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發展旅遊二十一條
⑴ 武威的旅遊景點有那些
1,武威文廟抄
武威文廟(市博物館),AAAA級景區,位於武威市城區東南部,坐北向南。始建於明正統二至四年(1437-1439),南北長198米,東西寬152米,佔地面積30000多平方米。武威文廟被譽為「隴右學宮之冠」,由儒學院、孔廟、文昌宮三部分組成。
2,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又稱大佛寺,位於武威市城南50公里處,距今約有1600年歷史,是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
3,海藏禪林
海藏禪林始建於西晉,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河西走廊保存比較完整的古建築之一,被譽為「梵宮之冠」。
4,摩天輪主題公園
此主題公園是以摩天輪為園區核心,集體驗觀光、休閑游樂、生態建設為一體,水陸空多空間、多角度、多層次的大型文化游樂綜合體。
5,天馬湖
天馬湖景觀,南起連霍高速公路橋,北至擁軍橋,全長7.14公里,東西兩岸以堤防為界,對河道進行防洪改造和景觀設計。河道兩岸統一規劃設計,增設景觀綠化等設施,突出生態環境、人文景觀,旨在打造具有突出地方特色和鮮明歷史文化特色的園林景區。
⑵ 武威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思路是什麼
一、打造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打造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從金武經濟發展比較優勢、可持續發展角度、人居環境以及發展的歷史角度看都非常必要,是完全可行的。
(一)從金武經濟發展比較優勢看。金昌市工業經濟實力較強,主要以有色冶煉加工為主。2009年,金昌市GDP達196.0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 11.58億元,佔5.9%;第二產業155.68億元,佔79.4%;第三產業28.83億元,佔14.7%;其中工業142.93億元,佔GDP的 72.9%。武威是一座傳統的農業城市。2009年,武威市GDP達192.7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53.5億元,佔27.8%,較金昌高21.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73.77億元,佔38.3%,較金昌低41.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65.52億元,佔33.9%,較金昌高19.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 48.65億元,佔GDP的25.2%,比金昌低47.7個百分點。兩市比較,武威一、三產業發達,又是河西的第一人口大市,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與以重工業為主的金昌市相比能形成較強的產業優勢互補。加強兩地經濟要素流動,促進兩地強強聯合,推動各自產業優化升級,是一個互利共贏的良策。
(二)從金武經濟可持續發展角度看。金昌市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工礦型城市,因開采鎳而興起,在單個大型企業的基礎上擴展為城市,金川公司至今仍是金昌市最主要的經濟增長源,在城市經濟中佔有絕對優勢。2009年,金川公司實現的工業增加值占金昌市全部工業增加值的84%,但非再生資源的資源衰竭特性和結構過分單一嚴重影響金昌市的生存和發展。金川鎳礦目前的保有儲量,使整個礦山的服務年限只有40年左右,為了避免陷入"礦竭城衰",確保金昌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資源型城市轉型是必然趨勢,且刻不容緩。武威具有豐富的農耕文化和久遠的耕種歷史,是河西商品糧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農產品資源豐富,農產品加工利用的規模化發展水平較高,形成了一批區域性的主導產業。承接參與金昌市資源性城市轉型是武威發展的應有之義,金昌市金川公司也應主動融入武威經濟社會發展之中,因此,促進金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推進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
(三)從居住環境看。金川公司是一個國有大型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對本地環境污染嚴重,2003年、2004年金昌市因二氧化硫排放超標被列入"全國十大空氣嚴重污染城市",近年來雖然環境有所改善,但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學需氧排放量仍較高,對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同時,金昌市區四面戈壁,相較武威冬天寒冷、夏天炎熱且風沙大;而武威城區處在綠洲的中心,無污染,氣候宜人,人氣旺,適宜人們居住生活。所以從人居環境看,也需要金武區域一體化。
