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同里古鎮文化旅遊

同里古鎮文化旅遊

發布時間: 2021-01-07 19:54:34

⑴ 蘇州的同里古鎮適合怎樣遊玩

作為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同里比烏鎮多了一份生活氣息,比西塘少了一分喧囂,也不及周庄那般商業化。以水多、橋多著稱的同里,全鎮被15條小河分成了7座小島,又被49座橋連為一體,被譽為東方威尼斯實至名歸,很多人嚮往威尼斯的水路,其實你不用跑那麼遠,來同里也可以感受到水城的魅力。


一個是繁華的城市,一個是通幽的小鎮,"小橋,流水,人家"詩情畫意的江南古鎮值得你背上背包來此漂泊。

⑵ 六大古鎮的同里古鎮有著「夢幻水鄉」之稱,為什麼大多數遊客都不太情願來旅遊

雖然這個古鎮有「夢幻水鄉」之稱,而且裡面的景點也還是有歷史文化的,可是為何大家都不願意來,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太坑了,我曾經就過去這個古鎮,可以給大家說下真實感受。


雖然如此,這是有一些優點,就比如這里水多、橋多,十多條河將古鎮割成15個圩島,而建造於宋明清三朝的石橋,又將這些圩島連成一片,人們無需舟楫,照樣可以自由行走。其中最知名的當屬太平橋、吉利橋、長慶橋,將自然街道串成一個三角整體,喜氣好玩的「走三橋」也成為同里之游的必選項目。除了橋,這里還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退思園」。退思補過、避世隱逸。

不過這些東西,都被商業化的氣息給同化了,也是越來越多人不願到這里旅遊的原因

⑶ 同里古鎮內的文化典故。就是什麼高攀不起 祭祀 等

明代御史陳王道家史。陳王道,字孟甫,明嘉靖五年(1526年)出生在同里鎮,當過專浙江鄞屬縣·山東信陽縣知縣,後升任南京道監御史。續弦方氏,同里九里湖南側小廂村(今屬屯村)人。生一女取名翠娥,自幼與方家聯姻,並以「珍珠塔」作陪嫁。陳御史五十壽辰,大擺壽宴。方家姑爺前往慶賀,見正門外人來車往,壽禮接踵,道路壅塞,即令隨從挑禮擔由邊門備弄進府。方家姑爺常到陳府請安,平日正門緊閉,邊門備弄出入習以為常,本無可非議。誰料人多嘴雜,看見的誤認為方氏輕視鄉間至親,拒由正門迎進。丑話傳千里,愈傳愈烈,面目全非。後來,評彈藝人據此訛編成彈詞《珍珠塔》,譏諷勢利姑母。弱彈詞中所涉「御史府」·「翠娥閨房」·「方卿書房」·「白雲庵」·「九松亭」等地方,同里都有。

⑷ 同里古鎮講解詞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同里游覽。

大家看到的牌樓是仿明建築,它是同里古鎮眾多明清建築的代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先生題寫。

走過三元橋,我們就進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鎮史的同里古鎮區。根據清嘉慶年間的《同里志》記載,同里「唐初名銅,宋改為同。舊名富士,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為同里」。而改富土為同里則另有一個民間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浙江富陽一帶災荒不斷,不少人背井離鄉來到這里墾荒種地。辛勤勞作加上風調雨順,而使物產豐饒,人們安居樂業,就將這里稱為「富土」。直到隋煬帝即位,因其驕奢淫逸,不理朝政,致使國庫日漸虧空,有一年北旱南澇,許多地方糧食歉收,交不上「皇糧」。於是,皇上下旨,江南富土每人增繳三斗糧,限十天繳清,違者將處以重罰。富土百姓得訊,焦急萬分。便請教當時鎮上一名姓金的秀才,金秀才便如此這般地作了安排。

