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社會學視野下柳州旅遊發展

社會學視野下柳州旅遊發展

發布時間: 2021-01-02 17:50:07

① 柳州的發展史

柳州從解放以來的發展史如下:

1949年12月19日,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為柳州專區轄市,柳州市、柳江縣、柳城縣、雒容縣、榴江縣、中渡縣、融縣、三江縣屬柳州專區。1950年升格為省轄市,設立第一區、第二區和第三區。1952年8月11日,融縣更名融水縣;撤銷雒容、中渡、榴江等3個縣,合並設立鹿寨縣。

1953年4月23日撤消柳州專區,撤銷三江縣,設立三江侗族自治區(縣級),設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區(縣級),治融水鎮;融水縣更名融安縣,並遷治今融安縣長安鎮。柳江縣、柳城縣、融安縣、大苗山苗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區改屬桂西壯族自治區宜山專區(1956年3月2日至1957年12月20日為宜山地區);

鹿寨縣改屬桂林專區。1955年9月1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區更名為大苗山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區更名三江侗族自治縣。1957年12月20日,柳江縣、柳城縣、融安縣、大苗山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改屬宜山專區,桂西壯族自治區撤消。

1958年7月19日,柳江縣、柳城縣、融安縣、大苗山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改屬柳州專區。同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備案,柳州市改屬柳州專區行署統一領導,但市人民委員會的政權機構不變,仍為專署一級組織。1958年7月25日,鹿寨縣改屬柳州專區。

1960年,柳州市撤區,設立城中、雀兒山、魚峰、南站、柳南、紅旗等公社。1961年11月25日,柳州市改由自治區直轄。1966年4月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縣更名為融水苗族自治縣。1967年,柳州市設立郊區。1969年,柳州市建立魚峰區和城中區。

1971年,柳江縣、柳城縣、融安縣、鹿寨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改屬柳州地區。1972年,柳州市魚峰區、城中區合並為城區。1974年,撤銷柳州市城區。1979年3月5日,設立柳州市柳北、魚峰、城中、柳南、鵝山等5個區。同時,撤銷柳州市郊區。

同年9月11日,撤銷柳州市鵝山區,其行政區域並入柳南區。同年10月8日,柳州市劃轄原屬柳州地區的柳江縣、柳城縣。1984年6月23日,柳州市設立市郊區(縣級)。2002年9月,撤消柳州市郊區。

2002年12月28日,撤消柳州地區成立地級來賓市,原屬柳州地區的鹿寨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劃歸柳州市管轄。2016年3月,撤銷柳江縣,設立柳州市柳江區。

(1)社會學視野下柳州旅遊發展擴展閱讀:

柳州的經濟文化及重要性介紹:

柳州是廣西第一大工業城市,國家Ⅱ型大城市,中國五大汽車城之一,西南地區工業重鎮、綜合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是全國唯一擁有一汽、東風、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車集團整車生產企業的城市,中國內陸通向東盟的重要通道,

與東盟雙嚮往來產品加工貿易基地和物流中轉基地城市,西南出海大通道集散樞紐城市,「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門戶的重要節點和西部大開發戰略中西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和核心城市。柳州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基地;

同時素有「桂中商埠」之稱,是溝通西南與中南、華東、華南地區的鐵路中樞及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已形成集水陸空於一體的現代化交通網路。以柳州為圓心的250公里半徑范圍內,集中了廣西80%以上的4A級旅遊風景區,與毗鄰的桂林市共同構成享譽世界的大桂林旅遊風景區。

柳州擁有2100多年建置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柳州奇石甲天下」,被譽為「中華石都」。柳州是壯族歌仙劉三姐傳歌聖地,傳說劉三姐在魚峰山唱歌感動上天而得道成仙,山歌世代在魚峰山腳下繚繞。壯族的歌、侗族的樓、苗族的舞、瑤族的節堪稱柳州民族風情四絕。

在2016中國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中,柳州位列第七,2016中國最干凈城市排行榜中位列第五。2016年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在柳州舉辦。

