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帶動旅遊業
『壹』 奧運會對中國體育旅遊業的影響
http://www.365kj.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7
北京申奧成功蘊含的意義和影響是巨大而深遠和多方面的。一方面,它將長時間的吸引全世界對舉辦地的強烈關注,極大的提升中國及北京的國際形象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將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申奧成功對提升中國旅遊形象和旅遊產業水平,進一步推進中國體育旅遊產業的發展也有著深遠意義。
一、中國體育旅遊業發展現狀
1.物質基礎與外部環境良好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有熱情好客的美好傳統。一向重視國際間的體育交流。曾多次利用參加大型運動會的機會開展國際間的體育交流,與世界上很多國家有著友好的交往。隨著運動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國也陸續舉辦了很多高水平的運動會和大型比賽,增加了舉辦大賽和接待、管理、運營等諸多方面的經驗。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和綜合國力的提高,穩定的政局、有力的國家安全保障、良好的比賽環境以及人文精神,促進的國際上對我國的認可。
2.體育旅遊業的良性發展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各地因地制宜的開發了很多體育旅遊資源與產品,較為著名的有青藏高原登山、黃河漂流、東北地區滑雪、湖北的賽龍舟、少林武術、內蒙古那達慕大會等等。根據我國體育旅遊的特點,國家旅遊局發布了《2001年中國體育旅遊健身活動方案》,囊括了我國目前已有的大部分典型有代表性的體育旅遊項目,根據《方案》將體育旅遊分為專項旅遊路線和體育旅遊節慶活動的分類方法,我國體育旅遊產品的地域分布特點如下:就專項旅遊路線而言,西部地區佔有絕對優勢,以43 項占據了總計82 條路線中的50%強;東、中部以25. 6%和22%遠遠落後西部。在體育旅遊節慶活動的開展方面,東部地區則顯然走在了前面,在2001 年共計有30 項大型節慶活動入圍,佔全部64 項活動的46. 9%;西部地區為31. 3%;中部地區以21.9%位居第3。就這兩類的整體數量而言,我國西部體育旅遊產品分布最廣泛,以63 項產品,佔全國總數43.2%的比例位居第一;其次為東部地區,51 項產品,佔全國總數的34.9%;中部地區只有32 項產品入圍,僅佔全國總數的21.9%。總之,我國體育旅遊產品在地域分布上已形成了分布廣泛,東、中、西部地區都有分布;東部地區以節慶體育旅遊產品為主,西部地區以專項線路體育旅遊產品為主的格局。
3.大眾生活方式的轉變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動的推廣,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為標志的「積極的生活方式」(active lifestyle)也成為生活的主流,並影響著人們的出遊選擇。體育運動作為「積極的生活方式」的代表最初只在青年中流行,但目前的趨勢卻是在向更廣泛得多的年齡段推進,而且也正在超越性別界限,越來越多的女性享受到了運動的樂趣。人們不僅在體育運動中尋求身體上的健康,而且在體育運動中追求人與人之間心靈上的相互理解與溝通。這股潮流推動人們在出遊時也不忘選擇體育運動。據統計,每4 位旅遊者中就有一位在出遊時尋求參與體育活動。越來越多的旅遊勝地注意到了這一變化,開始興建各種體育設施,如高爾夫球場、滑雪場、網球場、水上運動場等,開展各種特色體育旅遊項目,以吸引體育旅遊者。
二、北京和青島開展體育旅遊業的資源優勢
北京具有大量的體育資源。在北京的亞運村修建了大批體育場館,如曾經作為亞運會主會場、可承辦國際大型賽事的工人體育場等。而根據北京奧申委的規劃,奧運期間需要使用的37個大型比賽場館,其中有32個在北京,現今可用的有13個。在體育人才方面,北京擁有包括北京體育大學在內的多所專業體育院校以及綜合性大學中的體育院、系,而且我國體育最高行政機關—國家體育總局也設在北京,使得北京擁有大量體育技術和答理人才。在體育器材和用品方面,盡管我國體育運動服裝生產基地分別是在上海、青島、天津,但距北京都不遠,且交通方便。京郊的優美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文化歷史在申奧成功之初便已成為人們的嚮往人們景區。
青島方面,青島早就已經是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自獲得承辦2008年奧運會帆船比賽資格後,便利用青島在開展海上運動方面得人獨厚的優勢,把地處市中心的浮山灣建成亞洲一流的綜合性海上運動中心,以發揮其對體育旅遊業的拉動作用,為向國際化城市邁進打下堅實基礎。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的舉辦,將會迅速提高我國以觀賽和參賽為主的體育旅遊的發展進程。
