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加拿大文化習俗與旅遊

加拿大文化習俗與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2-31 14:57:11

㈠ 介紹一下加拿大的文化

土著人文化是唯一真正屬於加拿大自己的本土文化,因為加拿大人其它的文化都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引進的。加拿大最早期的移民是從17世紀開始向加拿大遷移的,他們給加拿大帶來了他們的著裝風格,飲食愛好和風俗習慣。20世紀初,加拿大向世界各地敞開了移民的大門,並於1988年通過了《多種文化法案》,從而使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得到了正式承認。
1.多元文化
土著人文化是唯一真正屬於加拿大自己的本土文化,因為加拿大人其它的文化都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引進的。加拿大最早期的移民是從17世紀開始向加拿大遷移的,他們給加拿大帶來了他們的著裝風格,飲食愛好和風俗習慣。20世紀初,加拿大向世界各地敞開了移民的大門,並於1988年通過了《多種文化法案》,從而使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得到了正式承認。
2.藝術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贊揚加拿大的自然美景和廣闊的土地,但加拿大還以當代藝術創造中心而聞名於世,拿大藝術的獨創性源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加拿大的地理位置,氣候、人文多樣性及歷史。今天,在音樂、舞蹈、戲劇、文學、視覺藝術方面,加拿大人頻繁出現在世界各大文化活動中。
3.音樂
無論什麼流派,音樂在加拿大總有一席顯要之位,加拿大人已留下了深遠的影響,超出了種族和文化界線,爾揚 (Neil Young) 、布里安亞當斯 (Bryan Adams) 、賽琳迪昂 (Celine Dion) 和萊昂納爾科昂 (Leonard Cohen) 深受全世界搖滾歌迷的歡迎,而羅什瓦西納 (Roch Voisine) 、羅伯特沙勒布瓦 (Robert Charlebois) 和達尼埃爾拉瓦 (Daniel Lavoie) 已贏得了法語聽眾的心。近年來,像沙尼亞特溫 (Shania Twain) 、阿拉尼莫里塞特 (Alanis Morissette) 、悲呼組合 (the Tragically Hip) 和薩拉姆拉什朗 (Sarah Mclachlan) 等新人也在國際上贏得了贊譽。
蒙特利爾舉辦的舉世聞名的一年一度的爵士音樂節是所有爵士樂迷必去之處。諸如UZEB等團體在世界最好的爵士樂合奏團中有了自己的地位。其他人,包括洛林代馬雷 (Lorraine Desmarais) 、奧利弗瓊斯 (Oliver Jones) 、卡倫楊 (Karen Young) 、米歇爾多納托 (Michel Donato) 和埃德比克特 (Ed Bickert) ,正加入到最偉大的人物如奧斯卡?彼得森 (Oscar Peterson) 之列,他們正越來越受到爵士樂愛好者的廣泛認可。
古典音樂在加拿大也很受歡迎。實際上,許多城市都有自己的交響樂團。許多樂團,如I Musici和Tafelmusik等,在重大國際音樂節和高品質唱片公司一般都有顯著地位。在加拿大所有交響樂團中,蒙特利爾交響樂團或許是最出名的。在查爾斯迪圖瓦 (Charles Dutoit) 的指揮下,蒙特利爾交響樂團贏得了許多重要獎項和聲譽。
格林古爾德 (Glenn Gould) 這一名字在古典音樂演奏者中是最棒的:他的音樂天賦和獨創性給古典音樂帶來了全新的特色。同樣,像安傑拉休伊特 (Angela Hewitt) 、奧弗拉哈諾伊 (Ofra Harnoy) 和路易洛蒂 (Louis Lortie) 等嶄露頭角的年輕藝術家也在全世界享有聲譽。
溫哥華歌劇協會、加拿大歌劇公司和其它機構為歌劇愛好者提供良好服務,這些機構以他們的獨創性和高品質的演出聞名。莫林福里斯特 (Maureen Forrester) 、恩赫普納 (Ben Hepner) 以及路易和吉諾奎利科 (Louis and Gino Quilico) 都被列入加拿大眾多天才演員之中。
5.舞蹈
在提到加拿大現代舞蹈這一主題時,舞蹈迷的頭腦里馬上會想起拉-拉-拉人類腳步 (La La La Human Steps) 和聖體文身 (Holy Body Tattoo) 這些名字。在舞蹈領域,一切都處於實驗的前沿,大芭蕾舞公司定期在國際舞台巡迴演出--溫尼伯皇家芭蕾舞團、加拿大大芭蕾團和加拿大國家芭蕾舞團--無論他們到哪裡演出都受到贊譽。
每年,越來越多的獨立舞蹈編導和舞蹈演員在加拿大和到國外登台演出。在這個150多人的群體中,瑪吉吉利斯 (Margie Gillis) 、瑪麗舒伊納爾 (Marie Chouinard) 、吉內特洛林 (Ginette Laurin) 、佩吉貝克 (Peggy Baker) 和讓-皮埃爾佩羅 (Jean-Pierre Perrault) 繼續展示加拿大人獨特的舞蹈表現方法。
6.戲劇