② 柳州發展過程

根據國家、自治區的工作部署和經濟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編制時間進度要求,柳州市「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進入前期准備階段,為了廣泛藉助社會各界力量,加強對柳州市發展中重點領域、重大問題的研究,共同謀劃好柳州市「十二五」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柳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決定將「十二五」規劃前期研究課題面向社會公開選聘研究單位。 為抓緊時間盡快推進此項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預先通知如下,供有參聘意向的有關單位參考。 (本通知不作為正式公告,具體事項以市政府審批同意相關方案後我委正式發布的公告為准) 一、公開選聘課題內容 以柳州市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和城市建設的實際需要為基礎,圍繞實現「兩個率先」,建設「四個名城」的宏偉目標,按照全面實施「二次創業」,努力實現「經濟升級城市轉型」的要求,深入分析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柳州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新要求,研究提出柳州市「十二五」期的發展方向、工作思路、建設重點及政策措施等。柳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按照突出綜合性研究、突出階段性特徵研究、突出解決重點問題、突出規劃重點內容的原則,確定10個柳州市「十二五」規劃前期研究課題進行公開選聘研究單位。具體課題名單及要求如下: (一)《「十二五」規劃總體思路研究》,內容要求:按照國家、自治區的發展戰略部署,結合柳州市的發展需求和建設目標,研究我市「十二五」規劃總體思路,提出規劃的初步提綱,並協助起草柳州市「十二五」規劃綱要。 (二)《國內外經濟形勢及其對柳州市的影響和「十二 五」期政策取向研究》,內容要求:1、發展環境研究。分析研究當前國際經濟發展形勢、國內宏觀調控政策、自治區經濟發展策略以及周邊地區發展趨勢等對柳州市發展的影響。2、發展機遇研究。從區位、資源、產業、環境、歷史發展、現有基礎等方面分析研究柳州市「十二五」期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和機遇,分析研究柳州市「十二五」期經濟發展態勢。3、發展重點研究。立足於發展環境及發展機遇的分析研究,提出柳州市在「十二五」期的政策取向、發展思路及重點。 (三)《柳州市「十二五」規劃戰略指導思想、戰略重點及產業結構調整研究》,內容要求:分析柳州市「十二五」發展形勢,研究柳州市「十二五」經濟增長的熱點及重點,提出支柱產業、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的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思路。 (四)《柳州市建設「西江經濟帶龍頭城市」戰略研究》,內容要求:根據當前自治區提出「兩區一帶」(北部灣開發區、資源富集區、西江經濟帶)的戰略構想,研究提出柳州市努力建設區域經濟發展新一極、積極擴大區域核心城市龍頭帶動作用和影響力的對策措施。 (五)《柳州市外環路經濟圈發展研究》,內容要求:以柳州市正在構建的城市外環路為空間框架,研究提出圍繞外環路的工業企業、休閑觀光農業、體育娛樂等多種經濟形式布局,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六)《柳州市增強城市集聚力問題研究》,內容要求:通過對產業、人口、人力資本、文化或其它方面的調查分析,借鑒先進城市在提升城市集聚力方面的經驗和做法,重點提出符合柳州市實際的對策措施。 (七)《柳州市加快發展以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研究》,內容要求:中共十七大提出「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從現代化全局高度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趨勢的角度,深入調查分析柳州現狀,抓住一些具有帶動作用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找准著力點和支撐點,研究提出符合柳州實際的對策措施。 (八)《柳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內容要求:通過對柳州市總體資源環境利用現狀的深入調查和分析,梳理影響柳州市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各方面因素,從靜態和動態角度,對柳州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彈性界限進行科學預測,並針對柳州市人口、土地、水資源、能源及生態環境的承載力提升,提出符合本地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的對策措施。 (九)《柳州市農業主導產業發展研究》,內容要求:通過對柳州市農業產業的分析論證,研究分析「十二五」期柳州市農業發展的戰略性產業、新興產業,重點研究如何發展本市產業基礎和生產條件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競爭優勢明顯、對農民就業和增收作用突出的農業主導產業,並明確提供應對策略。 (十)《柳州市改善民生問題研究》,內容要求:通過對柳州市民生狀況各方面的深入調查分析,緊密結合柳州實際,以努力提升柳州人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指數為目標,研究提出「十二五」期柳州市進一步改善民生的具體對策和重點措施。 二、參與選聘課題研究單位的條件和要求 (一)本次公開選聘課題研究單位的范圍,主要包括國內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業協會、設計咨詢單位以及其他經審查符合條件的組織或機構,不面向個人。 (二)課題申請單位須具有相關課題的研究基礎、研究經驗和研究成果,近兩年完成省級和市級(地級市)相關研究成果的數量不得少於三個。 (三)課題申請單位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十七大精神,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和柳州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組織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四)課題組負責人須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能夠保證全過程擔負實質性研究工作。 (五)課題團隊的人員結構及專業配置須規模適度、結構合理,與課題研究的內容和要求相適應。 二OO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③ 想去柳州旅遊,請問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地方

