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與旅遊發展研究論文
A. 一篇關於貴州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及發展的2000字的論文
貴州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及發展的
2000字的論文
是
B. 求關於《衡水地域文化》的論文一篇
一、地域的界定
燕趙文化是在燕趙區域內產生的一種地方文化,燕趙區域的劃分應當以今黃河為它的南界,以太行山和燕山山脈是燕趙區域的西界和北界。
燕趙區域不能僅僅依據戰國時期燕、趙兩國的疆域來劃分,一是因為戰國時期在燕、趙兩國中間還有另外一個大國中山國存在,二是因為燕、趙兩國自己的疆界也常因戰爭的勝負而變化不定。
以公元前350年(周顯王十九年,趙成侯二十五年,燕文侯十二年)為准,燕國境內的城邑有武陽,即燕下都,在今河北易縣南;造陽,在今河北懷來縣東南;涿,在今河北涿縣;武遂,在今河北徐水縣西北;桑丘,在今河北徐水縣西南;曲逆,在今河北完縣東;陽城,在今河北望都縣東;武垣,在今河北河間縣西南;阿,在今河北安新縣西南;易,在今河北雄縣西北;高陽,在今河北高陽縣東;鄚,在今河北任丘縣北;漁陽,在今北京懷柔縣東;方城,在今河北固安縣西南;臨樂,在今河北固安縣西南;徐州,又稱平舒,在今河北大城縣;無終,在今河北商縣等。稍後到燕昭王時,燕國強盛,在樂毅伐齊的第二年,燕將秦開又北攻東胡,拓地千餘里,新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此時燕國的疆界除覆蓋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外,還延伸到了山東北部、山西北部、遼寧大部、內蒙古東南部以及朝鮮半島等廣大地區。
趙國境內的城邑有:邯鄲,在今河北邯鄲市;代,在今河北蔚縣東北;安陽,在今河北陽原縣東南;汾門,在今河北徐水縣西北;觀津,在今河北武邑縣東南;河間,在今河北獻縣東南;武城,在今河北故城縣南;巨鹿,在今河北平鄉縣西南;柏人,在今河北柏鄉縣西南;元城,在今河北大名縣東;沙丘,在今河北巨鹿縣南等。稍後到趙武靈王時趙國強盛,北伐燕、代,滅中山,西北伐林胡、樓煩,新置雲中、雁門、代郡,也拓境千餘里。疆域除覆蓋今河北西部、西南部外,還延伸到了山西北部、陝西東北角和內蒙古河套地區。
與此同時,中山國境內的城邑也有:中人城,初期都城,在今河北唐縣西;顧,中期都城,在今河北定縣;靈壽,後期都城,在今河北靈壽縣西北;房子,在今河北高邑縣西南;鄗,在今河北高邑縣東;扶柳,在今河北冀縣西北;石邑,在今河北石家莊市西南;肥,在今河北襄城縣西;封龍,在今河北石家莊市西南;元氏,在今河北元氏縣西南;昌城,在今河北束鹿縣南;宋子,在今河北趙縣東北;下曲陽,在今河北晉縣西;昔陽,在今河北晉縣西北;九門,在今河北冀城縣西北;東垣,在今河北石家莊市東北;宜安,在今河北囊城縣南;寧葭,在今河北石家莊市西北;井陘塞,在今河北井陘縣北;番吾,在今河北靈壽縣西南;權,在今河北正定縣北;南行唐,在今河北行唐縣東北;曲陽,在今河北曲陽縣;左人,在今河北唐縣西等。公元前323年(周顯王四十六年),中山與燕、趙、韓、魏四國同時稱王,國力強盛,疆界北部到達由今安新縣經徐水縣向西的燕長城,南部到達今贊皇、高邑縣一帶,西到太行山東麓,東至衡水,大致相當於今保定和石家莊地區。
