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遊活動促進住宿業發展
『壹』 旅行社促進旅遊目的地的經濟發展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旅行社是旅遊活動的組織者,與旅遊飯店、旅遊交通並稱為旅遊業三大支柱。旅行社是和飯店、交通和游覽對象物共同為人們旅行提供服務的專門機構。
(1)為旅遊者服務
旅行社接受旅遊者的相關費用後,它就以一種特殊的商 品——旅遊服務,為廣大旅遊者旅遊活動的有序進行創造條件和方便。
(2)對旅遊產品進行組合和銷售
即把為旅客旅遊活動所需要的交通、住宿、飲食、游覽、娛樂等基本旅遊項目組合成為旅遊新產品——預先計劃好的一條條旅遊路線。然後向旅遊者宣傳推銷,把合成的旅遊產品送到遊客手中。可以說;旅行社把交通、飯店、娛樂、游覽分散的不同的服務有機地聯系起來,加強了這些部門間的協調和配合,使遊客由和多個部門打交道變為和一個部門打交道,減少了許多麻煩,即使某一方面有不盡人意之處,也不需遊客直接出面,而由旅行社全權處理,保護遊客的合法權益。所以說它是溝通旅遊者和旅遊相關部門的橋梁、紐帶,是旅遊活動必不可少的介體。旅行社因勢利導地進行旅遊活動的策劃和組織,使遊客的旅行需要成為可能,並走向規范化和正常化。
一、行業發展為就業提供了巨大空間
我國的旅遊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旅行社作為旅遊業的龍頭,十年間得到了飛速發展,也為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截止到2001年底,全國共有旅行社10716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319家,國內旅行社9397家),比1991年底增加了9155家,擴大了近7倍,年均增長21.24%;全國旅行社直接從業人員為19.24萬人,比1991年底增加了13.72萬人,年均增長13.30%。如按國際經驗,旅遊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員,將間接增加5個人就業來計算,相當於提供了96.20萬個間接就業機會。未來十年,如旅行社的直接從業人員按年均增長15%計算,將為全社會提供間接就業機會292.96萬個,成為巨大的就業空間。
導遊人員作為旅遊業的形象大使,十年間從業人員的數量也有大幅度增長。1994年起,導遊人員的資格考試對社會開放,截止到2001年底,全國取得導游資格證書的人數已達到15萬,比1991年底增加了13.2萬多人,擴大了近8倍,年均增長23.62%,相當於提供了75萬個間接就業機會。預計今年年底取得全國導游資格證書的人員數量將達到20萬。除此之外,臨時導游和景區(點)的導遊人員數量也增長較快,導游已經成為一項社會熱門職業。據了解,僅北京市2001年報考導游的人數就達到13800人。
二、為拉動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我國的旅行社是從有組織地接待國際入境旅遊者的發展模式開始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特別是每年增加了三個「黃金周」的假期,國內旅遊異軍突起,旅行社組織國內旅遊以更強勁的增長勢頭發展。另外,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國家對出境游政策的調整,我國出境旅遊的發展也很快,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也成為了一個亮點。旅行社在旅遊行業中的龍頭地位日益顯現,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一是在擴大內需中起了積極的作用。據統計,2001年度,在國內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組團和接待達9410.56萬人次,占國內旅遊人數的12%,旅行社組織的國內旅遊業務收入為331.33億元,佔全國國內旅遊收入的9.41%。在入境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接待入境旅遊者1453.64萬人次,佔全年入境旅遊者總數的16.33%,旅行社組織入境旅遊業務收入為150億元,約佔全部國際旅遊收入的10.16%。在出境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人數為369.53萬人次,佔中國公民出境人數的30.45%。二是旅行社的投資對經濟增長也有促進作用。旅行社是綜合性比較強的行業,具有較強的關聯帶動作用。同時,還具有較高的投入產出率。2001年底全國旅行社資產總額達到415.47億元,同比增長13.55%;負債總額為199.08億元,同比增長2.07%;所有者權益總額為216.39億元,同比增長26.64%;注冊資本金額為130.63億元,同比增長15.39%。三是拉動了國內生產總值。2001年,全國旅行社營業收入為589.80億元,占旅遊業總收入4995億元的11.8%,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0.61%,但旅行社營業收入的增長為25.51%,遠遠大於全國GDP的增長速度,可以預見,旅行社行業在GDP中占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四是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呈上升趨勢。2001年度,全國旅行社實繳稅金為7.63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16371億元的0.0466%,結匯7.85億美元,同比增長38.94%,占旅遊外匯收入的4.4%。旅行社對財政收入的貢獻表現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收入主要在旅遊經營企業和個人手中,第二個階段地方財政開始增加,第三階段中央財政開始增加,目前我國旅行社還處於第一階段,隨著我國旅行社行業的發展,對各級財政的貢獻將越來越大。