加拿大的戲劇真正體現這個國家的文化多樣性。例如,近年來,魁北克戲劇在國內外越來越受人喜愛,主要是因為米歇爾特倫布萊 (Michel Tremblay) 的劇本,他的劇本現在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拿大戲劇以其創新精神和探索新的表現形式聞名。像卡篷14 (Carbone 14) 、勒貝爾 (Repere) 和一隻黃兔子 (One Yellow Rabbit) 等公司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出,無論走到哪裡都受到熱烈歡迎。其它一些劇團,像綠拇指 (Green Thumb) 、兩個世界 (Les Deux Mondes) 和梅爾美德 (美人魚) 等把精力貫注在創造兒童劇上,這些兒童劇具有成人劇的高雅和品質。 自1984年以來,太陽雜技團 (Cirque soleil) 一直在其黃色和藍色馬戲場帳篷下使娛樂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世界各地上百萬名觀眾對其將戲劇、雜技和音樂結合在一起的驚人創舉感到驚奇。這些公司在國內外享有的盛譽證明他們的專業水準和獨創性。
7.文學
加拿大的文學是其雙重語言的一面鏡子。英裔加拿大人和法裔加拿大人的文學本身被細分成各個地區的聲音,而這些地區聲音反過來又反映他們各自不同社區所關注的事情。盡管缺乏傳統,但加拿大文學的讀者越來越多,被翻譯成世界各種語言,聲譽日隆。 加拿大的小說家、散文家和詩人,像羅伯遜戴維斯 (Robertson Davies)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Margaret Atwood) 、加布利埃勒羅伊 (Gabrielle Roy) 、雅克費龍 (Jacques Ferron) 、艾麗斯芒羅 (Alice Munro) 、安娜埃貝爾 (Anne Hebert) 、雅克戈德布特 (Jacques Godbout) 、諾斯羅普弗賴伊 (Northrop Frye) 、於貝爾阿坎 (Hubert Aquin) 、加斯東米倫 (Gaston Miron) 、邁克爾翁達捷 (Michael Ondaatje) 和莫迪凱里奇勒 (Mordecai Richler) 表達了加拿大人最深遂的思想和感情。
戲劇文學,從黑色喜劇到活潑的土著戲劇,包括湯普森海威 (Tompson Highway) 、安娜-瑪麗麥克唐納 (Anne-Marie MacDonald) 、斯凱吉爾伯特 (Sky Gilbert) 、羅伯特勒帕熱 (Robert Lepage) 、瓊麥克勞德 (Joan McLeod) 和布拉德弗雷澤 (Brad Fraser) 的作品。首要的一點,它反映了加拿大的文化和目前正承受的壓力。
8.視覺藝術
從科內留斯克里格霍夫 (Cornelius Krieghoff) 的風景畫和泰奧菲勒阿梅爾 (Theophile Hamel) 的肖像畫 (他們的作品開加拿大藝術傳統的先河) 到邁克爾?斯諾 (Michael Snow) 的多學科著作,加拿大的視覺藝術經歷了眾多蛻變,而這些變化反過來證明了加拿大整個社會經歷的變革。
1948年,法裔加拿大人保羅-埃米爾博爾迪阿 (Paul-Emile Boras) 在介紹他的環球拒絕書時宣布:"留出魔力的空間、希望的空間、想像的空間。"這個由14名藝術家簽名的宣言呼籲放棄學院風氣、迎接社會新秩序的來臨;博爾迪阿和他的團體--"自動主義畫家"--提倡非寫實派藝術。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加拿大藝術家吉多莫利納里 (Guido Molinari) 、伊夫戈謝 (Yves Gaucher) 和克洛德圖西尼昂 (Claude Tousignant) 開創了另一種風格,這種風格傾向於幾何圖形式抽象作品。喬克麥克唐納 (Jock MacDonald) 、雅克布希 (Jack Bush) 、威廉羅納德 (William Ronald) 和另外八位抽象派畫家在多倫多組成了"十一名畫家"。在本世紀初,"七人組"以自然為主題,在畫布上竭力表現加拿大風景的廣闊和宏偉。
最近,像佩特森尤恩 (Paterson Ewen) 、"一般理念" (General Idea) 和傑夫沃爾 (Jeff Wall) 等藝術家已使加拿大藝術引起國際關注。這些藝術家用各種現代手法,如電子技術和影象技術,傳播他們的思想。今天,像熱納維耶夫卡迪厄 (Genevieve Cadieux) 、梅爾文查尼 (Melvin charney) 、斯坦道格拉斯 (Stan Douglas) 和亞娜斯捷爾巴克 (Jana Sterbak) 等加拿大藝術家正在開拓新的道路,他們在藝術上提倡新的繪畫語言。
9.電影
近年來,加拿大的電影出產了一些非常深刻的作品,其質量、普遍性和貼近現實已引起評論家的注意,影製作人大衛克羅嫩貝格 (David Cronenberg) 的《無遮欄的午餐》、德尼斯阿坎 (Denys Arcand) 的《美帝國的衰落》和《蒙特利爾的耶穌》、萊亞普爾 (Lea Pool) 的《安妮特瑞斯特》和讓-克洛德洛宗 (Jean-Claude Lauzon) 的《萊奧羅》和《深夜動物園》已贏得國際聲譽。
近期獲得成功的加拿大電影有《紅色小提琴》、《美好未來》、《空中花園》、《吻》、《異國風情》、《路易十九》、《愛與人的遺骨》、《懺悔》、《佛羅里達》和《瑪格麗特博物館》。充滿活力的加拿大電影製作人,像阿托姆埃格揚 (Atom Egoyan) 、大衛克羅嫩貝格 (David Cronenberg) 、克洛德加尼翁 (Claude Gagnon) 等在歐洲、亞洲和拉美的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持續上升。
國家電影協會,特別是諾爾曼麥克拉倫已使加拿大在動畫片和記錄片領域成為一支生力軍。弗里德里巴克的獲 (Frederick Back) 1987年奧斯卡獎的電影《植樹人》就是這一傳統光榮的延續。現在,計算機圖像動畫片是加拿大藝術家在這一領域非凡想像力的結晶。 國際電影和電視節,如每年在蒙特利爾、多倫多、溫哥華、哈利法克斯和班夫舉行的國際電影和電視節使聚光燈投向加拿大和加拿大作品