所以,雖然燕趙區域以戰國時期燕、趙兩國的疆域為主體,但是完全依照兩國的疆域來劃定燕趙區域的界線則是不夠確切的。
燕趙區域也不能以今河北省的省界為界線。今河北省又別稱燕趙,其省界大體與戰國燕、趙二國疆界相合。然而一般所理解的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個大致區域內持續存在的文化特徵,其地域的區分往往是比較模糊的自然區分,因為歷史上持續存在的文化特徵絕不會由人為的行政區劃而截然分開。今河北省的行政設置開始於1928年,由直隸省改為河北省,至今不過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因此用河北省這一行政區劃來涵蓋以往數千年的文化發展也是不夠確切的。特別是在河北省行政區劃的四圍之內還獨立出了北京市和天津市。有人認為北京自西周初年分封燕國以來,經歷遼代的南京(燕京〉、金代的中都、元代的大都、明代的北京、清代的京師,是六朝古都,這種說法不夠精確。因為在分裂狀態下一國之都的性質和意義與統一狀態下全國的首都是不相同的,以往幾千年間曾經作過分裂國家都城(包括臨時都城)的地方數不勝數,周代燕國的都城其性質和意義都與趙都邯鄲相差無幾,而這一類的大小都城在河北省境內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出三十個以上。只是到了明代以後,北京成為全國的首都,才具有了與以往不同的性質和意義,它的歷史和文化確實不再與任何一處地方的區域性歷史和文化相同。所以自近現代以來北京史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不再和河北省的歷史、文化研究混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將燕趙文化等同於河北省的文化,就會給對元代以前北京的研究帶來不便。
今河北省簡稱為冀,其淵源來於冀州,是《尚書·禹貢》所記載的古九州之一。冀州的范圍起初很大,包括今山西大部和山東西北部在內,到漢武帝以後轄境縮小,成為十三刺史部之一,治所設在今河北境內。在冀州成為一級正式的行政設置以前,它是一個地區的泛稱,其界線劃分比較模糊,唯一可以確切作為標志的就是黃河。《爾雅·釋地》和《周禮·職方》二書都說「兩河間曰冀州」、「河內曰冀州」。事實證明以黃河等大河、大山自然屏障來劃分地區以及這一地區的文化是十分有效的,具有一種模糊的准確性,比用某一時代的行政設置來劃分更加確切,也更加穩定。當然,黃河的河道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西漢以前黃河繞出龍門、砥柱以後轉向東北,幾乎橫貫今河北省的中部,大略沿今撐沱河一線入海,另在滎陽附近分出一支濟水東流入海,當時黃河下游的位置較今偏北很多。但自漢代以後,黃河雖屢次變遷,基本上是自砥柱東流入海,占據了原來濟水的河道,與今黃河走向大體相符。所以,以今黃河劃分燕趙區域的南部界線是切合實際的。
