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石門柑橘旅遊發展的概況

石門柑橘旅遊發展的概況

發布時間: 2021-01-05 12:00:23

① 石門柑橘的歷史

石門縣自古產橘。唐朝弘文館校書郎、著名詩人李群玉(湖南澧縣籍)在《石門韋明府為致東陽潭石鯽鱠》詩作中,有「雋味品流知第一,更勞霜橘助茅鮮」句,對石門柑橘給予了「品味第一」的崇高評價。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年),縣人在縣城朝真觀掘得《三愛銘》石碑,上刻「橙為土所宜,秋殺乘氣候。累累弄圓實……牙咀蜜飴溜。論香友蘭菊,定品奴橘柚」等句。其所謂「三愛」,即「於木愛松,於果愛橙,於花愛梅」。據歷史考證,《三愛銘》為漢魏(公元220年左右)之際作品。早在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年),石門就是江南著名的朱橘產區,西北山區「植橘風盛」,「寨寨產橘,戶戶有柚」,雁池坪的紅橘(朱橘),三聖維新太平子良所街一帶的水柚子,袁公渡的紅心拋子,金家河的黃皮橘(建橘),仙陽河流域的香櫞和金香柚等地方品種,久負盛名。由此可見,石門柑橘歷史淵源之悠久。

圃於封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長期的兵荒馬亂和積弱積貧,石門柑橘一直只能是農家生產的點綴。至1949年,全縣柑橘1000畝左右,總產220噸。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共和國成立慶典的絢麗煙花,預示著千年傳統產業的璀璨未來。1962年秋,時任縣委書記徐明魁拍板成立國營石門縣園藝示範場,縣委副書記覃正彥領軍開發橘園581畝,縣城邊的方頂山從此成為了「中國早熟蜜橘第一縣」的福地。1963年11月16日,5100株「尾張」和2株「宮川」無核溫州蜜橘進入石門,千年橘鄉從此開啟了「無核」時代。1968年秋,50噸蜜橘首次出口加拿大,從此拉開了石門柑橘連續出口41年並成為「中國柑橘出口第一縣」的帷幕。石門柑橘,從此一路高歌猛進。

② 我家鄉是中國湖南省石門縣柑橘之鄉,我們村漫山遍野都是柑橘樹,大多農戶以賣柑橘現貨為生計,可是每年收

走進石門縣蒙泉鎮梭金山村,舉目遠眺,潔凈的道路像一條條玉帶,蜿蜒寬闊的水泥路上大小車輛往來如梭,一棟棟白牆紅瓦的樓房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遠處漫山遍野掛滿青果的橘樹、綠意盎然的松樹林,金黃的稻田星星點點夾雜其中,相映成輝;微風吹拂,遠處的橘園、小樹林閃著綠幽幽的光,在微風中輕輕搖動綠葉,沙沙作響,橘園邊的稻田翻湧著金黃色的稻浪,忙碌在橘園、稻田中的人們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像是唱著一曲動聽的歌謠。

然而幾十年前,這里荊棘遍野、雜草叢生、荒山禿嶺、人煙稀少。70年代,全中國掀起了建設高潮,當時動員近四萬餘人築起了工程浩大的蒙泉水庫,水庫的修建大大改善了蒙泉周邊地區的居民飲水和農業用水狀況。梭金山人跟隨建設的大潮,在縣委、縣政府及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夜以繼日的揮銀鋤、斬荊棘、開山燒荒。經過一年多的勤苦勞動,原來的荊棘遍野的溝溝壑壑變成了錯落有致的梯地,原來雜草叢生的荒地邊成了肥沃的良田,梭金山人看著眼前的改變,揉了揉酸楚的身體,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90年代初,梭金山村支兩委班子通過以點帶面,大力推廣高新技術、優良農資,請來了大量的果品技術人員,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點問題,為果農的生產盡力服好務,從而進一步推動了全村柑橘產業的發展。梭金山現已發展成為一個柑橘產業大村,全村柑橘種植總面積達5000餘畝。滿山遍野的柑橘樹上碩果累累,沉甸甸的柑橘把一株株橘樹壓彎了腰,村民們歡天喜地採摘。一箱箱柑橘,通過鐵路、公路走向大江南北;通過海運、空運走向東南亞、歐美,走向世界各國。梭金山柑橘產業的發展得益於國家的好政策,各級政府的支持,以及梭金山創新務實的村支兩委班子們。

