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關於旅遊發展的理論

關於旅遊發展的理論

發布時間: 2021-01-04 19:38:08

① 旅遊經濟與哪些理論有關 有何觀點

以下都是旅遊經濟理論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第一章 旅遊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教學要求:
通過研究旅遊經濟活動的產生與發展,掌握推動旅遊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研究對象,任務和內容;了解旅遊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內容結構:
第一節 旅遊經濟活動的產生和發展
一,旅遊經濟活動的產生
1. 旅遊經濟活動的概念
2. 旅遊經濟活動的產生
二,旅遊經濟活動的發展
1. 第一個時期,初步發展時期
2. 第二個時期,蓬勃發展時期
第二節 旅遊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一,國內外對旅遊經濟的研究
1. 國外對旅遊經濟的研究
2. 我國對旅遊經濟的研究
二,旅遊經濟學的產生
1. 旅遊經濟學是一門具有獨立性的專門學科
2. 旅遊業是一個新興產業
三,旅遊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 旅遊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率喲經濟活動中旅遊產品的供給與需求的矛盾
2. 旅遊經濟學研究旅遊經濟活動運行過程中的經濟現象,經濟關系與經濟規律
四,旅遊經濟學的研究結構
五,旅遊經濟學研究的主要任務
1. 解釋影響合作用於旅遊經濟活動的基本經濟因素和經濟關系
2. 選擇旅遊經濟發展的最佳途徑
3. 為制定旅遊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提供理論基礎
六,旅遊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旅遊產品的生產與供給
旅遊需求及旅遊需求與旅遊供給的矛盾運動和調節機制
旅遊產品的消費
旅遊經濟效益
旅遊經濟結構與旅遊經濟發展
第三節 旅遊經濟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系
一,游經濟學與經濟學的關系
二,旅遊經濟學與旅遊學的關系
三,旅遊經濟學與其它旅遊學科的關系
第四節 旅遊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相結合的方法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本章重點(重要問題):
旅遊經濟活動的發展,旅遊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與內容
第二章 旅遊產品
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了解旅遊產品和旅遊產品特點,掌握旅遊產品組合與旅遊產品開發的涵義與原則.
內容結構:
第一節 旅遊產品的概念和構成
一,旅遊產品的概念
旅遊產品是指旅遊經營者憑借著旅遊吸引物,交通和旅遊設施,向旅遊者提供的用以滿足其旅遊活動需求的全部服務.
二,旅遊產品的構成
旅遊吸引物
旅遊設施
可進入性
旅遊活動
三,旅遊產品的內外部關系及其轉化
旅遊產品構成間的互補關系
旅遊產品構成間的互代關系
旅遊產品內外部的互補關系與互代關系的轉化
