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邊境旅遊發展研究
『壹』 雲南旅遊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很猖狂太黑,雲南旅遊為什麼這么亂
第一:雲南旅遊幕後的操作人都基本不是雲南本地的人,雲南人窮,弄旅遊的很少,基本都是湖南、湖北的!所以做的方法都是殺雞取卵的方法,才會出現這樣。
第二:目前雲南旅遊整頓效果也是很明顯的,至少目前不再有以前那麼強制購物什麼的,現在都是游購分離,導游不能進購物店了!可以算是良性發展的前端吧!
『貳』 關於雲南邊境貿易的最新資料。因為要寫論文了,謝謝!
雲南邊境貿易與邊境城市發展
〔摘要〕從邊境貿易與邊境城市(鎮)發展的角度,對雲南邊境地區的邊境貿易和城市(鎮)發展的現狀、機遇與挑戰
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擴大雲南邊境城市(鎮)發展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邊境貿易;邊境城市(鎮);口岸
隨著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開發和西部
大開發戰略的全面推進,以及2003年7月1日開始
實施《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簡稱「10+
1」協議)後,雲南的經濟地位從原來的邊疆少數民
族貧困地區上升到中國與東盟對外開放的前沿。雲
南邊境地區也從原來處於全國經濟的末梢變為了中
國與南亞、東南亞各國開展自由貿易的結合部。本
文探討在這一新格局下,雲南邊境貿易與邊境城市
發展的關系。
一邊境貿易與邊境城市發展的關
系
1·邊境貿易對邊境城市(鎮)城市化水平的影
響
雲南與緬甸、越南、寮國等國家接壤,邊境線
總長4060公里,雙邊航空對接、陸路相連、水路
相通,共有8個邊境州市的26個邊境縣市與3個
鄰國的6個省(邦)32個縣(市、鎮)接壤相
連,有著特殊的地緣、親緣關系。目前國家在這些
區域共設有11個一類(國家級)口岸(其中有8
個陸路口岸, 1個空運口岸, 2個水運口岸); 8
個二類(省級)口岸和90多個邊民互市通道、
100多個邊民互市點。口岸、通道涉及到的城市
(鎮)有20多個。
由於歷史、社會、政治因素的長期影響,雲南邊
境地區的城市建設滯後,城市化總體水平低。雲南
8個邊境州市除西雙版納州外,城市化水平均低於
省內平均水平和全國水平,是雲南省乃至全國城市
經濟最不發達的區域(見表1)。
由表1可見,作為區域內部邊境地區經濟中心的8個一類陸路口岸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差異較大。
邊境貿易發展歷史長,貿易流量大的口岸城市,城市
化水平高,如河口縣、瑞麗市、騰沖縣、孟臘縣的城市
化水平都超過30%以上,而邊境貿易發展起步晚,
口岸升級慢,貿易流量較小的口岸城市,城市化水平
低,例如紅河州一類口岸城市的金平縣、麻栗坡縣,
因邊貿發展滯後,城市化水平低於河口縣30多個百
分點(見表2)。
2·邊境貿易對邊境城市(鎮)產業結構的影響
邊境城市(鎮)的崛起、發展主要得益於當地邊
境貿易的帶動。與傳統的用工業化實現城市化的道
路不同,邊境城市(鎮)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
第三產業特別是傳統服務業的迅速發展,城市(鎮)
的產業發展具有典型的貿易促動特徵。雲南與周邊
國家因經濟發展階段的差異,貿易互補性強,交流頻
繁。隨著雙方商品交易量的逐年增加,當地物流、交
通運輸、賓館、飯店、修理、房地產、金融保險、旅遊等
行業漸漸發展起來。河口、瑞麗、畹町、騰沖、景洪等
口岸城市憑借特殊的地理優勢,聚集了眾多商販、商
鋪,形成了一定規模的中低檔商品市場和物流中心,
通過劃地興建邊境經濟合作區、保稅倉庫和優惠政
策的實施,使城市(鎮)也有了一些加工工業進駐。
如騰沖、瑞麗的玉石加工、貿易在國外都享有一定的
聲益。雲南邊境地區的第一產業產品結構歷來單
一,除糧食外,主要種植甘庶、茶葉、橡膠、咖啡,技術
含量低,加工落後,主要以初級產品形式參與國內、
國際交易。由於國內外市場競爭激烈和這些產品在
市場上缺乏競爭優勢,農業種植、農民增收的後勁不
足。相反,邊境貿易形式多,投資小,見效快,經濟回
報高。參與邊貿相關行業帶來的高收入與農業生產
的低收入形成了強烈反差,給第一產業向城市(鎮)
第三產業轉移以及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口岸城市
(鎮)聚集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很多農民、國營
農場的下崗職工丟下鋤頭,從邊民互市小額貿易、易
貨貿易起家,不斷積累發展壯大,開辦公司,成立企
業,開展邊貿和大貿經營,逐漸成為支撐當地私營經
濟發展的主力軍。目前,絕大多數口岸城市(鎮)的
三次產業結構早已打破一、二、三次產業傳統排序而