(四)從金武發展的歷史角度看。武威和金昌地理相連、山水相依、人文相親、血脈相通,歷史上,金昌屬於武威,古往今來,在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存在著相當密切的聯系,且金昌武威同屬一個生態區,兩地人民一直以來同飲一河水,共享一方資源,經濟上天然就有著很強的關聯性。相同的人文地理和相親的歷史淵源為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了獨特的便利條件。
二、打造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總體思路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按照省委、省政府"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部署,進一步解放思想、變革思維,以更加寬廣的眼界、更加超前的思維、更加開放的姿態來共同謀劃金武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加強長期協作、交流、溝通和融合,推動兩市組團發展;統一規劃,優勢互補,分工協作,互通有無,互促互進,實現區域化大發展;通過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規劃與利用、農產品資源、工業產業布局與規劃、人力資源和環境、旅遊市場與文化產業、產學研等七個方面的一體化,實現經濟大融合,帶動區域大發展,推進金武一體化,促進兩市共同繁榮。
三、打造金武經濟一體化的方向和建議
金昌武威應聯合盡快申請省政府將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納入全省區域發展戰略,成立領導小組,制定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規劃,有序推進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
(一)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基礎要求。武威、金昌有過統一地區的歷史,公路、鐵路、水電煤等公共基礎設施曾有過一體化雛形,當前推進武威、金昌的基礎設施一體化就更加容易。一要努力實現公共服務規劃一體化。要充分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借鑒美國大都市區域規劃組織(MPC)模式,將武威和金昌區域內重大基礎設施規劃進行有效對接,研究出台《金武經濟一體化發展基礎設施規劃》,指導加快推進金武經濟一體化發展。二要積極推進交通網路一體化。公路上,要以國道312線為橫軸線,以省道212線為縱軸線,力爭金武高速公路年內開工建設,使武威到金昌的距離由85KM縮短為65KM,形成半小時經濟圈。加快永民公路的施工進程,論證建設金左高速公路,建立起內連蘭州、張掖,外接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努力形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路。鐵路上,加快蘭州至張掖客運專線、金阿鐵路建設,努力形成以武威、金昌市區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區的鐵路交通網路。航空上,盡快申請、改造武威機場軍民兩用,並與金昌機場攜手開展金武空中通道。三是以兩市"同區號"為依託,加快推進信息一體化。按照科學規劃通訊設施建設,積極引導通訊運營商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聯合電信、移動、聯通等運營商,推進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力求電子政務、行業信息化、農村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同溝同井同基站,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
(二)推進水資源規劃與利用一體化。武威、金昌水資源缺乏,並分布不均衡,污染及生態脆弱問題使水資源對經濟社會的支撐能力有限。保護和利用好水資源是兩市共同的責任。一是要嚴格執行《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的有關規定,同一政策,同一標准,上下聯動,共同治理。二是要圍繞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在國家水利部和省委的領導和協調下,編制"金武區域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用於指導金武地區水資源合理開發與利用。三是要解決好重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劃分流域上游與下游責任以及水資源環境污染治理與生態保護等重大問題。
(三)推進農產品資源一體化。武威是農業大市,小麥、玉米、蔬菜等農產品和畜牧產品產量均居全省前列,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糧生產、供應及畜牧養殖基地,且農產品品種多,產量高,品質優,規模農業、高效農業、特色農業發展較好。而金昌市農業人口比重只有47%,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業人口比重會更小,用43%的農業人口養活57%的城市人口,本地主要農產品供需會存在較大缺口,因此,必須從相鄰地區調用大量的農副產品來滿足本地居民的需求。打造金武經濟一體化,可充分發揮武威的農業資源比較優勢,促使武威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將優質農產品,長期融入到金昌市的綠色通道,把武威打造成金昌市的" 米袋子"和"菜籃子"。
