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論文

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1-04 05:35:17

Ⅰ 旅遊可持續發展與旅遊環境保護的關系。

旅遊必須注重環境保護,只有注重環境保護才能使旅遊業可持續發專展。首先,要對旅遊的屬車輛進行限制,車輛必須在尾氣排放達標,在距離景區一段距離就下客。景區要限制遊客數量,並規范遊客行為,景區不能亂丟垃圾。每天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處理,生活垃圾必須遠離景區。同時,景區上風頭上游不能規劃建設工廠或工業園區。否則,在廢水廢氣的侵蝕下,任何美麗的景色都很快褪色。就象漂亮的時裝穿舊後就淪為垃圾堆里的破布一樣。
任何地區可接納的旅遊人數是一個定值,容納這個人數產生的負面影響有一個自然恢復期。只要注意以上兩點,同時做好環保,就可以保證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否則,破壞環境必然導致土壤、植被、空氣的惡化,各種生物失去適宜的生存條件,要麼遷徙,要麼滅絕,那麼原來的旅遊景區,必然變成各種污染物和蒼蠅蚊子的生活場。

Ⅱ 旅遊可持續發展論文

我幫你

...........

Ⅲ 開題報告中我國旅遊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研究現狀怎麼寫呀

只有旅遊業的發展不破壞環境才能可持續下去啊

Ⅳ 旅遊資源保護和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基本組成部分,保護旅遊資源,保護環境,,才能使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Ⅳ 希望高手幫忙關於畢業論文的:旅遊環境持續發展

