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省旅遊業發展規劃
『壹』 新鄭市的旅遊發展規劃
新鄭市位於河南省中部,隸屬省會鄭州,全市轄9個鎮、個鄉、3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港區管委會,總面積873平方公里,總人口66萬,其中市區面積22平方公里,城鎮人口26萬。近年來,我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力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關鍵上項目、努力創環境,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200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8.3億元,增長16.6%;財政總收入26.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5億元,增長42.9%。繼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之後,又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行列,並連續三年獲得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稱號,並先後獲得了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全國食品工業強市、全國和諧中小城市示範單位等榮譽稱號。
新鄭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8000年前,先民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造了震驚中外的裴李崗文化。5000年前,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就出生、創業、建都在新鄭,肇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新鄭由此被譽為黃帝故里、民族聖地。新鄭境內古跡眾多,僅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8處。新鄭人傑地靈,人才輩出,鄭國名相子產、漢代軍事家張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等歷史名人均出自新鄭。近年來,我們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優勢,積極開發旅遊資源,先後建成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4A級景區——軒轅黃帝故里、中國僑聯首批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始祖山游覽區、中國唯一將詩經擺到地面上的主體公園——鄭風苑景區、中國藏車最多的車馬坑——鄭王陵博物館等景區景點。同時,從1992年開始,我市每年都堅持舉辦拜祖大典,黃帝文化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海內外炎黃子孫所認可,尤其是隨著丙戌年、丁亥年和戊子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成功舉辦,新鄭文化旅遊產業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新鄭是區位交通優勢明顯的城市。位於中原城市群的腹地,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鄭州環城高速、鄭石高速,以及正在規劃建設的鄭州至武漢鐵路客運專線等國家重
要交通干線縱貫全境,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國家重點工程穿境而過,中原地區最大的航空港——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坐落境內,構築了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路。為適應形勢發展,新鄭機場正在按照區域性樞紐機場的要求進行改造,目前,新機場航站樓已投入使用,客運、貨運停機坪等硬體設施將於今年年底建成,屆時旅客吞吐量將突破1000萬人次。
新鄭是產業特色較為突出的城市。新鄭資源豐富,地下煤炭儲量達13.5億噸,擁有優質大棗20萬畝,被國家林業總局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新鄭產業特色突出,初步建成了台商投資工業園、中原食品工業園、東區工業園、龍湖科技教育產業園、新鄭煤電循環經濟產業園、新鄭醫葯產業園等六大特色園區,擁有「白象」方便麵、「統一」食品、「加加」醬油、「好想你」棗製品等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煙草、食品、醫葯、煤電等產業體系。其中,年產優質香煙80萬箱的河南中煙公司新鄭卷煙廠,是全國36家重點卷煙工業企業之一;以統一集團、正龍集團、正林食品、加加醬油、奧星實業等30多家知名企業為依託,建成了中原地區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以韓都葯業、遂成科技、羚銳制葯等12家規模企業為依託的醫葯產業,年產水針劑達50億支,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醫葯水針劑生產基地;以福華鋼鐵、華馳復合材料、鄭州鴿瑞等為主導的鋼鐵產業,年產優質鋼鐵製品100萬噸;以美國西亞斯國際學院、台灣升達大學、中原工學院、河南工程學院為代表的16所高等院校,常年在校生達10萬多人,形成了河南省重要的科技教育基地。
