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文化旅遊區簡介
① 河南商丘都有什麼旅遊景點
商丘的旅遊景點不多,我所知道的有兩個,芒碭山和商丘古城:
一、芒碭山
國家專4A級旅遊景區,雖然是個山屬水景點,但是景區更為側重人文景觀,是秦漢文化遺存,跟個歷史博物館似的,現對外開放的共四大景區:保安山王陵景區、漢興源景區、夫子山景區、陳勝王陵景區。可以在裡面看到很多古人帝王將相陵墓啊,還是比較有感覺的,有墓群啊、夫子廟啊以及一些古傳說的景點。
二、商丘古城
按照字面意思來呢,就是一個古城,可能規模不及鳳凰古城或者開封清明上河園,但是也是不錯的:商丘古城內街道仍保持著古代的建築風貌,坐落在古城內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侯方域的「 壯悔堂」 招引著八方的遊客。在商丘古城南古宋河畔有名揚中外的鐫刻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手跡《八關齋會報德記》的八關齋。
——票便宜,帶你領略身邊的風景!
② 商丘名勝古跡具體資料
一、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是世界唯一八卦城、世界遺產標志,又稱歸德府城,即明、清時期歸德府府治所在地。世界唯一八卦城——商丘古城(12張)建於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使古城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品、商業、商文化發祥地之隱喻。城牆周長 3.6 公里,有東西南北四門。城內地勢為龜背形。城內建築多為四合院建築。根據五行相生相剋之說,為防金木相剋,古城東西兩門相錯一條街,成為中國古城中的唯一。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商丘宋國故城
宋國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建國,都城在今商丘。商丘宋國故城位於今商丘古城西南隅,是周初封微子於宋國都城的遺址。宋國故城城址平面呈長方形,東牆長2900米,南牆長3550米,西牆長3010米,北牆長3252米,總面積10.2平方公里。
其面積約相當於今商丘古城的10倍。宋國是我國歷史上商周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宋國是春秋五霸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在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木蘭祠
木蘭祠景區位於商丘虞城縣營廓鎮大周庄村,距虞城縣城35公里,距京九鐵路木蘭站2.5公里。該景區興建最早的景點花木蘭祠,始建於唐於唐代,後金太和年間(1201—1208年),敦武校尉歸德府谷熟縣營城鎮酒都監烏答撒忽刺重修大殿、獻殿各3間,並塑木蘭像。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睢陽府尹梁思溫倡議,募捐2500貫重修擴建。大門過道兩側,各有一泥塑高大戰馬。
四、應天書院
商丘的應天書院又稱應天府書院,為北宋四大書院之首。商丘應天書院,與嵩陽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並稱為北宋時期的四大書院。應天書院為五代後晉時的商丘人楊愨所開辦。「 學子不遠千里而至、 」「 遠近學者皆歸之。 」 北宋政權建立後,實行開科取士。因這里人才輩出,百餘名學子科舉中第者竟多達五、六十人。宋大中祥符二年( 1009 年)、真宗帝大為嘉嘆,正式賜額為 「 應天書院 」 。范仲淹來應天書院求學、後娶妻生子,在商丘落戶,並擔任應天書院掌學主教。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 年),應天書院改為府學,官府撥田十頃,充作學校經費。慶歷三年( 1043 年)改為南京國子監。與東京開封和西京洛陽國子監同為當時的最高學府。 商丘應天書院
宋真宗時,因追念太祖自立為帝,應天順時,將宋太祖趙匡胤發跡之處宋州(今商丘)於1006年改為應天府,1014年又升為南京,處陪都地位。大中祥符二年,州人曹誠願以學舍入官,並請戚舜賓主持。l009年,應天府知府把這一請求上報朝廷,宋真宗大為贊賞,立即批准,並使端明殿學士盛度著文評記其事,前參政事陳堯佐題寫匾額,正式賜額為「應天府書院」。宋仁宗時,又於l043年將應天書院這一府學改為南京國子監,使之成為北宋的最高學府之一,相當於現在的社會科學院。 後該書院在曹誠等人尤其是應天知府、著名文學家晏殊的支持下,得以大的擴展。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師在此任教,更是人才輩出,顯盛一時,後人還立有《範文正公講院碑記》以茲紀念。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芒碭山