形成三、二、一的排序。第三產業發展的速度、所佔
份額不斷上升,對當地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也越來
越大。近兩年來邊境城市(鎮)對外貿易的發展還
通過貿、工、農一體化模式進一步促進了加工工業和
農業生產的發展。如在對外貿易特別是邊境貿易的
帶動下,蔬菜、溫帶水果等農產品的種植、加工、出口
的生產、發展呈現出巨大的潛力,成為當地農民脫貧
致富的有效途徑。
3·邊境貿易的極化作用
邊境貿易長期以來是邊境地區對外貿易的主要
形式,邊境貿易的飛快發展使眾多國內外客商聚集
邊境口岸城市(鎮),給邊境城市帶來了人流、物流、
資金流。2003年通過一類口岸出入境的人員有
830·7萬人次,進出口貨物268·4萬噸,貨值9·12
億美元。同期從二類口岸出入境的人員有463·13
萬人次,貨物16·51萬噸,貨值2·37億美元。
2004年,雲南對緬甸、越南、寮國的邊貿進出口
總額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1至11月,對緬甸邊貿
進出口總額為3·4951億美元,同比增長24%;對越
南邊貿進出口總額為8915萬美元,同比增長
19·4%;對寮國邊貿進出口總額1379萬美元,同比
增長25·1%。8個邊境州市有6個州市的邊貿進出
口呈兩位數增長,創歷史最高水平。邊境貿易的發
展擴大了邊境城市(鎮)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聚集規
模,給邊境城市(鎮)的建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
間。
二邊境城市(鎮)發展的機遇與
挑戰
1·機遇
中國與東盟的緬甸、泰國等7個國家都是WTO
的成員國,WTO的有關規定對邊境貿易有例外安
排,即邊境貿易所享受的各項優惠待遇不受WTO
的有關規定限制。在不違背WTO貿易規則的前提
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在市場開放程度上比
WTO更進一步。例如,大幅度的關稅減免和多領域
經濟技術合作給雲南開展同接壤國家地區的邊境貿
易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和更廣闊的合作空間。隨
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深入以及泛亞鐵
路、昆曼公路的開工建設,雲南的國際大通道戰略全
面展開,雲南邊境地區通過口岸與緬甸、越南、寮國
開展邊境貿易和一般貿易,同其它東盟國家發展過
境貿易,並與東亞、非洲等國家發展對外貿易,將為
邊境城市(鎮)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
2·挑戰
———邊境城市(鎮)口岸出入通道建設嚴重滯
後。當前,制約邊境城市(鎮)發展的一大障礙就是
出入通道建設滯後這一瓶頸。經過多年的投資建
設,邊境城市(鎮)的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改善,供
水、供電、郵電通訊等市政公共設施逐步齊備,城市
道路得以拓寬、修繕,城市綠化、美化質量逐漸提高。
但是城市(鎮)的出入道路建設緩慢難以適應對外
貿易發展的需要。使得出入口岸的車輛、人員由於
道路等級低無法用大型貨車進行運輸,出入境物資
只能採取小批量運輸。這造成了停留時間長,耽誤
交貨期,通行成本高的後果。特別在雨季,出入交通
的嚴重阻塞使眾多國內外客商叫苦不迭。國際市場
風雲變換,因交貨不及時,交通成本超支導致商家血
本無歸的情況也有發生。出入通道交通的制約,使
得眾多客商望著本該便捷的最近通道卻步,向省外
尋求其它通行渠道。受國家投資體制的制約和其他
因素的影響,邊境城市(鎮)的出入通道建設缺乏資
金支持,發展滯後。
雲南邊境地區各口岸間的連接道路多為塘石
路、土路,交通非常不便,沒有一條真正的沿邊公路。
口岸間的聯系往來大多採取繞道或改道通行,甚至
出現向外國借道通行的現象,大大阻礙了各大口岸
間的便利來往。雲南邊境城市(鎮)的各類口岸、通
道相互之間的交往本來很頻繁,若有便暢通行的沿
邊公路存在,雲南邊境城市(鎮)口岸的競爭力將大
為增強。邊境城市(鎮)的其他優勢也會得到更好
地發揮。
———口岸建設發展落後於周邊省份。目前,雲
南邊境口岸的綜合競爭力與國內其它地區相比有待
進一步提高,主要表現在口岸的通關費用高和不合
理限制條件多,以及不齊全的口岸基礎設施使口岸
整體綜合功能沒有很好地發揮。雲南的某些口岸甚
至是國家一類口岸連基本的聯檢樓、貨場、倉庫、金
融服務機構都還沒有配備齊全。而相鄰的廣西在這
方面的城市建設步伐要快於雲南。由於雲南邊境口
岸交易成本過高,商家只得舍近求遠,繞道廣西口岸
出入境。如果雲南邊境口岸不盡快克服自身劣勢,
加快建設速度,城市(鎮)發展速度將慢於其它同類
城市(鎮)水平。
———與周邊國家對介面岸建設不協調。雲南邊
境城市(鎮)的發展不僅面臨國內的競爭,也面臨周
邊國家口岸城市的競爭。與我國口岸對接的一些鄰
