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旅遊業數據
『壹』 江西旅遊業的發展優勢與劣勢
發展紅色旅遊對於對老區其他產業的帶動功能
旅遊業是「一業興起、百業皆旺」的內關聯性很強的經濟容產業,它涉及到「行」、「住」、「食"、「游」、「購」、「娛」六個大方面。因此,在革命老區開展紅色旅遊將為建築業、製造業、交通運輸業、娛樂業、輕工業等部門行業帶來發展契機。與此同時,隨著老區交通條件的改善、老區的區位劣勢的改觀,革命老區將逐漸與其他周邊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產生經濟往來,周邊高梯度的增長極城市便可以有效發揮其輻射功能,從而使增長極有效傳遞經濟中心的擴散效應:在城市中的一些逐漸喪失優勢的產業,或因為過度聚集而不經濟的產業會逐步向低梯度的老區轉移,這期間常常會進行相應的投資和技術轉移,從而使老區經濟得以迅速發展,會實現前所未有的經濟騰飛。
『貳』 江西旅遊資源初探
江西山水風光奇特,歷史文化悠久,民族風情濃郁,特色鮮明。因歷史悠久,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而享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譽,是名符其實的「江南昌盛之地」。 但江西旅遊業仍存在沿用傳統「手工作業」方式,致使信息不暢、資源無法共享,造成市場反應遲鈍、客戶流失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江西旅遊業的發展。在旅遊信息化系統建設方面,政府部門應加強宏觀規劃和指導,改進業務流程、重組行業資源,為提高我國旅遊業在世界的競爭力服務。
一、政府主導下的江西旅遊信息化運營模式的選擇及實施思路
江西旅遊信息化方案的順利實施,首先取決於政府部門的執行力度,因此,政府部門在執行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制定相關的管理運營方式,以促進信息化建設工作。
1.政府在江西旅遊業發展中的職能
政府主導目的地旅遊信息化管理,是各國發展旅遊業的慣例。談到政府在旅遊息化發展中的運營模式,需要明確政府在旅遊信息化發展中的職能:
信息化規劃以宣傳目的地鮮明突出的整體形象和旅遊品牌為重點,逐級展示目的地城市、景區景點、旅遊企業、旅遊產品等;
信息化規劃實施過程中,由政府主導,整體規劃,並與旅遊企業、行業協會、投資商等利益主體建立合作機制,鼓勵他們的參與,聽取他們的意見;信息化規劃運作方面,利益機制上,政府選擇適當的方式與企業共同出資,體現整體產業到具體企業的利益協調和相互聯動。
因此,政府從職能上來說,應是目的地信息化建設的組織者、參與者與協調者。
2.政府在旅遊信息化中的運作模式選擇
目前國際上有多種目的地實施旅遊信息化的運作模式可供選擇(如表),江西根據自身具體情況,綜合考慮政策因素、本地經濟發展水平與企業狀況,應使用第二種運作模式。
3.政府主導江西旅遊信息化運營模式的實施思路
在國際上大多數旅遊目的地,包括我國的絕大部分旅遊目的地,信息化建設都採取了政府主導戰略,政府起著統籌、領導和協調的重要作用,必須在整合本地資源的基礎上,建立與目的地參與主體之間合作型的管理模式,才能使目的地信息化工作順利開展。
(1)整合資源建立江西旅遊信息化系統。旅遊管理工作的復雜性決定了政府主管部門在進行信息化規劃和建設前,必須充分整合各方資源。
(2)鼓勵利益主體參與投資,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旅遊信息化項目的開發需要大量的基金,目前江西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十分有限。而國外旅遊目的地營銷系統在基金來源方面則顯示出多樣性,投資主體的范圍非常廣泛。
(3)開辟健康的盈利模式促進信息化建設的持續發展。江西旅遊信息化項目能否及怎樣為投資者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從目前國外成功案例分析,旅遊目的地信息系統的運行可以為投資者帶來經濟收益。在收益方面,國外許多旅遊目的地營銷系統都是向在旅遊目的地營銷網站上發布信息並接受預訂的旅遊企業收取傭金,如奧地利Tirol省的旅遊目的地營銷系統,就將這種形式作為系統運行的收入來源之一。
二、江西旅遊信息化戰略下的政企合作運營模式的構建