隨著旅遊活動的蓬勃開展和旅遊資源的不斷開發,傳統旅遊發展方式中的一些不足,如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只注重經濟利益而忽視旅遊的社會、生態效益等,已經成為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障礙。用可持續發展理論指導旅遊業,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范圍旅遊業關注的焦點。在此背景下,作為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於一身的生態旅遊備受關注。本文就生態旅遊與旅遊的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作出相關的探討。 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伴隨著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各地因過度開發而導致的消耗效應也開始出現並顯示出其潛在的威脅。一方面,旅遊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對旅遊資源的掠奪性開發、對旅遊景區的粗放式管理,對旅遊環境的污染、對旅遊氛圍的破壞比比皆是,結果導致旅遊的社會經濟和文化作用在減弱,旅遊的消極影響日益顯現,並迅速損害旅遊業賴以存在的環境質量,威脅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旅遊業對環境的消極影響已經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20世紀90年代,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問題受到國際旅遊組織和旅遊研究領域的廣泛重視。世界旅遊組織的《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地方規劃指南》,把旅遊可持續發展界定為「指在維持文化完整、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滿足人們對經濟、社會和審美的要求。它能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們提供生計,又能保護和增進後代人的利益並為其提供同樣的機會」。其基本內涵包括以下內容:一是旅遊業發展要以不破壞其賴以生存利用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及其他資源為前提,並能對生態環境保護給予資金支持,使其得到可持續利用;二是旅遊資源應能承載日益增長的旅遊者數量,動態滿足旅遊者日益增加的多樣化需求,並能保持對未來旅遊者的吸引力;三是旅遊業必須能滿足當地居民長期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生態旅遊符合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一)生態旅遊是旅遊業發展的趨勢 生態旅遊的產生是人類認識自然、重新審視自我行為的必然結果,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生態旅遊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價值的綜合體現,是以良好生態環境為基礎,保護環境、陶冶情操的高雅社會經濟活動。生態旅遊是最值得開展的旅遊方式,它比較傳統旅遊活動的重要意義在於游覽地區的生態環境和當地的民族風俗和傳統文化得以完整地保存,不至於因為旅遊的開發導致當地人文、地理環境的破壞。對於遊客而言,參與生態旅遊活動可以在領略世界各地的原始風光和原汁原味的民族風俗和民族文化的同時,又使當地的經濟得以發展,而其原有的一切景色和文化不受絲毫破壞。生態旅遊的提倡,使旅遊者開始關心那些生活在邊遠地區的民族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以及他們世代相傳的特殊文化。 (二)發展生態旅遊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從生態旅遊的內涵以及效益分析的角度考慮,生態旅遊符合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思想。生態旅遊強調「旅遊的對象不應受到損害」,生態旅遊作為一種新興的旅遊活動,與傳統大眾旅遊相比,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對旅遊對象的保護。生態旅遊強調採取一系列措施保護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和環境,只有把生態旅遊的保護思想融入旅遊開發和管理,旅遊業的發展才能避免曇花一現的結局,使旅遊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實際上生態旅遊本來就是應旅遊業和旅遊目的地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系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著力解決傳統旅遊無法解決的旅遊目的地和旅遊業發展中存在的生態環境、社會文化、經濟效益等的衰退問題。生態旅遊的實質就是追求三者之間的平衡協調發展,實現在旅遊發展中生態、經濟、社會三方面效益的統一和綜合效益最大化。所以說發展生態旅遊是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理想選擇,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三)生態旅遊成為指導旅遊業發展的新觀念 生態旅遊不僅是新的旅遊形態,更是一種先進的旅遊開發管理思想,從而成為指導旅遊業發展的一種新觀念。它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徵:旅遊活動的質朴性,生態旅遊遊客追求的是對天然的生態環境和古樸的民情民風的感受和品味。旅遊管理的生態化,生態旅遊項目的營造要以生態學思想作為設計、建設和管理的指導思想,也要求遊客的行為符合生態規范。旅遊內涵的科學性,對生態旅遊規劃、開發經營和導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能對環境保護以及生態旅遊者的學習和探索起引導作用。資源利用的永續性,生態旅遊的發展以生態旅遊資源的保護為前提,生態旅遊不僅要求旅遊業從業人員和遊客善待生態資源,還要提供幫助,促使旅遊地居民以可持續的方式利用資源。生態旅遊的發展不僅要滿足當代人的旅遊需求,也要為子孫後代保留足夠的旅遊空間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使之永續利用。 生態旅遊發展中的社區參與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生態旅遊的社區參與就是讓社區居民參與到生態旅遊業中來,讓生態旅遊區與社區共同促進、共同繁榮、持續發展。因此,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社區參與型的發展道路。 (一)讓居民(社區)參與生態旅遊的規劃與開發 在生態旅遊規劃和管理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利益,以謀求旅遊可持續發展。為此,開發旅遊業必須立足本地,讓民眾參與決定他們要做什麼,以及他們想要什麼樣的開發。只有在規劃過程中更多地深入社區,規劃才能被民眾所接受。要想使居民有能力參與生態旅遊的規劃與管理,就有必要提高他們的生態意識和生態保護知識。為此,必須對居民進行宣傳教育,使他們明白生態旅遊的價值以及會給他們帶來的利益。 (二)讓居民(社區)參與生態旅遊的經營與管理 發展以社區為基礎的生態旅遊,目的之一就是讓社區居民充分地參與生態旅遊,並從中獲益,以此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因此,應鼓勵當地居民直接地而非間接地參與旅遊業的經營與管理,應從立法方面尊重和保護民眾權益,應明確規定當地民眾參與旅遊業應達到的比率,以此締造雙贏,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讓居民(社區)成為環境保護的主體 當地居民是與當地自然歷史和文化資源關系最密切者,也是生態旅遊業的核心成員。也就是說,他們真正掌握本地區歷史文化的價值,是生態旅遊業的促進者。生態環境要真正得到保護,單靠環保部門、旅遊部門甚至旅遊者都是難以奏效的。真正的環境保護主體應是當地居民或社區,應使他們成為當地環境的自覺保護者和管理者。為此,必須在生態旅遊的開發過程中提供給當地居民優先參與的機會。 (四)對保護區居民的管理必須遵循利益優先原則 利益優先原則即在生態旅遊的開發、建築、經營、管理以及生態資源的保護等方面提供給當地居民優先參與的機會,讓他們從生態旅遊和實際發展中受益,並感到滿足。如此才能說服他們放棄放牧、砍伐、農作等傳統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徹底解決盜獵問題。否則,當地居民為謀生存,難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Ⅵ 勞駕給我一篇關於環境保護方面的論文