轉眼十天限期已到,催糧的欽差乘船來到富土。金秀才率眾鄉親在岸上跪地迎候,欽差一上岸,便催問加繳皇糧之事,金秀才從容答道:「今年受災,收成大減,難以為繳」。欽差不信,大怒「休得胡言!富土乃富有之地,焉能無糧?若不如數上繳,定要遵旨重罰。」金秀才不卑不亢,陪笑解釋說:「大人息怒,請聽在下細說。此地原叫『同里』,並非『富士』,請大人明察。」欽差聽後迷惑不解,順著街面東西南北巡視了一大圈,見到的都是「同里」,而絕無半點「富上」痕跡,於是只好罷休。哪位遊客能猜出金秀才作了什麼安排?原來金秀才關照眾鄉親用拆字法,將「富」字一拆為二,上去一點,拆田連土,便成為「同里」二字。而當時的書寫習慣與今日不同,是豎寫的,因此化險為夷,躲過了這一劫難。同里同里,同為鄉里,看著叫著都很平白、親切,因而沿用至今。

今天,我給大家講解同里的一園二堂三橋,請各位隨我一起尋找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

同里古鎮布局與眾不同,市河如網,小橋遍布,街市民居依水而成,並擁有大量的深宅大院和園林古跡。因此在1982年就有幸成為江蘇省文物保護鎮。

現在,我們來到了被余秋雨先生稱為中國古典園林中特別讓他稱心滿意的和最吸引人的去處,這就是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增補名單的退思園。

退思園建於1885~1887年。園主任蘭生,字畹香,號南雲,生於1838年,26歲時到安徽投靠巡撫喬松年,並在前敵營務處任職。因作戰有功,先後擔任記名鹽運史、候補道布政使,並兼淮北平厘局及鳳陽鈔關等職。光緒五年(1879年)始任鳳穎六泗兵備道,築城垣,治驛路,建橋梁,開船塘及設育嬰堂、戒煙局等,綜合治理,效果顯著。光緒十一年(1885年)因鎮壓捻軍不力,被人參奏,革職回鄉。取《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建造了退思園。

退思園佔地九畝八分,因為地形所限,不能由南向北縱深發展,所以在本鎮一位叫袁龍的傑出藝術家的巧妙設計下,退思園自西向東構築了左宅、中庭、右園的新穎格式。

宅分為內宅和外宅,外宅有轎廳、茶廳以及正廳三進。我們現在位於茶廳,剛才進園時走過的是轎廳。轎廳和茶廳是停轎及接待一般客人所用的場所,如果遇上主人家的婚嫁喜事、祭祖典禮或有貴賓造訪,園主必敞開正廳大門,以示隆重。各位都是同里人民尊貴的客人,請走正廳大門入內。從廳內陳設可以看出,正廳的接待規格要明顯高於茶廳,平時正廳大門關閉時,只能從陪弄出入。

現在我們去參觀一下內宅。內宅是園主與家眷起居之處,主人任蘭生,因為長期在安徽生活,所以建造了別具徽州特色的大走馬樓,使各位能在這里見到江南少有的建築。那麼,為什麼要建兩個樓梯呢?東西兩側的樓廊既遮陽、避風、擋雨雪,又方便主僕上下樓時避讓,一舉多得。

大家看這兩扇與退思園一樣年齡的門。大門內木外磚,看似笨重,其實作用不小。誰能猜出它的作用嗎?磚木結構,青磚能防火,門上閂後可防盜。現在我們來到宅之尾,園之序的中庭。

中庭設計圍繞「待客」兩字展開。與漏窗陪弄相接隱去船尾的旱船似一艘剛靠岸的客船,將遠道而來的客人載到熱情的主人家。再看旱船兩旁,右側是園主任蘭生親手栽種的廣玉蘭,左側這棵白玉蘭是修復退思園時移栽的,玉蘭樹是春天開花較早的植物,所以它象徵春景。那麼為什麼要種玉蘭樹,而不是種桃樹或其他在春天開花的樹種呢?一是園主名字叫蘭生,既為蘭生,就不可無「蘭」。二是玉蘭寄意「金玉」,玉蘭飄香意為金玉滿堂。「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風斜日鱸魚鄉」,如果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要作多日盤桓,坐春望月樓既可四季望月,吟詩酬唱,也可樓前踏月,靜賞花木,使客人不覺客居異鄉。歲寒居是主人在歲暮風雪之時,與知己圍爐品茗論詩之所。因為園主被革職回鄉而建園,經營多年的仕途毀於一旦,所幸好友左宗棠和彭玉麟的鼎力相助,才未被慈禧要了腦袋。因此,主人將自己與左、彭兩人譽為歲寒三友。透過花窗,可見清幽的臘梅,堅毅的蒼松和神秀的翠竹。渾然天成的「歲寒三友圖」,使主客共敘的品位得到提升。

