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菏澤旅遊文化局

菏澤旅遊文化局

發布時間: 2021-01-07 08:13:03

⑴ 菏澤的旅遊觀光

曹州牡丹園:位於菏澤市區內,是目前世界上品種最多,面積最大的牡丹主題公園。曹州牡丹園是在明清以來風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幾處牡丹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清道光年間的趙氏園、桑籬園,創於明代的毛花園,以及當時的鐵藜寨花園、大春家花園、軍門花園等。
孫臏旅遊城:坐落在菏澤市鄄城縣東北20公里處的吉山鎮境內,佔地999畝。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已被納入國家首批十二條精品旅遊線路之一,並且被評為山東省最具特色影視拍攝基地。是在中國古「億城寺」遺址的基礎上興建的。整個景區劃分為三大區域,即:孫臏紀念區、佛教文化區、園林游覽區。原有景點為億城寺、孫臏墓、羊左合葬墓、荊軻墓等。
水滸好漢城:位於菏澤市鄆城縣城西門街,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包括水滸文化博物館、宋江武館、九天玄女廟、鄆城酒樓、及時雨茶樓、孫二娘客棧、古箏坊、大刀館、忠義廟、烏龍院、寅賓館、明倫堂、明清戲樓等十幾個景點。
浮龍湖旅遊度假區:位於菏澤單縣西南部,距縣城18公里,總規劃面積5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1平方公里。主要影湖西水上會務中心、浮龍廣場、棧橋、生態島、漢賢茶樓、老子文化園、南岸環堤生態景觀長廊、百年基督教堂、釣魚島、生態水鄉、生態濕地、四君子洞藏酒基地等景觀。 金山旅遊區:國家AAA級旅遊區,因「鑿石得金而名」,位於巨野縣城東南23公里處,素有「天下之中第一山」的美譽,是一座頗富盛名的歷史文化名山,屬泰山余脈,相傳與泰山、嶧山並稱為姊妹三山,景區整體規劃10平方公里,在齊魯「山水聖人」黃金旅遊線上。
仿山旅遊區:位於定陶縣城北6公里處,是以曹文化和陶朱儒商文化為主題,以儒商文化為靈魂,以田園水景為特徵,以范蠡文化園、五湖樂園、世外陶村、陶朱公商貿區、陶都神苑五大板塊為支撐,融農業觀光、城郊遊憩、商務旅遊、宗教攬勝等旅遊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生態旅遊區。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佔地198畝,建築面積11700餘平方米,集展廳、畫館、廣場建設於一體。主體建築由展廳和全景畫館組成。展廳分為序廳和星星之火、浴血抗日、逐鹿中原、革命兒女四個大廳,全面而又系統地反映了三、四十年代冀魯豫邊區黨政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怕犧牲、前赴後繼、不屈不撓、英勇奮進的革命精神。
曹州書畫院:創建於1985年10月,佔地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00多平方米,是集書畫研究、創作、展覽、交流、收藏於一體的文化事業單位。為全國地市級規模最大的書畫院。 曹州百花園:位於牡丹區的洪廟村北部,原名「萬花村」,有「精品牡丹園」之稱,有珍貴百年以上高齡牡丹百餘株,始建於明朝嘉靖年,歷經滄桑,傳奇頗多。1958年正式建園,定名「洪廟花園」。1982年政府撥款重建,命名「百花園」。
古今園:位於牡丹辦事處王梨庄,是在明代萬花村花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8年建園,1982年政府撥款重建,故名「古今園」。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園中主要種植牡丹、芍葯,令有奇花異卉如芍葯、臘梅、黃刺梅等百種花灌木,該園尤以松柏編製造型(習稱松編)為其特色。
中國牡丹園:位於牡丹辦事處大郭集村,佔地1200畝,投資6.2億元,北靠220國道,東臨京九鐵路。主要建設牡丹芍葯種植園、鬱金香種植園。 盛華牡丹產業園:位於菏澤市牡丹區黃堽鎮宋樓村南,投資5.6億元,項目佔地面積2066.48畝,主要包括牡丹觀賞園900畝、文化園120畝、採摘園1000畝、牡丹展覽館6000平方米等。
凝香園:位於岳程辦事處岳樓村,也稱「正春園」。始建於元末明初,原為袁姓所有,稱「袁家堂」花園。凝香園是我國古代北方八大名園之一,俗稱「何家花園」,距今有近1000餘年的歷史。園中有百多年的刺柏、幾百年的臘梅、紫丁香,千年翠蘭松和一塊假山石。
天香公園:位於市區中華東路,一所集休閑、娛樂、游覽、健身於一體的綜合性、開放型公園。面積150畝,其中山38畝,島4畝,湖36畝,其他72畝。公園繼承了我國自然山水園林的造園手法,結合牡丹生物學特性,因地制宜,造就了一個有民族文化特色,集牡丹觀賞、品種保護、學術研究為一休的綜合性園林。
黃泥崗:黃泥崗在鄆城縣東南16公里的黃堆集鄉。
安陵堌堆:安陵堌堆遺址位於曹縣韓集鎮孫庄村北,1977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南北長225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33750平方米,呈南北長於東西的橢圓形,上部為漢代文化層,中部為戰國時期文化層,下部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
故道余輝:是魯西南最大的原生態旅遊勝地。
南湖公園:南湖公園位於曹縣城區的東南部,水面面積10萬平方米。
佀鍾祠:佀樓村中有佀公祠堂,建於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系四合院雕梁畫柱,紋獸齊全,屬於典型的明代古建築群。院內擺設御贈石供桌,4個龍虎墩,石馬、石羊、石豬、石丞相,華表各1對,御碑4座。全為漢白玉石料。1986年和1990年省文物局先後兩次撥專款6萬元,由曲阜建築隊對大殿及前門進行維修。2001年,將佀公祠堂改建為佀鍾紀念館。

⑵ 菏澤最好的景點是哪裡

牡丹區
曹州牡丹園:
位於菏澤市區內,是菏澤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牡丹園,國家級旅遊景區(2012年8月)。曹州牡丹園是在明清以來風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幾處牡丹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清道光年間的趙氏園、桑籬園,創於明代的毛花園,以及當時的鐵藜寨花園、大春家花園、軍門花園等。菏澤有中國牡丹之都的美稱,每年4月中旬牡丹盛開的季節,菏澤各牡丹園便會涌來大批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欣賞牡丹。
曹州百花園:位於牡丹區的洪廟村北部,原名「萬花村」,有「精品牡丹園」之稱,有珍貴百年以上高齡牡丹百餘株,始建於明朝嘉靖年,歷經滄桑,傳奇頗多。1958年正式建園,定名「洪廟花園」。1982年政府撥款重建,命名「百花園」。
古今園:位於牡丹辦事處王梨庄,是在明代萬花村花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8年建園,1982年政府撥款重建,故名「古今園」。園中主要種植牡丹、芍葯,令有奇花異卉如芍葯、臘梅、黃刺梅等百種花灌木,該園尤以松柏編製造型(習稱松編)為其特色。
凝香園:位於岳程辦事處岳樓村,也稱「正春園」。始建於元末明初,原為袁姓所有,稱「袁家堂」花園。凝香園是我國古代北方八大名園之一,俗稱「何家花園」,距今有近1000餘年的歷史。園中有百多年的刺柏、幾百年的臘梅、紫丁香,千年翠蘭松和一塊假山石。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於1998年4月奠基,2000年5月建成開館。佔地198畝,建築面積11700餘平方米,是集展廳、畫館、廣場建設於一體。主體建築由展廳和全景畫館組成。展廳分為序廳和星星之火、浴血抗日、逐鹿中原、革命兒女四個大廳,全面而又系統地反映了三、四十年代冀魯豫邊區黨政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怕犧牲、前赴後繼、不屈不撓、英勇奮進的革命精神。畫館內全景畫面高17米,周長123米,繪畫、地麵塑形和燈光音響相互交融,堪稱國內一流。