商丘永城市芒碭山歷史悠久,文物薈萃。最令人嘆為觀止的西漢梁孝王漢墓群,斬山作廓,穿石為藏,結構復雜,氣勢恢宏,宛如龐大的地下宮殿。其中梁孝王王後墓長210米,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最大石室陵墓。漢墓中出土的壁畫、金縷玉衣、鎏金車馬器、騎兵桶、精美玉器等眾多文物,實屬稀世珍品,藝術瑰寶,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價值。富有神奇色彩的漢高祖斬蛇起義紀念碑,夜間光照顯現劉邦高大威武幻影,堪稱天下奇觀。西漢梁孝王漢墓群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三百里古梁園,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最大的、最美的皇家園林。西漢時期的梁國處豐腴之地,富可敵國。梁孝王功高比主,倍受寵愛。因此,大興土木,建造園林,所建園林稱為梁園,也叫東園、兔園、雪苑,梁孝王在這里結朋交友,騎射狩獵,望月撫琴,飲酒賦詩。當時,不僅梁孝王的座上賓,著名文人鄒枚、司馬等常來游園,同時這個皇家園林也對平民開放,曾呈現出燕趙美女蜂擁而至,車轂相碰,摩肩接踵,遊人如織的盛況。至今還有「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的感慨。
七、火神台,亦稱閼伯台、火星台,位於商丘古城西南 1.5 公里火星台村。是距今4000多年的觀星台的遺址。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台,還早220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觀星台。火神台形如墓,高35米,火神台台上建有閼伯廟,大殿、拜廳、鍾鼓樓等俱全。台下有戲樓、大禪門等建築。
③ 商丘名勝古跡有哪些
商丘古城又稱歸德府城,即明、清時期河南省商丘縣城。建於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建於明正德六年( 1511 年 )。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使古城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品、商業、商文化發祥地之隱喻。古城南門外東側,便是著名的河南應天書院,它與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嶽麓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並稱北宋四大書院。
火神台亦稱閼伯台、火星台,位於商丘古城西南 1.5 公里火星台村。 每年春節,商丘最熱鬧的地方數火神台廟會,老商丘人稱「台會」,火神台即閼伯台,又稱火星台,台高11.30米,周長300米,為夯土堆積而成。中國社科院、國家文物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等單位的30多位專家確認,此處是我國最早的觀星台遺址。現有一組完整的古建築,有大殿、拜殿、東西配殿和鍾鼓樓。傳說農歷正月初七是閼伯的生日,屆時,豫、魯、蘇、皖交界處群眾紛紛朝台,形成規模盛大的古廟會,延續一月有餘。 火神台正對著是一座戲樓,古已有之,近年又重新修建。火神台前看大戲也是當地重要的民俗。豫劇不僅老年人愛聽愛看,年輕人甚至娃娃也不例外。娃娃們也許聽不懂看不明白,但他們同樣喜歡這分熱鬧。 廟會時間「華商文化廣場」每天上午各有演出,以雜技為主,包括高車踢碗、大型輕氣功表演、硬氣功表演等。花戲樓前每天上午、下午也有演出,主要以魔術表演為主。「火文化廣場」有吳橋雜技團、飛車團、訓獸團、兒童游樂設施等。廟會期間,還有商丘各特色小吃,傳統名吃、商丘土特產等布置名吃一條街,同時規劃布置的還有旅遊紀念品一條街、攝影畫像一條街等。
芒碭山歷史悠久,文物薈萃。孔夫子避雨處、夫子廟、陳勝墓、張飛寨、漢高祖斬蛇碑等不勝枚舉。最令人嘆為觀止的西漢梁國陵墓群,斬山作廓,穿石為藏,結構復雜,氣勢恢宏,宛如龐大的地下宮殿,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其中梁孝王王後墓長2l0米,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最大石室陵墓。漢墓中出土的壁畫、金縷玉衣、鎏金車馬器、騎兵桶、精美玉器等眾多文物,實屬稀世珍品,藝術瑰寶,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價值。富有神奇色彩的漢高祖斬蛇起義紀念碑,夜間光照顯現劉邦高大威武幻影,堪稱天下奇觀。目前,芒碭山文物旅遊區建設初具規模,永城人民簞食壺漿以待賓朋,熱誠歡迎國內外遊客 到此觀光,共沐古代文化之露潤,飽覽旅遊景區之名勝。
以上三個景點是商丘最著名的,其他的還有,商丘古城,名符其實的!