國口岸所處的城市非常注重自身建設,發展口岸經
濟的建設步伐快於雲南。他們積極興修公路,提高
公路等級,規劃建設倉庫、貨場、賓館、飯店,發展旅
游業、娛樂業、商貿業,用更廉價的勞動力和更優惠
的政策措施招商引資,以提高口岸吸引力。並增加
旅遊者在口岸城市的消費額、消費天數和吸引外國
客商到該地投資設廠,發展加工貿易等其它產業活
動。例如,越南採取了一系列對邊境地區發展口岸
經濟的扶持政策,甚至動用總理資金興建了一批功
能齊全、設施完善、規劃統一、管理規范、政策寬松的
邊境口岸,其招商引資的能力有大於我方與之對接
口岸之勢。這對於雲南邊境地區城市(鎮)長遠的
綜合發展是較不利的。雲南只有搶先一步在邊境口
岸建立健全服務設施、服務網路,才能促進雙方市場
與產業、資源的整合和合作,才能形成中國與東盟更
深入的經濟交融。
———邊貿企業缺乏競爭力。城市經濟的發展,
歸根結底有賴城市經濟動力———城市主導產業的發
展。邊貿企業是邊境貿易的主體。邊貿企業的經濟
實力、管理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強弱與否,關系對外
貿易發展的全局,關系邊境城市的持續發展。雲南
目前800戶邊貿企業大部分為民營的貿易流通企
業,小部分為加工貿易企業,總體實力弱,人才缺乏,
組織化、集團化程度低,抗風險能力差。與此同時,
政府的扶持「門檻」過高,扶持范圍窄,讓很多邊貿
企業可望而不可及。並且國家對邊境貿易的政策較
多變,邊貿市場常隨之動盪。銀行也對邊貿企業的
貸款意願提出更多的苛刻條件,甚至認為邊貿企業
只能小打小鬧,難成氣候,把招商引資、放貸的興趣
放在大貿和工業生產上。這種不太寬松的發展環境
讓眾多邊貿企業觀望思想嚴重,只能處於小規模、淺
層次,低水平發展的階段,難以做大做強。同時,政
府也有一種擔憂,認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
後,邊境貿易的優惠生存條件會消失,從而降低了對
邊境貿易及邊貿企業的扶持力度。
根據杜森伯利和諾思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的
區域輸出基礎模型和後來輸出基礎理論的發展,我
們知道城市(鎮)經濟的增長取決於基礎部門和非
基礎部門,在內部需求有限的情況下,城市經濟的增
長和擴張主要由基礎部門———輸出部門通過乘數作
用實現。雲南邊境地區多為山區,糧食生產難以達
到自給自足,得靠區外輸入一部分來滿足需求,經濟
作物生產、加工僅屬一般專門化產業,加之雲南工業
生產極不發達,技術力量薄弱,如果盲目上馬發展周
邊落後國家所需的中低檔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工業
消費品生產,只會構成重復建設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甚至帶來更為嚴重的後果,這不僅不符合國家產業
政策,違背國家產業結構升級、演進的發展戰略,也
不符合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分工要
求。所以當前雲南邊境城市(鎮)能夠參與國際、國
內專業化分工的,主要就是因開放口岸活躍起來的
邊貿行業。有了邊貿行業的發展才能有相關產業的
發展,才能有貿工農一體化的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發
展。
三邊境城市(鎮)擴大發展的基
本途徑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今後邊境城市
(鎮)需加快建設發展的幾個方面。
———走貿易促動型城市產業發展的新路,積極
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統一市場的建設,增強
邊境城市(鎮)經濟實力。邊境城市(鎮)產業布局
應結合口岸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分工。一方面,
不盲目上馬國內其它區域已具規模和發展優勢的工
業生產,而依據東盟市場需求,積極吸引、聯系國內
其它區域的工業企業參與出口貿易,用貿易之長補
自身工業之短,通過繁榮口岸貿易促動區域經濟發
展。同時依比較優勢原則發展溫帶農產品、特色農
產品的生產和加工,增強第一產業的輸出能力和第
二產業的增值能力,實現邊境地區經濟的增長。另
一方面,積極認真研究國內市場需求,根據自身接近
東盟的優勢,快速、高效地開展進口貿易並在某些原
材料進口的基礎上發展加工工業,服務國內市場。
這樣一手向內一手向外使自己真正參與到中國-東
盟自由貿易區統一市場的建設中,謀劃更大的發展
空間。
———加強邊境城市(鎮)出入口岸的基礎設施
建設,發揮邊境城市(鎮)在國際大通道中的重要節
點作用。邊境城市(鎮)應在國家扶持建設雲南參
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國際大通道的背景下,積
極爭取國內外對出入口岸所在地的縣鄉(鎮)公路