曹州書畫院:建於1985年10月,總佔地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建展廳、創作樓、趙登禹紀念館、曹州書畫作品陳列館以及全國著名的曹州碑廊。院內藤廊、亭台、假山、噴泉、松竹斗奇,百花爭艷,景觀幽雅,宜書宜畫。此該院為全國地市級最大的書畫院,碑廊為全國最長的碑廊。
炫樂城游樂園:位於菏澤市北外環路中段,是全國首家以薰衣草為主題、以高科技為先導、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參與性、融異國風格建築、郊野園林藝術和各類游藝設施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休閑娛樂場所、為家庭旅遊首選,佔地面積達14萬平方米。引進高科技發射式過山車,高達88米的幸福摩天輪,激流勇進,搖頭飛椅,及驚險刺激的大擺錘,趣聞性兒童游樂區等等。是周邊500公里內最大的游樂觀光場所。

炫樂城游樂園
中華祖源景區:位於胡集鎮政府駐地胡集行政村和堯王寺行政村,上古時期的成陽古城、堯帝陵遺址、雷澤寺都位於胡集鎮境內,景區分為雷澤文化園和中華祖源帝堯陵孝文化園兩個部分。恢復重建後的雷澤寺,與相距不到1公里的中華祖源帝堯陵孝文化園打通水系,可行船來往兩個景點,使之互為依託,更好地展現佛教文化的魅力。
千佛湖文化旅遊景區:位於高庄鎮白虎集,依託千佛寺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積淀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在千佛寺原址上建成的集生態農業採摘園、垂釣園、商貿街、溫泉養生度假、游樂園、廟宇觀光和功德林等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景區。
穆李村文化風情園:位於穆李村,包括採摘園、垂釣園、麵塑陳列館、仿古一條街等,已成為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旅遊區域,成為該區鄉村文化旅遊的一個新亮點。
天香公園:位於市區中華東路,一所集休閑、娛樂、游覽、健身於一體的綜合性、開放型公園。面積150畝,其中山38畝,島4畝,湖36畝,其他72畝。公園繼承了我國自然山水園林的造園手法,結合牡丹生物學特性,因地制宜,造就了一個有民族文化特色,集牡丹觀賞、品種保護、學術研究為一休的綜合性園林。
環城公園:位於老城區中心部位,以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老城牆和護城河為基礎,全長6公里,面積約130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45.5萬平方米,綠地面積54.1萬平方米,各類仿古建築佔地3.6萬平方米。整個環城公園工程分為水系工程、園區綠化、道路橋梁三大塊。
趙王河公園:南起萬福河,北至北外環路,全長8公里,總面積203公頃,其中水面面積97公頃,是菏澤最具現代氣息、地方特色和生態價值,集文化、娛樂、休閑、旅遊為一體的一條重要景觀帶。沿岸從南向北分別為菏澤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金融商業中心。
青年湖公園:青年湖公園似一顆明珠,鑲嵌在菏澤城的西南端。現存的150餘畝水面,為歷史上築城取土所形成。 這里遠離鬧市,環境清幽,西南兩面城堤環護,綠樹掩映,風景宜人。
巨野
金山旅遊區:
位於巨野縣城東南23公里處,國家AAA級旅遊區,因「鑿石得金而名」,素有「天下之中第一山」的美譽,是一座頗富盛名的歷史文化名山,屬泰山余脈,相傳與泰山、嶧山並稱為姊妹三山,在齊魯「山水聖人」旅遊線上。春賞百花怒放,夏聞松濤泉鳴,秋覽牡丹紅遍,冬觀雪滿枝頭。
永豐塔:位於巨野縣城東南角,始建於五代後周,至北宋年間才建成。塔為磚石結構,高30米,為七級八角四門樓閣式,上層周長36米,下層周長44米,塔尖為圓型亭式磚木結構,高1.85米,青瓦覆蓋。 地面上現存5層,底部2層已淤於地下。
秦王避暑洞:是一處歷史罕見的人工開鑿工程,因洞內冬暖夏涼,又名清涼洞。傳為秦始皇東巡泰山時建造的駐蹕行宮,故稱之為秦王避暑洞。有詩贊曰:「六月入得避暑洞,清涼如水世間無」。
齊魯會盟台:位於巨野鎮西南大李庄以北半華里處,亦稱西王台,相傳為康王趙構閱兵處,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定陶
仿山旅遊區:
位於定陶縣城北6公里處,仿山是西周曹國國君墓群地,屬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商,分封天下,封其弟振鐸於曹,建曹國,都陶丘。公元前487年,曹亡後,曹民懷念故國,便在仿山建造曹伯祠,供奉祭祀。曹伯祠屢圮屢建,延續不絕。唐宋以後,仿山陸續建造寺廟道觀,至明清時達到鼎盛,廟宇達40餘座,形成規模宏大的風景寺廟園林。
官堌堆:位於仿山鄉姜樓村南,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6米,長60米,寬48米,總面積近2900平方米。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此登基稱帝,故曰官堌堆 ,亦名受命壇、即位壇。
項梁墓:位於定陶鎮堌堆劉村南100米處,南北長130米,東西寬52米,高2米,佔地10餘畝,1979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208年9月,項梁與秦軍大戰於定陶,兵敗身死,就地埋葬。
梁王台:位於定陶鎮賈樓村西北。秦末,彭越曾在定陶一帶招兵買馬,聚眾納士,修築土台於此。後伐楚扶漢,受封梁王,故曰梁王點將台,簡稱梁王台。今台高五米,長五十米,寬三十五米,面積為一千七百五十平方米。
戚姬寺:位於縣城東北十二華里。戚姬為漢劉邦之愛妃,劉邦死後,被呂後所害。文帝即位後, 於公元前179年建此寺院,紀念戚夫人,故稱戚姬寺。
左山寺:位於馬集鎮郭庄村南300米處,魯西南著名古寺院,原名興華禪院,又名左山禪寺,建於東漢年間,隋、唐、宋時最為興盛,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范蠡湖:位於縣城內,今南關北首,據說這里是范蠡當年養魚的地方。