三、北京2008年奧運會對體育旅遊產業的影響
首先,奧運會為體育旅遊提供了發展契機。我國的體育旅遊雖然還處在起步階段,但也正在以30--40%的速度快速發展。據保守估測,在籌備奧運會的七年中,來北京的遊客每年將增加20%,到2008年奧運會期問,將可增加四十餘萬外國遊客,加上港澳台遊客,將可能突破60萬人次。外國遊客的巨幅增加,不僅擴大了體育旅遊消費的需求,同時也提高了國內旅遊者的體育參與意識。奧運會同時給各領域帶來巨大的機遇,奧運旅遊業無疑是奧運經濟中的重頭戲。據澳大利亞旅遊局統計,因成功申辦2000年悉尼奧運會,1994--2004年,到澳大利亞旅遊的海外遊客每年增加132萬人,本地遊客增加17. 4萬人,新增加的旅遊生意為澳大利亞賺取30億澳元的外匯。奧運會對GDP的經濟效應以收入的種類用乘數計算,其中投資收入乘數效應為1.8,組織收入為 1. 2,旅遊收入為1. 5。縱觀近二十年的歷屆奧運會,我們會發現一個規律,即外國旅遊者的人數是參賽人數的25--40倍;從參賽人數擴大,外國旅遊者也以較大的幅度增長,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景應該更加廣闊。
其次,奧運旅遊對相關產業帶來了積極影響。據近二十年來奧運會承辦城市的經驗,奧運會對經濟的影響一般是十年的效應,也就是前七年後三年。旅遊業是受益最大的行業之一。奧運旅遊所帶來的相關產業的受益是非常明顯的,交通、住宿和餐飲是最大的贏家。2008年奧運會將帶動中國首都的旅遊業邁上新的台階。在交通方面,盡管北京交通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國內是一流的,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很遠。旅遊前行、交通開道,因此,北京的交通需要進行進一步建設,以適應北京旅遊業的發展。在住宿方面,奧運會也會促使北京發生巨變,目前北京星級飯店加上公寓有458家,其中二星級飯店有181家,一星飯店45 家,到2008年預計需要800家星級飯店。舉辦奧運對餐飲業的促進也是驚人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奧運村每天要運進食品種類266種,重量達到 437噸,僅雞蛋就350萬個,牛肉53噸,高質量的蔬菜、水果需求源源不斷。
再次,奧運旅遊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旅遊業是為遊客提供「行、游、住、食、購、娛」綜合性消費的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行業關聯度大,帶動性強,已經成為擴大就業的主要渠道。根據國際經驗,旅遊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員,將間接帶動相關行業5個人就業。國家計委和國家旅遊局初步確定,未來十年旅遊業要繼續保持適度快於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不斷提高產業素質和經濟效益,年均增加旅遊直接就業約七十萬人、帶動間接就業三白五十萬人左右,將旅遊業建設成為國民經濟中產業規模大、整體素質高、經濟效益好、容納就業多的重要產業。
最後,奧運旅遊的國際形象效應。奧運旅遊還會對承辦地的形象塑造產生積極效應,這是展覽、會議、演出及其他活動所不能比擬的。統計資料顯示:在舉辦國從籌辦到舉辦奧運會舉辦期間,舉辦都無一例外的成為全世界注目的焦點。巨大的聚焦效應使奧運會成為舉辦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巨大的、最佳的傳播載體。舉辦期間,超過1萬名記者的大強度、高密度采訪報道,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宣傳報道活動,其規模無與倫比,價值難以估量,方式最為自然,影響極為深遠。數據表明,2000年悉尼奧運會使澳大利亞旅遊形象品牌(Australia Brand)效益超前10年,極大地提升了世界各國對澳大利亞旅遊的熱情和期望值,對澳大利亞入境旅遊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
四、建議
加強旅遊企業的奧運商機策劃意識。策劃經濟是奧運經濟的一個突出特徵。只有策劃得當,才能抓住奧運商機,才能在發展奧運經濟中取得更為直接的效益。樹立機遇意識,著力打造和提升各旅遊地形象品牌。最大限度地擴大旅遊業的機會,爭取成功的效果。旅遊業應該搶抓機遇,及早出擊,先聲奪人,快速樹立各地奧運旅遊形象品牌,在未來旅遊市場競爭中占據顯著有利位置,做大、做強國際、國內兩大市場。加快培養高質量的涉外旅遊人才。發展入境旅遊,突出的矛盾是涉外旅遊人才的嚴重不足。建議在全國高校、中等院校旅遊專業人才培養中,突出加強關於奧運旅遊的電子商務。信息和多語種翻譯以及導游、領隊人才的精心培養,為我國奧運旅遊和新世紀國際旅遊的迅猛發展儲存、聚集一批高質量的各類涉外旅遊人才。