第二節 旅遊產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
一,旅遊產品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特點
1. 旅遊產品的價值
2. 旅遊產品的使用價值
二,旅遊產品的價值構成
服務價值量
吸引物價值量
第三節 旅遊產品的特性
一,綜合性
旅遊產品既包括物質的,精神的勞動產品,又包括非勞動產品和自然物.
二,無形性
旅遊產品主要表現為旅遊服務,具有無形性.
三,不可轉移性
旅遊產品的物流和商流是分離的,物流只表現為旅遊產品信息的流動而不是旅遊產品的轉移.
四,旅遊產品生產與消費的不可分割性
旅遊服務和旅遊消費在時空上同時發生和同時結束表現為旅遊產品的生產和消費的不可分割性.
五,游產品的不可貯存性
旅遊產品的核心是服務,因此不可貯存.
六,旅遊產品的易波動性
旅遊產品受季節,假日,氣候以及政治,經濟,戰爭等多種因素影響,具有較大的波動性.
第四節 旅遊產品的組合與開發
一,旅遊產品的生產要素及其組合
全面全線組合
專項系列組合
專業性組合
二,旅遊產品開發的原則
根據目標市場需要對旅遊資源,旅遊設施和旅遊業人力資源進行規劃,設計,開發和組合.
第五節 我國旅遊產品的發展歷程(自學)
本章重點(重要問題):
旅遊產品及其特點,旅遊產品的組合與開發原則
第三章 旅遊需求與供給
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旅遊需要與供給的基本規律與影響因素,熟悉需求與供給彈性及我國旅遊供求關系的發展演變過程.
內容結構:
第一節 旅遊需求
一,旅遊需求概念
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餘暇時間的人們在一定時間內,願意按照一定價而購買某一旅遊產品的數量.
二,旅遊需求產生的條件
1. 旅遊需求的客觀條件:支付能力;可支配的時間.
2. 旅遊需求的主觀條件:動機(心理類型,文化修養,年齡性別等)
三,旅遊需求規律
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條件下,人們在一定時期內對旅遊產品的需求量與旅遊產品價格呈負相關.
四,需求彈性和需求彈性系數
旅遊需求量隨某一因素的變化而出現相應變化的現象稱為需求彈性.
旅遊需求價格彈性
旅遊需求價格彈性系數
五,影響旅遊需求的因素
客源國方面的因素:總人口,人口結構,城市化和程度;
目的國方面的因素:旅遊供給因素(旅遊資源,設施,交通等);通貨膨脹因素;
雙方相關因素:經濟距離,貨幣匯率,政治因素.
六,旅遊需求指標
入境旅遊人次;
旅遊者消費總額;
旅遊者人均消費額;
旅遊者停留天數或旅遊人天數;
旅遊者人均數
旅遊出遊率(旅遊密度)
旅遊重遊率(旅遊頻度)
旅遊開支率(旅遊消費率)
第二節 旅遊供給
一,旅遊供給的概念
旅遊供給是旅遊目的地在一定時期內以一定的價格向旅遊市場提供旅遊產品的數量.
分為基本旅遊供給和輔助旅遊供給.
二,旅遊供給的內容
旅遊資源
旅遊設施
旅遊服務
旅遊基礎設施
旅遊供給規律
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願意並且有能力向市場提供的旅遊產品的數量將隨著市場價格的漲落而增減.
游供給價格彈性
旅遊供給價格彈性
旅遊供給價格彈性系數
影響旅遊供給的因素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環境容量
當地政府對發展旅遊業的態度和政策
第三節 中國旅遊供求關系的發展
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遊供給的發展
旅遊飯店業的發展
旅行社的發展
旅遊景點,景區建設
旅遊交通的發展
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遊需求的發展
