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小鎮發展史
㈠ 阻礙旅遊小鎮的發展的有哪些症結
阻礙旅遊小鎮的發展有以下四大症結:
1.法規標准不完善
雖然我國目前已經有小鎮規劃建設的相關法規,但並沒有針對旅遊小鎮指定實施細則。由於旅遊小鎮在有著很多的特殊性,目前已有的城鄉規劃標准很難指導其規劃建設,突出體現為:
用地指標:小鎮的用地指標是以常住人口來統計的,而旅遊者屬於流動人口范疇,沒有配備相應的用地指標,導致無地可用;
用地分類:旅遊小鎮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旅遊建設用地,依據小鎮規劃的相關規范,難以進行細分,也難以分類控制;
建設標准問題:小鎮基礎設施與配套設施的標准,在城市的基礎上有適當的降低,但對於一個高品質的旅遊小鎮來說,旅遊服務設施卻往往要比一般的城市設施的建設標准還要高。
2.歷史風貌難保留
尺度宜人、特色鮮明的小鎮風貌是非常重要的旅遊吸引物。但是,在旅遊發展的過程中,保護和發展小鎮特色建築和特色空間卻難度很大。遠景設計院指出隨著經濟的發展,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風格開始蠶食小鎮的傳統街區,導致小鎮歷史風貌逐漸喪失,出現了千城一面的結果。同時,部分旅遊小城鎮在規劃建設的過程中,容易走入大拆大改大建的誤區,破壞性的建設導致小城鎮風貌發生不可逆轉的巨變。
3.環境設施壓力大
旅遊小鎮的環境承載壓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旅遊旺季時,遊客對環境與設施造成壓力。遊客量是隨著季節而波動的,在旺季的時候大量遊客湧入旅遊目的地,旅遊設施供不應求,因此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二是設施建設對環境造成壓力。旅遊設施建設往往都是傾向於選擇景觀條件或資源條件最好的地段,但目前有許多旅遊設施的建設標准不高,設計水平低下,從而導致旅遊資源的破壞。旅遊設施的運營過程中,企業往往也不願意在三廢處理上進行投入,導致部分的企業排污超標,對周邊的環境造成污染。
4.主題特色不鮮明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水平也相繼提高,人們對旅遊小鎮的需求大大提高,對旅遊小鎮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目前許多旅遊小鎮的建設水平仍然較為滯後,旅遊產品比較缺乏特色,文化特徵也不夠鮮明,或者是同一主題的重復建設,或者是簡單的模仿照搬,缺乏創新。
例如,很多地區依託豐富的溫泉資源,建設溫泉小鎮,但是人氣卻大相徑庭,關鍵在於一些小鎮不注重地方文化的挖掘,沒有將文化特色注進小鎮的建設,造成溫泉旅遊產品的品質較低,缺乏吸引力。
㈡ 五大旅遊小鎮,最適合放鬆身心的5個旅遊小鎮
五大旅遊小鎮,最適合放鬆身心的5個旅遊小鎮
1、棲雲田園小鎮
李家莊田園綜合體位於榆中縣城關鎮李家莊村,總佔地面積25600畝,總投資約22.8億元。是全國首批、西北首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包括棲雲田園小鎮、爛漫花海、榆興農庄、生態田園、產業園區等。棲雲田園小鎮是其核心子項目,規劃用地面積11.92萬㎡,總建築面積約8.71萬㎡,項目規劃結構為一心(小鎮之心)、六區(非遺文創區、特色餐飲區、休閑區、特色民宿區、手工作坊區、轟趴館六大功能片區)。
2、浙江烏鎮
她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是柔軟溫情的代表。烏鎮,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編織起水閣、橋梁、石板巷的江南韻味。
縱使商業氣息漸濃,你也該去感受一下她的柔情似水、她的煙雨朦朧。
地址:浙江省桐鄉市
3、青岩古鎮
古老的石板小路,有些褪色的老式屋子,天井中的壇壇罐罐,吆喝著的小販,伴著小河流水的古橋,幽長的小巷裡飄來的陣陣吳語呢噥,這就是青岩古鎮,一座靜逸的古鎮。
青岩古鎮的格局很簡單,古驛道是主幹,兩邊是條條小巷,幽深而安謐。走在其中,頓生遠離塵囂、遺世獨立之想。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114縣道
4、鳳凰古城
這是一座青山抱古城,一灣沱水繞城過,一條紅紅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腳樓……這里的一切都美到極致,因此才有了沈從文一曲《邊城》,將他魂夢牽系的故土描繪得如詩如畫、如夢如歌、盪氣回腸。