2000年以來,這里的村民們每年柑橘平均收入以30%的比例持續增長著,2008年,全村820餘戶2819人,柑橘人均純收入超過了7000餘元,村民們腰包慢慢的鼓了起來。近年來,梭金山村村民建起了一棟一棟漂亮的樓房,安上了太陽能,燒起了沼氣,喝上了自來水,看上了有線電視,用上了電話、手機;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腦等也走進了千家萬戶。往日「天晴一身灰,下雨兩腳泥」的山間小路已成為歷史,四通八達的水泥路貫穿梭金山各家各戶。全村家家戶戶擁有了自己摩托車、農用車,甚至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小汽車現全村也有20幾輛。經濟的騰飛促進了文化的繁榮,先後有很多大學生從這里走向大城市,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近幾年來,這些在外的成功人士紛紛向家鄉出謀劃策、踴躍捐款捐物支持家鄉的新農村建設。

③ 石門縣的旅遊資源

石門自然風景迷人,高山、平湖、漂流、溫泉、峽谷、瀑布、溶洞、奇泉、鳥島、桔崗、茶山等一應俱全,自北向南分布著壺瓶山-東山峰、仙陽湖、夾山寺、蒙泉湖等景區。
位於渫水中下游的十家坪商代遺址,出土有不少文物:土陶俑、鼎足、矮足豆、煉鐵爐灶及骨刀、骨錐等。此外,縣城附近還有舊稱「石門八景」的層山古柏、石門峭壁、雲寺曉鍾、方頂留茵、將軍野渡、麒麟綉水、清瀨流觴、洄湍卷雪等名勝。 夾山寺位於縣城東12公里處,規模宏偉,有「騎馬關山門」之說,系唐代古剎。夾山寺自唐至明七百多年間為澧水流域佛教文化中心。宋朝圓悟禪師主持著有《碧岩錄》一書,是佛家寶典,又被稱為「宗門第一書」,流傳全國及朝鮮、日本。寺旁有「奉天玉和尚」墓,相傳是明末清初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兵敗禪隱圓寂的墓葬,已引起史學界的高度重視,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建有李自成博物館,被《中國名勝辭典》收入詞目。
2014年夾山風景區被定為4A級風景區。 長梯隘景區位於石門縣羅坪鄉,地處武陵山脈北向支脈橫斷山左側之根部,距石門縣城137公里,相距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中心區110公里,距湖南屋脊壺瓶山32公里。長梯隘海拔600—800米之間,屬喀嘶特地貌,土壤酸性,黃壤,溶洞多、大、奇,民房多以有鑰匙頭、高門坎、高窗戶、吊腳木質結構為主,居民以土家族人為主,林茶相間、林煙相間、林房相間。境內森林茂密,山秀水清,生態優美,自然景觀資源豐富,擁有一系列優美的大自然傑作。
景區內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花絲洞、青石林、紅石林、牙齒洞、東湖、西湖、天井屋、觀景亭、香爐觀(古廟)、觀猴峽、百果園、石鼓、百丈峽洞(華中第一大、長洞)、岩子口和龍頭河峽谷(統稱黃虎港峽谷,是華南第一峽谷)、萬畝生態林觀光園,鑰匙頭、高門坎、高窗戶吊腳木質結構房屋群、道爾堰山頂出泉水、古漢墓、千年銀杏古木參天、亮埡山狩獵場等。 石門柑橘出產於石門縣山區獨特的土壤氣候環境中,山多林密,環境清幽,水、土、大氣沒有污染,光照條件好,是全國生態示範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質果品生產先天的資源優勢,被國際果業界認定為「蜜橘絕佳產地」。據史志記載,早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間,石門就是江南著名的柑橘產區。
果實每年九、十月間成熟,外形扁圓,大小均勻,整齊美觀,單果重150—170克。果皮色澤金黃,鮮亮光滑,薄韌易剝。果晶白1968年以來,連續數十年對外出口,暢銷歐美東南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1987年開始選進北京釣魚台國賓館,1989年被評為「國家優質水果」,多次榮獲國家、省級優質柑桔稱號,深受消費者喜愛,先後被國家有關權威部門評定為「中國柑橘之鄉」、「中國早熟蜜橘第一縣」和「全國園藝產品(柑橘)出口示範區」等榮譽稱號,石門柑橘的品牌--湘冠牌柑橘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 石門是湖南最大的茶葉生產基地,其西北部渫水兩岸武陵山脈東端海拔500~1000m的雲霧山中,茶園四周的大氣、土壤、水源等無污染,截至2011年,有茶園面積6.8萬畝,其中有機茶麵積3700畝,年產量3000多噸。其中,石門銀峰」已成為石門縣的一大公共名優茶品牌。
石門茶成名於宋代。晚清年間,廣東商人盧次倫在壺瓶山鎮開辦茶廠「泰和合茶號」,高峰期擁有員工6000人,茶農萬餘人,1899年生產「宜紅茶」30萬斤,茶葉全部遠銷英國,「北祁紅,南宜紅」名聞遐邇。民國時期,石門為全省13個茶葉主產縣之一,1933年產茶120噸。1949年,全縣茶葉面積1萬畝,產茶156噸。石門成了孕育「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禪之鄉」、「全國綠茶出口基地縣」、「全國三綠工程茶業示範縣」和「全國茶葉優勢區域重點縣」。 1、石門馬頭山羊
2、石門土雞

