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縣文化和旅遊主要領導
『壹』 奉節縣教育委員會的領導信息
張和平,縣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縣教委主任。主持縣教委全面工作。聯系辦公室、教育督導室、安全信訪穩定工作。
袁衍寧(女),縣委教育工委書記、縣教委副主任。主持縣委教育工委工作。分管黨的建設、幹部、統戰、精神文明、教育工會、婦女工作。聯系紀檢監察、政風行風建設工作。
徐高華,縣委教育工委委員、縣教委副主任。分管中學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語言文字工作。聯系教育考試中心、教科所(中教、職教)、電大分校工作。
肖玉平(女),縣委教育工委委員、縣教委副主任。分管辦公室、人事、師資培訓、繼續教育、教育宣傳工作。聯系教師培訓中心、退教協工作。
王耀明,縣委教育工委委員、縣教委副主任。分管規劃、建設、財務、審計、信訪、安全、法制教育工作。聯系資助中心、結算中心、電教館、教儀站工作。
李聖保,縣委教育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分管紀檢監察、學前教育、小學教育、民辦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德體衛藝、國防教育和計劃生育工作。聯系教科所(學前教育、小學教育)、教育關工委工作。
吳 平,縣委教育工委委員。主持奉節中學工作。
劉伯忠,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副主任。負責縣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日常工作。聯系片區教育督導工作。
AB角:
張和平 袁衍寧
徐高華 肖玉平
王耀明 李聖保
『貳』 文化局和旅遊局什麼時間合並合並對文化局臨時工有什麼益處嗎
各省各部門的組建工作在今年九月份完成,文化局和旅遊局的合並工作很快就會開展,兩局合並對臨時工估計不會有太大影響。
『叄』 《關於2020年雙節文化和旅遊假日市場工作的通知》都提到了哪些內容
隨著國慶中秋雙節臨近,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關於做好2020年國慶節、中秋節文化和旅遊假日市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文化和旅遊部門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假日市場工作,對旅遊安全責任落實到位。
督導A級旅遊景區按照「限量、預約、錯峰」要求,完善門票預約管理制度;督導旅行社和在線旅遊企業嚴格落實在交通、住宿、餐飲、游覽和購物場所等方面的疫情防控要求;督促星級飯店嚴格落實衛生防疫要求,開展定時消殺。
引導A級旅遊景區、星級飯店等加強自律,推出小份菜,推廣「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引導遊客按需取餐,文明就餐,拒食野味,剩菜打包,落實「光碟行動」;引導遊客遵守旅遊活動中的疫情防護要求、安全警示和文明旅遊規定。
落實好10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加強監管網路表演、娛樂場所、藝術品經營單位等,暢通文化市場舉報電話和旅遊投訴熱線。
(3)奉節縣文化和旅遊主要領導擴展閱讀:
針對十一能否出去浪,張文宏發聲
針對十一能否出去浪,張文宏表示:浪要100%正常,現在是90%。可以理解為這個意思可以「浪」就是100%正常,那是完全常態化,不是新常態。
張文宏說,他曾經說過一個理論——我們每分鍾都是安全的,但我們每分鍾都有可能存在著不確定的、極小的風險。
「你現在出門旅遊,可以說接近100%的概率不會碰到新冠病人,但是我們輸入的風險始終會有,雖然這個概率極低,但是這個風險是有的。我們不能讓這個風險擴大,這個風險如果沒有防範住,一下子這個火苗就會擴大。」
『肆』 熱烈歡迎省文化和旅遊廳領導"此句有問題嗎
熱烈歡迎省文化和旅遊廳領導,這句話肯定是有毛病的,應該改成熱烈歡迎審文化旅遊廳的領導前來觀光,工作指導工作
『伍』 重慶奉節縣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地處長江三峽西首的奉節,是長江流域的歷史文化名城,是三峽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這方古老的土地,遠至洪荒的歲月,人類的祖先就開始在這兒繁衍生息,人類的文明史剛剛揭開第一頁的時候,我們的先輩也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並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在西部大開發的號角聲中,在奉節縣提出以"旅遊富縣"戰略的日子裡,認真深入發掘奉節縣的歷史文化資源,繼承傳統文化,讓中華民族古老的文明之花,在新時代綻放出絢麗色彩,並充分讓它為一方人民造福,這不僅將對地方經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份。