三、不斷開發新產品滿足旅遊者的需求
近年來,為了適應旅遊者需求日趨個性化和差異化的發展趨勢,我國旅行社加大了市場開發力度,在產品設計、營銷手段、客戶關系、品牌塑造等方面引入了新理念,實現了新發展。產品由過去的單一的文化觀光產品為主逐步發展到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特種旅遊種類齊全、結構完整的格局,滿足了不同層次旅遊者的需求,促進了旅行社行業的發展。
在觀光旅遊產品方面,我國的文物古跡、山水風光、民俗風情最能反映東方文明和神州風韻,這類產品具有壟斷性,而且內容豐富,已形成相當的規模,成為我國旅遊產品在世界上競爭的長久優勢。適應市場的需求,旅行社大力開發了觀光旅遊產品,使我國的觀光產品有了長足的發展。一些旅遊產品參團人員踴躍、經久不衰、形成了品牌。如九寨溝之旅、長江三峽游、西部之旅,雲南周末團、海南周末團等。
在度假旅遊產品方面,1992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在中國開辦12個國家旅遊度假區,由此拉開了發展度假旅遊產品的序幕。之後,又有一批省市級旅遊度假區開始興辦,加上城市周邊的度假地,初步形成了比較適應國際國內多層次需求的度假產品體系,家庭度假、鄉間度假、海濱度假、周末度假、節日度假己形成比較成型的市場。
旅行社開發的專項旅遊產品比較新穎、獨特、別致。如以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為脈絡的古城新貌、以青山秀水和鄉村風情為主題的鄉村旅遊、絲綢之路游、長城之旅、馬拉松團、西南少數民族風情游等幾十個品牌。一些大的旅行社如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應對市場需求,針對入境遊客推出了夜遊北京、中醫保健、北京婚禮等入境旅遊產品;中國旅行讓總社的出境游產品在國內首家突出個性化服務的分團型旅遊方式,以及北京--香港天天出團、「海上生明月」等特色產品,在國內市場上推出了「紅色之旅--革命聖地參觀團」、高考學生「放飛自我、回歸自然」系列團等。廣之旅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適應旅遊者不同年齡、不同興趣、不同需求推出了豪華旅遊團、親子團、蜜月團、長者團等。
特種旅遊產品近年來發展也很快,形成了品種多樣、規模較大的特點。如修學旅遊產品、滑雪旅遊產品、商務會議旅遊產品、自駕車旅遊、文化體育交流等,外國人來華自駕車旅遊今年1-10月經國家旅遊局審批的就達到42個團2007人次。廣之旅根據旅遊的特點,推出了高文化含量的特種團,如修學團、滑雪團、烹飪團、自駕車團、球迷團、音樂欣賞團、科普旅遊團等。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目的地國家不斷增加,出境旅遊產品也得到較大的發展,到目前為止,主要出國旅遊產品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22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條線路,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也包括東亞、歐洲、大洋洲、非洲的部分國家。中國旅行社開發的邊境旅遊產品主要有中俄邊境、中朝邊境、中越邊境、中老邊境、中緬邊境等旅遊產品。
四、更加註重企業形象和服務質量
隨著我國旅行社行業的對外和對內開放,旅行社市場競爭的加劇,大多數旅行社著眼於企業自身的發展,加強內部管理,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一批服務水平高的企業逐步脫穎而出,成了市場競爭中的佼佼者。
一是旅行社加強了內部科學管理。大多數旅行社在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旅遊局出台的《旅行社出境旅遊服務質量》、《國內旅遊合同範本》、《出境旅遊合同範本》等法規規章的同時,加強了內部質量管理。通過對直接影響旅遊服務質量的過程的控制,對地接社的選擇與評價、出國領隊管理、導游陪同規范、顧客投訴處理、門市部服務要求等容易存在隱患問題的環節加強了管理,使旅行社的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如中旅首都旅行社對社內各部門的經營管理情況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調查,確定涉及服務質量的各個過程和環節,並以文件的形式加以規定,從而達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據可查」。有些旅行社還加強了企業內部精神文明建設,營造了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企業氛圍。