中庭與右園有「退閑小築、雲煙鎖月」月洞門相通,園內有「九曲迴廊」曲徑通幽,漫遊其間,步移景異。

退思園盡管只佔9.8畝地,但園內亭台樓閣、廊船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且建築尺度適宜,花木水石布局得體,既小巧玲瓏,又朴實無華。園以池為中心,各式建築皆緊貼水面,如浮水上,被當代園林學者、上海同濟大學陳從周教授譽之為「貼水園」。

退思草堂是全園的主景,古樸素雅,穩重氣派,體現了主人的身份。退思草堂內隔屏後有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所書的《歸去來辭》碑拓,原碑與太倉墨妙亭同時遭毀,故碑拓愈顯珍貴。置身堂前貼水平台,環顧四周,一幅濃淡相宜、恬澹靜謐的山水畫長卷正緩緩展開。

大家請看!鬧紅一舸由湖石托出,半浸碧水,水流漩越湖石孔竅,潺潺之聲不絕於耳。人站船頭,因波盪而似船行,因魚游而顯船動,更有行雲倒影浮動,恍若扁舟啟航,別有情趣。

再看水地對岸,天橋與辛台相聯,天橋上為橋,下為廊,它模擬秦王朝阿房宮的復道建築。橫空出世,飛越山巔,將菰雨生涼軒與辛台連為一體,循山洞經石徑拾級而上,登臨天橋,使人豁然開朗。1985年評選中國十大風景名勝時,專家首推天橋代表蘇州古典園林的傑作。天橋樓廊盡處,有「行至橋端似無路,隨山拾級豁然通」的辛台。辛台當為求學之所,當年園主苦心教子讀書,雖未必「頭懸梁、錐刺股」,卻也曾付出「為覓一佳句,捋斷三根須」的代價。因而,有任蘭生之子任傳薪追隨革命,倡導教育救國,20歲時(1906年)以退思園為校舍,出巨資,聘名師,創辦私立麗則女學。受聘的教師中有國學大師錢基博(錢鍾書之父),書法家錢祖翼以及范煙橋、任傳鶴、顧乃復等,使得「遠方童女,也擔簦負笈而來」。開近代中國女子受教育風氣之先。

出草堂往東,有三曲橋平卧水面,清波倒影,形似凌波。橋南古木參天,假山疊翠,橋北水涯山塢邊琴房掩映花樹間。

假山之巔的眠雲亭,拔地而起,亭下周疊湖石,上亭下洞,為江南園林所僅見。登亭迎風待月,楚河漢界,飄飄欲仙。

菰雨生涼軒貼水而築,菰雨生涼四字取意於彭玉麟題西湖三潭印月聯句:「涼風生菰葉,細雨落平波。」隔屏正中的鏡子是園主之子任傳薪從德國帶回,置身鏡前香妃榻上猶如沐浴湖水之中,頓生涼意。「種竹養魚安樂法;讀書織布吉祥聲」的楹聯,也是當年朝中大臣彭玉麟對園主任蘭生的勸誡。

天橋北側,矗立一塊獨體太湖巨石,形著駐足老人,故稱老人峰。老人峰巔有靈壁石,酷似昂首壽龜,神形兼備。靈壁石原產地在楚霸王愛妾虞姬故里的安徽靈壁,俗稱美人石。一般常見的靈壁石體積不大,而這塊靈壁石體積碩大,十分罕見,它與太湖石自成一體,天衣無縫。在鬧紅一舸石舫後的九曲迴廊處,有九扇紋飾各異的漏窗,漏窗上嵌有取意李白《襄陽歌》「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詩句的石鼓文「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道出了退思園建築師法自然,融於自然,順應自然和表現自然的高超藝術。因而靈壁石、石鼓文漏窗紋飾和退思草堂內的《歸去來辭》碑拓合稱退思園三寶。