④ 商丘古文化旅遊區的介紹
商丘古文化復旅遊區位於商制丘市睢陽區境內,以商丘古城為依託,在12.6平方公里的面積內分布著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歸德府城牆」和「宋國故城遺址」。商丘古城現為中國保存完好古城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⑤ 求商丘旅遊景點排名前十,哪些比較值得去
商丘景點排名前十:芒碭山、芒碭山漢文化景區、淮海戰役陳官莊紀念館、燧皇陵、商丘古城、睢縣北湖景區、商丘古文化旅遊區、應天府書院、商丘崇法寺塔、睢杞戰役烈士陵園。都比較值得一去。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千里姻緣一線牽」的故事,這段神奇動人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我們商丘古城。說起美麗的商丘古城,可以說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現在這座古城始建於明朝正德六年,距今已近五百年的歷史了。
⑥ 商丘旅遊景點排名前十是怎樣的哪裡最好玩
說起商丘,很多人應該聽說過這座城市。事實上,商丘是一個非常有名氣的旅遊城市,也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相當深厚,而且還是我國商文化的起源地。那麼,商丘都有哪些比較好玩的旅遊景區?這里給大家簡單地介紹幾個:
第三個旅遊景點是睢縣北湖。睢縣北湖位於商丘市睢縣,北湖又被稱為鳳城湖,起源於明末時期李自成以水代兵,決堤黃河。從這里來看,睢縣北湖也有著幾百年的歷史,當然,睢縣北湖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更重要的是,這里風光秀美,湖水清澈見底。
總而言之,以上就是商丘比較出名的幾個旅遊景點。
⑦ 商丘必去的十大景點有哪些
商丘旅遊景點介紹:
一、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是世界唯一八卦城、世界遺產標志,又稱歸德府城,即明、清時期歸德府府治所在地。世界唯一八卦城——商丘古城(12張)建於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使古城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品、商業、商文化發祥地之隱喻。城牆周長 3.6 公里,有東西南北四門。城內地勢為龜背形。城內建築多為四合院建築。根據五行相生相剋之說,為防金木相剋,古城東西兩門相錯一條街,成為中國古城中的唯一。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商丘宋國故城
宋國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建國,都城在今商丘。商丘宋國故城位於今商丘古城西南隅,是周初封微子於宋國都城的遺址。宋國故城城址平面呈長方形,東牆長2900米,南牆長3550米,西牆長3010米,北牆長3252米,總面積10.2平方公里。
其面積約相當於今商丘古城的10倍。宋國是我國歷史上商周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宋國是春秋五霸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在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木蘭祠
木蘭祠景區位於商丘虞城縣營廓鎮大周庄村,距虞城縣城35公里,距京九鐵路木蘭站2.5公里。該景區興建最早的景點花木蘭祠,始建於唐於唐代,後金太和年間(1201—1208年),敦武校尉歸德府谷熟縣營城鎮酒都監烏答撒忽刺重修大殿、獻殿各3間,並塑木蘭像。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睢陽府尹梁思溫倡議,募捐2500貫重修擴建。大門過道兩側,各有一泥塑高大戰馬。
四、應天書院
