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仙桃市旅遊業發展
⑴ 武漢去天門市和仙桃市旅遊線路攻略
武漢。去天門市和。仙桃市。旅遊線路攻略。建議你在。在網路上查詢一下,或者下載個攜程app。能幫助你查找旅遊,羨慕的攻略。
⑵ 湖北仙桃什麼地方風景最好適合去旅遊
仙桃名勝古跡沔陽古城遺址 位於市治西南30公里的沔城回族鎮。該地從西魏起先後16次設郡(府、路、州)治所,歷時853年。城池屢建屢毀。明初建沔陽蟹形州城,周長3800多米。清代重修。民國27年(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沔陽古城遺址上文化豐富,地面尚存明清石刻、孔子石雕像、陳友諒故居以及數座古廟;地下有隋唐至明清的銅器、陶瓷器等。新修復州城,北靠新型民族工業園,東臨紅郝垸田園風光;南連沔陽州休閑農庄,西接七里垸千頃生態蓮荷風景觀賞區。城牆全長350米,城高6米,城垣綿亘南北,呼應東西,巍峨壯觀;城樓拔地數十米,雕梁畫棟,亮脊飛檐。內有面向全國各地和台灣同胞徵集的古現代詩詞楹聯歌賦及著名的「沔陽八景」油畫等,盡收江漢脈氣,獨攬荊楚風流。 曹場古墓群 位於排湖西岸、通海口鎮曹場農場。1984年被發現,范圍約3平方公里。墓葬外表僅見一座大型封土堆,其餘多在距地表0.7米左右,墓室全屬東漢磚制,磚上有線條紋,出土有網紋罐、神獸鏡、五銖錢、陶器等隨葬品。經省博物館有關專家鑒定,該墓群為漢代古墓群。 陳友諒故居 位於沔城回族鎮東南。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系沔陽漁民之子,稱帝於採石磯,與朱元璋戰於鄱陽湖,中箭而亡。沔陽州指揮使沈友仁於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將其故居改為玄妙觀,抗戰時期被日本飛機炸毀。1984年群眾集資重建,佔地4000平方米,建築四殿三亭,內立陳友諒石刻像,珍藏陳友諒故物——二百公斤的鐵釜,有明清石刻碑十餘件。 鄭場漁泛峰 位於仙桃市西北角,北臨漢水的漁泛峰,以她特有的古典氣息,寧靜地穿行在歲月的隧道之中。在平原的陽光之中,我們依稀從她斑斕的皮影、古老的銀杏、明清板房、豬油鍋盔等眾多繁復的人文景觀中,領略她曾經的繁華和頑強的存在。2010年10月18日,湖北省電影家協會舉行授牌儀式,命名鄭場漁泛峰為「湖北省影視創作拍攝基地」。這是仙桃繼沙湖濕地公園、沔城之後的第三個「省影視創作拍攝基地」。 排湖 距市治仙桃20公里,原有水面110平方公里,素稱百里排湖,為仙桃境內最大的淡水湖泊,歷盡滄桑,現有水面13.5平方公里。盛夏時節,湖光瀲灧,風清荷香,水珠映日,晶瑩閃光,若盪舟湖中,采蓮摘菱,執竿垂釣,樂趣無窮,是避暑、游覽的好地方。排湖南岸的謝家灣,是元末農民趙義領袖陳友諒的祖籍,遺有陳友諒的豐富傳說及舉義遺址,如擂鼓台、洗馬池、系馬樁等。相傳附近曾是楚王游獵棲息的五樂台,曾出土青銅予、銘文戈、銅箭鏃等戰國文物多件。排湖西、北岸有三大漢代古墓群。 沙湖 沙湖省級濕地公園於2007年8月獲省林業局批准建立,是典型的內陸湖泊濕地,經專家多方面考察論證,現確認園區內有2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0多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80多種省級保護動物,9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具有典型的濕地景觀和顯著的生物多樣性特徵,是內陸地區理想的候鳥繁殖區,尤其是園區內野生蘆葦林能對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擬建立的沙湖濕地公園總面積5萬多畝,本著「生態優先、科學修復、適度開發、合理利用」的原則,將在公園內建設黃金水道、觀鳥台、木橋棧道、水上飯庄、農家垂釣、濕地探險等相關景點。沙湖省級濕地公園交通狀況良好,即有宜黃高速省級公路仙漢公路,又有仙漢省道,還有東荊河入長江的水路,水陸交通極為便利。距仙桃城區42公里,離武漢市80公里。
⑶ 仙桃的旅遊資源
仙桃市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有1500多年的建制史,有著燦爛的古老文化。從考古發掘的大量文物、古代先哲們留下的文字資料和大量的古跡來看,可以說是人文薈萃,獨具底蘊。如沙湖、越州湖出土的新石時器時代的石斧、石錛、石墜、石紡輪、亞洲象齒板化石、鹿角化石等。戰國時期的青銅七字戈、南朝時期的瓷瓶、漢、唐時期的銅鏡等。
仙桃名勝古跡遍布,從古到今,數不勝數。如:屈原滄浪遇漁父、郭河楚王五樂台、狄仁傑沔城問政、緬伯高洗鵝沔陽湖、李白游沙湖、沔城禹公祠、沙湖魁星閣、沙湖娘娘廟、沔城司馬橋等等。
沙湖濕地
沙湖國家濕地公園是典型的內陸湖泊濕地,經專家多方考證,確認濕地內有2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0多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80多種省級保護動物;9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具有典型的濕地景觀和顯著的生物多樣特徵,是內陸地區理想的候鳥繁殖區,尤其是園內野生蘆葦林能對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2007年8月,經省林業局批准建立沙湖濕地公園,沙湖省級濕地公園東與長江相接,西與漢水相連,南依洪湖東荊河大堤、北靠仙桃東荊河大堤,總面積5萬多畝。
2009年9月,沙湖省級濕地公園被省電影家協會確定為江漢平原首家湖北影視創作拍攝基地,先後接待《洪湖赤衛隊》、《沔州烽火》、《生命回歸線》等影視劇組。電視劇《洪湖赤衛隊》2010年7月在央視熱播後,作為該劇主要外景拍攝地,沙湖濕地公園知名度大幅提升,八方遊客慕名而來。沙湖鎮乘勢而上,積極加強濕地公園項目開發力度,將分兩期完成「濕地美景觀賞區」「濕地放濠探奇區」「濕地鳥類觀測區」等景觀,並把「魚蓮蛋」特色養殖基地與濕地公園融為一體,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打造別具水鄉特色的精品旅遊線路。2010年該鎮又與北京宸瑞影視公司達成初步合作意向,計劃投資3億元,開發沙湖濕地公園影視拍攝基地 。