④ 石門柑橘的發展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品佳質優的石門柑橘。石門縣北部橫亘著海拔2098.7米的壺瓶山,東南則是海拔僅100米左右的洞庭湖平原,受此影響,北方冷氣流難進易出;冬天嚴寒:南方暖氣流易進難出,雨量豐沛。加上丘崗山地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這種特殊地理氣候環境下生產的果品,不僅糖分高,而且比同緯度同類品種早熟10天以上,極富競爭力。2003年秋,國家農業部柑橘及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經嚴格化驗,這樣評價石門柑橘:「果形端莊整齊,色澤靚麗,果皮細薄光潔,肉質紅嫩化渣,汁多,酸甜可口,風味濃郁,品質極優」,可謂推崇備至。
果品供不應求,出口一噸柑橘換回七噸半小麥的比較效益,或是賺回大批外匯的榮耀,催生柑橘生產風生水起,帶動了一批社隊園藝場發展。1975年2月,為解決新建蒙泉鎮水庫的移民出路問題,縣委再出大手筆,組織集體勞力4000人,在三板公社孫家崗、四新崗、肖家崗地區開挖梯地2470畝,栽植無核蜜橘,新建起秀坪園藝場。至1979年底,全國縣柑橘達到2.06萬畝,雖經1977年1月下旬特大冰凍(極端低溫-13℃)嚴重襲擊(1.04萬畝橘樹地上部枝幹大多凍死),當年產果量仍達577噸。
1982年春,全縣農村推行「土地到戶」改革,柑橘生產突破國營、集體辦場體制向個體農戶轉移,激發出旺盛的生產力。時任縣長韓金松同志,積極推動以柑橘為主的農業結構調整,而享有「柑橘縣長」美譽。「村組建場,大戶開發,突出早熟,以點帶面」的擴張戰略,助推石門柑橘進入突飛猛進的快速發展期。至1983年底,全縣柑橘面積達2.41萬畝,共植樹315萬株,當年產量6900噸,共建起集體園藝場213個,其中國營場2個,鄉鎮場25個,村辦場186個,個體專業2000多個。
1984年9月,縣委制定「南橘北茶中部桐」經濟發展戰略規劃,決定將柑橘作為全縣主要經濟作物重點發展。1986年1月,縣柑橘生產辦公室成立。1986年至1987年,石門縣利用世界銀行專項貸款及省地縣三級配套資金共1800萬人民幣,在全縣17個鄉鎮的87個村,建成國際標准早熟溫州蜜橘園1.69萬畝。1987年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石門為早熟柑橘出口基地縣。1987年9月,國家外貿部、農業部明確石門縣為全國柑橘出口基地縣。至1989年底,全縣柑橘發展到10.39萬畝,當年產量3.1萬噸。
激情燃燒,如火如荼,石門柑橘產業有如「動車組」飛速前進。
1995年,石門柑橘產量達5.3萬噸,產值首次過億元,上繳特產稅收過千萬元,貢獻卓著。
1998年10月,湖南省統計局命名石門縣為「湖南省水果產量第一縣」。
1999年11月25日,是石門柑橘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日子。這天,時任縣委書記陳文浩(現任常德市長)主持召開中共石門縣委八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討論通過《關於加強農業支柱產業建設的決定》,開展柑橘產業「第二次創業」,縣政府決定每年預算100萬元專項資金投入柑橘事業,重點解決困擾產業升級換代的深層次問題,以實現「柑橘大縣」向「柑橘強縣」、「量的擴張」向「質的飛躍」的跨越,石門柑橘產業從此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2000年10月,石門縣承辦了中國柑橘學會2000年學術年會。
至2009年,石門柑橘面積達到了44.1萬畝,當年產量有望突破40萬噸,綜合產值將超過6億元。
每逢金秋十月,石門山山流金,園園淌銀,漫山遍野的紅橘令人賞心悅目,30萬橘農就幸福生活在「吃柑橘飯,住柑橘樓,讀柑橘書,娶柑橘媳,享柑橘福」的醉人橘林中。2005年秋,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文聯主席譚談踏訪石門,有感於柑橘帶給山鄉人民的美樂生活,激情書就散文《甜味的石門》,「石門於是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很有甜味的地方,讓人一想到那裡,就覺得那裡的空氣中有著甜絲絲的柑橘味道」,令人百般神往。
「有好基礎,加進取心,鍥而不舍,持之以恆,追求創新,造就了石門柑橘產業的『樹大根深』」。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伍林支詮釋了創業的睿智與秘訣。

