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Ⅰ 發展鄉村旅遊幾點思考
西藏農村旅遊資源豐碩,但如何展開農村旅遊呢?
筆者拙見,應留神以下幾點:
要建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推動農村旅遊過程中,要立足全域旅遊,堅固建立生態旅遊意識,保持在愛護中展開,在展開中愛護。盤繞農村特徵資源和產業展開,扎實推動旅遊開發。同時深化認識到開發的既是農村又是景區,盡管是村,然而它位於重點生態旅遊區,其生態環境是農村和景區得以長足展開的根本所在。要經過樹立生態良好、環境柔美、產業發達的宜居宜業宜游旅遊農村推動農村旅遊邁向一個新的台階,經過加強對旅遊的開發管理把俏麗村莊樹立推向更深刻。
要深入農村特徵文明旅遊,依託農村深沉的文明底蘊和豐碩的民俗文明資源,將文明和旅遊相融合,豐碩農村旅遊內涵。經過舉行旅遊文明節及日常民間民俗流動,重點宣傳展示農村民俗文明和特徵資源;經過興辦家庭旅遊、精品民宿、藏家樂等,從從業人員統一著民族服裝,到住宿、飲食文明等,充分展示民族特徵之美,深入遊客文明體驗。
要保持旅遊展開共建共享,把旅遊惠民富民作為農村展開的動身點和落腳點,藉助當前旅遊展開的良好情勢,將農村旅遊展開與當前脫貧攻堅工作聯結起來,與文化村鎮創建流動聯結起來,疏導當地農牧民獨特參加俏麗農村樹立。並積極拓寬思緒,拓展參加旅遊平台,以家庭旅遊運營與效勞作為主要抓手,疏導群眾自力更生,經過參加旅遊增收致富,共促旅遊展開。
Ⅱ 廣西鄉村旅遊行業協會的職能是什麼
廣西鄉村旅遊行業協會主要職能是宣傳和貫徹執行國家及廣西關於鄉村旅遊業發展的政策,協調約束會員企業,並組織國內外有關鄉村旅遊的交流和推廣,促進廣西鄉村旅遊業的發展。
(2)廣西鄉村旅遊發展現狀擴展閱讀:《廣西鄉村旅遊行業協會章程》
第二章業務范圍
第六條本會的業務范圍:
(一)貫徹國家及廣西關於發展鄉村旅遊業的方針、政策,做好政府主管部門與企業間的協調和服務工作;
(二)系統調查、收集、研究、整理國內外有關鄉村旅遊信息、資料,做好市場發展趨勢的預測,及時向旅遊行業主管部門和會員提供咨詢服務;
(三)在平等協商、協調一致的基礎上,研究並解決涉及會員間的有關問題;規范會員單位的經營行為,保護其合法利益;幫助會員單位自我約束、自我發展;
(四)維護會員單位的合法權益和行業聲譽,代表會員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各種要求、意見和建議,承辦政府有關部門授權或委託辦理的事宜,在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和會員之間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
(五)宣傳黨和政府的有關方針、政策並教育會員遵紀守法;編寫書籍《廣西鄉村旅遊指南》和廣西鄉村旅遊協會季刊《廣西鄉村旅遊》;
(六)團結全區鄉村旅遊企業,推動廣西鄉村旅遊行業的整體意識和統一性,積極維護行業的利益和聲譽;
(七)廣泛開展與全國各地及國際有關旅遊組織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廣西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擴大廣西鄉村旅遊業的影響。
Ⅲ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的現狀怎麼樣
目前,我國的鄉村旅遊點已發展成為全國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遊客接待人數接近全國旅遊業接待人數的1/10。農村的產業結構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田地里的產品變成了旅遊商品銷售,綠色蔬菜、水果成為市場的寵兒。
近年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市場規模得到快速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2-2016年,中國鄉村旅遊遊客接待人次和營業收入年均增速分別為32.0%、26.2%。其中,2016年,中國鄉村旅遊接待遊客24億人次,占國內遊客接待人次的54.4%;營業總收入已達4800億元,占國內旅遊總收入的12.2%,可見,鄉村旅遊市場後勁十足。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旅遊尤其是鄉村旅遊正成為發生頻次極高的旅遊行為,特別是圍繞城市周邊開展的周邊游、農家樂等形式正普遍存在於全國各地。
Ⅳ 鄉村旅遊的發展
保護和改善「鄉村生態環境",維護傳統文化/當地鄉村文化的相對獨立性、獨特性和多樣性,提升產品價值,利於農業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Ⅳ 臨桂縣鄉村旅遊
作為旅遊業中的後起之秀,廣西鄉村旅遊卻已成為廣大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臨桂縣蝴蝶谷瑤寨生態旅遊景區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十分注重帶動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開發「農家樂」旅遊,開創了景區發展、農民增收的雙贏局面。
