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化旅遊節策劃書
⑴ 大學生旅遊文化節策劃書怎麼寫
關於舉辦「武夷學院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
一.活動名稱:
武夷學院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為指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以「三綠」「四會」「五開」「六為」的學校定位為行動指南。
三.活動主題:
「傳承文明 相約武夷 激情校園 魅力旅遊」
四.活動意義:
在武夷學院開創旅遊文化節的先河,展現旅遊文化,豐富大學生文化生活,親身感受旅遊文化,樹立正確旅遊行業觀,從而了解旅遊、實踐旅遊。旅遊文化節內容涉及廣泛,形式規模宏大。極大的豐富了同學們的課餘生活,為我院學生創造一個表現自我、開發內在潛力的平台。
五.啟動時間:2009年3月26日(星期四) 下午15:00
六.參加對象:武夷學院全體在校大學生及周邊兄弟學校
七.活動地點:圖書館前的廣場、校報告廳、同文樓多媒體教室等
八、活動內容概況:
本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分為六個部分。分別為:
①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開幕式之茶之韻——品茗論道
(2009年3月26日下午15:00——17:00)
②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之導游大賽
(2009年3月29日-09年5月9日)
③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之「旅遊天下,小相片,大世界」旅遊攝影展
(2009年3月30日-09年4月8日)
④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之旅遊文化系列講座
(2009年4月7日-5月10日 上午:9:00, 晚上:19:00;)
⑤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之自行車自願者環保游活動
(2009年5月9日8:00—15:30)
⑥2009年武夷學院旅遊系畢業生歡送晚會暨武夷學院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閉幕式
(2009年5月29日 19:00)
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參賽項目均不收取報名費。詳細內容見各活動策劃書。本次活動於2009年3月26日15:00正式啟動,2009年5月29日在校報告廳舉辦2009年武夷學院旅遊系畢業生歡送晚會暨武夷學院首屆大學生旅遊文化節閉幕式。
九、.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武夷學院團委 武夷學院學生處
承辦單位: 武夷學院旅遊系團總支 武夷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武夷山市自行車協會 武夷山導游協會 中國移動通信武夷山分公司
活動顧問單位: 武夷山市旅遊局 武夷山市景區管理委員會
⑵ 旅遊管理策劃書
四川鎣華山旅遊策劃案例分析
摘自:中國旅遊營銷網
我公司於2004年4月受上市公司宏達股份(600331)委託,編制四川鎣華山的項目策劃、總體規劃及詳細規劃。目前,項目策劃已經完成,正在進行詳細規劃的編制。
鎣華山擁有中上水平的自然資源,但僅在四川盆地周邊,就有峨眉山、青城山、九頂山、西嶺雪山、瓦屋山等多座名山。宏達公司提出,鎣華山作為旅遊產品,必須是一流的,必需有面向國際市場的基礎。為此,我們對資源進行了深度的挖掘,並就產品定位與主題提升,絞盡腦汁。經過反復研究與驗證,最後確定了"中華第一禪山"的定位。