(四)推進工業產業布局與規劃一體化。實現金武區域產業布局與規劃一體化,必須立足於兩市資源條件、產業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從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角度,合理調整存量資產和增量資產的區域布局,協調大項目的分布,加強產業之間的分工與協作,改變產業規劃上缺乏兩市間協調和互動發展的局面。一要工業經濟布局一體化。金昌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大,有色金屬、無機化工、能源加工等重工業優勢突出,2009年,工業增加值中重工業所佔比重達70%左右;武威輕工業具有發展優勢,尤其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比較發達,2009年,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所佔比重達70%左右。金武兩市在工業經濟方面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兩市要有統一布局,發揮各自的經濟發展優勢,相互帶動,尋找發展接合點,共同向省上爭取政策,尋求更多的合作空間,避免趨同發展。二要依託金川公司和鎳都實業公司發展武威工業。近年來,武威為發展地方工業,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一大批工業企業,但卻忽視了與鄰近的"金娃娃"的合作。2009年,這兩個公司實現的增加值達123.13億元,是武威全部工業的2.5倍;實現的利稅總額達56.49億元,是武威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的13倍。因此武威應多做" 金娃娃"的文章,主動出讓土地,在武威建設"金川工業小區", 延伸這兩個公司的產業鏈,承接金川公司產業轉移。三要依託金昌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拓展武威工業的輻射帶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部除省會城市外,只批准了石河子,今年3月21日,金昌市已被國務院批准為甘肅省繼蘭州之後的第二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此開發區達27平方公里,享受國家開發區政策,重點開發新材料,延伸有色金屬、冶金、硫化工、磷化工、氯鹼化工、煤化工六條產業鏈,武威應依託此開發區,根據本地條件有選擇地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高新技術產業。同時,擬將在武威建設的"金川工業小區"納入金昌市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享受國家開發區政策。四要建立區域統一的產權交易市場及市場協調委員會,簽訂一系列促進產權市場聯合的協議,進而推動產業布局與規劃一體化。五要吸引金川公司和"八冶"公司參與武威城市建設和重大項目招投標,從而促進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
(五)推進人力資源和居住環境一體化。從人口狀況來看,武威是人口大市,2009年,武威市常住人口達191.83萬人,是金昌市的4倍,由於人流的相對集中,可帶動物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發展,具有人口大市的武威可充分發揮人口資源的輻射優勢,促進金昌武威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發展。由於金昌市環境污染嚴重,氣候條件差,四面戈壁,因此,金昌市居民選擇鄰近的武威居住是必然和現實的選擇。從金昌和武威的歷史沿革看,1981年之前,武威金昌同屬一個地區,金昌有大量的武威人,這些土生土長在武威、對武威有深厚故鄉情的人們,習慣並喜歡住在武威,生活在武威,目前已有大批金昌人在武威買了住房,加之金川公司在3年內要拆遷改造50萬平方米的職工住宅樓。因此武威應順應時勢,在金武公路入口處給金川公司和金昌市出讓兩塊土地,在武威開發建設"金川住宅小區" 和"金昌住宅小區",力爭把武威打造成為金昌的生活基地。通過創造武威"窪地"效應,積聚項目、產業以及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六)推進旅遊市場與文化產業一體化。武威旅遊資源豐富,金昌有高度的工業文明,可以發展工業旅遊,兩市又具有多民族文化的傳統和靠近青海、寧夏、內蒙等的地緣優勢,應以"合作、共贏、共享"的理念形成區域統一旅遊市場。一是探索和建立兩市旅遊合作的有效運行機制。用於指導建立區域內共同旅遊市場、整合旅遊市場資源與信息、建立旅遊市場網路,形成利益共享的旅遊合作發展模式。二是在旅遊產品上塑造兩市旅遊整體形象。以兩市特有的旅遊資源共同打造"生態游"、"人文游"、"工業游"、"民族游"等旅遊品牌。三是在旅遊市場開發上,要把兩市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旅遊資源整合,打造幾條跨區域的金武一日游旅遊線路,開發反映地方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四是開發體現休閑、度假性質的高端旅遊產品。開發集觀光、會展、商務、博覽、休閑等為一體的旅遊產品,實現旅遊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五是立足現有基礎重點發展傳媒、出版、文體娛樂、文博會展等產業。充分發揮兩市主要媒體的廣泛影響力和強勢地位,整合現有傳媒資源,在金武電視新聞中互播兩地經濟發展動態,武威日報和金昌日報開辟專欄,互印兩地經濟發展動態,推動廣電和報業的聯合與重組,培育更強勢的傳媒龍頭和大集團,興辦傳媒文化產業園區,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更好的配套條件、服務、政策和人文環境,在資源共享中不斷開發品位高、影響大的文化產品。
