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文化旅遊部脫貧文化報

文化旅遊部脫貧文化報

發布時間: 2021-01-02 16:51:42

1. 文化和旅遊部將如何推進「非遺+扶貧」

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傳統工藝具有帶動貧困地區群眾就近就業、居家就業的獨特優勢,是助力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文化和旅遊部日前連續出台文件,大力推進文化扶貧,振興貧困地區傳統工藝,並選取確定了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等10個第一批「非遺+扶貧」重點支持地區,支持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文化和旅遊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傳統工藝振興助力精準扶貧已具備良好的基礎,研培計劃對傳統工藝傳承人群的研修培訓,為培養扶貧帶頭人提供了人才支持;已在全國支持設立了11個傳統工藝工作站,為幫助傳統工藝項目提升品質、融入生活提供了有益經驗;山東、湖南、貴州、甘肅等地一直都在積極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很多典型經驗;許多傳統工藝企業、作坊、合作社主動招收當地貧困勞動力就業,幫助貧困家庭脫貧增收。來源:新華社

2. 文化旅遊如何讓張家界貧困鄉煥發生機的

今年53歲的全喜平,幾年前還是外地一家木材加工企業的老闆,3年多前回到家鄉石堰坪村開起了客棧,2016年,客棧營業額突破30萬元,這讓他看到了過去「窮鄉僻壤」的家鄉煥發的勃勃生機,「文化做起來了,旅遊就起來了。人氣有了,日子就活了。」

石堰坪村位於張家界永定區西南邊陲的王家坪鎮,這是永定區最偏遠的鄉鎮之一,地處武陵山連片貧困地區。這里土家文化歷史悠久,是歷史上享譽湘北的「九都文化之鄉」,土家哭嫁歌、打夯歌久久流傳,高花燈、揚叉舞等獨具風情。

記者采訪了解到,土家文化是張家界永定區的民族藝術瑰寶,更是得天獨厚的鄉村旅遊資源。2017年春節,區里策劃了一場「直播蘇木綽」的活動,蘇木綽在土家語里是「祖源之地」。這場連續多日的民俗、年俗直播,讓不少遊客慕名來到了王家坪鎮,住進了農家樂和農戶家中。

「直播蘇木綽」節目播出期間,樓木客棧一個月營業額達到20萬元。僅2017年春節期間,全鎮接待遊客8萬多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200多萬元。如今,更有不少嚮往著體驗少數民族民俗和田園山水風光的背包客,在這兒一住就是許多天。

近年來,當地政府從文化旅遊中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也大力加強了對土家文化遺產的保護,建立了8個土家吊腳樓核心保護區,對2198棟土家吊腳樓登記造冊、掛牌保護。

2016年,王家坪鎮共接待遊客3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700萬元;2017年上半年,鄉村旅遊共接待14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500萬元。

另一方面,由於開展旅遊扶貧,道路質量、水利設施建設等制約山區脫貧致富的「老大難」問題,也得到了改善提升。為了打造濃厚的土家文化旅遊氛圍,當地政府還利用危房改造項目,對吊腳樓進行了修繕加固保護,僅2016年就完成了300戶農戶的危房改造,其中貧困戶佔80%。

實踐已經證明,旅遊資源不僅是天然的山水,更是雋永厚重的文化和源遠流長的民俗。只有把文化保護起來、發揚光大,才能讓旅遊煥發出源源不斷的生機,也讓得天獨厚的資源,成為貧困地區百姓們的依靠。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同時指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振興鄉村,離不開對文化的保護與振興,而文化能夠給旅遊注入活力與生機,給農村、尤其是讓落後貧困地區的百姓吃上『旅遊飯』、走上『旅遊路』、掙上『旅遊錢』。這個脫貧致富的好路子,我們一定會堅持走下去。」張家界市永定區委書記祝雲武說。

3. 文化和旅遊部正式成立,看旅遊+文化如何發展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但並非所有文化都可以拿來做旅遊,也並非隨隨便便就可以轉化為有文化影響力、有市場吸引力的旅遊產品和品牌。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文化做旅遊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首先,文化要有足夠影響力。文化影響力有多大,市場吸引力就有多大,你可以在市民廣場上搞,也可以搞文化園之類的東西,但那肯定是凝聚市民意志與精神用的,當然還有一個前提,這個人物是有正面導向作用的。
其次,文化要便於活化為產品。文化轉化為產品有三種路徑,文化需要從書本中走出來,從歷史中走出來,從傳說中走出來,這是一個文化物態化、活態化和業態化的過程。

