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部機構調整
Ⅰ 國務院機構改革對被改革機構公務員有什麼影響
被改革機構公務員不會下崗,大部分隨機構職能變化並入新部門。各部門各崗位因原崗位及編制不同,處理方式略有不同,等待上級安排即可。
拓展資料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進行了7次國務院政府機構改革,力圖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國務院組成部門已由1982年的100個削減為2013年的26個。
2018年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根據該方案,改革後,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
根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改革後,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
一、關於國務院組成部門調整
(一)組建自然資源部。不再保留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二)組建生態環境部。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
(三)組建農業農村部。不再保留農業部。
(四)組建文化和旅遊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國家旅遊局。
(五)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不再保留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不再設立國務院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六)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
(七)組建應急管理部。不再保留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八)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
(九)重新組建司法部。不再保留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十)優化水利部職責。不再保留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及其辦公室。
(十一)優化審計署職責。不再設立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
(十二)監察部並入新組建的國家監察委員會。不再保留監察部、國家預防腐敗局。
二、關於國務院其他機構調整
(一)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不再保留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
(二)組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不再保留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三)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不再保留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四)組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
(五)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
(六)組建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不再保留國家糧食局。
(七)組建國家移民管理局。
(八)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不再保留國家林業局。
(九)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
(十)調整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隸屬關系。
(十一)改革國稅地稅征管體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建設服務型政府,積極構建權力運行和監督體系,以期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在新的發展階段,進一步創新制度安排、提高國家機構履職能力,將優化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更好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人民共同富裕。
Ⅱ 組成部門做了哪些調整
2018年吉林省考試常識資料:組成部門調整
【組成部門調整】
一、關於組成部門調整
(一)組建自然資源部。不再保留資源部、海洋局、測繪地理信息局。
(二)組建生態環境部。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
(三)組建農業農村部。不再保留農業部。
(四)組建文化和旅遊部。不再保留文化部、旅遊局。
(五)組建衛生健康委員會。不再保留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不再設立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六)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
(七)組建應急管理部。不再保留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八)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
(九)重新組建部。不再保留法制辦公室。
(十)優化水利部職責。不再保留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及其辦公室。
(十一)優化審計署職責。不再設立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
(十二)監察部並入新組建的監察委員會。不再保留監察部、預防腐敗局。
二、關於其他機構調整
(一)組建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不再保留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
(二)組建廣播電視總局。不再保留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三)組建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不再保留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四)組建際發展合作署。
(五)組建醫療保障局。
(六)組建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不再保留糧食局。
(七)組建移民管理局。
(八)組建林業和草原局。不再保留林業局。
(九)重新組建知識產權局。
(十)調整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隸屬關系。
(十一)改革征管體制。
Ⅲ 機構大調整,你怎樣挑部門
Upleader遴選網校原創文章
這次改革十分強調的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強化社會事業服務與管理。十九大做出了一個新判斷,就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由原來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已經轉化為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解決美好生活,主要不是原來溫飽層面的吃喝拉撒睡,而是教育、醫療等社會服務更加美好,這塊將成為我們國家未來發展的重點,就是社會建設。
前兩天,我和一位在體制內做領導的朋友講,你今天無論多大力氣推動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也只能是6.5%左右,不可能回到原來的增長速度。我們經濟都已經全世界第二了。但是,你現在抓社會建設,我們這一塊還非常薄弱,很容易抓出成績和亮點。這也是確實是人民群眾最盼望的一塊。有幾個平頭老百姓關心GDP?
接下來,萬金油公務員不僅不吃香,而且很快邊緣化。十九大報告說的很清楚,「注重培養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增強幹部隊伍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能力。」
部門越新越好。最好是完全壓根不存在的部門。這些新部門,都是適應新發展理念、新的國際國內形勢、新的重大戰略、新的人群需求應運而生的,可以說它背後都是新趨勢。比如,移民局,這個部門太酷了!太潮了!!今後中央機關遴選,如果它招考,我強烈建議基層公務員報考移民局,太棒了!
挑部門,千萬不能按老眼光、老思維。不少人認為,現在年輕人結婚最佳組合是醫生+教師,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按照我自己的「四條原則」,在我心目中,國務院組成部門和其他機構,我選擇的優先順序是這樣的:
五星級選擇: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應急管理部、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移民局。
四星級選擇: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國家知識產權局
三星級選擇: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其他部門也都非常好,比如說辦公廳,那不錯啊,甚至更好!只不過是蘿卜白菜,各有所愛罷了!
有人可能會說,我現在就在某個部門工作,不咋地。比如,你在科技部工作,如果你是辦公廳,其實和在其他部門辦公室工作大體是一樣的。最好,你是在一線核心業務崗位上。
在西方有個現象,就是旋轉門,政商學它是打通的。這種旋轉門它是西方的
現在機構改革,有的部門面臨撤銷合並,不少公務員重新配置,以上「四條原則」或也可以供你參考。當然,機構改革主要是組織安排,你未必有多大自主選擇范圍。萬一你有選擇,祝你挑個心儀的部門!