二是旅行社企業重視品牌的樹立。「品牌攬顧客、質量主沉浮」,一批旅行社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並形成廣泛影響。如廣之旅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在1994年就在全行業率先導入CI,實施名牌戰略,採用琅琅上口而又有豐富含義的「廣之旅」簡稱,和讓人怦然心動的廣告詞「廣之旅無限風光帶給您」,設計了新鮮活潑亮麗的新商標。導入CI後的廣之旅不斷通過外樹形象、內抓質量,使「廣之旅」的品牌形成了廣泛的影響。2001年,廣之旅被全國質協用戶委員會評為用戶滿意服務單位。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積極實施品牌戰略,與國際知名廣告公司合作,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形象--「中青旅」,並創立了「青旅在線」網站和16家中青旅連鎖營業部。
三是一些旅行社完善了質量管理、質量保證體系。一批旅行社通過了IS09001標准質量體系認證,並自覺按照標准規程運作,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標准,投訴率明顯下降,顧客滿意率顯著上升。如國旅總社,為實現旅遊服務與國際接軌,在2000年積極開展了IS09001質量認證工作,明確了企業「誠信、優質、高效、安全」的質量方針,確定了質量發展目標,2000年底順利通過了質量體系認證,企業廣義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初步完成,管理水平提升到與國際接軌的高度。
四是一些旅行社以提高遊客滿意度為目標,以強化員工服務意識為重點,向社會作出了更高層次、更為全面的文明服務承諾制。把企業的服務內容、服務標准、服務時限向社會、消費者公開,制定專門的服務承諾制度,對前台營業員、國內游全陪、出境游領隊、入境游陪同等業務操作及服務規范制定了專門的規章制度。同時還通過與接團的旅行社簽訂承諾協議書,保證了旅行社的承諾落到實處。此外,通過徵求遊客意見書,電話回訪以及上門聽取意見等形式來改進服務,使遊客的滿意率大大提高。如廣之旅在公司內部推行「五心服務」,即熱心的態度、貼心的服務、精心的安排、稱心的導游、開心的旅程,使遊客的滿意率達到98.6%。
『貳』 在旅遊活動中,住宿業如何把握遊客心理,做好產品和服務
隨著復旅遊業不斷的制發展,遊客隨著經濟收入的增加,對旅遊假期的要求也就愈加追求舒適度,便利性,全面性,性價比上更加註重高水準的旅遊服務。作為旅遊住宿服務的酒店或是客棧,就必須遵循遊客對這些方面的需求。取悅遊客的需求定會給旅遊住宿管理者帶來口碑,最佳的點評和評估,以便酒店和客棧的無形資產品牌打造帶來相當優勢。
『叄』 談談如何將旅遊文化與住宿業發展聯系起來,以推動更好發展
一般旅遊城市住宿業發展得也比較龐大,一般旅遊的要麼是特地安排一個時間來休閑放鬆,要麼是一路窮游看看世界增長見識的,但基本來到這個地方都是慕名而來,要麼是風景,要麼是文化,所以怎麼將旅遊文化和住宿業發展起來?可以住宿業把旅遊景點多介紹一下,自己做個攻略供遊客參考,然後增加幾趟往返景點的大巴車,根據住宿規模選擇車型,應該會受到遊客青睞吧。
『肆』 發展旅遊業有哪些意義
1、旅遊業的發展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通過旅遊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
2、旅遊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並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有關部門的發展,如推動商業、飲食服務業、旅館業、民航、鐵路、公路、郵電、日用輕工業、工藝美術業、園林等的發展。
3、旅遊業的發展促使這些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設施、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日益顯示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4)以旅遊活動促進住宿業發展擴展閱讀: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
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他們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
『伍』 旅遊業對酒店業的促進關系
簡單的說的,某地的旅遊業的發達程度高,會引來更多的旅遊者,對於多天旅遊的人來說,住酒店就成為了他們的選擇之一。所以,旅遊業的高度發達,從客觀上促進的酒店業(應該和飯店,茶苑等,統稱為服務業)的高速發展!當地的第三產業都會受到其旅遊業的良性誘導,從而得到發展!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陸』 旅遊的發展對國家經濟的積極影響和作用是什麼
作用於影響