一
奉節縣屬於亞熱帶地區,地處東經109°31 〃,北緯31°02,一年平均溫度在16,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1200毫升,常年日照1639。1小時,四季分明,很適合各種生物的生存繁衍。
從200多萬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可以知道,那時候這里森林茂密,水源充足,生活著熊貓、劍齒象等各種動物。近幾十年,考古學家在奉節縣的周邊地區發現了"巫山人"和"建始人"的化石,說明這一地區是人類最早的發源地之一。2001年,考古學家又在奉節縣的天坑地縫周邊地區發現距今10多萬年前"奉節人"的化石。這充分表明,這一地區古人類的活動始終未有中斷。石器時代,奉節縣境內,就有老官廟文化遺址、魚復浦遺址、觀武鎮遺址、千秋坊遺址、三塘遺址、擂鼓台遺址、關廟沱遺址、新浦遺址等30餘處。前些年,考古工作者在魚復浦的台地上發現大量石製品、燒石、燒土和動物化石。讓考古工作者十分興奮的是,在一些排列很整齊的紅燒土堆旁,發現一塊不同凡響的陶片。它從陶質、火候等各個方面都顯得很原始。中國歷史博物館原館長俞偉超先生看到很激動,認為它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稱它為"三峽第一陶"。從燒土堆周圍密集分布的魚骨、獸骨、小石器來看,當時的原始人以狩獵、捕魚為生,過著一種群居的生活,好象吃飯都是集體在一起。據推論,魚復浦遺址時代應處於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時期,即北方所謂的"細石器時代",距今約一萬年左右。
有史以來,奉節縣的發展變化脈絡各種史冊記載得十分清晰。據《禹貢》記載,奉節縣地跨九州中的荊、梁二州,
到西周初年,這里是巴國的屬國夔子國的的領地,名魚邑。春秋戰國時期,瞿塘峽成了楚、秦、巴、蜀四國爭奪的要地。
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34年)楚滅夔子國,夔並為楚庸國的魚邑。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庸叛楚,楚聯巴、秦共同滅亡庸國。庸國一分為三,魚邑重歸於巴國。到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並吞巴國。周郝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在原巴國地建巴郡,並在魚邑建魚復縣。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縣城之一。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平定巴、蜀,沿用秦的建制。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國設13個刺史部,魚復屬益州刺史部的巴郡,並設江關都尉。西漢末年,公孫述在四川稱帝,修築了白帝城。漢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劉璋分巴郡為三郡,魚復屬固陵郡。
三國鼎立時,劉備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將魚復縣改為永安縣。
西晉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分益州置梁州,永安屬梁州的巴東郡。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恢復魚復縣名。惠帝永興元年(公元304年)劃巴郡和東郡屬荊州。
南朝宋明帝泰始五年(公元469年),分荊州、益州五郡 ,置三巴校尉,治地白帝城。蕭梁普通五年(公元523年)分梁州置信州,治白帝城。以分魚復縣西南和朐忍東部,新增設了陽口縣。西魏廢帝三年(公元554年)改魚復為人復縣。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升信州為總管府;分巴東郡置永安郡,治人復縣;廢陽口縣,其東部地區歸還人復。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在永安宮南建城,並遷州、郡、縣治為一地。宣政元年(公元576年),將治地遷回白帝城。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拆永安郡,人復隸屬信州總管府。六年,置山南道行台尚書省,信州為其屬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將信州改置巴東郡,人復為其首縣。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廢巴東郡復置信州。二年(公元619年)改信州為夔州,並設總管府於白帝城。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改夔州總管府為夔州都督府。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為旌表蜀國丞相諸葛亮奉劉備"託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忠君愛國品質,改人復為奉節縣,為州治。