1. 入境旅遊市場需求
2. 國內旅遊市場需求
三,中國旅遊供求關系發展的階段性
1. 限制發展階段
2. 不協調發展階段
3. 比較協調發展階段
本章重點(重要問題):
旅遊需要的產生及運動規律和旅遊供給的產生及運動規律
第四章 旅遊經濟運行與調節
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認識旅遊經濟活動的規律與特點,掌握旅遊價格調節和市場競爭調節的機理,理解宏觀調控對旅遊經濟運行的作用及其應用.
內容結構:
第一節 旅遊經濟活動運行規律與特點
一,旅遊經濟活動運行規律
旅遊經濟活動是旅遊主體,旅遊客體和旅遊媒介體之間的經濟聯系和所反映出來的經濟關系.遊客與旅遊經營者之間供給與需求的矛盾運動構成旅遊經濟活動的主要內容,供求規律,價值規律等經濟規律都也體現在旅遊經濟運行過程中.
二,旅遊經濟活動運行特點
旅遊經濟活動中物流與商流是分離的
一次集中組合,多次銷售
需求的明顯指向性和供給的常年性
第二節 旅遊市場調節
一,旅遊供求矛盾的運動與主要表現
旅遊接待能力與遊客總人次之間的矛盾
旅遊供求在地域上的矛盾
旅遊供求在季節上的矛盾
旅遊供求在結構上的矛盾
二,旅遊供求矛盾的靜態均衡與動態均衡
1. 旅遊供求矛盾的靜態均衡
2. 旅遊供求矛盾的動態均衡
三,旅遊價格調節機制
旅遊價格的概念與構成
旅遊價格的制定及其影響因素
旅遊價格的制定的目標與策略
旅遊價格的實現
旅遊競爭調節機制
旅遊市場競爭的目標
旅遊市場競爭戰略與策略的形成
第三節 旅遊經濟的宏觀調控
一,旅遊經濟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二,旅遊經濟宏觀調控的主體
1. 政府管理部門
2. 行業管理組織
三,旅遊經濟宏觀調控的對象與內容
1. 旅遊經濟宏觀調控的對象
2. 旅遊經濟宏觀調控的內容
四,旅遊經濟宏觀調控的手段
對旅行社業進行宏觀調控
對旅遊涉外飯店業進行宏觀調控
對旅遊服務質量等級進行宏觀調控
對旅遊信息方面的宏觀調控
旅遊發展規劃方面的宏觀調控
本章重點(重要問題):
旅遊供求矛盾的運動與主要表現,旅遊供求矛盾平衡,旅遊價格調節和市場調節
第五章 旅遊消費效用理論
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內容學習,使學生掌握旅遊消費的特點,認識旅遊消費者最大效用均衡的分析方法和旅遊消費效果的評價原則.
內容結構:
第一節 旅遊消費的性質與特點
一,旅遊消費的性質
二,旅遊消費的特點
旅遊消費是綜合性消費
旅遊消費是一種以勞務為主的消費
旅遊消費與旅遊產品生產交換的同一性
旅遊消費的不可重復性
旅遊消費是彈性較大的消費
三,旅遊消費在旅遊經濟運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節旅遊消費的構成
一,旅遊消費結構的概念和分類
二,影響旅遊消費結構的因素
遊客的收入水平
遊客的構成
旅遊產品的結構
旅遊產品的質量
旅遊產品的價格
遊客的心理因素
三,旅遊消費結構的合理化
1. 要在旅遊消費多樣化的基礎上實現結構的優化
2. 要有利於實現旅遊消費市場供需的平衡
3. 要有利於旅遊環境的保護
第三節 遊客效用滿足最大化
一,旅遊消費者最大效用均衡
1. 無差異曲線分析法
2. 無差異曲線在分析旅遊消費效用最大化中的應用
二,研究遊客效用滿足最大化的意義
第四節 旅遊消費效果評價
一,旅遊消費效果的涵義
二,評價旅遊消費效果的原則
1. 旅遊商品價值與使用價值的一致性
2. 微觀旅遊效果與宏觀旅遊效果的一致性
3. 旅遊消費效果與生產效果與社會效果的一致性
本章重點(重要問題):
旅遊消費及其構成,旅遊者效用滿足最大化,旅遊消費效果評價
第六章 旅遊經濟效益
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內容學習,了解旅遊經濟效益的內涵;熟悉旅遊經濟運行產生的乘數效應與收漏損現象;掌握旅遊經濟效益評估的方法.
