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旅遊業數據分析
『壹』 未來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旅遊會更加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多樣化的發展方向既包括旅遊方式的多樣化,也包括旅遊目的地的多樣化。特別是空間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載人航天技術的更加成熟,未來太空旅遊已經不是夢想,到月球轉一圈或者星際旅遊都不再是夢想。天空旅遊,深海旅遊都成為可能。
二、旅遊的個性化定製與大數據結合
旅遊更具有目的性。旅遊公司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向遊客提供個性化的旅遊方案日益簡單,也更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智慧旅遊的雙向性更加成熟。一方面是旅遊公司充分利用網路信息的智慧化發展方向,向遊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一方面遊客自助選擇的旅遊目的地和旅遊項目也更加精準,更加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進行預訂和實施。
三、自由行更加開放和個性化
交通的便利和互聯網技術的更加普及和升級,使更高級的自由行更加便利化,旅遊目的地的禁區會越來越少,各種旅遊方式、交通工具日益便利化,空中、陸地、水下都成為平常人家可以遊玩的地方。
『貳』 旅遊預測報告該怎麼寫啊誰能教我一下謝謝
前瞻產業研究院旗下的前瞻網中好像有2013-2017年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你自己去找下,可以作為參考,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叄』 旅遊業為什麼能夠促進就業,數據分析
旅遊業的就業容量大、關聯帶動性強、工作方式靈活多樣,使得發展旅遊業成為了政府促進就業的最好的選擇。
1、旅遊業的就業容量大,可挖掘潛力大
旅遊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旅遊特徵產業在全國就業總數中的比例,超過了製造業等傳統密集型產業,也超過了房地產、金融等新興服務業。旅遊業的市場非常巨大,2007年中國旅遊業經濟創收超過33600億元,占我國GDP的12.2%,這么大的市場需要大量的從業人員是毫無疑問的;旅遊業的就業人員增長迅猛,據統計,在上個世紀最後10年我國第三產業新增就業的7740萬人中,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人數佔到38%,增速居於前列;此外,國家發改委、國家旅遊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委定下在「十一五」期間每年大約新增70萬個旅遊就業崗位的目標,可見旅遊業不僅就業容量巨大,就業潛力也很大。目前全國旅遊業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達6000萬。
2、旅遊業關聯帶動性極強
世界旅遊組織資料顯示,旅遊行業每直接收入一元錢,相關行業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遊業每增加1個直接就業機會,社會就能增加5~7個間接就業崗位。旅遊業涉及的領域非常寬泛,不僅涵蓋吃、住、行;也包含游、購、娛。國家旅遊局計財司司長吳文學曾表示,旅遊業直接、間接關聯的部門可以多達100多個。據統計,成都市2007年1~9月旅遊新增就業人數達1.4萬人,間接帶動就業達7萬人(不完全統計),很好地說明了旅遊業的關聯性和解決就業的潛力。
3、就業方式靈活、包容性強
旅遊產業涉及到的領域廣泛,人才的需求也多樣化,根據行業門類和崗位層次的不同,不同層次的勞動力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合適崗位。這個產業既需要一些高學歷、高知識的管理、規劃等人才,也需要提供簡單技能的普通勞動力。而且,簡單勞動力需求量往往比較大,這樣還可以照顧到再就業人員、農村人口和弱勢群體的就業。說旅遊業門檻低主要針對這部分需要簡單技能的崗位。另外,由於一些景區運營的季節性很強,相關崗位會有一些階段性和流動性,使得一些崗位的彈性很大,能夠以更靈活的就業形式吸納更多的勞動力。
『肆』 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相關資料
【報告名稱】2006年中國旅遊市場研究報告
【報告頁碼】565頁
【報告字數】51.2
【圖表數量】120個
【交付方式】快遞
【報告價格】紙介版:5500RMB;pdf:電子版65000RMB;
合 價: 6800RMB
2005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12029.2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32%。其中:外
國人2025.51萬人次,增長19.62%;香港同胞7019.38萬人次,增長5.49%;澳門同
胞2573.41萬人次,增長17.61%;台灣同胞410.92萬人次,增長11.50%。
2005年,我國入境過夜旅遊者人數4680.9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09%。其中:外
國人1641.91萬人次,增長20.20%;香港同胞2259.43萬人次,增長5.94%;澳門同
胞421.37萬人次,增長18.28%;台灣同胞358.19萬人次,增長11.50%。
2005年,各洲入境旅遊外國人數與上年相比都實現兩位數增長。16個主要客源
國中,除日本增幅為1.67%、印尼增幅為7.94%外,其餘各國的增幅均達到兩位數,
其中有8個國家的增幅超過兩成;韓國超過日本成為本年度我國第一大客源國。具
體情況是:法國增長32.33%,澳大利亞增長28.34%,泰國增長26.30%,韓國增長2
4.62%,德國增長24.51%,俄羅斯增長24.09%,加拿大增長23.48%,馬來西亞增長
21.26%,英國增長19.49%,菲律賓增長19.04%,美國增長18.86%,新加坡增長18.