㈡ 加拿大有什麼文化特點

節日多樣化、語言多樣化。

主要節日:

1、加拿大日(國慶日)每年7月1日。

2、聖帕特里克節每年3月13日。

3、鬱金香節每年5月9日。

4、維多利亞女王節(女王誕辰)每年5月25日前的星期一。

5、魁北克節每年6月24日。

6、感恩節每年10月第二個周一。

7、加拿大陣亡將士紀念日(Remembrance Day)每年11月11日。

8、聖誕節(Christmas Day)每年12月25日。

主要語言:

官方語言為英語(加拿大使用的最廣泛的語言)、法語(主要分布白求恩故居在魁北克省)。

在2011年,有近680萬加拿大人的母語不是英語或法語,獲得認可的地區語言包括全部第一民族語言。其他主要語言有漢語(1,072,555人)、法語(853,745人)、義大利語(407,490人)、德語(409,200人)、旁遮普語(430,705人)。

(2)加拿大文化習俗與旅遊擴展閱讀:

加拿大(英語/法語:Canada),位於北美洲最北端,英聯邦國家之一,素有「楓葉之國」的美譽,首都是渥太華。

加拿大西抵太平洋,東迄大西洋,北至北冰洋,東北部和丹麥領地格陵蘭島相望,東部和法屬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相望,南方與美國本土接壤,西北方與美國阿拉斯加州為鄰。

領土面積為998.467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五大湖沿岸。著名城市有多倫多、溫哥華等。官方語言有英語和法語兩種,是典型的雙語國家。

加拿大政治體制為聯邦制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國家象徵,並任命女王總督派駐。加拿大原為印第安人與因紐特人的居住地。16世紀後,英國和法國殖民者先後侵入;1763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867年成為英國自治領。

1926年英國承認其"平等地位",獲得外交獨立權。1931年成為英聯邦成員國,其議會也獲得了同英國議會同等的立法權,1982年,英國女王簽署《加拿大憲法法案》,加拿大議會獲得立憲、修憲的全部權利。

加拿大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使其成為世界上擁有最高生活水準、社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加拿大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鑽石生產國之一。

加拿大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社會自由度、生活品質及經濟自由的國際排名都名列前茅。同時,加拿大也是八國集團、20國集團、北約、聯合國、法語國家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國。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加拿大

㈢ 加拿大有什麼文化特點

加拿大文化多元,同時是一個移民大國,還是一個崇尚個性解放、個人隱私的國家。迦納的家庭一般子女不是很多,比較重視的節日就是感恩節和聖誕節,加拿大人最多有三個名字,而且平時的十分講禮儀,但是又不拘泥禮節。

加拿大人的家庭以3~4口人為多(即夫婦倆和1~2個子女)。獨居者或多子女的家庭很少。父母一般不嬌慣孩子,子女從讀高中起便開始在學習假期中找工作掙錢,高中畢業後就獨立生活。子女婚後就要離開父母,自尋住處。

有了孩子則由自己撫養,不靠父母幫助。每年感恩節或聖誕節,離開家的子女一般要回父母家看望,並帶有禮品。

加拿大習俗加拿大吸煙人數較少,大多地區尤其公車等公共場合都禁止吸煙,餐館則大多分為吸煙區和無煙區,就餐時如想吸煙,在入座前應請侍者安排吸煙區就座,而在私人地方吸煙,要先得到主人的許可。

加拿大人講究衛生,不要隨地吐痰或亂扔垃圾,同時也應注意自己的儀表保持干凈。在加拿大拜訪他人無論正式與否,都須預約,意外的來訪是不禮貌的。加拿大人見面禮儀一般為握手,在特殊場合如法語場合可用擁抱等法國禮儀。

與加拿大人交談時,切忌以手指點,交談距離應遠近適宜,交談內容不要涉及私生活、收入、支出、女士年齡等隱私問題,最好不要隨意談論加拿大和美國的差異或有關加拿大英語區和法語區的話題。

