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蒙古族文化旅遊
① 科爾沁蒙古人和錫盟蒙古人長相是不是有區別
長得不太一樣復,,一眼就能制看出,,主要是行動上能看相互來。錫盟的都比較個頭高大,別的就不知道,,對了 個地方的蒙古人互相能聽懂,有些詞的用法有點不一樣,還有就是 民族感情 錫盟的更加濃,,完好的保留了自己的文化。
② 本人需要關於科爾沁蒙古族薩滿文化及薩滿舞蹈方面的材料,知道的朋友們幫我弄已下,謝謝了,
《科爾沁薩滿教研究》,裡面有講到科爾沁蒙古族薩滿文化及薩滿舞蹈方面。不過是蒙文的。
③ 蒙古國有沒有科爾沁蒙古人
科爾沁是著來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源--科爾沁文化的發祥地,歷史上科爾沁草原是成吉思汗之弟哈薩爾的領地。蒙古語中,科爾沁的意思是"造弓箭者"科爾沁草原是中國四大草原之一,地處內蒙古東部,大興安嶺南坡,松遼平原西端。即從大興安嶺到松遼平原。
據史書記載, 成吉思汗稱帝後,把蒙古國的全部土地和屬民作為"忽必"份子分給諸弟和功臣時、哈薩爾分得今額爾古納河、海拉爾河流域呼侖貝爾大草原、外興安嶺一帶的廣袤土地。成吉思汗擴編帶弓箭的"豁兒臣"即科爾沁護衛軍。哈撒爾為兀勒都赤(指揮者),負責斡耳朵(大汗營帳)的警衛和警戒的重任. "科爾沁"由軍事機構的名稱逐漸演變成哈撒爾後裔所屬各部的泛稱,形成了著名的科爾沁部。蒙古族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嫩科爾沁、阿魯科爾沁、四子部、茂明安、烏拉特及青海和碩特等部族均屬科爾沁部分支。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嫩科爾沁部。 是通遼市的駐地,科爾沁區於1999年在通遼市撤盟設市時成立。由此科爾沁也被世人矚目,享有草原明珠·科爾沁的美譽。
④ 我是內蒙古科爾沁蒙古族人姓包,誰能告訴我,我的祖先是誰
蒙古族包姓源於包姓孛兒只斤氏族,也是包羲的後裔。《蒙古族通史》中有記載回稱,答蒙兀室韋乞顏部包·鐵木真成吉思汗,曾統一北方各部為蒙古族。因此蒙古族包姓均為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孫,人口約為三百八十萬,包姓也因此成為蒙古族第一大姓。
⑤ 呼倫貝爾草原和科爾沁草原都各自具有什麼特色哪個草原更好一些 更接近原始蒙族人
想找那種原始質朴的感覺就得到呼倫貝爾草原東旗和西旗這樣的地方。草原遼闊,民風淳樸。科爾沁草原沙化比較嚴重,景色不美。呼倫貝爾草原相對比較好,草原好。
⑥ 求包智明老師的《科爾沁蒙古族農民生活》pdf書籍,跪謝啦~
這本書寫的很好,你百杜下「shu8 pdf」裡面有分享
⑦ 清朝皇族與蒙古聯姻為什麼偏重科爾沁部
清朝皇族與蒙古聯姻偏重科爾沁部的原因:
1、明朝時期,林丹汗轄有廣袤的牧地,統領著諸多部落,並且受到明朝廷的庇護、支持。明朝廷打算,利用蒙古諸部落力量,牽制努爾哈赤的女真各部落勢力。
以往,林丹汗始終站在明朝一邊,敵視努爾哈赤,並且多次協助明朝軍隊攻打努爾哈赤,致使努爾哈赤嚴重受創,損失慘重。因此,後金國與林丹汗結下了深仇大恨。
當年,漠南蒙古分為三個部分:林丹汗所在的察哈爾系統;明安所在的科爾沁系統;恩格德爾所在的喀爾喀系統。對於科爾沁部,努爾哈赤首先採取了消弭矛盾的聯姻形式,從而結成良好的聯盟關系,成為後金國的主要支持力量。
