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南京秦淮燈會發展旅遊業措施

南京秦淮燈會發展旅遊業措施

發布時間: 2021-01-06 23:17:37

1. 秦淮燈會的歷屆主題

近些年秦淮燈會的舉辦時間和主題屆數 舉辦時間 主題 302016年2月4日(臘月二十六)至2月25日(正月十八)秦淮燈金陵春,老城南最南京 292015年2月11日(臘月二十三)至3月8日(正月十八)秦淮燈,兩岸情 282014年1月26號(臘月二十六)到2月17號(正月十八)青春激盪,百姓歡樂 272013年2月6日(臘月二十六)至2月27日(正月十八)秦淮燈彩甲天下,百姓歡騰迎新春 262012年1月19日(臘月二十六)到2月9日(正月十八)神龍躍兩岸,盛世共和諧 252011年1月31日(臘月二十八)至2月20日(正月十八)天下文樞,智慧之光 242010年2月12日(臘月二十九)至3月3日(正月十八)龍騰虎躍,蘇台同輝 232009年1月26日(正月初一)至2月12日(正月十八)詩畫江南,風雅秦淮 222008年2月7日(正月初一)至2月24日(正月十八)盛世燈彩,璀璨金陵 212007年2月18日(正月初一)至3月7日(正月十八)燈彩秦淮,香溢金陵 202006年1月29日(正月初一)至2月15日(正月十八)魅力的秦淮燈彩,迷人的槳聲燈影 192005年2月9日(正月初一)至2月26日(正月十八)金雞高唱春到來,秦淮燈彩展新姿 182004年1月22日(正月初一)至2月8日(正月十八)金猴祈福賀新春