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分山南道為山南東、西兩道。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廢州置雲安郡,隸屬山南東道,奉節為其屬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雲安郡為夔州。
五代時,州、縣建置無改變。到宋朝時,分四川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夔州路轄數十縣,治白帝城。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將路、州、縣治遷至梅溪邊的奉節縣城。
元中統三年(公元 1262年),全國建置行中書省,奉節屬陝西四川行中書省。
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設夔州路總管府於奉。十八年,分陝西四川行省置四川行省,奉節為其屬縣。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降夔州路為府。九年(公元1376年)又降為州。拆奉節縣入夔州,隸重慶府。十四年(公元1381年)又升夔州為府,復設奉節縣。
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把大寧縣(今巫溪)劃入奉節縣。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恢復大寧縣。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在府上設道,夔州隸川東道。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奉節縣革命黨人殺死縣官,同年十月初六宣布獨立。
民國元年(1912年)廢除道制,奉節仍屬夔州府。民國二年,復道廢府、州、廳,奉節隸川東道。民國七年(1918)撤消道,奉節直隸四川省府。民國二十四年(1935),四川劃為18個行政督察區,奉節屬九行政督察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奉節縣屬萬縣地區行政公署。1993年屬萬縣市,後來直屬重慶直轄市。
二
從奉節縣的沿革變化,可清晰地鉤畫出她繁榮興衰的曲線。可以看出,從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起,她就開始以獨特的地理優勢在三峽的環境中脫穎而出,這兒設立了江關都尉。到了宋代,她西至重慶、貴州,南至湖北恩施、利川,東至湖北巴東一帶,疆域十分遼闊。由於奉節地處三峽西首,自然是三峽的重要關隘,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史籍中我們還可以找到許多發生在夔門的戰事。至今,高高矗立的炮台、鐵骨錚錚的鎖江鐵柱和那渾厚的古城牆,猶有當年的烽火硝煙。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被人譽為"巴 人魂"的巴蔓子將軍,就以"刎首高風傳日月"的事跡廣為流傳:巴國發生內亂,巴蔓子將軍請求楚國派兵支援,並以平亂後以三座城池以贈。結果平亂後,巴蔓子將軍十分為難,割城損害國家,不割城失信於人。於是巴蔓子拔劍自刎,"以頭授楚使"。巴將軍為什麼把三城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正是這三城地處重要的戰略地位。三城之中,據有的歷史學家考證,就有奉節在內。
三國時期,劉備攻打東吳失敗後,也是以三峽為屏障,退守白帝城。
值得讓人思索的是,劉備在奉節一住就是幾個月。他不僅不急於回成都,而是將這里的魚復縣改名為永安縣,追謚甘夫人為皇思夫人。
病重期間,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將家事、國事一並託付給他。這就是在史學上頗有影響的"白帝城託孤"。白帝城託孤的人文意義遠遠超過了事件本身。雖然有的學者對劉備的託孤舉動有所非議,但大多數人認為,劉備是真誠的,其"託孤"行為在封建世襲時代難能可貴。
在"託孤"事件中,諸葛亮的更讓世人敬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形象成為萬代楷模。奉節縣名的來歷也與"託孤"有關。後來,奉節的兩道古城門被命名為"依斗門"和"開濟門",使奉節縣的城市文化意蘊更為深遂和具有靚麗的色彩。諸葛亮在奉節留下的八陣圖遺址也是閃爍中國古代軍事藝術的一處重要遺存。
