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旅遊業文化創意發展
A. 文化創意產業如何促進文化旅遊的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包含文化產品、文化服務與智能產權三項內容。任何一種文化創意活動,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進行,但創意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簡單復制,而是依靠人的靈感和想像力,藉助科技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再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屬於知識密集型新興產業,它主要具備以下特徵:高知識性、高附加值、強融合性。我院認為文化創意產業首先是文化產業的子范疇,是文化產業中重視創新的部分,是文化產業的高級模式。我院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文化旅遊的發展: 一、為文化旅遊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依據。創意產業是具有優勢的產業部門。文化產業具有巨大的品牌擴張力。將創意性的旅遊活動與當地的文化以及城市營銷活動相結合,能有效地塑造和傳播旅遊形象和城市形象。 二、我院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順應並引領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潮流,有利於刺激潛在的文化旅遊市場需求,從而拓展新的市場空間。 三、文化創意產業可以推動旅遊產業結構的整合與優化升級。藉助依託於價值鏈高端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帶動,旅遊產業也將融入新的知識密集型發展空間,有利於提升傳統旅遊產業的影響力、帶動力,增強傳統旅遊產品的豐富度和吸引力。 四、文化創意產業可以促進文化旅遊產品深度化、多元化的結構調整。滿足多元需求的旅遊要求,極大的豐富了文化旅遊的內涵,推動旅遊產業的轉型增效。文化創意旅遊產業著力於產品的獨特性、創新性和藝術性等文化底蘊,由此創造出來的文化旅遊產品內涵深厚、回味無窮,彌補傳統文化旅遊乏於發展和創造的不足。 五、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可以提高國家文化的軟實力。有利於弘揚中華文化,推薦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的活力。 六、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可以創新旅遊產業的發展研究視角。旅遊業是一個關聯性、發展性強的產業,但是,目前學術界有關旅遊產業發展的研究基本都是就旅遊產業發展論旅遊產業發展,研究視野仍顯狹隘。為此,從系統角度出發,拓寬我國旅遊產業發展的研究視角,成為當務之急。
B. 什麼是旅遊文化創意產業
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98年出台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該文件明確提出,"所創意產業之父約翰·霍金斯謂創意產業,就是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創意產業的核心是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在各國定義不同,有稱為文化產業、創意知識產業、內容產業等。目前世界大力推動創意產業的國家有英國、韓國、美國、日本、芬蘭、法國、德國、中國、義大利、澳洲、紐西蘭、丹麥、瑞典、荷蘭、比利時和瑞士等。針對文化與創意麵制定產業發展政策,最早是在1997年由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工黨內閣所推動的創意產業,同一時期,遭遇亞洲金融風暴的韓國,在總統金大中主導下也開始從電影與數位等產業開始發展「文化內容產業」,並成立文化內容振興院與通過文化內容振興法。類似作法者,也包括澳洲、紐西蘭、歐洲諸國等。 而中國近幾年在文化藝術市場蓬勃、公共展演場地加大建設(如國家大劇院、798藝術區)等,除在既有製造業的優勢下群找出路外,也開始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C. 中國文化旅遊產業未來發展有哪些趨勢
1.文化創意,成為文化旅遊的重點發展方向
文化創意產業被稱為21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全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造產值達220億美元,並以5%的年增長速度遞增。如今,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在旅遊領域的拓展和延伸,成為旅遊發展的新引擎,反過來,旅遊的發展也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創造了新機遇、新動力。
2.文化「深度游」成為中國旅遊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專業規劃機構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中國旅遊已經從傳統"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游向以文化為主題導向的「文化深度游」、「文化休閑游」轉變,並出現了以世界遺產為核心主題的專項旅遊產品。
文化深度游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遺產旅遊熱的興起和發展。「遺產旅遊」已經成為世界旅遊業最熱門的項目之一。英國遺產旅遊業發展迅猛,年收入高達260億英鎊,幾乎成為該國旅遊業的支柱。
3.康體保健游已經成為文化體驗旅遊的重要內容
文化性作為旅遊產業的核心特質之一,體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方面。
隨著中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出遊能力漸趨增強,文化體驗游成為遊客熱衷選擇的旅遊產品類型,其中康體保健游因為能夠迎合現代人越來越強的醫療保健意識和康體養生需求,成為廣泛關注和備受推崇的文化體驗旅遊產品類型。