沿著沱江漫步,吹佛著河邊濕軟的風,在吊腳樓懸在河上,遠看樓里的燈光或明或暗,彷彿一幅水墨畫。
地址:湖南西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武陵山脈南部,雲貴高原東側。
5、宏村
她是藏匿於「桃花源里人家」的古鎮,因電影《卧虎藏龍》聞名中外。很多人嚮往她,是因為「中國畫里的村莊」這一美譽。她也是徽派建築的最美展示。
她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有時雲蒸霞蔚,如濃墨重彩;有時似潑墨寫意,四周山色與粉牆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
地址: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轄鎮,位於黟縣東北部。
㈢ 古北水鎮的歷史是什麼
古北水鎮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鎮,東連燕山余脈,西依雄關古北口,北靠司馬台長城,南望綿綿群山,坐擁鴛鴦湖水庫。西距北京150公里,東臨承德90公里,佔地面積9平方公里,景區內建有約43萬平方米,精美的民國(公元1912年)風格的山地四合院。
古北水鎮水系
古北水鎮集觀光旅遊、休閑度假、商務會展、創意文化等旅遊服務於一體,是北方獨具南方水鎮特色的旅遊小鎮。國家5A級旅遊景區,北京市重要的旅遊景區,全國優秀的特色旅遊小鎮,每年來自全國各地到此參訪的遊客絡繹不絕。
古北水鎮遠眺
古北水鎮的前身是古北口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從古至今,古北口鎮都是重要的隘口、古代口裡口外聯系的唯一通道。「京師北控邊塞,順天所屬以松亭、古北口、居庸三關為總要,而古北為尤沖」。
古北水鎮戲台正在演唱歌頌楊業的劇目
正是由於古北口所處的獨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無數文人雅士,如北宋散文家蘇轍(公元1039年—公元1112年),北宋史學家、經學家、散文家劉敞(公元1019—公元1068年),清朝初年詞人(公元1655年—公元1685年)納蘭性德等文詞大家,在此都留有許多名文佳句,小鎮也成為具有獨特歷史和文化的北方名鎮。古北水鎮是司馬台長城腳下獨具北方風情的度假式小鎮。北京古北水鎮旅遊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7月,由IDG戰略資本、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烏鎮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 公司旗下北京·密雲古北水鎮(司馬台長城)國際旅遊度假區總佔地面積9平方公里,總投資逾45億元人民幣,是集觀光游覽、休閑度假、商務會展、創意文化等旅遊業態為一體,服務與設施一流、參與性和體驗性極高的綜合性特色休閑國際旅遊度假目的地。古北水鎮(司馬台長城)國際旅遊度假區內擁有43萬平方米精美的明清及民國風格的山地合院建築,包含2個五星標准大酒店、4個精品酒店、5個主題酒店,20餘家民宿、餐廳及商鋪,10多個文化展示體驗區及完善的配套服務設施。到目前為止,公司擁有3500餘名員工。 2018年10月30日起,古北水鎮景區門票價格從150元/人次降至140元/人次。
㈣ 如何打造特色旅遊小鎮
近些年,關於特色城鎮打造的項目都是一躍而起,頗有要成為我國產業發展的最熱門之勢,社會資金不斷湧入,以各類名義想要在特色城鎮建設上面分一杯羹,然而因為從小鎮建設到實施方案落地是一套相當專業且很復雜的流程,也迫使部分資本保持觀望,特色文化旅遊小鎮是諸多業態中最受大眾青睞的
文化小鎮
打造文旅特色小鎮的五大關鍵因素
1.找準定位與特色
尋找大IP:IP對文旅小鎮來說格外重要,可以說IP就是文旅小鎮的靈魂。迪士尼擁有無數大IP,所以迪士尼樂園在全世界長盛不衰。
開發與「IP」相應的產品:運營文旅小鎮一定要從當地特色入手,確定當地某一文化或景觀特色為核心IP,加以延伸擴展,如果沒有一定資源基礎,盲目引進外來文化,很可能是沙地上蓋樓,IP沒法為文旅小鎮賦能,最後成了徒有建築的殼。
找到大IP,圍繞IP,進行包裝升級,開發相應的產品。以北京古北水鎮為例,坐落在司馬台長城腳下,水鎮依託司馬台遺留的歷史文化,打造出長城腳下的夜遊「八大名玩」,如登長城,提燈夜遊司馬台;聆長城,浪漫水舞秀。2016年升級改造後,根據資料,2017