㈣ 關於加拿大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地理氣候,人文風俗等的資料

加拿大位於北美洲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西北部鄰美國阿拉斯加州,東北與格陵蘭(丹)隔戴維斯海峽遙遙相望,南接美國本土,北靠北冰洋達北極圈。海岸線約長24萬多公里。東部氣溫稍低,南部氣候適中,西部氣候溫和濕潤,北部為寒帶苔原氣候。加拿大國境邊界長達8892公里,為全世界最長不設防疆界線,同時也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加拿大作為世界上的第二大國,國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但僅有3,500萬居民在此居住,人口密度非常低。加拿大是一個具有現代化工業科技水平且能源與資源充足的發達國家,經濟體制主要依靠自然資源。

中文名稱: 加拿大
英文名稱: Canada
簡稱: 加拿大
所屬洲: 北美洲
首都: 渥太華
主要城市: 多倫多,蒙特利爾,溫哥華
國慶日: 7月1日
國歌: 《哦!加拿大》《天佑女王》
官方語言: 英語,法語
貨幣: 加拿大元
國家領袖: 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總理史蒂芬·哈珀
人口數量: 3,361萬(2009年)
人口密度: 3.2人/平方公里(2009年)
主要民族: 英裔,法裔
國土面積: 997.061萬平方公里
水域率: 8.920%
GDP總計: 1.436萬億美元(2007年)
人均GDP: 43,674美元(2007年)
國際電話區號: +1
國際域名縮寫: .ca
國獸: 水狸
國花: 楓葉
國樹: 楓樹

