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國旅遊業發展報告
『壹』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旅遊行業將向著智能化,定製化,跨界結合的方向發展
1,人工智慧向旅遊服務廣泛滲透
人工智慧在2018年賺足了眼球,旅遊行業也開始研究在營銷與服務中應用AI技術再造流程、優化體驗。在目的地營銷、智慧化管理、客戶畫像、在線銷售、線下迎賓、遊客互動等多個領域,人工智慧都有廣泛應用的空間。同程旅遊已經率先開啟智能機器人在旅遊行業的運用,可以實現迎賓接待、微信購票、遊客互動等多項功能;技術大牛的去哪兒網的火車票搜索頁面,只需簡單一句話,10秒鍾即可出現車次;攜程還宣布有3個與簽證相關的技術與服務創新,已獲得國家專利發明;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旅遊服務的更多環節都將迎來AI的滲透。
2,定製旅遊向細分市場深耕
細分市場是定製旅遊市場逐漸成熟的必然要求,改變目前定製旅遊概念混亂、良莠不齊的狀況。但這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種細分市場都需要整合不同的資源,培養相應的定製師等人力資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進入實操層面,並完成對中小學的滲透式市場啟蒙,2018年研學旅行必將迎來井噴。表徵之一就是北京從2018年起將初中學生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成績計入中考成績,預計更多城市將出台類似政策,研學旅行爆發勢頭不可阻擋。細分市場對精細化管理的要求甚高,只想蹭熱點炒概念的做法怕是行不通了。
3,跨界融合加劇
在大的格局上,旅遊與生態建設、美麗鄉村、基礎設施提升、新型城鎮化、產業轉型升級、脫貧攻堅有完美的結合點,特別地方政府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為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小的方面,旅遊與個體的消費升級息息相關,從簡單的滿足觀光需求,到休閑放鬆、親子娛樂、家庭度假、蜜月婚紗、接受教育、培養興趣、滿足愛好、陶冶情操等,旅遊的功能得到極大擴展,在提升生活品質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目前,各種「旅遊+」還僅在初級階段,不管是大的格局,還是小的方面,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跨界融合的趨勢還將長期持續。
大市場催生出新的人才需求,抓住旅遊行業新趨勢的企業對於人才需求非常強烈,紛紛給出高薪搶人,比如,在線旅遊巨頭同程,大多數產品運營和技術類崗位給出的年薪都在30萬左右~
『貳』 旅遊飯店發展趨勢
—— 以下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精品酒店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據2017年國家旅遊部發布的《精品旅遊飯店》(LB/T066-2017),對精品酒店的定義為:地理位置優越、設計風格獨特、文化內涵豐富、品質精良、運營專業的小型精緻旅遊飯店,也稱為精品酒店。
精品酒店:規模小、時尚與個性化
從國際上看,精品酒店最早起源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其英文原意是「Boutique Hotel」,Boutique的意思可理解為小,時尚或與時尚、潮流緊密聯系的。人們普遍認為1984年Ian Schrager在美間紐約麥迪遜大街開辦的Morgans精品小飯店是精品酒店的鼻祖。
從國內角度而言,與世界各地酒店發展歷程一樣,中國酒店業在經過一味追求「越大越好、越高越好」的發展後,加快了向「個性化」方向的探索,在此過程中中國也出現了自己的精品酒店(Boutique Hotel)。
綜上所述,從較長期來看,伴隨著國內疫情的穩定和復工復產的有序進行,酒店智能化與個性化的不斷提高,國內精品酒店文化內涵將更加豐富,品牌建設也進一步成熟,精品酒店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叄』 關於中國旅遊業發展前景和加拿大旅遊業發展前景的英文報告
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ct.free.3281587.1/
『肆』 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相關資料
【報告名稱】2006年中國旅遊市場研究報告
【報告頁碼】565頁
【報告字數】51.2
【圖表數量】120個
【交付方式】快遞
【報告價格】紙介版:5500RMB;pdf:電子版65000RMB;
合 價: 6800RMB
2005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12029.2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32%。其中:外
國人2025.51萬人次,增長19.62%;香港同胞7019.38萬人次,增長5.49%;澳門同
胞2573.41萬人次,增長17.61%;台灣同胞410.92萬人次,增長11.50%。
2005年,我國入境過夜旅遊者人數4680.9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09%。其中:外
國人1641.91萬人次,增長20.20%;香港同胞2259.43萬人次,增長5.94%;澳門同
胞421.37萬人次,增長18.28%;台灣同胞358.19萬人次,增長11.50%。
2005年,各洲入境旅遊外國人數與上年相比都實現兩位數增長。16個主要客源
國中,除日本增幅為1.67%、印尼增幅為7.94%外,其餘各國的增幅均達到兩位數,
其中有8個國家的增幅超過兩成;韓國超過日本成為本年度我國第一大客源國。具
體情況是:法國增長32.33%,澳大利亞增長28.34%,泰國增長26.30%,韓國增長2
4.62%,德國增長24.51%,俄羅斯增長24.09%,加拿大增長23.48%,馬來西亞增長
21.26%,英國增長19.49%,菲律賓增長19.04%,美國增長18.86%,新加坡增長18.