新鄭是投資環境比較優越的城市。近年來,我們把打造一流的投資環境,作為提升城市形象、增強軟實力的重要手段,堅持不懈地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軟環境建設。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制訂並實施了「一個中心、三大板塊、六個園區」的發展規劃(一個中心,即以市區為龍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三大板塊即以京珠高速公路為主線,包括城東區、新鄭中原食品工業園、台商投資工業園,輻射薛店、和庄、八千、龍王等鄉鎮的臨空經濟板塊;以龍湖、孟庄西部、郭店北部等為組團的臨鄭經濟板塊;以煤礦、煤化工等企業為龍頭,包括辛店、觀音寺、城關、梨河等在內的臨煤經濟板塊。六個園區,即新鄭東區工業園、新鄭中原食品工業園、新鄭台商投資工業園、新鄭龍湖科技教育產業園、新鄭煤電循環經濟產業園、新鄭醫葯產業園),初步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以港區、薛店、龍湖等為副中心的城鄉一體化格局。同時,堅持以誠信招商、以環境留商、以感情融商,修訂了《招商引資優惠辦法》,推行了一站收費、代辦服務等新機制,營造了親商、富商、安商的社會氛圍,榮獲了未來5—10年最具台商投資價值城市、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資園區等榮譽稱號。
新鄭是充滿發展活力的城市。近年來,我們結合自身優勢,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大力發展文化經濟、循環經濟和臨空經濟。在文化經濟方面:依託深厚的文化資源,以黃帝文化開發為龍頭,堅持文化旅遊、文化教育、文化產業同步推進,在精心舉辦拜祖大典的基礎上,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旅遊要素,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帶動了旅遊第三產業的發展。2007年,共接待遊客260多萬人次,實現直接經營收入600多萬元,帶動相關產業收入5.2億元。在循環經濟方面:依託豐富的煤炭資源,先後開工建設了年產300萬噸的趙家寨煤礦和年產180萬噸的王行庄煤礦,年產240萬噸的李糧店煤礦即將開工建設,三石煤礦已列入我市「十一五」發展規劃,幾個煤礦全部建成後,年煤炭產量將達1000萬噸。圍繞煤炭資源的循環利用,先後招引了國開投煤化工、神龍煤化工等循環經濟項目,其中,總投資300億元的國開投公司煤化工項目已納入國家煤化工中長期發展規劃。在臨空經濟方面:充分發揮「大交通、大通道、大樞紐」的區位優勢,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為依託,積極發展以倉儲運輸和現代物流業為主的臨空經濟,先後引進了深航物流、河南中鐵物流、華中棉花交易市場、萬庄化肥交易市場等物流企業,物流業已成為新鄭新的經濟增長點。
7
『貳』 2016年影響旅遊業發展的有哪些
會受影響,全球經濟不景氣,旅遊業也未能倖免,現在是網路經濟時代,互聯網已成為時代發展潮流,具體未來旅遊業會如何發展,可以到網上搜若晴老師,他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叄』 河南旅遊業的發展現狀
河南省地處黃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大量的史書記載和對8000年前的裴里崗文化遺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5000年前的龍山文化、炎黃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可以證明中原地區就已經進入了人類社會的早期文明。從公元前21世紀中國第一個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3世紀的金代滅亡的3500年間,先後有20多個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更有無數英雄豪傑金戈鐵馬,逐鹿中原,聖人賢達、名流雅士八方薈萃,在中原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對中華民族的發展進程產生深遠影響的歷史活劇,並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殷商甲骨文、商周的青銅器、春秋禮器、戰國車馬坑、漢代畫像磚雕石刻、北魏、隋、唐石窟造像藝術等,無不展示出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龍門石窟的恢宏壯麗、河南博物院的大氣磅礴、少林功夫的高深叵測、洛陽牡丹的國色天香、清明上河園的宋都風情以及蘊含於洛陽、開封、安陽三大古都深厚的歷史文化淀積,無不展示出河南文化旅遊資源的豐富多彩。