八陣圖雖然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被運用,但諸葛亮讓它與古老的《易經》相結合,閃爍出神秘的光彩。目前,全國的八陣圖遺址的地方屈指可數,而奉節縣的八陣圖不僅最有名氣,而且最顯得真實可靠和富有傳奇色彩。《三國演義》上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白帝城下魚復浦的八陣圖困住了東吳大將陸遜的故事。小說的描寫固然充滿了神秘色彩,但讓魚復浦從此聲名遠播。實際上,遠在小說之前,魚復浦就已有一定的知名度。最早記載八陣圖遺址的是東晉大司馬桓溫,他率兵伐蜀,從白帝城下經過時,寫了《八陣圖》一詩:
訪古識其真,尋源愛往跡。
悉君遺事節,聊下南山石。
在許多詠嘆八陣圖的詩詞中,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八陣圖》最為有名: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為什麼"江流石不轉"?是奉節的三國文化之謎。歷來學者看法不一。有的認為"不轉石"是先人祭祠的"大石",有的認為是過去遺留的"鹽灶"。近些年來,一些學者已經對八陣圖作了深入的研究,八陣圖之謎正在被人破譯。
三國時期留在奉節的最大懸案是劉備死後葬於何處。
劉備死後是否葬於奉節?近些年一直是四川、重慶市以及許多三國文化愛好者關注的話題。1999年在奉節召開的三國文化研討會上,"成都說"和"奉節說"的兩派學者濟濟一堂。雖然經過一番激烈的論爭,但雙方仍各執一詞,誰也不能用確鑿的科學根據來說服對方。但是,雙方卻達成一種共識:無論劉備是否葬於奉節,都應該在三峽工程蓄水以前對一切可疑地帶進行認真地勘測和發掘,不能為子孫後代留下永久的遺憾。
到宋朝時期,隨著江河航運的發展,長江作為連接西南地區和東部地區的交通干線,奉節的戰略地位愈來愈顯得重要。宋太祖派大將曹彬伐蜀時,首先就指點他如何重視三峽地區,怎樣攻佔夔門的鐵鎖關。宋朝的地方政區分為路、府(州、軍、監)、縣三級,夔州作為西南地區四大路之一,所轄范圍達成數十個州、府、縣。奉節自然成了進入西南地區的東大門,四川盆地東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元、明、清以來,奉節一直是作為一座軍事要塞受到軍事家、政治家的重視。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明太祖命湯和、廖永忠伐蜀。廖永忠進軍瞿塘關時,蜀人在瞿塘峽口設鐵索橋橫據關口,船無法進峽。廖永忠悄悄派數百人帶著干糧飲水,翻山越嶺,偷渡過關。第二天天剛亮,水陸兩支人馬上下夾攻,方才攻下鐵索關,進入夔州。
明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四川爆發了王小波、李順領導的農民起義。第二年,在成都的義軍失利後,起義軍將領張余率部東下,"攻陷嘉、戌、瀘、渝、涪、忠、萬、開八州",直撲夔州。清軍大量在夔州集結。結果雙方一場血戰,義軍二萬多人陣亡,屍骸"塞川而下,水為之赤"。王小波、李順扛起的農民起義戰旗飄落在夔州的黃昏中。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進軍四川,也是先攻下夔州,然後勢如破竹,進軍成、渝兩地。傳說,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在攻佔夔州後,還親自寫下一幅描述夔州古城牆的對聯:"寶塔千層,直豎金鞭打紅日;城牆萬仞,渾身獠牙啃青天"。
明末清初,李自成、張獻忠的余部袁韜、武大定、劉體純、李來亨、袁宗第等在奉節一帶活動,後來一直發展成歷史上著名的"夔東十三家",將抗清斗爭延續了數十年。清朝著名將領、曾國藩手下的"霆軍"首領鮑超出生奉節,在參加對捻軍和太平天國的鎮壓中,戰功顯赫,被清王朝封為湖南提督、一等子爵。後來又告老回鄉在奉節縣城定居,並大興土木,建了兩座公館,把奉節的園林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
如果說奉節歷史上的戰略地位在冷兵器時代曾達到相當重要的位置,那麼,其傳統文化從唐宋以來也達到了輝煌的境地,並且成了華夏文化史上相當重要的篇章。
奉節的傳統文化是長江三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三峽地區以其獨特的自然風貌和人文精神著稱於世,其文化也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人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三峽文化特色和內涵。她作為一種"始源性化",可以獨立展示人類社會由野蠻到文明的系列演進軌跡;作為一種"地域民族性文化",她具有巴楚文化交融的復合特色;作為一種"經典文化",她有豐富的高品位的文學藝術傳世。無論是從文化的最表層民風俗,還是從文化的最高層次道德觀念、價值取向方面,我們都能領略到三峽人與奇峰峻嶺、峽谷深澗、奔騰大江的和諧。三峽人對大山大水的審美觀念與藝術創造以及對理想生活的憧憬與追求。