2. 秦淮燈會的歷史沿革

三國東吳時期的南京最先出現在歲時節慶、歡樂喜慶等重要場合張燈結綵的現象。如前方將士凱旋而歸,朝野官民都會聚集在都城內外,用香花燈燭營造氣氛,迎接他們的歸來或勞軍犒師。當時的織錦技術促進了江南絲織業的發展,為燈彩製作提供了技術基礎。
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南朝伊始,國都南京城就曾舉辦過元宵燈會。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家庭美滿和天下太平,張燈結綵的景況,開始從深宮禁苑、宗教場所走向民間大眾,「燈火滿市井」的場景頗為壯觀。對此,梁簡文帝蕭綱、陳後主等都曾用生動的詩歌,描繪了南朝利用燈彩來增添節日氣氛的社會風尚。
東晉、南朝時期南京作為當時中國的首都,秦淮河畔居住了很多達官貴族和豪門名士,每到元宵節,他們也效仿宮廷,張燈結綵。東晉詩人習鑿齒有詩《詩燈籠》描寫當時張燈的情形。
南朝宋孝武帝在位期間,紙張技術發展迅速,成本低廉,取代了絲織品的大量應用,使得燈彩藝術迅速發展。
隋以來元宵節張燈結綵的習俗開始正式形成,元宵佳節張燈、觀燈等活動開始蔚然成風,唐朝魏徵的《隋書》中對南京張燈結綵的習俗有了詳細描述。
唐代開始元宵節燈會正式成為民間習俗,其規模也得到迅速發展。張燈時間由元宵一夜擴充到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三夜,並取消這期間的宵禁。唐代元宵觀燈時,男女老少紛紛夜遊,場面非常繁華。這時期南京秦淮河河畔也開始出現了專門以製作彩燈為生的民間藝人。
北宋時期,元宵節張燈時間增加了正月十七、正月十八累計五夜。其間還出現了在彩燈上書寫謎語的「燈謎」習俗。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用於祭祀孔子的至聖文宣王廟(今夫子廟)在南京建成,秦淮河河畔也成為覽勝佳地,夫子廟地區的燈會開始出現並迅速發展。
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以後,元宵節張燈時間又增加了正月十三共計六夜。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後,提倡燈節這一盛事,並將每年元宵節張燈時間延長至十夜,使之成為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燈節。秦淮燈會在這一時期進入到發展高潮,朱元璋每年都花費眾多人力、物力、財力,製作相當數量的彩燈,以吸引民眾參加規模宏大的元宵燈會。
明朝洪武五年(1372)元宵節,更是別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萬盞水燈。朱元璋還是一位製作燈謎的高手,由此促進了元宵燈會內容向更加豐富多彩的方向發展。明朝永樂七年(1409)初,明成祖朱棣「賜百官上元節假十日」,並繼續張燈結綵,營造節日氣氛。三年後又下令在南京皇宮午門外,集能工巧匠籌辦燈會,精心扎制鰲山「萬歲」燈,並且與民同樂。以後年年如此。明代中期以後,南京已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都繁會景物圖》等畫卷,形象描繪了焰火奪目的鰲山及老百姓觀看演出的熱鬧場景。明代後期《正德江寧縣志》所描繪的燈節,更是繁華得讓人目不暇接。
自明代開始,秦淮河畔燈火之盛天下雙無。而僅秦淮燈彩的品種就逐漸地發展到兩三百種之多。即使在端午節等其他一些節慶,張燈結綵景象也高潮迭現。而秦淮河畔流光溢彩、槳聲燈影、歌舞浪漫等繁華盛況,也引得歷代文人騷客、名士才子繾綣逗留,吟詠不絕:「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一園燈火從天降,萬片珊瑚駕海來」、「明燈初試九微懸,瑤館春歸不夜天」、「兩岸紅燈射碧波,一支蘭槳盪銀河」······我們還可從流傳下來的戲劇、小說以及朱自清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文藝作品中,窺見到當時秦淮及南京燈火盛況的社會畫卷。自此,每逢農歷新年,元宵前後,秦淮河畔處處張燈結綵、歌舞狂歡,一派歡樂祥和、繁榮熱鬧的節日景象,秦淮燈會享有「秦淮燈彩甲天下」之美譽,秦淮河懸掛花燈的畫舫(俗稱「燈船」)亦隨之蜚聲天下。
滿清入關後,這一地方習俗基本得到延續和發展,文學名著《紅樓夢》中就多次描寫元宵節的觀燈盛況。每年元宵節,夫子廟一帶人涌如潮,鑼鼓喧天,其燈火之盛比明朝有過之而無不及。1864年中旬,清朝湘軍攻入南京,城市設施受到很大破壞,元宵鬧燈習俗受到很大沖擊。曾國藩意欲恢復昔日繁華景象,便於1865年疏浚秦淮河,重建部分夫子廟建築,使燈會習俗再度恢復。當時的徽州商人制燈非常有名,稱為「徽州燈」,他們曾組織盛大的「提燈晚會」,甚為熱鬧。另外當時駐扎在南京的湘籍軍人所扎制的龍燈也很有名,豐富了燈彩的種類。
中華民國時,當時的《首都志》中有記載:「燈市以笪橋、評事街、夫子廟等處為盛。」但由於國家長期內戰,燈會場面一度受到很大影響。1937年,日本軍隊佔領南京,戰火使得夫子廟古建築群遭到破壞,燈會風俗一度中斷。直到1939年後,夫子廟地區才偶然有少量的花燈販賣。1945年後,由於國共內戰,通貨膨脹嚴重,普通民眾無力再賞玩花燈,因此元宵節張燈、觀燈習俗幾近消失。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燈會風俗開始逐漸恢復。20世紀60年代,元宵節燈會的熱鬧程度已基本恢復。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包括花燈在內的民間藝術被劃為「四舊」,燈市和燈會被完全禁止。
1977年,夫子廟首次開放了燈市,這一傳統習俗又開始重新恢復原貌。
1984年,夫子廟古建築得到政府撥款修復,地區景觀也得到重新打造。
1985年,南京秦淮區政府在春節和元宵節期間,開始在夫子廟大成殿和明德堂由官方組織每年一屆的「金陵燈會」,恢復了歷史上每年一度的秦淮燈會。
1984年,秦淮工藝燈彩協會成立,一些民間藝人開始製作結合現代技術的彩燈。
1988年,夫子廟尊經閣建立了燈彩藝術館,一些大型燈組開始陸續在金陵燈會上出現。
1996年,秦淮區被江蘇省文化廳首批命名為「江蘇省民間(燈彩)藝術之鄉」。
2000年,秦淮區憑借秦淮燈會,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燈彩藝術之鄉」。
2005年2月,中國民間文藝第七屆「山花獎」(燈彩)評選活動中,秦淮燈彩作品「金雞吉祥」、「秦淮娃娃鬧春節」和「金雞報曉」,分別獲得金獎、銀獎和優秀獎。秦淮燈彩傳統作品「荷花燈」,被國家郵政總局選定為2006年春節特種紀念郵票,面向海內外公開發行,面向海內外公開發行,成為展示祖國傳統民間藝術的一張燙金名片。
2005年12月31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開始公示,以「歷史文化空間環境」類別申報的「南京秦淮燈會」名列其中。
2006年舉辦的第二十屆燈會,接待遊客量超過300萬人次,僅元宵節當天觀燈人流量就達45萬人次。
2006年5月20日,秦淮燈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秦淮區獲中國文聯命名的「中國燈彩之鄉」稱號。
2007年,「秦淮燈彩」被列為首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6年4月,「秦淮燈會」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前期籌備近期啟動。 2016年底前將報選國家文化部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備選項目庫,最快兩年內向聯合國提出申報。