4. 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提出的文化帶動鄉村振興戰略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2018年。
對應的文件應該是《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黔黨發〔2018〕1號)。而這份文件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戰略部署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精神出台的對應性文件。
作為戰略規劃性文件,振興戰略不是由具體哪個部門提出,而是政府牽頭,部門落實。
至於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提出的文化帶動鄉村振興戰略可參見
《省文化廳2018-2022年主要工作思路》,其中第八條明確指出:
(八)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和文化扶貧,為鄉村振興提供文化支撐
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農村文化建設提出的新目標、新要求,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關於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將農村文化建設與文化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大力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推動繁榮興盛農村文化,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落實《貴州文化廳文化扶貧「三年」行動計劃》工作安排,推動文化扶貧工作取得新成效。派出思想好、作風硬、業務強的幹部駐村幫扶的同時,切實關心他們的思想和生活。及時總結推廣文化扶貧工作中好的經驗和做法,並對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進行宣傳和表揚。

5. 文化旅遊如何讓貧困鄉煥發生機

實踐已經證明,旅遊資源不僅是天然的山水,更是雋永厚重的文化和源遠流長的民俗。只有把文化保護起來、發揚光大,才能讓旅遊煥發出源源不斷的生機,也讓得天獨厚的資源,成為貧困地區百姓們的依靠。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同時指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6. 文化旅遊可以脫貧致富嗎

今年53歲的全喜平,幾年前還是外地一家木材加工企業的老闆,3年多前回到家鄉石堰坪村開起了客棧,2016年,客棧營業額突破30萬元,這讓他看到了過去「窮鄉僻壤」的家鄉煥發的勃勃生機,「文化做起來了,旅遊就起來了。人氣有了,日子就活了。」

「振興鄉村,離不開對文化的保護與振興,而文化能夠給旅遊注入活力與生機,給農村、尤其是讓落後貧困地區的百姓吃上『旅遊飯』、走上『旅遊路』、掙上『旅遊錢』。這個脫貧致富的好路子,我們一定會堅持走下去。」張家界市永定區委書記祝雲武說。

7. 文化和旅遊部採取什麼方式振興傳統工藝

據報道,文化和旅遊部連續出台文件,大力推進文化扶貧,振興貧困地區傳統工藝,並選取確定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等為第一批「非遺+扶貧」重點支持地區,支持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文化和旅遊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傳統工藝振興助力精準扶貧已具備良好的基礎,研培計劃為培養扶貧帶頭人提供了人才支持,對傳統工藝傳承人群進行了研修培訓;已在全國支持設立了11個傳統工藝工作站,為幫助傳統工藝項目提升品質、融入生活提供了有益經驗;山東、湖南、貴州、甘肅等地一直都在積極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很多經驗;許多傳統工藝企業、作坊、合作社主動幫助貧困家庭脫貧增收,實現當地貧困勞動力就業。來源:中國網

8. 文化扶貧的文化扶貧

文化扶來貧方式
(源1)「萬村書庫」工程
活動現在全國25000個村,各建起一座小型圖書室,並向每座圖書室贈書100種。 向農村捐贈圖書。培養了當地人員的文化素質和幹部的應用寫作能力。
(2)「手拉手」工程
全國范圍內開展有城鄉少年兒童「手拉手」活動,城市少年兒童向農村小朋友贈書1500多萬冊。
(3)電視扶貧工程
先後在太行山區、大別山區、青藏高原、雲南山區、鄂西山區、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建起210座衛星地面電視接受傳播站,有220多萬農民看上了圖像清晰、聲音洪亮的電視節目。
(4)為農村兒童送戲工程
為農村兒童演戲2600多場,有260多萬農村兒童看上了有教育意義的兒童劇。
(5)報刊下鄉工程
一些新聞單位向貧困地區贈閱了報刊,豐富了農村群眾的業餘生活。
貧困地區的農民要擺脫貧困有兩個障礙,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信息閉塞。文化落後,就缺少發展經濟的能力。

9. 2018年旅遊扶貧事業將如何進行

據報道,在2017年12月19日,同程旅遊正式推出新文旅戰略,吹響了進軍文旅產業的版號角,同時聯合各方發起成立了權「新文旅聯盟」,通過在互聯網、大數據、智能科技、文化藝術等方面跨界合作和營銷創新,為「旅遊+文旅」模式打造文旅資源聚集生態平台。

希望2018年旅遊可以幫助更多的地區實現脫貧!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