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江西旅遊業的發展
1. 江西旅遊資源初探
江西山水風光奇特,歷史文化悠久,民族風情濃郁,特色鮮明。因歷史悠久,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而享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譽,是名符其實的「江南昌盛之地」。 但江西旅遊業仍存在沿用傳統「手工作業」方式,致使信息不暢、資源無法共享,造成市場反應遲鈍、客戶流失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江西旅遊業的發展。在旅遊信息化系統建設方面,政府部門應加強宏觀規劃和指導,改進業務流程、重組行業資源,為提高我國旅遊業在世界的競爭力服務。
一、政府主導下的江西旅遊信息化運營模式的選擇及實施思路
江西旅遊信息化方案的順利實施,首先取決於政府部門的執行力度,因此,政府部門在執行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制定相關的管理運營方式,以促進信息化建設工作。
1.政府在江西旅遊業發展中的職能
政府主導目的地旅遊信息化管理,是各國發展旅遊業的慣例。談到政府在旅遊息化發展中的運營模式,需要明確政府在旅遊信息化發展中的職能:
信息化規劃以宣傳目的地鮮明突出的整體形象和旅遊品牌為重點,逐級展示目的地城市、景區景點、旅遊企業、旅遊產品等;
信息化規劃實施過程中,由政府主導,整體規劃,並與旅遊企業、行業協會、投資商等利益主體建立合作機制,鼓勵他們的參與,聽取他們的意見;信息化規劃運作方面,利益機制上,政府選擇適當的方式與企業共同出資,體現整體產業到具體企業的利益協調和相互聯動。
因此,政府從職能上來說,應是目的地信息化建設的組織者、參與者與協調者。
2.政府在旅遊信息化中的運作模式選擇
目前國際上有多種目的地實施旅遊信息化的運作模式可供選擇(如表),江西根據自身具體情況,綜合考慮政策因素、本地經濟發展水平與企業狀況,應使用第二種運作模式。
3.政府主導江西旅遊信息化運營模式的實施思路
在國際上大多數旅遊目的地,包括我國的絕大部分旅遊目的地,信息化建設都採取了政府主導戰略,政府起著統籌、領導和協調的重要作用,必須在整合本地資源的基礎上,建立與目的地參與主體之間合作型的管理模式,才能使目的地信息化工作順利開展。
(1)整合資源建立江西旅遊信息化系統。旅遊管理工作的復雜性決定了政府主管部門在進行信息化規劃和建設前,必須充分整合各方資源。
(2)鼓勵利益主體參與投資,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旅遊信息化項目的開發需要大量的基金,目前江西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十分有限。而國外旅遊目的地營銷系統在基金來源方面則顯示出多樣性,投資主體的范圍非常廣泛。
(3)開辟健康的盈利模式促進信息化建設的持續發展。江西旅遊信息化項目能否及怎樣為投資者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從目前國外成功案例分析,旅遊目的地信息系統的運行可以為投資者帶來經濟收益。在收益方面,國外許多旅遊目的地營銷系統都是向在旅遊目的地營銷網站上發布信息並接受預訂的旅遊企業收取傭金,如奧地利Tirol省的旅遊目的地營銷系統,就將這種形式作為系統運行的收入來源之一。
二、江西旅遊信息化戰略下的政企合作運營模式的構建
政府部門運營模式應向協同型方面轉變,建立新型協同合作的政府運營模式(見圖)。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在旅遊規劃方面,江西政府主管部門不僅需要聘請旅遊專家,還應充分調動本地旅遊企業與相關企業參與規劃與旅遊開發,開展旅遊資源與產品調查,整合優勢資源進行規劃設計,同時參考旅遊者的反饋信息。
在旅遊市場營銷方面,江西旅遊管理部門應擺脫原有相對狹隘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旅遊專業資源、旅遊企業資源和遊客資源,結合網路技術等現代工具開展產品與市場營銷,同時加強客戶關系管理,為旅遊市場開發提供決策參考。
在旅遊行業管理方面,無論是旅遊統計、旅遊招商、審批管理還是旅遊安全管理等工作,都需要通過綜合信息系統的統計,充分利用網路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加強與旅遊企業之間的直接聯系,並對行業內的企業發展提供監督管理和培訓支持,受理旅遊者投訴。
在旅遊服務方面,政府主管部門(包括旅遊管理委員會,旅遊局)需要協同各類公眾服務部門和其他旅遊相關管理部門,加強客戶關系管理,為遊客提供綜合性的服務,並且需要通過旅遊門戶網站、旅遊呼叫中心、旅遊咨詢中心等方式增強與遊客的直接溝通。
圖中政企合作的運營模式,就是由江西政府主管部門擔任領導者和發起人的角色,協同下屬的各級旅遊管理部門與公眾服務部門參與江西信息化建設,並加強江西旅遊企業和其他相關企業合作,鼓勵他們加入信息系統中,參與網上旅遊信息化的構建,包括參與旅遊資源的規劃開發,為目的地旅遊發展規劃包括信息化規劃服務;參與旅遊產品的設計營銷,為目的地旅遊市場開發包括在線產品市場開發服務;為旅遊者提供在線旅遊服務,通過旅遊行業管理部門對服務實行監督,並接受來自旅遊者的了投訴;政府和企業通過客戶信息管理搜集旅遊信息,為旅遊信息化發展規劃和在線旅遊市場開發提供反饋參考。
2. 江西省的旅遊特色是什麼
江西省的經濟發展水平一般,但因具有豐富而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其旅遊業特別是國內旅遊業的發展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規模與水平逐年提高(詳見表6-5)。
表6-5江西省旅遊業發展概況一覽表
江西旅遊緊密圍繞面向海內外旅遊休閑「後花園」的戰略定位和「紅色搖籃、綠色家園」的整體形象,以發展紅色旅遊為突破口,引領旅遊產業全面跨越發展。形成了以山、湖、城、村為主體,形象鮮明、各具特色的旅遊目的地體系,並形成了南昌—九江•廬山—景德鎮—婺源名山瓷都名村文化旅遊線、南昌—吉安•井岡山—贛州—瑞金紅色文化旅遊線、南昌—龍虎山—龜峰—三清山名山道教文化旅遊線等三條旅遊精品線路和一批專項旅遊線路。
