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當前旅遊發展問題

當前旅遊發展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1-02 21:31:49

1. 文化旅遊發展目前存在哪些問題

"1、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夠,規劃不當。
2、文化旅遊配套基礎設施落後。
3、發展資金不足,投融資渠道單一。
4、法規體系不健全。
5、缺乏優秀文化旅遊產業專業人才。
蘇州華采堂可以幫你彌補這些問題,可以試著請教一下他們。"

2. 當前紅色旅遊資源開發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1.紅色景區趨同化現象嚴重。
現在很多紅色旅遊景區基本上都是模仿當年的建築,各景區之間的風格差異較小,這就使得一部分遊客不禁發出了「紅色景區咋都一個樣」的疑問,進而產生了「游一當十」的心理,影響了紅色旅遊市場的良性發展。
2.有些紅色景區基礎配套設施跟不上。
如江西紅色旅遊資源雖然遍布全省各地,但主要集中在井岡山、贛州瑞金等革命老區,而這些地方都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普遍存在著產業結構單一、資金短缺等問題,致使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紅色旅遊熱潮時,在吃、住、行、娛、購、游等方面的綜合配套服務設施落後的問題凸顯了出來。
3.紅色資源整合力度不夠。
許多紅色景點未能很好地與當地自然資源、風土人情相結合,削弱了其經濟利用價值。如有「英雄城」之美譽的南昌,所在紅色舊址缺少秀麗的山水風景,影響了外地遊客前來參觀。另外,現行體制下造成的地域分割也增加了不同區域資源整合的難度,影響了紅色旅遊目的地的聚集效應。
4.資源開發單一,缺乏新意。
一些紅色旅遊地在經營上還停留在遺址參觀、簡單的圖片和物品展示階段,如井岡山的舊址和「紅都」瑞金、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等都是這樣,展示的內容雷同,形式單調。旅遊者在游覽此類景點時均以參觀為主,缺乏參與效應。
5.紅色導游員和解說員素質偏低。
紅色旅遊屬於新興產業,當前紅色旅遊從業人員素質不一,良莠不齊,有些紅色導游員和解說員所編解說詞不能充分反映景區的紅色文化內涵,泛泛而談,缺少針對性,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6.紅色旅遊市場波動幅度較大,發展不穩定。紅色旅遊發展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整體上呈現為波浪式發展態勢,其高潮主要集中在紀念日前後和黃金周期間。

3. 目前,國內的生態旅遊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生態旅遊特殊專項化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
大眾旅遊不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利於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不利於公平分配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遠景設計院談到生態旅遊是實現可持續旅遊的一種發展模式,比大眾旅遊更注重對當地自然和文化的保護、更注重對旅遊者的教育,消費高於國內大眾旅遊的消費水平,是高層次的旅遊活動。所以從目前我國的形勢來看,生態旅遊應該是特殊專項化的,但特殊專項化能帶來保護資源所需要的大量資金嗎?我國生態旅遊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個方面都不成熟,開展還受到諸多限制,其接待人數、經濟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標,恐怕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難以擔此重任。所以這就造成了生態旅遊特殊專項化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在這方面的案例依據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張家界武陵源,為了經濟利益進行無節制、超容量的開發。
(二)生態旅遊地差別迥異,認證標准難以統一
在生態旅遊泛化現象日益嚴重的推動下,不少專家學者投身於生態旅遊的認證和標準的建立,以期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通行,通過此認證標準的就是生態旅遊景區,打造生態旅遊的示範基地,統一規范「混亂」的生態旅遊市場。但隨著生態旅遊的發展,生態旅遊標準的發展呈現多樣化的特徵,認證項目數量急劇增加,但只有少數的國際性標准正在形成和推廣。還有很多認證體系是建立在國外經典的認證體系基礎上的,但盲目採用舶來發達國家的標准,不利於我國對生態旅遊的發展和引導規范。各個生態旅遊地的資源特色不同,所認證的重點和核心要素不一,很難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標准。
(三)對旅遊者的環境倫理教育缺失
目前我國的生態旅遊已經發展到了臨界點,僅依靠旅遊法規只是奢望,總有旅遊者對此置之不理。現今所謂的「生態旅遊者」較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者而言,大多數幾乎沒有或者只有表面的生態意識,具有淺顯的環境責任感,旅遊行為類似於大眾旅遊者,這足以證明我國在對旅遊者的環境倫理教育方面的缺失。在我國無論是生態旅遊實踐還是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實踐均晚於並落後於國外,國內迅速大眾化的生態旅遊多年來日益泛化並不斷走向異化,生態旅遊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環境保護和環境教育功能,而被陷於「破壞生態」的尷尬境地。另一方面,社區居民也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處理不好社區參與的問題,不利於環境的保護和生態旅遊的開展。而在生態旅遊景區的規劃上面,缺少關於環境教育的導游和標志,致使大部分生態旅遊者的行為和大眾旅遊者無異。
(四)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模式不成熟
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的主要對象是政府、企業、社區、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者,構成生態旅遊的利益相關者。由於我國的生態旅遊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國政府關於生態旅遊開發、建設、保障、檢測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尚未建立;企業無論是對生態旅遊產品開發的理論與實踐,還是對生態旅遊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培養都沒有優化的模式;社區是被動的承受對象,教育培訓和參與旅遊的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自然保護區的設[5] 施設備、環境評價、容量控制等問題尚未解決;我國公民的生態意識還有待提高,對其行為的引導和約束、教育方面不完善。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模式還不成熟,都還處在初始培育階段。