柳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壯歌、瑤舞、苗節、侗樓」,簡約地概括了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遊城市的風情魅力所在。在以柳州為圓心的250公里半徑范圍內,集中了廣西80%的四A級以上旅遊風景區。柳州的北部地區和毗鄰的桂林市,共同構成享譽世界的大桂林旅遊風景區。
柳州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拔地奇峰畫卷開」的山水特點。這里石山奇特秀美,岩洞瑰麗神奇,泉水幽深碧綠,江流彎曲明凈。柳江繞著柳州市區迴流,北岸城中心三面環水,形成一個巨大的「U」字,古籍稱其為「三江四合,抱城如壺」,故又有「壺城」之稱,也有人將它形容為一個「巨大的天然盆景」。
柳州市區內外由石灰岩構成的奇山峻峰拔地而起,千姿百態,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自然景觀,而且柳州氣候溫和,四季長青,任何時候都很適合旅遊
奇石之都
中國是東方賞石文化的發祥地,中華賞石文化源遠流長。有著兩千一百年建城史的柳州市及周邊地區,奇石資源極為豐富,數量大、品種多、質地佳,已為中外賞石界所公認。柳州人自古就有賞石、藏石、以石會友之風。
「石玩」是柳州的一大特色,從「柳州石玩天下奇」這句話就能窺見一斑,所謂奇石,就是要具備瘦、透、漏、皺、形、色、質、紋的其中一項,當然,若能八項全都具備,可就是奇石中的奇石了。柳州石玩天下奇」。
柳州擁有目前全國唯一的奇石園-箭盤山奇石園,三個石玩專業精品館-八桂奇石館、魚峰公園石玩精品館和柳侯公園盆景園石玩館。馬鞍山下的石玩市場,讓你充分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④ 從學科的性質談談旅遊地理學的發展趨勢

從學科的性抄質談談旅遊地理學襲的發展趨勢

國外:各國學者對自己研究領域的稱謂雖略有區別,但總的趨勢是將研究視野放到閑暇時間從事的所有活動,而重點則是旅遊活動;研究旅遊和休閑的地理學者中大部分還有其他研究領域,如農業,城市和區域規劃,交通等;地理學者對旅遊的研究從傳統的以資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為重,轉移到以服務設施的空間經濟分析,旅遊者的空間行為與旅遊目的地的推銷,大區域旅遊開發與規劃,旅遊對於區域自然,經濟和社會文化的影響過程與機制為研究主題;理論和實用研究並重;參與多學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術手段的運用。

國內:要注重學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應用;在研究內容上,要從目前對資源,旅遊開發的區域社會經濟條件研究為主,擴展到從相互聯系的角度對資源,市場,環境的系統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堅持理論研究與實用研究相結合的宗旨;在研究方式上,應該提倡跨學科性的合作研究,旅遊地理學者應主動吸收相鄰學科(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等)的知識和研究方法。

⑤ 社會學視野下健身俱樂部有什麼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

隱性教育是指在宏觀主導下通過隱目的、無計劃、間接、內隱的社會活動使受教內育者不知不容覺地受到影響的教育過程。
它實現教育目的於日常生活中,滲透教育過程於休閑逸致間,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對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價值、道德、態