滄浪遇漁父
屈原滄浪遇漁父:古時,漢江有一支流流經沔陽,名曰滄浪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流放之時,游經滄浪水,在張溝處遇漁父問渡,頗為傷感,漁父唱了一首《滄浪歌》啟發屈原如何面對現實,傳為歷史佳話。這首《滄浪歌》被《楚辭》收錄。
唐代中期,為紀念屈原,沔陽先賢們在張溝建了滄浪館,滄浪館位於張溝鎮通州河北面,現張溝影劇院旁。曾為宗教活動場所。陳友諒曾在此設過武館,張難先曾在此教學。大革命時期,鄧赤中在此設平民夜校。賀龍率領紅二軍團攻打仙桃時曾在這里駐扎。總之滄浪館是一個歷史底蘊較為深厚的名勝。
楚王五樂台
郭河楚王五樂台:據《沔陽州志》有記載,原為楚平王游獵雲夢澤時休息地,位於排湖南岸。後稱陳友諒夫人梳妝台。20世紀80年代,此處出土過戰國時期銅矛、銅簇、銅斧等歷史文物,這些東西可能與楚王到此游獵有關。
梁公問政處
沔城狄梁公問政處:位於沔城蓮花池邊,為紀念唐代名臣狄仁傑所建。狄仁傑在武則天時曾任復州刺史,到任前,曾有幾任州官無故失蹤,狄仁傑偵查此案,原是江洋大盜所為,並巧妙抓獲歸案,一時四方傳誦。沔陽人建狄公問政樓,樓內有石刻,銘文狄梁公問政處(狄仁傑後被武則天封為梁國公)。
洗鵝沔陽湖
緬伯高洗鵝沔陽湖:據《沔陽州志》和徐渭的《路史》記載,唐朝時期雲南回紇族官員緬伯高向唐朝進貢白天鵝,中途行經沔陽,在湖中為天鵝洗澡,不慎天鵝飛走,緬伯高匆忙之際,抓得幾根鵝毛。隨後,他到長安向唐天子說明原委,並吟成幾句:「將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湖失去,倒地哭號啕,上復唐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得到了唐朝皇帝的諒解與贊賞。
沔城禹公祠
位於沔城仁風門內,始建於清代乾隆初期。民國時期重建,後毀於抗日戰火。據史志記載:雍正年間,禹殿鰲奉詔到沔陽任知州,他深入民間,體察疾苦,知了沔陽地勢低窪,水患甚多。即奏本朝廷,請求免除歷年所欠賦稅。乾隆三年,皇帝頒旨免稅,沔陽人民深受大恩。乾隆七年,禹殿鰲調任黃州知府,沔陽人遂為其刻石銘碑,建禹公祠,立位其中,以資紀念。
沙湖魁星閣
位於沙湖鎮通順河邊。始建於明代,閣高三層,建築龐大,大廳中供奉文曲星君,大廳石壁上刻有李白游沙湖詞一首。清代禮部侍郎李紱藻青年時期經常到此讀書作又。後從朝中回鄉,曾出資對魁星閣進行修繕。抗戰時期毀於戰火。20世紀80年代重建。
沙湖娘娘廟
位於沙湖上街,原為法華寺。明末,天下動亂,崇禎皇帝懿妃娘娘與宮女太監共九人逃避在此。並鬻資數萬,修建沙鎮水利與街道。後在法華寺出家為尼,娘娘去世之後,世人才明真相。當地人為紀念娘娘,將法華寺改為娘娘廟。
沔城司馬橋
位於沔城,建於清代道光年間,現保存完好,仍在使用。
⑷ 鄉村旅遊發展
元月18日至21日,我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進行了調研。採取參觀現場、個別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與當地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就新農村建設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探討。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當前基層幹部群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認識及心態
(一)總體認識。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後,立即引起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強烈反響。他們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提出,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又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國家戰略轉軌,推動我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歷史抉擇。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轉軌變型的關鍵時期,黨中央高瞻遠矚,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以及少數國家因戰略調整滯後造成發展緩慢的慘痛教訓,適時地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部署。這對於構建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長效機制,保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動我國向城鄉一體化的現代化目標邁進,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第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擴大內需,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現實需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一方面,我國工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步入了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能力日益增強;另一方面,近些年城鄉差距的拉大,已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障礙。同時,由於農村經濟發展十分緩慢、農村購買力不強,已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增長。