改革開放的20多年來,河南省的旅遊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很大的發展。「九五」期間,全省各地通過多種渠道,積極籌措資金,加大旅遊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景區、景點有300餘處,龍門石窟、關林、白馬寺、嵩山少林寺、龍亭、鐵塔、宋陵等一大批名勝古跡景點面貌煥然一新,一些新的自然風光、生態環境、休閑度假旅遊景區景點相繼建成並對外開放,清明上河園、包公祠、雲台山、石人山、白雲山、重渡溝、龍峪灣、查岈山等景區景點逐步成為新的旅遊熱點。圍繞旅遊資源的開發,全省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目前,新鄭、洛陽、南陽三個機場開辟的國內航線通達全國各主要城市和港澳地區;以鄭州為中心的高速公路網四通八達;橫貫東西的隴海鐵路與南北走向的京廣鐵路、焦柳鐵路、京九鐵路分別在鄭州、洛陽、商丘交匯,使河南成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亞洲最大的鐵路編組站-鄭州北站和全國最大的鐵路貨運站-鄭州東站,在全國鐵路運輸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省現有國際國內旅行社530多家(其中國際社32家),旅遊涉外、星級飯店300多家,旅遊車船公司55家,旅遊涉外定點單位150多個,旅遊直接從業人員達到15萬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檔次和規模,功能齊全、協調配套的旅遊服務體系。特別是通過近年來開展的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活動和旅遊景區等級質量評定工作,使河南的旅遊環境和旅遊管理水平、接待服務質量有了很大地改善。目前,全省已經有鄭州、洛陽、開封、濮陽、濟源、登封等6個城市進入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行列;洛陽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嵩山少林寺、開封清明上河園、包公祠、林州紅旗渠、焦作雲台山等15個景區景點,進入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行列;龍門石窟進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嶽嵩山、焦作雲台山和內鄉的寶天曼自然保護區分別被列入國家地質公園和聯合國確定的世界生物保護圈。這些,都為河南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河南的文化旅遊資源可概括為五大特色,即「古、河、根、拳、花」。河南是古文化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省份,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國前列,館藏文物達130萬件,佔全國館藏文物總量的八分之一。安陽古都的殷商文化、洛陽古都的漢、魏、隋、唐文化、開封古都的宋文化,濃縮了中國從夏代到金代3000多年燦爛歷史文化的精華;黃河在河南境內有700多公里,橫貫三門峽、洛陽、濟源、鄭州、開封、濮陽,不僅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也很有特色,三門峽「天鵝湖」的自然古樸,鄭州黃河游覽區的波瀾壯闊,開封柳園口的「懸河」奇觀,洛陽、濟源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恢宏壯麗,展示了中原大黃河「充滿野趣和史詩般的輝煌」的無窮魅力;源於中嶽嵩山少林寺和溫縣陳家溝的少林武術、陳氏太極拳,在國際上有很大的影響,功夫之鄉-武術健身游,一直是我省對外進行市場宣傳促銷的主打品牌;河南是東方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軒轅黃帝的故里在河南,黃河文化的主脈在河南,佛教、道教、儒教的發源地在河南,對中國歷史文化產生深遠影響的許多古代聖賢出自河南,遍布海內外的客家人的祖地及中國《百家姓》中的四百多個姓氏中的73個姓氏,其中包括當今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這對於眾多的海外華人來說,河南是他們魂牽夢縈的尋根謁祖之地;此外,洛陽的牡丹,開封的菊花,千百年來在全國也獨占鰲頭,每年4月的洛陽牡丹花會和10月的開封古都菊花會,在海內外也很有影響。