淺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

如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一個難題,工業革命在推動人類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問題。如大氣、水、海洋污染、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物種的大量滅絕,資源耗竭、溫室效應等等。談到這里,我又勾起了童年的記憶:兒時的家鄉鬱郁蔥蔥的楊樹林一片一片,林間清澈的泉水靜靜流淌著,林周的田野上,雜草叢生,鮮花錦簇,蝴蝶紛飛,鳥兒雀躍。而今天卻是一片荒蕪,風沙肆虐。過去我們對生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才釀下今天這罪惡的苦果。年輕的我們經受過了生態惡化帶來的災難,改善生態,扭轉生態惡化的重任已落到我們的肩上。

在新形勢下,改革的春風已吹遍大江南北,經濟的發展日新月異。經濟發展的同時,怎樣保護環境,使二者能和諧共存呢?從金光集團談起吧!談到金光集團APP,我感慨萬千。金光集團APP紙業的發展時時處處貫穿著環保的理念。

APP中國秉承「植樹造林,造福社會;制漿造紙,造福人類」的原則。高度重視企業與環境的持續發展關系,致力於環境保護,形成林、漿、紙一體化永續經營。在「實業報國」理念的驅動下,金光集團在興建現代化紙廠同時,投巨資營造的桉樹為主的速生豐產林基地,且將荒山、荒地、棄耕地等沒有生態價值的灌木林重新造林,綠化了荒山,保持水土,改善了土壤。APP也十分重視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天然林區的保護,真正做到了生態營林,環保制漿,綠色造紙。截止2006年6月,APP在中國廣西、廣東、海南、雲南等8個省及自治區營林454萬余畝,使8個省區鄉鎮、村莊帶來了綠的生機,其造紙不伐一根天然林木。眾所周知,我國是耗紙大國,APP紙業改變了過去進口紙的傳統觀念,在滿足人民生活用紙的同時,重視環保建設,具備完整的「三廢」處理設施,其排放的廢水能夠養魚,就足以證明這點。在今天,APP在發展中,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我們知道環保也是新農村中建設中重要的一部分。通過營林,在農民合作,增加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營林的積極性。在各縣、村大面積生態營林,使過去的窮山重現綠意。APP在生態營林同時,通過捐資助學、修路架橋、提供就業等等,為貧困地區打開了致富之路。這樣既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又做到了環境的保護。金光集團APP對環境的保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植樹造林不僅綠化荒山,改善人民生活。而且大大減輕了「溫室效應」。APP紙業植樹造林真正做到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共存。

一個人的價值,不是因為你想做什麼,而是你能夠做什麼。我是從山村裡走出的孩子,目睹家鄉這幾年的變化,選擇林學,從事林業工作,是我無悔的選擇。我在金光集團APP的日子,讓我長了見識,開拓了視野,受益匪淺。在這里,我認真學習每一天的課程,就像在學校里學習一樣。這里有造林方面的專家,也有開拓青年思想的導師,我不斷學習、思考,我更堅定對林業工作的信心。植樹造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林業這行是環保的行業,其工作經常與自然打交道,吃苦是必然的。但我想只要自己喜歡,那麼再苦也是快樂的。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恢復生態環境應以人為本,需要全社會提高環保意識。環境改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節約能源,恢復植被,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減少污染,減輕「溫室效應」是刻不容緩的任務。能夠學林業,干林業這一行,我很光榮!