目錄

簡介國名
國旗
國徽
國歌
首都
城市
語言
政要
民族
國土
經濟
地理自然地理
資源地理
歷史地理
政區地理
魁北克問題
政治憲法
議會
政府
司法機構
政黨
經濟體制
工業
農牧業
軍事國防
軍力
軍費
外交國策
同中國的關系
同美國的關系
同西歐國家的關系
同獨聯體各國和東歐國家的關系
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的關系
文教教育
媒體
文化藝術
旅遊景點
最佳季節
節日
域名簡介 國名
國旗
國徽
國歌
首都
城市
語言
政要
民族
國土
經濟
地理 自然地理
資源地理
歷史地理
政區地理
魁北克問題
政治 憲法
議會
政府
司法機構
政黨
經濟 體制
工業
農牧業
軍事 國防
軍力
軍費
外交 國策
同中國的關系
同美國的關系
同西歐國家的關系
同獨聯體各國和東歐國家的關系
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的關系
文教 教育
媒體
文化藝術
旅遊 景點
最佳季節
節日域名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國名
加拿大(英語/法語:Canada)。加拿大立國初期的官方全名是加拿大自治領地(法語:Le Dominion Canada,英語:The Dominion of Canada )。
國旗
加拿大國旗為長方形,長寬之比為2:1。旗面自左至右由紅白兩色組成,兩邊的紅色代表大西洋和太平洋。中央繪有一片11個角的紅色楓樹葉。楓樹是加拿大的國樹,也是加拿大民族的象徵。
國徽
加拿大國徽為盾徽。1921年制定,圖案中間為盾形,盾面下部為一枝三片楓葉;上部的四組圖案分別為:三頭金色 加拿大國徽
的獅子,一頭直立的紅獅,一把豎琴和三朵百合花,分別象徵加拿大在歷史上與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和法國之間的聯系。盾徽之上有一頭獅子舉著一片紅楓葉,既是加拿大民族的象徵,也表示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的犧牲者的悼念。獅子之上為一頂金色的王冠,象徵女王是加拿大的國家元首。盾形左側的獅子舉著一面聯合王國的國旗,右側的獨角獸舉著一面原法國的百合花旗。底端的綬帶上用拉丁文寫著「從海到海」,表示加拿大的地理位置——西瀕太平洋,東臨大西洋。 格言 A Mari Usque Ad Mare (拉丁語:從海到海)
國歌
《哦!加拿大》(法語:Ô Canada,英語:Oh Canada)和《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哦!加拿大》由卡力沙·拉瓦雷(Kalixa Lavallée)作曲、阿多爾夫·貝西·盧提爾(Adolph-Basile Louthier)作詞,1880年首次被演唱。國歌的歌詞原先只有法文,1908年,羅伯特·斯坦利·維爾寫了英文歌詞。1980年7月1日加拿大政府宣布《哦!加拿大》為正式國歌,並在首都渥太華舉行了國歌命名儀式。因此,加拿大的國歌有英、法兩種歌詞。《天佑女王》是英國的國歌及英聯邦的皇室頌歌。
首都
渥太華(英語:City of Ottawa 法語:Ville d'Ottawa)。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地處安大略省東南部與魁北克省交界處,橫跨渥太華河。面積4662平方公里。人口1,130,761(2006年,加拿大城市第4名)。春季市內一片蔥綠,到處可見大塊草地上開放著色彩艷麗的鬱金香花,因此渥太華又稱「鬱金香城」。
城市
多倫多(英語:City of Toronto)。安大略省省會,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和金融中心,也是加拿大英語區域的經濟、文 多倫多
化中心。人口5,813,149(2006年)。 (按人口數量前10名,2008年) 多倫多(Toronto)、蒙特利爾(Montréal)、溫哥華(Vancouver)、渥太華(Ottawa)、卡爾加里(Calgary,或譯卡加里)、愛民頓(Edmonton,或譯埃德蒙頓)、魁北克市(法語:Ville Québec,英語:Quebek city)、溫尼伯(Winnipeg)、咸美頓(Hamilton,或譯漢密爾頓)
語言
官方語言為英語、法語。獲得認可的地區語言包括全部第一民族語言。其他主要語言有粵語(853,745人)、義大利語(469,485人)、德語(438,080人)、旁遮普語(271,220人)。
政要
國家元首伊麗莎白二世(HM Queen Elizabeth II);總督戴維·約翰斯頓(David Johnston),2010年10月1日宣誓就職;總理史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2006年1月23日就任;正式反對黨領袖傑克·林頓(Jack Layton),2011年8月22日,林頓因癌症去世,享年61歲。
民族
人口3,415萬 (2010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36名)。人口密度3.4人/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219名)。英裔居民佔42%,法裔居民約佔26.7%,其他歐洲人後裔佔13%,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米提人和因紐特人)約佔3%,其餘為亞洲、拉美、非洲裔等。其中華裔人口已佔加拿大總人口的4.5%,成為加拿大最大的少數族裔,即白種人和原住民以外的最大族裔。華裔人口中25%的人是在加拿大本土出生的,其餘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最近幾年在加拿大發現了疑似古代中國人的遺跡。[1]居民中信奉天主教的佔47.3%,信基督教新教的佔41.2%。 加拿大原住民 印第安人是又稱美洲原住民,第一民族,是除愛斯基摩人(因紐特人)外所有美洲土著居民的總稱。考古學和人類學認為印第安人的祖先和中國人有著一樣的體質。美洲土著居民中的絕大多數為印第安人,分布於南北美洲各國,傳統將其劃歸東亞蒙古人種美洲支系。印第安人所說的語言一般總稱為印第安語,或者稱為美洲原住民語言。印第安人的祖先來自中國北方,大約是在4萬年前從亞洲渡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或者是通過冰封的海峽陸橋過去的。他們與亞洲同時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 如用火、馴犬及某些特殊儀式與醫療方法。語言為北美洲蒙古人種印第安語。 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的最早的居民。他們之所以被成為「印第安人」,主要是因為當年哥倫布等探險者,以為他們到達的「新陸地」是印度,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印度」一詞的英文發音。)由於英國殖民者迫害、殺戮印第安人1000萬以上,毀滅印第安文化,致使現在殘存的古代印第安文明已經不多。 國慶日 加拿大日(法語:Fête Canada;英語:Canada Day):7月1日 獨立日
國土
面積997.061萬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2名,次於俄羅斯)。水域面積佔8.920%。
經濟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評價) 1.1.330萬億美元(2010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4名)。人均GDP 39,033美元(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1名)。 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匯率) 1.1.563萬億美元(2010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9名)。人均GDP 45,888美元(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1名)。 基尼系數 0.321(2009) 人類發展指數 0.888(高;2011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8名,次於挪威,澳大利亞等國) 貨幣 加拿大元(法語:Dollar canadien;英語:Canadian Dollar;縮寫:CAD) 時間 加拿大共分六個時區,當北京時間(東八區)為24:00時,加拿大時間分別
加拿大風光欣賞(20張)為: 紐芬蘭時區(西四區,如聖約翰斯)12:30 大西洋時區(西四區,如哈利法克斯)12:00 東部時區(西五區,如渥太華)11:00 中部時區(西六區,如溫尼伯)10:00 山地時區(西七區,如埃德蒙頓)09:00 太平洋時區(西八區,如溫哥華)08:00 加拿大的6個時區東西時差4.5個小時。正常情況下,溫哥華比北京時間晚16小時;加拿大在3月第2個星期日到11月第1個星期日實行夏時制,時間撥快一小時。 國獸 海狸(beaver) 國花 楓葉 國樹 楓樹。加拿大素有「楓葉之國」的美譽。加拿大各省都有省花,有的還有省樹,唯獨沒確定國花和國樹。事實上,楓樹、楓葉已被加拿大人民視為國樹、國花來珍愛。楓樹、楓葉已成為加拿大國家、民族的象徵。 國球 冰球。現代冰球運動在加拿大發展起來,目前加拿大擁有冰球運動員的數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一。 國際域名縮寫 .ca 長途電話代碼 +1
編輯本段地理
自然地理

㈤ 加拿大傳統節日有哪些及節日特點

加拿大一年之中有十幾個節日和慶祝紀念的假期。有些公眾假日是世界性的,而有一些僅限於加拿大。通常1月至12月的節日有:

新年(New Year's Day)1月1日。這天是公定假日,大多數的商店都關門。

情人節(St.Valentine's Day)2月14日:這一天不是公眾假日,但幾乎是全世界公認的一個特殊日子。紅色是這一天主要的顏色,聖瓦倫丁(St.Valentine)是一個非正式的,但卻是公眾所公認的愛侶守護神。

