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遊技術發展趨勢
⑴ 5G背景下智慧旅遊的前景如何
智慧旅遊正升級
包括雲旅遊在內的智慧旅遊在旅遊業升級轉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早在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已明確指出:強化智慧景區建設,促進旅遊與現代技術相互融合。
根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旅遊經濟繼續保持高於GDP增速的較快增長。國內旅遊市場和出境旅遊市場穩步增長,入境旅遊市場基礎更加穩固。全年,國內旅遊人數60.0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8.4%;入出境旅遊總人數3.0億人次,同比增長3.1%;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6.63萬億元,同比增長11%。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10.94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5%。旅遊直接就業2825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87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31%。
疫情來襲,加速了智慧旅遊的發展。近期,山西積極構建智慧旅遊雲服務體系,面向旅遊消費者、旅遊企業、政府打造智慧旅遊「新引擎」。安徽將積極推廣5G在智慧旅遊典型場景的示範應用。貴州日前推出了「一碼游貴州」全域智慧旅遊平台。
攜程日前發布了業內首個「景區智慧雲平台」整合方案,針對景區購票、入園、遊玩和售後四個環節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支持景區實現「全渠道、全場景、全業態」的實名預約。目前,攜程門票預約已覆蓋海內外1.8萬多家景區,其中首批採用智慧雲平台的已有黃鶴樓、德天跨國瀑布等近百家景區。攜程副總裁、全球玩樂平台CEO喻曉江認為,中國景區實現在線預約制、進行智慧化升級已刻不容緩。這應該成為中國旅遊行業「新基建」的重要部分。
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秘書長金准認為:今日的旅遊業,已從科技應用的中後排逐步前移,5G、虛擬現實等均在旅遊業中較早地形成應用。新基建的前瞻性特徵需要旅遊業在科技選擇中進一步前移,與更為前沿的技術相結合,推動旅遊服務和體驗的升級。建議充分利用中國國內游60億人次形成的復雜需求,擴大新基建的落地應用,構建更有效的大規模應用場景,形成精準的新型旅遊動能。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⑵ 智慧旅遊在西藏發展前景於困難分析
總體來說前景大於困難,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智慧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智慧旅遊以雲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移動終端等關鍵技術無縫銜接為基礎,智能化收發信息,滿足現代旅遊者對信息化和個性化旅遊的需求,促進旅遊業各環節高效有序進行,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旅遊資源,轉變人們的生活和出行觀念,乃至促進地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西藏作為即將建成世界旅遊目的地的旅遊勝地,在時代發展潮流中,該如何應對建設信息化、智能化明顯的智慧旅遊,地方政府行為選擇對西藏發展智慧旅遊會產生哪些差異性影響。報告採用文獻綜述、實地調查等方法,基於行為決策理論和政府角色理論,結合產品生命理論和市場生命理論,從影響政府行為的四大因素(即政府意識、政府目的、政府角色和政府組織結構)著手,分析政府行為對西藏建設智慧旅遊的傾向性影響。通過從政府行為傾向和市場參與度的兩個維度建立簡單模型,分析四種情況下政府行為對西藏發展智慧旅遊產生的差異性影響,得出無論市場參與度如何,政府行為選擇傾向不同對西藏智慧旅遊發展都會造成明顯的差異性影響。政府行為在對待智慧旅遊建設發展方面應該採取積極態度和行為。政府可以通過積極制定引導性發展政策、大力促進基礎設施完善、努力培養和引進專項技術高素質人才並構建智慧旅遊建設運營保證體系四大積極行為,促進智慧旅遊在西藏生根發芽,為西藏地區旅遊產業升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實動力。
⑶ 國外智慧旅遊研究現狀情況是怎樣的
這是豆丁花了我豆丁費下載的,相當於花錢給你下載,請一定採納,這是對我最大鼓勵,謝謝!