的投資改造以及沿邊公路的建設,克服交通瓶頸,為
沿邊經濟帶的建設發展打下物質基礎。
———邊境城市(鎮)應以口岸連點串線帶面,實
現規模經濟和聚集經濟。雲南邊境地區屬典型的山
區,平地少壩子小,邊境城市(鎮)的城市用地擴張
空間有限,開發難度大、成本高,不可能僅靠某一或
某幾個邊境口岸的有限發展就能使聚集效應和規模
效應產生。因此只有各口岸城市(鎮)加強彼此間
的經濟聯系,通過沿邊地區密集的口岸交往、溝通實
現規模擴張,並帶動邊境城市(鎮)其它區域的經濟
發展。
———充分發揮各級政府職能,構建邊境城市
(鎮)更快發展的軟環境。各級政府在邊境城市
(鎮)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中央到地方,
各級政府能否充分認識並發揮其相應職能是邊境城
市(鎮)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首先,中央政府應對
《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的內容做進一步
的細化和具體的部署安排,加強和東盟國家的談判
與磋商,加大對雲南邊境地區的資金、政策扶持力
度。地方政府應在《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
架》下充分考慮邊境城市(鎮)發展優劣勢,輔助中
央政府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措施,對邊境城市(鎮)
的產業結構升級和城市定位作出科學的安排和規
劃。
參考文獻
1陳秀山,張可雲.區域經濟理論.商務印書館, 2003
2賀聖達,王學鴻,宮占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與雲南面
向東南亞開放.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3
3顧朝林等.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城市發展———跨世紀中國城市發展
戰略研究.商務印書館, 1999
4王燕祥,張麗君.西部邊境城市發展模式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
社, 2002
『叄』 雲南邊境旅遊業對經濟的影響
7月27日 01:55 你找錢文科呀,他是海大旅遊學院的畢業生,寫過這方面的專著。
揪錯 ┆
『肆』 求研究雲南旅遊的研究方案
摘要:成功承辦了'99中國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雲南省旅遊業發展迅速,1999年,全省接待旅遊者總人數近3800萬人次,旅遊業總收首次突破200億,達到204億,比1998年增長49%。為了使雲南旅遊業順利步入21世紀,實現把雲南建成旅遊強省的目標,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在分析了雲南旅遊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對旅遊資源的開發提出了一定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雲南旅遊;旅遊資源;資源優勢;開發
Abstract: The success undertook ' 99 Chinese Kunming world gardening exposition's Yunnan Province tourism development to be rapid, in 1999, the entire province received the tourist total number of people nearly 38,000,000 people, the tourism always receives breaks through for the first time 20,000,000,000, achieved 20,400,000,000, compared in 1998 to grow 49%. In order to cause the Yunnan tourism to march into smoothly the 21st century, realized completes Yunnan travels the strong province goal, the promotion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n has analyzed in the Yunnan tourist resources superiority foundation, proposed certain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to tourist resources' development.