年古北水鎮營業收入9.79 億元,同比增長35.16% ,足見挖掘IP的效果。
文化小鎮
2.交通便利
毗鄰大城市、高鐵火車站等大型交通樞紐。文旅小鎮中很大一部分是親子游,家庭普遍採用駕車的出行方式,交通便捷可成為小鎮的一大優勢。
3.打造完善的配套服務設施
特色小鎮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小鎮猶如一個小型城市,本地居民與遊客共生。針對兩者,應該建設相應配套服務,讓小鎮的生態鏈完整。
商業配套
在IP的打造過程中,文旅越原始越好,越民族的越好。可是遊客選擇體驗原汁原味文化,卻不會願意接受原始的住宿環境。
隨著國內旅遊消費升級,遊客的旅遊需求也會越來越高,在小鎮建設完善的配套措施,如商業配套酒店、餐館、商店、民宿等,引進的配套業態越豐富,遊客的體驗感越好,與此同時,配套措施的綜合收益也會提高小鎮的贏利點。
生活配套
搭建醫療、教育、行政管理等小鎮公共設施體系,服務本地居民。如萬科良渚文化村以五分鍾的步行速度建立生活配套體系,生活配套上建設學校、幼兒園、圖書館、門診等,商業配套上建設創意街區、食街、酒店等,將良渚文化村的日常生活與詩意遠方融合。
文化小鎮
4.做好OTA營銷,打造網紅景點
無朋友圈不旅行,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APP和社交網路是現代人必不可少的兩樣。特色小鎮運營,一是要在OTA上建立完整的預訂網路,爭奪客源;另一方面要主動營銷,打造網紅景點,藉助遊客的二次擴散,提升文旅小鎮的知名度,形成正循環,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打卡。
㈤ 終於搞清楚,特色小鎮,文旅小鎮是什麼,怎麼做了
特色來旅遊小鎮建設源於19世紀中期源國外的鄉村旅遊。來自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的專家稱,近年來,鄉村旅遊在我國悄然興起,已成為旅遊業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成為拉動假日經濟的新增長點。旅遊小鎮開發豐富了旅遊地產開發的內涵,拓展旅遊資源開發形式,促進旅遊業的轉型升級。
旅遊小鎮的開發一定要堅持小型化、慢節奏、景觀性、可持續發展、低能耗、景觀多樣化、理性開發的理念,旅遊小鎮在開發時要注意打造生態人居型、歷史文化型、民族民俗型、特色產業型、旅遊接待型、主題創意型、復合型等不同類型特色突出的旅遊小鎮。
㈥ 如何打造文化旅遊小鎮
1、找魂——充分立足本地的文化資源稟賦,尋找小鎮的文化制高點
尋找旅遊小鎮的文化之魂要「站得高、能落地」。深入分析小鎮的自然、生態、文化、景觀、民俗等資源,尤其是文化和民俗方面需深入挖掘,找到旅遊小鎮不同於其他項目的特質,以此為切入點,盡量避免與周邊旅遊項目開發的同質化競爭。
這是最難的工作,需要全面剖析項目所在地域的文化DNA,進行歸納,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從而找到項目獨特的文化精神核心。找到了魂,項目的精氣神才能清晰。並且才能在萬千小鎮中樹立自己獨特的旅遊品牌形象。換一句話說,這個魂就是小鎮的文化圖騰、精神向心力,是小鎮最重要的旅遊吸引核。如果這個文化之魂正好與市場的大勢能夠契合,這個小鎮項目基本上可以確定建成後的市場成功。確定整個項目的靈魂後,一切後續工作都要圍繞這個核心點進行展開延伸,包括建築設計,景觀打造,商業業態呈現,活動舉辦等,都是為了充分呈現這個文化主題,這個精神內涵,而不是一盤散沙的堆砌。
2、健身——充分立足本地的特色產業,為小鎮注入強大產業支撐點
很多文旅小鎮,不論是歷史遺存的小鎮還是新建小鎮,一般都有各種各樣的資源,如果對這些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合理嫁接,利用旅遊帶來的消費力,發揮其產業效應,對該項目乃至本地的經濟發展往往有引爆作用。比如有的地方環境好、適合養生,有的地方漁業資源豐富,有的地方美食豐富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文旅小鎮為其提供平台功能,進行產業鏈的深化,形成產、供、銷、研發一體化。而文旅小鎮也通過特色產業形成自身特色的文旅功能價值,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也強力支撐整個項目的可持續的發展。
3、布點——規劃適宜市場的小鎮旅遊產品體系,引爆旅遊市場