在智慧地球背景下,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推動引擎以及民生改善的有效途徑,智慧旅遊受 到了廣泛的重視。目前,智慧旅遊建設政策環境日益優化,智
慧技術趨於成熟,市場需求空前旺盛。2014國家旅遊局更將其 確定為年度旅遊宣傳主題,掀起了全國范圍被的建設高潮。但
是,作為新興事物,智慧旅遊並行開發中缺少借鑒與參考,為 避免資源浪費和建設彎路,在系統梳理國內外智慧旅遊建設現
狀的基礎上,本文旨在總結歸納,為下階段的智慧旅遊高速發 展提供經驗啟示。
一、國外智慧旅遊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北美地區
美國是最早提出智慧旅遊概念的國家之一。2005斯丁波滑 雪場推出的遊客定位裝置反饋系統以及2006年賓夕法尼亞州波
科諾山脈度假區引入無線射頻手腕帶系統均開啟了北美智慧旅 游的嘗試。在建設過程中,北美地區(部分城市)在智慧交通
層面成果顯著,在實施體系完整的智能票務服務之餘,遊客或 是居民實現實時公交線路運行狀態查詢。近年來,為更好的迎
合自助遊客需求,北美地區「遊客自助導航」已經廣泛應用。 在智慧酒店建設方面,北美地區以滿足客戶智能化、人性化和
信息化需求為導向,完善細節服務、優化管理流程、降低管理 運營成本。
(二)歐洲地區 歐盟早在2001年就開始實施「創建用戶友好的個性化移動旅遊服務」項目。在智慧旅遊的發展過程中,其重視基礎設 施的建設和應用推廣,並致力於打造一體化市場。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慧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在現有工
程的建設中,歐洲部分城市採用二維碼技術和城市信息做對 接,服務智慧旅遊。在公共服務層面,歐洲正全面開發應用 遠程信息處理技術,計劃在全歐洲建立專門的交通無線數據
通信網,通過智慧的交通網路實現交通管理、導航和電子收 費等功能。預計至2015年,歐洲部分公民將可以利用電子政
府,歐盟成員國之間將逐步開放一些關鍵領域的跨界電子政府 服務。在智慧旅遊應用方面,歐盟國公司在資助下協作開發智
能導游軟體,在藉助全球定位系統和識別軟體的基礎上,還 原古跡在全盛時期的樣貌。旅行路線規劃軟體也得到了廣泛 應用。
(三)亞太地區 以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為代表,亞太區智慧旅遊凸顯
「以人為本」的特性,利用科技增進遊客體驗。韓國首爾基於 智能手機平台,開發了「I Tour Seoul」應用服務系統,提供五
種語言的服務。在加強移動終端服務的同時,韓國還重視系列
網站系統建設。在智慧酒店建設方面,亞太區注重服務細節的
智慧改良。以日本為代表,酒店及其注重人性化設計,支持多 國語言的智能電話接聽系統功能全面,支持Skype,並可攜帶
出門。就智慧交通而言,與北美區類似,亞太很多城市有著體 系完整且科學、便民的交通服務。部分城市的交通一卡通還兼
顧便利店及自動售貨機消費。旅遊觀光巴士廣泛使用GPS,部 分國家開發設計「風景導航」系統,可根據旅遊車的位置,電
視監視器自動顯示附近景點的動態視頻。目前,亞太國家正著 手加強無線網路、物聯網、遠程監控、無線感知、雲計算等技 術,加強智慧旅遊的實時性與互聯性。
二、國內智慧旅遊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國家層面
目前,國家「金旅工程」和旅遊電子商務得到進一步發 展,旅遊信息的發布和使用日趨便捷。國家旅遊局與網路合
作開發「全國旅遊景區動態監測與遊客評價系統」,與國家 測繪地理信息局合作為遊客提供景區地理和空間定位信息服
務,建成了「全國A級旅遊景區管理系統」,並已部署開展了 兩期「智慧旅遊城市」的試點工作,試點項目初見成效。根據
「國家智慧旅遊服務中心」的發展規劃,智慧旅遊建設在城市 試點之外,還將涵蓋四大示範工程,分別為智慧旅遊IT上市企
業、數字景區示範工程、智慧酒店示範工程和智慧旅遊購物示 范點。
2014「智慧旅遊」成為年度旅遊宣傳主題,全國建設熱情 持續高漲。旅遊信息採集工作全面鋪開,智慧旅遊工程規模啟