D. 旅遊或者休閑旅遊業在一些地區為什麼被納入文化創意產業范圍內
1、我覺得完全沒有問題。
2、文化創意產業是指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藉助於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產生出高附加值產品,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產業
3、旅遊經濟,它立足的是本地的自然景觀資源和人文資源,都可以納入文化資源的范疇,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旅遊經濟顯然是文化創業產業的一部分。
E. 如何推進文化創意與旅遊融合發展
第一,首先要熟悉當地旅遊文化與資源;
第二,其次要跟有設計和創意的機構、組織、公司等多方面積極合作開發有創意的好設計、好產品;
第三,在相關文化景點推廣、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思維做大做強。
F. 如何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文化產業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趨勢明顯。保持和發展民族文化特性,並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轉化為適應現代經濟需求的文化產品,對於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日益成為各地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指標和關鍵因素,成為21世紀經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的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於一個地方而言,文化是靈魂、是其內在吸引力,文化產業對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有其他產業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對城市形象、城市環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進和價值提升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綜合實力、保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寧洱縣的文化旅遊產業要發展,以下幾個因素不容忽視。
依託資源,「創意為王」。
魅力源於實力,實力展現魅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是文化產業的基礎,發揮地方優勢,打造文化品牌的意義十分重要,我認為要本著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獨」的特色文化產業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呼應時代,貼近大眾,適應市場,把文化資源提升為文化產品,創造一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文化品牌,才能迅速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譽度。然而,有了好的資源如果沒有創意、包裝與整合,也難於形成產業基礎。要提升文化軟實力,必須在全面繁榮文化事業的同時,以戰略的思維和眼光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麗江、鳳凰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能把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效果發揮到了較高水平,且在不斷提升創意,體現和貼合群眾性和大眾消費的特點,較為吸引人。
努力創造市場的聚集效應。
文化產業除了有好產品,還要有市場的聚集效應,必須把旅遊、文化、科技、市場有機結合起來,要彰顯人氣,只有把人吸引進來,才能有效應。文化產業是綜合性產業,市場空間大,社會效益大,最為直接的就是能夠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相關產業收入的提高。這就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協作,深層次地研究、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作為重要內容,開發各類衍生文化產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產業鏈。綜合考慮文化產業的綜合性,提供所需的服務、配套設施,健全功能,使遊客既得到精神層面的享受,也得到物質方面的滿足,使之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堅持用市場的眼光看待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方式配置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機制開發文化資源。我縣旅遊產品檔次低、品種少、總體上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挖掘整理當地文化資源,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調控和支配資源,同時大力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外環境,把市場運作交給企業,既要培養當地的文化企業人才,更要吸引省內外有實力有經驗的文化企業和經營人才到我縣投資文化產業,通過打造會展、傳媒及一大批文化服務和旅遊品牌,才能共同形成和做大做強一個地方的文化品牌。
科學規劃,保證投入。