根據旅遊小鎮的市場客群定位,規劃相應的層次化確定旅遊產品的結構,如哪些是面向度假客群,哪些是面向休閑客群,哪些是面向觀光客群;確定核心旅遊產品、引爆性的旅遊產品;針對不同的產品體系、不同的游覽主題和不同的客群、不同的游覽時間確定不同的游線等。延伸一點來說,布點還包括景觀設置、廣場遊憩點設置、街道尺度、以及後面展開的業態布局等等。在規劃定位前期這些都必須要全盤考慮清楚,瞭然於胸。以此指導後續的建築規劃、景觀設計、建設等,這些方面本篇不做詳細展開。
從商業業態定位來看,其中有以下八個方面要注意。
1、文旅小鎮業態調整改造的背後是深刻的社會變革
古鎮、古村在中國新興城鎮化浪潮的推動下,迎來了一波巨大的變革。不僅僅是傳統建築空間、商業業態的變革,更是其內在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的變革、乃至傳統文化基因潛移默化的質變。如果只是僅僅就業態而業態,那註定這個小鎮的商業是膚淺的,並可能造成業態定位的偏離。
2、遊客需求層次的提升,需要文旅業態同步提升
近20來年旅遊的大發展,已經從原有的觀光旅遊逐步向休閑和度假游轉型,但轉型期觀光、休閑和度假不同需求的旅遊形態將會在一段時間內存在,並且不同區域的文旅小鎮項目會在旅遊需求層面方面的側重點還會不同,不同的旅遊需求層次所對應服務的旅遊業態是不同的,在此背景下,不僅原來很著名的古鎮古村業態需要進行提升,改造,一些新邁入開發的小鎮項目也將更加復雜。
3、移動社會、智慧社會的到來帶來文旅業態的改變
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打破了城市辦公人員固定辦公的工作形態和地域界限,可以隨時隨地辦公與他人開展工作合作。旅遊小鎮因為其濃厚的文化環境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可以引來很多大城市的人群前來創業辦公、邊度假邊辦公。這些會促使對住宿以及休閑娛樂業態需求的提升,而移動時代網路購物的方便,也會造成對單調零售業態需求的減少,對體驗型零售業態的增加。
4、旅遊業態和城鎮化業態的融合
旅遊小鎮配套設施無論是從種類還是數量,都高於普通小城鎮的標准,因此服務設施指標的選取不能完全按照《鎮規劃標准》確定,要綜合考慮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包括旅遊人口及因旅遊發展吸納的外來就業人口等),進行科學的計算。旅遊小鎮生態為基,小鎮旅遊人口的確定要充分考慮到小鎮的生態承載能力,旅遊設施的配置科學合理,適當留有餘量,杜絕浪費。並且從實際的眾多案例來看,文旅商業業態的面積不宜過大,要根據遊客量的消費結構進行縝密核算,才比較合理的結果,目前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小鎮業態面積往往過大,其後果就是在運營中產生很多空鋪,死鋪。
5、傳統旅遊六大要素的提升
長期以來,旅遊業已經形成了基於旅遊服務的「吃、住、行、游、娛、購」六大要素,文旅小鎮的商業業態也基本是按照這幾個方面進行構建的,但是隨著旅遊市場的變化,一些創新的業態開始呈現,或者說需要對原來的六大要素進行重新創新性認識和闡釋。比如從原來簡單的吃飽、睡著,購物等變成對當地美食文化、居住文化、當地手作文化的深度體驗。這對業態定位的面積、量級等都會產生重要的改變。
6、文旅小鎮的商業是文化風景
未來的文旅小鎮的商業設施除了承擔基本的吃飯、購物、住宿功能,還承擔文化展示、文化體驗、互動交流、游覽體驗等復合的功能。每一個店鋪,都是一個風景點,每一個店鋪都是文化體驗點,純碎的商業功能會弱化,旅遊價值和文化價值逐步凸顯,讓遊客在閑逛中產生消費慾望,在歡樂中產生消費行為,這是更高一個層次的文旅商業業態。當然,這些會對前期招商、商戶的引進培育、商業的運營要求很高。
7、文旅小鎮的商業業態招商需要具有「個性」的商戶
文旅小鎮的商業招商對象不是普通的商戶,甚至不是連鎖的商戶。除了立足本地化之外,還要招一些對吃、住、購、娛、文等有特殊研究和追求的「發燒友」。特別是有文化情懷的發燒友,最好是在某一行業有一定影響力,比如可以讓一些文化人過來開茶館、開特色客棧,讓著名的烹飪師傅過來經營文化餐館等等。特色化招商、不走尋常路的招商這就是未來文旅小鎮的招商趨勢之一,也是考驗一個文旅商運營服務商服務能力的重要標准。
8、文旅小鎮的商業業態需要考慮旅遊淡旺季、周末與工作日等特性