此外,河南還有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自然旅遊資源。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竣工,在中原地區造就了一處寬3公里,長132公里,水域面積近300平方公里的高峽平湖壯麗奇觀。近年來開辟的「大黃河游」和「黃河漂流」,被遊客譽為「充滿野趣和史詩般的輝煌」。鄭州的中嶽嵩山、洛陽的龍門山、信陽的雞公山、焦作的雲台山和王屋山都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隨著近年來河南旅遊業的發展,豫北的太行山、豫西南的伏牛山、豫南的桐柏山、大別山區,也都相繼開發出一大批自然風光旅遊資源。如焦作的雲台山、青天河、神農潭、安陽的紅旗渠、太行大峽谷、濟源的五龍口、鶴壁的雲夢山、平頂山的石人山、洛陽的白雲山、雞冠洞、重渡溝、龍峪灣、南陽的老界嶺、龍潭溝、寶天曼、駐馬店的查岈山、薄山湖等,這些對海內外旅遊者同樣有著很強的吸引力。
2002年,我省接待入境旅遊者達41萬人次,同比增長12.14%;旅遊創匯1.46億美元,同比增長9.4%;接待國內旅遊者6271.53萬人次,同比增長11.7%,國內旅遊總收入409.13億元,同比增長9.25%。首次實現接待入境旅遊者突破40萬人次、接待國內旅遊者6000萬人次大關。
近幾年來,河南省國內旅遊市場發展勢頭迅猛,呈現出持續、全面、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但國際旅遊市場的發展上,與先進省份的差距在逐漸拉大。這種差距主要表現在入境旅遊市場,2002年,我省入境接待旅遊人數排在全國第20位,旅遊創匯排在全國第21位。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河南旅遊產品缺乏知名品牌,很難成為海外旅遊者的首選目的地。
河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依託豐富的資源,河南推出過許多專項旅遊產品,如:大黃河之旅、佛教之旅、修學之旅、書法之旅,以及豫北、豫西民俗風情旅遊線等。但是河南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佔有率一直很低,來河南的海外旅遊者主要依附於傳統的北(京)西(安)洛(陽)上(海)線,在境外銷售的河南產品其實只是北西洛上線的一個點,真正的純河南產品很難進入市場。
2、入境旅遊者在河南逗留城市偏少,區域發展相當不平衡。
河南有18個省轄市,但是來河南的海外旅遊者大部分只是到鄭、汴、洛三地,三門峽、南陽、安陽等主要旅遊城市年接待量很少。
3、與產品相匹配的諸要素欠缺,嚴重影響市場的可進入性。
河南境內目前只有3個機場,除了鄭州新鄭機場開通了至香港的航班外,尚未開通一條國際航線,造成了入境旅遊線路連接困難,境內外旅行社成本增加,銷售積極性受挫。各主要旅遊城市缺少晚間娛樂項目,也缺乏特色鮮明的旅遊商品。既影響了城市形象的推廣,又不能最大限度地留住遊客,擴大旅遊消費,更影響了境外旅遊者來河南旅遊的興趣。部分城市賓館設施落後,不能符合境外旅遊者的接待要求。許多城市外語導游員嚴重不足,直接影響了河南產品在海外市場的推廣。
4、市場促銷力度不夠,河南產品知名度不高。
與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對旅遊宣傳促銷的投入偏少,在重點市場只能做蜻蜒點水式的宣傳促銷,有許多城市甚至沒有專項促銷經費的預算。各級旅遊部門在搞產品開發的同時,忽略了市場開發。其次,各級旅遊部門和旅遊企業尚未形成合力,難以產生轟動的宣傳促銷效果。
5、三大市場發展不平衡,入境旅遊增長緩慢。
國家旅遊局明確的方針是:大力發展入境旅遊,積極發展國內旅遊,適度發展出境旅遊。但是由於巨大的市場需求以及經營操作主動性強、利潤較高等經營特點,客觀上現在形成的情況是:國家旅遊局倡導的是大力發展入境旅遊,地方政府重視的是國內旅遊,旅行社抓得最狠的是出境旅遊。盡管追求的都是發展,但是忽視入境旅遊的開發,其結果不僅是接待人數和創匯指標的低水平徘徊,還將會影響我省旅遊市場與國際市場的完全對接和產業整體水平的升級。
總之,今年我們仍將面臨復雜多變的形勢和艱巨的任務。河南旅遊已發展到了一個關鍵的階段,我們必須要認清形勢,內練素質,抓住機遇,乘勢發展。我們認為,要爭取我省今年的旅遊市場有新突破,需要採取以下對策:一是完善產品要素配置,增加產品市場競爭力。二是調整產品結構,推出有河南特色的品牌產品和河南自己的主打產品,開發河南深度旅遊。三是定位重點市場,加大促銷力度,擴大市場份額。
河南省政府對發展旅遊業十分重視,已把旅遊業作為全省的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新的增長點。去年6月份,河南省政府作出了關於加快發展鄭州、開封、洛陽、三門峽沿黃河旅遊城市發展旅遊業的決定,鄭州、洛陽、開封及三門峽沿黃旅遊線這「三點一線」位於我國東西部旅遊發展的結合部,交通便利,旅遊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協調配套,旅遊重點區域的優勢十分明顯。為此,河南省人民政府決定,在「十五」期間,每年拿出6000-8000萬元資金,加大對「三點一線」及全省旅遊開發建設的投入,以「三點一線」豐富的古文化資源為依託,以嵩山旅遊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黃河小浪底旅遊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開封宋都景區水系疏浚和環境整治工程,三門峽黃河金三角旅遊配套工程,商丘商祖文化區及黃河故道生態旅遊開發工程,及國家旅遊局提出的生態旅遊示範區、旅遊扶貧試驗區、國家旅遊度假區開發創新工程等為重點,用3—5年時間,建設一批國際知名國內著名的、在旅遊市場有競爭力的旅遊景區景點,將「三點一線」建成輻射帶動全省旅遊業發展的黃金旅遊線,重點開發以古都、名寺、祖根、功夫為特色的文化觀光、尋根朝敬旅遊項目及休閑度假、生態觀光旅遊項目。