為了使項目策劃成為可行的、可操作的成果,我們把"禪"區分為禪宗與禪文化兩部分,對禪宗的運作策劃了沿人脈關系為主線的操作線路,對禪文化的景觀、情境、建築、小品、活動、導游詞等等,進行了具體的策劃,?quot;禪"這一極為抽象的宗教哲學概念,轉化為可參觀、可體驗、可參與、可接觸的旅遊產品與旅遊文化。
最後,圍繞景區開發,我們提出了以滑雪場為啟動點,以高山景觀為觀賞核心,以禪宗、禪文化為核心吸引力、以休閑度假社區為未來盈利增長點的投資分期與開發計劃,完成了項目商業模式的策劃,使投資商完全把握鎣華山開發運作的關鍵所在。
在此,我們將鎣華山策劃的案例,簡要敘述,以饗讀者。
鎣華山位於四川省什邡市境西北,距市區37公里,景區范圍115平方公里。地處市域西北,與綿竹、茂汶、彭州相連,地處川西平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龍門山構造帶)上,屬岷山山脈南段(九頂山段)向東南延伸的一條支脈,亦為什邡山地之主脈,山頂海拔3160米,區內最高海拔3900米,最低海拔 871米。
鎣華山景區屬於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於1986年開始開發,但旅遊產業未形成規模。如何科學地發展,則是在全面開發前必須考慮的問題。先研究策劃,再規劃設計,以此為基礎,實施開發建設和運作經營,則成為發展旅遊業必須遵循的工作軌跡。本策劃即是對如何開發鎣華山景區提出的建議性方案,並前瞻性地涉及到今後的設計和運作層面,旨在理順、明晰相關理念,指導今後一系列工作能夠科學地展開。
鎣華山資源評價:
優勢:鎣華山的自然資源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其高山自然景觀類型較豐富。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高山草甸、高山野玫瑰、杜鵑林、原始森林以及冰雪資源等,鎣華山峽穀神奇險峻,天象景觀變幻莫測。這些高山觀光產品,在全國山嶽型景區中,價值非常高。四季旅遊資源的概念清晰,春遊―春賞杜鵑、賞春水,夏遊 ―高山觀景、滑草、避暑,秋遊―秋觀紅葉,冬遊―冬看雪景。同時什邡本地是禪宗八祖--馬祖的故鄉,具有很好的文化底蘊。
劣勢:鎣華山的自然資源(高山景觀和飛水岩瀑布群)本身稟賦雖較高,但因其位於龍門山脈,有銀廠溝、歡樂谷、九頂山、九龍溝等多加景區共存;特別是在資源大省四川的背景下,峨眉、青城、西嶺雪山、四姑娘山、巴朗山、貢嘎山、千佛山、金佛山等十多座山嶽景區,僅靠自然資源、一般性恢復佛教道教文化等,都難以形成獨特吸引力,更不要說成為世界級旅遊產品;獨特資源的可進入性差;可用土地的不足使得一些好的項目創意和景區設計不能夠付諸實施,只能在現有土地局限的基礎上進行建設開發。
結論:
如果僅從自然資源本身來說,鎣華山的自然資源與周邊相比,不具有壟斷性的資源優勢;如果僅從宗教角度來說,鎣華山很難超過峨眉山和青城山的宗教文化;所以通過自然景觀與文化的完美結合,可以將鎣華山1.5流的資源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景區。
我們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挖掘禪文化,對參禪悟道產品進行極致打造,深度策劃現代運動休閑項目,結合對鎣華頂高山觀景的打造與包裝宣傳,形成具有獨特吸引力的綜合旅遊度假區。
此次策劃將鎣華山景區定位為:集觀光、文化、宗教、度假、會議、運動休閑於一體的禪體驗式的高山觀景四季旅遊度假區,是將核心吸引力--高山觀景與文化體驗--參禪悟道相結合的綜合景區。
核心品牌:中華第一禪山--鎣華山。
鎣花山項目是觀光+運動休閑+度假的復合功能旅遊區,各功能分區形成既獨立又互動的禪主題濃郁的旅遊區。從旅遊角度看,鎣花山項目具有立體化的功能結構,稱之為"高山觀光旅遊區";而從度假角度看,它創造了一種特殊的文化情境,因此,也可以稱之為"主題情境度假";從遊客參與性角度看,鎣花山提供給遊客的是四季旅遊產品:冬季滑雪,夏季滑草及水上運動項目、春秋觀景。