動,高校科研逐步接軌,研討論壇熱烈開展,智慧旅遊配套的 技術與設備提供商開發范圍進一步拓寬,研製技能穩步提高, 並多層面參與政府合作。
(二)省市級層面 「十二五」期間,旅遊信息化建設普遍成為新時期快速發
展的重要支撐。各級旅遊局在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嘗試打通 智慧資源體系,通過重點項目、平台、系統的搭建構設智慧旅 游發展框架。
在推進過程中,智慧旅遊在基礎設施層面不斷加強硬軟體 配套,實現范圍更廣、資費更優的的寬頻覆蓋、設立實體信息
咨詢中心、普及旅遊實用信息wifi自助觸摸屏,加快旅遊二維 碼配設,並不斷完善智慧旅遊基礎資料庫。
就智慧服務而言,各地著力開發在線平台,陸續推出智慧 旅遊系列網站、網路旗艦店、各類包含四導(導游、導航、導
覽、導購)功能APP軟體、呼叫中心等,並與主流旅遊網路平 台合作營銷,實現旅遊資訊與電子商務平台對接融合。此外,
微信、微博已經成為各地智慧旅遊的得力推手。多地區正嘗試
卡行智慧旅遊卡,進一步打通旅遊產業鏈。 在智慧管理與規范方面,各地重視規劃與規范類文件的編
制,部分地區針對規范還配套出台考評體系,建立獎勵制度。 智慧旅遊管理平台的搭建主要包含智慧電子政務、辦公系統、
遊客及景點監測、旅遊團隊服務監管、安全運管中心、移動執 法、交通定位、旅遊大數據分析的內容。
為確保智慧旅遊的穩步推進,各地積極推進試點建設,主 要就旅行社、酒店、景區和鄉村旅遊推出示範。部分地區在旅
游相關部門的召集下建立「智慧旅遊聯盟」,並在政府引導下 加強行業合作,通過簽訂戰略協議的形式在智慧旅遊領域展開
廣泛合作。為提升智慧旅遊建設效果,省市級層面普遍重視宣 傳、培訓和推廣。旅遊主管部門積極利用網路樹立旅遊形象, 引導召開展會、節慶,打響智慧旅遊品牌。
三、國內外智慧旅遊建設的主要經驗和啟示
國內外智慧旅遊發展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概括起來有如下
經驗和啟示:
(一)優化公眾服務是核心目標 順應旅遊個性化與常態化的發展趨勢,「公眾服務」在中
外智慧旅遊的建設中備受重視。很多地區和城市將其作為建設 的切入點和核心價值,站在公眾的角度,提供更細致貼心的服
務,提升游覽品質和便捷程度。智慧旅遊建設不是形象工程, 更不是技術探索,必須以遊客大眾的需求出發,引導工作、組
織工作,才能最終贏得市場。結合實際建設實例,通過優化公 眾服務,智慧旅遊建設不僅實現了「落地」,顯著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和滿意度,隨之而來的大眾認可與支持亦能推動旅遊 企業積極探索智慧創新和智慧應用,從而形成行業與大眾間
的良性互促。此外,優化公眾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旅遊服 務與目的地整體發展相融合,實現遊客與目的地居民的和諧 相處。
(二)加強組織領導是首要前提 智慧旅遊的建設需要市場化的運作,也需要政府部門的科
學組織和領導。首先,智慧旅遊的技術應用、建設環境和涉及 領域非常廣泛,加之其與智慧城市的集成、共享關系,又涉及
投資、建設、運營等多個階段,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 單靠行業企業的力量還不足以支撐建設。雖然國外也有部分國
家完全採用市場化的方法加以操作,但建設進展緩慢,服務管 理集成不理想。以新加坡、韓國為代表,包括中國的智慧旅遊
建設均採用政府推進的方式。加強組織領導最大的優勢在於能 整合各種資源優勢、協調各方關系、發揮統籌規劃、引導集資
投資,從而節約資源、提高效率。它是智慧旅遊建設有序開展 的首要前提。
(三)完善工作機制是必要基礎 智慧旅遊建設的成功案例顯示,智慧旅遊發展不僅涉及旅
游、交通、氣象、城管等多個部門的合作,而且還關乎「縣- 市-區」的多級聯動,需逐步打造智慧旅遊城市群,實現區域性
智慧旅遊,形成點、線、面、網的連接和結合。此外,為確保 其良性發展,行業主管部門、智慧旅遊規劃提供商、智慧旅遊
經營者、智慧旅遊提供者四大主體間的協同運作也至關重要。 以上三個層面的和諧共建無一不依賴於完善的工作機制,因