key word: Yunnan travels; Tourist resources; Resources superiority; Development
一、雲南旅遊資源的特徵
雲南素有"彩雲之南,萬綠之宗"的美譽。這里山河壯麗,自然風光優美,擁有北半球最南端終年積雪的高山,茂密蒼茫的原始森林,險峻深邃的峽谷,發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雲南成為自然風光的博物館,再加上雲南眾多的歷史古跡、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為雲南增添了無限魅力。
從雲南旅遊資源的分布、構成、景觀質量及特徵、開發程度、社會情況等來看,可將雲南旅遊資源的特徵概括為以下8個方面:
1、多樣性
雲南山川秀美,其旅遊資源構成復雜多樣、豐富多彩。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十分豐富,有寒溫熱帶的立體氣候;有雄偉壯麗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遺存及近現代革命歷史紀念物;還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種奇異典型的地質現象、豐富的礦產礦床及動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絕壁、急流險灘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險;眾多的高原湖泊為水上運動提供了優美的場所;還有數量和品種多樣的礦泉供人閑逸療養。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帶上,巨大的垂直變異的地質構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雲南幾乎囊括了從海南島到黑龍江中國大地上所有氣候類型和風景景觀:既有熱帶雨林景緻,又有雪域和草原風光,還有北半球緯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壯偉的石林和"三江並流"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另外,特殊的區位,更使雲南成為中國大陸聯結東南亞,南亞的橋梁,成為中原文化、藏文化、東南亞文化、西方文化的交匯點。形成雲南旅遊資源組合的多樣性。
2、奇特性
通過雲南省眾多的景觀與國內外相似或同類景觀比較,得出這樣的結果:雲南省許多地區地學景觀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觀堪稱世界自然奇觀,構成旅遊資源優勢。例如,"三江並流"景觀雄奇壯美;虎跳峽以其雄壯奇險著稱於世,是世界最深的峽谷之一;而昆明石林更以其特殊的高石芽喀斯特地貌景觀而舉世聞名;發育著現代冰川類型的玉龍雪山是世界上緯度最低的冰川,山上終年積雪,山下四季如春,從山腳河谷地帶到峰頂具備了亞熱帶、溫帶、寒帶的完整的垂直帶自然景觀;素有"東方大峽谷"之稱的怒江大峽谷長310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比美國科羅拉大峽谷還要深,為世界著名的大峽谷;地處印度與歐亞大陸兩大板塊邊緣的騰沖火山群類型齊全,規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國之首;建水燕子洞為特殊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觀,是亞洲最大、最壯觀的溶洞之一。
3、多民族性
雲南的民族旅遊資源特色鮮明,豐富多樣。全國55個少數民族,雲南有51個,人口超5000人的少數民族有25個,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納西、景頗、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獨龍、基諾15個民族為雲南特有。各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風格各異、類型多樣的民族文化、,風谷習慣、節日、服飾、村舍建築,構成了雲南旅遊資源的一大特點和優勢。
4、地域性
全省旅遊資源分布極為廣泛,除昆明、石林、大理、西雙版納等地區旅遊景觀久負盛名之外,在滇西北、滇中、滇東北、滇西南等廣大地區旅遊資源大量分布,並且有相當程度的集中,構成景觀區。全省各地、州、市、縣幾乎都有風景名勝區、點,並各有特色。但是,各類旅遊景觀資源的分布卻受一定地域限制,例如滇東、滇西旅遊景觀的顯著差別,少數民族分布的地域性等等。
5、融合性
在全省,不同的地學景觀與各異的動植景觀、氣象景觀和民族文化、少數民族風情組合,形成風格、特色不同的景區,各類景觀相輔相成,互為依託,體現出極高的組合性。具體到某一景區,組合特點較異亦大,便如,西山景觀,便是借得滇池、城市、遠山景觀襯托出自身的雄奇;而大觀樓更是以亭台樓閣、潭水、垂柳、遠山、夕陽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融為一體而顯得古樸、神奇、令遊人留連忘返。由此可見,有機的組合使各類景觀旅遊資源具有極高的可游性,構成群體價值。
6、生態性
雲南省生物旅遊景觀極為豐富獨特,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花卉王國"之美譽,不少動植物類型觀賞價值極高,自然生態系統保存較好,成為全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數量最多的省份,西雙版納熱帶生態系統原始而典型,被譽?北回歸線上的一顆綠寶石";包含五大展館、6個專題園的昆明世博園更是集各國園林精品、奇花異草於一體的科普生態旅遊勝地;而位於滇西北的香格里拉生態旅遊示範區,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主題,成為雲南一大生態旅遊景觀。