新農村 新風貌 新旅遊
作為旅遊業中的後起之秀,廣西鄉村旅遊卻已成為廣大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截至2009年底,全區建成常態性經營的鄉村旅遊點達300多個,「農家樂」500多家,創建農業旅遊示範點192個,分布在全區14個市80多個縣(市、區),其中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34個,廣西創建的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數量在全國排第9位,在西部省區排第2位。廣西旅遊局還與農業、建設等部門合力打造了15條農業生態旅遊精品線路,培育了一批特色旅遊名鎮名村。目前正在積極建設的南寧―百色高速公路沿線和右江河谷沿線城鄉風貌改造的鄉村旅遊村屯示範工作也初顯成效。鄉村旅遊已成為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
廣西鄉村旅遊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初,在全國范圍內屬較早興起鄉村旅遊的省區之一。在桂林國際旅遊的帶動下,在瀏覽灕江回程中轉地的陽朔,由外國散客及背包旅遊者的推動,廣西鄉村旅遊悄然興起。由於國家和廣西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政策的出台,桂林遊客數量的不斷增多,80年代中後期,陽朔、龍勝等縣的農家樂得較快發展,陽朔還產生了職業的服務於鄉村旅遊的農民導游。陽朔高田鄉櫪村和龍勝龍脊和平鄉就是這一時期廣西鄉村旅遊發展的典型代表。
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陽朔、龍勝等地的帶動下,桂林郊區及恭城、興安、資源、靈川、灌陽,南寧郊區及武鳴、邕寧、橫縣,柳州的融水、三江、柳江、柳城,玉林的北流,欽州的靈山,百色的凌雲等地均利用自身的鄉村旅遊資源,開展了以「農家樂」、民族村寨觀光游為主要旅遊形式的鄉村旅遊,並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後,國家和廣西分別出台了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政策,2004年以後,廣西鄉村旅遊得到了較全面的發展和提升,發展規模和涵蓋范圍明顯擴大,並成為廣西旅遊業的一大特色和亮點。
臨桂縣蝴蝶谷瑤寨生態旅遊景區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十分注重帶動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開發「農家樂」旅遊,開創了景區發展、農民增收的雙贏局面。如今景區所在的臨桂縣宛田鄉東宅江村的60戶瑤族村民,不再以「種稻」為惟一的農業生產,養殖、種植也成為村裡的主要產業。自景區開業來,牲畜、家禽、蔬菜、雜糧是供不應求。由於景區優先保價收購村民的農副產品,所以保證了村民的收入。此外,村民還利用空閑時間,用祖輩相傳的手藝生產草鞋、綉包等具有當地濃郁特色的手工藝品,自產自銷。如今,瑤寨里有了村民投資的小賣鋪、農家餐館、農家旅館,形成了一個圍繞景區周邊發展的經濟帶。村寨因開發旅遊,修通了道路,原來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竹子,因交通不便賣出的價錢很低,現在不僅有許多老闆親自到瑤寨里收購,價錢也由原來的3元漲到現在的15元。2005年9月至今,瑤寨農產品實現產值100多萬元,比景區開發前同類農產品增加附加值60多萬元。在蝴蝶谷景區的大力扶持下,東宅江村瑤寨每戶的年均收入由原來750元提升到3100元,85%的家庭買了摩托車,有的還買了小汽車,部分家庭還配備了家庭影院。 我只能給你提供這些,給你作為考,
Ⅵ 鄉村旅遊的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第一,繼續與生態相結合,表現出綠色發展態勢
鄉村旅遊是生態與旅遊相結合的新型內旅遊方式,體現了游容客對原生態自然的嚮往,鄉村的生態化是吸引遊客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二,豐富文化內涵,使得鄉村旅遊具有「靈魂」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日益豐富化,單一的觀光旅遊對遊客的吸引力逐漸下降,增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式吸引遊客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三,保持本色,原汁原味
鄉村的城市化一方面導致鄉村生態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也使鄉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鄉村不再是原始的鄉村,一味的拆建讓鄉村面貌面目全非。
第四,融合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
鄉村旅遊不僅僅是純粹的對農業資源的開發,融合發展是中國鄉村旅遊的一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