⑤ 石門柑橘的特點

柑橘,是石門的「名片」。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石門柑橘以豐碩的成果回饋共和國花甲華誕:四條「百里柑橘走廊」蔚為壯觀, 十大「萬畝橘園」氣勢恢宏,二百二十個專業村星羅棋布,每年五億元以上產值富民強縣,「中國柑橘之鄉」、「中國早熟蜜橘第一縣」、 「全國柑橘標准化示範區」、「中華名果」、「全國園藝產品(柑橘)石門的橘子紅了出口示範區」、「全國柑橘優勢農產品區域重點縣」 等榮譽熠熠生輝……六十年風雨兼程,六十年厚積薄發,六十年茁壯成長,石門柑橘愈發「枝繁葉茂」。 2019年11月15日,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一、紅。果實外觀靚麗。果形端正,褪綠快,上色早,著色艷,相同品種的成熟期比湘鄂贛渝川等地提早7-10天;
二、甜。果實內質優良。甜酸適度(以甜為主)、脆嫩化渣、風味濃郁。
三、得益於特定的地理緯度和地理氣候條件,石門柑橘往往比相近緯度產區的同類品種提早成熟10天左右。
石門位於武陵山片區尾部,湖南屋脊壺瓶山橫亘在石門縣境西北部,東南面是海拔僅100米左右的洞庭湖平原,受大山影響,北方冷氣流難進易出,冬無嚴寒;南方暖氣流易進難出,雨水充沛,加上丘崗山地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這種難以復制的地理氣候環境下生產出來的柑橘,特別容易積累糖分,造就了石門柑橘「紅艷艷、甜蜜蜜」的「天生麗質」。而且種植戶都用有機肥,不用化肥,保障了橘子樹的可持續發展。
柑橘的功效如下:
1、果皮中含松油、檸檬醛等精油成分。將果皮放入浴池中,讓其精油成分在香氣散發之同時,溶於水中。這樣一來,當你在泡浴時,由果皮溶出的成分,會趁肌膚毛孔張開時滲透入皮膚,並刺激表皮下的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石門柑橘浴不僅能美化肌膚,更有使身體溫熱,消除疲勞的效用,對感冒初期及神經痛、冷虛症等也具有相當良好的效果。
2、秋冬季節氣候乾燥,這樣使得肌膚乾燥,促進血液循環、使新陳代謝順暢的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吃柑橘類,若可以的話,可浸泡柑橘浴。
3、柑橘果肉含豐富的維他盒C,可預防感冒,而且也具有防止斑點、雀斑、蕁麻疹等肌膚病症。
4、柑橘中的精油成份更會在肌膚表面形成薄膜以防止水分蒸發,因此不但可使溫熱(保溫)與滋潤(保濕)效果達到長時間之持續,同時具有防止出浴後體溫下降的功效。
5、柑橘中含有豐富的類胡蘿卜素,而調查中發現,類胡蘿卜素在人體血液中濃度越高,人的肝功能越正常,患上動脈硬化的危險就越低