唐代貞觀年間劃分全國州郡為十道,開元年間劃分為十五道,河北道居其一。宋代至道年間改道為路,劃分全國為十五路,河北路仍居其一。熙寧年間河北路再分為東西二路,稱河北東路、河北西路。在詩文中河北又別稱河朔,河北與河朔的稱謂在當時是非常通行的,而且也非常准確,確實是指黃凋以北這一地區。唐代河北道的北部包括今北京市、河北省和遼寧省大部,南部包括今河南省和山東省黃河以北地區。宋代河北路的北境面積縮小,但是南境仍舊包括今河南省和山東省黃河以北地區在內,是名符其實的河北。
太行山和燕山山脈是燕趙區域的西界和北界。由於燕趙區域東面瀕海,太行山和燕山就成為除黃河以外界定燕趙區域的重要標志。
太行山自東北向西南傾斜,但基本上是南北走向的。只是到了鄰近黃河的沁陽(即古代的河內)以後,才向西轉,中間經過著名的王屋山,最後延伸到崤華。先秦至漢唐時期通稱包括燕趙區域內的黃河下游廣大地區為山東,所指即崤山、華山和太行山以東,足見以太行山劃定地區界線是比較合理的。
燕山山脈在燕趙區域的北部,東西走向。東面到海,留下山海關一條通道。西面與太行山的北端相接,中間僅隔一道有桑乾河流經的山谷。
從文明的發展進程上看,太行山和燕山山脈具有其獨特的作用。從新石器時代直到戰國秦漢時期,燕趙區域內的先民居住點和人口聚居的城邑,都是沿著太行山東麓一線和燕山南麓一線排列的。文明起源和發展於山腳,那裡有條條小河和道道山谷,為文明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保障。而在深山之中,平原深處以及像黃河那樣的大河附近,先民的居住點和城邑就十分稀疏。不過,並不能認為燕趙文化是一種山嶺文化,它仍然是平原文化。太行山和燕山只是為燕趙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獨特環境,並具有了獨到的特色。在民族沖突劇烈時,太行山和燕山是保護內地的天然屏障;在和平到來時,通過山海關和桑乾河谷等眾多通道,平原內地與山外草原之間可進行廣泛的交流。在新石器時代以來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文物中,都可以明顯地看出燕趙文化所夾雜的草原游牧文化色彩。
太行山和燕山都是一條山脈,其橫向的寬度有限,可以在短時間內越過。在這里沒有可能產生出獨立的山嶺文化,太行山和燕山都只是內地與草原之間的交叉和過渡。這里的經濟可以是半農半牧式的,文化可以是半內地半草原式的。
現在河北省的行政區劃中,有在燕山山脈北麓的承德和與內蒙古高原接壤的壩上張北高原,所佔面積不少。如果把承德和張家口二地區的面積加在一起,大體上剛好是河南、山東兩省所轄黃河以北安陽和德州二地區的面積了。在歷史上,燕、趙二國的北部邊境也時常越出山脈,燕國甚至拓境到今遼寧省大部和朝鮮北部地區。不過,在文化上,各地所受區域文化的影響均有歷史的淵源,不由行政區劃決定。這些地區的文化毫無疑問受到了內地的更多影響,但其主體應該是屬於關東類型和草原類型。在燕趙文化方面,它們不是典型。所以,雖然燕趙文化的影響可以遠播至遼東、朝鮮,但是其區域主體是在平原內地,太行山和燕山山脈成為這一區域的西部和北部界線,從而鮮明地將燕趙文化和與之相鄰的東北文化、草原文化、三晉文化區分開來。跨過太行山就到了三晉文化區,跨過燕山山脈就到了草原文化區和東北文化區,在地域文化上太行山和燕山山脈是一道界線,是一種過渡。