此,為營造集中化、集約化、規模化、創新性的建設環境,推 進智慧旅遊的穩步發展,工作機制改良成為必須。
(四)重點項目建設是重要支撐
重點項目是智慧旅遊建設不可缺的支撐內容。它一方面能 吸引資源,引導力量,快速打開智慧旅遊建設的局面;另一
方面具有較強的拉動連帶作用。以大連「i慧游」平台建設為 例,作為重點項目,其在發揮服務與管理作用的同時,推動了
中銀智慧旅遊信用卡、智慧旅遊導游手機、智慧旅遊質量管 理系統建設,配套推出微博和移動APP,並成立大連智慧旅遊
電子商務公司,實現合作模式創新。此外,重點項目的成功 推出還能提升關注度、擴大影響力,有助於智慧旅遊建設和 推廣。
(五)技術創新運用是可靠保障 創新技術是智慧旅遊發展的基礎,反過來,技術創新運用
是智慧旅遊持續推進的可靠保障。以鎮江為典型,各地區或城 市在建設中,技術創新首先體現在研發層面,通過技術的發展
推動服務與管理的模式創新、手段創新、方式創新和互動創 新,使本地智慧旅遊水平處於或並保持領先地位。此外,在使
用層面,原有技術的運用面拓展與新領域相結合亦能催生強大 的智慧旅遊推進力。目前,各地區技術創新運用主要依託旅遊
管理部門或旅遊企業與科技公司、研究機構或高校聯合,以開 發協議、合作協議、項目、課題等形式加以實現。
(六)人才培養開發是重要依託 智慧旅遊的建設需要一支具有團隊精神、創造能力和實操
技能的人才隊伍。這支隊伍既要有理論實踐層面的研究學者、 智慧技術的研發人員、熟練運用新技術的服務人員,也要有懂
管理的組織人員以及基於上述的復合型人才。只有人才到位, 智慧旅遊建設才能有所依託,才能環環相扣形成「研發-使用-
反饋-推廣」的有序傳遞,不斷深化智慧旅遊成果。目前,在建 設實踐中,人才培養開發基本上採用「培養+引進+共享」的模
式,除了各層面的人才引進及培訓活動之外,成立智慧旅遊聯 盟也是常規舉措。
(七)商業模式創新是關鍵之舉 商業模式創新是智慧旅遊區別於傳統旅遊的一個亮點,也
是推進其發展的關鍵之舉。O2O--用線上的資源和能力來聚合 線下的商家,無疑是當前最主流的創新商業模式。除此之外,
國際層面還有以美國為代表的客戶自我定價系統、旅遊物資 交換平台及個性化智能旅遊設計網站;國內層面也著力於嘗試
將公益宣傳和有償服務、信息推送和在線交易、企業加盟和產 品分銷相結合,智慧旅遊產品建設與租賃相結合的創新商業運
作。通過實踐,商業模式創新使商業信息更加流暢、商家渠道 加快拓寬、交易支付趨於便捷、盈利手段更為靈活、資源利用
更顯集約,進一步催生了多方共贏的智慧旅遊新局面。
(八)推進試點示範是可行路徑 智慧旅遊本身是一個新興概念,其建設還處於不斷探索之
中。當前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都沒有完善的、可供依據的參考 模式,因此國、省、市各級在實踐中普遍採用「試點示範」,
在當前旅遊資源中選擇部分基礎及條件較好的先行建設。試點 示範一方面有助於在建設初期,集中優勢、形成合力,有效推
動優質創新試點的形成;另一方面試點示範的成功模式能發揮 「榜樣」作用,幫助同類別建設節約資源、少走彎路,並以其 成果引導智慧的擴展和深化。
⑷ 什麼是智慧旅遊,智慧旅遊對旅遊業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智慧旅遊包含比較廣泛,總的來說,應該從管理、遊客服務、決策分析、電子商務、營銷等方面去考慮,這樣才能算是完善的智慧旅遊體系,針對各景區的業務需求不同,建設的內容頁會不同。對旅遊業會起到很大的管理、服務輔助作用,特別是對營銷決策分析、遊客自助服務和未來互聯網業務的發展有著戰略性的影響。
⑸ 怎樣看待智慧旅遊發展前景
智慧旅遊強調的是在於資源如何轉換為服務 ,而現在人們的服務過多的是依賴於信息技術提供的,不是人情味的真實體現。
過多的信息技術的應用其實也是在破壞生態,只有當人們不再感到到各種信息技術提供所謂的服務的時候,而是真正的融入景區環境中,智慧旅遊就真正做好了。
⑹ 智慧旅遊的發展前景如何