3. 如何促進我國旅遊業的發展
1、豐富旅遊產品結構。
2、促進旅遊產業集群化發展。
3、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繁榮。
4、繼續改善旅遊交通條件 。
4. 為什麼江西擁有那麼好的旅遊資源但旅遊業沒有發展起來
江西人細致、安穩,有時候比較小心謹慎——作為傳統農業大省可能這是存在於我們專基因裡面的先天性格。屬這種性格的人是不太會做商業化運作的。我老家贛州,其實就周邊18個縣市的消費能力已經足夠支撐起一個中等規模的旅遊城市了,更何況離廣東、福建、湖南等都那麼近,可是真的是空有底蘊,沒有發展。有時間我再把老家的宋城底蘊詳細說說,希望可以拋磚引玉。
5. 1.列舉江西發展旅遊業的有利條件 2.列舉潘陽湖水利
1,紅色旅遊景點多,比如井岡山,比如秋收起義,八一起義等等。
2,自然風景美,比如廬山、比如三清山等等。
鄱陽湖要做的是保護野生動物,保護濕地。。
6. 江西紅色旅遊的發展存在的優勢
紅色旅遊作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作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文化工程,作為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的經濟工程,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對江西省來說,發展紅色旅遊是「三位一體」的重大工程。
江西是一個紅色旅遊資源大省,被稱為「紅色搖籃」。這里有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共和國的搖籃——瑞金、人民軍隊的搖籃——南昌和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安源。這里還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起點,孕育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輩和英烈在這里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部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為後人留下了一大筆值得永遠學習和傳承的偉大精神。利用紅色資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始終是江西省培育和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形式。發展紅色旅遊是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結果。
江西作為發展紅色旅遊的重要省份之一,正在努力打造「具有震撼力」的紅色旅遊品牌。早在2000年,江西省就提出樹立「紅色搖籃,綠色家園」的旅遊形象,將紅色旅遊作為江西省重要的旅遊品牌。2004年1月,江西省聯合北京、上海、河北、廣東、福建、浙江等省市,簽署了《七省市共同發展紅色旅遊鄭州宣言》,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得到社會廣泛認同。2004年10月,聯合15省市開展了「紅色之旅萬里行」大型紅色旅遊宣傳活動,為發展紅色旅遊宣傳造勢;提出了「新世紀、新長征、新旅遊、新形象」的紅色旅遊主題,努力把「紅色搖籃,綠色家園」的品牌唱響中華,走向世界;率先制定了《江西省紅色旅遊發展綱要》,力求對全省的紅色旅遊發展加強指導和規范,努力使紅色旅遊成為江西省旅遊新的亮點和重要增長點。
通過發展紅色旅遊的實踐和探索,江西對中央關於發展紅色旅遊的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充分發揮紅色旅遊資源的「資政育人」作用,是推動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的重大舉措
紅色景區蘊藏著深厚的革命歷史文化內涵,是資政育人、培育幹部的重要基地。紅色旅遊將中國革命的輝煌歷史與現代旅遊形式統一起來,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徵,為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多年來江西省井岡山、瑞金等革命聖地一直被辟為黨政軍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去年,中央在井岡山建立了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發改委、財政部等36個部委在瑞金修復舊址並辟為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萬黨員幹部前來參觀學習。紅色景區被廣大黨員幹部譽為「黨性培養和鍛煉的大課堂」,在新的歷史時期為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發揮出更為重要的作用。
充分發揮紅色旅遊活動的「寓教於游」功能,是新形勢下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弘揚優秀民族精神的鮮活形式
紅色旅遊既是革命精神教育活動,又是旅遊觀光活動,為開展有聲有色的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廣闊天地。紅色旅遊實現了傳統教育與現代休閑方式的有機結合,寓教於游,寓教於樂。通過紅色旅遊活動,傳輸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給人們以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江西省在組織紅色旅遊活動中廣泛開展的上一堂革命傳統教育課、唱一首紅軍歌、吃一頓紅軍飯、看一場紅色歌舞、走一段紅軍挑糧路、寫一篇參觀學習心得體會等「六個一」活動,受到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的歡迎。