楓糖節:3月底至4月初。
加拿大盛產楓葉,其中以東南部的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的楓葉最多最美。人們採集糖楓葉,熬制楓糖漿。 楓糖節(Maple Syrup Festival)是加拿大傳統的民間節日,每年三月春意盎然時,生產楓糖的農場被粉飾一新,披上節日的盛裝,大家在一起品嘗大自然送給他們的甜蜜禮品。 傳統的楓糖節都向來自國內外的遊人開放,尤其歡迎兒童。一些農場還專門保留著舊時印第安人採集楓樹液和製作楓糖的器具,在節日里沿用古老的製作方法,為觀光客表演制楓糖的工藝過程,有的還在周末向旅遊者免費供應楓糖糕和"太妃糖",任人品嘗。 節日里當地居民還熱情地為遊客們表演各種民間歌舞,帶領觀光客去欣賞繁茂美麗的楓林紅葉。

聖巴特里克節(St.Patrick's Day)3月17日。聖巴特里克,愛爾蘭的使徒,是愛爾蘭公認的守護神,這一天不是公眾假日,綠色是當天主要顏色。

復活節(Easter):春分滿後第一個星期日。這是一個基督徒慶祝的節日,而這個節日每年都不固定。

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復活節前的星期五。這天是一個公眾假日,基督徒在這一天紀念耶穌被釘上十字架。

復活節次日(Easter Monday):這天是一個主要宗教慶祝節日。人們慶祝基督復活升天,這天通常會有彩色蛋和找復活蛋游戲。

維多利亞日(Victoria Day)5月24日前的最後一個星期一。這天是慶祝維多利亞女王的生日,是一個公眾假日。園丁通常拿這一周的周末作為基準日來種植西紅柿。

加拿大國慶日(Canada Day)7月1日。這是一個全國性的節日,是一個公眾假日。若7月1日剛好碰上周末,則會補假一天。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節(B.C.Day):這是個公眾假日,在不同省有不同的名稱,這一天是定在8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每年的這一天在列治文的一個社區中心會有一個多元文化的歡樂節日,叫做Multi-fest。

勞工日(Labor Day):是美國和加拿大的公眾假期,通常定在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來對勞工們表示敬意。

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公眾假期。在加國是在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而在美國則是在11月的第三個星期四。一般的習俗有烤火雞、烤番薯和烤番瓜派。加國的慶祝日,通常是源自於英國的豐收紀念日。而美國的慶祝日則是起源於1621年,在一個普利茅斯的殖民地,紀念該年冬天經歷了一個很慘重的大飢荒之後的第一次豐收。而火雞是用來紀念當年這些新移民在飢荒時過感恩節,只找到四隻火雞的困境。

萬聖節(Halloween)10月31日。起始於天主教的11月1日的萬靈日(All Saints'Day),而前一天晚上,也就是10月31日,就叫萬聖節。傳說在11月1日那天是大人靈魂回來的日子,而10月31日則是小朋友靈魂回來的日子,在以前All Saints』Day是來贊揚天主及其聖者。而今日北美,小孩甚至大人都會化妝,打扮成不同的鬼、卡通人物、明星等,到附近的鄰居家裡敲門要糖果,說「Trick or Treat」,而通常開門的人多會給一些糖果,以防要糖的人惡作劇。這天不是公眾假日。

榮軍紀念日(Remembrance Day)11月11日:這天是來紀念那些曾經在戰爭中為國家服務過的軍人,特別是那些在戰爭中失去性命的軍人。這天是國定假日。紅色罌粟花則是當天的象徵,用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歐洲的弗蘭德斯戰場有很多軍人殉職,而在同時則開了很多的罌粟花。每年此時,加拿大退伍軍人協會各分部會籌款來幫助一些經濟陷入困境的退伍軍人家庭。

聖誕夜(Christmas Eve)12月24日:這天不是假日,但是全世界的基督徒會慶祝神聖的耶穌誕生,有些國家真正的聖誕是在這一天而不是在聖誕節。教會通常在當晚11點以後或是午夜12點整會有一些唱聖誕歌、彌撒等活動,整個聖誕節日一直持續至1月5日晚(主願節)。

聖誕節(Christmas Day)12月25日:這一天是公眾假日。通常在這天親友們會互換禮物和卡片,教會里通常會布置一個馬槽模仿耶穌誕生時的情景。當天傳統的食物包括:烤火雞、火腿、聖誕糕點和碎肉塔等等。各家房子外面會有彩色的聖誕燈裝飾,屋裡則有其他的裝飾和一棵聖誕樹。

節禮日(Boxing Day)12月26日:這天是公眾假日。BoxingDay的來源起始於以前的風俗。一些有錢人會在這一天用盒子裝著一些錢給長年幫他們做事的人(例如賣肉的、賣青菜水果的和銀行人員等)。但是現在的人已經漸漸不知道了。現在一般人通常把這天當作是采購禮物日,很多商店在這一天都會有大拍賣。

除夕(New Year's Eve)12月31日:雖然這天不是假日,但人們慶祝此日是陽歷年的最後一天。通常這天人們相聚在一起開派對,午夜12點開始倒計時迎新年

㈥ 加拿大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更多圖片(2張)
每年5月24號前第一個星期一,全加拿大就會在一起慶祝每年一度的維多利亞日(版Victoria Day),紀權念英女皇維多利亞的誕辰及她曾身為加拿大最高統治者的生日。

中文名:維多利亞日
英文名:Victoria Day
節日時間:每年5月24號前第一個星期一
節日意義:紀念英女皇維多利亞的誕辰

㈦ 加拿大的民俗風情

【加拿大民俗風情介紹】
1:服飾
加拿大的穿衣習慣與其他西方國家相同。在正式的場合,如上班、去教堂、去赴宴、觀看錶演等,都要穿著整齊,男子一般穿西裝,女子一般著裙裝。女子的衣服一般比較考究,款式要新穎,顏色要協調,舒適方便,但不太注重面料。非正式場合則比較隨意.