⑥ 社會學視野下的中國社會讀後感

對中國社會的研究,有一個很大的斷層。就是60年代開始,一直到80年代初。這三十年中,社會學版被認為是資產階權級改良學。即使到了社會學恢復後的今天,我們的社會學研究中還是有很多禁區。比如,民意調查這種社會學中最常用的研究輿論的方式,不知有多少次都被用來粉飾執政黨功績。類似的,比如對性社會學的很多研究,由於傳統、習俗的影響,還存在很多禁區。一句話,在中國,研究社會學就是戴著鎖鏈跳舞。

⑦ 社會學視野下的世界盃

剛好我手頭有一篇現成的論文,另外在最下面的鏈接有100多篇營銷方面和世界盃的,加分啊~~~

社會學視野中的世界盃:理性的追求與感性的體驗

2006年夏季,世界盃賽事即將來臨。2006年6月9日,世界盃開幕慶典將從富有歷史意義的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開始,再一次把地球變成一個滾動的足球。在這個小足球推動大地球的歷史性事件中,我們將不僅僅感受到足球本身的競爭、世界盃耀眼絢爛的色彩、足球場排山倒海的呼喊以及那綠茵場個性魅力十足的運動員,讓我們感受更多的是鋪天蓋地的媒體報道以及球迷們的觀看熱情。其實從四年前韓日世界盃開始了,由於中國隊的出線,使得世界盃的影響在那一年分外熾熱,無論是打開電視、報紙、廣播還是互聯網,我們看到的都是充滿世界盃味道的內容;而在日常生活世界中,人們的話語也被世界盃占據,由於時差而通宵達旦地看世界盃的人不僅包括了熱情的男人,甚至也包括了無數的美女。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不同年齡和不同階層的人們的眼睛裡感受的都是世界盃,體驗著一種全球同涼熱的氣氛和激情。

今年夏季,這種全民看世界盃的景象即將再次上演,全球所有的媒體和廣告公司也都准備好了以各種方式加入對世界盃的宣傳浪潮中去,而無數的民眾也都在焦急地等待著激情時刻的到來。如果從6月的熱浪中冷靜下來,從社會學的視角來仔細分析這種小足球染綠大地球的事情,透過世界盃上旋轉飛騰的足球,我們的眼光將聚集在「理性」和「感性」上。理性和感性是社會學分析個人行為、組織行為甚至社會行為的基本研究視角之一,也是研究社會中各種關系的主要原則。在研究社會現象時,經濟學的主流觀點是以理性的效益最大化原則為判斷標準的,無論是個人行為、組織行為還是社會行為,在理性意識的支配下的目的性行動和工具性行動都是人類行為的主要表現。在理性意識和理性思考中,體現出來的是有目的的比較、計算、利益追求、最大化匹配等等。理性是人類社會智力和意圖的成熟展現,從西蒙提出有限理性研究開始,理性就成為人們對社會現象、社會行為思考分析的主要依據。所以,在對世界盃現象、世界盃文化等的分析中,我們依然需要通過「理性」來進行詮釋。但是,由於價值觀念、文化背景、認知心理等的差異,人們的行為很多還是偏離所謂的「理性」標准,即在社會中存在著大量的「感性」體驗行為,尤其是在發生諸如世界盃這樣的群體性社會事件的時候。感性行為就是在感性意識支配下的行為,是社會廣大普通民眾在日常生活世界中普遍發生的行為。感性行為來源於日常生活世界,是民眾生活世界裡的真實行為,是理性行為的基礎。其實,理性行為是具有計算與比較能力的個體的一種理性意識思考後的行為,而感性行為則是廣大普通民眾最真實具體的生活反映。在物質世界和物慾追求如此發達的現代社會里,以理性因素和特性為標志的工具性行為和目的性行為雖然處處可見,但是在日常生活世界裡,由於感性就是現實性,感性就是實踐體驗,所以感性行為不僅沒有消失反而隨著後現代社會的來臨而日益突顯。基於此,我們可以從理性和感性兩個角度來理解認識世界盃,從世界盃攪動的全球性的社會躁動與激情中,透析人類社會不同對象的理性發展與感性體驗。