旅遊業可以為國家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收入,擺脫地區貧困,因其投入一般較低,因此對貧困地區的幫助是巨大的。
促進了商業消費,加速了經濟增長。
合理和優化了產業結構部門,作為非生產性行業,帶動了其它的相關產業。
.跨國旅遊的飛速發展對本國的外匯收入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柒』 旅遊業的發展給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哪些好處
1、旅遊業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旅遊業是一個關聯性很強的產業。可以有效帶動建築工程及相關行業、航空運輸業、輕工業、商業、工藝美術和農副業等行業的發展。
2、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
旅遊業作為朝陽產業,它所具有的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的導向性功能是不容置疑的。
3、增加就業機會
旅遊的發展可以增加區域內的人流、物流、資金和信息流的流動,因此發展旅遊業能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4、增進國際交流,拓寬世界視野
在一定意義上,一次旅遊活動是一種廣義上的文化交流,通過發展旅遊業,各國人民之間的彼此了解,並有力地促進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通過旅遊業的發展,這種軟環境效應可以克服各國意識形態間的障礙,增進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有利於協調各國之間的關系,以促進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的集團化。
5、促進招商引資,利於國際接軌
與貿易創匯相比,旅遊創匯不需要直接輸出物質產品,不需要進行多環節的長距離運輸。發展旅遊業可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有利於低成本地學習借鑒別人有用的東西,更新觀念,促進本地區擴大開放及與國際的接軌。
(7)以旅遊活動促進住宿業發展擴展閱讀:
旅遊業組成要素:
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三大要素。
旅遊資源,包括自然風光、歷史古跡、革命遺址、建設成就、民族習俗等,是經營旅遊業的吸引能力;
旅遊設施,包括旅遊交通設施、旅遊住宿設施、旅遊餐飲設施、旅遊游樂設施等;
旅遊服務,是包括各種勞務和管理行為相結合是經營旅遊業的接待能力。
『捌』 旅行社在促進旅遊目的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的作用
旅行社是旅遊活動的組織者,與旅遊飯店、旅遊交通並稱為旅遊業三大支柱。旅行社是和飯店、交通和游覽對象物共同為人們旅行提供服務的專門機構。
(1)為旅遊者服務
旅行社接受旅遊者的相關費用後,它就以一種特殊的商 品——旅遊服務,為廣大旅遊者旅遊活動的有序進行創造條件和方便。
(2)對旅遊產品進行組合和銷售
即把為旅客旅遊活動所需要的交通、住宿、飲食、游覽、娛樂等基本旅遊項目組合成為旅遊新產品——預先計劃好的一條條旅遊路線。然後向旅遊者宣傳推銷,把合成的旅遊產品送到遊客手中。可以說;旅行社把交通、飯店、娛樂、游覽分散的不同的服務有機地聯系起來,加強了這些部門間的協調和配合,使遊客由和多個部門打交道變為和一個部門打交道,減少了許多麻煩,即使某一方面有不盡人意之處,也不需遊客直接出面,而由旅行社全權處理,保護遊客的合法權益。所以說它是溝通旅遊者和旅遊相關部門的橋梁、紐帶,是旅遊活動必不可少的介體。旅行社因勢利導地進行旅遊活動的策劃和組織,使遊客的旅行需要成為可能,並走向規范化和正常化。
一、行業發展為就業提供了巨大空間
我國的旅遊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旅行社作為旅遊業的龍頭,十年間得到了飛速發展,也為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截止到2001年底,全國共有旅行社10716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319家,國內旅行社9397家),比1991年底增加了9155家,擴大了近7倍,年均增長21.24%;全國旅行社直接從業人員為19.24萬人,比1991年底增加了13.72萬人,年均增長13.30%。如按國際經驗,旅遊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員,將間接增加5個人就業來計算,相當於提供了96.20萬個間接就業機會。未來十年,如旅行社的直接從業人員按年均增長15%計算,將為全社會提供間接就業機會292.96萬個,成為巨大的就業空間。
導遊人員作為旅遊業的形象大使,十年間從業人員的數量也有大幅度增長。1994年起,導遊人員的資格考試對社會開放,截止到2001年底,全國取得導游資格證書的人數已達到15萬,比1991年底增加了13.2萬多人,擴大了近8倍,年均增長23.62%,相當於提供了75萬個間接就業機會。預計今年年底取得全國導游資格證書的人員數量將達到20萬。除此之外,臨時導游和景區(點)的導遊人員數量也增長較快,導游已經成為一項社會熱門職業。據了解,僅北京市2001年報考導游的人數就達到13800人。