旅遊商業的一大特點是經營的季節性,即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季節性是大多數旅遊地的典型特徵,旺季欣欣向榮,淡季門可羅雀。中國大部分景區,冬季的幾個月,幾乎無遊客來訪,商鋪開業率不足50%。這就要求旅遊產品的設置和後期運營盡量延長旅遊旺季,並設置可行的四季旅遊產品和旅遊服務。還有一個顯著的問題是周末人氣很旺,周一到周四人氣不濟,怎麼辦?這些問題都需要從業態規劃定位就開始研究設置能夠吸引遊客淡季旅遊的旅遊產品和旅遊服務,並且在商業業態中如何呈現落地,這樣就把商業業態——旅遊產品體系——旅遊淡旺季一條線的進行整體解決。
文旅小鎮及文旅商業業態的規劃定位是一個復合型的,系統性的工作,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涵蓋旅遊、文化、商業、地產,涉及到旅遊產品、旅遊線路、旅遊活動,包括美食、酒店、民俗、活動等豐富內容。
文旅地產開發的七大經典模式
一、「高爾夫庄園」模式
實踐表明,將生地變成熟地的最佳辦法,就是建設高爾夫球場,其對於休閑地產的帶動作用極其明顯,除了球場本身擁有極好的景觀資源外,更為主要的原因是高爾夫球場是重要的高端政務商務休閑交流的平台,能夠引發高端休閑人群的聚集,凸顯品質性,從而帶動了休閑地產的價值提升,並為休閑地產的銷售創造優越基礎,國內形成了以觀瀾湖高爾夫、富春山居高爾夫、春城高爾夫為代表的多個經典案例。
由於地塊規模與政策壓力的限制,高爾夫庄園模式未來的趨勢,已經不再是球場規模的比拼,而在於主題化的創新,即賦予球場一種獨特的文化主題,並圍繞這一主題營造一種獨特的景觀意境,使球場不僅具有一般的功能與景觀,更有不可復制的特色文化內涵,其吸引力與競爭力必定超越常規球場,從而為休閑地產創造更大的附加值,如富春山居高爾夫以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為意境打造藍本,形成了國內少有的文化型高爾夫,在亞洲市場也頗負盛名。
二、「溫泉會都」模式
溫泉,是最具帶動力的休閑引擎,已經成為全國休閑開發的超級熱門,它對休閑地產的開發具有突出的作用。
「以特色溫泉水療產品為吸引,以會議度假酒店為核心,帶動先售後租的溫泉地產開發」的「溫泉會都」模式在市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有三:
一是溫泉本身具有養生與休閑的雙重特性,可以提升地產的附加值;
二是溫泉可以解決酒店經營的冬季問題,並對會議經營有極大帶動作用;
三是如果有觀光景區在周邊,則可以成為休閑消費的核心平台。
三、「文化度假酒店綜合體」模式
悅榕庄酒店、安縵酒店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且正以穩健的速度持續擴張。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它們如此受青睞?文化的魅力!以生態別墅或古村落為載體,強調與自然環境的和諧,與本土文化的融合,在一種獨特的文化意境里享受時尚度假的奢華體驗,這種低調的奢華獲得了世界范圍內許多高端休閑人群的極大認可,造就了一批忠實的「全球粉絲」。
盡管這兩家酒店的重點不在地產開發,但綠維創景認為,這些具有鮮明文化主題的精品度假酒店,其文化意境的地域性、其低調奢華的特色性、其時尚浪漫的品質性,一定對休閑地產的開發有著突出的帶動作用。
四、「休閑Mall」模式
通過將品牌餐飲美食街、五星級酒店、購物中心、家電商場、大型電影院、量販KTV等不同的業態整合在一起,創造一個獨具吸引力的區域性休閑消費中心——休閑Mall,以此帶動寫字樓和住宅地產的開發,此種模式稱之為城市中心區休閑地產模式。這種模式一般位於城市中心或中心城拓展區的地塊,如萬達廣場。
五、「主題文化小鎮」模式
主題文化小鎮,主要是古鎮、古街區,或者新打造的小鎮。其核心是創造出符合市場需求、凸顯獨特主題風情的文化小鎮,以小鎮為載體,構建文化休閑平台,提升吸引力,進而帶動小鎮外圍的休閑地產,如麗江大研古鎮、成都寬窄巷子、上海朱家角古鎮、成都芙蓉古鎮、楚雄彝人古鎮。這種模式,已經成為很多古鎮進行休閑化升級與城鎮化發展的主流途徑。
六、「特色景區綜合體」模式
這里所說的特色景區,包括主題公園或休閑景區。
主題公園帶動模式,以華僑城和迪斯尼為代表,以游樂園帶動休閑地產開發,已經成為業界經典,但需要強大的開發資金、品牌效應與運營管理等多方位支持,進入門檻較高,並非每一個企業都能夠操作。
休閑景區帶動模式,以安徽某木屋村度假區為代表,通過中國最大的珍稀鄉土樹木園的打造,以木屋為特色,帶動木屋休閑地產的開發,獲得了市場的青睞。此類模式,以稀缺性資源的佔有或者打造為前提,投入相對較大,然而一旦開發成功,其開發效益回報將會非常可觀,並對城市總體休閑水準也是一個巨大提升。
七、「多元休閑綜合體」模式