充分發揮紅色旅遊產業的「關聯帶動」作用,是以紅色旅遊為龍頭,整合、優化、提升當地經濟社會資源,促進包括旅遊業在內的第三產業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有效途徑
發展紅色旅遊能激活當地經濟,有效地整合、優化經濟社會資源,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激活當地群眾的市場經濟意識、對外開放意識、勤勞致富意識、自主發展意識。為適應廣大群眾的需求,江西省圍繞打造紅色旅遊精品區和完善旅遊六大要素,加強革命舊址、遺跡的修繕,加快景區道路、供電、消防、環衛、給排水等設施建設,積極開發紅色旅遊商品、紀念品,建設旅遊商品銷售網點,建設紅色旅遊景區農副產品供應基地,使紅色旅遊景區成為交通便捷、環境優美、市場繁榮,人民富裕,經濟快速發展的紅色旅遊城市。一業興、眾業旺。紅色旅遊的發展帶來了整個旅遊業的繁榮,帶動了建築、商貿、交通、電信、加工業和農業等多項關聯產業的發展。
充分發揮「紅色搖籃,綠色家園」品牌作用,是實現江西在中部崛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強勁動力江西省委明確提出,把江西建設成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基地、優質農副產品供應的基地、勞動力輸出的基地和旅遊休閑的「後花園」,實現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的奮斗目標。做強、做大江西紅色旅遊產業,成為實現這一奮斗目標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長點。幾年來,江西省緊緊圍繞江西發展戰略,打造「紅色搖籃,綠色家園」品牌,加大紅色旅遊景區建設,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產業,先後建成了井岡山、瑞金、南昌、安源等一批紅色旅遊景區,紅色旅遊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2004年,全省紅色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1350餘萬人次,紅色旅遊總收入77億元,佔全省接待國內遊客總量、旅遊總收入的30%,紅色旅遊總收入相當於全省GDP的2.2%。「紅色搖籃,綠色家園」的品牌效應,使江西成為海內外關注的紅色旅遊熱點,擴大了對外影響,有力地促進了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為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
7. 吉林省的旅遊業發展好還是江西省旅遊業發展好啊
我感覺江西的好一點。江西旅遊資源更加豐富一些,而且連帶的周邊幾個省資源也不錯,季節差別不大。吉林省主要靠冬夏兩個季節,冬天的滑雪,夏天的長白山。但是配套設施不是很好。知名的景點並不多,做地接也很苦。
8. 長江中游經濟圈給江西省帶來什麼發展優勢
長江經濟新格局中江西的機遇與挑戰
江西區位條件優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形成良好的產業基礎,具有承接全球和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空間。相對沿江其他省市來說,江西在區域范圍的拓展上受到一定限制。
彭春蘭:我們知道,江西水域發達,贛江和鄱陽湖流域在歷史上對發展經濟都曾發揮過重要作用。贛江經鄱陽湖匯入長江,有著天然的關聯。在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的新格局中,江西的機遇與挑戰表現在哪些方面?
陳斐:江西區位條件優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形成良好的產業基礎,具有承接全球和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空間。
相對沿江其他省市來說,江西只有九江沿長江,且僅有152公里岸線,在區域范圍的拓展上受到一定限制。而且,江西的產業發展基礎、承接平台建設的能力等都不佔優勢。
當然,優勢也有不少,主要體現在:有發展沿江經濟的基礎,特別是九江,正在全力加快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城西港區建設開發;江西整體生態環境比較好,醫葯、高新技術產業、食品加工業對生態環境要求較高,江西已確立這些產業作為未來產業承接的重要方面;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相對低,人力資源豐富;工業園區建設快速推進,搭建了發展平台。
可以說,發展沿江經濟,尤其是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戰略構想,對江西來說,充滿了機遇和挑戰。機遇在於: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長江中游其他省份合作共贏,提高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影響力;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與完善,進一步建設溝通沿江區域的交通網路,使得區域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和緊密;沿江經濟帶的建設能進一步促進環鄱陽湖城市群的建設,完善江西城市體系與空間布局,發揮城市群對經濟腹地的經濟拉動作用;建立區域合作的生態環境保護機制。
挑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長江經濟帶建設要求加強沿江區域的合作分工,消除行政壁壘和地方保護主義,可能會對江西本地產業產生一定的沖擊;要求進一步加強各省級政府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在與沿江經濟區域的建設中,一方面要維持溝通與協作,另一方面要維護江西的利益。
江西如何融入長江經濟帶?