總之,如果認為燕趙區域主要就是古代燕國、趙國的區域和現在河北省的區域,大體上並不錯,只是不夠准確。這里特別要注意三個問題:第一,要把燕、趙二國中間的另一大國中山國包括在燕、趙區域內。第二,要把元代以前的北京包括在燕趙區域內。第三,要把今河南、山東兩省的黃河以北部分包括在燕趙區域內。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燕趙區域在文化上的完整性。
C. 關於西安地域文化的論文
一碗羊湯泡麵作者: 來源: 時間:2008-09-16 08:55 點擊: 406次 她其實是個頂怕吃羊肉的人。她不喜歡羊肉的那種羊膻味,每次聞到,都有要嘔吐的慾望。小時候家裡人曾把羊肉包在餃子里,哄她說那是豬肉餡餃子,但她還是隔了一層餃子皮把它聞出來。
可傅文喜歡吃。傅文說,羊肉肉質最為細膩,暖胃,對皮膚也好。傅文還喜歡吃羊湯泡麵,一大碗羊湯泡麵,他能吃得精光,連湯也喝了。
她喜歡聽傅文說話,喜歡看傅文說話的樣子。傅文其實也就一個普通的男人,但在她眼裡,就是與別的男人不一樣,特別是他說到羊肉時,眼裡流露出的溫暖光芒讓她著迷。她認為,他是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愛的男人。
女人一旦愛上,便變得痴情。她也是。為了傅文,她第一次買了羊肉回來吃。第一次吃,她嘔吐得恨不得連膽汁都要吐出來。比她小一歲的妹妹在一旁看不過了,氣得把羊肉全倒進了垃圾筒,說,姐,你這是自虐嘛!她卻強打精神,又去買了羊肉回來,笑著對妹妹說,傻丫頭,你不懂。
她苦練的結果,是使自己的味蕾完全喪失了對羊肉的抵抗。傅文再來,她可以親自下廚,為他煎羊排和做羊肉泡麵了。每當她坐到傅文對面,看著自己愛著的那個男人,一口一口吃掉她為他做的羊湯泡麵,內心裡就充滿幸福。
這樣的愛情,很溫暖,像一碗羊湯泡麵,冒著暖暖的氣息。她以為可以為他做一輩子羊湯泡麵的。但是一個冬天過去後,傅文卻提出了分手。分手的理由是,他受不了她身上永遠不散的羊膻味。你除了會做羊湯泡麵外,你還會做什麼?這是傅文最後扔給她的話。
她愣在春天的陽光下。春天的陽光,散發出花朵一樣的光芒,暖暖的,像羊湯泡麵上冒出的熱氣。但愛情,卻走了。
再認識一個男孩,她的心,已裹在一層繭子裡面了。男孩卻很喜歡她,請她看電影,請她吃飯,請她去唱歌。她的態度不冷不熱,每次男孩說什麼,她都微笑著點頭說好。只是在吃飯時,卻固執地只點一種主食——羊湯泡麵。男孩見她點羊湯泡麵,也跟在後面點,但她分明看到,當他把第一筷子面條送進嘴裡時,他的眉頭輕輕皺了皺,隨即卻恢復常態,很開心地對她說,味道不錯。
她生日那天,男孩親自去菜市場買菜,挽著袖子,在租住的小屋內做菜給她吃。她應約而至的時候,十幾平方米的小屋內,滿滿當當飄著的,全是羊膻味。男孩正揮舞著鏟子在煎羊排。看到她,男孩歡歡喜喜地說,我今天給你燒了羊肉,烤了羊肉串,還燒了一鍋羊湯,留著給你做羊湯泡麵。
她倚著門靜靜地看著他,就想起那年冬天,她在鍋上為傅文做這些。那個時候,支撐她的是愛情。眼淚,不知不覺地流下來。
男孩慌了,以為是油煙嗆著她了,忙關了煤氣灶,拿毛巾給她擦淚。可那淚卻越擦越涌,終於,她說,我不喜歡吃羊湯泡麵,真的,一點也不喜歡。男孩立即怔住,半天才訥訥道,天,我也是。為了你,我苦練了兩個月。
心,破繭而出。一個肯為她遷就著吃羊湯泡麵的男孩,是值得託付終身的。她看見,愛情插著翅膀飛來了。
D. 湖南省茶陵縣雲陽山景觀設計與地域文化的結合3000字論文
著個問題很難嗎 給那麼高的分 都沒人回答
E. 青島地域文化(青島文化)論文1000字左右
青島地域文化小論文,1500字以上,敬請指教!!