除了以上幾種模式外,還有許多大型項目往往將幾種模式綜合起來,形成一個「多元休閑綜合體」模式。東部華僑城立足生態基礎,以多元文化為內涵,將特色景區、高爾夫球場、主題文化小鎮、溫泉水療SPA、文化度假酒店以及大型演繹項目綜合起來,構築了一個綜合休閑的饕餮盛宴,最終有力帶動休閑地產板塊——天麓大宅的開發,使之成為南中國品質最高、售價最高的休閑地產產品之一。此模式是大型綜合性地產項目值得借鑒的重要模式。
㈦ 發展旅遊小鎮,如何策劃很重要
旅遊小鎮在進行品牌定位策劃的時候可以先咨詢一下營銷策劃公司,了解一下策劃活動可以從哪些方面開展,怎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這樣才能採取具體的措施。而且進行品牌包裝策劃還有很多技巧是比較適合這些旅遊小鎮的,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1、優先保護和改造小鎮風貌。由於每個旅遊小鎮都經歷了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有的小鎮已經遺失了一些重要的歷史風貌,所以,為了給旅遊者一個正面的旅遊形象,首先應該加大對小鎮的風貌改造和保護。對於具有特色的傳統民居和古建築和重要歷史遺跡,應該通過各種措施加以保護,以免被破壞,對於已有破壞性的小鎮應該實行搶救性保護。並加以重點改造,尤其是街道、兩旁的建築立面和一些重點的文化遺跡應盡快保護、修葺。同時鼓勵調動全鎮做好小鎮的旅遊景觀和環境保護。
2、積極改善配套設施。配套設施包括基礎配套和接待配套。基礎配套方面:盡快打通與中心城市和省會城市的外部交通。小鎮實現「五線」入地工程,積極完成街巷道路的復古和硬化,健全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體系。接待配套方面:加強適量的賓館設施建設,重點打造客棧、家庭旅館、民俗旅館和主題特色旅遊的服務檔次和水準。逐步形成高中低檔結合的接待能力。整個小鎮的旅遊景觀、服務水平爭取達到4A景區的標准。
3、大力挖掘資源價值。資源的價值不等於旅遊的價值,旅遊的價值不等於市場的價值,所以小鎮的旅遊資源如何從資源的價值實現旅遊、市場的價值。必須從小鎮已有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展開。自然資源方面如何加以歸類、整理、提升、包裝。文化資源方面:在保護歷史文化得到傳承的同時,以旅遊市場的角度,從已有的文化實體景觀、民俗文化活動、精神文化、旅遊工藝品等四個角度加以挖掘。最終依託資源、緊靠市場打造適銷對路的旅遊產品。
4、快速確立主題形象。主題形象是小鎮發展的核心定位。所以,在小鎮的規劃發展的初期,就應該快速確立有鮮明特色的主題形象。這也為小鎮發展成熟期的品牌經營創造基礎。因為只有主題形象的小鎮才能夠形成吸引力,產生差異性,增強競爭力。
5、核心啟動主體工程和重點打造遊憩方式(項目策劃)。小鎮的發展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其發展目標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是一個分階段實施的工程,從目前全國旅遊城鎮發展的情況來看,大體經歷了基礎配套——旅遊產品——市場突破等三個階段,那麼在旅遊小鎮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在旅遊開發的初期過程中如何找到關鍵的突破口就顯得尤為重要。
6、大力推進營銷活動。有了資源和產品,剩下的就是營銷和推廣了。從資源到市場到產品到營銷,是一件旅遊產品從加工到渠道到銷售的實現全過程。這件產品的價值實現,也需要通過市場來實現,盡管旅遊營銷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我們認為:首先應該根據自己的產品和遊客的偏好來細分市場,在旅遊小鎮的運營過程中,可以通過重大節慶活動和名人營銷以及通過旅行社等中間商來迅速捕捉市場眼球,打開市場。同時,合理運用同區域聯合營銷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現在的旅遊小鎮越來越多,要想吸引更多消費者的到來,那麼擁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通過推廣、策劃來提升旅遊小鎮的名氣,增加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樣會帶動旅遊小鎮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㈧ 旅遊小城鎮實證分析應該怎麼做
