪女子保潔隊等一批全國旅遊行業先進典型。圍繞城市建設開展的國家衛生城市、園林城市、最佳旅遊城市、環保模範城市和森林城市創建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旅遊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與美國、法國、德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和黃山、九寨溝、桂林、長沙、常德等旅遊城市的橫向聯合日趨緊密。利用中部博覽會的平台,與中部6省52個旅遊城市締結聯盟,共建和諧旅遊,促進中部崛起。2006年,張家界還成功舉辦了轟動全球的俄羅斯空軍特技飛行表演、國際森林保護節、旅遊商品博覽會和首屆國際美食文化節。

張家界旅遊的創新與發展結出了累累碩果。2006年,張家界接待國內外遊客1675萬人次,其中境外遊客12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9.4億元,分別比1994年張家界荷花機場開通時增長了15.7倍、112倍和70.8倍。全市生產總值127億元,增速繼續保持湘西地區領先地位。

2006年9月22日張家界市第五次黨代會響亮提出「高舉科學發展觀偉大旗幟,努力建設世界旅遊精品」,動員全市人民圍繞精品做文章,開發一流的旅遊產品,建設一流的旅遊設施,創造一流的旅遊服務,樹立一流的旅遊品牌,逐步實現旅遊產品由單一的觀光型向觀光休閑度假復合型轉變,使張家界成為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

千年古城,萬千變化。昔日的天門古郡業已成為今天的國際旅遊新城。展望未來,張家界人將高舉科學發展觀的偉大旗幟,上下同心,攜手並肩,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㈣ 縣域旅遊規劃應該怎麼做

縣域復旅遊規劃是總體規劃,首先要明制確的是區域范圍是縣域行政區劃,再通過資源調查,分析縣域資源狀況及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結合國家、省、市幾個層面的宏觀發展環境,結合市場需求,綜合分析縣域旅遊所處的環境和發展現狀,制定未來5-10年的旅遊產業發展目標、策略、步驟等。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