內容結構:
第一節 旅遊經濟效益的涵義與范疇
一,旅遊經濟效益的涵義
二,旅遊經濟效益的研究范疇
1. 旅遊微觀經濟效益的概念
2. 旅遊宏觀經濟效益的概念
第二節 旅遊經濟運行的乘數效應
一,乘數效應
二,旅遊收入的乘數作用
收入乘數
居民收入乘數
就業乘數
政府收入乘數
進口額乘數
三,旅遊漏損
1. 旅遊漏損的概念
2. 減少旅遊漏損的途徑
第三節 旅遊經濟效益的評估與測量
一,主要旅遊統計指標
人均停留天數
國際旅遊(外匯)收入
客房出租率
營業收入
營業稅金及附加
全員勞動生產率
利潤總額
人均實現利稅
利潤率
平均職工人數
二,旅遊微觀經濟效益分析方法
損益平衡分析法
目標利潤分析法
最佳利潤分析法
成本結構分析
三,旅遊宏觀經濟效益分析
遊客消費及其影響
衡量旅遊成本
估計旅遊的純經濟效益
第四節 我國旅遊經濟效益測評
一,我國旅遊業不同發展階段的效益水平
二,旅遊業是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本章重點(重要問題):
旅遊經濟效益的范疇,旅遊經濟運行的乘數效應,旅遊經濟效益分析方法
第七章 旅遊產業結構和產業政策
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認識旅遊產業結構及其優化的基本知識,了解我國旅遊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實施旅遊產業政策方面的實踐情況.
內容結構:
第一節 旅遊產業的構成
一,關於旅遊業構成的"局限論"與"寬泛論"
"局限論"中旅遊業的構成
"寬泛論"中旅遊業的構成
二,關於旅遊業構成的傳統認識
三,世界旅遊組織旅遊衛星賬戶中的旅遊業的構成
四,關於旅遊業構成的理論分析
界定旅遊業構成的特殊性
旅遊業構成的約定性
約定化思想需要統一可比的標准
第二節 旅遊產業結構及其優化
一,關於產業結構的基礎知識
產業
產業結構研究的特點
產業結構的研究內容
產業結構研究方法的特性
二,旅遊產業結構
旅遊產業結構的概念
旅遊產業結構研究中的困難
產業結構優化和旅遊產業結構優化
第三節 旅遊產業政策的理論基礎與實踐
一,產業政策的特點及分類
1. 產業政策的特點
2. 產業政策的分類
二,產業政策實施的手段及作用
1. 產業政策的實施手段
2. 產業政策的作用
三,旅遊產業政策實踐
四,我國國家旅遊產業政策的制定
我國國家旅遊產業政策的發展背景
我國國家旅遊產業政策制定的原則
我國國家旅遊產業政策的內容
本章重點(重要問題):
旅遊產業構成及其理論分析,旅遊產業結構及其優化,旅遊產業政策的理論基礎及其實踐
第八章 旅遊經濟發展模式與發展趨勢
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內容學習,使學生認識旅遊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及其分析,掌握影響旅遊經濟發展戰略制定的因素和我國旅遊產業發展的狀況及戰略選擇.
內容結構:
第一節 旅遊經濟發展模式
一,旅遊經濟發展模式概念
二,旅遊經濟發展模式類型
超前型發展模式與滯後型發展模式
市場型旅遊產業發展模式與政府主導型旅遊產業發展模式
延伸型旅遊產業發展模式與推進型旅遊產業發展模式
三,旅遊經濟發展模式比較
四,旅遊經濟發展模式的主要特徵
概括性
階段性
相對穩定性
特指性
第二節 我國旅遊經濟發展模式分析
一,確定我國旅遊經濟發展模式的依據
我國具備發展旅遊產業的條件
我國發展旅遊產業面臨的問題
我國旅遊經濟發展模式的選擇
二,我國旅遊經濟發展模式的主要特徵
1. 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是以經濟基礎條件較好的中心城市和東南沿海地區的旅遊業發展為先導,然後向中心城市以外的地區逐漸推進的