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必然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我們的「三農」問題,從根本上打破長期存在的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從根本上搞活農村市場,從而拉動經濟快速增長、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在認識上的重要升華。其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正好從理論和實踐上體現了兩者的本質要求。從理論上講,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社會狀態;從實踐上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系統工程,既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方方面面,也體現了城鄉一體的長遠發展目標與近期目標的統一。新農村之「新」,正是體現在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上、體現在建設和諧社會目標上、體現在統籌城鄉發展格局上。總之,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群眾認為,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完全符合農村實際,非常鼓舞人心。他們堅信,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農民致富、農業發展、農村進步的目標必將實現。
在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解上,基層幹部群眾普遍認為:這次與五十年代提出的「新農村」概念主要有三個不一樣:一是提出的背景不一樣。目前國家已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人均GDP過1000美元,總體上進入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歷史新階段。就仙桃市而言,2005年,全市總人口148萬,其中農業人口104萬,全市生產總值達153.02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達到38億元,農林牧漁總產值55.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17億元,完全具備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基礎。二是內涵不一樣。這次的新農村建設內涵更豐富,內容更全面。五句話,20個字,緊扣科學發展觀的時代命題,包含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政治文明等多方面的內容。三是目標和要求不一樣,這次的目標更明確、更具體。他們認為新農村建設主要體現「五新」上,即:產業發展要形成新格局、農民生活水平要實現新提高、鄉風民俗要倡導新風尚、鄉村面貌要呈現新變化、鄉村治理要健全新機制。
(二)當前的心態。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後,基層幹部群眾是「既喜且憂」。基層幹部喜的是新農村建設使「三農」工作有了新抓手;憂的是縣市以下地方政府的配套建設資金難以落實,擔心重走「普九」的老路,同時擔心政績考核難以過關。基層群眾喜的是農民有了新盼頭,政府會有新舉措,農村會有新變化。沙嘴辦事處杜柳村村民王順軍喜笑顏開地對調研組人員說:新農村建設是「政府出力,群眾受益」。憂的是公益事業要自己掏腰包,農民負擔可能借機反彈。怕的是盲目鋪攤子,搞面子工程,形成新的債務。還有少數農民群眾則存在「急、怨、冷」的心態:一是「急」。期望值過高,恨不得馬上建成新農村,過上城市人的生活;二是「怨」。有的地方群眾看到電視上和周邊村莊發展建設得比自己村好,埋怨本村幹部爭取不到政策資金扶持,沒有找到致富門路;三是「冷」。有的村基礎條件較差,沒有致富門路,群眾對新農村建設漠不關心,冷眼相看。
二、仙桃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仙桃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仙桃市現有國土面積25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4.33萬畝,下轄15個建制鎮、3個市屬街道辦事處、6個農牧漁場、653個行政村、4703個村民小組。全市總人口148萬,其中農業人口104萬,農業戶22.01萬戶,農村勞動力62.67萬人,其中,外出打工勞動力11.5萬人。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達153.02億元,其中農林牧漁總產值55.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17元。全市現有農村職業學校8所,在校生4900人,教職員工487人,2005年共培訓各類職業技術人才1.5萬人,有圖書館1個、鄉鎮文化站18個、影劇院19個、各類文藝演出團體198個;現有鄉鎮衛生院19所、醫務人員359名。現有農村敬老院28所,五保戶4040戶,其中集中供養戶3236戶;應享受最低收入保障人數達到3.1萬人,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107個,其中種植業類18個、養殖業類23個、流通業類76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力度大,2005年在全市范圍內實行村委會主任海選,共選村主任653名,農村的「雙代管」率達到100%。
(二)仙桃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情況