7、跨境性
雲南與緬甸、寮國、越南三聯單接壤,邊境線總長4060公里。其中,中緬邊界線雲南段長1997公里,中老邊界線雲南段長710公里,中越邊界線雲南段長1353公里。有出境公路20多條,國家級口岸10多個,省級口岸10個,還有86個邊境或邊民互市點。全省少數民族中有16個民族跨境而居。雲南與東南亞、南亞這種地相接、山相連、水相通、人相往的狀況,形成極大的區位優勢,使雲南成為民俗風情和邊境旅遊的最佳去處。現已開發形成的旅遊線有中越、中老、中緬臨時過境游,昆明國旅在曼谷與泰方合資成立了旅遊公司,促進了東南亞來滇旅遊人數大幅度增長,充分展示了跨國旅遊的潛在性。
8、潛力性
雲南省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旅遊資源豐富,但絕大數未加以開發利用。可利用和挖掘的潛力還很大。例如:位於中甸德欽縣境內的梅里雪山,冰峰相連,雪巒綿亘,勢如刀劈劍削,氣勢非凡,到如今仍處於半開發狀態,其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為雲南最高點,迄今仍是無人登頂?處女峰";位於怒江兩岸的高黎貢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景物雄奇壯觀,是一塊待開發的處女地;素有"東方多瑙海"之稱的瀾滄江(湄公河)是東南亞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現在處於開發狀態。另外,如石寶山、巍寶山、騰沖、滇東北等地,很多舉世奇觀尚未向廣大旅遊者展示其風姿,處於藏於深山人未智的狀況;而大理、西雙版納等許多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旅遊資源也需要進一步進行深度開發,不斷補充內涵,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潛力。
二、雲南旅遊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為把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雲南省委、省政府於1995年作出了把旅遊業發展成為新興支柱產業的決策,加快了雲南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建設的步伐。
目前,雲南已開發和建設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風景旅遊區和旅遊服務設施,基本上形成了以昆明為中心的三大旅遊線路,重點建設了昆明、麗江、大理、景洪、瑞麗5個重點城市,構建了滇中、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東南5大旅遊區。但在雲南旅遊資源開發已取得了喜人成績的同時,仍然有大量不容忽視的問題存在。
1、資源總體開發程度不高
除昆明旅遊區外,外線旅遊設施建設較差,如東部旅遊線以石林、溶洞、高原湖泊為主體,景區建設覆蓋面積較大,但旅遊路線長,景區開發較差,服務設施還不配套,景觀資源的開發較單一,造成資源特色的浪費,開發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
2、保護意識差
開發過程中資源的保護意識差,對旅遊資源的破壞現象仍然存在,人為性破壞和建設性破壞現象嚴重。例如:
(1)雲南大理古城是我國保護較好的古城,系國家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旅遊開發建設中,片面考慮古城原石板地面不利旅遊車行駛,將石板撤毀換為柏油路,與古城風貌格格不入,破壞了石城的特色;
(2)石林外圍石柱及部分珍貴地質現象在採石活動中遭到破壞;
(3)瀘沽湖四周大規模採伐活動,嚴重地破壞了湖區生態環境,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湖泊淤積嚴重,湖邊常有泥石流發生,影響自然景觀;
(4)中甸地區部分草旬、沼澤由於人為活動的影響,景觀質量降低;
(5)滇池、洱海等優質景區,受到污染的影響和威脅,陽宗海、異龍湖、星雲湖景觀受到人為活動的較嚴重影響。
3、行業管理差
雲南旅遊資源的開發,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各自為政,各行其是,盲目開發的現象時有發生。相當部分環境質量高、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觀賞價值上乘,且具有科學考察價值的重點旅遊資源得不到新的或深層次的開發,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因行業管理不當,造成景觀的破壞和景點的重復建設,大大損害了雲南旅遊地的形象。
4、環境管理差
許多景區,由於環境管理差,直接有損於雲南旅遊形象。雖然各地政府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抓環境衛生,但成效不大。臟、亂、差損害了高質量的旅遊資源所帶給旅客的美的感受,甚至引起遊客本身的反感,造成遊客滯留時間較短,極少有回頭率,在遊客中口碑不好的現象。
5、開發資金不足
雲南旅遊資源的開發,資金來源不穩定。旅遊資源的發展建設本身就具有建設周期長,資金消耗大的特點。而目前雲南省旅遊開發的資金基本上由政府劃撥,盡管政府也建立了發展旅遊業的基金,分年度劃撥,但仍是杯水車薪。因此,有些好的旅遊項目因資金問題而擱淺,其開發速度遠不能與迅速增長的遊客需求相適應。另外,由於資金不足,相配套的交通、能源和自身基礎設施欠帳太多,制約著雲南旅遊業的發展。許多景觀資源,由於地處邊遠地區,交通設施落後,可進入性差,導致這些頗有價值的景觀鮮為人知。