2. 旅遊產品以觀光旅遊為主向多種旅遊產品推進
3. 旅遊形式以團隊旅遊為主向散客旅遊居優勢,團隊旅遊與散客旅遊相結合的方向演進
4. 旅遊設施建設以高級為主,有高等級向中低等級推進,最終形成以中等級為主體的高,中,低等級結合的設施體系
5. 旅遊產業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的主導作用由主要進行微觀的支持和管理向宏觀的調控和管理演進
第三節 世界旅遊經濟發展趨勢
一,世界旅遊經濟發展概況
世界旅遊經濟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
世界旅遊經濟的產值不斷增長
世界旅遊產業對世界經濟的推動不斷增強
二,世界旅遊經濟發展趨勢
第四節 我國旅遊業發展戰略選擇
一,不同類型的旅遊發展觀
經濟動力型發展觀
雙重動力型發展觀
可持續發展觀
二,制定旅遊經濟發展戰略的依據
1. 旅遊經濟發展戰略
2. 制定旅遊經濟發展戰略的依據
三,我國旅遊經濟發展戰略
1. 適度超前戰略
2. 可持續發展戰略
本章重點(重要問題):
旅遊經濟發展模式及其特徵,旅遊經濟發展模式分析及其戰略選擇,我國旅遊發展戰略
重 點 章 節
第一章:第2,4節;
第二章:第1,2,3節;
第三章:第1,2節;
第四章:第1,2,3節;
第五章:第1,2,3,4節;
第六章:第2,3節;
第七章:第2,3節;
第八章:第2,4節.
參 考 書 目
⒈ [美]斯蒂格里茨,1998:《 經濟學》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⒉ 黃亞均 郁義鴻,2000:《微觀經濟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⒊ 黃亞均 袁志剛,2000:《宏觀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⒋ 林南枝,2000:《旅遊經濟學》,南開大學出版社,
⒌ 張輝,191:《旅遊經濟學》,陝西旅遊出版社
⒍ 鄒海梅,1998:《現代旅遊經濟學》,青島出版社
⒎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旅遊經濟》
⒏ 國家旅遊局,1998:《中國旅遊統計年鑒》,中國旅遊出版社
⒐ 魏小安,1993:《中國旅遊業:產業政策與協調發展》,旅遊教育出版社
⒑ 張建春 金世勝,2001:《旅遊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⒒ 羅明義,1998:《旅遊經濟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⒓ 威廉瑟厄波德,2001:《全球旅遊新論》 中國旅遊出版社
⒔ 張伯山,1998:《旅遊文獻檢索與利用》 南開大學出版社
⒕ WTO.Recommendations on Tourism Statistics
⒖ Witt,Stephen F. and Luiz Moutinho.Tourism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Handbook, New York:Prentice-Hall,1998
課 時 分 配
章次
章 節 名 稱
總計課時
授課課時
輔導練習
課時
1
旅遊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2
2
0
2
旅遊產品
3
3
0
3
旅遊需求與供給
6
4
2
4
旅遊經濟運行與調節
4
4
0
5
旅遊消費效用理論
6
4
2
6
旅遊經濟效益
6
4
2
7
旅遊產業結構和產業政策
3
3
0
8
旅遊經濟發展模式與發展趨勢