1、見事早,行動快。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才短短的3個多月時間,仙桃市就已做到了「四有」,即有專班、有試點、有規劃、有初步成效。五個試點,可以說是鎮鎮有亮點,村村有特色。2005年12月底仙桃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市委書記馬清明任第一組長,市長陳吉學任組長,市發改委、財政、農委、水利、農業、林業、建設、民政、衛生、教育等十多個市直部門為成員單位,辦公室設在市農委。目前市委市政府重點抓了五個鄉鎮的五個試點村,即陳場鎮的園藝場、三伏潭鎮的栗林嘴村、張溝鎮的先鋒村、沙嘴辦事處的杜柳村、彭場鎮的挖溝村。五個鎮中有四個鎮及五個村都制定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詳細規劃。規劃中既有發展目標,又有實施步驟;既有長計劃,又有短安排;既有物質文明建設,又有精神文明建設;既有產業發展規劃,又有生活居住環境的改善;既有點的重點建設,又有以點帶面的輻射帶動。總之,仙桃市認識早,行動早,領導重視程度高,農民參與積極性高,已取得初步成效。
2、典型特色突出,推廣性強。目前仙桃市新農村建設根據「以點帶面、引爆一片」的要求,推出的幾種模式,其規劃藍圖宏偉,產業特色突出,群眾基礎扎實,推進穩步有序,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
一是張溝鎮先鋒村模式(支部+協會+農戶模式)。先鋒村位於張溝鎮東南一隅,全村9個小組、419戶、1890人、耕地3530畝,過去以種植水稻為主,是一個封閉落後的水鄉。1998年開始發展養鱔業,養鱔面積2500畝。2003年,由村支部發起,正式成立村養鱔協會,全村420多戶養鱔戶全部加入成為會員,協會為會員提供農資采購、養鱔技術、資金融通、市場銷售等社會化服務。目前已形成了「支部+協會+農戶」的模式。這種模式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加快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進程。2004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視察先鋒村時,予以了高度肯定,並稱其為「支部加協會,農民得實惠」。2005年,先鋒村人均純收入超過6000元,戶平3萬元。村民陳水兵前幾年是貧困戶,早年父母雙亡,留下兩千元外債和一間破瓦房,如今靠養鱔致了富,建起了兩層漂亮歐式樓,用上了太陽能,媳婦也娶進了門。村裡的水、電、路、渠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通村水泥路已修了3.5公里,有線電視、自來水戶戶通,電話安裝了380戶,擁有手機1200多部。從2004年5月開始的村莊改造建設目前已改造民居250戶,計劃3年內改造完畢。產業的支撐,為建設新農村提供了堅實基礎。他們規劃把鱔魚交易市場輻射到全國和東南亞。現在村裡劃了40多畝地,准備由一個外地老闆投資400多萬建成一個大的多功能的鱔魚交易市場。
二是三伏潭鎮栗林嘴村模式(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栗林嘴村有12個組,3257人,752戶,4463畝耕地,養殖水面1200畝,種植面積3263畝。以前村級債務曾高達68萬多。近幾年該村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於2004年底引進朗德鵝深加工企業—盛勝鵝業,形成這種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推動了鵝產業規模化養殖、規范化生產。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2005年三伏潭鎮發展朗德鵝8萬只,養殖戶達200戶,其中養鵝專業戶126戶,為農民增加純收入近100萬元。栗林嘴村農戶養鵝近3萬只,村裡不僅還清了債務,而且每年還有27萬元的純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50元。目前已完成水改任務,全村農民吃上了自來水。有線電視已安裝200多戶。固定電話安裝了585戶,擁有手機272部。修建通村公路2.7公里,不少農戶門前也通了公共汽車,一天有8趟到市區。村裡開展了大規模的「一建三改」,目前已改廁300戶,建沼氣池100口左右,計劃今年內全部完成改建任務。為美化環境,根治血吸蟲病,保障村民的健康,村裡投資對洛家河進行改道建設,長達2.7公里的改道工程完工後,還將對兩岸進行綠化和美化。村衛生室已達標。全村有2835人參加了市衛生局的大病統籌,每人出10元,可享受門診報銷15%、住院報銷兩千元的待遇。全村有50人享受最低收入保障,每人每年200元。為活躍村民的文體生活,下一步村裡打算利用閑置地修建一個長100米、寬30米的娛樂休閑健身廣場。
三是陳場鎮園藝場模式(農場+市場+農戶模式)。陳場鎮園藝場始建於1992年,由原陳場村劃組而治,現轄兩個分場。通過十多年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桔橙和水產優勢不斷鞏固提高,全場現有柑桔、臍橙面積1000畝,精養漁池面積800畝。園藝場是江漢平原果樹種植示範基地,桔橙平均畝產達4000公斤,創產值6000餘元。「陳場蜜桔」被有關部門納入全國無公害食品評選規劃,倍受客商青睞,銷售商主動上門收購,產品供不應求。全場農民人均年收入達5000元。在生產發展、村民生活富裕的基礎上,支部開始謀劃村莊改造、道路硬化、改水改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以及醫療衛生等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目前完成了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並在逐步實施。完成了2.5公里的通戶公路建設,有樓房戶達80%。村容整潔,村民對新農村建設充滿信心。