人生總是充滿了坎坷,面對今天的就業形勢,學林的人也不一定能走上林業的工作崗位。但我想這並不是重要的,只要有一顆熱心,用自己的行動,盡最大努力去支持環保事業,只要付出了汗水,就能收獲希望。人生如戲,兒時的我對海南島充滿著無數的遐想,今天終於夢想成真了,看到了大海,椰林,一切是那麼美好。明白這些後,我會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積極准備迎接社會的考驗,相信苦心人,天不負。只要盡力,就是成功的。

人與自然是生命的共同體,每一株小樹都是一條生命,都在默默地為改善生態環境做出貢獻。大自然選擇了我們,我們不能與之對抗。因為歷史的教訓告誡了我們:人類的生活離不開自然,我們要愛惜它、保護它。

朋友們,我們肩負環保的重擔。在今天的大好形勢下,我們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吃苦耐勞,樂於敬業的情操,以良好的心態,腳踏實地,為環境保護、經濟繁榮發展做貢獻吧!

淺談生態環境保護與圍場旅遊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來的,指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發展」。依此定義,世界旅遊組織提出的可持續旅遊是:「旅遊資源和吸引物的開發、使用,不以犧牲我們子孫後代對其利用為代價」,要求旅遊設施的規劃、開發和運營,都應以環境、社會、文化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標准,在確保從旅遊中獲得收益的同時,旅遊區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結構不會由於遊客的到來而受到破壞。換句話說,為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處理好旅遊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是關鍵。這也是環境與發展領域的一個前沿問題。
一、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位於河北省最北部,地處內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過渡地帶,是陰山山脈、大興安嶺山脈的尾部向西南延伸和燕山山脈余脈的結合部,是遼河、灤河的主要發源地。在西北地區有一道自西南向東北蜿延的塞罕壩,壩上高原地勢開闊,丘陵起伏,氣候寒冷,水草豐盛;壩下地區層巒疊嶂,溝谷縱橫。全縣地域遼闊,地形條件復雜,東西差和南北跨度大,森林覆蓋率46.01%,草地覆蓋率18.91%,動植物資源豐富,形成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獨特的自然景觀,建有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2個省級森林公園,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類型齊全,構成了絢麗多彩的自然世界,被譽為「京津綠色屏障」,為生態旅遊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作為一個民族自治縣,圍場是清代有名的皇家獵苑,中國具有眾多珍貴的歷史遺跡、人文景觀和特有的風俗民情,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前景。但是,這一切都必須以藍天、碧水和青山為依託,都離不開環境保護的保障。
二、旅遊業的健康發展,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時,也推動了景區生態環境的保護。
首先,旅遊業的發展向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得到精心保護、處在良性循環狀態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才能更好地激發人們的旅遊願望並轉化為現實的旅遊需求,由此必然加大旅遊區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力度。同時,旅遊收入又可以為環境建設提供必要的資金,從而為區域環境的改善注入新的動力。二是通過發展旅遊,可以把一些對自然資源的直接開發轉換成間接利用,減少資源直接開發造成的生態破壞,促進了當地環境質量的改善。特別是壩上地區,實行禁牧、減牧、育林養草和實施重點生態建設工程以後,旅遊業代替畜牧業正在成為當地的重要產業。三是通過旅遊,可以把人們帶進優美的生態環境中,寓教於樂,讓人們在欣賞秀美山川和綺麗景色的同時,充分認識保護自然的重要性及緊迫性,增強人們保護自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三、旅遊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存在著矛盾對立的關系。
一是不合理的開發建設。現代的旅遊景點景觀,己經不是以完全原始的形態使消費者無償地直接享用了,它要經過旅遊企業一定程序的開發與建設,將眾多的潛在資源變成經濟資源,從而使自然資源變成商品,或是使已經商品化的天然資源更易於交易,再通過商品的形式以經營的方式與消費者相交換。這種以破壞環境和浪費資源為代價所進行的掠奪式的開發,不可避免地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破壞和影響。有些旅遊開發規劃是由投資者自己制定的,他們往往從本部門或區域的經濟利益出發,以能夠獲取批准權為出發點,以能夠獲取經濟效益為最高目標,而沒有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通盤規劃,肆意地破壞旅遊景區的自然環境。於是,旅遊景區內:想側耳聆聽無奈噪音越來越雜,想抬頭望天無奈大廈越蓋越高,想舉目遠眺無奈賓館越建越多……一系列的開發建設嚴重地破壞了自然景區的和諧和美觀,遊人慾至此修身養性,擺脫掉日常工作所帶來的煩躁和緊張,但目之所見耳之所聞卻常常使他們苦不堪言。究其實質而言,開發的本身就意味著對自然資源的破壞.它們都是以環境的損壞為代價的。所以,我們必須把開發性的破壞減少到最低限度才能保護可貴的旅遊資源;二是旅遊者本身對環境的污染。主要表現為在旅遊熱點季節,大量遊客湧入造成的擁擠和混亂。某些素質低下的遊客有意無意的破壞行為造成的環境惡化。此外,大量遊客的踐踏使土質發生變化,眾多的人口停留使當地的能源消耗失去常態以及旅遊者和旅遊交通工具帶來的水環境污染、大氣污染、雜訊污染和視覺污染等等,都使旅遊區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和污染。
四、建立旅遊與環境的良性互動關系,實現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是促進旅遊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礎。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旅遊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中,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是以保護優先,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加強旅遊區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提高旅遊管理和環境管理的能力。