Ⅳ 改革後 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多少個
2018年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根據該方案,改革後,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
調整後國務院部門名單(26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中國人民銀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拓展資料
深化改革正當時
古人雲: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於趨時適治而已。
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國家和社會發展已經並將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治國理政的任務更加艱巨,這都對國家機構設置及職能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化國家機構改革,將加快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實現國家有效治理、長治久安。
德國《世界報》網站報道說,中國正面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時代,新時代發展需要推進行政機構改革,包括改革機構設置,優化職能配置等。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指出:「國家的長治久安取決於制度建設,深化國家機構改革正是國家全面制度建設的重要舉措。」他認為,中國正處於社會經濟發展較快階段,需要對治理體系進行調整,使之適應這些變革,避免資源浪費,提高行政效率。
厄瓜多國家高等研究院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米爾頓·雷耶斯說,中國已經邁入嶄新發展階段,這不僅意味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更對執政黨治國理政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中國提出深化國家機構改革的目標非常明確,時機相當合適,將使國家機構職能分配更加合理。
在美國華人政治法律學者張軍看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近些年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已經到了應該對原有機制架構進行調整,以適應國家未來發展要求的新階段,深化國家機構改革的時機已經成熟」。
調整機構提效率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事業開啟新征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建設服務型政府,積極構建權力運行和監督體系,以期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在新的發展階段,進一步創新制度安排、提高國家機構履職能力,將優化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更好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人民共同富裕。
路透社的報道指出,此次改革將使中國的政府機構更具效率。今日俄羅斯通訊社報道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有助於政府完善自身結構,提升行政效率,更好滿足民眾的實際需要。
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專家觀點認為,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同以往歷次機構改革相比,這次改革不僅關繫到政府機構整合,更強調統籌設置黨政機構,涉及面更廣,影響也更深遠。這將讓中國黨政機構朝著機構精簡和職能明確的方向發展,令各部門責任更清晰,避免權力重疊或責任真空。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休斯敦分校教授喬恩·泰勒認為,中國深化對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有利於提高機構運作效率和質量,有利於中央政策獲得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推行和執行。而對中央和地方機構權力的重新配置,將有助於管理更加合理高效。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中國問題專家伊格納西奧·科爾特斯認為,機構改革有助於中國逐步完善調整機構設置及相關法律框架,有助於政府更加高效地發揮職能,為未來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治理基礎。
Ⅳ 中央文化旅遊部黨委書記和省委書記哪個有實權
相對來說省委書記的權力滲透力更大一點,文旅部的黨委書記權力覆蓋范圍廣一點。
Ⅵ 文化主管部門都是哪些部門
文化主管部門有幾下幾個部門:
1,國家文化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中國文化行政的最高機構,是國務院的職能部門,在國務院領導下管理全國文化藝術事業。
2,文化部:主管文學藝術界,包括文化館、群眾藝術館、文化團體、文藝演出單位、文化場。
3、國家旅遊總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簡稱國家旅遊局(英文: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英文縮寫為CNTA),是國務院主管旅遊工作的直屬機構。
4、中共中央宣傳部:不直接管理任何一塊業務,但卻是所有與新聞、文化及宣傳有關的就都管,可謂是「全管」。
(6)文化旅遊部機構調整擴展閱讀:
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作為目標,是指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與銷售,狹義上包括文學藝術創作、音樂創作、攝影、舞蹈、工業設計與建築設計。
文化產業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三類:
一、生產與銷售以相對獨立的物態形式呈現的文化產品的行業;
二、以勞務形式出現的文化服務行業;
三、向其他商品和行業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業。
Ⅶ 全國假日旅遊部際協調會議辦公室的機構撤銷
為貫抄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促進我國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國務院同意建立國務院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
根據中國政府網2014年9月15日晚公布的國務院批復文件,國務院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的同時,撤銷全國假日旅遊部際協調會議,其職能並入國務院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聯席會議制度主要職能是在國務院領導下,統籌協調全國旅遊工作。對全國旅遊工作進行宏觀指導,提出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方針政策,協調解決旅遊業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等。
聯席會議由旅遊局、中宣部、外交部、發改委、教育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土部等28個部門組成,旅遊局為牽頭單位。
國務院分管旅遊工作的領導同志將擔任聯席會議召集人,協助分管旅遊工作的國務院副秘書長、旅遊局主要負責同志和中宣部、發改委、財政部有關負責同志擔任副召集人,其他成員單位有關負責同志為聯席會議成員。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旅遊局,承擔聯席會議日常工作,旅遊局主要負責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Ⅷ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在何日正式掛牌
2018年4月8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在北京掛牌。網友所說的「詩和遠方」,終於正式走到了一起。
據了解,文化和旅遊部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黨的文化工作方針政策,研究擬訂文化和旅遊工作政策措施,統籌規劃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遊業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組織實施文化資源普查、挖掘和保護工作,維護各類文化市場包括旅遊市場秩序,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等。
Ⅸ 調整後國務院組成有哪些部門
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外交部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屬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5.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6.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8.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1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13.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14.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15.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16.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17.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18.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19.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20.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23.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
24.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25.中國人民銀行
26.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Ⅹ 十九屆三中全會 新組建的國務院機構是那幾個部門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簡稱: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於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根據方案,國務院組建部門如下:
1、組建自然資源部,不再保留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2、組建生態環境部,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
3、組建農業農村部,不再保留農業部。
4、組建文化和旅遊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國家旅遊局。
5、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不再保留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不再設立國務院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6、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
7、組建應急管理部,不再保留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8、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不再保留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
9、組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不再保留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10、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不再保留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11、組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
12、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
13、組建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不再保留國家糧食局。
14、組建國家移民管理局。
15、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不再保留國家林業局。
16、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
17、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
18、重新組建司法部,不再保留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19、優化水利部職責,不再保留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及其辦公室。
20、優化審計署職責,不再設立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
21、監察部並入新組建的國家監察委員會,不再保留監察部、國家預防腐敗局。
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
(10)文化旅遊部機構調整擴展閱讀:
不包括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1982年之後,國務院機構一共集中進行過7次改革:
1982年,國務院所屬部委由52個裁並為42個。
1988年,國務院部委由原來的45個減為41個。
1993年,國務院原有組成部門由42個調整為41個。
1998年,國務院組成部門由40個精簡為29個。
2003年,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8個。
2008年,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7個。
2013年,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5個。
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