四是沙嘴辦事處杜柳村模式(項目+業主+農戶(農家樂)模式)。這種模式是以農家樂項目為載體,吸引外來業主投資創業,帶動當地農民共同致富。杜柳村位於沙嘴辦事處西部,仙桃城區宜黃高速公路出入口處,是仙桃城區南大門。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較好,村民住房規劃有序,村級道路四通八達,且全是水泥路面,給排水設施齊全,有「仙桃臉面」之稱。2005年底,仙桃市委市政府在學習借鑒成都、長沙城郊「農家樂」的基礎上,決定在杜柳村發展該項目。杜柳農家樂園依託「兩近」(離城區近,離高速公路出入口近)的區位優勢,利用庭院、堰塘、苗圃、菜地等自然資源和鄉村文化資源優勢,吸引消費者,為消費者提供觀光、娛樂、運動、住宿、餐飲、購物等服務。改造後的民居參與農家樂園的經營活動,採取自營和租賃經營相結合的辦法,農民既可以家庭為單位經營,也可依託宅基地的區位優勢,將房屋租賃經營。據預測,杜柳農家樂首期工程完工後,年接待能力可達150萬人次,解決富餘勞動力1000多人就業,戶平可增收1萬元。二期工程完工後,年接待能力可突破300萬人次,旅遊收入可達6000多萬元,戶平增收5萬元。「農家樂」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形態,己在全國各地逐步興起,特別是在城鄉結合部,更呈興旺繁榮之勢。「農家樂」的興起,既為城裡人找到了休閑娛樂、回歸自然的好去處,又可為村民增加收入,使農民融入城市的新生活;既可改善農村生活居住環境,又可提高農民文明程度。
3、思路清晰,措施可行。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第一年。仙桃市將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把新農村建設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堅持「四個一起抓」,即堅持完善基礎設施與發展特色農業一起抓、整體規劃與試點先行一起抓、村莊改造與提高農民素質一起抓,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扶持與調動群眾積極性一起抓,力求在新農村建設方面邁出堅實的步伐。重點是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培育特色產業,壯大板塊經濟。具體來講就是抓好「六個一」:一條魚、一頭豬、一隻雞、一棚鴨、一隻鵝、一棵樹,即以張溝為核心區,建設網箱養鱔特色園區;以鄭場、毛嘴為中心,建設科技型養豬示範核心區;以郭河、陳場、等地為重點,建設家禽養殖產業帶;以三伏潭、楊林尾、沙原為重點發展養鵝專業戶;以沙嘴辦事處等城郊區為重點發展「農家樂」和花木板塊建設。二是壯大龍頭企業。全力支持金威麥芽、外婆家水產、萬荷堂蓮業等龍頭企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三是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農村的突破口來抓。大力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向農村延伸,重點抓好張溝先鋒村、沙嘴杜柳村、三伏潭雷家垸、陳場園藝場等4個核心區改造試點。四是廣泛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五是繼續落實「一免」「三補」政策,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
三、當前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
總的看,仙桃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了較好的群眾基礎、物質基礎、實踐基礎。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制約因素。
(一)認識上的制約。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比如,有的認為建新農村就是蓋新樓房,建新農村就是修新馬路,忽視了全面發展,忽視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還有的認為建新農村,是中央提出來的,我們這里經濟困難,群眾溫飽勉強解決,沒有能力建設新農村,應該由上面拿錢解決,忽視了新農村建設要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還有的認為建新農村,就要馬上將現有的自然村落拆遷,進行統一建設,忽視了新農村建設要立足各地實際,循序漸進,不能急躁冒進。
(二)資金上的制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然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資金的投入。但從調查的情況分析,資金上的短缺將嚴重製約新農村建設。一是村級債務嚴重,化解難。仙桃653個村中,負債的村就有573個,到2005年底止,累計負債3.6億元,其中負債200萬元以上的村34個、100萬元以上的村177個。二是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有限。據測算,仙桃市村平「一事一議」籌資僅為2.3萬元,遠遠不能滿足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對資金的需要。如結合新農村建設,仙桃市計劃2006年完成通村公路200公里,按每公里25萬元左右概算,需投資5500萬元左右,國家政策性補助、地方政府投入和社會資金投入只能解決2500萬元,資金缺口3000萬元。三是地方配套的壓力大。2006年仙桃市落實中央、省相關扶持政策,配套資金總額比2005年增加近6700萬元,遠遠超過了市財政每年增長的可用財力。由於財力有限,部分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好政策很有可能因為拿不出配套建設資金而無法實施,進而影響整個新農村建設的進度。