6、宣傳力度不夠
雲南諸多的名勝風景旅遊區,由於宣傳力度不夠,多年來一直鮮為人知,造成旅遊資源的極大浪費,整整比其它旅遊發達地晚發展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泰國每年要拿出旅遊業收入的30%在全世界對其旅遊進行宣傳,美國則更多,而雲南每年的旅遊宣傳資金不到旅遊收入的5%。
此外,諸如資源開發規劃人才匱乏,地方政府對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政策的認識不足、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也是制約雲南旅遊資源開發與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對策及建議
針對雲南旅遊資源的特徵及開發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吸取多年來的經驗教訓,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1、轉變政府職能,加大開發力度。
"九五"是雲南旅遊業發展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堅持社會、經濟、生態全面發展,充分轉變政府職能,組織力量對雲南省的旅遊資源進行全面的普查、評價,並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傾斜,加大開發力度,立足於充分發揮雲南自然旅遊資源優勢和人文旅遊源優勢及區位優勢,面向東南亞,服務全國,輻射大西南,以深度開發為主,重點開發市場前景廣闊、環境質量好、容量大且能夠滿足遊客觀光、享受、訪友、療養、度假、探險、考察等不同的旅遊資源。
2、積極倡導生態旅遊,做到資源的保護性開發。
積極倡導生態旅遊,使生態旅遊進入人們的生活,並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做到以旅遊帶動資源開發,以資源開發促進旅遊發展,加強對旅遊資源的保護,做到資源的保護性開發。
3、加強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
制定和完善旅遊資源開發的政策和法規,使雲南旅遊資源的開發工作有法可依,對違反法規的開發行為和破壞資源的行為進行嚴厲懲罰,保證資源開發工作順利進行,使雲南旅遊資源的開發工作走向正軌。
4、廣辟財源、多方集資、落實旅遊資源開發、建設資金。
雲南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建設,必須貫徹利用內資和引進外資相結合;國家、地方、部門、集體、個人一起上的方針,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爭取國家各種專項建設資金扶持;建立旅遊發展基金;改善投資環境,積極引進國外資金;以多形式、多渠道地籌集社會資金,廣辟財源,多方集資,解決雲南旅遊資源開發資金不足的難題,在西部大開發中,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5、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度開發。
加強以自然旅遊資源優勢為基礎的資源開發利用,同時注重人文旅遊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並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度開發,對那些市場潛力大、功能開發齊全的旅遊地積極引導,大力扶持,對尚未開發的旅遊資源多渠道進行開發,對已開發的旅遊資源應不斷完善其功能,增加其深度和內涵。
6、堅持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
開發雲南旅遊資源,應樹立長遠觀念,為子孫後代保存珍貴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不要只顧及眼前利益,做到旅遊資源開發一項、見效一項、保護一項,使雲南的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健康協調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空間和旅遊區域,以首屆昆明國際旅遊節為契機,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有利之機,實現雲南旅遊業的持續增長和強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桂華、鍾林生、明慶忠:《生態旅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楊振之:《旅遊資源開發》,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3]歐陽國斌:《雲南優勢資源研究》,雲南科技出版社,1996年。
[4]沈安波主編:《新編雲南省情》,雲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5]楊桂華:《突出特色,深化雲南自然旅遊資源開發》,雲南大學旅遊經濟重點學科研究文集,1996年。
924347849 論文咨詢.............專業博士教授
『伍』 結合文化人類學知識論述雲南民族文化與雲南旅遊發展的關系