范蠡墓:位於定陶鎮崔庄北200米處。墓地及其周圍有大量春秋戰國時期的陶器殘片。據《史記》載,范蠡輔越滅吳後,棄官經商,先到齊國,後定居於陶,自稱陶朱公,曾三致千金。死後葬於此地。
鄄城
孫臏旅遊城:位於鄄城縣東北20公里,佔地999畝。孫臏旅遊城原有景點為億城寺、孫臏墓、羊左合葬墓、荊軻墓等。該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已被納入國家首批十二條精品旅遊線路之一,並且被評為山東省最具特色影視拍攝基地。孫臏旅遊城是在中國古「億城寺」遺址的基礎上興建的。整個景區劃分為三大區域,即:孫臏紀念區、佛教文化區、園林游覽區。
谷林堯陵:又稱堯王墓,乃帝堯所葬之處,《呂氏春秋》雲:「堯葬谷林」,其址在距鄄城縣城7公里的富春鄉谷林,故名「谷林堯陵」。
歷山舜王廟:位於閻什鎮歷山廟村西,舜20歲登帝位,它是一位仁愛、誠信、謙恭、勤政、愛民的帝王,後人思其功德,嚮往其遺風,在所耕之歷山建廟以祀之,故名「歷山舜王廟」。
陳台:位於舊城鎮杏花崗村西南,乃曹植為鄄城王時所築之台,植在此台上讀書、吟詩作賦,故名「讀書台」。植後徙為陳王,死後謚號「思」,故此台又名「陳思王讀書台」,簡稱「陳台」。
莊子釣魚台:位於臨濮鄉莊子廟村北五百米左右。該台為著名釣魚台之一。戰國時期,道家學派創始人莊周曾垂釣於此,故稱「莊子釣魚台」。
鄆城
水滸文化城:是山東省旅遊局重點扶持的旅遊項目,也是菏澤市旅遊業發展的重點項目,由宋江武校投資建設的集武術交流、水滸文化街的風情展示和狗娃藝術團精彩表演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景觀,是水滸旅遊線的門戶景區。
唐塔公園:坐落於風景秀美的東門街北段,西臨鄆州賓館,北臨我鄆城最大,最繁華的購物商城——唐塔商城。是鄆城的魂魄,該塔建於五代唐時期,又稱觀音塔。圍繞該塔為背景而建立的公園美不勝收,既陶冶情操,又讓更多人了解鄆城的文化。
黃泥崗:位於黃堆集鎮,碑文記載,此處即當年晁蓋、吳用智取生辰綱之地。
單縣
浮龍湖旅遊度假區:面積50平方公里,核心區25平方公里。度假區以回歸自然、保護生態、休閑度假為主要風格,集中體現了浮龍湖的自然生態景觀和旅遊資源的精華。浮龍湖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黃河故道濕地景觀區、水上休閑娛樂區、森林公園生態體驗區。主要包括人造沙灘游泳區、垂釣區、水上樂園、遊艇俱樂部、康樂養生園、生態觀鳥區、森林野營體驗區、歷史文化展示區等景點,是很能展現魯西南地方特色、現代元素和歷史古跡特點的旅遊景區。
湖西革命烈士陵園:
建於單父名勝「一里三台」遺址之上。東有淶河環繞,西與棲霞山相望,北枕護城堤,古淶水穿園而過,山水陵園融為一體,環境優美。風光宜人,是人們瞻仰、游覽的勝地。
仟山公園:位於開發區內,公園以東溝河為依託,南臨舜師路,北靠向陽路,東接園藝路,佔地面積470畝。園內分開山湖、青少年樂園、開山古韻、春華秋實園、景觀跌水、花壇、廊架、單縣展覽館主體、捉妖洞、人物雕塑、四君子文化園和廣場道路等多個景區。。
百獅坊:俗稱張家牌坊,坐落在單縣城內張牌坊街東端。牌坊高14米,寬9米,4柱3間
5樓,歇山頂,正中車馬道,兩側分設人行道。此坊刻有100隻形態各異的獅子,故名百獅坊。
百壽坊: 俗稱朱家牌坊。位於百獅坊西南約百米處。1765年為翰林院孔目贈儒林郎朱叔琪妾孔氏建。因前後枋心邊沿浮雕百個不同篆體的「壽」字得名。雕刻內容除獅、龍、牡丹外,還有鶴、鳳、梅花等奇花異卉。其構築精巧宏偉,雕刻精緻生動,可與百獅坊媲美。
曹縣
萬畝荷塘風景區:位於魏灣鎮,景區依託黃河故道現有的5.4萬畝水面,1萬畝荷塘,面積廣大的稻田、濕地蘆葦,太行大堤等,以大堤、森林、水面、濕地、蘆葦、稻田、荷塘、村社農家為特色,進行水體綜合景觀的設計,開展賞荷、劃船、釣魚等水上休閑活動,打造「魯西水鄉」旅遊品牌。
南湖公園:位於城區的東南部,水面面積10萬平方米。九曲橋蜿蜒伸向湖心亭,亭上雕龍畫鳳、古色古香。岸邊垂柳依依,彩磚鋪地,草坪青青,健身器材點綴其中。西為人民廣場,三架虹橋凌空飛架於玉帶河上。綠地、華燈、噴泉相映成趣,是人們游樂、休閑、健身的絕好去處。
安陵堌堆:位於韓集鎮孫庄村北,1977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南北長225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33750平方米,呈南北長於東西的橢圓形,上部為漢代文化層,中部為戰國時期文化層,下部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
伊尹墓:位於大集鄉殷廟村西100米處,封土直徑6米,高4米,墓前有伊尹祠。
成武
文亭湖旅遊區:項目總投資13.2億元。開發面積2800畝,集休閑、旅遊、商住於一體。其中文亭湖公園是文亭湖旅遊區開發的重中之重。規劃建設了1500畝湖面,設有湖心島、環湖步行道、湖畔景觀、休閑碼頭、觀賞漁業等景點。湖心島內設先賢祠、觀景台、沙灘浴場、垂釣走廊、親子樂園等,環湖帶入口處建伯樂園。湖畔景觀有映湖晨煙、西浦荷花、蘆盪聽禽、漢泉古韻等九大歷史自然景觀。
吉祥寺:座落在縣城東20公里白浮圖鎮政府駐地,該寺院佔地面積60畝。寺院始建於南北朝時期,院中石佛為釋迦牟尼石佛,屬珍貴歷史文物。該佛青石質,圓雕,高7尺2寸,肩寬三尺,重約5噸,造型古掘,衣朴無華,現存完好。
田塔:位於大田集鎮東四公里,始建於唐朝初期。塔呈樓閣式,平面呈方形,由塔剎、塔身、基座三部分組成,全石結構,造型古樸端莊。
東明
萬福公園:
位於縣城南,園內現建有大型音樂噴泉、2.3萬平方米湖面和曦照亭、園林橋、觀賞魚池、紅花蓮池及莊子書畫院、南華故事畫廊、老幹部活動中心等設施。分為荷香桂馥、松風聽濤、柳浪聞鶯、淺草飛紅、杏簾在望、瑤台秋色等六大景區。整個園區環境優雅,碧水亭台、綠樹藍天交相輝映,成為人們節日休閑的好去處。
黃河森林公園:位於縣城西南30公里處,瀕臨黃河,總面積775.3公頃,東西長5.09公里,南北寬4.65公里。形成以弘揚黃河文化,開展森林遊憩娛樂、水上游樂、植物觀賞、野生鳥類觀賞、休閑度假、果品採摘等項目為主要特色的自然生態旅遊區。
長東黃河大橋:有「亞洲第一長鐵路大橋」的美譽,連接中原地區重鎮河南新鄉和山東菏澤。
莊子廟:位於東明縣北菜園集鎮庄寨村黃河堤下,佔地200多畝,由古代莊子傳人遷移於此並建立莊子廟。

⑶ 菏澤地區有什麼知名的大型企業

我來回答,《論山東民俗文化資源的旅遊開發》

李東成

(山東師范大學 齊魯文化研究中心,山東 濟南,250014)