(七)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武威、金昌兩市有特色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較少,自主培養人才的能力較弱,這是制約兩市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快推進兩市產學研一體化進程。一要在突出發展自己優勢項目的基礎上,實行自主創新合作戰略,加快科研信息、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協作,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二要走產學研一體化的路子。一方面積極鼓勵大企業與國內知名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產學研一體化合作關系,通過產學研一體化合作,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另一方面金武首先要打破戶籍管理制度,在兩市的省級示範性中學相互招收兩市品學兼優的學生,促進兩市教育一體化。三要就地轉化科研成果。積極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和科技產品的應用,探索設立專項基金,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四要加快建立兩市聯合的專門人才的培訓、引進、留住機制。金川公司每年需新增技術人才約1500人,而金昌市每年畢業的大中專學生雖然達3000多人,但因專業不對口,無法滿足金川公司的需求,因此武威職業學院要與金川公司主動聯合協作,把武威職業學院作為金川公司的技工培訓基地,達到互利共贏。五是實現剩餘勞動力轉移一體化,實現"金武經濟圈"內剩餘勞動力轉移優先政策,最大限度優先使用圈內勞動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⑶ 武威涼州區游記作文500字
武威山游記
武威位於祖國的西北部,它的面積不大,卻是購物、美食和旅遊的好去處。 武威是個可愛的地方,全國各地的商人都樂意來這里做生意。武威有許多購物的地方:東面地東麗達商場,南面的大眾商場和金鼎大廈,西面的浙江大廈和涼州商廈,還有北面的再就業市場。因此,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紛紛贊好,商品在櫥窗中閃爍著光,琳琅滿目,應有盡有,而且還物美價廉。 在武威,人們能夠輕松的品嘗到各種美食。內地的粵菜,還有米湯油饊子等美食一應俱全。能讓遊客們大飽口福。 武威還是一個旅遊的好地方,有漂亮的植物園,雄偉的天梯山,秀麗的海藏寺,壯觀的雷台,全國第二大文廟等等,都可以讓遊客們大開眼界。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武威立刻就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在那廣場上閃耀的燈光,像五顏六色的花朵,灑落在人間,馬路上閃耀的一串又一串的車燈如同一條條閃光的長河,在武威奔流不息,美極了。高樓大廈上的霓虹燈,光彩奪目,熱情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這就是我的家鄉——武威,我能不喜歡它嗎?
⑷ 武威旅遊300字作文
武威位於祖抄國的西北部,它的面積不大襲,卻是購物、美食和旅遊的好去處。 武威是個可愛的地方,全國各地的商人都樂意來這里做生意。武威有許多購物的地方:東面地東麗達商場,南面的大眾商場和金鼎大廈,西面的浙江大廈和涼州商廈,還有北面的再就業市場。因此,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紛紛贊好,商品在櫥窗中閃爍著光,琳琅滿目,應有盡有,而且還物美價廉。 在武威,人們能夠輕松的品嘗到各種美食。內地的粵菜,還有米湯油饊子等美食一應俱全。能讓遊客們大飽口福。 武威還是一個旅遊的好地方,有漂亮的植物園,雄偉的天梯山,秀麗的海藏寺,壯觀的雷台,全國第二大文廟等等,都可以讓遊客們大開眼界。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武威立刻就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在那廣場上閃耀的燈光,像五顏六色的花朵,灑落在人間,馬路上閃耀的一串又一串的車燈如同一條條閃光的長河,在武威奔流不息,美極了。高樓大廈上的霓虹燈,光彩奪目,熱情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這就是我的家鄉——武威,我能不喜歡它嗎?
⑸ 誰知道關於武威歷史的資料,詳細一點的!