近日,國家旅遊局發布了《關於印發2014中國旅遊主題年宣傳主題及宣傳口號的通知》,將2014年旅遊宣傳的主題確定為「美麗中國之旅——2014智慧旅遊年」。該通知指出,各地要結合旅遊業發展方向,以智慧旅遊為主題,引導智慧旅遊城市、景區等旅遊目的地建設。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智慧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指出,目前國內大多數城市在智慧旅遊建設資金投入方面還比較保守、規劃方案制定緩慢、組織體系還不夠健全。
從當前國內智慧旅遊城市發展情況來看,主要呈現出以下三大特點:
第一,城市大小與智慧旅遊城市建設發展關聯性不大;
第二,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比其他地區起步早,速度快,智慧旅遊城市需要嗅覺靈敏和富有遠見的領導者,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和產業基礎;
第三,大部分智慧旅遊城市的建設基本設施己開始動工,試點示範減少失敗、注重頂層設計規劃先行的意識逐步加強。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智慧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各地在智慧旅遊建設過程中,應確立更加開放、更加高遠的指導思想,始終堅持體現城市特色的創新發展思路,注重形成完善的政策體系,加強組織保障,提高認同度,扎實有序推進。
⑺ 智慧旅遊的發展中有哪些機遇
目前,支撐智慧旅遊的技術及基礎設施建設逐漸成熟和完善,相關政策環境日益優化,智慧旅遊正迎來蓬勃發展的好時機。總的來說,有以下三個機遇:
(1)基礎設施條件成熟
物聯網進入建設新局面;
全網營銷形成規模;
3G,4G時代的到來,以及即將到來的5G,極大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2)智能終端設備普及
至2016年,中國市場智能終端數量超8億台;
互聯網用戶突破7.3億,並且仍然保持迅速增長趨勢。
(引用來源:《旅遊行業分析報告-智慧旅遊行業的未來機遇(九天達股份發布)》)
(3)政策環境支持
2009年,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
2011年,國際旅遊局提出要實現國家旅遊業發展戰略目標;
2014年,國家旅遊局將其定為「智慧旅遊年」。
⑻ 智慧旅遊是什麼
「智慧旅遊」是一個全新的命題,它是一種以物聯網、雲計算、下一代通信網路、回高性能答信息處理、智能數據挖掘等技術在旅遊體驗、產業發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應用,使旅遊物理資源和信息資源得到高度系統化整合和深度開發激活,並服務於公眾、企業、政府等的面向未來的全新的旅遊形態。它以融合的通信與信息技術為基礎,以遊客互動體驗為中心,以一體化的行業信息管理為保障,以激勵產業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為特色。智慧旅遊,就是利用移動雲計算、互聯網等新技術,藉助便攜的終端上網設備,主動感知旅遊相關信息,並及時安排和調整旅遊計劃。簡單地說,就是遊客與網路實時互動,讓遊程安排進入觸摸時代。
⑼ 智慧旅遊的研究動態
2008年,在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與美國工商業領袖舉行的圓桌會議上,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Sam Palmisano)首提「智慧地球」概念。其目標是讓世界的運轉更加智能化,涉及個人、企業、組織、政府、自然和社會之間的互動,而他們之間的任何互動都將是提高性能、效率和生產力的機會。其核心就是以更智慧的方法通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改變政府、公司和人們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確性、效率、靈活性和響應速度。以更透徹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為特徵。隨著地球體系智能化的不斷發展,也為我們提供了更有意義的、嶄新的發展契機。隨即智慧的電力、智慧的交通、智慧的醫療、智慧的食品、智慧的銀行、智慧的石油等等相繼成為各行業發展的目標。