3. 南京過年有沒有看到秦淮燈會

在南京過年的時候,正月1516是有燈會的。在

4. 秦淮燈會的文化意義

秦淮燈會作為一項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動,是歷代南京民眾延續和傳承民俗迴文化的重要空間答,它已成為秦淮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京本土和外來的文化藝術貫穿於燈會中,構成其藝術內涵。每年的秦淮燈會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遊人,他們在領略秦淮燈會、感受金陵民間文化的同時,也促進了該地區經濟的發展。
秦淮燈會無論是歷史意義、人文價值、經濟價值還是社會影響都非常巨大,作為南京地區的特色文化空間,它將進一步發揚光大,並傳承下去。

5. 南京秦淮燈會亮燈時間是正月初一至十五嗎

南京秦淮燈會亮抄燈時間是正月初一至十五。秦淮燈會又稱金陵燈會,夫子廟燈會,主要集中在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有「天下第一燈會」「秦淮燈彩甲天下」美譽。是中國唯一燈展,燈會,燈市為一體的綜合性燈會。



秦淮燈會是歷史上流傳於南京地區的扎燈、觀燈、買燈、玩燈和鬧燈的民俗文化活動,又稱「金陵燈會」「夫子廟燈會」,主要集中於春節、元宵節期間。所以預計2020年的亮燈時間也是在春節(2020年1月25日)、元宵節(2020年2月8日)前後。


今年的燈會共設有8個展區,除了夫子廟、秦淮河、江南貢院、白鷺洲公園、老門東等往年布展的區域外,今年還首次走出中華門,跨過外秦淮河,在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和晨光1865園區布展。


今年的花燈,既有秦淮非遺傳承人製作的原汁原味的傳統燈組,也有南京藝術學院等高校設計製作的節能環保主題燈組,以及大報恩寺塔這一最大體量、最具智慧的燈組。

6. 秦淮花燈有什麼特色

秦淮燈會又稱「金陵燈會」,是流傳於南京地區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動,主要在每年的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

燈會所燃的燈叫「燈彩」,也叫「花燈」,是我國聰慧的勞動人民為了增加喜慶節日的歡樂氣氛而製作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多用竹、木、藤、綢、布、麥秸和金屬等材料精心製成,取材方便,技藝精妙。