商丘的應天書院又稱應天府書院,為北宋四大書院之首。商丘應天書院,與嵩陽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並稱為北宋時期的四大書院。應天書院為五代後晉時的商丘人楊愨所開辦。「 學子不遠千里而至、 」「 遠近學者皆歸之。 」 北宋政權建立後,實行開科取士。因這里人才輩出,百餘名學子科舉中第者竟多達五、六十人。宋大中祥符二年( 1009 年)、真宗帝大為嘉嘆,正式賜額為 「 應天書院 」 。范仲淹來應天書院求學、後娶妻生子,在商丘落戶,並擔任應天書院掌學主教。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 年),應天書院改為府學,官府撥田十頃,充作學校經費。慶歷三年( 1043 年)改為南京國子監。與東京開封和西京洛陽國子監同為當時的最高學府。 商丘應天書院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芒碭山
商丘永城市芒碭山歷史悠久,文物薈萃。最令人嘆為觀止的西漢梁孝王漢墓群,斬山作廓,穿石為藏,結構復雜,氣勢恢宏,宛如龐大的地下宮殿。其中梁孝王王後墓長210米,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最大石室陵墓。漢墓中出土的壁畫、金縷玉衣、鎏金車馬器、騎兵桶、精美玉器等眾多文物,實屬稀世珍品,藝術瑰寶,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價值。富有神奇色彩的漢高祖斬蛇起義紀念碑,夜間光照顯現劉邦高大威武幻影,堪稱天下奇觀。西漢梁孝王漢墓群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三百里古梁園,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最大的、最美的皇家園林。西漢時期的梁國處豐腴之地,富可敵國。梁孝王功高比主,倍受寵愛。因此,大興土木,建造園林,所建園林稱為梁園,也叫東園、兔園、雪苑,梁孝王在這里結朋交友,騎射狩獵,望月撫琴,飲酒賦詩。當時,不僅梁孝王的座上賓,著名文人鄒枚、司馬等常來游園,同時這個皇家園林也對平民開放,曾呈現出燕趙美女蜂擁而至,車轂相碰,摩肩接踵,遊人如織的盛況。至今還有「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的感慨。
七、火神台,亦稱閼伯台、火星台,位於商丘古城西南 1.5 公里火星台村。是距今4000多年的觀星台的遺址。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台,還早220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觀星台。火神台形如墓,高35米,火神台台上建有閼伯廟,大殿、拜廳、鍾鼓樓等俱全。台下有戲樓、大禪門等建築。
⑧ 商丘古城的介紹
商丘古城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已有四千多年歷史,現代留存地上的歸德府城於明朝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動工,歷時八載,於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已有500餘年的歷史。
現代留存歸德府城之下同時疊壓著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元朝時期修建的歸德府城、北宋時期的陪都應天府南京城、隋唐時期的宋州治所宋城、秦漢時期的梁國國都睢陽城、周朝時期的宋國都城等6座都城、古城。
商丘古城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體的大型古城遺址。
(8)商丘古文化旅遊區簡介擴展閱讀
商丘古城所在之地是睢陽區古城辦事處,前身是原商丘縣城關鎮。商丘古城城郭內總面積6.6平方公里,其中,磚城牆內面積1.13平方公里。
2013年,商丘古城保護與建設工作全面啟動,擂響古城保護建設和復興古城的戰鼓,古城歷史掀開新的一頁。
商丘古城保護建設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全市人民夢寐以求的古城夢正在變成現實。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規格的古城保護建設指揮部,由商丘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代表市政府與睢陽區政府聯合出資成立了商丘市古城保護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作為古城棚戶區改造的投融資平台和建設主體,全面負責古城棚戶區的拆遷、搬遷、土地整理、整體規劃和實施建設。
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多次到古城調研指導,現場辦公,對古城保護建設提出具體要求和指導意見。