摘要:山東民俗文化因其傳承性強、地域特點鮮明、影響廣泛而成為山東民俗旅遊的重要資源。憑藉此資源優勢,山東的民俗旅遊享譽國內外,成為山東旅遊業一個富有潛力的增長點。但在當前的民俗旅遊開發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在分析山東民俗旅遊的特點、類型和山東民俗旅遊開發現狀的基礎上,就目前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開發原則和解決對策。

關鍵詞:民俗;民俗文化;民俗旅遊;山東

一、民俗文化、民俗旅遊的界定

(一)民俗文化的定義

民俗文化,是世間廣泛流傳的各種風俗習尚的總稱,包括存在於民間的物質文化、社會組織、意識形態和口頭語言等各種社會習慣、風尚事物。[1] 它是民俗旅遊最重要的資源。民俗文化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文化,因此,也有些學者提出用「生活文化」指代民俗文化。

與精英文化或宮廷文化相比,民俗文化更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獨特性、生動性和大眾性等特點,這些特點與當代大眾旅遊的諸多特點相吻合,使得民俗文化成為民俗旅遊的主體資源,這也是推動民俗旅遊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

(二)民俗旅遊的界定

(三)民俗旅遊的分類

對應民俗的分類,陶思炎依據民俗范疇,表現空間、產品性質、服務功能等為標准對民俗旅遊的類型作了細致的劃分。他以民俗旅遊涉及的民俗旅遊范疇為標准,將民俗旅遊產品劃分為物態、動態、心態、語態等民俗旅遊類型;以民俗生活空間角度為標准,將民俗旅遊劃分為市井民俗游、水鄉民俗游、山村民俗游、漁村民俗游等環境類型;以產品性質角度為標准,將民俗旅遊劃分為觀覽型、參與型、休閑型、運動型等類型。[5]但現實中的民俗旅遊活動與理論上的探討稍有差異,比如心態、語態等民俗很難成為一個獨立的民俗旅遊類型。王德剛把民俗旅遊的開發模式分為品牌經營模式、社區-歷史(傳統)街區模式、鄉村模式、「生態博物館」模式、主題公園模式和節慶活動模式。[6]這6種模式在山東均有分布,且比較切合中國民俗旅遊的實踐。筆者依據山東民俗旅遊開發的歷史及其現狀,把山東的民俗旅遊產品主要分為以下6種:民俗博物館旅遊、節慶民俗旅遊、婚俗旅遊、漁家樂、農家樂、民俗村(民俗主題園)旅遊,下文將結合山東民俗旅遊開發現狀對此分別詳述。

二、山東民俗旅遊的特徵

山東民俗旅遊的特徵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傳承性強

2、地域特點鮮明

3、影響廣泛

4、開發較早

三、山東民俗旅遊開發現狀

山東的民俗文化資源豐富,以此為基礎的民俗旅遊活動也類型多樣,豐富多彩,而且各地的民俗旅遊內容、形式不一,因此,很難全面、確切地描述山東民俗旅遊開發現狀。參照山東民俗旅遊產品的分類,筆者只是粗線條地勾勒出山東民俗旅遊的概貌。

(一)民俗博物館旅遊

(二)節慶民俗旅遊

這是山東民俗旅遊的主體,數量最多,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效益最好。其下又可分為傳統節慶旅遊,現代節慶旅遊、新興節慶旅遊、假日旅遊(如雙休日、黃金周等)。山東主要的旅遊節慶有濰坊國際風箏節、濟南千佛山廟會、趵突泉燈會、大明湖荷花節、青島國際啤酒節、泰山國際登山節、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淄博陶瓷琉璃藝術節、煙台國際葡萄酒節、菏澤國際牡丹花會、青島海雲庵糖球會、天後宮民俗文化廟會、榮成國際漁民節等。

(三)婚俗旅遊

(四)漁家樂

(五)農家樂

(六)民俗村、民俗主題園旅遊

四、山東民俗旅遊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山東民俗旅遊發展到今天,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不僅類型豐富多樣,在開發內容上也逐步深入,形成了一批知名度和美譽度都比較高的民俗旅遊品牌,成為山東旅遊又一個較有活力和發展前景的專項旅遊產品,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山東建立了許多民俗旅遊村、數條民俗旅遊線及民俗旅遊區,但目前山東民俗旅遊業也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節就當前山東民俗旅遊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和下一步的開發思路。

有些問題在整個旅遊業中是普遍性的,如對民俗旅遊資源重開發不重保護,重經濟效益輕文化效益和社會效益,有些景點(景區)的管理體制還沒有完全理順等;也有一些具體問題,如景點(景區)各自為政,重個體得失輕共同發展等。就目前山東民俗旅遊實踐來講,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管理體制的分割所帶來的矛盾

(1)「三孔」管理體制變更所帶來的旅遊開發與文物保護問題。

(2)蒲松齡故居與聊齋園的管理體制分割

2、企業化運作帶來的弊端

3、「內訌」式的不規范競爭

(1)膠南、龍口的徐福節

(2)中國民俗旅遊第一村之爭

4、開發滯後,對外競爭不力

(1)運河民俗旅遊必須迎頭趕上

(2)梁祝婚俗旅遊有待大力開發

(3)水滸旅遊:牆內開花牆外香

(4)菏澤牡丹要做大做強

5、民俗旅遊節慶的相似性和庸俗化

五、山東民俗旅遊開發原則和對策

(一)、山東民俗旅遊開發原則

1、文化原則

「文化是明天的經濟」,民俗旅遊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旅遊,它的魅力在於民俗旅遊景觀所承載和體現的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隨著山東旅遊業的深度發展,以文化為內涵的旅遊將會超越以觀光為內涵的旅遊,對山東民俗旅遊而言,齊魯文化和山東民俗文化是其開發的靈魂,因此,開發山東民俗旅遊必須遵循文化原則。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開發和經營者應具有較強的文化意識,對民俗文化有較全面的理解,對民俗文化在民俗旅遊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能從多學科的角度研究各類民俗事象,發掘民俗旅遊資源。其次,民俗旅遊項目應創造和實現民俗文化氛圍,以便讓旅遊者得到深刻的文化體驗和感受。最後,民俗旅遊項目開發不僅要具有民俗的「神」,還要具有民俗的「形」,做到「神」、「形」合一,把民俗文化的精華完整地表現出來。[9]

2、本土化原則

民俗旅遊利用民俗文化吸引游者,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因此,在開發過程中必須以民俗文化為根基,避免過於商業化的運作和不切實際的模仿與開發。本土化原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因地制宜,挖掘當地的民俗文化資源,突出「原汁原味」,不要輕易仿製。當然,這並不排除以此為目的的適當提煉和加工,在實際的開發和經營中,這樣做往往是必要的;二是對於移植的外來民俗文化,則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某些與當地民俗文化背景有沖突的民俗文化資源,在強調新奇性的同時,必須經過本土化的改造,否則不宜移植。

3、特色性原則

特色性是旅遊資源的基本屬性,民俗旅遊資源尤其如此。失去特色,民俗旅遊資源也就不復存在。在民俗旅遊開發實踐中應以特色為依據,突出各地區的民俗旅遊特點,設計和推出與眾不同的旅遊產品、旅遊線路和旅遊購物品。突出特色性原則也是提升旅遊區的品位,提高競爭能力的有效手段。

4、遊客中心原則

遊客是民俗旅遊的主體,因此,民俗旅遊應以遊客為中心,按照遊客的需求開發適銷對路的民俗旅遊產品。遊客的旅遊心理復雜多樣,但最基本的還是求新、求異、愉悅身心,針對遊客的這些基本旅遊心理,我們要開發新奇、參與性和體驗性強的民俗旅遊產品。