二是合理規劃,綜合決策,協調發展。在發展旅遊,開發利用旅遊資源時,應統籌考慮全縣人口、社會、經濟、環境和資源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充分考慮環境與資源對旅遊業發展的承載能力,防止因短期行為而過度開發資源,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為此,應制訂包含環境保護在內的旅遊可持續發展規劃,使旅遊設施的布局和旅客流量的設計建立在環境和資源可承受的能力之內;加強旅遊景點建設的環境評價論證,促進人工設施與自然環境、區內環境與周邊環境的和諧統一;在旅遊開發的決策過程中,應保證相關各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和公眾特別是當地居民有正常的參與渠道。與此同時,在制訂區域環境保護規劃時,應把旅遊區作為重點保護對象,充分考慮旅遊區的特殊功能,保證旅遊區的環境質量;應採取法律、行政和經濟等強有力手段,消除外部因素對旅遊區環境與資源的污染和破壞,從而保障旅遊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旅遊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關系全縣社會經濟發展和子孫後代福祉的大事。《國家環境保護「十五」計劃》提出的旅遊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和任務是:積極推進風景名勝區及各類旅遊景點水、氣、垃圾和雜訊污染防治,保護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生態環境;建立完善的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創建風景名勝示範區;合理控制旅遊規模,嚴格旅遊設施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今後一個時期全縣旅遊生態環境保護要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進一步抓緊旅遊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標准、政策和制度的建設,規范旅遊開發行為。在進一步完善《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旅遊景區景點環境保護暫行辦法》的基礎上,加強法制建設,促進旅遊資源開發有序進行,是搞好旅遊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和保證。
2、抓好旅遊區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准確把握旅遊資源開發的合理度。對旅遊區的生態環境保護進行規劃,是確保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旅遊區總體規劃的重要內容。
3、加強旅遊區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堅決制止新的生態環境破壞。要加大現有法律、法規、制度的執行力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努力防止和減少旅遊區新的人為生態環境破壞。
4、開展典型示範,引導生態旅遊健康發展。近幾年,全國涌現出一大批旅遊開發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都相當不錯的典型。要吸取他們的成功經驗,探索、總結各種典型模式,推動圍場旅遊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5、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廣大公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與素質。全縣旅遊經營管理單位、從業人員和遊客是實施可持續旅遊的主體,其環境意識與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繫到可持續旅遊的成效。因此要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並不斷提升旅遊區宣傳教育的科學性、趣味性、參與性,在潛移默化中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入耳入腦。
6、加強部門的聯系與合作,共同推進旅遊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旅遊生態環境保護涉及多方面、多領域,需要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調與合作。環境保護部門要聯合旅遊、建設、林業、文物以及國土資源、水利、農業等部門,爭取計劃、財政等綜合部門的支持,共同推進旅遊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
7、建立環境與旅遊發展綜合決策機制,促進生態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是一個投資大、周期長、短期內難以見效的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建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把旅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作為考核幹部政績的一項重要內容嚴格考核,同時逐步建立公眾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參與監督機制,提高環境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當前圍場正處於建設發展加速期,縣委、縣政府確定了「農業立縣、工業強縣、旅遊興縣、開放活縣、民營富縣」 的發展戰略,旅遊業成為全縣一大特色產業,發展思路越來越清晰,發展舉措越來越有力,發展後勁越來越充足。我們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因此,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是保證旅遊這一特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Ⅶ 可持續旅遊與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我的簡來單理解應該是這自樣的:
可持續旅遊應該是讓旅遊有個良性的發展,能夠永得子孫;而不是那種毀滅性的利用,不是那種飲鴆止渴式的開發利用。也就現在我們常說的可持續發展,永續利用,和諧發展。特別是對一些不可再生性的旅遊資源更應該考慮如何更好地實行保護前提下的利用與發展。如北京的胡同、四合院等旅遊資源就應該首先考慮保護問題,而不是過度去開發。
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那范圍可就更大了,較多的牽涉的政策層面的問題,是當地政府旅遊發展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讓一個地方的旅遊業長期永續利用及發展下去,以及如何更好地開發新的旅遊資源。如當年深圳的錦綉中華,當今世界上的大型娛樂設施迪斯尼樂園,以及影視藏地拍攝後遺留下的「三國城」啊、「水滸城」啊等等。更多地考慮恰當地利用當地的現有條件,挖掘出可供旅遊利用的資源。為旅遊發展源源不斷的補充可供開發利用的資源。
以上兩方面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可能說的有點繞,只不過是個人的理解,僅供參考。