政府部門運營模式應向協同型方面轉變,建立新型協同合作的政府運營模式(見圖)。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在旅遊規劃方面,江西政府主管部門不僅需要聘請旅遊專家,還應充分調動本地旅遊企業與相關企業參與規劃與旅遊開發,開展旅遊資源與產品調查,整合優勢資源進行規劃設計,同時參考旅遊者的反饋信息。
在旅遊市場營銷方面,江西旅遊管理部門應擺脫原有相對狹隘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旅遊專業資源、旅遊企業資源和遊客資源,結合網路技術等現代工具開展產品與市場營銷,同時加強客戶關系管理,為旅遊市場開發提供決策參考。
在旅遊行業管理方面,無論是旅遊統計、旅遊招商、審批管理還是旅遊安全管理等工作,都需要通過綜合信息系統的統計,充分利用網路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加強與旅遊企業之間的直接聯系,並對行業內的企業發展提供監督管理和培訓支持,受理旅遊者投訴。
在旅遊服務方面,政府主管部門(包括旅遊管理委員會,旅遊局)需要協同各類公眾服務部門和其他旅遊相關管理部門,加強客戶關系管理,為遊客提供綜合性的服務,並且需要通過旅遊門戶網站、旅遊呼叫中心、旅遊咨詢中心等方式增強與遊客的直接溝通。
圖中政企合作的運營模式,就是由江西政府主管部門擔任領導者和發起人的角色,協同下屬的各級旅遊管理部門與公眾服務部門參與江西信息化建設,並加強江西旅遊企業和其他相關企業合作,鼓勵他們加入信息系統中,參與網上旅遊信息化的構建,包括參與旅遊資源的規劃開發,為目的地旅遊發展規劃包括信息化規劃服務;參與旅遊產品的設計營銷,為目的地旅遊市場開發包括在線產品市場開發服務;為旅遊者提供在線旅遊服務,通過旅遊行業管理部門對服務實行監督,並接受來自旅遊者的了投訴;政府和企業通過客戶信息管理搜集旅遊信息,為旅遊信息化發展規劃和在線旅遊市場開發提供反饋參考。
『叄』 江西省有什麼旅遊資源
江西省簡稱贛(省會南昌),位於東經113°34'—118°28',北緯24°29'—30°05',面積16萬多平方千米。地處長江中游南岸,北部為鄱陽湖平原,中部為贛中丘陵,南部與東西邊境為山地。本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2—19.7°C,1月平均氣溫為4—9°C,7月為28—30°C。夏季長達4—5個月,春秋各2個月左右,冬季約3個月,年平均降水量1300—1800毫米。漢族佔99.96%,其餘有苗、回、瑤、畲等民族。盛產水稻、茶葉、柑橘、淡水魚,為江南木材、竹的主要產地之一,銅、鎢、鈾、稀有金屬、稀土礦儲量居全國前列。
旅遊資源:江西富山水之勝。長江滾滾而過,江邊屹立著秀、俏、險、奇的避暑勝地廬山。中國五大淡水湖之首的鄱陽湖煙波浩淼,是珍禽王國。湖畔則有含鄱口、石鍾山等名勝。贛江縱貫南北,沿江有吉安青原山等。贛粵交界處的大庚嶺梅花遍山,龍虎山、圭峰則以丹霞地貌奇觀而聞名。江西「物花天寶,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書院遍布。故有「文獻之邦」美譽。廬山白鹿洞書院為「海內第一書院」,鉛山鵝湖書院、玉山懷玉書院、吉州白鷺書院等亦名播海內。江西多有道教聖地,如龍虎山及上清宮、天師府。佛教凈土宗發祥地廬山東林寺。南昌滕王閣為中國古代四大樓之一。景德鎮則為中國「瓷都」。江西在中國現代革命史上占據重要地位。
地方文藝:贛劇發源於上饒,已有500餘年歷史,為弋陽腔嫡派,表演朴實細膩,音樂秀、美、嬌、甜。江西採茶劇由民間歌舞、燈彩發展而來,已有300餘年歷史,以精彩的表演和幽默、詼諧的台詞取勝,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飲食文化:九江特產桂花茶餅、酥糖等,石雞、石耳、石魚、興國三蒸等為風味名菜。
『肆』 今年上半年江西旅遊市場呈現哪些特徵