武威古稱涼州,六朝時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唐初的大涼都曾在此建都,以後歷為郡、州、府機關所在地。是古代中原與西域經濟、文化交流的重鎮,是「絲綢之路」的要隘,一度成為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涼州詞、曲,西涼樂、西涼伎都在這里形成、發展。文物古跡有皇娘娘台新石器文化遺址、唐大雲寺銅鍾、海藏寺、羅什塔、文廟、鍾樓、雷台觀及碑刻等。雷台漢墓出土的銅奔馬為國家文物珍品。
武威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5000多年前這里就有人類活動。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為彰其武功軍威而得名。自漢武帝開辟河西四郡,歷代王朝曾在這里設郡置府,東晉十六國時,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國和隋末的大涼政權先後在此建都,成為長安以西的大都會,中西交通的咽喉,絲綢之路的重鎮,民族融合的熔爐。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絢麗的五涼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間地域文化,名勝古跡眾多,文化遺產豐富,是甘肅省的文物大市。現已普查清楚的文物保護單位543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8處,館藏文物4.7萬多件,其中國寶級文物3件,一級文物177件,二級文物346件,三級文物758件,突出的特色是「一馬」(銅奔馬)、「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羅什寺塔)、「一廟」(文廟)。銅奔馬是中國旅遊標志,被譽為「古典藝術品的最高峰」;西夏碑是獨一無二的稀世珍寶,是我國研究西夏歷史少有的實物資料;白塔寺是元代闊端太子與西藏佛教領袖薩班舉行「涼州會盟」之地,是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天梯山石窟被稱為中國「石窟之祖」,是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傑出代表;羅什寺塔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講經說法之地,鳩摩羅什被稱為我國古代四大佛經翻譯家之首,被譽為譯經泰斗;文廟是全國三大孔廟之一,其規模「壯偉宏耀」,為「隴右學宮之冠」。同是還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雪域高原、綠洲風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具有較高的文化旅遊價值。
⑹ 甘肅省武威市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呢
武威地處甘肅中部,是甘肅所轄的一個地級市,武威也稱「涼州」,「雍涼」,是古絲綢之路的要塞之地,武威一詞緣由漢武帝為彰顯霍去病震懾匈奴的軍功而來——「武功軍威,震懾匈奴」,武威在歷史上很是繁榮,在北魏時期的姑臧曾是北魏的兩大政治經濟中心,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武威曾是西夏都城,曾是中國第三大城市,武威在古代也是堪比今天的北上廣啊,後來經濟中心向東南發展,經濟一落千丈,當然這是後話。
武威歷史源遠流長,有一系列比較高大上的稱號和榮譽,像「五涼故都」,「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葡萄酒城」,值得一提的是武威也是中國旅遊標志馬踏飛燕的出土地,也是西藏歸屬中國版圖的唯一歷史見證地,還是世界上白氂牛的唯一產地,素有「銀武威」之稱,是不是感覺很高大上的一座城市啊。
1.雷台漢墓
因出土馬踏飛燕而名聲大噪,屬於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同時也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收到全國多名文物專家的關注。
2.白塔寺
西藏歸屬中國的歷史見證地,成為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唯一歷史見證實物,是著名的「涼州會談」的舉辦地,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非常值得一去。
3.武威文廟
修建於明朝的文廟具有「隴右學宮之冠」之稱,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4.天梯山石窟