規劃是做好文化產業的指導性文件,一方面能突出重點,即先做什麼項目,後做什麼項目;另一方面,可以明確文化產業的政治、經濟和市場的目標。文化產業是高投入的產業,特別是創意產業,要不斷的研討,不斷的創作,形成產品,還要進行市場運作,整個過程都與投入分不開,可以說,沒有投入就不可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因此,要充分考慮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緊緊圍繞打造旅遊文化品牌的發展思路,制定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和自然、人文、社會環境相適應,開發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新興旅遊文化產業,以特色創名牌,以優勢爭市場,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於產品、管理、服務和營銷之中。我們要依託我縣多姿多彩的文化資源,深度開發和挖掘其人文價值、美學價值,加快建設民族文化旅遊。同時要注重把發展文化產業和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起來,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結合實際,科學發展。
做好文化產業必須結合實際,把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交通基礎等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結合起來,抓住重點,突顯亮點。享受文化成果是人類經濟社會的必然。藉助雲南旅遊文化市場比較熱的機遇,大力發展民族工藝品市場。但作為經濟文化欠發達的邊遠地區,做好這項工作也不宜過急,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幹下去,做一個項目成一個項目,逐步繁榮壯大。
幾條建議
當前,如何充分發揮寧洱文化優勢,打造寧洱旅遊文化品牌,是長期以來的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我們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整合寧洱文化旅遊資源,提升檔次,賦予新意。
如紅色旅遊方面,把民族團結文化展示從屋內移至公園,著力建設民族團結之聖地;招商引資規劃建設普洱茶文化城,著力打造普洱茶、普洱府及茶馬古道系列文化,形成滇南大觀園;磨黑古鎮建設中,把楊麗坤故居與鹽文化、磨中的紅色文化、飲食文化做大做強;還要把以銀飾品加工為代表的民族手工業壯大起來;把以那柯里為代表的鄉村旅遊做大起來,做精做強文化產品,使遊客到寧洱後得到多方面的文化享受。
加強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環境支持。
藉助昆曼大通道及泛亞鐵路重點建設工程,極力改善寧洱的交通條件,使之真正成為大通道上的旅遊文化重鎮。同時,做好景區景點的軟硬體建設,提升賓館檔次和服務質量,著力打造縣城和特色街區,營造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提高人文素質,服務文化產業發展。
傳統農耕文化觀念仍在束縛著寧洱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文化產業的認識,不少幹部和群眾中還比較模糊,甚至有不知道文化還是生產力,還能創收的理念與實踐都不足,所以,落實「旅遊文化活縣」的戰略,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大力培養文化經營人才,使文化產業的理念深入人心,自覺的參與到文化產業的發展中來。
出台鼓勵政策,使文化企業有所獲、有所樂。
要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龍頭企業,開發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要保護好、引導好民營資本投資旅遊文化產業的積極性,培育一批重點民營文化企業,積極促進文化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產業群,形成新的產業格局。要積極出台對現有文化企業經營戶如銀飾廠、奇石場的扶持政策,鼓勵其他產業的企業家投資文化產業,給他們有培訓學習的機會,對前來投資的文化企業,在用地、辦理手續等方面給予傾斜協調,使他們有所得、有所樂,我們有發展、有市場。並以文化發展帶動和促進旅遊、餐飲等的聯動發展。
大力發展經濟,以經濟發展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充分發揮寧洱資源、區位、交通之優勢,極力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縣城經濟。只有縣城經濟的綜合發展,才能帶動和促進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文化產業在縣城經濟中的比重,形成良性循環。在推動雲南省建設民族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過程中,寧洱要彰顯特色、展示獨特魅力,通過大家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不斷發展壯大文化產業,使之打造成為有活力、有競爭力、有濃厚文化底蘊、有國際化風格的特色產業。
G. 什麼是旅遊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抄產業是20世紀90年代發達襲國家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後來逐漸演變成一種全新的發展理念。這種理念認為,當代經濟的真正財富是由思想、知識、文化、技能和創造力等構成的創意,這種創意來自人的頭腦,它會衍生出無窮的新產品、新服務、新市場、新就業機會、新社會財富,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我們把文化創意產業界定為:以創意為核心,以文化為靈魂,以科技為支撐,以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為主體的知識密集型、智慧主導型戰略產業。文化是「城市最大的不動產」,而能否有效協調文化產業與城市的關系,把握好文化城市未來的發展趨勢,抓住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良機,是一座城市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