《2018上半年江西旅遊市場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2018上半年全省旅遊市場呈現出七個方面的特徵:國內旅遊與入境旅遊實現雙突破、全省旅遊消費向深度發展、遊客年齡結構呈年輕化趨勢、自駕旅遊市場實現持續擴容、遊客對組合型旅遊產品需求增加、交通可達性影響遊客目的地選擇、「風景獨好」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報告顯示,2018年全省旅遊市場規模有望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入境旅遊市場將呈現較大幅度的增長,重點景區門票減免、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等將倒逼旅遊產業結構、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提升,以廁所為代表的旅遊公共服務更加健全,遊客對優質旅遊的滿意度提高。
『伍』 江西的旅遊概況
廬山一帶
井岡山
鄱陽湖
龍虎山、婺源、三清山
景德鎮
『陸』 江西旅遊好介紹
世界地質和文化景觀廬山、道教發源地龍虎山、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滕王版閣、千古第一村權留坑古村、革命聖地井岡山、還有三清山、仙女湖等等
武功山
婺源"中國最美的鄉村"、廬山、三清山、井岡山、龍虎山「小桂林」、瓷都--景德鎮、南昌之星--亞洲最大的摩天輪
『柒』 江西旅遊資源有什麼特點
江西旅遊資源很豐富的。有風景優美的廬山,紅色瑞都井岡山,佛教道教聖地三清山,龍虎山。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八一搖籃南昌等等,其實江西老表最熱情,最實在!!
『捌』 江西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鄉村游創業開辟「綠色通道」
我省開辟鄉村旅遊創業綠色通道,對旅遊創業人員申辦從事個體旅遊經營服務項目,便捷申請措施,材料齊全當場發照。2010年12月31日前新申請開辦個體工商戶的,一律免收個體工商戶開業登記費、營業執照副本工本費;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可以分期繳納,首次出資額不低於注冊資金的20%(不低於3萬元),餘下部分在登記之日起兩年內繳足。
本月舉辦鄉村遊人才招聘會
8月下旬,我省將在省人才市場組織一次鄉村旅遊人才專場招聘會,為農民尤其是返鄉農民工、城鎮失業人員和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和幫助,組織鄉村旅遊企業招聘人才。目前正處於籌備階段。
本月,我省還將舉辦創建特色景觀旅遊名村(鎮)的負責人培訓班和鄉村旅遊創(就)業培訓班,對符合規定條件的創(就)業人員給予培訓補貼。
開辦農家樂可申請貸款
鄉村旅遊主要有開辦農家樂等12種就業創業途徑,我省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支持政策。其中,通過發放惠農卡、大額農戶貸款和生產經營貸款,支持農家樂、漁家樂、生態觀光農業、特色旅遊庄園發展和旅遊飲品、食品、副食品生產加工。
通過發放流動資金貸款,支持旅遊用品、旅遊紀念品、旅遊工藝品、土特產品、手工製品等旅遊商品、個性化旅遊產品綜合開發、營銷,支持鄉村旅遊演藝娛樂、信息咨詢、導游服務發展,支持企業打造旅遊精品,提升旅遊產品體系。(實習編輯:劉艷艷)
『玖』 江西省旅遊業電子商務的現狀與前景
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目前看來,有關電子商務(ElectronicCommerce,簡稱EC)的物理網路和其他基礎設施已基本具備,在中國發展電子商務的時機正在到來。可以預期,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的貿易方式和經濟活動方
式,都將在21世紀最初10年發生革命性的改變。
中國發展電子商務的7大障礙
目前,中國的網上書店、網上商城已開始營運,但要大規模地推行電子商務,至少在以下7個方面還存在障礙。
1、購物觀念和方式陳舊
在中國,傳統的購物習慣使「眼看、手摸、耳聽、口嘗」,公眾普遍感到網上購物不直觀、不安全。據最新調查,86%的人表示不會以任何形式進行網上金融交易,88%的人表示不打算在網上購物。
2、缺乏電子商務的商業大環境
目前,中國的商業活動基本上仍是手工作業,公眾對商家的交易頻率高但每筆交易額都很小,好像沒有必要在網上交易。
3、網路基礎設施不夠完備
電子商務的基礎是商業電子化和金融電子化。目前,全國性的金融網還未形成,金融業自身的電子化還未實現,商業電子化又落後於金融電子化,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生存、發展空間。