70%,蒙古增長15.93%,印度增長15.21%,印尼增長7.94%,日本增長1.67%。
2005年,全國旅遊外匯收入累計測算數為292.9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82%。
其中:過夜旅遊者在華花費為265.82億美元,佔全國旅遊外匯收入的90.74%;一日
游遊客在華花費為27.14億美元,佔9.26%。
本報告依據國家統計局、國資委、國家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
究中心、中國經濟信息網、中國宏觀經濟資料庫、萬方資料庫、中國社會經濟調查
研究中心、國民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國家旅遊局等提供的大量資料,對我國旅遊業
的需求狀況、競爭格局、細分市場、旅遊資源、旅遊業運營狀況、發展趨勢及發展
戰略等進行了全面分析,是計劃
『伍』 中國公民個人旅遊可以去哪些國家
受國務院委託,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28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中國旅遊業發展工作主要情況。記者從這份報告中獲悉,截至目前,中國已批准140個國家和地區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實施111個。
報告指出,「十一五」期間中國政府與外國政府共簽訂旅遊合作協議3份,與其他國家的旅遊部門簽署的合作協議、協定和備忘錄共53份,與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旅遊合作機制。結合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在全球廣泛開展國家旅遊形象宣傳。與法國、義大利、印度、韓國互辦了旅遊年,與俄羅斯也將互辦旅遊年。
同時,創新內地與港澳台的旅遊合作。自2003年開始,國務院先後批准了22個省(市)的49個城市試辦內地居民赴港澳地區「個人游」,覆蓋約2.5億人。截至2011年10月,內地居民赴港「個人游」達到7500萬人次,占同期內地赴港遊客人數的52.45%;內地居民赴澳「個人游」4486萬人次,占同期內地赴澳遊客人數的44.15%。
2008年7月啟動了大陸居民赴台旅遊業務,截至2011年11月,大陸居民赴台團隊旅遊人數達到300萬人次。今年6月又啟動了大陸居民赴台「個人游」試點工作,開啟了兩岸民眾交流的新階段。
他表示,「十一五」時期,中國國內旅遊、入境旅遊、出境旅遊三大市場全面繁榮,成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和出境旅遊消費國,並形成全球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旅遊業已進入大眾化、產業化發展的新階段。
他指出,中國旅遊業的經濟拉動作用更加突出,據測算,旅遊業增加值已佔到GDP的4%以上。中國與旅遊相關的行業超過110個,旅遊業發展帶動了社會投資,促進了相關產業發展。
記者從這份報告中獲悉,「十一五」期間,中國紅色旅遊共接待遊客13.5億人次,年均增長20.4%。
近年來,中國採取了多項措施提升旅遊服務質量,包括加強法規和標准化建設;做好旅遊安全保障工作;提高公共信息服務水平;加強市場監管;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邵琪偉表示,新時期,中國旅遊業發展面臨一系列重大機遇: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加快旅遊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加快旅遊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為加快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