始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是龍門石窟,雲岡石窟的起源,被稱為「石窟鼻祖」。
5.摩天輪主體永樂園
武威還具有全亞洲最高的摩天輪,2014年修建完成後,武威也有了一所很受關注的娛樂設施,被稱為「天馬之眼」,每當夜晚,美輪美奐的摩天輪總是讓人留戀
⑺ 武威市包括哪幾個縣或區
武威市轄1個市轄區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2個縣和1個藏族自治縣天祝藏族自治縣。
武威市,甘肅省下轄市,中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省會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里沙漠。
武威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要沖,河西四郡之一。武威市區位優越,東接蘭州、南靠西寧、北臨銀川和內蒙、西通新疆,處於亞歐大陸橋的咽喉地位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中心地段,蘭新、干武鐵路、G30、G312國道貫穿全境。
武威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4A級景區4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BR]武威是「中國旅遊標志之都」、「中國對外開放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 、享有「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中國葡萄酒的故鄉」、「世界白氂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參果之鄉」等美譽。
武威 (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省轄市)簡介:
武威市地處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絲綢之路自東而西進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東大門。位於北緯36°29′-39°27′,東經101°49′-104°16′之間,東靠白銀市、蘭州市,南部隔祁連山與青海省為鄰,西與張掖市、金昌市接壤,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連。東南距省城蘭州市276公里,西北距鎳都金昌市74公里。南北長326公里,東西寬204公里。
武威,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是中國旅遊標志——馬踏飛燕的出土地。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2001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地設市,2005年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12年10月被命名為中國葡萄酒城。
現轄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和天祝藏族自治縣,總面積33238平方公里,有93個鄉鎮、1125個村民委員會、8個街道辦事處、71個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18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0萬人,鄉村人口132萬人,聚居著漢、藏、回、蒙等38個民族。
武威歷史悠久,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為彰其「武功軍威」命名武威。自漢武帝開辟河西四郡,歷代王朝都曾在這里設郡置府。武威是古絲綢之路的要沖,境內名勝古跡眾多,雪域高原、綠洲風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具有較高的文化旅遊價值。
武威區位優越,東接蘭州、南靠西寧、北臨銀川和內蒙、西通新疆,處於亞歐大陸橋的咽喉地位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中心地段,蘭新、干武鐵路、G30、G312國道貫穿全境,是河西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商貿集散地。武威物產豐富,自古就是「人煙朴地桑柘稠」的富饒之地,地勢平坦,光熱資源豐富。武威是一個傳統農業地區,是全省瓜果基地及肉類繁育生產基地,也是綠色食品最佳產區之一,尤其適宜發展釀造葡萄,產量佔全省的65%。