智慧旅遊是智慧地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利用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藉助便攜的終端上網設備,主動感知旅遊資源、經濟、活動和旅遊者等方面的信息並及時發布,讓人們能夠及時了解這些信息,及時安排和調整工作與旅遊計劃,從而達到對各類旅遊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通過便利的手段實現更加優質的服務。智慧旅遊有以下四個特點:
1、全面物聯——智能感測設備將旅遊景點、文物古跡、城市公共設施物聯成網,對旅遊產業鏈上下游運行的核心系統實時感測。
2、充分整合——實現全市景區、景點、酒店、交通等設施的物聯網與互聯網系統完全連接和融合,將數據整合為旅遊資源核心資料庫,提供智慧的旅遊服務基礎設施。
3、協同運作——基於智慧的旅遊服務基礎設施,實現旅遊產業鏈上下游各個關鍵系統和諧高效地協作,達成城市旅遊系統運行的最佳狀態。
4、激勵創新——鼓勵政府、旅遊企業和旅遊者在智慧的旅遊服務基礎設施之上進行科技、業務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應用,為城市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在信息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背景下,國外的旅遊信息化建設正不斷向縱深發展。近幾年,智慧旅遊和旅遊資源物聯網提出並興起,一方面是旅遊信息化已經進行到一定的程度,旅遊行業各個領域的信息採集與存儲具備了相當的規模,通過新技術的應用,積累的信息資源有可能集中發揮優勢;另一方面,泛在網路與通信技術、感測器技術、RFID技術、雲計算技術的發展,使得未來信息化呈現出新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旅遊信息的精確採集、旅遊信息資源化應用成為可能。
美國2006年就在賓夕法尼亞州Pocono山脈的度假區引入RFID手腕帶系統,開始智慧旅遊的嘗試。遊客佩帶RFID手腕帶後不用攜帶任何現金和鑰匙就可以在活動區內打開自己的房間門、購買食物和紀念品、進行收費的游戲活動等,同時這個手腕帶也是顧客的身份證明。
歐洲正在全面應用開發遠程信息處理技術,計劃在全歐洲建立專門交通無線數據通信網,通過智慧的交通網路實現交通管理、導航和電子收費等功能,重點包括:旅行信息系統(ATIS)、車輛控制系統(AVCS)、商業車輛運行系統(ACVO)、不停車收費系統(ETC)等。
韓國首爾基於智能手機平台,開發了「I Tour Seoul」應用服務系統,該系統是首爾市專為首爾的旅遊者提供的掌上移動旅遊信息服務平台。通過該平台,旅遊者可實時獲得其當前所在位置周邊的各種相關旅遊信息,如:旅遊景點、餐廳、酒店信息,而且還提供了從當前位置利用公交、私家車、步行方式前往的方法。該平台還提供五種語言的服務,對於不懂韓文或首爾地理的國外旅遊者來說,非常便利。
中國的旅遊信息化建設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專業化階段,這個階段所有的景區和旅遊主管部門都在建網站、建資料庫,實現了統一管理的基礎數據和專題數據,從單一的功能轉變到專題的綜合應用;第二階段是就是建設數字旅遊和數字景區的階段,我們在這個階段已經實現了一些分布式的數據集成管理功能,並建立了一定的數據共享和服務機制,構建了城市/區域性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實現了數據和業務的共通和共享;第三個階段就是智慧旅遊的階段,是智能化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旅遊信息化建設應該是以更加面向應用、面向用戶和面向整個旅遊產業升級為目標的,通過將新一代的IT技術充分運用到旅遊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中,把感應的晶元裝備到旅遊資源中,通過雲計算和超級計算機,把物聯網、互聯網和通信網路整合在一起,實現人與人的通信,人與物的通信以及物與物的通信,從而達到更加精細、動態的管理景區和旅遊資源的目的,實現旅遊全過程的智慧狀態。