4、互聯網的質量有待提高
推廣電子商務的技術障礙主要表現於網路傳輸速度和可靠性上。現行的中國互聯網的傳輸速度很低,常常出現網路擁塞現象,同時還存在多種不可靠因素,包括軟體、線路、系統的不可靠。
5、網上安全和保密亟待完善
在網上進行電子商務的詢價、成交、簽約,涉及許多商業秘密和公眾隱私。1998年初,有人利用在新聞組中查找到的普通技術手段,輕易地從多個商業站點竊取到了80000多個信用卡賬號和密碼。
6、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順
現行的信息產業管理體制存在著嚴重的計劃經濟烙印,過度集中和壟斷制約了市場競爭,有礙電子商務在全社會的推廣應用。資費過高仍然是廣大公眾享有電子商務的攔路虎。
7、公眾缺乏電子商務的知識和技能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多數公眾文化素質不高。現代通信和網路技術日新月異,多數公眾難以跟上知識和技術的發展步伐。
中國政府可採取的7項對策
政府在推動電子商務中扮演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當前,我國政府應正確引導電子商務的發展,在指導思想上不要「一窩蜂」、「一刀切」,而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時制宜,發達地區可以先行一步,欠發達地區則適時跟進。要注重實效,避免大起大落,造成國家和社會資源的浪費。
為此,建議在以下7個方面採取對策:
1、建立「中國EC促進委員會」
為了引導全社會的電子商務活動健康、有序地發展,需要一個有代表性、有權威性的協調機構,建立有主管副總理直接領導的包括政府、企業、消費者社團各方面人士組成的「中國EC促進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負責電子商務的業務、技術、政策、法律和國際合作等總體框架的協調和規劃的制定。
2、創造良好的電子商務支撐環境
以企業信息化和金融電子化為突破口,讓有條件的企業和專業銀行在國家經貿委和人民銀行的支持下,完善內部的支撐條件。在國家宏觀層次上,信息產業部和國家信息化辦公室要繼續建設電子商務的政策、法規、法律、標准、規范等法治環境,特別是要保證網上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運行網上安全認證體系
實施電子商務必須以網上安全支付為前提,建立安全認證(CA)機制及系統十分必要。CA應包括加密、驗證、授權、抗否認、自動撤消檢查等基本功能,保障在網路中交易的各方具有平等的安全地位。CA應由國家授權的權威機構擔任,推動電子商務在法治化的安全、有序環境中運行。
4、有重點地開展電子商務試點工作
目前,中國的發達地區對推動電子商務的積極性很高,北京、廣東、上海等信息化先導省市已經邁出了電子商務的第一步。主管部門要經常跟蹤這些地區的電子商務活動,努力發掘經驗,以供後走一步的城市和地區參考和借鑒。
5、有選擇性地開展電子商務的科技預測和攻關
電子商務在全球的發展方興未艾,許多新構想、新技術、新裝備和新方案層出不窮。中國有限的科技力量和財力資源必須在充分論證和預測的基礎上,選擇有限目標,集中優勢,組織科技攻關。國家863計劃及國家創新計劃應明確列入相應的課題,努力把電子商務的基礎技術、關鍵技術掌握在本國科技人員手中,形成自主知識產權。
6、鼓勵在電子商務領域開展國際合作
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在電子商務活動中,已在BtoB(企業對企業)和BtoC(企業對消費者)電子商務方面有一些比較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鑒。中國企業的電子商務尚處於起步階段,政府可鼓勵國內企業與有誠意的國際機構和跨國公司開展互利的雙邊或多邊合作。
7、大力培養電子商務的專門人才
電子商務是一項全新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技術進步,它的未來發展還難以預料。必須在公眾中開展電子商務教育,做到30%-40%的有文化基礎的公眾基本掌握電子商務的應用技能和相關知識。特別要在年輕一代中培養既懂電子商務技術,又有金融、商貿知識的跨領域的專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