② ●區域旅遊經濟理論: ●旅遊開發與發展理論

區域旅遊經濟理論旅遊開發與發展理論都是當今社會比較熱門的理論與學說很多地方都在發展經濟

③ 碩士畢業論文旅遊發展戰略研究 的相關理論有哪些

我原創作品供你參考

④ 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有哪些理論

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逐步認識和熱切關注,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理論。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人口劇增、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開發,給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和資源帶來越來越嚴重的破壞,嚴重危害世界各國的健康、穩定發展,人類迫切需要協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人們為尋求一種新的長期發展模式進行了不懈的探索,這種模式可以達到環境和資源都能承受的程度。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向聯合國大會提交的《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可持續發展是一個綜合概念,涉及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及自然環境,包括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三個方面。參考《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旅遊可持續發展可以被認為是在保持和增強未來發展機會的同時滿足目前遊客和旅遊地居民當前的各種需求。旅遊可持續發展實質,即公平性、持續性和共同性,要求旅遊與自然、文化和人類生存環境形成一個整體,以協調和平衡彼此之間的關系,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經濟發展目標和社會發展目標的統一。

⑤ 四種旅遊理論觀是什麼

這四種旅遊理論平台或旅遊理論觀的基本觀點如下:
擁護提倡型理論平台 這種理論平台最初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認為旅遊是促進國內和國際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例如,增加收入、創造就業機會及乘數效應等因素都對經濟的發展起積極的作用。擁護提倡型理論觀也可以稱為「旅遊鼓吹主義或推動主義」( Tourism boosterism)。這種理論認為,旅遊是一種廣泛的理想活動,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即使有一些負面影響,也只對旅遊目的地產生極小的負面影響,不會影響大局,因此,各國政府和各個社區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吸引和促進旅遊活動,最大限度地為旅遊活動創造一個自由市場的環境。這種旅遊理論觀認為,旅遊天生就是一種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的力量,所以不應該對其進行管理和控制,應該順其自然任其自由發展。政府部門的作用是通過制定有利於旅遊發展的法律和法規,推動旅遊業的發展。這種理論觀從來不考慮旅遊業的潛在消極作用和負面影響,認為旅遊和環境保護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和概念,應該分別討論、分別對待和分別處理,兩者不應該混為一談。
小心謹慎型理論平台 這種理論平台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期,旅遊活動的快速發展使人們開始逐漸認識到,發展旅遊帶來的並不完全是利益,旅遊活動所造成的社會文化代價,甚至經濟代價是很沉重的;旅遊與社會物理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之間存在越來越嚴重的沖突;自由放任的旅遊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斷被現實所證實。旅遊活動不斷向新的旅遊環境迅速擴張,尤其是向發展中的第三世界國家迅速延伸和擴張,給這些地區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旅遊學術界不得不重新考慮毫無控制的「大眾旅遊」的邏輯性是否可行。由此衍生出
了小心謹慎型旅遊理論觀。這種理論觀認為,旅遊天生就是一種破壞性力量,因此應該對其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或者應該完全避免旅遊活動。除非進行認真的規劃和控制,否則旅遊活動最終會給旅遊目的地帶來種種不良後果。與擁護提倡型旅遊理論觀相反,小心謹慎型旅遊理論觀的基本特點是要對旅遊進行強化的管理和控制。
改變適應型理論平台 小心謹慎型旅遊理論觀揭示了伴隨旅遊業發展而出現的很多消極因素,因此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人們極力試圖尋找有利於東道地社區發展的旅遊活動模式,這就導致了改變適應型理論平台應運而生。這種理論平台倡導與大眾旅遊相反的、嚴格管理的小規模替代性旅遊( Alternativetourism)模式,用各種替代性旅遊代替那些對欠發達地區產生危害的大眾旅遊。這種理論平台強調人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提倡發展適應環境資源的小規模旅遊活動,反對大眾旅遊時代的那種福特主義模式的大規模、標准化旅遊產品。聚集在替代性旅遊的旗幟下的各種方式包括生態旅遊( Ecotourism)、軟旅遊(Softtourism)、與環境資源相適應的旅遊(Appropriate tourism)、綠色旅遊(Green tourism)及負責任旅遊(Responsible tourism)等。
以知識為基礎的理論平台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旅遊學研究進入了以知識為基礎的理論平台。這種旅遊理論觀把知識放在首位,重視旅遊學理論的研究。這種旅遊理論觀認為,在一定程度上,旅遊院校的主要作用是發現知識和傳授知識;認為旅遊管理決策的制定不應該受政治的影響和干擾,也不應該憑感情用事,決策的依據應該是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獲得的研究成果,即知識。這種理論平台近年來在旅遊學研究方面起主導作用,促進了旅遊學研究、旅遊理論的創新和旅遊學科的發展。
雖然旅遊學理論的發展可以分為上述四個階段(四個理論平台或理論觀),但是事實上,每當一種新的旅遊理論平台或旅遊理論觀問世時,前一種或前幾種旅遊理論平台或旅遊理論觀並沒有消失,而是與新出現的旅遊理論平台或旅遊理論觀同時存在,同時起作用。即使在今天,上述任何一種旅遊理論平台或旅遊理論觀都完全可以找到其擁護者和市場。然而每一種新旅遊理論平台或旅遊理論觀的誕生都向旅遊理論工作者,旅遊業界的專業人士和政府決策部門展示了觀察旅遊的新視角和認識旅遊的新平台、新觀念,有助於人們更進一步、更深刻地認識旅遊的機理、旅遊與人類社會的活動和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