二、為拉動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我國的旅行社是從有組織地接待國際入境旅遊者的發展模式開始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特別是每年增加了三個「黃金周」的假期,國內旅遊異軍突起,旅行社組織國內旅遊以更強勁的增長勢頭發展。另外,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國家對出境游政策的調整,我國出境旅遊的發展也很快,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也成為了一個亮點。旅行社在旅遊行業中的龍頭地位日益顯現,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一是在擴大內需中起了積極的作用。據統計,2001年度,在國內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組團和接待達9410.56萬人次,占國內旅遊人數的12%,旅行社組織的國內旅遊業務收入為331.33億元,佔全國國內旅遊收入的9.41%。在入境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接待入境旅遊者1453.64萬人次,佔全年入境旅遊者總數的16.33%,旅行社組織入境旅遊業務收入為150億元,約佔全部國際旅遊收入的10.16%。在出境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人數為369.53萬人次,佔中國公民出境人數的30.45%。二是旅行社的投資對經濟增長也有促進作用。旅行社是綜合性比較強的行業,具有較強的關聯帶動作用。同時,還具有較高的投入產出率。2001年底全國旅行社資產總額達到415.47億元,同比增長13.55%;負債總額為199.08億元,同比增長2.07%;所有者權益總額為216.39億元,同比增長26.64%;注冊資本金額為130.63億元,同比增長15.39%。三是拉動了國內生產總值。2001年,全國旅行社營業收入為589.80億元,占旅遊業總收入4995億元的11.8%,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0.61%,但旅行社營業收入的增長為25.51%,遠遠大於全國GDP的增長速度,可以預見,旅行社行業在GDP中占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四是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呈上升趨勢。2001年度,全國旅行社實繳稅金為7.63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16371億元的0.0466%,結匯7.85億美元,同比增長38.94%,占旅遊外匯收入的4.4%。旅行社對財政收入的貢獻表現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收入主要在旅遊經營企業和個人手中,第二個階段地方財政開始增加,第三階段中央財政開始增加,目前我國旅行社還處於第一階段,隨著我國旅行社行業的發展,對各級財政的貢獻將越來越大。
三、不斷開發新產品滿足旅遊者的需求
近年來,為了適應旅遊者需求日趨個性化和差異化的發展趨勢,我國旅行社加大了市場開發力度,在產品設計、營銷手段、客戶關系、品牌塑造等方面引入了新理念,實現了新發展。產品由過去的單一的文化觀光產品為主逐步發展到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特種旅遊種類齊全、結構完整的格局,滿足了不同層次旅遊者的需求,促進了旅行社行業的發展。
在觀光旅遊產品方面,我國的文物古跡、山水風光、民俗風情最能反映東方文明和神州風韻,這類產品具有壟斷性,而且內容豐富,已形成相當的規模,成為我國旅遊產品在世界上競爭的長久優勢。適應市場的需求,旅行社大力開發了觀光旅遊產品,使我國的觀光產品有了長足的發展。一些旅遊產品參團人員踴躍、經久不衰、形成了品牌。如九寨溝之旅、長江三峽游、西部之旅,雲南周末團、海南周末團等。
在度假旅遊產品方面,1992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在中國開辦12個國家旅遊度假區,由此拉開了發展度假旅遊產品的序幕。之後,又有一批省市級旅遊度假區開始興辦,加上城市周邊的度假地,初步形成了比較適應國際國內多層次需求的度假產品體系,家庭度假、鄉間度假、海濱度假、周末度假、節日度假己形成比較成型的市場。
旅行社開發的專項旅遊產品比較新穎、獨特、別致。如以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為脈絡的古城新貌、以青山秀水和鄉村風情為主題的鄉村旅遊、絲綢之路游、長城之旅、馬拉松團、西南少數民族風情游等幾十個品牌。一些大的旅行社如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應對市場需求,針對入境遊客推出了夜遊北京、中醫保健、北京婚禮等入境旅遊產品;中國旅行讓總社的出境游產品在國內首家突出個性化服務的分團型旅遊方式,以及北京--香港天天出團、「海上生明月」等特色產品,在國內市場上推出了「紅色之旅--革命聖地參觀團」、高考學生「放飛自我、回歸自然」系列團等。廣之旅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適應旅遊者不同年齡、不同興趣、不同需求推出了豪華旅遊團、親子團、蜜月團、長者團等。