退思園「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堪稱江南園林經典,因為它同時具備了琴棋書畫、春夏秋冬八景。其中的琴棋書畫四景指的是琴房、眠雲亭、辛台、覽勝閣。

請大家注意一下在退思草堂西後側的攬勝閣,攬勝閣與坐春望月樓相連懸挑在花園西北角,獨具匠心的設計,既可使賓客中的女眷足不出戶就可飽覽滿園景色,又能按封建社會「男女授受不親」的要求順乎自然地將男女分開。輕推花窗,窗外美景如畫展現眼前。它在成為全園制高點的同時又恰到好處地彌補了北牆與西牆之間的呆板死角,使整個建築布局有了動感。

我們再說春夏秋冬四景。春景是「坐春望月」,夏景是「菰雨生涼」,冬景是「歲寒三友」。現在我們來到的是秋景「天香秋滿」所在。大家請看,這里遍植叢桂,每當桂花飄香之時,馥郁芬芳,盈室繞階,紅楓與金桂、銀桂相間,襯以藍天白雲,粉牆黛瓦,更覺秋高氣爽。若在清風明月之夜,邀三五知己在此品茗賞花,更是使人心曠神恰。

從進園以來我們一直在感受著退思園帶給我們的美的享受,在結束退思園的游覽之前,請大家關注自己腳下,我們現在所踩的是一塊福地。請看,中間的「壽」字,隱意長命百歲,周圍五隻蝙蝠隱意富貴、康寧、善德、好運、長壽五福,幸福之福。五福捧壽,有壽有福,圍繞福壽轉一轉,福壽雙全輪回轉。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繞「福壽」一圈,再隨我出退思園。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退思園以貼水園而著稱於世,同時因為設計者袁龍繼承了明代著名的造園大師、《園冶》作者計成的造園藝術,使得退思國成為中國造園史上的傑出作品而得到世人的關注。1986年,美國紐約市以退思園為藍本在該市斯坦頓島植物園建造了一座江南庭院,取名「退思庄」。可見退思園已不是同里人的退思園,而是全世界的退思園了。

現在我們來到了古鎮的中心。不知大家對「小橋、流水、人家」這句話所概括的江南水鄉特徵有什麼樣的感性認識?大家只要留意小河兩旁的石駁岸,單落水或雙落水的河埠,鑲在駁岸上系船用的纜船石,那造型各異、散於各處的古樸中透著精神的橋梁,還有鋪排整齊的塊石路面,以及面水或依水的民宅,也許就會像余秋雨先生那樣有一種要在這里覓房安居的心願。

這里是崇本堂,整個建築佔地不足一畝,沿中軸線向北縱深發展。從沿街門廳、正廳、前樓、後樓到下房共分五進,從正廳到後樓,建築里前低後高結構,民間稱之為「連升三級」,是江南宅園縱深擴展的範例,它的實用價值在於通風和採光。

因布局緊湊,且多為木結構,所以在廳樓之間都建有風火牆,樓廊左右設蟹眼天井,備瀉水防火之用。

崇本堂共有三進門樓,分別刻有「崇德思本」「敬候遺范」和「商賢遺澤」,即有「德乃安身立命之本」之意和治家立業之志,又時刻提醒後代不要忘本,要「崇敬商」。說明原主人是一位誠實、守信、有文化的商人。

崇本堂共有木雕一百多幅,內容各不相同,在崇本堂正廳長短窗的腰華板上刻有《西廂記》戲文故事十四幅,在前樓底層長窗的腰華板上刻著《紅樓夢》十二金釵十幅。

而游崇本堂最可品味的是具有各種隱意的木雕。如瓶和牡丹稱之為「富貴平安」,筆和錠稱之為「必定高中」,松鼠和葡萄象徵「多子多孫」,喜鵲和紅梅寄意「喜上眉梢」,滿裝金元寶、銀元寶朝內宅飛奔的圖案就是「日進斗金」等等。