(三)體制上的制約。分割的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致使農村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仍處於空白,這些都將嚴重製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尤其是農村的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等制度的缺位,直接影響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
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對策與建議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認識是前提,規劃是龍頭,產業是支撐,投入是基礎,制度是保障,農民是主體,領導是關鍵。現根據我們調查的情況,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加強領導,發動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切實加強領導。各級都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建議將農村小康建設領導小組歸並到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具體制定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協調各部門的力量、組織推進實施新農村建設。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仙桃市的幾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的實踐說明,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尤其是村支部書記作用的發揮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此,要選好、配強農村支部書記,並充分發揮好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要放手發動群眾,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群眾的意願,鼓勵群眾勇於創新,積極改革,大膽實踐,調動他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要加強教育引導,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幹部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的認識,防止出現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緒。
(二)制定標准,科學規劃。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內涵相當豐富,對全國各地具有普遍指導意義。我省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必須結合湖北的實際,制定相應的實施標准。從某種意義上講,全面小康的目標基本體現了中央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建議省委、省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在全面小康建設的實踐基礎上進一步補充完善,盡快制定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階段性標准。在此基礎上,根據農村人口變動、土地整理、生產生活發展、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小城鎮建設等實際進行科學規劃。制定規劃時應重點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要求各地依據當地實際,突出產業特色,以主導產業的壯大,帶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是堅持城鄉聯動、統籌發展的原則。要按照「立足農村抓農村、跳出農村抓農村」的思路,把城市發展與農村建設結合起來進行謀劃。正確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小城鎮建設的關系,將新農村建設與「百鎮千村」計劃相結合;正確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關系,將新農村建設與「陽光工程」相結合;正確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將新農村建設目標與縣域經濟發展目標相結合。尤其要注意將農村區域調整中心城鎮建設、工業園區建設、以及水利、電力、交通通信、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起來進行規劃,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的原則。一方面要充分體現當地政府「主政一方、造福一方」的工作思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尊重農民的意願,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防止單獨的政府行為、幹部行為。四是要堅持分類指導、循序漸進的原則。新農村建設,既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延及子孫的持久工程,決不能單兵突進,急於求成;要將農村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結合在一起統籌規劃、分階段規劃,循序漸進地實施。