隨著商品經濟意識的成熟發展,無數的商家和媒體為了自身的利益,通過各種手段把世界盃做成了一項成功的體育產業,世界盃這塊蛋糕給他們提供了數不清的利潤。在這裡面我們看到的是徹頭徹尾的理性——理性的利益追求、理性的產業運作、理性的媒體共謀等;同時,在每一台電視終端面前,在每一個網路終端面前,在每一份報紙面前,都是一個充滿了激情的個體或者是沸騰了家庭,在他們的生活世界中,世界盃已經成為了不可缺少的色彩了,他們的心理世界和行為表現已經被世界盃的激情給徹底感性化了,在這種感性意識中,他們顛倒了自我作息規律,改變了生活習慣甚至放棄了理性思維而去體驗感性意識帶給他們的觀看、參與、融入與體驗的樂趣。在這個方面,我們看到的是徹底的感性——感性的沖動、感性的從眾、感性的體驗等等。商家與媒體的理性與普通民眾的感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種對比中,我們能夠看到媒體信息對人類社會日常生活世界日益強大、無所不及的控制力以及它們對人類社會變革發展的深刻影響;同時,我們也能夠觀察和感受到體驗經濟時代感性生存的龐大魅力以及體驗經濟時代感性意識對社會行為、群體行為與個人行為的深刻影響。因此,從理性與感性的角度出發,我們將看到旋轉的世界盃足球背後深刻的社會存在和人類行為。

大眾媒體和全球商家的理性追求

通過對世界盃背後利益追求的分析,我們可以理解並解釋理性在人類社會中的那種高度發達的存在。世界盃狂歡的背後隱藏著商家利益的追求,同時,大眾傳媒在巨大商業利潤的誘惑下也與商家展開合作,使得世界盃所蘊涵的足球文化迅速融入各個國家的文化系統並且占據了日常生活世界中的重要地位。為了將世界盃成功地融入到大眾的生活世界,大眾傳媒在商家利益的指揮下,不遺餘力地消除了特定時期社會的多元信息文化,而將足球文化與世界盃賽事塑造成了人們唯一的公共議題,使得只有參與這個公共議題的討論,人們才能夠實現溝通的可能與群體的認同。因此,現代大眾傳媒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世界中成功地建構起了信息話語的「霸權」,有目的、有意識、有策略地去引導人們體驗世界盃中的足球文化,從而陷入他們的理性設計運作過程中。
|博銳|50
在這場全球商家與大眾媒體的理性運作中,國家的文化傳統、社會的文化意識形態、組織的秩序狀態甚至個體在社會網路中的地位與社會關系都被扭曲和掩飾了,世界盃開幕式的歌聲和球場看台上的狂潮成了超越國家與民族的標志,而賽場上球員的奔跑動作和射門技巧則成為了占據日常生活世界的主題。與此同時,我們視覺世界和聽覺世界則被與世界盃或緊密聯系或牽強附會的各種廣告所覆蓋。在這個過程中,個人的喜好興趣、心理感受和動機意識等等,就如同大海中的一葉扁舟,早已失去了主體地位而成為了一種受制於媒體信息世界的一種附屬裝飾了。

如果從社會學家布迪厄的場域理論視角來看,大眾傳媒與全球無數的商家已經用理性利益追求這根高度集中的線索為全球民眾建構了一個超越國家民族存在的巨大的足球場域。在這個場域中,無論個人處於什麼樣的社會地位和社會階層,也無論他身受什麼樣的文化影響與社會時尚限制,都會通過和人必然聯系的「社會關系」以及「社會網路」來感受到這種以世界盃為核心的足球場域的無所不至的影響力。社會制度、社會文化以及民族界限等都開始在這個巨大的如同網路般籠罩地球的場域中被淡化了,而開始突出的則是大眾媒體對人們行為和輿論意識的巨大引導作用。而在這種引導作用的終端,則是大眾媒體的理性合謀者——全球商家所理性設計的無數商業性事物,從而使人們在世界盃足球場域中難以逃脫被理性計算的後果,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自身的行為,成為了商家和大眾媒體的獵物,也成為了他們理性設計的對象。