(7)武威市發展旅遊二十一條擴展閱讀
武威位於東經101°49〞~104°16〞,北緯36°29〞~39°27〞。地處甘肅省西部,河西走廊東端,東靠白銀市、蘭州市,南部與青海省為鄰,西與張掖市、金昌市接壤,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0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26千米,總面積32347平方千米。
其中陸地31966平方千米,佔98.8%,水域381平方千米,佔1.2%。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地勢呈西高東低,局部地形復雜。地形可分為三帶。南部祁連山區,海拔在2100米~4800米之間,山脈大致呈西北~東南走向,氣候冷涼,降水豐富,有利於林業和畜牧業的發展。
中部平原綠洲區,海拔1450米~2100米之間,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全省和全國重要的糧、油、瓜果、蔬菜生產基地。北部荒漠區,海拔1300米左右,乾旱少雨,日照充足,是沙生植物、名貴葯材的主要產地。境內最高峰天祝冷龍嶺主峰咔哇掌位於縣境西北,,海拔4872米,最低點民勤白亭海位於民勤縣北部,現已乾涸。海撥1020米。
境內所屬黃河流域與內陸河的石羊河流域兩大河流。黃河流域在武威境內過界水量23,15億,通過長度68千米,主要有流域的大通河、金強河、松山、新堡河、石門河5條水系10條河流的一級溝22條,291公里,二級溝1049條,1023公里,三級溝1248條,769公里,溝壑密度每平方公里1.95公里,黃河流域面積3620.22平方千米,占武威國土總面積的11%。
石羊河流域總面積4.16萬平方千米。石羊河流域武威屬區面積2.91萬平方千米,占武威國土面積的87.7%。從東到西有大靖河、古浪河、黃羊河、雜木河、金塔河、西營河、東大河、西大河8條河流,8條一級河流總長717千米,二級河流118條1804千米,三級河流3149條5503千米,四級河流4641條4084千米,河網平均密度1.57平方千米。
參考資料
網路-武威市
⑻ 去武威 怎麼玩才玩得過癮
市內線路
乘計程車到文廟
先參觀「文廟」,「文廟」是一個紀念孔子的殿堂。在「文廟」廣場有一個「西夏博物舘」,裡面有「西夏碑」。這塊碑有極其重要的史學價值。因為在碑的兩面,一面刻有漢文,一面刻有西夏文。
繼續乘出租到雷台漢墓(起步價3元錢)很便宜
這里也是舉世聞名的銅奔馬出土的地方,銅奔馬一足踏有飛燕,三足凌空,尾巴飄動,氣宇軒昂。由於其造型優美,工藝先進,使人嘆為觀之,並且還表達了嚮往美好、奮起、騰飛遠大的寓意。所以被定為中國旅遊業的標志。
繼續乘出租到羅什寺塔
矗立在武威北大街,是為了紀念鳩摩羅什在武成弘揚佛法、翻譯經典的功績而建造的。羅什寺塔最早建於後涼(386—402),唐時曾大力擴建,明、清皆有修葺。其間於明代成為陝西涼州大寺院,英宗正統十年二月十五日,為羅什寺院頒發了大藏經。並下了聖諭,諭中道:「刊印大藏經,頒賜天下,用廣流傳,茲以一藏,安置陝西涼州大寺院,永充供養。」此諭現完好保存於武威市博物館。清康熙二十六《重修羅什寺碑記》載,經過重修的羅什寺「前後三院,煥然一新,乃五涼之福地;壯麗改觀,誠河西之勝地也」。 現存羅什寺塔八角十二層,高32米,全以條形方磚砌成。從下起第三、五、八層均沒門,頂部是葫蘆形的銅質寶瓶,最上層東西各有小佛龕,龕內有佛像,據說是真金的。 1927年遭大地震被毀,進年重修。(修的很好)巍然屹立的羅什寺塔,象徵著武威古城悠久而文明的歷史,也是2500多年前絲綢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
繼續乘出租到步行街(很近也可步行)也可乘2路公交 綠色的自北向南到廣場下車乘公交0.6元/人
到步行街下午自己轉可去 義烏商貿城 涼州市場(涼州市場)買東西搞價好出一半即可 浙江大廈等。
還有郊區的景點我給你說幾個
1. 沙漠公園,位於武威市城東19公里處,地處騰格里拉沙漠的邊緣,是一座集大漠風光、草原情韻、園林景緻之大成的中國第一座沙漠公園。
2.民勤沙生植物園
建立在巴丹吉林大沙漠的東南緣,佔地面積為400公頃,是中國第一座沙漠植物園。甘肅民勤沙生植物園以沙生、早生植物的引種馴化為中心,主要從事發掘沙區野生植物資源,選育良科,繁殖推廣等工作。同時開展荒漠植物的生理學、生態學的觀察,測定及探索其經濟利用途徑等試驗研究,為發展荒漠地區的林牧農副業提供優良種苗、技術措施和科學依據,是改造和利用沙漠的科研基地。
3.白塔寺(百塔寺)
白塔寺遺址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東南20公里白塔村,海拔1500米。白塔寺為元代忽必烈(1260年-1295年)時期藏傳佛教薩迦派法王赴涼州會談西藏統一、並達成協議的居所。白塔寺遺址由寺院、塔院、塔林等建築構成。寺院有圍牆,東西420米、南北430米,牆基寬3.1米。院內探明6座殿基,牆基為磚或石砌。塔院中的殿基存有磚砌牆基、磚鋪地面。塔院中薩班靈骨塔為主體建築,始建於元、明、清重修。現存基座為土心磚表結構,邊長26.75米、殘高5.1米白塔寺遺址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寺院,也是中國元代祖國統一的歷史見證。其建築形制和出土遺物對研究藏傳佛教寺院布局、藏傳佛教傳播等有很高價值。