2、滿蒙聯姻是清帝籠絡蒙古的重要措施,長期的滿蒙聯姻,使蒙古很多部的領主貴族世代與清皇家保持姻親關系,皇家格格、公主與她們的蒙古額駙,又繁衍大量的子孫後裔王公台吉,他們都與清帝有甥舅或外孫外祖父等關系,不少人又被清帝指婚,招為額駙。
每年,他們還要輪班到北京或承德覲見皇帝,接受宴、賞,進一步增進了與皇家的情感。這些皇家姻親領主貴族,是蒙古穩固隸屬清中央的重要向心勢力。
乾隆中期以前,漠西額魯特准噶爾部蒙古,被清帝視為影響邊疆統治的不安定因素,曾多次出兵征伐,在歷次戰役中,漠南、漠北及西套蒙古都有領主王公帶領本部旗騎兵配合作戰,不少皇家額駙立下了功勞。
3、清代的蒙古姻親集團成為清廷維持北疆、西北疆乃至內地安定的倚重力量。清廷採取結親的政策,築成一座人為的「長城」 ,但它比土石築成的長城更加堅不可摧。乾隆帝在巡幸科爾沁時,對滿蒙聯姻大加贊揚。
出嫁蒙古的300餘名公主、宗女,全部聘與王公及其子弟,這些王公額駙與皇室之女繁衍了龐大的貴族階層。其中不少人又身任札薩克、盟長、副盟長或協理札薩克旗務。
他們與清帝族血肉相連,誠心擁戴清帝,形成了舉足輕重的向心勢力,這不能不說是清朝能夠維系對蒙古穩固統治的可靠保障。
(7)科爾沁蒙古族文化旅遊擴展閱讀:
滿蒙聯姻統計:
總計入關前後的整個清朝,滿蒙聯姻達586次,入關前聯姻的32年間,為84次,入關後的268年間,為502次。
這總計586次的通婚,滿族皇家出嫁給蒙古的女子(包括皇女公主及其他宗女格格)多達430名,其中入關前27名,入關後403名。
滿族皇帝及宗室王公子弟娶蒙古王公之女156名,入關前57名,入關後99名。出嫁公主、格格的人數以乾隆朝最多,遣嫁也最頻繁。
乾隆60年間,嫁與蒙古的皇家女兒多達179人,平均每年出嫁3人,最多的年份為乾隆四十四年(1777年),出嫁8人,這與當時乾隆皇帝嚴格地執行指婚蒙古的制度有一定關系。
⑧ 科爾沁蒙古族姓白的人們先祖是蒙古巴魯特氏,那巴魯特氏是屬於蒙古那
蒙古來族巴魯特氏,亦稱博源魯特氏、伯魯特氏,源出蒙古喀喇沁部,祖先原來是成吉思汗的護衛隊將士,後逐漸形成一支部落群體,後來還分衍有卓巴魯特氏,到了元朝時期,該部落還形成了一支科爾沁蒙古博魯特部,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科爾沁(今內蒙古東部通遼地區、吉林西部一帶)。
清代,部分巴魯特氏加入蒙古八旗,後世轉入滿族,至此巴魯特氏成為滿族,蒙古族共有姓氏。
⑨ 外蒙是喀爾喀蒙古族,那麼中國國內的蒙古族是什麼蒙古族啊
杜爾伯特來蒙古族自;科爾沁蒙古族;喀喇沁蒙古族;察哈爾蒙古族......
喀爾喀蒙古
中國清代漠北蒙古族諸部的名稱。初見於明代,以分布於喀爾喀河得名。15世紀末葉,元太祖15世孫巴圖孟克(達延汗)統一東部蒙古後,將漠南、漠北原來各不相屬的大小領地合並為6個萬戶,分為左右兩翼。喀爾喀萬戶屬左翼,共十二部。內五部居喀爾喀河以東,巴圖孟克封授第五子阿爾楚博羅特;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格埒森扎·札賚爾琿。巴圖孟剋死後,內五部逐漸南徙,清初編旗,屬內札薩克旗(即內蒙古);格埒森扎留居故地,仍號所部為喀爾喀,轄地逐漸擴大,據有漠北地區,清末以來逐漸成為外蒙古。
⑩ 科爾沁在哪
科爾沁是著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科爾沁文化的發祥地,歷史上科爾沁草版原是成吉思汗之弟哈權斯爾的領地。蒙古語中,科爾沁的意思是「造弓箭者」科爾沁草原是中國四大草原之一,地處內蒙古東部,大興安嶺南坡,松遼平原西端。即從大興安嶺到松遼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