2:飲食
早餐一般吃烤 麵包、雞蛋、 牛奶等。 午餐一般吃三 明治漢堡等。 晚餐為正餐, 主食為肉類及 魚類輔以蔬菜、 麵包和飲料。

在加拿大,牛肉 是人們在餐廳里 吃午餐和晚餐的 首選食品。加拿 大人吃牛肉方法 花樣繁多,但最 經典的當屬牛排。

飲酒的年齡限制,在艾伯塔、馬尼托巴、愛德華王子島各省為18歲,其餘各省均為19歲。而且,為治安起見,加拿大至今仍有禁酒法的遺痕,對能夠飲酒的場所加以限定。公共場所之中,除餐館、酒吧以外,街中、交通工具內(絕對禁止公共汽車中飲酒,即使的出售賣酒精類飲料的VIA上,除車內所售啤酒外一律嚴禁)、海岸等地均不允許飲酒。

加拿大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講究菜餚的營養和質量,注重菜餚的鮮和嫩。

②口味 一般不喜在太咸,偏愛甜味。

③主食 一般以米飯為主

④副食 喜歡吃牛肉、雞、雞蛋、沙丁魚、野味類等;以及西紅柿、洋蔥、青菜、土豆、黃瓜等新蔬菜;調料愛用蕃茄醬、鹽、黃油等。

⑤製法 對煎、烤、炸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3:禮儀
加拿大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一般都慣行握手禮。親吻和擁抱禮雖然也是加拿大人的禮節方式,但它僅適合於熟人、親友和情人之間。與美國公民相比,加拿大較為保守。見面與分別時握手是合宜的。

約會與准時,在加拿大大多地方都要求遵守時刻。

如果你在私人家裡受到款待。禮貌的做法是給女主人帶去鮮花或送去鮮花。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它們是與葬禮聯系在一起的。

在談話中不要偏袒分裂主義——把加拿大分成講法語和講英語的兩個國家。

4:婚俗
加拿大人結婚一般都採用宗教儀式,在登記結婚後,婚禮都在大教堂舉行。教堂的婚禮結束後也要舉行婚宴,婚宴將結束時,兩位新人在親人的歡送中去度蜜月。

而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的婚禮則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大部分印第安人在本族內部通婚並保持傳統的風格。

北部的因紐特人至今流行著「搶婚」的古老習俗

5:禁忌
加拿大人大多數信奉新教和羅馬天主教,少數人信奉猶太教和東正教。他們忌諱「13」、「星期五」,認為「13」是厄運的數字,「星期五」是災難的象徵。他們忌諱白色的百合花。因為它會給人帶來死亡的氣氛,人們習慣用它來掉念死人。他們不喜歡外來人把他們的國家和美國進行比較,尤其是拿美國的優越方面與他們相比,更是令人不能接受。加拿大婦女有美容化妝的習慣,因此他們不歡迎服務員送擦臉香巾。他們在飲食上,忌吃蝦醬、魚露、腐乳和臭豆腐等有怪味、腥味的食物;忌食動物內臟和腳瓜;也不愛吃辣味菜餚。

㈧ 加拿大的風俗習慣

1、加拿大人不喜歡吃熱食。加拿大人請客,都喜歡先把飯菜弄好,拿內出來等著客人到來,此時飯容菜都涼了,他們卻覺得挺好。

2、加拿大餐後付費習慣。加拿大人在餐館等地方吃飯,如果幾個人一起去,通常都是AA的形式,有時為了避免出現尷尬的情況,吃飯之後,可以向別人問一聲。

3、加拿大的服務費。在加拿大餐廳等地方用餐,餐廳一般會在客人用餐後,收取7%的貨品及服務稅,但是,用餐的賬單中不加收服務費。

4、在加拿大,絕大多數公共場所,包括辦公室都是禁止吸煙的在公共汽車上更是如此。中國人集中的地方往往煙霧燎繞,但在與加拿大人會談或談生意時,如實在想抽煙,最好先徵得對方的同意。

5、加拿大人對夏日的陽光和戶外活動情有獨鍾在烈日下,男士們喜歡赤膊,女士們喜歡身著泳裝躺在草地上盡情地曬太陽。他們特別愛種花草,很願意把業余時間花在剪枝割草上,每家房前的草坪看上之像地毯一樣平整。

6、加拿大人大部分招待會在飯店和俱樂部舉行。如果應邀去加拿大人家裡做客,可以事先送去或隨身攜帶一束鮮花給女主人,但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在加拿大,白色的百合花只有在葬禮上才用到。