特種旅遊產品近年來發展也很快,形成了品種多樣、規模較大的特點。如修學旅遊產品、滑雪旅遊產品、商務會議旅遊產品、自駕車旅遊、文化體育交流等,外國人來華自駕車旅遊今年1-10月經國家旅遊局審批的就達到42個團2007人次。廣之旅根據旅遊的特點,推出了高文化含量的特種團,如修學團、滑雪團、烹飪團、自駕車團、球迷團、音樂欣賞團、科普旅遊團等。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目的地國家不斷增加,出境旅遊產品也得到較大的發展,到目前為止,主要出國旅遊產品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22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條線路,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也包括東亞、歐洲、大洋洲、非洲的部分國家。中國旅行社開發的邊境旅遊產品主要有中俄邊境、中朝邊境、中越邊境、中老邊境、中緬邊境等旅遊產品。
四、更加註重企業形象和服務質量
隨著我國旅行社行業的對外和對內開放,旅行社市場競爭的加劇,大多數旅行社著眼於企業自身的發展,加強內部管理,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一批服務水平高的企業逐步脫穎而出,成了市場競爭中的佼佼者。
一是旅行社加強了內部科學管理。大多數旅行社在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旅遊局出台的《旅行社出境旅遊服務質量》、《國內旅遊合同範本》、《出境旅遊合同範本》等法規規章的同時,加強了內部質量管理。通過對直接影響旅遊服務質量的過程的控制,對地接社的選擇與評價、出國領隊管理、導游陪同規范、顧客投訴處理、門市部服務要求等容易存在隱患問題的環節加強了管理,使旅行社的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如中旅首都旅行社對社內各部門的經營管理情況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調查,確定涉及服務質量的各個過程和環節,並以文件的形式加以規定,從而達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據可查」。有些旅行社還加強了企業內部精神文明建設,營造了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企業氛圍。
二是旅行社企業重視品牌的樹立。「品牌攬顧客、質量主沉浮」,一批旅行社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並形成廣泛影響。如廣之旅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在1994年就在全行業率先導入CI,實施名牌戰略,採用琅琅上口而又有豐富含義的「廣之旅」簡稱,和讓人怦然心動的廣告詞「廣之旅無限風光帶給您」,設計了新鮮活潑亮麗的新商標。導入CI後的廣之旅不斷通過外樹形象、內抓質量,使「廣之旅」的品牌形成了廣泛的影響。2001年,廣之旅被全國質協用戶委員會評為用戶滿意服務單位。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積極實施品牌戰略,與國際知名廣告公司合作,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形象--「中青旅」,並創立了「青旅在線」網站和16家中青旅連鎖營業部。
三是一些旅行社完善了質量管理、質量保證體系。一批旅行社通過了IS09001標准質量體系認證,並自覺按照標准規程運作,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標准,投訴率明顯下降,顧客滿意率顯著上升。如國旅總社,為實現旅遊服務與國際接軌,在2000年積極開展了IS09001質量認證工作,明確了企業「誠信、優質、高效、安全」的質量方針,確定了質量發展目標,2000年底順利通過了質量體系認證,企業廣義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初步完成,管理水平提升到與國際接軌的高度。
四是一些旅行社以提高遊客滿意度為目標,以強化員工服務意識為重點,向社會作出了更高層次、更為全面的文明服務承諾制。把企業的服務內容、服務標准、服務時限向社會、消費者公開,制定專門的服務承諾制度,對前台營業員、國內游全陪、出境游領隊、入境游陪同等業務操作及服務規范制定了專門的規章制度。同時還通過與接團的旅行社簽訂承諾協議書,保證了旅行社的承諾落到實處。此外,通過徵求遊客意見書,電話回訪以及上門聽取意見等形式來改進服務,使遊客的滿意率大大提高。如廣之旅在公司內部推行「五心服務」,即熱心的態度、貼心的服務、精心的安排、稱心的導游、開心的旅程,使遊客的滿意率達到98.6%。
『玖』 中國未來旅遊住宿業的發展問題
家庭旅館會變很多,因為大家現在都不喜歡去大的地方去旅遊了,要是去小地方的話,要保護生態,所以要有家庭式的旅館,讓人們真的體會賓至如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