另外還有八仙圖、漁樵耕讀圖、琴棋書畫圖、福祿壽禧圖等隱藏在58幅木雕中,請大家隨我一起到後樓尋找,看誰先找全。

各位遊客,剛才向大家介紹了商賈人家崇本堂,下面我把對同里人民具有特殊意義的三座橋介紹給大家。我們現在站的是長慶橋,正前方的梁式石橋為太平橋,左前方的拱形石橋是吉利橋。三橋小巧玲瓏,構築典雅,因呈「品」字形橫跨河面,又有「橋中一品」的美稱。同里人每逢婚嫁、生日等喜慶事,一定要約親朋好友來太平、吉利、長慶三橋走一圈,以橋名求平安,圖吉祥,保幸福。今天各位作客同里,就請一起走三橋吧。

同里古鎮以三多聞名,一是橋多,全鎮有49座風格迥異的石橋。最古老的橋是建於南宋寶佑年間的思本橋,距今雖有七百多年,但仍巍然屹立。二是名人多,從宋朝到清朝嘉慶年間,共出狀元1人,進士42人,文武舉人90多人,如元代進士、翰林承旨徐純夫,明代著名造園家計成,辛亥革命風雲人物陳去病,近代著名教育家金松岑,《文匯報》創始人嚴寶禮等都是同里人。三是深宅大院、私家園林多。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柳亞子先生早年生活過的嘉蔭堂,請大家隨我一同進去參觀。

嘉蔭堂舊稱柳宅,主人柳炳南是著名愛國詩人柳亞子先生的親戚。因經營油坊有方,發跡後從北厙遷到同里,花了兩萬兩白銀於1922年建起了嘉蔭堂,堂內各處建築都有十分精細的雕刻,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我們先看正廳,廳內高大寬敞,頗有幾分侯門氣派。因為梁頭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所以正廳也被俗稱為紗帽廳,大家可以數一下,帽翅上一共刻著八幅《三國演義》戲文透雕,有古城會、三英戰呂布、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等,形象逼真,呼之欲出。這組透雕已被《中國戲曲志.蘇州分卷》收錄。

再請看,五架梁正中雕刻著八駿圖,梁的兩端刻有鳳穿牡丹,鳳即鳳凰,又稱吉祥鳥,牡丹又叫富貴花,鳳穿牡丹隱意富貴吉祥。梁底的兩幅圖案請大家辨認一下是什麼?它們分別是稱心如意和必定高中,以圖會意,討個好口彩。

這是一座仿木結構的清水磚雕門樓,大家已經注意到門樓上枋的淺浮雕圖案與剛才庭院地上的圖案一致。有誰知道它們叫什麼?這一組圖案叫做「暗八仙」,八仙即民間傳說中的八位仙人,所謂「暗八仙」就是見物不見人,見物似見人。上面的每一種圖案分別代表一位神仙。如葫蘆指鐵拐李,寶劍指呂純陽,朝板指曹國舅,笛子指韓湘子,魚鼓指張果老,荷花指何仙姑,花藍指藍采和,扇子指漢鍾離。將「暗八仙」放在上枋,是暗喻做生意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字牌上「厚道傳家」四字則是主人希望後人將誠懇和寬容的待人之道世代相傳。下枋中央部位的「福祿壽」深浮雕,是祈盼未來生活能夠三星高照。整個門樓磚雕簡單樸素,寓意豐富,能夠使人產生美好聯想。

在結束今天的講解之前,請大家一起到明清街去走走。明清街因街道兩旁建築為明清風格而得名。1983年謝鐵驪導演以崇本堂為主場景,以明清街、三橋景區為外景地,拍攝了《包氏父子》。從此同里古鎮就成為眾多影視導演心目中的天然攝影棚。1999年4月,中國電影家協會將同里古鎮指定為影視攝制基地。

在這條街上,店家銷售的大多為旅遊紀念品和旅遊食品,最富有同里特色的旅遊食品有狀元蹄、腌菜莧、閔餅、芡實、小熏魚以及各種精美糕點等。大家可以放心購買,當然,為了有效地維護自己的權益,購買時請向店家索要購物憑證。

我的講解就到這里,感謝大家!