奉節的傳統文化雖然同三峽傳統文化一樣,歷史文化的悠久與文化積淀的豐厚性並存,文化內容的豐富和內涵的深邃、文化發展的多元和文化風格的和諧性同在。但在三峽文化圈內她仍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別是經典文化方面,豐富多彩高品味的詩歌作品在其眾多的文化特色中出類拔萃。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主要文化形態,也是三峽文化中閃光的部份。地處三峽之首的奉節可以說是三峽詩歌中最精彩的華章。
三峽有許多古老的歌謠:"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巴東三峽猿鳴悲,夜鳴三聲淚沾衣"。最早見於《樂府詩集》古老的"灧澦歌",通過瞿塘峽口灧澦堆大小來告誡船工,在不同的水位下瞿塘峽行船的安全與艱險情況。
從唐代陳子昂到奉節後,一些著名的詩人更是絡繹不絕而來。被人稱為"詩仙"的李白,三次經過奉節,每次感覺不一樣。特別是當他流放夜郎,在奉節聽到特赦的消息,不禁欣喜若狂,乘舟東下,寫下了"朝辭白帝彩雲間"的千古絕唱;"詩聖"杜甫在奉節寓居一年多,寫下"夔州詩"481首,約占今存杜詩的三分之一;被白居易稱為"詩豪"的劉禹錫在夔州任職期間,採集民歌《竹枝詞》,把三峽的這株奇葩搬上了中國文壇;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在奉節游歷,記敘下對三峽的真切感受;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在奉節為官三年,受到杜甫"夔州詩"影響,詩風發生變化,完成了從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轉變的歷程;宋代狀元、元曲傳奇《荊釵記》中的主人公王十朋,在奉節為官三年,寫下許多描述夔州山川的詩歌,並有《梅溪集》詩集存世;蘇軾、蘇轍、蘇洵三父子一到奉節,各握如椽大筆,或記敘瞻仰古跡,或描述奇山異水,或謳歌民風民俗,各留下傳世名篇;自稱"石湖居士"的范成大夜泊瞿塘峽前,用一支生花妙筆,描繪出夔門秋月無限美妙和詩情畫意。另外,陳子昂、高適、張說、司空曙、張祜、楊炯、桓溫、薛濤、鄭谷、戴良、宋濂、李益、楊慎、釋齊已、沈慶、張問陶、傅作楫、李調元等眾多的詩人也都先後來到奉節,寫下了浩如繁星的詩章……
為什麼詩人到這兒會詩興大發而俯仰吟哦?這與這兒的地理形勝,歷史文化、民風民俗有很大的關系。
奉節縣的地理位置正處於四川盆地的東部邊緣、長江三峽西首、雄奇壯麗的瞿塘峽畔。瞿塘峽全長8公里,她既有"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的雄偉巍峨,又有"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的險峻磅礴。峽內"兩壁對峙,上入宵漢,其平如削成。仰視天如疋練然"。盛夏時,"怒流觸石為漩渦","水花作雨飛鬢毛"。秋冬時,"峽中平如油盎"。蔥蘢青翠的白帝宛若一顆晶瑩的明珠座落在嵯峨的夔門前,奇石灧澦堆儼然威武的將士,中流砥柱,掀起滿江波瀾。大山大水在這兒排列組合成一幅氣勢磅礴的畫圖,自然能激起詩人的一腔詩情。
由於奉節歷史上發生過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特別是蜀漢政權劉備、諸葛亮在這方土地上演出了"託孤"的名劇,而且這塊土地上又有眾多的三國文化遺址。凡到此的詩人們都免不了要尋幽訪古、憑吊先賢,抒發一番感慨。
奉節也是巴楚文化交匯地區。奉節屬於重慶,是巴蜀文化范疇,歷史上曾屬楚國管轄,而且從清代以來的大量移民都是來自湖北等地,因此"其人半楚"。但是,這里畢竟是巴蜀的土地,而且也是魚復巴人的發源地之一,因此,其風俗民情具有濃郁的三峽土家特色。這也能激發詩人的創作靈感,為詩人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創作素材。
詩史長、詩品高、詩人顯,奉節成了三峽眾多詩點中最輝煌的一處。因此,奉節被人稱為"詩城"。
近代以來,被人們曾稱為"詩城"的全國有幾處,但另一些地方無論從哪一方面都不能與奉節詩歌的顯著地位相提並論。從奉節縣城到瞿塘峽大約方園10平方公里范圍內,歷史上有數十位著名的詩人在此俯仰吟哦。有的學者驚嘆,舉目之下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被詩人詠嘆,在這兒發生的一些歷史事件,幾乎全被詩人記敘謳歌。無數學者認為,詩城的桂冠非奉節莫屬。
四
奉節傳統文化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三國文化。
三國時期,奉節是蜀漢的軍事重鎮,劉備永安宮託孤,上演了一出讓人盪氣廻腸的歷史名劇。蜀漢君臣在奉節縣的時間不久,但圍繞白帝城這方土地,卻涌現了不少文藝作品。詩、詞、歌、賦、小說、散文、曲藝、繪畫、書法,好多種戲曲都有《白帝城》、《八陣圖》的劇本。特別是《三國演義》問世以後,小說中對魚復浦八陣圖的渲染,讓白帝城和魚復浦聲名大震。在奉節縣一帶,有豐富的民間傳說。除有廣泛流傳的水、旱八陣圖傳奇故事外,還有關索與鮑三娘的故事、劉備賣草鞋的故事、諸葛亮與陸遜小時相遇的、諸葛亮招親等故事。