旅遊人類學是人類學里的一個分支,以與旅遊相關的文化事項為研究對內象。比較偏應用。容主要的理論一般都是借用主流人類學中的大理論。
旅遊人類學中常用的理論視角有:涵化理論、發展人類學、個人經歷轉換(人生過渡儀式)以及作為上層建築的旅遊。
請參看:《旅遊人類學》,【美】丹尼遜·納什著,宗曉蓮譯,雲南大學出版社。
該書內容較全面。
『陸』 橋頭堡戰略下的雲南邊境旅遊如何發展
將雲南建設成為民族文化大省,綠色強省,面向西南及東南亞的國際性通版道。
積極發展權並鞏固同周邊東南亞國家的文化經濟學術交流,促進邊境互市貿易。
大力宣傳雲南獨特的自然人文環境,以及普洱茶文化,雲南小粒咖啡在中國市場的絕對主導地位。
『柒』 雲南旅遊業的現狀
1.具有豐富的資源基礎。以復雜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多樣性民族文化為背景形成的雲南旅遊資源,具有多樣性、奇異性及多重景觀組合優良的特點。不僅自然景觀豐富多樣,而且以民族文化為代表的人文景觀奇異多彩,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之間組合優良,相得益彰。不少景區(點)在世界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品位,適宜開展多種類型的旅遊活動,具有發展成為世界級旅遊產品的條件。具有鄰近東南亞、南亞周邊國家的地緣優勢。通過建設國際大通道,配合雲南境內的公路、鐵路、航空網和水運建設,有利於與周邊國家和省區開展區域合作,並融入東南亞、南亞旅遊圈。
2.旅遊業發展積累了一定基礎。經過多年來對旅遊業的大力投入和培育,使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創建了一批知名度較高的精品景區景點,全省目前已擁有國家級和省級文明風景旅遊示範點14個;擁有10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1個國家旅遊度假區,位居全國第三;有48個省級風景名勝區,6個省級旅遊度假區,面積達1.3萬平方公里,為我省國土面積的3.3%,其比例位居全國前列;有昆明、大理、麗江、建水、巍山 五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保山、騰沖、威信三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省經各級人民政府正式審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44個,其中國家級17個、省級102個,旅遊綜合運輸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形成了相對於西部其他省區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和基礎設施比較優勢,為雲南"十五"旅遊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根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客源接納國,世界上最大的旅遊目的地國家,接待國際旅遊者將達到1.37億人次,佔世界市場總份額的8%。同時,隨著我國國民可支配收入和閑暇時間的增多,國內旅遊需求日益擴大。這將為我省旅遊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4.加入WTO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為雲南旅遊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國家明確了對旅遊業發展較為有利的各種優惠政策,如旅遊國債、對外開放、財政稅收、投融資、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政策等,為雲南省旅遊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
5.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帶來的機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啟動,將使雲南真正從對外開放的末端走向對外開放的前沿,為雲南旅遊業發展區域合作帶來新的機遇。
6.參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旅遊合作帶來的機遇。正式提出共建統一瀾滄江湄公河旅遊圈、打造東南亞八國公園的構想。按照這一構想,雲南省將在有關各國合作開發客源市場方面發揮樞紐作用,通過擴大周邊地區客源市場,轉接次區域的遊客到國內其它旅遊地的方式吸引海內外遊客到雲南旅遊。同時,將按中國有關規定辦理到次區域各國進行邊境或出境旅遊。
與此同時,競爭壓力正在迅速增大。我國西部多數省區之間存在著資源的相似性及現有旅遊產品的同構性。隨著西部地區對發展旅遊業認識的不斷深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各省區普遍開始重視旅遊業的發展,均將其作為支柱或重點產業扶持,形成對雲南旅遊業的潛在壓力和挑戰。
旅遊市場需求多元化時代已經到來,區域性市場競爭和集團化趨勢愈演愈烈,旅遊市場格局的新變化,對我省旅遊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來源: 雲南省人民政府經濟合作辦公室
『捌』 雲南旅遊業的發展與環境的影響
幫你找了幾天,沒發現有關這方面的,到是有一些介紹雲南旅遊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