1 引言 旅遊小城鎮是指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在發展旅遊業的基礎上,使旅遊業在該地經濟發展中占據主導產業地位的小城鎮。「旅遊小城鎮」的發展有利於推動中國城鎮化進程,國家對此在政策上給予較大支持,各地在實踐上付諸有力行動。但就學術研究這方面而言,國內旅遊小城鎮的系統性研究進展緩慢,必須加快對旅遊小城鎮的研究步伐。 2 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的內涵 發展模式是指在制度約束這個前提下怎樣合理、有效地實現發展所經過的路徑和軌跡,它是一種範式。旅遊發展模式指旅遊目的地由旅遊開發的初期轉向本地的旅遊業發展較為成熟的過程中,不停根據現實需求變化來選取較為具體的旅遊發展方式。它的具體應用在旅遊目的地不間歇發展的情況下漸漸提升,其研究和旅遊目的的演進階段比較一致。 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的內涵可以理解為,旅遊小城鎮根據其具備的不同種類的旅遊資源,由於市場需求力所推動而形成的一定階段內的旅遊發展方式以及路徑。 3 我國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分類研究 3.1行業依託型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博鰲模式 行業依託型指發展某種特殊行業而形成的旅遊小城鎮。博鰲鎮是個集鎮,半漁半農,在瓊海市東部的海濱之地。從2001年開始,這里成為永久性會址之地,由國際會議組織――博鰲亞洲論壇所定位,它因此聞名於世。到了旅遊跨越式的發展階段,這里就已經建有博鰲水城、博鰲旅遊風景區等旅遊項目。這是屬於行業依託型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 3.2接待型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黃山湯口鎮模式 一般情況下,這種小城鎮為遊客提供住宿服務,相應提供食、購、娛等服務。它自身不是景區,但是自然生態環境很好,它是旅遊集散地,區位優勢獨特,最有利於開發旅遊房地產,又可開發旅遊商業和度假房地產。而黃山湯口鎮具備這些特徵,因此發展旅遊接待型模式。 3.3生態型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長子營鎮模式 長子營鎮位於北京市大興區的東邊。這里畜牧業、農業發展較快,林地條件好。這里有國家「九五」重大產業項目北京高科技蔬菜示範區、中國生態農業第一村留民營。這里的旅遊發展模式為生態型。 3.4資源主導型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浙江烏鎮模式 構建這種開發模式,是因為這里的傳統古建築依保存較好,歷史文化豐富,可以感受到傳統的生活方式,這些都大大吸引了遊客。烏鎮歷史文化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該地旅遊發展模式為資源主導型。 3.5企業參與型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束河模式 雲南束河,當地經濟發展較好,其旅遊業較出名。這里屬於企業參與型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運用這種模式對束河古鎮進行開發,充分發揮了它的獨特的資源優勢,使其在國際上具有重大的影響。 不過,這些不能體現我國旅遊小城鎮所有的發展模式,比較常見的是復式開發,這些分類是一種宏觀上的提取劃分,並不是嚴格地在理論意義基礎上進行的劃分。 4 個案分析:密雲古北水鎮發展模式分析 4.1密雲古水北鎮發展模式概述 該城鎮由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起投資,在北京市密雲縣古北水鎮,這里山水城自然結合。景區著重打造歷史文化景區,將長城戍邊和華北民居建築風貌完美融合,它仿烏鎮而建,注入了新的理念。古北水鎮匯聚了北方和南方的獨特優勢。市場發展方向圍繞著散客展開,企業為市場活動主體,是「烏鎮模式」再一次創造與升華的體現。但古北水鎮仍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 在旅遊發展過程中,古北水鎮有其諸多優勢。首先是產權和社區優勢。在開發之初,古北水鎮就全額買下了所有住家以及原商鋪的房屋產權,使得這里出現開發主體一元化的現象,有可能實現統一規劃、經營管理古鎮。