在夔州的土地上,還有眾多與三國有關的歷史遺跡。如諸葛亮慰勞三軍將士的撫軍橋、趙雲屯兵的卧龍崗、劉備甘夫人墓、劉備託孤的永安宮、關雲長的曬甲岩、張飛的擂鼓台、關索和鮑三娘的鮑家莊遺址、諸葛亮岳父黃承彥墓、昭烈祠、關帝廟、張爺廟、武侯祠、明良殿、託孤堂。有的遺址具有特別重要的人文意義,如水、旱八陣圖遺址和劉備墓的問題。
近些年來,在奉節縣召開了數次有關三國文化的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提供了大量歷史事實和有關奉節的三國文化研究成果,讓奉節古城染上濃郁的三國史學、文學、民俗學斑駁的色彩。
奉節的三國文化特色,在重慶直轄市是獨樹一幟,在三峽庫區也是出類拔萃,加大研究力度和拓展研究內容,奉節縣就有可能成為全國若干個三國文化研究的重點區域之一。這對奉節縣成為三國旅遊線上的一個重要景點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詩城文化與三國文化豐富了奉節縣歷史文化內涵,這兩種文化都是奉節縣豐富的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份,是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
從另外一些角度,也完全可以總結出奉節歷史文化方面的某些特色來。例如從民俗方面、地理環境方面、巴文化方面等等,都有一定的研究空間。但總的來講,詩城文化、三國文化在奉節的傳統文化中佔有的地位最為鮮明和最為顯著。
從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奉節縣對詩城文化和三國文化在研究范圍和深度上還不盡如人意。這主要是因為奉節遠離大都市,缺乏專門的研究機構和研究人材:好些年來這里一直是貧困山區縣,大多數人的注意力都放在解決溫飽問題上,對文化的研究投入有限。近些年雖有一定進展,但在某些方面還浮在面上,屬於較淺的層次。一座城市有一定的文化底蘊,為城市的發展會墊定雄厚的發展基礎,但要真正能體現這一文化底蘊,需要這座城市上上下下全社會的努力才行。雖然《詩城奉節》一書已發行多年,奉節開展以"詩城"為主題的文化活動千百次,但奉節縣的"詩城"氛圍仍不濃厚。讓筆者感到吃驚的是,在奉節縣一次部、局長會上,一位綜合部門的負責人竟然對奉節縣是"詩城"一無所知。一位記者在奉節縣采訪以後,也覺得歷史文化的表現上有許多欠缺和遺憾。
我們應該認識到,詩城文化和三國文化的研究有著極大的潛力和開拓空間。
有的學者認為,三峽詩與邊塞詩一樣,在詩壇上應享有重要的地位。僅就杜甫的夔州詩一項就夠讓很多學者探討研究。台灣學者簡錦松的"杜甫夔州詩現地研究"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就是最有力的佐證。可以當之無愧的說,夔州詩是三峽詩的代表。特別是李白、劉禹錫、三蘇、白居易等人的詩作,在中國詩史上都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奉節城以詩城命名,有著極其重要的人文意義。
在奉節,筆者曾聽人講,以詩城命名會顯得偏狹而影響奉節的知名度。實際上,詩是一種文學形式,詩城不只是這種文學形式的代表。"詩言志、歌永言"。中國是詩的國度,夔州詩包含的內容是個大千世界。奉節縣古城門名"依斗門",別認為它是隨便擷取杜甫的詩句而命名。其深刻含義是杜甫關心國家興衰愛國思想生動形象的體現,這正好與唐人為紀念諸葛亮"託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改人復為奉節的史實相輝映,成為歷史文化名城奉節最根本的人格力量。
從某種意義上說,三國文化中有關三國詩及詠嘆三國遺跡的詩都可以包括在詩城文化之內。奉節作為詩城,在全國可以獨占鰲頭。這無疑會大大提高這邊遠小城的知名度,會成為旅遊產業重要的獨特的一種資源。
如果我們再加大詩城文化和三國文化的研究力度和擴大研究領域,以包容、研究天下詩為已任,以《三國演義》博大精深的境界為基礎,那麼,奉節這座小縣城就將自己放上了一個較高的平台,其文化意義就將走出國門,在世界文化史上都佔一席之地。那時,我們完全可以把三峽這座小城作為詩學、三國文化的研究、博覽中心,為旅遊經濟埋下極其深厚的根基和拓展出廣闊的空 間。
『陸』 奉節縣付縣長李品雄分管
【1】網頁鏈接
奉節縣政府領導。
【2】網頁鏈接
副縣長李品雄專簡歷。
【3】網頁鏈接
副縣長李品雄
分管的工作屬:外事、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商貿、外經貿、工商、旅遊工作。
分管的部門(單位):縣旅遊局、縣文化委、縣商務局、縣廣播電視台。
聯系縣工商局、重慶廣播電視信息網路有限公司奉節分公司。
『柒』 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辦公室主任是誰
國家旅遊局相當於省級單位,辦公室主任相當於中層幹部,應該是正廳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