⑨ 商丘古城的古城景點
內城景點:商丘古城城門(東門:賓陽門,西門:垤澤門,南門:拱陽門,北門:拱辰門)、歸德府城牆 、侯方域故居(壯悔堂)、歸德府文廟、穆氏四合院、天主教堂等。
外城景點:南湖公園、文雅台、張巡祠、八關齋、開元寺、應天府書院 、燧皇陵 、閼伯台 、宋國都城遺址商丘宋國故城 、華商文化廣場、中國商文化博物館、商丘歡樂谷等。
近郊景點:帝嚳陵、微子祠、三陵台、莊子故里蒙牆寺遺址、隋唐大運河商丘碼頭遺址、清涼寺、觀音寺、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毛主席視察黃樓紀念館等。 歸德府城牆
元代歸德府城在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時被淹,次年築土圍城。正德六年(1511)在舊城北重築新城,以元代城牆為南城牆。嘉靖三十七年(1558)包磚建成。南牆長950.6米,北牆長993.4米,東牆長1210米,西牆長1201米,周長4355米。高6米,頂闊6米,址闊9米。南為拱陽門,拱券式建築,門洞全長21米,台高8米。東為賓陽門,西為垤澤門,南為拱陽門,北為拱辰門。 應天府書院
即應天書院、睢陽書院,其前身為南都學舍,為五代後晉時的商丘人楊愨創辦,位於商丘古城南湖畔,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正式賜額為應天書院,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應天書院改為府學,為應天府書院,慶歷三年(1043年)改為南京(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國子監,為北宋最高學府。北宋初書院多設於山林勝地,唯應天書院設於繁華鬧市,人才輩出。隨著晏殊、范仲淹等的加入,應天書院逐漸發展為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位居北宋四大書院之首。 宋國故城
位於商丘市睢陽區歸德府古城西南隅,是西周周天子封微子於宋國都城的遺址,也是我國歷史上商周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宋國是周代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諸侯國,為周朝三恪、春秋五霸之一,在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宋國故城西牆的大部分以及南牆和北牆的西段至今保存較好,城牆頂部距地表最淺處約一米左右。城址平面呈長方形,東牆長2900米,南牆長3550米,西牆長3010米,北牆長3252米,總面積10.2平方公里,其面積約相當於今商丘古城的10倍。2000年,宋國故城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關齋
位於商丘古城南門外500米處的古宋河畔,進入院內,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優美的八角亭內,有座八棱石幢。石幢高3.2米,每面寬0.5米,上面有顏真卿晚年親筆撰寫的《唐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唐朝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河南節度使田神功為保衛睢陽,同安史叛軍大戰兩天兩夜,經殊死拼殺,終於救出睢陽全城兵民,保住了睢陽城。但田神功卻因苦戰成疾,生命垂危。睢陽百姓自發設「八關齋會」,捐糧捐款,請1000名僧人赴會祈禱田神功早日康復。一時,香供擺滿郊野,經聲佛號晝夜不息,四鄉百姓雲集,車馬塞道。顏真卿有感於此,親自撰寫一篇 900多字的短文,題為《唐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刻於石壁。其書法藝術被中外收藏家、研究家和書法家愛好者所傾倒。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燧皇陵
即燧人氏陵。燧人氏在三皇五帝中位居三皇之首,其「鑽木取火,以化腥臊」,從而開創了人類走向文明的新紀元。 燧皇陵坐落在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處,燧皇陵總佔地面積約440畝,墓冢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燧皇陵為第十屆全國運動會「華夏文明之火」聖火火種的採集地。 火神台