F. 黑龍江地域文化論文
黑龍江的紅色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存有大量的遺址、歷史文獻以及民間口頭傳說等,在20世紀上半葉形成了一條清晰可辨的「紅色文脈」。但是,由於以往學術界過多用淪陷區的視角來看待黑龍江的紅色文化,對黑龍江紅色文化的成因考察多半歸結為30年代中共滿洲省委對革命文藝活動的領導,以及日本侵略初期忙於戰爭疏於文化鉗制等因素。而對於在20世紀初,尤其是十月革命後,哈爾濱所處的向東北和關內傳播馬克思主義與俄蘇文化的中心地位,以及黑龍江「華洋雜處」的「國際主義大家庭」環境對近現代黑龍江精神的塑造等地域文化現象,缺乏文學與史學學科的整合、互補研究。因此,恰恰忽視了馬克思主義俄蘇文學的本土化,才使黑龍江在現代意義上與關內文化形成對接,在黑龍江文化人或流亡關內或堅守鄉土的文化選擇中,實現了關內關外文化的精神遇合這一重要理論建構的機緣。「紅色之路」在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梳理的過程中,我們應尊重和還原歷史。哈爾濱作為中東鐵路的中轉站,先天存在著一條聯系中國和俄蘇之間的「紅色之路」。早在1920年中共建黨前夕,瞿秋白在哈爾濱滯留50多天,就指出哈爾濱「先得共產黨空氣」。王觀泉在研究瞿秋白時發現,這條「紅色之路」在1928年之前,隱蔽地充當了我黨與共產國際的往來通道。當時除了人員往來,哈爾濱還存在大量蘇聯「紅黨」創刊的報刊雜志,以及通過中東鐵路在哈爾濱廣為流傳的俄蘇報刊書籍。據統計,1928年6月28日至7月25日,僅1個月內,哈爾濱海關就扣留了中東鐵路傳來的紅色「書籍8種,報紙57種,雜志27種,合計3157件」。1922年,安懷音在紅色氣氛濃厚的哈爾濱辦《大北新報》副刊《雜俎》,發表《文學家與革命家》首倡革命文學。此後《東北早報》、《哈爾濱日報》也發表《唯物史觀與文學》、《時代的犧牲——高爾基〈說部〉集》、《我也來談談革命文藝》等革命文論。1925年,任國楨受黨委派在哈爾濱以《東北早報》編輯身份作掩護開展工作。其間還翻譯了魯迅非常贊賞的《蘇俄的文藝論戰》,這是中國第一部全面介紹蘇聯文藝論戰的書,對中國左翼文藝運動影響巨大。以哈爾濱為中心,在東北各地還分布著共產國際的反帝情報組織、罷工抗議的工人群體和反帝愛國的進步學生群體。黑龍江大地上演繹的紅色文化之所以沒有「一過性」,而是形成了「紅色文脈」,緣於黑龍江從接受十月革命影響為起點,形成了20年代俄蘇文化翻譯潮(燦星社)、30年代左翼文藝創作潮(牽牛房、星星劇團、哈爾濱口琴社、寒光電影公司等)、40年代工農兵文化實踐潮三大文化熱潮。尤其需要提及的是,在紅色歷史文化資源的代表性人物和群體中,流亡關內的東北左翼作家群體的運行軌跡及人物命運。這個群體憑借在哈爾濱習得的馬克思主義俄蘇文化精神資源,融入中國左翼文化大潮,在抗戰中匯聚到革命聖地延安,抗戰勝利後又返回黑龍江,自覺地進行紅色文化的再建過程。黑龍江文化「走出去」又「返回來」的軌跡,從現代意義上再次回答了東北地域文化主體身份認同、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歷史融合認同等國內外重大學術問題。「紅色文脈」:地域文化顯著標識「紅色文脈」的理論建構對當下黑龍江文化精神的傳承具有重要價值。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城市再造工程的不斷擴張,房地產業的持續升溫,導致許多具有重要價值的遺址遺跡被推倒鏟平。相關歷史人物居住的紀念地、發生過重大事件的活動場所也已盪然無存。通過實地考察來串起完整的歷史圖景已越來越難。以往經常用於少數民族文化「搶救」的詞彙也頻頻出現在紅色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挖掘中。譬如,中共滿洲省委臨時省委舊址、《哈爾濱新報》舊址、東華學校舊址、中共哈爾濱國際交通局舊址、中共六大代表秘密接待站舊址、瞿秋白參加哈爾濱勞動大會舊址、金劍嘯從事左翼文藝運動的天馬廣告社舊址、蕭紅困居東興順旅館舊址等大批紀念地都相繼被呼籲「搶救」過。然而,相對於地域歷史文化遺址遺跡大面積消失,當我們出現精神危機時卻需要向所剩無幾的歷史文化遺址遺跡求助!20世紀90年代末,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在物質豐富了精神卻空虛了的現實面前,普遍感到理想和信仰的缺失。在眾多「戲說」、顛覆、搞笑的文化娛樂中無法找到心靈慰藉。「懷舊」情緒普遍上升。其中,回歸革命信仰,在「紅色經典」故事中尋找生存價值,從「革命經典」到「紅色經典」言說策略的轉換,打通了歷史與現實的隔膜,也使紅色歷史文化資源以文化產業的形式順利地進入當代人的消費視野,獲得更進一步的「歷史再現」和精神認同。時至今日,將20世紀上半葉可以支撐「紅色文脈」的歷史文獻歸攏起來,發現這段歷史盡管留有許多未解之謎,但較之古代文獻提供的情況要好得多。