70%,蒙古增長15.93%,印度增長15.21%,印尼增長7.94%,日本增長1.67%。
2005年,全國旅遊外匯收入累計測算數為292.9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82%。
其中:過夜旅遊者在華花費為265.82億美元,佔全國旅遊外匯收入的90.74%;一日
游遊客在華花費為27.14億美元,佔9.26%。
本報告依據國家統計局、國資委、國家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
究中心、中國經濟信息網、中國宏觀經濟資料庫、萬方資料庫、中國社會經濟調查
研究中心、國民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國家旅遊局等提供的大量資料,對我國旅遊業
的需求狀況、競爭格局、細分市場、旅遊資源、旅遊業運營狀況、發展趨勢及發展
戰略等進行了全面分析,是計劃
『伍』 求一個旅遊業發展的階段性圖表
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升級進程使得國內旅遊行業景氣度持續升溫。「十五」期間國內旅遊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為11.4%,而同期GDP的年復合增長率則為9.2%。按照旅遊行業發展規律,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旅遊消費呈現觀光(人均GDP1000美元)——休閑(人均GDP2000美元)——度假(人均GDP3000美元)漸次升級的模式。2006年我國人均GDP約為1970美元,正處於從觀光游到休閑游的過渡階段。但我國現階段的國情決定了大多數旅遊者仍然以觀光消費為主。
從供給方面來說,截至2006年底,我國共有A級景區2342個,其中:1A級景區130個,2A級景區927個,3A級景區511個,4A級景區774個。2007年8月中國旅遊協會旅遊景區分會又公布了66個5A級景區。相對於我國廣袤的土地和龐大的人口,優質景區資源仍然顯得非常稀少,平均每百萬人僅擁有1.8個A級景區和0.6個4A級景區。此外我國還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87個,國家自然保護區2395個,國家森林公園627個(我國共建立各類森林公園1928處,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627處),國家地質公園138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500多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33個。而另有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全國縣級以上的自然、人文和人造景區約20000萬家,星級飯店12024家、各類旅行社16891家、優秀旅遊城市247個,旅遊景區在旅遊資源里佔了一大半。
圖表 2001年~2006年我國各級別景區數量統計
單位:個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01~06年數量總和
1A級
42
31
24
--
33
--
130
2A級
213
249
185
--
280
--
927
3A級
97
57
--
357
--
511
4A級
221
130
83
43
184
113
774
5A級
--
--
--
--
--
--
--
數據來源:行業分析師繪制
圖表 2006年底自然保護區類型結構
類 型
數 量
面 積
總數量(個)
占總數(%)
總面積(萬公頃)
占總面積(%)
自然生態系統類
1593
66.51
10366.5
68.41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1205
50.31
3362.37
22.19
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類型
45
1.88
319.35
2.11
荒漠生態系統類型
25
1.04
3966.78
26.18
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
250
10.44
2616.42
17.27
海洋生態系統類型
68
2.84
101.53
0.67
野生生物類
669
27.93
4609.08
30.42
野生動物類型
511
21.34
4318.46
28.5
野生植物類型
158
6.6
290.62
1.92
自然遺跡類
133
5.55
177.97
1.17
地質遺跡類型
101
4.22
125.55
0.83
古生物遺跡類型
32
1.34
52.43
0.35
合 計
2395
100
15153.5
100
數據來源:行業分析師繪制
旅遊景區是旅遊業發展的最核心要素,是旅遊消費活動的最終載體。旅遊景區的數量和品質直接影響到一個地區或者國家旅遊業的發展水平和在國內國際上的競爭力。與酒店、旅行社和交通工具等旅遊要素相比,景區具有較強的不可替代性。在觀光游階段,景區勿庸置疑是第一主角,也是最為受益的旅遊子行業;在休閑度假游階段,景區的角色分量雖然會有所弱化,但也是決定該休閑度假區域是否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關鍵條件。因此某一地區或某一國家要想發展旅遊產業必須要在開發旅遊景區資源上下足夠的功夫,而那些先天就擁有優質自然景觀的地區或者國家無疑是含到了「金湯匙」。
2006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這種發展勢頭繼續為國內的消費升級提供強勁動力。2006年旅遊行業總收入為8881億元,同比增長16.3%。而同期GDP的增長率為10.7%,其中旅遊景區景點營業收入超過800億元,從業人數超過1000萬人,旅遊景區與旅行社、旅遊飯店共同構成旅遊產業生產要素的三大支柱。旅遊行業有加速發展之勢。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十一五」規劃與樹立科學發展觀等重大利好因素刺激下,我們認為,中國旅遊業正大步邁向黃金發展期。預計「十一五」期間,國內旅遊收入年均增長率將保持在16.0%以上。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遊目的地國家。
本報告詳盡描述了中國景區景點旅遊行業運行的環境,重點研究並預測了其下遊行業發展以及對景區景點需求變化的長期和短期趨勢。針對當前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了我們對景區景點旅遊行業發展的投資及戰略建議。本報告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數據、直觀的圖表幫助景區景點企業准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我們的主要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國家信息中心、海關總署、中國旅遊行業協會、中國旅遊協會等業內權威專業研究機構以及我中心的實地調研。本報告整合了多家權威機構的數據資源和專家資源,從眾多數據中提煉出了精當、真正有價值的情報,並結合了行業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宏觀與微觀等多個角度進行研究分析,其結論和觀點力求達到前瞻性、實用性和可行性的統一。這是我中心經過市場調查和數據採集後,由專家小組歷時一年時間精心製作而成。它是業內企業、相關投資公司及政府部門准確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洞悉行業競爭格局、規避經營和投資風險、制定正確競爭和投資戰略決策的重要決策依據之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陸』 旅遊行業就廣西市場來說前景怎樣