在商家利益通過理性設計流向大眾媒體的同時,大眾媒體本身也經歷了這種理性設計的深刻影響,不僅改變了媒體世界裡的關系地位,使得視頻媒體依靠視覺和聽覺而成為了主要媒介力量,而且也使得廣播、報紙、書籍等在世界盃足球的影響下重新建構了自身的關系地位,並且有所區別和側重地選擇了自身的受眾對象群體。可以說,在商業利潤的刺激下,雖然大眾媒體都遵循了與世界盃共舞的終極目標,但是,為了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和信息控制力的最強化,媒體本身也進行了理性的重組,重新進行大眾媒體中的社會結構和角色分配,成為商業利潤支配下的一種媒體世界內部的競爭關系。在這種競爭的關系中所體現出來的依然還是理性意識支配下對利益的追求。換言之,理性從來都沒有離開大眾媒體本身,它們的存在以及與商業目的的結合本身就是一種對理性的極限運用和完美詮釋。

在大眾媒體自身基於商業利益而理性重新建構的同時,大眾媒體也用理性設計與策劃營造了單一的信息環境。在這個單一的環境中,民眾的理性思維受到了壓制和沖擊,獲取多元信息的權力難以得到保障。換言之,大眾傳媒和全球商家的理性在商業利潤的驅使下,通過對信息的控制和有效利用而使民眾的信息世界高度同質化、單一化。在這種情況下,大眾媒體的理性思考代替了民眾的理性思考,商家的宣傳策劃代替了民眾的理性選擇,民眾在自身日常生活世界裡面對高度同質化的公共領域議題,只能參與並融入其中,主動或者被動地獲取議題信息,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在大眾媒體與全球商家理性的策劃與設計所營造的足球文化場域中獲得與周圍人交流溝通的可能,否則他們面對的將是自身生活世界的斷裂——與被理性設計創造出來的場域中的主流議題相斷裂。

這種主流議題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的重視和認知地位,是因為大眾媒體與全球商家通過理性的策劃與計算,將他們所創造出來的世界盃足球文化場域有意地與社會公共領域混淆在一起。在這種理性設計之下,世界盃足球文化場域中的大眾媒體輿論被民眾誤認成為社會公共領域的主流輿論,從而使其借取了社會公共領域主流輿論的權威性,輕而易舉地成為了吸引無數民眾眼球與興趣的公共事件。民眾的理性思維由於這種情況的發生而被進一步地壓制下來,其消費行為、消費興趣、社會關注點、生活興奮點等等都成為了一種感性意識支配下的受制性的結果,與大眾媒體和全球商家處處強調理性意識、運用理性思維並展開理性計算形成了更加鮮明的對比。

通過理性的策劃,大眾媒體與全球商家不僅僅混淆了社會公共領域與世界盃足球文化場域的界限,而且使得前者不斷被後者侵襲。隨著現代社會逐漸向後現代社會的變遷發展,大眾媒體與商業機構的結合日益緊密,這種結合的趨勢中體現出來的媒體意識是一種有偏意識,而不是一種基於公正原則的無偏意識。所以,社會公共領域與世界盃足球文化場域的混淆以及後者對前者的不斷侵襲,使得大眾媒體的信息導向成為了社會公共領域中的主流導向,最終使得民眾個體成為了受到商業利益驅使的大眾媒體支配引導下的喪失了理性思維獨立性的個體。在大眾媒體鋪天蓋地的信息浪潮中,民眾也早已喪失了區別特定文化場域與社會公共領域的興趣和能力了。無論是知識分子、公司職員、社會精英還是普通民眾,也無論他們是身在即時賽場、電視機前、咖啡館里還是聚會沙龍,人們都失去了理性辯論的意識和興趣了,更難以做出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思考;他們所能做的只是在大眾媒體和全球商家為他們所營造的視頻信息面前,將大眾媒體與全球商傢具有理性計算目的並且是具有特定偏向性的言論解讀當作具有權威性的社會認識而加以接受,隨著大眾媒體和全球商家的理性設計意圖而興奮、歡呼、流淚或者狂叫,隨後更加將這種情緒與感情通過諸如消費等行為而發泄出去,進一步地滿足了媒體與商家的理性意圖。