5、多樣性與專題性結合原則

多樣性與專題性既對立又統一,二者充分結合會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多樣性不僅不會沖淡專題性,而且還能襯托、突出專題性;多種專題也能豐富多樣性,使多樣性既有深度又有廣度。

6、可進入原則

各地區民俗文化不同,表現為各個旅遊景區(點)是一種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且民俗活動多在農村開展。因此開發時要考慮距離遠近、可進入程度、交通狀況等問題,以便作到各旅遊片、區內各景區(點)相對集中、聯系較緊密,各片、區間交通順暢,可進入性好。這樣有利於設計旅遊線路,方便遊客進行各種民俗旅遊活動。

7、可持續發展原則

在民俗旅遊規劃和開發中,更要注重對民俗旅遊資源的挖掘、搶救和保護,不要殺雞取卵、竭澤而漁,要有長遠眼光,保持民俗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因為隨著中國經濟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城市化進程呈加速度增長的勢頭,民俗文化賴以存在的風俗習慣和古民居、古建築遭到建設性破壞,因此,對民間文化遺產的搶救迫在眉睫,旅遊開發是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但要注意避免重蹈城市化的覆轍。

8、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統一原則

旅遊規劃與開發要充分考慮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有機結合,充分協調經濟發展、資源保護和社會進步的關系,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統一,促進山東省民俗旅遊健康、高效持續的發展。

(二)、山東民俗旅遊開發對策

1、挖掘、突出山東民俗旅遊的齊魯文化內涵

旅遊具有文化性和經濟性雙重屬性,而齊魯文化自其產生之日起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幹和核心,它也是山東民俗旅遊的立身之本。在目前大多數民俗旅遊景點日益走向庸俗化、企業化的時候,挖掘、突出文化內涵是提升民俗旅遊景點品味的良好手段。山東的民俗文化包羅萬象,除了其以民間建築、民間技藝、民間游戲為代表的物質層面和以婚喪嫁娶為代表的制度層面外,以民間傳統、宗教信仰、人文素質為代表的精神層面也同樣不容忽視,在民俗旅遊的開發實踐中,後者尤其要引起民俗旅遊開發者和經營者的重視。

2、理順管理體制,加強文物保護

文物作為物質民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民俗旅遊開發的重要載體,「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破壞文物就毀滅了民俗旅遊的基礎,失去了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從理論上來講,旅遊開發與文物保護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保護文物是為了更好地進行開發,有了旅遊開發的收益才能更好地保護文物。在處理二者的關繫上,應當把相關文物的保護工作置於主導地位。然而,在實踐中,二者的關系不是如此。某些單位和個人把旅遊開發的收益中飽私囊,不願對文物保護投資。對此,必須加強旅遊管理方面的分工負責,統一協調,理順管理體制,同時,正確貫徹《文物保護法》,加大對文物的保護力度。

3、樹立鮮明的形象,打造民俗旅遊品牌

獨特性是民俗旅遊資源的重要特徵,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賣點,不致被替代。青島在民俗旅遊方面即有多個賣點,不能互相替代,形成了多贏。

關於石家莊、王家皂中國民俗旅遊第一村之爭,其實,二者在民俗旅遊內容和開發歷史有很大不同,石家莊以「農家樂」著名,王家皂以「漁家樂」為主;石家莊因其開發較早,影響較大,王家皂卻是新開發的民俗旅遊村。稱石家莊為「中國民俗旅遊第一村」是合適的,王家皂可定位在「中國海洋民俗旅遊第一村」,從筆者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國內還沒有如此定位的。這樣既可避免石家莊帶給王家皂的「陰影效應」,還可突出王家皂的海洋民俗特色。最好的競爭是避免競爭,在這方面,楊家埠做得比較好,它定位為以特色民俗為主題的「中國民間藝術遺產村莊」,突出了自己鮮明的特色。

4、對內聯合,對外競爭

面對來自江蘇等其他省份以徐福東渡為主題的民俗旅遊,膠南、龍口的徐福節慶首要的是在協調的基礎上聯合起來,一致對外競爭。因為二者的資源特點類似,地理位置較近,內部競爭只能導致兩敗俱傷。在實際操作中可採取兩地每年輪流舉辦徐福節慶,或以一地為主,一地為輔的方式;也可把每年的徐福節時間分開,兩地分別舉行,從而避免同一時段舉辦徐福節慶。

這種方法也適用於「濟南三勝」的春節黃金周。「濟南三勝」在春節黃金周均舉辦大同小異的民俗旅遊活動,與其拼內耗,不如聯手一致對外。如果把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三大名勝分開來看,都不及泰山、西湖等著名旅遊景點有影響力,但如果「山、泉、湖」強強聯手,進行資源優勢互補,讓遊客以優惠的價格一票通游,將對遊客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形成泉城民俗旅遊的拳頭產品,會吸引更多的遊客來濟南。

5、整合旅遊資源,做大做強

以菏澤為例。菏澤作為全國最大的牡丹生產基地,完全可以在每年冬季舉辦一次全國牡丹催花展。既可以讓人們在寒冬觀賞到牡丹的芳姿,又可以進行花木交易,可謂一舉兩得。此外,菏澤是著名的「戲曲之鄉」和「武術之鄉」,棗梆、柳子戲、山東梆子等十幾個地方戲種同時並存,這在全國同級地市中尚不多見。菏澤的麵塑、魯錦等獨特民俗,也可以重點開發為「民俗博物館」和民俗生態保護區,和牡丹一起構築菏澤旅遊的四季文章。

菏澤市目前正在選聘有關專家編制旅遊發展規劃,以牡丹、水滸、黃河旅遊為主線,涵蓋全市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觀,以期構造全年有景的格局,做活四季文章。如果菏澤牡丹與黃河、水滸結親成功,將從根本上擺脫當地旅遊業多年來單靠牡丹一條腿走路的尷尬。

6、加大旅遊開發力度

在這方面,運河民俗旅遊、水滸民俗旅遊和黃河三角洲民俗旅遊比較迫切需要加大旅遊開發力度。為加強對梁祝文化的研究,可成立梁祝文化研究學會,在對梁祝文化的開發利用上,可將梁祝讀書處——嶧山建成愛情搖籃之山;將微山縣馬坡梁祝墓所在地恢復明代梁祝祠,建梁祝愛情文化園。通過對梁祝文化的研究和開發利用,為濟寧文化大市建設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梁山雖然沒有以前的「八百里梁山水泊」,但有水滸民俗文化,可從民俗旅遊入手,吸引魯西南、魯西北和全國的遊客。

7、編制全省民俗旅遊規劃

截至目前,全省還沒有專門的民俗旅遊規劃,這與山東的民俗旅遊資源大省、民俗旅遊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稱。國外旅遊專家在為山東做全省的旅遊規劃時曾說,濰坊是山東民俗旅遊的中心,可在「千里民俗旅遊線」的基礎上把山東全省的民俗旅遊進行統一規劃,東引山東的海洋民俗旅遊,西聯魯西南的運河民俗旅遊、水滸民俗旅遊和菏澤的民間藝術旅遊,形成橫貫山東全省的民俗旅遊線。如此以來,勢必盤活山東全省的民俗旅遊活動,擴大山東民俗旅遊在全國的地位和影響,促進山東民俗旅遊的跨越式發展。 28613希望對你有幫助!