國內游市場是全國旅遊市場的主力軍,無論從人數還是貢獻的旅遊收入來看,都是旅遊業主要的增長點。「十一五」期間,中國國內旅遊人數年均增長12%,其中入境過境旅遊人數年均增長3.5%,出境旅遊人數年均增長19%。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達26.4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3.2%。2012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約30.0億人次,同比增長13.6%。2013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約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超過34億人次。
『柒』 2020年旅遊行業預測
2019年旅遊總收入初步估計7萬億元,2020年有望再攀高峰
根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8年我國旅遊業總規模實現穩步增長,旅遊產業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10年旅遊總收入為1.57萬億元,2018年國內旅遊總收入為5.97萬億元。截止2020年1月2日,2019年全年旅遊收入情況暫未公布,但結合2019年前三季度旅遊人數增長情況及2010-2018年旅遊收入18.17%的復合增長率,通過模型初步估計,2019年旅遊收入有望達7萬億元;2020年旅遊收入預計將達到7.84萬億元。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捌』 如何利用大數據促進旅遊業發展
旅遊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大勢所趨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一場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變全球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生產生活。互聯網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對很多領域的創新發展起到很強帶動作用。
旅遊行業也不例外。旅遊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勢所趨,為文化和旅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全新空間。旅遊因互聯網的灌溉,而更加生動、精彩;互聯網因旅遊的洗禮,而更加豐富、絢麗。
上半年中國旅遊行業總體運行情況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旅遊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統計數據線,2018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28.2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1.4%。其中,城鎮居民19.97億人次,增長13.7%;農村居民8.29億人次,增長6.3%。國內旅遊收入2.4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5%。其中,城鎮居民花費1.95萬億元,增長13.7%;農村居民花費0.50萬億元,增長8.3%。
大數據對於旅遊產業發展的提升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改變營銷策略,通過大數據得出的用戶畫像,能夠掌握遊客行為和旅行偏好,真正在營銷中實現「投其所好」,實現推廣資源效率的最大化。
2、通過產業運營狀況分析對產業實施有效的管理,推動旅遊產業建設,幫助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和景區等企業改善經營管理。
3、依託行業資料庫建立縱向橫向分析模型,通過數據分析與推演,有效協助旅遊行政部門和景區提升服務體系建設。
大數據與一線的景區管理之間的距離也並不遠。藉助大數據的力量,能夠完成個性化的精準定位,並在項目評估和可行性分析方面發揮作用,幫助旅遊景區構建符合市場需求的旅遊產品。同時,數據分析成果則能夠為景區進行精準的市場自我定位提供可行性依據,並成為指導其市場營銷與收益管理的利器,為景區需求開發提供新的思路,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收益能力。
大數據展望——未來風口
在冒總看來,「從數據資源體系、行業規模、產值等方面看,大數據在未來一定會成為一個新的風口。」
大數據的發展有數據自營、數據租賃、數據平台、數據倉庫、數據眾包和數據外包等多種模式。能與旅遊行業結合的方面也一定會是方方面面的。而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未來,「大數據+AI」所發揮的巨大能量不容小覷。一是管理層面,現在正在出現的智能酒店,就是酒店行業以人工智慧和數據分析為基礎,進行酒店管理升級的探索的典型案例。第二是服務的提升,比如國家在做的廁所革命,通過數據分析,能夠在景區廁所選址、設置密度等方面有參考依據,而人工智慧技術則能實現對公廁的智慧化管理。第三是消費層面,隨著旅遊消費升級,目的地都希望遊客能多花錢,那用戶的錢花在哪方面?怎麼花?這些都能在對已有用戶消費和行為數據的分析後得到答案。根據這些遊客消費特徵,去科學設置和規劃消費區。
還是服務與消費層面,都將接受一輪全新的體驗升級。
隨著時代的轉型,旅遊行業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順勢而為完成轉型,才能更好地完成旅遊自願的開發與供應鏈的優化,最終,更好地服務於旅遊者。大數據,正在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行業,以及旅遊人所從事的這份事業。
『玖』 中國旅遊業發展現狀
國內的旅遊業變態的很多的,我覺得不妨從商業化這方面入手,旅社安排的商業色彩太濃,導致旅遊變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