⑸ 同里古鎮旅遊景點

同里古城古鎮旅遊景點非常好,我們直接去遊玩,直接去就可以了,我們都很喜歡那個地方,同里古鎮旅遊店

⑹ 同里古鎮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同里古鎮好玩的景點有:

1.退思園:退思園僅佔地九畝八分,既簡朴無華,又素專靜淡雅,屬具有晚清江南園林建築風格。園內布局獨特,亭、台、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並以池為中心,諸建築如浮水上。周末開放的園中夜花園景色別致,不容錯過。

2:三橋:三橋是同里橋中之寶,分別建於明、清兩代,呈「品」字型,跨於三河交匯處,自然形成環行街道。沿河青石駁岸,岸邊和歡、女貞臨波倒映,兩岸築有花石欄。河中船來船去、橋上人來人往,是同里古鎮一道獨特的風景。

3:崇本堂:崇本堂最吸引人的是各種雕刻。如果把同里比作是一座古建築的博物館的話,那麼崇本堂就是這座博物館中一件雕刻精緻的藝術品,其精湛的技藝和深刻的內涵,讓每一位遊人贊嘆不已。

4:嘉蔭堂:嘉蔭堂,位於竹行街尤家弄口,建於民國初年,有四進,門窗梁棟皆雕刻精美。嘉蔭堂主建築系仿明代結構,俗稱「紗帽廳」。因梁頭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故名。

⑺ 蘇州市同里古鎮景區簡介

5、耕樂堂,位於西柳圩,陸家埭中段,朝東面河,系明代處士朱祥所建,由時任南京國子監學正里人莫旦撰文作記。朱祥,字廷瑞,號耕樂。堂名取其號。

⑻ 同里古鎮游覽區怎麼樣可以說說嗎

同里古鎮就在蘇州的邊上的吳江區,它屬於江南水鄉基本都是屬於氣專質的,那就是屬小橋流水婉約清秀。古鎮不算大,青石板路,明清古建築,幾十座古橋連起縱橫交錯的水系河道。這樣的水鄉小鎮,確實很適合來小住休閑一段時間。

這個位於同里古鎮內的私家園林,給了我很多驚喜,雖然去的時候遊客已經長多,但仍然很難掩蓋院子昔日靜幽的氣質,秋天的桂花樹下,落英繽紛,芬芳襲人,完全可以想像出當年主人的風雅。走在古鎮的弄堂里,步履之間,發出空曠的足音,算是一種特別悠閑自得的感覺。