㈨ 加拿大的風俗、禮儀、文化

加拿大風俗習慣特別多,社交習慣和禮儀,以及飲食習慣等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另外加拿大人又很多禁忌,需要大家了解的,一起來看看吧。加拿大禮儀習慣:

1.服飾禮儀在加拿大,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裝束。在教堂,男性著深色西裝,打領結,女士則穿樣式莊重的衣裙。在參加婚禮時,男子或穿著西裝,或穿便裝,穿便裝時不打領帶。

婦女則不宜打扮得過份耀眼,以免喧賓奪主,更不宜穿白色或米色系列的服裝,因為象徵純潔的白顏色是屬於新娘的。

在教堂舉行的婚禮,男子要著深色西裝,打領帶,女士則穿較莊重的衣裙。到朋友家做客或參加宴會,男子要穿整套深色西裝,婦女則應穿樣式莊重的衣裙,可稍事化妝,不宜太濃。如是非正式的宴會,或彼此很熟識,男子可穿不同顏色的上裝和長褲,女士著整套衣裙或衫裙,服裝顏色不宜太顯眼,款式不能過於奇異。

在加拿大參加葬禮,男子要著整套西裝,打素色或黑色領帶,婦女則穿素色衣裙,款式要保守,不宜穿金戴銀和過份化妝,以表現出自己對死者的哀悼。

加拿大青年人喜愛那種體現現代生活的節奏感,使著裝者顯得瀟灑、干練的服裝,如牛仔系列服裝就很受青睞。

2.儀態禮儀
加拿大人在社交場合一般姿態比較莊重,舉止優雅。在交談時,加拿大人會和顏悅色地看著對方,顯示出很自信、有禮貌。他們在介紹朋友時,手的姿勢是胳膊往外微伸,手掌向上,手指並攏,不用手指來指人。

加拿大人喜歡用手指比畫「V」字形或「OK」字樣,因為「V」象徵勝利、成功,而「OK」表示「對」、「行」、「可以」等意思。在公共場合,加拿大人厭惡那種搶著插嘴、邊說話邊用手頂人的人,他們不喜歡別人老盯著自己。

加拿大人從不在人前摳頭發、清理手指甲縫里的污垢;如有人在公共場合這樣做,就會被人看不起,認為是缺乏教養。

加拿大人常用聳肩、兩手手指交叉置於桌上等姿態來緩和緊張氣氛或掩飾窘態。有人遇到不幸或心情不好的時候,他們一般會採用這種姿勢,這說明他們對這人的處境表示理解和同情。

有時,加拿大人聳肩也表示無可奈何、無能為力的意思。

3.相見禮儀
加拿大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一般都行握手禮,親吻和擁抱禮僅適合熟人、親友和情人之間。在雙方握手以後,他們會說「見到你很高興」、「幸會」等。

加拿大人的姓名同歐美人一樣,名在前,姓在後。他們在作介紹時,一般遵循先少後長、先高後低、先賓後主的次序。在朋友眾多的場合,他們總是順著次序介紹,讓大家互相認識,有地位較高的人士或輩份較高的長者在場的話,加拿大人總是先把朋友介紹給他們。

在隆重的場合,加拿大人總是連名帶姓地作介紹。作介紹時,雙方都要站起來,友好地正視對方,面帶笑容。加拿大人在作自我介紹時,聲音適中,一邊與別人握手,一邊說出自己的姓名。他們對那種扯開嗓門向所有賓客介紹自己的方式很反感。

4.餐飲禮儀

加拿大人在食俗上與英美人相似。由於氣候寒冷的緣故,他們養成了愛吃烤制食品的習慣,這是他們的獨特之處。

加拿大人用刀叉進食,極愛食用烤牛排,尤其是八成熟的嫩牛排,習慣在用餐後喝咖啡和吃水果。加拿大人在飲食上講究菜餚的營養質量,偏愛甜味,以麵食、大米為主食,副食喜吃牛肉、雞肉、雞蛋、沙丁魚以及西紅柿、洋蔥、土豆、黃瓜等。

調料愛用番茄醬、黃油等。他們有喝白蘭地、香檳酒的嗜好。加拿大人忌食蝦醬、魚露、腐乳以及怪味、腥味的食物和動物內臟。

在加拿大,赴宴時最好到花店買一束鮮花送給主人,以表達自己的謝意。在餐桌上,男女主賓一般分別坐在男女主人的右手邊。飯前先用餐巾印一印嘴唇,以保持杯口乾凈。進餐時,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刀用完後,放在盤子邊上。

吃東西時不要發出聲音,不宜說話,不要當眾用牙簽剔牙,切忌把自己的餐具擺到他人的位置上。加拿大人認為正確、優雅的吃相是紳士風度的體現。

㈩ 加拿大的文化

那就看你要怎麼寫了
加拿大的吃、穿、住、行、用?
加拿大風景秀麗,有多姿多彩的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答
加拿大人朴實、友善、隨和、很易於接近,講禮貌但不流於煩瑣禮節。
如果要寫加拿大那真的是太多了,一個美麗而繁華的國度!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