黑龍江流域古代誕生過東胡族系、肅慎族系等三大古族系。東胡族系後裔和肅慎族系後裔先後建立了北魏、遼、金、元、清等封建王朝,奠定了今日的中國版圖,維護了中華民族多民族大家庭的統一,傳承了中華文明「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質。但是,北方漁獵游牧民族的遷徙習慣,以及朝代更迭、地下文化資源尚未完全探明等諸多因素,使得古代文化在文獻資料上尚存在著某些斷層。近現代紅色歷史文化在歷史遺存上則保存了相對完整的承繼關系。黑龍江「紅色文脈」之所以應該受到關注和重視,還在於其傳承的是馬克思主義本土化之後的地域文化精神,這種精神是現代性基礎上文化自覺的產物,呈現著經由國際主義大家庭長期熏染形成的自由開放包容的文化特質,至今仍然在黑龍江文化傳承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主體作用,構成了地域文化的顯著標識。
G. 「以具體區域為例論述地理環境對地域文化的影響」論文該怎麼寫呀!也什麼資料嗎
查找你所想寫的地域的資料,結合地理環境從歷史的起源開始寫到習慣直至形成一定的地域文化。最好是寫你最為熟悉的地方。這樣你才會寫出感情,能感動人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H. 寫關於『貴州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及發展』的論文!2000字左右
貴州是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豐富,旅遊業極有發展前途。在貴州,每年有類型不同大小各異的民族節日重刪除次;許多民族聚居區有千姿百態、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築;文物眾多的旅遊景點,吸引著中外遊客。特別是貴州的少數民族文化內涵豐富、異彩紛呈的民俗風情更在全國乃至世界上獨具一格,它與外界有著獨特的交流渠道。在貴州的重點文化旅遊景點中,大多是貴州獨有的,如貴州各民族獨特的民族建築、眾多的風物特產、可口的美食餐飲、歷史名人文化、貴州龍文化、苗侗原生態文化、沙灘文化、陽明文化、奇石文化、屯堡文化等等。這些民族文化的傳承弘揚,並與獨特的喀斯特風光構建起貴州旅遊文化的靈魂,使貴州的山山水水充溢著濃濃的文化氛圍,成為別人無法比擬的優勢旅遊資源。
貴州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豐富,以文化為特色的旅遊產品發展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但貴州的旅遊業起步較晚,過去,人們對貴州少數民族的文化了解甚少。改革開放以後,國內外各方面人士來貴州各風景名勝區觀光旅遊的逐年增多。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貴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被越來越多國家的人們所認識。侗族的多聲部無伴奏合唱「侗族大歌』』在法國巴黎首次亮相,便引起了震動;苗族的木鼓舞從大山深處的田間地頭跳上世界舞台,便以狂放的風格被稱為:「東方迪斯科」;苗族服飾以其精美的工藝和豐富的文化信息承載功能被稱為「無字的史書」;六枝梭嘎苗族社區因其文化獨特並保存良好,建成了中國第一個生態博物館;被國際戲劇界稱作「戲劇活化石」的地戲、儺戲等,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極大關注。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以風情濃郁內涵豐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貴州高原山區這一特定的地理環境內,各民族承襲著自己的傳統,經歷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積累,創造了絢麗多姿的文化,它們之間有相通性,但又各自獨立,每一種文化經驗和智慧以及信息庫藏都是其它文化無法完全替代的。這一切都為貴州民族文化旅遊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