(三)重點突破,試點先行。針對我省實際,當前要抓好以下五個「突破口」,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要以產業扶持為突破口。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離開了發展,新農村建設就成為無源之水。因此,要因地制宜,進行產業扶持,以保證新農村建設穩步、持續推進。二是要以「一建三改」為突破口。建沼氣池,改水、改廁,改圈,是農村實現循環經濟、改善村容環境、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三是要以提升農民素質為突破口。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力量是農民,要加強對農民綜合素質的培訓,培養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四是要以化解農村債務為突破口。村級債務是推進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攔路虎。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行化解。五是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圍繞改善農村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實施「村村通」等為契機,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加強農村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建設。同時,要採取典型引路,整體推進的辦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要依據平原湖區、丘陵、山區;城郊、偏遠鄉村;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等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特點,分別選擇不同的典型,進行重點扶持,總結經驗後,在全省推廣。
(四)完善政策,優化環境。溫總理在最近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財政性建設資金要向農村傾斜,要下決心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別是調整國家建設資金的投向和結構,由以城市建設為主向更多地支持農村建設轉變。這是今後幾年經濟工作上的一個大動作,一個戰略性舉措」。這充分表明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高度重視。從我們在仙桃市調查的情況看,他們要求中央和省兩級要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扶持力度。要求中央和省兩級財政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重點扶持一批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的發展壯大。要通過創新信貸擔保手段和擔保辦法,切實解決龍頭企業收購農產品資金不足的問題。要建立有利於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信貸、財稅和登記等制度。出台相關政策,扶持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的發展。二是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要求國家加大對中部地區「村村通」公路的扶持力度,將現在每公里補助7萬元,提高到每公里補助10萬元;同時要加大對中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的投入。三是加大對鄉村人居環境治理方面的投入。重點加大對農村「一建三改」的扶持力度,要求國家在減少「一建三改」項目的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的同時,加大對我省的資金扶持力度,將戶用沼氣池的補助標准由現在的1000元,提高到1500元。四是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的扶持力度。要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力度;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國家要求在2008年全面推進新型合作醫療,希望中央支持我省提前完成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目標;要深化農村文化體制改革,將我省開展的基層組織陣地建設與村級文化室的建設一並進行,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五是加快探索農村保障體系建設的步伐。在農村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方面盡快試點,積累經驗 ,逐步推廣。建議國家盡快實施農村保障體系試點,並將我省列入農村保障體系試點省份。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要建立全社會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激勵機制,引導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各界人士對鄉村進行結對幫扶。要加強輿論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⑸ 湖北仙桃有什麼旅遊景區
沔街
仙桃夢里水鄉旅遊景區
沔城風景區:沔城鎮紅蓮廣場附近
⑹ 仙桃旅遊景點有什麼呢
你好