⑥ 旅遊業供給側改革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是重點振興「休閑製造業」。在這里,我們提「休閑製造業」,而不僅僅是旅遊裝備製造業。這是因為,從觀光過渡到休閑度假,不但是需求的轉換,更重要的是休閑製成品的升級。只有當我們從旅遊經濟發展到休閑經濟,人們從移動觀光轉移到休閑停留,遊艇、房車、漁船、釣具、滑雪杖、沖鋒衣、纜車、馬具、皮劃艇等休閑製造業才能發展起來。目前,為了保增長,促進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旅遊業內生的需求動力,經由休閑製造業可轉化為持續的生產動力,使生產向生活滲透。中國製造業的產能過剩不但需要通過「一帶一路」向外轉移,更需要通過休閑製造業向內轉移,造福民生。同時,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休閑質量需求,將對製造業的結構升級和技術進步提供科學指引。
二是突出發展「度假科技」。科技創新是「供給側改革」的最重要內容,它在旅遊業內主要表現在如何增進生活性服務業的技術創新規模和深度。虛擬現實(VR)技術是典型的度假科技,通過這種高新技術,遊客的度假體驗得到極大地延展和深化。此外,度假設施和娛樂科技(如兒童娛樂設施、運動休閑高科技開發、老年疾病的娛樂型治療設備等)屬於強大的生活製造業,它們是直接作用於民生終端的生活型製造業,對經濟增長具有持續而有效的促進作用。美國在對抗1929年大危機的「羅斯福新政」中就通過重要政策(如「聯邦一號」政策)大力振興娛樂產業和娛樂科技,使美國的電影產業、戲劇產業和主題公園等娛樂休閑業的科技水平大為提升,既提高了美國人的生活水準,又從長期上增強了美國的科技軟實力。
三是積極試點「彈性工作制」。人力資本是供給側的首要要素,也是物質資本和科技創新的源泉。在經濟下行期間,各國都很注重通過靈活用工制度對時間要素進行高效配置,釋放出生產效率。旅遊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尤其適合推行彈性工作制和工作分享等現代就業制度,通過高效配置就業者的生產時間和閑暇時間,使知識員工、女性員工和青年人才(甚至是在校人才)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旅遊業中的在線企業和接待行業試點彈性工作制,並和家庭靈活就業人員的課稅減免相結合,可以從人力資本方面有效深化「供給側改革」。
四是創新推進「假日改革」。所有的生產要素最終可歸結為「時間要素」。假日改革具有長期效應,是對生產時間以及勞動力供給方式的「供給側改革」。這種改革帶有全民性,可以說,是旅遊系統極少也極珍貴可以觸及全民改革層面的重要政策手段,我們要珍惜這個政策手段,用好這個政策手段。深入研究假日變動對經濟增長和就業質量以及創新激勵的影響。建議提前做好假日改革的「壓力測試」,調集政策研究機構深入開展該項測試,積極探索各地政府的「地方假」和企業的「帶薪休假」相結合的假日審批權下放改革。