通過開發少數民族地區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興辦經濟實體,藉助旅遊業拉動地方經濟增長,可以實現少數民族地區及其群眾快速脫貧致富。與「信貸扶貧」、「民政扶貧」等其它扶貧方式相比,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是一種全新、高效的扶貧方式。它有其理論依據:從旅遊業的產業特點來看,旅遊業是典型的資源依託型產業,其發展的前提在於旅遊資源;作為高度關聯的經濟型產業,能夠帶動市場需求,樹立地區整體形象,帶動物流、財流、信息流及新觀念流,從而帶動相關部門及整個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其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特點能夠為少數民族地區帶去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可以解決少數民族地區的富裕勞動力問題。此外,作為窗口性行業,通過發展旅遊業可加強與外界交流,增進了解,促進招商引資。由此可見,民族文化旅遊開發這一命題不是人為的,而是旅遊業作為經濟產業的本質特徵決定的。正因為如此,國家旅遊局在《中國旅遊業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將旅遊扶貧納人重要的工作議程,明確提出「加強對資源條件和市場前景看好的中西部地區旅遊資源的開發,以旅遊業帶動這些地區經濟的發展」。在國家西部大開發的總體規劃中,發展旅遊業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可以相信,旅遊扶貧在縮小東西部差距、幫助「老少邊窮」地區的脫貧致富中將發揮更大作用。
這個行嗎??
I. 求沈陽地域文化論文3000字以上
3000字15分?汗 狂汗。。。。。。。。。。。。。。。。。。。
J. 山東地域文化的論文
山東有燦爛的齊魯文化
山東省歷史上稱為「齊魯之邦,禮儀之鄉」,不僅是個經濟大省,而且獨具豐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文化風貌。為促進與東盟各國的交流與合作,為便於新聞界同仁的交往和互動,請允許我向會議簡要介紹山東燦爛的齊魯文化。中華文明的搖籃地,目前公認的有六塊。它們是:泰山周圍、華山周圍、四川盆地、江漢平原、長江下游、遼西平原。其中泰山周圍是最早最大的一塊。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4000年前的龍山文化等,都是在泰山周圍首次發掘,並以發掘地的地名而命名的。中華文化的開拓者伏羲、炎帝、黃帝的活動和貢獻,相當多的是在山東。後來的齊國是炎帝後裔所建,魯國是黃帝後裔所建。
春秋時期,魯國因其保存了完備的周禮而成為當時中國思想文化的重鎮。齊國則在齊桓公、管仲的主持下率先改革,國力強盛,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首。戰國時期,齊國又躋身於七雄(秦、楚、齊、燕、韓、趙、魏)行列。那時的齊國,經濟發達,文化繁榮,軍事強大,一度稱雄於民。東方的齊國與同時期西方的希臘,成為世界的兩極。春秋戰國是思想活躍、百家爭鳴、人才輩出的時代。在齊魯大地上,涌現出孔子、孟子、曾子、子思、墨子、管仲、晏嬰、孫子等賢哲聖人。他們是齊魯文化的奠基人。齊魯文化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流。齊魯文化以「人」為本,以「仁」為核心,以「和」為貴,以「禮」為形式,以「天人合一」為目標,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山東近水樓台先得月,所受熏陶最深。有人作過統計,《二十四史》中涉及到的山東人達1000多位。智聖諸葛亮,書聖王羲之,愛國詩人辛棄疾、李清照,短篇小說家蒲松齡等,既是齊魯文化的繼承人,也為豐富發展齊魯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山東人誠實守信、熱情好客、禮讓待人、吃苦耐勞、尊師重教、尊老愛幼、扶弱濟貧等傳統美德,其源蓋出自齊魯文化。
進入20世紀,山東再次成為世人關注的一片熱土。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巴黎和會醞釀把德國在山東省的種種特權轉交給日本,激起了中國青年學生、工人階級的極大憤慨,爆發了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五四」運動。抗日戰爭時期,山東是日寇實行「三光」政策最殘酷的地區之一。從膠東到魯西,從沂蒙山到微山湖,從鐵路線到台兒庄,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把向解放區進攻的重點放在陝北和山東。山東那時只有4000萬人,卻有100萬人參軍,1000萬人支前,出了22萬名烈士。孟良崮戰役、萊蕪戰役、濰縣戰役、兗州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著名戰役的勝利,都離不開山東人的浴血奮斗。有部電影叫《車輪滾滾》,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那段如火如荼的革命斗爭史和山東人民的巨大貢獻。