鎣花山打造禪文化,不僅是文化主題上的突破,重要目的也在於搭建撬動目標市場的杠桿。通過禪宗佛教文化演繹禪文化,利用禪宗佛教就是借鑒中國古代文化,經過與中國古代道家、儒家文化的交融而形成的獨具中國特色、被中國化了的禪宗佛教,與四川峨眉山、青城山文化旅遊形成對接,使整個景區納入四川文化旅遊體系中,同時延伸東南亞、東亞以及歐美等國禪的形式,形成個「泛地域"的"世界禪"的概念,形成國內獨特的禪文化名山。
策劃的思路:
貫穿策劃的兩條主線:文化線和旅遊線
旅遊線:主要通過觀光、度假、休閑產品的打造來貫穿始終,從肖家大坪的度假、休閑、會議,飛水岩瀑布群的觀光與親水遊憩相結合等旅遊項目,再到金蓮池區域的運動休閑和紅葉觀光及金蓮池高山湖泊景觀區,最終到觀光的核心和精華――山頂高山景觀。
文化線:重點在通過生活禪和禪宗文化的打造,使這一文化線伴隨旅遊線而進行。
1、從前山門到金蓮池旅遊線是主線,禪文化是暗線。
前山門--金蓮池以生活禪為禪文化打造形式,通過與景觀融合的禪文化建築形式、小品等烘托禪的意境,同時為整個山頂禪境的高潮打造做鋪墊,在這個區域,禪文化的顯示是潛在的。
2、參禪天梯――山頂鎣華寺,禪文化是主線,旅遊是副線。
過了金蓮池後,進入以禪宗為核心的禪文化主線。參禪天梯通過在一路演繹禪宗的五大派別等,結合景觀、小品設計,構成整個參禪過程的階段性升華。山頂通過寺院、鍾聲、香火、鳥瞰景觀和一個禪境場景的設計,使人達到」豁然開朗"、"大徹大悟"的境界,凸顯山頂禪的最高體驗"醍醐灌頂",感悟人生。同時與山頂的自然景觀結合,形成鎣華頂上禪的最高體驗"醍醐灌頂",與"錦綉天庭"的高山景觀交相輝映,成為鎣華山整體意境的全面升華。
兩條線的完美結合,使遊人在整個景區旅遊過程中得到視覺和心理的最大體驗,有形有影。
開發運作思路:
1、一期利用現有交通道路――紅白鎮到金蓮池公路段,通過主要建設金蓮池運動休閑娛樂區(滑雪場、遊客接待中心和峽谷親水遊憩區),吸引周邊地區(主要是成都、重慶等地)的城郊休閑旅遊,把鎣華山的人氣帶動。
滑雪(草)場及其配套建設作為整個景區開發切入點,因為此時紅金旅遊公路已基本建成,解決了旅遊者進入的交通問題,目前南方滑雪市場尚處於賣方市場,滑雪產品的供應還不能滿足旅遊者需求,鎣華山目前進入這個有很大市場空間的領域,能在短期內獲得較高利潤。滑草項目可以成為夏季避暑旅遊的游樂方式。
2、二期重點開發高山景觀區域,核心是打造禪境。
鎣華山價值最高的旅遊資源集中在山頂區的特色高山景觀,包括天象景觀,鳥瞰景觀,高山植物景觀(如高山杜鵑、高山野玫瑰、原始冷杉森林、高山草甸等),和獨特地貌的大裂谷等,這些資源是鎣華山景區開發的依託和基礎。因此,我們把高山觀景作為鎣華山觀賞性旅遊的核心,作為打造與包裝鎣華山的關鍵。把鎣華頂作為整個景區的核心、高潮、亮點。可以說,未上鎣華頂,枉到鎣華山。
山頂禪宗是整個景區的文化背景,通過禪宗寺院和周圍景觀打造烘托,為整個景區禪文化的打造形成支撐,禪文化是整個景區的特色所在,通過極致化、體驗化、娛樂化打造這個景區的文化氛圍,達到旅遊者體驗的極致,打造最具特色的體驗型綜合旅遊產品。
3、三期形成整個景區的交通大環線。黑松林-野牛沱的索道建設盡早啟動,形成鎣華山旅遊區的交通環線,索道可以緩解滑雪場客運,解決目前滑雪場公路的交通瓶頸。
4、後期開發的重點放在休閑、度假、會議和旅遊房地產上,在鎣華山景區品牌形成的基礎上,充分挖掘肖家大坪和峽馬口較大面積台地的潛在價值,在整個景區品牌逐漸形成的過程中,開發文化型度假會議區,烘托禪文化品牌的同時,形成景區的重要盈利點,使景觀打造對提升整個項目土地開發價值的功能突現出來。
商業模式:
本景區的打造採用的是"景觀+文化"模式,通過引入有本地淵源的禪宗,以情景化和體驗式的禪文化的打造為核心,綜合了觀光、宗教、文化、度假、會議、運動休閑、游樂等多項元素,打造一個」禪境高山景觀型四季旅遊區"。
主題:禪文化注入,情景化、體驗化演繹;
載體:高山景觀、水系、建築、生態、別墅等景觀、與環境結合的休閑、遊憩的場所和設施為吸引物;
市場:觀光、宗教、文化、度假、會議、運動休閑等不同目的類型的遊客提供市場支撐;