『肆』 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與旅遊業發展年規劃在內容和編制要求方面有何不同
根據《旅遊規劃通則》旅遊發展總體規劃(tourism development plan)是根據旅遊業的歷史、現狀和回市場要答素的變化所制定的目標體系,以及為實現目標體系在特定的發展條件下對旅遊發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其主要任務是明確旅遊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提出旅遊業發展目標,優化旅遊業發展的要素結構與空間布局,安排旅遊業發展優先項目,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規劃的主體是各級別的規劃單位。其具體規劃內容和要求可參見《旅遊規劃通則》。
旅遊業發展年規劃,應該是指各級政府或者旅遊局制定的旅遊業的發展規劃,類似於政府的工作計劃。其主要內容是關於某地具體的發展計劃,是旅遊行業管理部門對某地旅遊業的在一定時間內(比如一年)所要達到的具體發展目標和具體措施
『伍』 據統計,2014年河南省旅遊業總收入達到4162.56億的近似數(精確到百億)其結果為___.
4162.56億=416256000000≈4.2×10 11 ,
故答案為:4.2×10 11 .
『陸』 旅遊發展規劃的要求
第十七條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旅遊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旅遊資源豐富的設區的市和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要求,組織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對跨行政區域且適宜進行整體利用的旅遊資源進行利用時,應當由上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或者由相關地方人民政府協商編制統一的旅遊發展規劃。第十八條 旅遊發展規劃應當包括旅遊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旅遊資源保護和利用的要求和措施,以及旅遊產品開發、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旅遊文化建設、旅遊形象推廣、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要求和促進措施等內容。根據旅遊發展規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編制重點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專項規劃,對特定區域內的旅遊項目、設施和服務功能配套提出專門要求。第十九條 旅遊發展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以及其他自然資源和文物等人文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規劃相銜接。第二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應當充分考慮相關旅遊項目、設施的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要求。規劃和建設交通、通信、供水、供電、環保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應當兼顧旅遊業發展的需要。第二十一條 對自然資源和文物等人文資源進行旅遊利用,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符合資源、生態保護和文物安全的要求,尊重和維護當地傳統文化和習俗,維護資源的區域整體性、文化代表性和地域特殊性,並考慮軍事設施保護的需要。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資源保護和旅遊利用狀況的監督檢查。第二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對本級政府編制的旅遊發展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並向社會公布。第二十三條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並組織實施有利於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產業政策,推進旅遊休閑體系建設,採取措施推動區域旅遊合作,鼓勵跨區域旅遊線路和產品開發,促進旅遊與工業、農業、商業、文化、衛生、體育、科教等領域的融合,扶持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旅遊業發展。