其次是規劃和產品優勢。古北水鎮對街區風貌進行整體打造,而不是單體修復。另外,重構了它的歷史建築內部空間,使其更加符合現代都市人的風格、品味。最後是經營和管理優勢。古北水鎮實行統一、完全專業化的管理,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極大提高了旅遊小城鎮的服務質量以及素質,有利於當地旅遊軟實力的提升。 但是,古北水鎮的發展模式很大程度借鑒、復制與「烏鎮模式」。在未來發展之路上,如果不能有所突破創新,將不利於長遠發展。季節性因素對當地的旅遊發展,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如何降低影響,對古北水鎮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古北水鎮採取高投入,高收入的模式,但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將影響其持續有力的發展。 基於上述分析,北京密雲古北水鎮屬於企業參與型旅遊發展模式。 4.2密雲古水北鎮發展模式的特徵 第一,旅遊業的發展方向與當地旅遊開發公司密切相關,因此,投資開發公司的管理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該城鎮旅遊業的發展。 第二,在對旅遊資源進行開發的同時,要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可持續發展觀為開發理論基礎 第三,該城鎮的旅遊發展很大程度上借鑒與「烏鎮模式」,因此旅遊產品的創新是長遠發展的關鍵。 5 結論 我國旅遊小城鎮需要分析自身獨特的風格,以其優勢為基礎,採取因地制宜的發展模式。鑒於筆者的研究能力和視野存在局限,本文對中國旅遊小城鎮發展模式的研究仍處於探索階段,以期其他學者逐步完善。
㈨ 打造觀光小鎮、度假小鎮的社會價值何在
發展旅遊小鎮的意義
1.從宏觀層面看。旅遊小鎮建設是我國城鎮化進程與旅遊業協調發展的新型模式,是實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要求的有益探索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之一。建設旅遊小鎮,有助於建立以工補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系,是破解「三農」問題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方式。同時,建設旅遊小鎮,有利於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改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
2.從中觀層面看。推動旅遊小城鎮發展,有利於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促進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和歷史風貌建築的保護,推動村容村貌的整治和農村落後面貌的改變。旅遊小城鎮建設把解決「三農」問題結合起來,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農民致富;發展旅遊與發展小城鎮相互結合,推動了當地縣域經濟的發展,增強了貧困地區自我造血功能和資源環境保護能力,形成了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機制。
4.從旅遊發展看。旅遊小鎮是綜合發揮旅遊產業功能的重要體現。有利於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突出民族文化的承繼與建設,把小鎮建設成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的窗口和基地,增強小鎮對遊客的吸引力。通過建設旅遊小鎮的方式,把過去單純的保護變為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實現保護,是在新形勢對歷史、文化資源有效保護的創新探索。將形成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互動發展,互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