建議你加一個叫做「一號查詢」的微信服務號,那裡面關於旅遊景點介紹非常詳細,有景點的圖片、價格、路線和電話。
我們的人出去玩都喜歡用這個去查,確實非常實用。
⑺ 湖北省仙桃市的發展潛力大嗎
現在中國正在處於一個高速的階段。但是,各個地區的發展速度還是有很大差別的。發展差別大的主要原因有歷史因素,人口因素和地理位置因素等。比如,沿海地區發展的速度和潛力要比內陸地區的發展潛力大。而東部地區的發展潛力要比西部地區的發展潛力大。而城市的發展也有同樣的因素。那麼,湖北省仙桃市的發展潛力大嗎?今天,小編從地理位置,人才資源和旅遊業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下。
第一:地理位置
大家都知道,一個城市的發展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城市是處於沿海地區的話,那麼,它就會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快速發展。而仙桃市,處於江漢平原的中心,東鄰武漢市之漢南、蔡甸區和漢川市,西與潛江市毗鄰,南濱東荊河,與洪湖市、監利縣隔河相望,北臨漢江與天門、漢川市一衣帶水。在這里季風氣候十分溫和舒適。在江漢,它的第一產業非常雄厚。憑借著平原地區,再加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因此,“江漢魚米之鄉”的美名早已經傳播整個中國。還有,江漢也是糧油種植,畜牧養殖的基地。
以上就是從地理位置、人才資源和旅遊業三個方面來評論仙桃市的發展潛力是否大。尤其是人才資源,更是新桃市發展潛力大的重要推動力。綜上所述,不管是從哪個方面看,仙桃市的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歡迎有不同意見的在下方進行評論。
⑻ 仙桃夢里水鄉旅遊景點介紹
夢里水鄉位於仙桃市趙西垸林場,是江漢平原地區別具特色的鄉村旅遊綜合體。景區以鄉愁為主題,涵蓋包括荷塘村、水上花海、鄉野濕地公園、鄉隱房車營地等多個自然人文景觀。
景區龐大的水利資源使得這里成為一片天然大濕地,濕地中大大小小共有12座島嶼分散開來,島上分別種有水杉、牡丹、丁香、桃花、紫薇、玫瑰等數十種花草,它們可在不同季節呈現出不同美的美景。
其中,水杉種植面積較大,一棵棵高聳入雲、清秀挺拔,春夏為翠綠色,而到了秋季就變成了耀眼的紅色,光彩奪目,吸引眼球。
整個園區分為水路和陸路兩種游覽方式,即可以乘船游覽,順水而行,也可以沿著濕地棧道,徒步而進。另外,還有牛車、仿形小火車、游覽車能乘坐,讓你能輕輕鬆鬆遊玩園區。
(8)2016年仙桃市旅遊業發展擴展閱讀
仙桃夢里水鄉相關景點:
鄉野濕地總面積1100畝,其中水上森林面積300畝約20000棵,全部是由原「五七幹校」的學員親手種植的池杉樹,平均樹齡近50年,橫平豎直,屹立挺拔,尉為壯觀;
十二花島分布其間,一島一季色、一色一花仙,一年四季色彩斑斕;鄉野濕地庫容量為40萬方,每天循環凈化2萬方水,平均水深1.2米,森林內外溫差為3-5℃。
旅遊區以「鄉愁、鄉情、鄉思、鄉趣」為主線,涵蓋傳統村落、鄉愁印跡、十二花島、花冉苗木交易基地、休閑農業、生態循環養殖、養自康體、自游體驗、童心綻放、漁趣天地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仙桃夢里水鄉
⑼ 仙桃有哪些旅遊的地方
仙桃境內一馬平川,河流縱橫,湖泊眾多,風景宜人,具有濃郁的水鄉特色。 在仙桃境內,最有名的旅遊景區莫過於沔陽八景了,歷史上,這富有詩情畫意的八景,吸引了無數遊子來觀光,牽動了無數文人墨客的遐想。明朝學政盧滋在沔陽留下了詠沔陽八景的著名詩篇。
東沼紅蓮在古城東門外,有大、小蓮花池。大蓮花池蓮花潔白,小蓮花池蓮花紅艷,從不雜色。
西墟古柏西門城樓,緊靠諸葛亮讀書台遺址。城樓上有翠柏樹在民國四五年間被雷炸毀。
三趣波光位於五帶河永盛橋頭。玉帶河有——支流向北與柴河匯合,在此形成三汊河口。每逢皓月當空,三汊河中波浪起伏,一浪一影,蔚為壯觀,因而定名「二濕波光」。
五峰山色鐵匠街之北,有假山形似五嶽,名為「五峰山色」,此乃沔城人造風景之傑作。
滄浪漁唱在五峰山色的東北,二老坡以東,很早以前,都是湖泊。羊子湖、滄浪海,漁民甚多。據說,屈原在滄浪水邊逢漁夫後《漁夫》之賦以表明愛國之情,是為「滄浪漁唱」。
丙穴釣鯫在東門城垣北邊有一口古井.半邊露出城外半邊詖牆腳遮壓,小蓮花池水淺可見。傳說此井盛產白色泥鰍,故命名。「井邊釣鰍」,後又稱為「丙穴釣鰍。」天高氣爽,風景宜人的秋天,文人墨客垂釣於井邊,抒情物外。
柳口樵歌:在南門外柳門,距城約八華里。此地是蘆葦榮山。樵夫行唱,水聲相應,如山谷迴音,分外動人,故有「柳口樵歌」之來歷。
荊樓玩月亦名「南樓玩月」,在南門城樓,緊靠大漢陳友諒故居,離「三山」綿綉的電甲山很近,距「柳口樵歌」也不遠。登樓觀月,不禁令人心曠神怡。
仙桃沔陽古城
沔城,是一座具有一千四百多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城,從南北朝西魏至建國初期,一直是郡、府、州、縣治地,是江漢平原政治、經濟、文化中樞之一,是一塊閃爍荊楚文化光輝、開發前景廣闊的旅遊勝地。這里地理環境優越,交通十分便利。地處江漢平原腹部,南臨東荊河畔,北依排湖岸邊,距318宜黃高速國道30公里,省級公路橫貫而過。
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曾經孕育了一代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誕生了沔陽縣第一個共產黨小,造就了「金箭女神」楊剛和「新聞巨子」羊棗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留下了無數美麗的故事與動人的傳說。
仙桃沔城孔聖廟
沔城孔聖廟坐落在沔陽占城十字街與東門街交接處,即現在回民小學與紙品廣的所在地址,坐北朝南,宏偉壯觀。
沔城孔聖廟據童承敘的明嘉靖十年《沔陽志》載:「沔陽府學在城內西南,元朝毀於兵,遂遷東北。」明洪武二午(公元1369年)詔建學,五年二月(公元1372年)始創修廟學。六年四月創大成殿,廊廡戟門,東西二廡,明倫堂,洪武九年定為州學。文廟中為大成殿,兩翼為東西廡,前為戟門.門之前為泮池,拱橋,橋前為欞星門。嘉靖十年,改為先師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