第二十四條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資金,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公共服務和旅遊形象推廣。第二十五條 國家制定並實施旅遊形象推廣戰略。國務院旅遊主管部門統籌組織國家旅遊形象的境外推廣工作,建立旅遊形象推廣機構和網路,開展旅遊國際合作與交流。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籌組織本地的旅遊形象推廣工作。第二十六條 國務院旅遊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建立旅遊公共信息和咨詢平台,無償向旅遊者提供旅遊景區、線路、交通、氣象、住宿、安全、醫療急救等必要信息和咨詢服務。設區的市和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需要在交通樞紐、商業中心和旅遊者集中場所設置旅遊咨詢中心,在景區和通往主要景區的道路設置旅遊指示標識。旅遊資源豐富的設區的市和縣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建立旅遊客運專線或者遊客中轉站,為旅遊者在城市及周邊旅遊提供服務。第二十七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發展旅遊職業教育和培訓,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素質。
『柒』 河南省關於旅遊規劃有哪些政策法規
旅遊區開發建設首先需要進行規劃。旅遊總體規劃是旅遊發展規劃的延續,是其戰略目標和宏觀布局的具體化,因而要與旅遊發展規劃相銜接,充分體現旅遊發展規劃的目的和思想。尤其是被列為重點的旅遊區,更要優先規劃開發,並保持與旅遊發展規劃的高度一致。一些還沒有編制旅遊發展規劃的地區,根據旅遊發展的需要,當地政府及主管部門也會提出優先開發某個或某些旅遊區,就更需要先期進行規劃,以便科學地、有計劃地、有步驟地開發建設。
旅遊總體規劃的准備階段首先要落實規劃的專業費用,這些費用一般由政府及主管部門和開發者提供。其次要組織由相關人員組成的規劃小組。《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實施辦法》規定:「風景名勝區規劃應在所屬人民政府領導下,由城鄉建設部門或風景區管理機構會同文物、環保、旅遊、農林、水利、電力、交通、郵電、商業、服務等有關部門組織編制。風景名勝區規劃文件的編制,可委託國內有資質的規劃、設計、科研單位或大專院校協助進行。要指定技術總負責人,負責組織、協調、匯總規劃。」此外,還要准備必要的旅遊區內詳細二手資料,包括基礎圖件(1:5000—1:50000地形圖、行政區圖、外部交通圖等)、歷史沿革資料、地方誌、基本地理資料(土壤、水文、地質、動植物、氣候、地貌、人口等文字與圖件)、各項其他規劃資料(國土、城鎮、農、林工業規劃)、基礎設施資料(交通、管線等)、原有的旅遊規劃文件、旅遊文學作品(詩詞、游記、散文)、政策法規等等。
2.調查評價階段
這一階段是收集一手資料,對二手資料進行補充、修正,並綜合一手資料和二手資料,對旅遊地的基本情況和開發條件進行評價,提出評價意見。
首先是進行旅遊資源調查。對旅遊區的資源調查要比旅遊發展規劃中的調查詳細得多,要求旅遊醫的絕大部分都被調查過,對於一些面積廣大、條件惡劣的部分,可以藉助遙感圖協助調查,有條件的還可以用直升機來協助調查。要詳細記錄旅遊區內的景點、景物,對一些重要的景點、景物還要進行拍照、攝像,製作幻燈片。
其次是環境條件調查,主要調查與旅遊開發有關的內容,包括自然與社會經濟兩方面。
自然環境有:(1)有關地震、斷層、火山、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2)有關水域特徵,如水位、水溫、水量、潮汐、泥沙量、凌汛、水質污染等;(3)有關氣候特徵。如溫度、濕度、降水量、風向、風速、冰凍、季節期、有害氣體等(4)有關土壤、植被、水質、大氣污染情況及污染源的狀況等;(5)有關自然災害、人為破壞、地方病、有害動植物等;(6)工礦企業、科研機構、醫療機構、倉庫堆積、生活服務、交通運輸等方面的排污、放射性、易燃易爆、電磁輻射等狀況。
社會經濟條件的調查大致有如下一些內容:(1)社會經濟文化狀況.包括人口、民族、經濟發展水平、物資供應、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質等;(2)內外交通情況;(3)服務設施狀況,包括游覽、食宿、購物、文娛、醫療、郵政、銀行、廁所等;(4)基礎設施狀況,包括供水、排水、供電、通訊、環衛、污水處理、防災安全設施等;(5)管理工作狀況,包括管理體制、機構設置、立法工作等。
最後是對區內旅遊開發的可能性進行評價,這是旅遊總體規劃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其評價結果將作為旅遊總體規劃的重要依據。評價要選用科學的方法,對旅遊資源、開發現狀、開發前景進行評估、鑒定,並分出等級。旅遊區評價一定要進行對比分析,即與相類似的旅遊區對比。這樣既可以避免妄自尊大,造成過大的投資和不切實際的開發;也可以避免過低估計,得不到應有的效益。
『捌』 你了解河南省一些地級城市的旅遊發展情況嗎
河南省很多地級城市都大力發展旅遊業,每年從別的城市來的人河南省旅遊的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