⑦ 旅遊景區規劃的相關理論

(一)可持續發展觀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社會對環境的沖擊力大大增強,全球范圍的環境污染和破壞日益嚴重,於是環境問題開始作為一個重大的科學技術問題由一些科學家提出。人們首先根據傳統理論研究治理方法和技術,同時人們進一步體會到,僅靠科技手段,用工業文明方式作為定式去修補環境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的,必須在各個層次上去調控人類社會的行為和支配人類社會行為的、打著工業文明烙印的思想和觀念,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新發展觀悄然興起,並日益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來,可持續發展以其嶄新的價值觀和光明的發展前景,被正式列入國際社會議程。1992年的世界環境與發展會議、1994年的世界人口與發展會議以及1995年的哥本哈根世界首腦會議都以此作為重要議題,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構想。
按照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中的表述,可持續發展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構成危害的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謀求經濟、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維持新的平衡,制衡出現的環境惡化和環境污染,控制重大自然災害的發生。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21世紀議程》認為,主要是在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不斷改善發展質量,提倡適度消費和清潔生產,控制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持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基礎,建立「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規劃把可持續發展作為跨世紀的戰略任務。同時,可持續發展業已成為人類邁向21世紀的行動綱領。
遠景設計院提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包括:
①恢復經濟增長;
②改善增長質量;
③滿足人類基本需求;
④確保穩定的人口水平;
⑤保護和加強資源基礎;
⑥改善技術方向;
⑦在決策中協調經濟與生態關系。
(二)區位理論
區位理論研究的實質是生產的最佳布局問題,即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布局使生產能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收益。在工業化大生產之前,人們從事的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式的生產,產品就地生產就地消費,因而成本和收益的比例不會隨距離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必然不會考慮生產地點的選擇問題。從這個簡單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區位理論並不是貫穿於人類歷史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而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如經濟日益發展、生產力水平提高、社會分工加深的條件下,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區位理論中有一個距離衰減原理認為,如果地理現象之間是互相作用的,那麼其作用力與距離成反比關系,即作用力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減少。景區與客源地之間就遵循著距離衰減原理。旅遊距離衰減原理總體上表現為景區對客源地的吸引力以景區為中心向外圍逐漸減小,相應的客源數量分布也呈現出以景區為中心向外圍梯度減少的規律。主要原因有:首先,客源地的旅遊者到景區需要支付費用、時間、精力等成本,而且這些成本隨著景區與目的地距離的增加而逐漸增大,因此景區的吸引力也會隨著距離的加大而相應地減少;其次,景區與客源地之間小幅度的距離變化會引起景區對旅遊者的吸引力大幅度變化。因此,在景區的開發和經營過程中,區位理論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三)集聚效應
集聚效應理論認為,區域內各經濟實體聚集產生的總體經濟效益大於各經濟實體單獨產生的經濟效益之和,超出的部分來源於因集聚而造成的有利環境。集聚效應對於景區來說,在於通過企業之間的集聚可以使各企業相互促進,相互補充,降低開發成本,共用旅遊設施,提升總體旅遊形象,增強吸引力,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對於旅遊者來說,集聚效應可以方便旅遊者選擇同一區域內的不同景區,從而減少旅遊者的費用、時間等成本。
(四)系統論
用系統論指導景區規劃包含兩個層次的含義。首先,景區本身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景區規劃應採用系統分析和整體考察的方法進行。它既包括對相互關聯的系統要素的規劃,也包括景區與整個地區的總體開發的外部系統規劃;其次,景區規劃的制定過程本身是一個不斷調節、不斷提升的系統。因此,在景區開發與經營管理的全過程要始終保持系統化眼光,用系統論指導具體的實踐運作。

⑧ 旅遊理論

旅遊指導理論-是對旅遊地的形象進行創意性的系統謀劃。形象就是名片,口碑就是生命。成功的旅遊形象策劃應以地理、文化等理論為指導,突出地域特色,把握歷史文脈,緊跟時代潮流,具有鮮明個性。
旅遊理論的意義:旅遊可以使旅遊地政府與公眾對本地的旅遊資源優勢、旅遊產品的定位和發展目標有更清楚的認識,並有效地提高旅遊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使該旅遊地更具有競爭力。
針對國內旅遊市場一方面快速發展,一方面旅行社行業整體效益大幅度下滑,以及旅行社行業弱、小、散、亂的現狀和殘酷的價格大戰及誠信缺失的復雜市場局面,應該將單體旅行社聯合成為數百家旅行社組成的國內最具規模的綜合性復合品牌的集團企業,將旅遊服務功能、信息服務功能、專業規劃設計功能、市場推廣宣傳功能形成一體化的聯合服務。開創盈利必須與誠信服務為根本前提,真正做到實質性誠信服務,同時各站點旅行社的品牌均顯示統一標志,形成復合品牌,從而形成利益驅動旅遊誠信建設的創新模型。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