亦稱閼伯台、火星台,位於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火星台村,是距今4000多年的觀星台的遺址。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台,還早220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觀星台。火神台形如墓,高35米,火神台台上建有閼伯廟,大殿、拜廳、鍾鼓樓等俱全。台下有戲樓、大禪門等建築。 壯悔堂
(又名侯方域故居)位於商丘古城北門內附近,為明末四大才子之一、中國古典名著《桃花扇》的主人公侯方域所建。侯方域故居莊重典雅,古色古香。五脊之上形態別致、姿勢各異的奇獸獨具風采。樓里門窗和格扇的鏤花剔線精緻。26根圓柱上龍鳳浮雕栩栩如生。根根圓柱同62根橫梁巧妙扣合的木質結構渾然天成,使樓的內部骨架形成一個完善的整體,即使拆去四壁,樓堂仍安然無恙,建築技巧令人叫絕。奇妙的設計和精巧的技藝令無數能工巧匠折服。 穆氏四合院
坐落在商丘古城中山東二街路南(今睢陽區招待所院內)穆氏四合院原為一宅九院,存留下來的前院、東院和後院,只是當初整個建築的三分之一。穆氏四合院按照傳統的建築形式,座北朝南,以中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前低後高的形制而建,反映了長幼有序、男女有別的封建禮制。穆氏四合院展示出了古代建築藝術的輝煌,為研究明清時期的中國建築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範本,從中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 開元寺
位於商丘古城西南2公里外火文化景區內,殿宇巍峨,佛像端莊,開元寺始建於唐朝開元年間。唐朝會昌年間,武宗下詔大除佛寺,佛祠因此遭焚滅銷毀,一無遺存。北宋時期,開元寺改稱寶融寺,南宋趙構即位後又將其改為商丘寺,後又改名開元寺至今。明清時期幾經重修後,法鼓重振,僧侶雲集,香火旺盛,弘法利世。開元寺有不少帝王如趙匡胤、趙構等,以及許多文人墨客,都曾到此攬勝,被譽為豫東名剎。 張巡祠
坐落在商丘古城南門外、八關齋對面,是為紀念「安史之亂」中為保衛雎陽而殉難的張巡、許遠等人所建。安史之亂時,叛將尹子奇率兵13萬圍攻睢陽,鎮守寧陵的張巡率兵增援。張巡受命於危難之時,與士兵同仇敵愾,與敵人進行了殊死拼殺。他用兵如神,屢戰屢勝,破了敵軍的鵝車攻城,又施巧計與敵軍搶糧,後火燒敵軍柴道,再用草人借箭十萬,使敵軍遭受重創。可惜最終因沒有後援,城破殉難,但是他為平息叛亂,保護江淮黎民立下了不朽功勛。 文雅台
位於商丘古城南湖東南畔,是當時孔子在宋國的講學舊址。魯哀公三年(前492)孔子適宋與群弟子習禮大樹下,史有「過宋代檀」之說,即此。西漢時梁孝王在此建亭台樓閣,嘗邀司馬相如、鄒陽、枚乘等在此燕集倡和,故有文雅之名。土台高2米,面積8800平方米。原有房舍數憧,院內有兩層六棱亭,亭內有一石刻孔子行教圖碑,傳為唐吳道子所繪。現存孔子石刻畫像殘碑等,珍藏於古城內的睢陽博物館。 歸德府文廟
位於商丘市第二高級中學老校區院內,是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廟建築,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555年至1559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講學,後人為紀念孔子,就在此修建了文廟。前有畔池,並立有范仲淹的塑像。與全國其他各地文廟前殿後學(堂)布局不同的是,歸德府文廟是唯一一座學堂建在大殿右側的文廟,形成了左殿右學的獨特建築格局。 天主教堂
坐落在商丘古城葉隅首路北姜老鍋公館內。1924年遷至城內商丘古城中山南街64號,到1948年先後建大小樓房五座,二百一十餘間,佔用土地一十四畝,分為五個院,第一道院,進大門往北,供教友望撒,住宿和小學醫療所之用;第二道院,是神甫院,包括神甫樓,主教府,大小禮堂各一座,平房六間;第三道院,進大門往南,是男修道院,有樓房一座,平房五間;第四道院,是女修道院,在禮堂北面,有樓房一座平房數間;第五道院,是嬰孩院,在女修道院的東邊,有北屋平房六間。 華商文化廣場
是商丘市繼承和發揚「三商文化」而建設的大型旅遊文化廣場,是為了紀念華商始祖王亥而修建,位於睢陽區華商大道西段與平原南路交匯處。每年在此舉行大型的文化活動和廟會,著名節慶活動為兩年一次的中國商丘華商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