⑼ 同里古鎮的主要景點

明清街
明清街是古鎮重要商業街之一。1996年始闢建「明清一條街」,街長160餘米,為明清建築風格,較完整保留了江南特有的上街、下街,兩街道平行的格局。入口「清明遺風」匾額由費孝通副會長題書。 耕樂堂
耕樂堂,位於西柳圩,陸家埭中段,朝東面河,系明代處士朱祥所建,由時任南京國子監學正里人莫旦撰文作記。朱祥,字廷瑞,號耕樂。堂名取其號。 吳江同里濕地公園
吳江同里濕地公園,位於吳江區同里鎮東北部。東南與著名的江南水鄉古鎮周庄為鄰,西與千年文明古鎮同里相連,北面和南面傍依澄湖和白蜆湖,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同里與周庄旅遊線路的必經之地。園內已初步建成水杉林、池杉林、枇杷園、香樟園、銀杏園、桃園、葯草園、翠梨園、竹林園、苗圃、魚塘等旅遊觀光區。 紹鏊紀念館
紹鏊紀念館座落在同里鎮富觀街35號,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布展面積400平方米,紀念館以弘揚王紹鏊精神為主題,以王紹鏊革命戰斗的一生為主線,通過實物、繪畫、圖片等手段再現王紹鏊同志生前的光輝業績。其中,一樓為專館,陳列有關王紹鏊文獻、實物、圖片、文字等,內容共分十二個部分,分別展示了王紹鏊同志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歷。 松石悟園
松石悟園,簡稱「悟園」,即「同里鎮松屏石展館」所在地,古鎮區石皮弄中,毗鄰吉利、太平、長慶三橋,與珍珠塔景區一牆之隔,由富觀橋南行百步即抵。
全園佔地1600平方米。園名出於收藏者的詩:石皮弄中石破石皮呈天書,吾心靜處吾悟吾心得菩提。以破譯天書,感悟人生為展館之旨要,故謂「悟園」。 陳去病故居
陳去病故居是一處古樸平常的清代居名,佔地一千三百六十四點平方米,門楣上方原有「孝友舊業」匾額,進門見有半亭、家祠舊跡,百尺樓、浩歌堂等建築。浩歌堂面闊三間,1920年此屋落成時,陳去病適閱香山的「浩歌行」,欣然神會,將新屋取名為「浩歌堂」。浩歌堂是陳去病會客之所,堂中原懸有「女宗共仰」及「浩歌堂」橫匾。「女宗共仰」匾系孫中山先生褒揚陳去病之母倪老夫人「鞠育教誨,以致於成」而親筆所題。百尺樓是陳去病藏書和寫作的地方,一樓一底,十分簡朴。他所編著的《百尺樓叢書》,即以此樓而定名。 羅星洲
羅星洲,是一塊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聖地,位於同里鎮東,是浮現在湖面上的一個小島,只須乘小船前往數分鍾便抵達。沿途可欣賞同里湖水鄉景色。 南園茶社
南園茶社位於鎮區最南端,歷史上著名的前八景之一—「南市曉煙」景緻之中,與陳去病故居隔河相望。茶社的初名是「福安茶社」,建於清末初期,四開間門面,全部是傳統的磚木結構,門面是清代風格的木雕裝飾,上下兩層,總面積約400多平方米。 崇本堂
崇本堂位於富觀街長慶橋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築,東與嘉蔭堂隔河相望,西與長慶橋等三橋相連。崇本堂的主人叫錢幼琴,同里人,於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購買顧氏「西宅別業」部分舊宅後翻建而成。整個建築群體沿中軸線向縱深發展,共五進,由門廳、正廳、前樓、後樓、廚房等組成,該堂雖不足一畝,建築體量不大,但非常緊湊和精緻。 嘉蔭堂
嘉蔭堂,位於竹行街尤家弄口,建於民國初年,有四進,門窗梁棟皆雕刻精美。房主柳炳南,北厙人,先於蘆墟開設油坊,發跡後遷於同里營建宅第,共耗白銀貳萬兩。與著名愛國詩人柳亞子先生同宗。
嘉蔭堂主建築系仿明代結構,俗稱「紗帽廳」。因梁頭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故名。該庭院高大寬敞,肅穆莊重。五架梁兩側中心刻有「八駿圖」,梁兩端刻有「鳳穿牡丹」。梁底則刻有「稱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圖案。更為罕見的是「紗帽翅」(即梁頭棹木)上刻有《三國演義》中的「古城會、三英戰呂布」等八幅戲文透雕,形象逼真,呼之欲出。這組透雕已被《中國戲曲志·蘇州分卷》收錄。 三橋
三橋是指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太平橋,跨於東柳、漆字兩圩。橋為梁式。吉利橋跨漆字、兩圩,處太平橋、長慶橋中間。橋型為拱形橋,橋之南北兩側都有橋聯。長慶橋,俗名謝家橋,跨東柳、兩圩,舊名福建橋,又稱廣利橋。 退思園
退思園,建於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退思園布局獨特,亭、台、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並以池為中心,諸建築如浮水上。
內宅建有十樓十底南北兩幢樓,以園主字型大小名為畹薌樓,是園主與家眷起居之處。樓與樓之間由「走馬樓」迴廊貫通,南北一式落地長窗,五樓屋底掛落欄檻,檐廊相接,典雅明敞。復廊東西兩側各設樓梯,雨天不走水路,晴天又可遮陽,又為主僕上下時避讓。畹薌樓下另設下房數間,供侍者居用。內宅為園主居住及藏寶重地,因此內宅兩側石庫門均用清水方磚砌成,以防火防盜。磚木結構的封火門,據說在同里的明清建築中,僅此兩扇尚屬原物,其餘都為近世復制。 以上資料來源: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