Ⅷ 旅遊資源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文獻 五年內文獻,謝謝了 第一次提問 沒財富值 ==

一:1、題目。應能概括整個論文最重要的內容,言簡意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
論文摘要和關鍵詞。
2、論文摘要應闡述學位論文的主要觀點。說明本論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結論。盡可能保留原論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論文的創造性成果和新見解。而不應是各章節標題的簡單羅列。摘要以500字左右為宜。
關鍵詞是能反映論文主旨最關鍵的詞句,一般3-5個。
3、目錄。既是論文的提綱,也是論文組成部分的小標題,應標注相應頁碼。
4、引言(或序言)。內容應包括本研究領域的國內外現狀,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及這項研究工作在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理論意義與實用價值。
5、正文。是畢業論文的主體。
6、結論。論文結論要求明確、精煉、完整,應闡明自己的創造性成果或新見解,以及在本領域的意義。
7、參考文獻和注釋。按論文中所引用文獻或注釋編號的順序列在論文正文之後,參考文獻之前。圖表或數據必須註明來源和出處。
(參考文獻是期刊時,書寫格式為:
[編號]、作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外文可縮寫)、年份、卷號、期數、頁碼。
參考文獻是圖書時,書寫格式為:
[編號]、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年份、版次、頁碼。)
8、附錄。包括放在正文內過份冗長的公式推導,以備他人閱讀方便所需的輔助性數學工具、重復性數據圖表、論文使用的符號意義、單位縮寫、程序全文及有關說明等。

Ⅸ 論文關於論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參考文獻

1、A.P.瑟爾沃(A P Thirlwall),《增長與發展》(第六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2、張坤民,《可持續發展論》,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9
3、黃輝,《WTO與環保:自由貿易與環境保護的沖突與協調》,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4、戴星翼:《環境與發展經濟學》,立信會計出版社,1995年版。
5、曲福田:《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政策選擇》,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版。
6、範金:《可持續發展的最優經濟增長》,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7、翟新生等:《可持續發展與自然資源消耗的成本補償---大循環成本理論具體運用的研究》,《財經研究》,1996年第12期。
8、(美)羅伯特•艾爾斯:《轉折點---增長範式的終結》,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年版。
9、(英)戴維•赫爾德等:《全球大變革---全球化時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
10、(英)D•皮爾斯等:《世界無末日---經濟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財經政治出版社,1996年版。
11、(美)丹尼爾•A•科爾曼等:《生態政治---建設一個綠色社會》,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版。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