作者單位:閆新紅石家莊經濟學院體育部
許曉輝石家莊經濟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貳』 什麼是體育旅遊產業
體育旅遊在國內是一項新的旅遊產品,與此相應體育旅遊也是一門新的學科。 體育旅遊是體育與旅遊相結合的健身方式。
我國是一個國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的國家,體育運動的類型多樣,運動的文化底蘊深厚,並融入到方方面面之中,這些特點使我國擁有寶貴的運動休閑旅遊資源。
由於緯度跨度大,各地在地貌、氣候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因此我國幾乎適合開展所有類型的體育健身活動。東北可以開展雪上運動,東、南部江濱海地區可以開展水上運動,新疆等地可開展沙漠探險運動,而為數眾多的名山可開展攀岩運動。同時,幾乎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體育民俗活動,如內蒙古那達慕大會、湖北清江闖灘節、土家族擺手舞、龍舟賽等等,這些民間體育活動蘊涵著濃厚的民俗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
運動休閑所產生的市場需求,結合體育產業泛化的大環境,加上優勢的基礎條件,為我國運動休閑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機,也為旅遊產業系統升級和景區產品提升,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手段。
『叄』 體育旅遊的影響
北京奧運會對我國體育旅遊的影響:
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對舉辦國的體育旅遊發展有較強的帶動作用,總結各國經驗,結合我國體育旅遊發展現狀,我們認為我國後奧運體育旅遊發展優勢主要如下:
(1)先進的體育設施、良好的賽事組織管理能力及人力資源的提升為體育旅遊開展添翼。
(2)體育這種「積極的生活方式」也成為生活的主流,並影響著人們的出遊選擇,全民對運動的熱情是體育旅遊遊客形成的推動,。
(3)因奧運而開展的治安、交通、環境、衛生等方面的整頓,營造良好的旅遊環境,這是體育旅遊開展的保障。
(4)後奧運相關政策和措施也為體育旅遊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條件。
2010廣州亞運會對廣東體育旅遊的影響:
廣州成功舉辦2010亞運會,為廣州乃至粵港澳地區的體育與旅遊產業在更深更廣的層面上展開合作、快速推動體育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契機。 一、從時間層面上看,亞運會將推動體育旅遊業不斷升溫和可持續性發展。
二、從地域空間層面上看,亞運會將推動體育旅遊業實現區域聯動式發展。
三、從產業層面上看,亞運會將推動體育旅遊業的產業競爭力增強和素質優化。
藉助亞運會的契機發展體育旅遊業,是優化粵港澳地區乃至泛珠三角地區旅遊產業結構、提高區域旅遊素質和經營層次的一條良好途徑。
此外,亞運會對於廣東地區的旅遊創匯也會有直接的影響。
總之,體育旅遊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亞運會的舉行對於推動廣州、粵港澳地區、泛珠三角地區乃至整個中國華南地區體育旅遊業的發展是一個極好的契機,無論對於區域體育旅遊業的形象塑造還是旅遊產品與服務質量的提升都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肆』 體育和旅遊的關系
體育旅遊所涉及的范疇很廣。體育旅遊從廣義上講是以各種體育活動為主的旅遊,即旅遊者在旅遊中所從事的各種身體娛樂、身體鍛煉、體育競賽、體育康復及體育文化交流活動等與旅遊地、體育旅遊企業及社會之間關系的總和。體育旅遊從狹義上講是為了滿足和適應旅遊者的各種體育需求,藉助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使旅遊者的身心得到和諧發展,從而達到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為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無論是廣義的體育旅遊還是狹義的體育旅遊,就其社會本質而言,都是一種社會經濟活動和社會文化活動,同時也是體育產業化、商品化的重要內容。體育旅遊是以體育資源和一定的體育設施為條件,以旅遊商品的形式,能為旅遊者在旅遊游覽的過程中提供融健身、娛樂、休閑、交際等各種服務於一體的經營性項目群,它能使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統一,這就是體育旅遊的本質內涵。