旅遊業是一種體驗經濟,遊客從設計旅遊行程到獲取旅遊資訊,從查詢電子地圖到體驗虛擬旅遊,從感受垂直搜索到享受網路預訂,從領略智慧景區到分享旅遊經歷,無不是處在這種旅遊的體驗之中。
同時,大眾化、散客化、個性化和自助化的出遊已經成為了一個潮流,自駕游、自遊行、背包游也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出行方式,很多地方散客人數超過團隊遊人數。據不完全統計北京旅遊的散客佔到1.8億旅遊人數的80%,這是一個巨大市場,越來越需要有更加便利快捷的智能化、個性化、信息化的服務。
當前以物聯網技術、3G移動通信技術為代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使泛在化、網路化、互聯化、移動化和智能化成為一種大勢所趨。這將給我們所有的產業格局、經營方式、發展模式帶來根本性變化。 「十二五」規劃建議中已經明確在傳統「四化」中增加了「信息化」。這都體現了我們要用信息化帶動工業、服務業發展的總體趨勢。
旅遊和信息化這兩種歷史性潮流的結合,必將會帶來旅遊業的第二次革命。如果說過去互聯網與旅遊業的結合是旅遊業的第一次革命,那麼新技術、新變化將會帶來第二次革命。我們傳統旅遊信息化的點菜模式,正在隨著物聯網、雲計算的帶動轉變為一種貼身服務、位置服務。主動發現旅遊者的需求,根據旅遊者所在位置,根據旅遊者的個性需求,通過便利的手段實現更加優質的服務,這就是智慧旅遊的應用前景。
智慧旅遊就是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通信網路平台的支持和多種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政府主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由傳統政府向電子政府過渡。為旅遊企業提供及時的旅遊信息,為企業的市場營銷、線路設計提供技術上的支持。為旅遊者個人提供旅遊地與旅遊有關的各種旅遊信息和預訂服務,並可針對旅遊者的喜好為旅遊者制定特色路線,同時虛擬現實技術可讓旅遊者提前進行體驗。為旅遊專業院校的學生提供虛擬的實習環境,為旅遊教學服務。
智慧旅遊的應用體系如下圖所示,包括:應用層、網路層和感知層。應用層實現智慧的旅遊政務、智慧的旅遊公共服務、智慧的景區、智慧的旅行社、智慧的交通、智慧的酒店等智慧旅遊的行業應用;網路層通過互聯網、物聯網以及移動通信網路為應用層提供網路服務實現數據安全、高效的傳輸;感知層通過各類數據採集和感知技術,如:RFID、條形碼、感測器、攝像頭等,實現數據採集和存儲,為整個智慧旅遊的應用體系提供基礎數據的支撐。
智慧旅遊支撐的關鍵技術包括:寬頻網路和電子技術、物聯網技術、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全球定位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多元資料庫技術、數據挖掘和數據融合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多媒體技術等,這些技術為整個系統提供技術支撐,使智慧的旅遊成為可能。智慧旅遊體系建設的核心主要是旅遊應用信息系統工程的建設,包括旅遊非空間信息管理系統與旅遊空間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具體由若乾子系統組成,分別是:系統管理模塊、旅遊信息管理系統、旅遊信息網路發布系統、旅遊目的地信息咨詢系統、三維虛擬旅遊系統、旅遊管理與規劃信息系統、旅遊災難預警系統等。智慧旅遊的技術支撐體系框架如下圖所示:
要解決智慧旅遊的數據化、互聯化、智能化就不得不解決以下三大關鍵技術,即:數據化感知技術、互聯化傳輸技術和智能化處理技術。所謂實現數據的全面感知,就是使旅遊資源能被計算機識別,然後形成整體的數據網路,從而實現數據信息的即時交互。數據感知技術有感測技術、RFID技術、GPS技術、視頻識別、紅外、激光、掃描等。互聯化傳輸技術包括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等,分為遠距離通信技術(GSM、GPRS、UMTS等)、近距離通信技術(Wifi、藍牙、Zigbee、RFID和UWB等)以及基於GPS、無線終端和網路的位置服務技術等。實行智能處理的技術有雲計算、模糊識別等。其中,雲計算通過網路把多個成本相對較低的計算實體整合成一個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完美系統,並藉助SaaS(軟體即服務)、PaaS(平台即服務)等先進的商業模式把強大的計算能力分布到終端用戶手中。
2011年,巔峰智業受北京市旅遊局委託,承接了北京市智慧旅遊建設規劃項目,以下筆者以北京市智慧旅遊建設規劃項目為例與大家分享智慧旅遊建設和規劃的一些經驗。
北京市「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建創新之城,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的發展格局。集中力量塑造「北京服務」和「北京創造」品牌,建立輻射全國、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智慧旅遊城市。而且,北京智慧旅遊城市建設在全國將起到示範帶頭作用。巔峰智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承接的北京市智慧旅遊規劃項目。
我們將北京市的智慧旅遊定位是「創新之城、智慧之都」,針對這個定位提出的四個創新:一是服務模式的創新,從以前的客人找服務轉變為主動送服務;二是服務手段的創新,依託定位技術、物聯網技術實現為遊客主動提供旅遊服務;三是服務方式的創新,通過智能終端設備和智能手機的平台,為遊客提供貼身的導游和智能化的旅遊服務;四是服務評價的創新,包括公眾點評、智慧分享,使遊客可以隨時、隨地、隨人的與其家人和朋友分享旅遊經驗,景區和企業也可以即時得到遊客出行的反饋信息。
結合北京市旅遊局之前已經完成的信息化項目和為其構建的智慧旅遊體系,我們建議北京市旅遊局當前的重點工程是建設北京智慧旅遊的綜合服務中心,其中包括五大系統:結算系統、旅遊卡系統、客戶服務系統、旅遊終端控制系統和物聯網系統。
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為北京市智慧旅遊的規劃以及北京市旅遊局大力的推進,一定能夠為北京市的智慧旅遊建設和北京市的旅遊服務提質增效。我們也相信有這么強大的技術保障,和這樣廣闊的應用前景,智慧旅遊一定能夠為中國的旅遊業帶來第二次的革命。 《智慧旅遊:從旅遊信息化到旅遊智慧化》
2013年1月,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發行。
作者: 李雲鵬(首都經貿大學副教授), 晁夕(樂途旅遊網副總裁), 沈華玉(廈門大學副教授)
著作主要觀點:《智慧旅遊:從旅遊信息化到旅遊智慧化》以旅遊信息化為基點,首先回顧了旅遊信息化、旅遊數字化、旅遊智能化直至旅遊智慧化的發展歷程,並立足於旅遊信息服務提出了智慧旅遊的概念,對智慧旅遊所代表的泛在化旅遊信息服務的內涵、外延、范疇等進行了闡述。而後,作者系統地介紹了與智慧旅遊相關的各項網路、信息、通信等工程與管理技術,為讀者理解和實踐智慧旅遊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最後,作者從智慧旅遊城市、智慧景區、智慧酒店和智慧旅遊公共服務4個方面系統介紹了智慧旅遊的實踐情況,體現了《智慧旅遊:從旅遊信息化到旅遊智慧化》理論結合實踐的特色。本書的出版發行是與李雲鵬博士長期專攻、在Temple留學,晁夕總裁在樂途實踐,沈教授潛心研究的合作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