⑷ 菏澤著名景點介紹到底有哪些

菏澤市中有個園林叫做曹州牡丹園,而且也是在世界中最大的一個牡丹花公園,也同時是在世界中品種最多的,對此菏澤著名景點介紹到底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吧。盤點菏澤最著名景點曹州牡丹園:位於菏澤市區內,是目前世界上品種最多,面積最大的牡丹主題公園。曹州牡丹園是在明清以來風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幾處牡丹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清道光年間的趙氏園、桑籬園,創於明代的毛花園,以及當時的鐵藜寨花園、大春家花園、軍門花園等。

孫臏旅遊城:坐落在菏澤市鄄城縣東北20公里處的吉山鎮境內,佔地999畝。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已被納入國家首批十二條精品旅遊線路之一,並且被評為山東省最具特色影視拍攝基地。是在中國古「億城寺」遺址的基礎上興建的。整個景區劃分為三大區域,即:孫臏紀念區、佛教文化區、園林游覽區。原有景點為億城寺、孫臏墓、羊左合葬墓、荊軻墓等。水滸好漢城:位於菏澤市鄆城縣城西門街,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包括水滸文化博物館、宋江武館、九天玄女廟、鄆城酒樓、及時雨茶樓、孫二娘客棧、古箏坊、大刀館、忠義廟、烏龍院、寅賓館、明倫堂、明清戲樓等十幾個景點。

浮龍湖旅遊度假區:位於菏澤單縣西南部,距縣城18公里,總規劃面積5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1平方公里。主要影湖西水上會務中心、浮龍廣場、棧橋、生態島、漢賢茶樓、老子文化園、南岸環堤生態景觀長廊、百年基督教堂、釣魚島、生態水鄉、生態濕地、四君子洞藏酒基地等景觀。菏澤景點有哪些著名的金山旅遊區:國家AAA級旅遊區,因「鑿石得金而名」,位於巨野縣城東南23公里處,素有「天下之中第一山」的美譽。

是一座頗富盛名的歷史文化名山,屬泰山余脈,相傳與泰山、嶧山並稱為姊妹三山,景區整體規劃10平方公里,在齊魯「山水聖人」黃金旅遊線上。仿山旅遊區:位於定陶縣城北6公里處,是以曹文化和陶朱儒商文化為主題,以儒商文化為靈魂,以田園水景為特徵,以范蠡文化園、五湖樂園、世外陶村、陶朱公商貿區、陶都神苑五大板塊為支撐,融農業觀光、城郊遊憩、商務旅遊、宗教攬勝等旅遊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生態旅遊區。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佔地198畝,建築面積11700餘平方米,集展廳、畫館、廣場建設於一體。主體建築由展廳和全景畫館組成。展廳分為序廳和星星之火、浴血抗日、逐鹿中原、革命兒女四個大廳,全面而又系統地反映了三、四十年代冀魯豫邊區黨政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怕犧牲、前赴後繼、不屈不撓、英勇奮進的革命精神。曹州書畫院:創建於1985年10月,佔地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00多平方米,是集書畫研究、創作、展覽、交流、收藏於一體的文化事業單位。

為全國地市級規模最大的書畫院。盤點菏澤著名的景點曹州百花園:位於牡丹區的洪廟村北部,原名「萬花村」,有「精品牡丹園」之稱,有珍貴百年以上高齡牡丹百餘株,始建於明朝嘉靖年,歷經滄桑,傳奇頗多。1958年正式建園,定名「洪廟花園」。1982年政府撥款重建,命名「百花園」。古今園:位於牡丹辦事處王梨庄,是在明代萬花村花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8年建園,1982年政府撥款重建,故名「古今園」。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園中主要種植牡丹、芍葯,令有奇花異卉如芍葯、臘梅、黃刺梅等百種花灌木,該園尤以松柏編製造型(習稱松編)為其特色。中國牡丹園:位於牡丹辦事處大郭集村,佔地1200畝,投資6.2億元,北靠220國道,東臨京九鐵路。主要建設牡丹芍葯種植園、鬱金香種植園。

⑸ 菏澤旅遊文化論文2000字

寫論文的時候內容提要應把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示出來,便於讀者一看就能回了解論文內容的要答點。論文提要要求寫得簡明而又全面,不要羅哩羅嗦抓不住要點或者只是乾巴巴的幾條筋,缺乏說明觀點的材料。 內容提要可分為報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報道性提要,主要介紹研究的主要方法與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對文章內容的提示較全面。

⑹ 菏澤有什麼旅遊景點

牡丹區
曹州牡丹園:
位於菏澤市區內,是菏澤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牡丹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2年8月)。曹州牡丹園是在明清以來風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幾處牡丹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清道光年間的趙氏園、桑籬園,創於明代的毛花園,以及當時的鐵藜寨花園、大春家花園、軍門花園等。菏澤有中國牡丹之都的美稱,每年4月中旬牡丹盛開的季節,菏澤各牡丹園便會涌來大批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欣賞牡丹。
曹州百花園:位於牡丹區的洪廟村北部,原名「萬花村」,有「精品牡丹園」之稱,有珍貴百年以上高齡牡丹百餘株,始建於明朝嘉靖年,歷經滄桑,傳奇頗多。1958年正式建園,定名「洪廟花園」。1982年政府撥款重建,命名「百花園」。
古今園:位於牡丹辦事處王梨庄,是在明代萬花村花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8年建園,1982年政府撥款重建,故名「古今園」。園中主要種植牡丹、芍葯,令有奇花異卉如芍葯、臘梅、黃刺梅等百種花灌木,該園尤以松柏編製造型(習稱松編)為其特色。
凝香園:位於岳程辦事處岳樓村,也稱「正春園」。始建於元末明初,原為袁姓所有,稱「袁家堂」花園。凝香園是我國古代北方八大名園之一,俗稱「何家花園」,距今有近1000餘年的歷史。園中有百多年的刺柏、幾百年的臘梅、紫丁香,千年翠蘭松和一塊假山石。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於1998年4月奠基,2000年5月建成開館。佔地198畝,建築面積11700餘平方米,是集展廳、畫館、廣場建設於一體。主體建築由展廳和全景畫館組成。展廳分為序廳和星星之火、浴血抗日、逐鹿中原、革命兒女四個大廳,全面而又系統地反映了三、四十年代冀魯豫邊區黨政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怕犧牲、前赴後繼、不屈不撓、英勇奮進的革命精神。畫館內全景畫面高17米,周長123米,繪畫、地麵塑形和燈光音響相互交融,堪稱國內一流。

曹州書畫院:建於1985年10月,總佔地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建展廳、創作樓、趙登禹紀念館、曹州書畫作品陳列館以及全國著名的曹州碑廊。院內藤廊、亭台、假山、噴泉、松竹斗奇,百花爭艷,景觀幽雅,宜書宜畫。此該院為全國地市級最大的書畫院,碑廊為全國最長的碑廊。
炫樂城游樂園:位於菏澤市北外環路中段,是全國首家以薰衣草為主題、以高科技為先導、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參與性、融異國風格建築、郊野園林藝術和各類游藝設施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休閑娛樂場所、為家庭旅遊首選,佔地面積達14萬平方米。引進高科技發射式過山車,高達88米的幸福摩天輪,激流勇進,搖頭飛椅,及驚險刺激的大擺錘,趣聞性兒童游樂區等等。是周邊500公里內最大的游樂觀光場所。