⑥ 石門柑橘的介紹

柑橘,是石門的「名片」。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石門柑橘以豐碩的成內果回饋共和國花甲華誕容:四條「百里柑橘走廊」蔚為壯觀, 十大「萬畝橘園」氣勢恢宏,二百二十個專業村星羅棋布,每年五億元以上產值富民強縣,「中國柑橘之鄉」、「中國早熟蜜橘第一縣」、 「全國柑橘標准化示範區」、「中華名果」、「全國園藝產品(柑橘)石門的橘子紅了出口示範區」、「全國柑橘優勢農產品區域重點縣」 等榮譽熠熠生輝……六十年風雨兼程,六十年厚積薄發,六十年茁壯成長,石門柑橘愈發「枝繁葉茂」。

⑦ 石門柑橘

是普早嗎?普早7毛5差不多了,特早的今年9毛了

⑧ 石門縣種植柑橘的有利條件

江津區是中國三大柑橘產區之一,柑橘栽培歷史悠久,素有 " 柑橘之鄉 " 的美譽。而石門鎮位於江津西北長江之濱,冬暖春早、秋短夏長、雨熱同季、光照充足,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一般的柑橘成熟採摘期在 11 月,而石門的柑橘則是在次年 4 月左右才成熟,生長期在一年以上,所以稱為晚熟柑橘。

進入 3 月下旬以來,石門生態農業觀光園內,清見、W 默科特、春見、卡拉卡拉、塔羅科血橙、尤力克檸檬分、夏津、不知火、梨橙、三下紅等 10 余個品種近萬畝柑橘已陸續成熟,進入採摘期。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晚熟柑橘的采果期,也是來年果子的花期,所以客在採摘柑橘的同時,還可以在園內欣賞到花果同株的奇特景觀。

晚熟柑橘受熱捧,不僅富了橘農的口袋,也火了石門的鄉村旅遊。近年來,石門鎮積極探索 " 柑橘 + 旅遊 " 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依託晚熟柑橘採摘節,整合石門大佛寺景區、石筍山景區、生態農業觀光園、李家村特色農家文化大院等鄉村旅遊優勢資源,吸引更多城市遊客到石門休閑旅遊,打響石門鄉村旅遊品牌。2016 年,石門晚熟柑橘采果節期間累計接待遊客 8 萬人,柑橘銷售量達 80 萬斤,帶動農產品銷售 20 萬元,旅遊收入達 40 萬元。該鎮也先後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點、重慶醉美鄉村好去處等。

⑨ 湖南省石門縣柑橘

石門好像沒有火車站了吧,坐汽車比較好,汽車西站有很多趟,四個小時到達石門縣城。石門縣城不是很大,到了石門汽車站後打個的士到你想去的地方。石門縣城內,不會超過十元,祝你柑橘節愉快,我也看過石門柑橘節