意義:首先,體育旅遊具有健身功能。體育旅遊相對傳統觀光旅遊來說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旅遊,通過親自參與某項健身、冒險或觀戰的體育活動,不僅能增強體質、健美強身,還可陶冶情操。所以,大力發展體育旅遊,可以起到提高全民素質、振奮民族精神的作用。其次,體育旅遊具有經濟功能。因為體育旅遊能增加國家創匯、改善投資環境、提供就業機會、促進對外經濟合作與交流。瑞士洛桑對歐洲幾個發達國家進行了一次調查,發現體育帶來的經濟效益約佔一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1%~2%。一次大型體育盛會能給主辦地帶來大規模的旅遊者群體,涉及到運動員、教練、官員、記者的人數近萬,同時,還會有大批的觀眾。成功舉辦一次大型體育盛會能夠帶動一條集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為一體的「旅遊消費鏈」,給舉辦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伍』 開發體育旅遊的目的與意義有哪些
1、經濟影響。旅遊資源的開發和旅遊產業的發展,有助於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先導產業,將大大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進而調整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比例構成。而旅遊活動的開展能帶來外來經濟注入,有利於增加政府稅收,進而增強經濟實力。此外,由於旅遊產業的關聯度比較大、鏈條比較長,故旅遊業的發展可帶動和促進許多相關行業的發展。旅遊活動的開展可增加就業機會,大量吸納社會閑散勞動力。
2、社會文化影響。旅遊活動本身是一種具有不同文化傳統的人群之間相互接觸的活動。旅遊資源開發乃至旅遊活動的開展必對社會文化產生影響。因此,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僅有利於傳統文化的保護,形成獨特的文化特色,樹立獨特的文化形象,而且有利於豐富文化內涵,培育文化,樹立良好的主體形象。再就是現代旅遊活動的開展,已逐漸成為科學技術傳播和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商務旅遊、會議旅遊等活動,可以使科技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大。
3、環境影響。隨著大規模旅遊活動的開展,旅遊環境必將產生深刻的變化。具體說來,一是歷史建築和文化遺址將得到修繕和保護,這些歷史文化遺產將隨著旅遊活動的開展又獲得了新生。二是城市環境將得到改善。旅遊活動的開展使得環境衛生得以重視和維持;為方便旅遊活動的開展,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將不斷增加,居民生活環境也將得以改善,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起到積極作用。
『陸』 體育旅遊為什麼會爆發式增長
2018年8月8日是第十個「全民健身日」,全國各地都將舉辦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以鼓勵更多人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比起旅遊時曬美景、發自拍,如今在朋友圈曬旅途中的徒步地點、跑步地圖以及各種比賽逐漸成為時尚。喜愛運動的小夥伴,將自己的運動愛好融入旅行中,大大豐富了旅遊體驗。
體育旅遊快速增長且潛力巨大
隨著人們強身健體意識的增強以及對體育賽事熱情的高漲,體育旅遊的市場逐年擴大。
據國家旅遊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體育旅遊總人數將達到10億人次,占旅遊總人數的15%,體育旅遊總消費規模有望突破1萬億元。 隨著中產階層的崛起,我國旅遊消費模式由傳統觀光游向兼顧休閑與健身的體育旅遊消費模式轉變。
而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體育事業,體育設施和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也為健身旅遊的快速增長創造了條件。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趙勇表示,加快發展體育旅遊產業是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促進民生改善人民幸福的重大舉措,也是推動體育與旅遊轉型升級、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
『柒』 如何評價體育旅遊業
還行吧,這也是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慢慢習慣了就好了,沒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