供給:遊客流上來源於觀光、宗教、文化、度假、會議、運動休閑等不同目的類型的遊客,多種業態的房地產提供商業場所和住宿,消納和吸引住宿、消費和投資。後期旅遊房地產業態包括分時度假酒店、產權酒店、產權別墅等。
不斷增加的遊客流將使項目區的地價和房價升值,將使開發商、投資者、房產業主得到收益。
現金流上來源於融資、旅遊、房地產(商業加別墅)。
整個項目的商業模式為:通過觀光旅遊帶動休閑度假旅遊使得整個景區的人氣增加,土地升值,最後帶動房地產的收益,形成旅遊與房地產的良性互動。
⑶ 第九屆國際齊文化旅遊節的活動設計理念是什麼
本屆齊文化節按照「歡樂辦節」、「文化辦節」、「開放辦節」、「特色辦版節」、「權營銷辦節」五大理念,重點突出綜合板塊和主題板塊,著力打造祭姜、蹴鞠、聞韶、尋古、探寶等優勢品牌;在節慶活動設計上以齊文化為切入點,深挖齊文化內涵,緊緊圍繞齊文化做文章;繼續策劃舉辦一批特色鮮明、雅俗兼顧、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項目,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參與性,真正把節會辦成大眾的盛會,人民的節日.
⑷ 求一篇關於介紹四川省廣安市的文章
歷史文化:
蜀文化從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興起,在距今2500前的東周時期,由於巴文化的興起,逐漸融匯為巴蜀文化,擴大為巴蜀大文化體。至秦漢時期,巴蜀文化又逐漸融匯入中華文化之中。
遠在距今4500年左右,在成都平原就已經產生了作為蜀文化源頭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寶墩文化」。寶墩文化是文明孕育時期的考古文化,寶墩遺址既是這一時期成都平原時代最早的古城址的典型,也是四川即將跨進文明門檻的歷史見證。
舉世聞名的廣漢三星堆古城遺址,是目前面積最大的蜀文化遺址。三星堆遺址的發掘表明,「以小平底罐、高柄豆、鳥頭形勺等器形為代表的這類文化遺存,在川西平原是自成體系的一支新文化。」從而證明,遠在西周以前,川西平原就有一支與中原文化有別的、地方特色濃厚的土著文化——蜀文化的存在。
古蜀文化是一個影響范圍較為寬廣的地域文化,它是由一個「中心」、四個「板塊」構成的,即以三星堆文化(包括十二橋)為中心,並由成都平原、漢中盆地、秦嶺地區和蝸江上游四個部所組成,它在江漢與二里頭夏文化相遇,在陝南與商文化相遇,在渭濱與周文化相遇。
古蜀先民創造了光燦奪目的古蜀文明,三星堆文化是其鼎盛時期的代表。2000多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至今仍發揮著灌溉成都平原的巨大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是僅有的奇跡。而色彩艷麗的蜀綉蜀錦、「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清幽閑適的茶文化等都是古蜀文化的具像表現,有些還被視為中國文化的象徵。
蜀文化的發展,使四川文人薈萃,英才輩出,中國已故川籍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在他的名篇《蜀道奇》中寫道:「文翁治蜀文教敷,爰產楊雄與相如。詩人從此蜀中多,唐有李白宋有蘇」。除詩中所提到的教育家文翁、詞賦家楊雄、司馬相如、詩人李白、文學家蘇軾以外,中國古代大詩人杜甫、陸游、黃庭堅等都在四川長期生活過。杜甫詩作的三分之一創作於四川。
文學創作的繁榮,帶動了四川古代印刷業的發展。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代四川成都的印刷業就與京城長安齊名,成為全國最繁榮、最重要的印刷中心。到宋代,四川的雕版印書業就進入了黃金時期,有「宋時蜀刻甲天下」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