⑩ 常德石門,柑橘產業

2009年,石門縣柑橘再次大豐收,總產量達到40萬噸。為促進全縣柑橘銷售,石門縣委、縣政府早部署、早啟動,積極創新柑橘銷售理念和方式,成效顯著,全縣2009年柑橘銷售形勢明顯好於2008年,目前全縣23萬噸早熟柑橘已全部銷售完畢,中遲熟柑橘已銷售80%以上,柑橘銷售均價比2008年每市斤高出0.05元以上,預計全縣可實現柑橘銷售收入3.47億元,比去年3.19億元增長8.8%。全縣30萬橘農人均柑橘收入可達到1150元,比2008年增加100元以上。主要做法如下。 一、創新銷售理念。一是鎖定重點市場抓銷售。把柑橘銷售主攻方向瞄準長春、西安、南寧等重點市場,縣委、縣政府於7、8月份在東北、西北、南寧召開了三場「石門柑橘」新聞發布會和產銷對接會,200多家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董事長、總經理、采購商共計600多人參加了新聞發布會,為「石門柑橘」牢牢占據東北、西北、華南市場打下了良好基礎。9月份,舉辦了「百家超市采購商進石門」活動,沃爾瑪、步步高等120多家大中型超市參加了此次活動,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40多家主流媒體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報道。今年全縣通過這些活動共簽訂20多萬噸柑橘銷售合同。二是叫響柑橘品牌促銷售。「石門柑橘」2008年被國家商標總局正式確定為地理證明商標,為了在更大范圍內叫響「石門柑橘」品牌,從3月份開始,石門縣在全國范圍內徵集石門柑橘廣告詞活動,歷時一個月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廣告詞4萬多條,最終確定了「橘香石門,甜蜜世界」作為石門柑橘品牌推介主打廣告語。同時製作了「石門柑橘」專題宣傳片,從8月17日開始,連續一個月時間在中央7套和湖南衛視黃金時間滾動播放,產生了非常好的社會反響。三是提升柑橘包裝水平促銷售。針對以前石門柑橘以散裝統果銷售居多的現狀, 2009年,由縣柑橘協會牽頭,通過專業公司設計了「石門柑橘」的統一包裝在全縣推廣,結束了全縣柑橘40年來無統一包裝的歷史。隨著包裝水平的提升,消費者對「石門柑橘」的認同度大大提升,而且銷售價格也有所上漲。 二、創新銷售方式。一是變被動銷售為主動銷售。早在上半年,縣委、縣政府就組織秀坪園藝場、龍鳳園藝場及各柑橘主場鄉鎮的銷售精幹力量到廣東楊氏公司、中興公司、上海巨融公司、浙江天子公司、省糧油公司等大公司、大集團聯系柑橘銷售工作,並到東北、西安等地考察市場,尋求合作。今年來石門縣收購柑橘的公司除天子、中興、省糧油等「老朋友」外,又增加了上海橘敖公司、湖南阿香公司及東北、西安客商等幾十個「新朋友」,整個柑橘銷售期間,全縣有3000多家橘商收購柑橘鮮果。二是變單渠道銷售為多渠道銷售。今年,全縣投資10萬多元,建起了縣鄉一體化的「石門柑橘」銷售網站,通過網路宣傳、銷售石門柑橘,產生了十分良好的效果,今年通過網上銷售柑橘達到了1萬噸以上。秀坪園藝場是全國最大的早熟蜜橘生產基地,今年還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來促進柑橘銷售,目前到秀坪園藝場采橘的遊客已達1萬多人次,創柑橘旅遊收入近200萬元。三是變「統果」銷售為「單果」銷售。石門縣今年在秀坪園藝場、龍鳳園藝場、株木崗園藝場等專業柑橘村場實施精品柑橘戰略,建立了150多個高標准精品柑橘園,提升柑橘內在品質,把果品推向高端消費市場,在銷售中把銷售單位從以「噸」計量逐步變為以「個」為計量,精品柑橘已成功進入了步步高超市、阿香公司等大型零售企業,僅秀坪園藝場今年就銷售禮品盒精品柑橘2萬件以上,單價達到了普通柑橘的3倍以上。 三、創新組織管理。一是加強柑橘銷售的組織化管理。縣里成立了柑橘銷售調運指揮部,實行「統一組織領導、統一開園時間、統一收購計劃、統一質量標准、統一銷售價格」的管理模式,科學安排,加強全過程管理,確保柑橘銷售有序進行。各柑橘主產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柑橘銷售調運期間24小時為客商提供服務,對大型客戶實行包保責任制,進行全程跟蹤服務,真正實現了我為橘商,橘商為我,優良的服務得到了全體橘商的一致好評,在整個銷售過程中沒有發生一起橘商投訴事件。二是嚴格執行開采期制度。縣政府對各類柑橘明確規定開采日期,嚴禁惡性早采,杜絕青果上市。改進果實採摘技術,重點推行分期分批採摘,兩剪下樹,周轉箱轉運,減少機械損傷等技術,減輕貯運期果實腐爛。大力推進了分級包裝,充分發揮打蠟廠的作用,提高柑橘采後的商品化處理率,提高果品的外觀品質,全縣柑橘采後商品化處理率達到了65%以上。三是全面優化柑橘銷售環境。堅決落實「柑橘就是通行證」的政策,對柑橘運銷嚴格執行「七不準」的規定:不準設卡攔桿、不準罰款、不準亂收費和搭車收費、不準攔查柑橘運輸車輛、不準欺行霸市、不準敲詐勒索、不準強買強賣。規范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嚴格落實稅費優惠,在柑橘流通環節,除植物檢疫費按一噸2元的標准收取外,取消一切稅費。設立柑橘運銷「綠色通道」,加強車輛運輸配載管理,嚴禁為不明身份的車輛配載、嚴禁非法脅迫配載、嚴禁配載超標准收費、嚴禁接受騙載車輛。對客商、客戶的投訴即訴即處。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