正是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這幾十年的革命斗爭,形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大眾的革命文化。山東人愛黨愛國、擁軍愛民、不屈不撓、前赴後繼、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賦予革命文化以豐富的內涵。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山東地處沿海,較早地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由西向東逐步推開。擴大出口、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等開放政策,由東向西梯次實施。圍繞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社會主義新山東,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實施科教興魯、經濟國際化、城市化、可持續發展戰略,成為全省上下的共識。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正在變為廣大幹部群眾的實際行動。海爾、海信、澳柯瑪、巨力、時風、皇明、魏橋、華泰、南山、金鑼、太陽紙業等一大批著名企業脫穎而出。山東人的誠實守信、公平競爭、人才觀念、創新意識蜚聲中外。這種適應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包括吸收外來文化優秀成果在內的新文化,就是富有山東特色的現代文化。
總之,5000年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一個世紀以來形成的人民大眾的革命文化,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的現代文化,組成了獨具特色的齊魯文化。這朵文化奇葩,是山東的,也是全國的、世界的。花香四溢,優秀文化的傳播是不可阻擋的;海納百川,優秀文化要做成現代大文化,就一定要吸收世界一切優秀文化成果。「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歡迎各國新聞界同仁到山東來采訪、調研、觀光、作客,大眾報業集團一定會熱情接待,真誠合作,共同加深友誼,發展事業。
推薦到 CNKI下載篇論文:
山東半島地域文化的界定、內涵及其傳承趨向
依據地理環境認定,山東半島的地域文化應該是半島文化。山東半島的准確地理范圍應該是在河北省與天津市界地的岐口和江蘇省臨近山東省界的臨洪口一線之東,濟南到泰山一線是它的根部。山東半島的地域文化積淀深厚,異彩紛呈,其中漁耕文化、齊文化、賢哲文化和港口文化是山東半島地域文化獨特建構的主要文化形態。地域文化傳承通常有兩種方式,並遵循兩種規律。山東半島的地域文化傳承從總體上說屬於第二種傳承方式、第二種傳承結果。凸顯海洋文化、融合周邊文化、兼容日韓文化、趨同世界文化,這是山東半島地域文化傳承的基本趨向。海洋戰略將成為山東半島發展的主要戰略。
【作者單位】: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地域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
【關鍵詞】:地域文化;內涵;方式;趨向
【分類號】:K203
【DOI】:cnki:ISSN:1008-7214.0.2006-02-015
【正文快照】:
無論從文化人類學還是地域文化學的意義上講,山東半島地域文化都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對地域文化的認定,可以依據歷史積淀,也可以依據地理環境;可以依據民族區域,也可以依據生存方式;可以依據人文現象,也可以依據社會模式;等等。通常依據地理環境認定地域文化便於涵蓋其地域整個歷史的各個時期,從而更為科學。依據地理環境認定,山東半島的地域文化應該是半島文化。與山東半島南北對峙的遼東半島,也應該是半島文化,只是同為半島文化,因種種不同的歷史和文化的因素,而各有其不同的內涵。地域文化是國家和民族文化具體而實在的部分,進行地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