在社會學的理論視野中,透過世界盃足球旋轉的影子,我們所看到的是大眾媒體和全球商家們赤裸裸的理性,包括理性的思考、理性的策劃、理性的目的設計與理性的利益追求等等。由於後現代社會中,掌握信息流動與解讀權利的大眾媒體在社會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因此,一旦大眾媒體與商業利益相結合,尤其是與全球性的商家展開合作,那麼人類社會就愈加容易被信息媒體控制,並且產生了具有偏向性的社會導向與輿論趨勢。同時,這種加上商家的理性運作和對利益的刻意追求的信息媒體力量,在後現代社會來臨的同時,進一步壓縮了個人的隱私空間,同質化了社會的公共空間,突顯了信息社會組織的理性運作能力,將社會的日常生活世界納入到媒體信息與商業利益所共同創造的特定「場域」中,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變化。

民眾個體的感性參與體驗

在六月世界盃的火熱浪潮中,構成壯觀場景的是那些以火熱般熱情投入世界盃賽事觀看、關心與關注的廣大民眾。但是,無論是他們親臨賽事現場的參與還是在信息媒介終端的注視,他們的行為與足球背後大眾媒體和全球商家冷靜而縝密的理性思維形成了鮮明對比,因為,在民眾個人的行為中,我們所看到的卻是與理性截然對立的感性——包括感性的參與行為、感性的溝通方式以及感性的情緒表達等等。

由於現代傳媒技術的高度發達,時間和空間已經可以被高度整合,使得人們對社會事件的體驗已經非常全面且即時了。後現代社會的發展帶來的體驗經濟,讓日益增多的普通民眾的行為淡化了目的性的追求,而變成了感性意識形式的表現。換言之,就是把理性的計算、比較以及利益追求等納入了感性意識的范疇里。在日常生活世界中,尤其是在類似於世界盃這樣的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的時候,感性意識已經走向了人們行為反應的前台。

由於大眾媒體和全球商家對社會公共領域的刻意混淆以及對世界盃足球文化的刻意渲染,廣大的民眾個體在自身日常生活世界中已經難以具有個體性的深刻理性反思了。在強大的媒體力量和商業機構的理性設計下,世界盃足球文化場域的形成使得個體行為在主流生活事件的支配下,以一種習慣的方式向世界盃足球賽事走近。在他們的生活中,公共議題已經被大眾媒體和全球商家在理性思維的計算中高度同質化了,人們對世界盃的回應基本上就成為沒有選擇的選擇了。

同樣地,由於大眾媒體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的理性信息運作,世界盃足球文化輿論成為了一種具有壓倒性權威的公共輿論而占據了個人的日常生存空間。民眾個體的理性意識與理性思維的基石已經被抽掉了,而感性意識作為一種存在與民眾個體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基本意識而得以強化,從而在世界盃熱潮席捲全球的龐大畫面中,能夠讓我們看到感性意識支配下的諸多個體行為、群體行為甚至社會行為。

隨著現代社會向後現代社會的變遷發展,現實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世界盃即是其中的靚麗色彩之一。對於普通民眾而言,他們的感性意識恰恰是存在於這些諸如世界盃事件等的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世界盃足球賽事給了民眾無數形象而又刺激的感官形象:力量的展示、技巧的體現、策略的運用、綠色的賽場、鮮艷的國旗、彩色的標志旗幟、喧囂的吶喊、起伏的人浪等等。在大眾媒體超越民族和超越國界的強勢宣傳鼓動下,在世界盃這個高同質性公共議題內部,展現給廣大民眾的是多樣性的形象的感官刺激。當公共領域議題被大眾媒體和全球商家的理性設計成單一性的事物時,這種世界盃內部多樣性的刺激就對廣大普通民眾具有了無限的誘惑力,使得他們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特殊性去盡情地享受運動的美感、色彩的斑斕與感情的宣洩。

民眾個體只有在群體的交流溝通中才能感受到自身的存在和生存意義,因此,當他們發現特定的世界盃足球文化場域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生活世界的主導力量,並且只有運用和世界盃相關聯的符號語言才能和周圍同事、朋友、親屬展開有效的溝通交流的時候,他們就會在感性意識上向世界盃光環靠攏。這種靠攏行為本身與那些具有專業足球知識的民眾個體痴迷於世界盃的行為相比是具有本質差異的。但是,正是由於這種囿於世界盃文化場域而產生的行為才使得世界盃足球文化的味道彌漫到地球的每個社會角落。無論是球迷在電視機前單獨的看球行為、聚會在酒吧的看球行為還是會聚於比賽現場的看球行為等等,包括球迷的組團行為,其中都體現了他們的感性意識。