4.天祝三峽國家森林公園
天祝「三峽」地處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西南部,深處祁連山腹地,東西橫,向63公里,南北縱向68公里,總面積162萬畝,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5%。境內山高谷深,地貌奇特,山勢峻險,怪石嶙峋。民族風情獨特,宗教色彩濃厚。境內海拔2040—4446米,年均氣溫0.2-0.4℃,聚居著藏、漢、回、蒙古族等多個民族。 朱岔峽、金沙峽、先明峽和石門溝組成了風景秀麗的天祝「三峽」森林公園。它處於絲綢古道之要沖,東距省會蘭州144公里,距民航中川機場80公里,國道312線和蘭新鐵路橫穿縣城而過,景區內公路暢通,可驅車直達各景點,交通通迅十分便利。
5.海藏寺
在武威城西北2.5公里處,也有人稱海藏(Cang)寺,因寺院周圍林泉茂密,猶如海中藏寺,故名。創建年代現在無從考證,是現存比較完整的一處古建築,佔地11,600平方米,是河西的名剎古寺,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山門、大殿、靈鈞台、天王殿、無量殿等保存完整。 海藏寺面南而開,紅色宮牆外,一座四柱三間三層的木構牌樓,古樸玲瓏,巧奪天工,頗具民族特色。走馬板上書有「海藏禪林」4個大字,恣意而輝煌。每至日出時分,牌樓東側一縷青煙裊裊直上,盤旋繚繞於白楊、垂柳之間,縹縹緲緲,給海藏古剎增添了一種神奇絕妙的氣氛,人稱「海藏煙柳」、「日出寒煙」,為海藏寺一大奇景。
6.天梯山石窟
位於武威城南五十公里處,地處中路鄉燈山村,是我國早期的石窟之一。創建於十六國北涼,後經歷代開鑿,規模宏大,建築雄偉,有學者稱為中國石窟鼻祖。窟內保存壁畫數百平方米,現存洞窟三層,佛龕十七個,佛像一百多尊,以及魏、隋、唐時期的漢、藏寫經。其中主體建築大佛窟如來坐像,造像神態逼真,形象各異,塑造精緻。
「漠漠青冥不可梯,梯山高出辟層蹊。朝天有路風雲合,隱霧何人竹不棲。玉塞萬年憑作障,泉源六齣各成溪。振衣千仞曾尋夢,一覽青川綠樹低。」———清代·張昭美如果你是一位熱愛旅遊的人,一定要去天梯山石窟,如果你不喜歡旅遊,一定要了解天梯山石窟,因為:天梯山石窟是中國石窟的鼻祖,大佛塑像的高度堪稱中國石窟佛像之首;這里還是中國的人參果之鄉,《西遊記》中生長人參果的萬壽山實為武威天梯山,這里的人參果成為當地1萬多戶4.7萬多農民脫貧致富的「金果」。正月初一,當地四千群眾聚集在這里,以燒香拜佛、燃放鞭炮的形式祝福新年。
天梯山石窟,也叫大佛寺,位於武威市城南約40公里的中路鄉燈山村。因山道崎嶇,峰巒疊嶂,形如懸梯,故名。天梯山巔白雪皚皚,常年不化;山間泉水叮咚,草木叢生,風光綺麗。八 九月還有船坐哦。
郊區的景點分的開就不詳細說了
最後祝你玩的愉快!
⑼ 武威名勝古跡說明文
在武威城西北2.5公里處,也有人稱海藏(cang)寺,因寺院周圍林泉茂密,猶如海中藏寺,故名。創建年代現在無從考證,是現存比較完整的一處古建築,佔地11,600平方米,是河西的名剎古寺,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山門、大殿、靈鈞台、天王殿、無量殿等保存完整。海藏寺面南而開,紅色宮牆外,一座四柱三間三層的木構牌樓,古樸玲瓏,巧奪天工,頗具民族特色。走馬板上書有「海藏禪林」4個大字,恣意而輝煌。每至日出時分,牌樓東側一縷青煙裊裊直上,盤旋繚繞於白楊、垂柳之間,縹縹緲緲,給海藏古剎增添了一種神奇絕妙的氣氛,人稱「海藏煙柳」、「日出寒煙」,為海藏寺一大奇景。進入山門,迎面是兩座雄偉的大殿。繞過大殿,跨越天梯,登上靈鈞台,海藏四周山川大地,田園美景,一覽無余。清人段永恩的《登靈鈞台》,便是站在靈鈞台上眺望四野的即興之作:「依舊海藏結構工,溪邊流水繞台東。雙峰寶塔孤城裡,一角危樓夕照中。拱翠梯山高入座,參天松柏秀凌空。登臨最是春秋日,才有風光便不同。」台上有一眼神泉井,傳說與西藏布達拉宮水井相連。每年農歷正月十六、四月初八日、端陽節等傳統節日,甘肅、青海等地藏民專程來此取水敬獻佛祖和醫療疾病。據《晉築靈鈞台》碑記雲,此台系「東晉明帝太寧中涼王張茂立」。台上有無量殿,與台下的建築風格迥異。其斗拱、梁架用料粗大揮厚,屋頂脊獸裝飾雄健而大方。無量殿內,有兩塊字跡清晰、保存完整清乾隆年間的碑刻。轉出海藏寺,寺前一條小溪順依地勢,繞過這座招提古剎向北流去,斗折蛇行,明滅可見。「虢虢清泉向北流,招提切漢慣來游。不詢僧臘嫌饒舌,久讀碑文覺渴喉。曲沼嘉魚跳拔刺,高松怪鳥叫鉤舟。此間消夏真佳境,況有溪邊賣酒樓。」(清代張澍)。隨著武威旅遊事業的發展,現海藏寺外已開辟為海藏公園,千年古剎換新顏,成了武威市一大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