炫樂城游樂園
中華祖源景區:位於胡集鎮政府駐地胡集行政村和堯王寺行政村,上古時期的成陽古城、堯帝陵遺址、雷澤寺都位於胡集鎮境內,景區分為雷澤文化園和中華祖源帝堯陵孝文化園兩個部分。恢復重建後的雷澤寺,與相距不到1公里的中華祖源帝堯陵孝文化園打通水系,可行船來往兩個景點,使之互為依託,更好地展現佛教文化的魅力。
千佛湖文化旅遊景區:位於高庄鎮白虎集,依託千佛寺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積淀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在千佛寺原址上建成的集生態農業採摘園、垂釣園、商貿街、溫泉養生度假、游樂園、廟宇觀光和功德林等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景區。
穆李村文化風情園:位於穆李村,包括採摘園、垂釣園、麵塑陳列館、仿古一條街等,已成為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旅遊區域,成為該區鄉村文化旅遊的一個新亮點。
天香公園:位於市區中華東路,一所集休閑、娛樂、游覽、健身於一體的綜合性、開放型公園。面積150畝,其中山38畝,島4畝,湖36畝,其他72畝。公園繼承了我國自然山水園林的造園手法,結合牡丹生物學特性,因地制宜,造就了一個有民族文化特色,集牡丹觀賞、品種保護、學術研究為一休的綜合性園林。
環城公園:位於老城區中心部位,以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老城牆和護城河為基礎,全長6公里,面積約130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45.5萬平方米,綠地面積54.1萬平方米,各類仿古建築佔地3.6萬平方米。整個環城公園工程分為水系工程、園區綠化、道路橋梁三大塊。
趙王河公園:南起萬福河,北至北外環路,全長8公里,總面積203公頃,其中水面面積97公頃,是菏澤最具現代氣息、地方特色和生態價值,集文化、娛樂、休閑、旅遊為一體的一條重要景觀帶。沿岸從南向北分別為菏澤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金融商業中心。
青年湖公園:青年湖公園似一顆明珠,鑲嵌在菏澤城的西南端。現存的150餘畝水面,為歷史上築城取土所形成。 這里遠離鬧市,環境清幽,西南兩面城堤環護,綠樹掩映,風景宜人。
巨野
金山旅遊區:
位於巨野縣城東南23公里處,國家AAA級旅遊區,因「鑿石得金而名」,素有「天下之中第一山」的美譽,是一座頗富盛名的歷史文化名山,屬泰山余脈,相傳與泰山、嶧山並稱為姊妹三山,在齊魯「山水聖人」旅遊線上。春賞百花怒放,夏聞松濤泉鳴,秋覽牡丹紅遍,冬觀雪滿枝頭。
永豐塔:位於巨野縣城東南角,始建於五代後周,至北宋年間才建成。塔為磚石結構,高30米,為七級八角四門樓閣式,上層周長36米,下層周長44米,塔尖為圓型亭式磚木結構,高1.85米,青瓦覆蓋。 地面上現存5層,底部2層已淤於地下。
秦王避暑洞:是一處歷史罕見的人工開鑿工程,因洞內冬暖夏涼,又名清涼洞。傳為秦始皇東巡泰山時建造的駐蹕行宮,故稱之為秦王避暑洞。有詩贊曰:「六月入得避暑洞,清涼如水世間無」。
齊魯會盟台:位於巨野鎮西南大李庄以北半華里處,亦稱西王台,相傳為康王趙構閱兵處,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定陶
仿山旅遊區:
位於定陶縣城北6公里處,仿山是西周曹國國君墓群地,屬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商,分封天下,封其弟振鐸於曹,建曹國,都陶丘。公元前487年,曹亡後,曹民懷念故國,便在仿山建造曹伯祠,供奉祭祀。曹伯祠屢圮屢建,延續不絕。唐宋以後,仿山陸續建造寺廟道觀,至明清時達到鼎盛,廟宇達40餘座,形成規模宏大的風景寺廟園林。
官堌堆:位於仿山鄉姜樓村南,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6米,長60米,寬48米,總面積近2900平方米。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此登基稱帝,故曰官堌堆 ,亦名受命壇、即位壇。
項梁墓:位於定陶鎮堌堆劉村南100米處,南北長130米,東西寬52米,高2米,佔地10餘畝,1979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208年9月,項梁與秦軍大戰於定陶,兵敗身死,就地埋葬。
梁王台:位於定陶鎮賈樓村西北。秦末,彭越曾在定陶一帶招兵買馬,聚眾納士,修築土台於此。後伐楚扶漢,受封梁王,故曰梁王點將台,簡稱梁王台。今台高五米,長五十米,寬三十五米,面積為一千七百五十平方米。
戚姬寺:位於縣城東北十二華里。戚姬為漢劉邦之愛妃,劉邦死後,被呂後所害。文帝即位後, 於公元前179年建此寺院,紀念戚夫人,故稱戚姬寺。
左山寺:位於馬集鎮郭庄村南300米處,魯西南著名古寺院,原名興華禪院,又名左山禪寺,建於東漢年間,隋、唐、宋時最為興盛,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范蠡湖:位於縣城內,今南關北首,據說這里是范蠡當年養魚的地方。
范蠡墓:位於定陶鎮崔庄北200米處。墓地及其周圍有大量春秋戰國時期的陶器殘片。據《史記》載,范蠡輔越滅吳後,棄官經商,先到齊國,後定居於陶,自稱陶朱公,曾三致千金。死後葬於此地。
鄄城
孫臏旅遊城:位於鄄城縣東北20公里,佔地999畝。孫臏旅遊城原有景點為億城寺、孫臏墓、羊左合葬墓、荊軻墓等。該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已被納入國家首批十二條精品旅遊線路之一,並且被評為山東省最具特色影視拍攝基地。孫臏旅遊城是在中國古「億城寺」遺址的基礎上興建的。整個景區劃分為三大區域,即:孫臏紀念區、佛教文化區、園林游覽區。
谷林堯陵:又稱堯王墓,乃帝堯所葬之處,《呂氏春秋》雲:「堯葬谷林」,其址在距鄄城縣城7公里的富春鄉谷林,故名「谷林堯陵」。
歷山舜王廟:位於閻什鎮歷山廟村西,舜20歲登帝位,它是一位仁愛、誠信、謙恭、勤政、愛民的帝王,後人思其功德,嚮往其遺風,在所耕之歷山建廟以祀之,故名「歷山舜王廟」。
陳台:位於舊城鎮杏花崗村西南,乃曹植為鄄城王時所築之台,植在此台上讀書、吟詩作賦,故名「讀書台」。植後徙為陳王,死後謚號「思」,故此台又名「陳思王讀書台」,簡稱「陳台」。
莊子釣魚台:位於臨濮鄉莊子廟村北五百米左右。該台為著名釣魚台之一。戰國時期,道家學派創始人莊周曾垂釣於此,故稱「莊子釣魚台」。
鄆城
水滸文化城:是山東省旅遊局重點扶持的旅遊項目,也是菏澤市旅遊業發展的重點項目,由宋江武校投資建設的集武術交流、水滸文化街的風情展示和狗娃藝術團精彩表演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景觀,是水滸旅遊線的門戶景區。
唐塔公園:坐落於風景秀美的東門街北段,西臨鄆州賓館,北臨我鄆城最大,最繁華的購物商城——唐塔商城。是鄆城的魂魄,該塔建於五代唐時期,又稱觀音塔。圍繞該塔為背景而建立的公園美不勝收,既陶冶情操,又讓更多人了解鄆城的文化。
黃泥崗:位於黃堆集鎮,碑文記載,此處即當年晁蓋、吳用智取生辰綱之地。
單縣
浮龍湖旅遊度假區:面積50平方公里,核心區25平方公里。度假區以回歸自然、保護生態、休閑度假為主要風格,集中體現了浮龍湖的自然生態景觀和旅遊資源的精華。浮龍湖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黃河故道濕地景觀區、水上休閑娛樂區、森林公園生態體驗區。主要包括人造沙灘游泳區、垂釣區、水上樂園、遊艇俱樂部、康樂養生園、生態觀鳥區、森林野營體驗區、歷史文化展示區等景點,是很能展現魯西南地方特色、現代元素和歷史古跡特點的旅遊景區。
湖西革命烈士陵園:
建於單父名勝「一里三台」遺址之上。東有淶河環繞,西與棲霞山相望,北枕護城堤,古淶水穿園而過,山水陵園融為一體,環境優美。風光宜人,是人們瞻仰、游覽的勝地。
仟山公園:位於開發區內,公園以東溝河為依託,南臨舜師路,北靠向陽路,東接園藝路,佔地面積470畝。園內分開山湖、青少年樂園、開山古韻、春華秋實園、景觀跌水、花壇、廊架、單縣展覽館主體、捉妖洞、人物雕塑、四君子文化園和廣場道路等多個景區。。
百獅坊:俗稱張家牌坊,坐落在單縣城內張牌坊街東端。牌坊高14米,寬9米,4柱3間
5樓,歇山頂,正中車馬道,兩側分設人行道。此坊刻有100隻形態各異的獅子,故名百獅坊。
百壽坊: 俗稱朱家牌坊。位於百獅坊西南約百米處。1765年為翰林院孔目贈儒林郎朱叔琪妾孔氏建。因前後枋心邊沿浮雕百個不同篆體的「壽」字得名。雕刻內容除獅、龍、牡丹外,還有鶴、鳳、梅花等奇花異卉。其構築精巧宏偉,雕刻精緻生動,可與百獅坊媲美。
曹縣
萬畝荷塘風景區:位於魏灣鎮,景區依託黃河故道現有的5.4萬畝水面,1萬畝荷塘,面積廣大的稻田、濕地蘆葦,太行大堤等,以大堤、森林、水面、濕地、蘆葦、稻田、荷塘、村社農家為特色,進行水體綜合景觀的設計,開展賞荷、劃船、釣魚等水上休閑活動,打造「魯西水鄉」旅遊品牌。
南湖公園:位於城區的東南部,水面面積10萬平方米。九曲橋蜿蜒伸向湖心亭,亭上雕龍畫鳳、古色古香。岸邊垂柳依依,彩磚鋪地,草坪青青,健身器材點綴其中。西為人民廣場,三架虹橋凌空飛架於玉帶河上。綠地、華燈、噴泉相映成趣,是人們游樂、休閑、健身的絕好去處。
安陵堌堆:位於韓集鎮孫庄村北,1977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南北長225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33750平方米,呈南北長於東西的橢圓形,上部為漢代文化層,中部為戰國時期文化層,下部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
伊尹墓:位於大集鄉殷廟村西100米處,封土直徑6米,高4米,墓前有伊尹祠。
成武
文亭湖旅遊區:項目總投資13.2億元。開發面積2800畝,集休閑、旅遊、商住於一體。其中文亭湖公園是文亭湖旅遊區開發的重中之重。規劃建設了1500畝湖面,設有湖心島、環湖步行道、湖畔景觀、休閑碼頭、觀賞漁業等景點。湖心島內設先賢祠、觀景台、沙灘浴場、垂釣走廊、親子樂園等,環湖帶入口處建伯樂園。湖畔景觀有映湖晨煙、西浦荷花、蘆盪聽禽、漢泉古韻等九大歷史自然景觀。
吉祥寺:座落在縣城東20公里白浮圖鎮政府駐地,該寺院佔地面積60畝。寺院始建於南北朝時期,院中石佛為釋迦牟尼石佛,屬珍貴歷史文物。該佛青石質,圓雕,高7尺2寸,肩寬三尺,重約5噸,造型古掘,衣朴無華,現存完好。
田塔:位於大田集鎮東四公里,始建於唐朝初期。塔呈樓閣式,平面呈方形,由塔剎、塔身、基座三部分組成,全石結構,造型古樸端莊。
東明
萬福公園:
位於縣城南,園內現建有大型音樂噴泉、2.3萬平方米湖面和曦照亭、園林橋、觀賞魚池、紅花蓮池及莊子書畫院、南華故事畫廊、老幹部活動中心等設施。分為荷香桂馥、松風聽濤、柳浪聞鶯、淺草飛紅、杏簾在望、瑤台秋色等六大景區。整個園區環境優雅,碧水亭台、綠樹藍天交相輝映,成為人們節日休閑的好去處。
黃河森林公園:位於縣城西南30公里處,瀕臨黃河,總面積775.3公頃,東西長5.09公里,南北寬4.65公里。形成以弘揚黃河文化,開展森林遊憩娛樂、水上游樂、植物觀賞、野生鳥類觀賞、休閑度假、果品採摘等項目為主要特色的自然生態旅遊區。
長東黃河大橋:有「亞洲第一長鐵路大橋」的美譽,連接中原地區重鎮河南新鄉和山東菏澤。
莊子廟:位於東明縣北菜園集鎮庄寨村黃河堤下,佔地200多畝,由古代莊子傳人遷移於此並建立莊子廟。