世界盃不僅僅成為了普通民眾感性意識擴展的對象,也成為了社會中現代人緊張生活情緒與巨大工作壓力良好的發泄對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普通民眾對世界盃足球的熱情越是高漲。而且,在經濟發達地區往往會有更多的所謂球迷組團前往賽事現場去觀戰,即使進不了比賽現場也要到達那個比賽的城市。在這種現象中,我們所感受到的是更多的感性意識。在緊張的工作由於一個特定而又具有巨大影響范圍的世界盃事件而得以放鬆之際,無論喜歡還是不喜歡足球的那些勞累於巨大生存壓力和工作壓力的現代人,往往都喜歡把世界盃當作酒吧的調味劑,一邊品嘗啤酒的芬香一邊與周圍的朋友溝通交流,或者通過極端行為來表達感情的發泄,或者通過群體參與行為來調整自身情緒與心態等等,無論是那種情況,能夠讓這些人坐在一起並圍繞著一個公共議題展開激烈溝通的就是世界盃,當然,這個世界盃已經是被大眾媒體和全球商家的理性浸染過的了。在這里,沒有理性思考的餘地,也沒有理性計算的時間,更沒有理性意識展開的空間,這里有的只是感性的放鬆與放縱。而這些恰恰是勞累的現代人所極度需要的,因為,這就是他們刻意追求的一種休閑方式,而這種方式正是世界盃給予他們的。因此,我們應該理解世界盃帶給社會的許多偏激行為,因為在這個時候,民眾沒有理性思考,只有感性體驗!

現代社會高度發達的傳媒信息技術也進一步地為這種全球性的民眾感性參與提供了技術支持。高度發達的視頻信息技術能夠把時間和空間的差異無限縮小,能夠讓人們在自己的時間和空間里與賽場上緊張的賽事本身密切聯系在一起,產生自身完美的體驗性。大眾媒體創造的這種體驗性使得民眾個體在特定的足球比賽中獲得舞台場景般的感受,使他們的各種感覺在比賽的緊張刺激下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感性得到了一種整體性的升華。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能夠看到無數的球迷在電視機前搖旗吶喊,甚至當他們周圍只有自己時也是如此。

在民眾個體感性參與世界盃的背後,我們還會發現後現代社會體驗經濟帶給民眾個體的感性情趣。在世界盃每四年一次向人類社會步步深入的同時,人類社會本身也在一步步地進入體驗經濟時代,而在體驗經濟時代,人們的感性意識與審美原則是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對於那些欣賞世界盃賽事的民眾個體來說,雖然大眾傳媒剝奪了他們對世界盃足球文化理性思考的時間和意義,但是卻不經意間依然保留了他們對世界盃足球世界的審美權利。當民眾個體面對經由現代高科技配合完成的精美電視畫面時,他們對足球運動完美性的追求在他們對審美原則的自我解讀中得以體現。特別地,失去的理性對這種運動性的審美感受不僅沒有幫助,而且由於理性的抽象性會使得他們的審美認識產生支離破碎感和模式化;而讓民眾個體如此投入世界盃的感性意識不僅能夠幫助他們全面地理解審美原則,而且更能夠讓他們在體驗的樂趣中品味審美原則。

後記:

2006年世界盃的激情時刻即將到來了,整個地球將再一次如同小小足球般旋轉起來。在激情燃燒的背後,有大眾媒體忙碌的信號,有全球無數商家激烈的競爭,更有數以億計民眾個體的吶喊和喧鬧。這些現代社會體育產業化發展背景下的世界盃熱鬧圖景,人類社會的理性意識和感性意識也在不斷地互相影響、相互融合地發展著,不斷地向我們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內涵。在人類理性意識和感性意識的世界盃分析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世界盃也正在以自身獨特的方式不斷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並改變著人類在這個社會中的生存、生活的方式和意義。

營銷和世界盃 http://worldcup.mie168.com/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