4. 當前旅遊信息化建設面臨哪些問題

信息技術在旅遊管理中應用的快速發展性,每年都會有大量新的主題產生(這同旅遊學科本身的特點也十分吻合),而且,諸如旅遊空間數據管理、旅遊電子地圖、金旅工程、區域旅遊信息化建設、旅遊目的地營銷系統、旅遊企業網路營銷、虛擬旅遊、旅遊電子商務、會展旅遊、電子導游等主題內容都十分龐大。主體該如何選擇與組織,各自的深度和廣度如何,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事情。不過現在基於兩種因素讓這項工作變得較為容易。

5. 當前旅遊業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旅遊中存在遊客強制消費,還有遊玩的時間限制。基本上去的都是些不收費的公共場合。

6.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旅遊行業將向著智能化,定製化,跨界結合的方向發展
1,人工智慧向旅遊服務廣泛滲透
人工智慧在2018年賺足了眼球,旅遊行業也開始研究在營銷與服務中應用AI技術再造流程、優化體驗。在目的地營銷、智慧化管理、客戶畫像、在線銷售、線下迎賓、遊客互動等多個領域,人工智慧都有廣泛應用的空間。同程旅遊已經率先開啟智能機器人在旅遊行業的運用,可以實現迎賓接待、微信購票、遊客互動等多項功能;技術大牛的去哪兒網的火車票搜索頁面,只需簡單一句話,10秒鍾即可出現車次;攜程還宣布有3個與簽證相關的技術與服務創新,已獲得國家專利發明;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旅遊服務的更多環節都將迎來AI的滲透。
2,定製旅遊向細分市場深耕
細分市場是定製旅遊市場逐漸成熟的必然要求,改變目前定製旅遊概念混亂、良莠不齊的狀況。但這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種細分市場都需要整合不同的資源,培養相應的定製師等人力資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進入實操層面,並完成對中小學的滲透式市場啟蒙,2018年研學旅行必將迎來井噴。表徵之一就是北京從2018年起將初中學生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成績計入中考成績,預計更多城市將出台類似政策,研學旅行爆發勢頭不可阻擋。細分市場對精細化管理的要求甚高,只想蹭熱點炒概念的做法怕是行不通了。
3,跨界融合加劇
在大的格局上,旅遊與生態建設、美麗鄉村、基礎設施提升、新型城鎮化、產業轉型升級、脫貧攻堅有完美的結合點,特別地方政府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為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小的方面,旅遊與個體的消費升級息息相關,從簡單的滿足觀光需求,到休閑放鬆、親子娛樂、家庭度假、蜜月婚紗、接受教育、培養興趣、滿足愛好、陶冶情操等,旅遊的功能得到極大擴展,在提升生活品質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目前,各種「旅遊+」還僅在初級階段,不管是大的格局,還是小的方面,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跨界融合的趨勢還將長期持續。
大市場催生出新的人才需求,抓住旅遊行業新趨勢的企業對於人才需求非常強烈,紛紛給出高薪搶人,比如,在線旅遊巨頭同程,大多數產品運營和技術類崗位給出的年薪都在30萬左右~

7. 當前世界旅遊業發展面臨哪些問題

世界旅遊業的發展現狀及特點 過去60年來,世界旅遊業發展一直長盛不衰,期間雖然也有波動,但總體上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8. 如何看待當前旅遊業的發展態勢

當下,隨著物質來生活水平的提高源,人們對「健康、愉快、長壽」的慾望越來越強烈,而單純的養生已難以滿足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融合時下發展迅猛的休閑旅遊,養生旅遊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同時,進入21世紀,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現有老齡人口已超過2億,且每年以近800萬的速度增加。 現在,旅遊的大人群已經趨向老齡化。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