⑺ 求荷澤旅遊景點大全排名,哪些比較值得去

荷澤旅遊景點值得一去的有水滸好漢城、孫臏旅遊城、仿山旅遊區。

一、水滸好漢城

水滸文化旅遊城是山東省旅遊局重點扶持的旅遊項目,也是菏澤市旅遊業發展的重點項目,更是目前鄆城當地唯一的3A級景區。

仿山旅遊區景點旅遊景區,系周代曹國國君墓地,其文化底蘊深厚,作為地域文化標志和祭祀對象,數千年來昌盛不衰,是蘇魯晉冀豫皖周邊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跡和旅遊勝地。

⑻ 山東省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1、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2、嶗山風景區

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是國務院首批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中國重要的海岸山嶽風景勝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3、劉公島風景名勝區

劉公島風景區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威海灣內,距威海市區2.1海里,東西長4.08公里,南北最寬處1.5公里,面積3.15平方公里,最高點旗頂山海拔153.5米,2010年,劉公島風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景區。劉公島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直立陡峭,南部平緩綿延,因地勢扼海防之要,素有「東隅屏藩」和「不沉的戰艦」之稱。

4、蓬萊閣景區

蓬萊閣風景區,位於山東省蓬萊市區西北的丹崖山上,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面積1萬8千5百平方米。蓬萊閣始建於北宋嘉佑6年(公元1061年),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

5、趵突泉公園

趵突泉公園位於山東省濟南市中心的繁華地段,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南倚千佛山,北靠大明湖,東與泉城廣場連接,是以泉水、人文景觀為主的文化名園。

6、千佛山公園

濟南千佛山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南部偏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與趵突泉、大明湖並稱濟南三大風景名勝區。海拔285米,面積11.46平方公里(2013年數據),景區定位為「佛教歷史名山,虞舜文化聖地」。第九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