江西要在充分發揮本省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的基礎上,推動長江城市群的產業分工與合作。盡快組織編制長江中游城市群規劃,積極尋求與其他省份的合作溝通,倡導建立高效的合作共贏機制。
彭春蘭:現在國家正在制定《推動長江經濟帶轉型升級指導意見》,沿江的湖北、江蘇等省已經迅速行動,加快融入。江西省委提出的「十六字方針」首先就是「發展升級」,我想積極融入國家建設長江經濟帶的戰略,也是「發展升級」題中應有之義。您認為江西應該如何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
陳斐:江西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建設,我認為應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
盡快組織編制長江中游城市群規劃,積極尋求與其他省份的合作溝通,協調各方面的利益,倡導建立高效的合作共贏機制。
在充分發揮本省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的基礎之上,推動長江城市群的產業分工與合作。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消除行政壁壘和地方保護主義,推動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引導人口和產業合理集聚轉移。
以大城市為中心,主要是以南昌為中心拉動環鄱陽湖城市群的建設。具體來說,無論是在城市建設、產業招商、區域空間等領域,均須在省級層面做好頂層設計,改變僅靠南昌一己之力打造南昌的舊思維,應站在全省的高度上和需求上,大膽先行先試,加快推進昌九一體化,使周邊城市資源向南昌聚集,迅速使南昌佔全省經濟比重增至三分之一以上。從而發揮城市群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加強城市群內城市的合作機制,整合資源和人力。
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的一體化。以生態建設和江河湖泊治理為重點,建立完善的聯動機制,與其他省份要聯合行動,以長江、洞庭湖、鄱陽湖為重點,共同加強防洪大堤加固、水資源綜合利用和水污染綜合治理等合作建設。
構建互聯互通的區域基礎設施網路,讓江西的交通網路和信息網路融入長江經濟帶。當前,要著力推進交通、信息、水利和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解決好沿江經濟區基礎設施的對接和融合,合力構建長江中游城市群互聯互通的區域基礎設施網路,尤其是一體化的區域綜合交通網路。
培育和發展優勢產業,發揮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江西省的旅遊產業、紡織服裝、電子信息、汽車製造與零配件、醫葯等產業、農產品深加工業。
《中共江西省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提出,要著力推進昌九一體化和贛東北擴大開放合作、贛西經濟轉型等省級戰略,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這幾個省級區域戰略如果實施得好,會讓江西面貌一新。尤其是昌九一體化,南昌市還需要盡快地把增長極做大做強,如果在省直管縣試點中能助力增長極,那麼南昌市就會有發展的縱深腹地。
在區域發展潛力方面,我認為江西要進一步拓寬視野,下定決心,積極推進「昌九一體雙核發展」戰略,倡導打造「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昌九一體雙核發展」戰略是省內不同增長極的分工,「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的構建,則需要萍鄉市主動先行探索與長株潭城市群的合作機制,找準定位,藉助長株潭城市群融入長江經濟支撐帶,努力把試驗區打造成省際合作的示範區、贛湘經濟一體化的先行區,突破省際壁壘,拓展發展空間,以「一軸」為紐帶,以邊界產業園區為平台,創新開放合作模式,實現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合作。
9. 怎樣促進旅遊業深度發展
首先是觀復念上的創新。
按照城市制即旅遊,旅遊即城市的理念把秦皇島真正建設成為一個精品大景區。把旅遊六要素同整個城市的方方面面結合起來,充分重視和利用好城市形象、社會風貌等社會資源。其次是管理上的創新。
從對旅遊業的管理上升為對旅遊活動的管理,變條帶式的管理為板塊式的旅遊目的地管理,實現旅遊管理從行業管理向目的地管理的跨越。緊緊圍繞來秦旅遊者需求設計和創新管理服務體系,努力提高服務質量。
第三是產品上的創新。設計培育新的主打旅遊產品,探索大型參與式的四季皆宜的旅遊項目開發思路。加強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整合,打造特色節目。加快旅遊產品的更新換代,組合新的旅遊線路,創建「宜游」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