燈彩藝術是一門多藝術的集錦,與紙扎、裝裱、雕刻、剪紙、皮影、繪畫、書法、刺綉、編織、建築等藝術門類有著密切的聯系,屬於一門綜合的藝術。

秦淮花燈的品種繁多,主要有宮燈、球燈、花燈、動物燈、轉燈等,融南北燈彩特色於一體,具有「做工精細、色彩艷麗、造型逼真、動感合一」的特點,被稱為「花燈的名品」。

歷史上的秦淮燈會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如建都於此的歷代王朝宮殿內外,以及夫子廟、三山街、笪橋、評事街、上新河等文化商貿繁華地帶。

秦淮燈會源遠流長,早在南朝時期就有元宵燈會,其盛況堪稱全國之冠,享有「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明代初期以來,著名的秦淮河「燈船」也隨之蜚聲天下。燈會期間遊人如海,萬燈齊明,一派熱鬧景象。

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南朝初期,南京城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家庭美滿和天下太平,張燈結綵的景況開始從深宮禁苑、宗教場所走向民間大眾,「燈火滿市井」的場景頗為壯觀。

對此,梁簡文帝蕭綱、陳後主等都曾用生動的詩歌,描繪了南朝利用燈彩來增添節日氣氛的社會風尚。

自明代開始,秦淮河畔燈火之盛天下所無,而僅秦淮燈彩的品種逐漸地發展到兩三百種之多。即使在端午節等其他一些節慶,張燈結綵景象也高潮迭現。

明代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後,他為了招徠天下富商建設南京,營造盛世氛圍,竭力提倡燈節這一盛事,他將每年元宵節張燈時間延長至10夜。

從正月初八開始,至正月十七才落燈,使之成為了我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燈節。那時,秦淮人幾乎「家家走橋,人人看燈」。

1372年的元宵節,朱元璋更是別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萬盞水燈,當時的場面蔚為壯觀,熱鬧非凡。

1409年初,明成祖朱棣「賜百官上元節假十日」,並繼續張燈結綵,營造節日氣氛。

1412年,他又下令在南京皇宮午門外,集能工巧匠籌辦燈會,精心扎制鰲山「萬歲」燈,並且與民同樂。

據明代國史《皇明通紀》記載:

永樂十年正月元宵,上賜百官宴,聽臣民赴午門外觀鰲山三日,自是歲以為常。

這種燈會規模宏大,以數百千種幾萬盞燈彩疊成山形,中間用五色玉柵簇成「皇帝萬歲」

7. 秦淮燈會是不是南京燈會

秦淮燈會就是南京燈會。秦淮這個名稱,是南京歷史上的曾用名,燈會也是古時候留傳至今的一種文化生活的方式,歷史悠久,所以稱為秦淮燈會。 歡迎你來南京觀燈、遊玩。

8. 如何以文化的視角講述南京夫子廟「秦淮燈會」

秦淮有2000多年的人文歷史,共有50篇《南京白局曲譜集》及《秦淮民間故事》、40首歌謠、1000條諺語,出版了十六輯300萬字、反映秦淮人文歷史的《秦淮夜談》,整理重刊了《金陵大報恩寺塔志》、《秣陵古跡》、《金陵歲時記》、《秦淮人物誌》等地方古文獻。各社區民間藝人創作、製作有燈彩、風箏、剪紙、空竹、古塤、烙畫、石畫、微雕、臉譜、結繩等工藝品。 每年秦淮區組織龍舞、獅舞、花燈舞、馬燈舞、大頭娃娃舞、河蚌舞、花船舞、江南碟舞等具有秦淮地方特色的化妝表演隊伍,在夫子廟文化廟會、金秋美食節等文藝活動上的演出。秦淮區組織的夫子廟地區各展覽館、各餐飲店家,以古裝形式開展的「夜泊秦淮」、「仿古婚禮」、「貢院鄉試」、「鯉魚跳龍門」、「香君撫琴」等民俗藝術表演活動。秦淮區民族民間音樂主要以「南京樂社」、「南京古琴社」為龍頭,以區文化館為陣地,開展民樂、古琴雅集活動。已舉辦了「江蘇省首屆古琴學術研討會」,在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辦了「打開藝術之門」古琴專場演奏會、「古典音樂會」、「新竹笛演奏會」、「劉正春古琴演奏會」和「崑曲票友交流演出」以及京劇、淮劇、越劇等清唱會、大獎賽。中央電視台在戲曲頻道播放了該區京劇社團大會串節目。 秦淮燈會是歷史上廣泛流傳於南京特別是秦淮夫子廟地區的大眾文化活動,它又稱「金陵燈會」、「南京燈會」,主要集中在每年的中國傳統節日春節開始,至元宵節期間。秦淮燈會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南朝時期,都城南京就出現舉辦傳統元宵燈會,就曾出現過「燈火滿市井」的壯觀場景。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導元宵燈節活動以後,南京就逐漸開始享有「秦淮燈火(彩)甲天下」之美譽了。從1984年開始,南京恢復了傳統燈會,至今已舉辦了19屆。舉辦燈會時,各地遊客一起湧向夫子廟,賞燈、玩燈和鬧燈景況巍然大觀。僅元宵節這一天,就有近30萬人觀賞燈會。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民間藝術如南京剪紙、空竹、繩結、雕刻、皮影,其他娛樂、歌舞、雜耍等活動貫穿其中。秦淮燈會的產生、繁榮和發展,對促進南京本土民間民俗文化發展產生了積極而重大的影響。夫子廟美食節美食節以「小吃盛會,百姓節日」為口號,以「弘揚中華飲食文化,彰顯中華小吃風采,打造夫子廟美食節全國節慶活動品牌;推動餐飲、旅遊、商業的興旺發展」為宗旨。一般舉辦時間在9至10月間。

9. 2020年春節南京有沒有秦淮燈會

2009年第23屆南京夫子廟春節燈會將於1月26日至2月12日舉行需要門票,40元/張夜遊秦淮河的船票不會漲價

10. 秦淮燈會的介紹

秦淮燈會又稱「金陵燈會」,是歷史上流傳於南京地區的民俗文化活動,主要集中在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是中國最著名的燈會活動和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天下第一燈會」和「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是中國唯一一個集燈展、燈會和燈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型燈會。1秦淮燈會的歷史悠久,早在南朝時期,國都建康(南京)就出現了舉辦傳統元宵燈會的習俗,其盛況為全國之冠,是中國最早的燈會。明初之後,秦淮河懸掛花燈的畫舫(俗稱「燈船」)也隨之蜚聲天下。歷史上的秦淮燈會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紀以後主要集中在夫子廟地區,如今已擴展到「十里秦淮」東側五里地段,核心區域包括夫子廟、瞻園、白鷺洲公園、吳敬梓故居、江南貢院、中華門、老門東、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及中華路、平江府路、瞻園路、琶琵路一帶。秦淮燈會通過扎燈、張燈、賞燈、玩燈、鬧燈等諸種形式營造出「萬星爛天衢,廣庭翻人潮」的美好意境,寄託民眾的良好願望與生活追求。與此相輝映的其他民間文化藝術門類如南京剪紙、空竹、繩結、雕刻、皮影、獸舞、秧歌、踩高蹺等也隨之得到迅速發展,進而對中國其他地區的民間文化和民俗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2秦淮燈會無論是歷史意義、人文價值、經濟價值還是社會影響都非常大,作為一項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動,是歷代南京民眾延續和傳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間,長久以來,它已成為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京本土和外來的文化藝術貫穿於燈會中,構成其藝術內涵。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